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陕北冬至吃什么

在陕北的你怎么能够不知道冬至吃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陕北人怎么过冬至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陕北冬至吃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陕北冬至吃什么

陕北冬至吃什么

老延安城的人这一天吃饺子,据说能防冻耳朵。这一点,有些大户人家的意思,像是有几件长衫可以应时穿出门的老户,和中原许多地方习俗一样。偏北的绥德一带,这一天都有“过冬”的讲究,要“熬冬”。见面招呼:“今儿格熬冬呀不?”喜滋滋答道:“熬呀!”那就是这户人家要改善一下伙食。羊子正肥,开始出栏。光景较好的人家熬羊肉,一般人家吃个“羊脑肉滚白菜,”青贮白菜在陕北冬天也算好东西,较之腌白菜上个档次。哪来那么多羊肉自个家吃,杀只羊,留个头蹄,就算美咋了。吴起人也吃羊肉,但吃的是“羊骨朵”,一大锅都是羊的前腿骨。大啃一顿,会吃剩下一堆麻将似的羊骨朵,涂上红蓝墨水,就成了女儿们“翻骨朵”的玩具。在这一天,也有吴起人搅一锅荞麦搅团,算调剂一下伙食。

陕北腹地的子长、子洲一带,在冬至要“炒冬”。老话道:“冬至炒一炒,来年好一好”。正是谷豆新收不久,取将来黑豆、玉米,架锅,抱些柴火,噼啵噼啵一阵裂响撩逗得孩子心里火烧火燎。入秋积攒的南瓜籽,这会儿炒得焦黄,聊解口馋,点缀极易满足的那些儿时光阴。清代道光《延川县志》另有“炒酒”之说:“冬至日,用肉糜调酒饮之,曰炒酒”,倒是别具一格的“炒冬”法。还炒一种糕泡泡,其实是困难日子里安慰小孩的食品。糕面或少许白面发起后,条件好的人家会加颗鸡蛋,揉搓成筷子粗细的面棒,切成若干个指甲盖大小的小面疙瘩,入锅炒熟。其母亲分食给一个个眼睛睁得明溜溜的儿女,“嘎丝”一声,脆沙沙,仿佛满窑焦香麦味。作母亲的,最宽慰的就是这时儿女们围在锅台边,不羡慕别人家的桌碗。那也是个整个社会都绝少贪欲的年代。这时,总会冒出个挑担的中年汉,脸黑乎乎的,围条大概曾经是白布的布片。在有鹊窝的大树下或碾道畔,点一堆炭火,摇起“呯——”“呯——”的诱惑,比礼炮还令人莫名的兴奋。家家不缺玉米,用小瓷缸子量好玉米颗子,耐心地搞叨几毛钱换一锅白花花的爆玉米花。如果家里还有一点糖精就更好了,加入转炉中,爆出的玉米花甜滋滋的。爆玉米花的汉子真像中国民间的“圣诞”老人。

许多地方很看重这个节令,一些人家会炸油糕。炸油糕在陕北可以算是重量级的礼仪食品,动油锅一般是办家庭大事。清代《怀远县志》云:“岁时惟以元旦、长至为重。”这一天,“以花馓黍糕相馈,乡里交相拜节,如元旦礼。”清《延绥镇志》载:“十一月长至日,以黍糕为馈”。新米鲜美,新软米炸的油糕更是米香浓郁,非常膨软香糯,隔年的陈米就差多了,会发硬,口感也差了。

也有一些区域,并不讲究过冬至。比如陕北南部的洛川、黄陵等,县志中“岁时”就不作记载。不是平民化的节令,里人也都不怎么注重冬至,没有什么特别的食俗和讲究。民国初《延长县志》曰:“冬至节,绅士家祭祖,相走贺,庶民不为礼”。这一带却曾有给老师“追尖儿”的习俗,或许是方言把“祝节”转了音?时至深冬,即将放假,所谓“冬苦寒,耐坐不能过腊”。家长和学子自带吃食,白馍公鸡,薯枣花生,共餐犒劳塾师,颇有教师节的意味。查阅清代《宜川县志》见到有关记载:“十一月长至,拜官、师,亲友交拜”,颇有古遗风,而延长罗子山一带旧曾隶属宜川。可惜,这讲究也只是上年岁的人才会忆起的温馨旧事了。

全国各地过冬至习俗

石家庄人冬至吃饺子

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在石家庄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这一天喜欢吃年糕来庆祝,年糕谐音“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三餐都要吃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苏州人冬至吃馄饨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上海人冬至吃汤圆

吃汤圆是上海的传统习俗,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云南人冬至吃糍粑

在云南,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制作前将糯米洗净,放入饭甑蒸熟后,趁热迅速倒进石臼,两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锤,不断使劲地捶捣,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转,使之捣捶受力均匀。捶至粘糊、绵韧状,趁热快速用手捏出小块状,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豆砂糖粉中随心翻弄几下,便可食用。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

潮汕人冬至吃甜丸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南京人冬至吃豆腐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要吃“小葱烧豆腐”,相传该习俗是从明代的刘基流传下来的。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刘基负责营造皇城,因刘基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便遭到众贪官的联名诬告,说他贪腐银两。朱元璋大怒,即命刘基将账本呈上备查。刘基便于冬至这天,左手提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见君。朱元璋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小葱烧豆腐;再抬头看刘基时,见他神色庄重,一身正气,才知自己错怪了忠良。于是便自我解嘲道:“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打这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

台湾人冬至吃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银川人冬至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人要喝“头脑”(羊肉粉汤)。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标签:冬至 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