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節日習俗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盤點大綱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還真不少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盤點大綱

南人的菜餚,多以精緻細微見長,並格外講究情致,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也許是因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豐富的緣故,南人的美學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見長。南方的菜餚自然也打上這鮮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盤的細節裝飾,格外講究。就烹飪方法來講,無論是烤、是燜、是蒸、是燉,還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雜而講究的程式,追求的是個鮮、嫩、香、滑,以求滿足味蕾的各類微妙體驗。

北人的菜餚,則以色豔味重取勝,最大特點就是就地取材,講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沒有南方的種類豐富,也沒有太多花樣,可便是極其普通的東西,北方的廚師也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譬如說蘭州有名的烤羊頭,先將羊頭煮得半熟,然後一刀剁成兩半,刷上一層羊油,再放在烤爐上用急火燒烤。烤羊頭的整個工序很是複雜,共計要刷油九次,刷醬油兩次、醋兩次、孜然兩次,辣椒油三次。做好後,整個羊頭呈紫黑色,雖不是很好看,但味道卻格外誘人。

南方和北方,除了食米食麵、食魚食肉的差異。在烹調習慣、口味風格方面亦有巨大不同。比方稀飯,北方就是小米粥、大米粥,最多放幾顆棗。但南方人,不僅粥裡放菜,就連火腿、松花蛋,一鼓腦往裡放,甚至粽子裡都裹香腸等。另外南方人喜甜,北方人喜鹹。南方人吃菜喜歡分別炒,北方人偏愛一鍋熬等等。就總體來講,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對吃頗有研究的人皆知,元宵、湯圓完全是兩回事,本質區別在於製作工藝上:北方的元宵是“滾”出來的,南方的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元宵在製作工藝上要比湯圓更為繁瑣,用時更久。首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薄片,再切成小立方塊。然後把餡塊再扔進盛滿江米(南方叫糯米)粉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直至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滾成圓球才算完成。

南方人通常都在元宵節這天只吃“湯圓”,而對“元宵”的瞭解較少。湯圓的做法則是像包餃子,簡易快捷。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待數小時“醒面”完畢後,掐取一小團擠壓成圓片形狀,然後把準備好的餡料放入,揉成兵乓球大小的圓球即可。

煮好後的湯圓表皮光滑發亮,因此湯水清淡,口感細膩柔軟。湯圓的餡料相比更為豐富,酸甜鹹辣皆有,食材花樣也百變。如水果湯圓、粗糧湯圓、肉丁湯圓等品牌速凍湯圓都熱賣於各大超市。

但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本義與形狀都與“團圓”緊密結合,寓意著人們團圓幸福的生活。七個煮元宵好吃的祕訣

輕輕捏:在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外表上略有裂紋,這樣下鍋煮透後的元宵裡外皆熟,不會夾生,且軟滑可口。

開水下:待水煮開後,把元宵慢慢放入鍋內,同時立即用勺將其輕輕推開,朝同一方向略作攪動,使其旋轉幾圈,不粘鍋。

慢火煮:旺火煮上片刻,等元宵浮起後,立即改用小火慢煮,否則會使元宵在鍋內翻滾,煮出的元宵外熟裡生不好吃。

點冷水:在煮元宵的過程中,每煮開一次鍋應同時點入適量的冷水,使鍋內的元宵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鍋兩三次後,再煮上一會兒,便可出鍋食用。

勤換水:鍋內的沸水煮過兩三次元宵後,應及時換水,因為這時鍋內的元宵湯已變得稠膩,如果再繼續使用下去,不但元宵熟得慢,而且容易夾生。

及時煮:生元宵的糯米粉中含水量較多,若將元宵做好後久放,會出現變質現象,生元宵受凍後再煮,還會煮破皮子,影響外觀。

快出鍋:已經煮出的元宵若一時吃不完,應及時出鍋,並將其置於潔淨的冷開水中,等到冷卻後撈出裝入盤中,這樣的元宵表皮光亮,看起來更為可口。

標籤:湯圓 元宵 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