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陋室銘》課堂實錄教學設計

《陋室銘》課堂實錄

《陋室銘》課堂實錄教學設計

【故事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齊答)喜歡。

師:老師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在大唐歷史上,有一位倔強的詩人,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故意刁難,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無怨言,隨手寫下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把他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他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此人終於大怒,憤然提筆寫下千古銘文,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師:此人何許人也?

生:劉禹錫。

師:劉禹錫何許人也?

生:唐代詩人、文學家。(師補充)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說理精闢,詞鋒犀利,有《劉夢得文集》。

師:這篇超凡脫俗的千古銘文是?

生:(齊答)《陋室銘》(師板書)

【學習目標】

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品千古銘文,悟萬世雅人。

【解題深入】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什麼是陋室?

生:簡陋的房子。

師:什麼是銘?

生: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師:能告訴大家,你是從哪裡得到的這個資訊?

生:課文底下的註釋。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告訴我們,課文底下的註釋能夠幫助我們學習文言文。銘就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常見的有座右銘和墓誌銘。那麼劉禹錫是如何在這篇千古銘文裡自述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字。

【品千古銘文】

【美文美讀】

1.讀準字音。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能夠藉助課文底下的註釋疏通文意。隨手圈劃生字詞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讀得真認真。有沒有不認識的生字呀?

生:儒,“談笑有鴻儒”的“儒”。

師:這個字念rú,二聲。請同學讀一下。rú,rú。

師:還有沒有?好,那老師考查一下你們。[辨音識字]你們能準確地讀出紅色字型的讀音嗎?橫著讀。誰來試一下?

生讀:德馨xīn 鴻儒hóng 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調素琴tiáo

師:真棒。剛才這些字音裡有一個老師要強調的,就是最後這一個,“調tiáo素琴”的“調”是一個多音字,還念“diào”,同學們組個詞。

生:小調,音調,調查。

師:咱們一起把這些字齊讀一下。

生齊讀。

師:那你能說出下列加點紅字的意思嗎?可以搶答的喲。

生1:斯是陋室:斯,這。

生2: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生3: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生4:白丁:無官職的平民。這裡指缺乏文化的人。

師:這個我得講一下啊,在唐朝,穿衣服能體現人們地位的高低,以黃赤最為高貴,紅紫為上等,藍綠次之,黑褐為低下,白色是沒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

生5: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生6:金經:指佛經。

生7:絲竹: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裡泛指樂器發出的聲音。

生8:案牘:指官府的文書。

生9: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

師:字詞的意思我們瞭解了,誰願意把這篇銘文給大家讀讀聽聽呀?

生讀。

師:這名同學老師認為字音已經非常準確了,但是老師還是很遺憾地告訴你,老師從你的朗讀裡沒有聽到一點美的意思。想知道原因嗎?我們一起來看。

2.讀出韻律。

師:這是一篇美文,它美在韻律。剛才我們說了“銘”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什麼是用韻呢?

用韻: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最後那個字有什麼特點?

生:韻母都是相同的。

師:我們來看一下這篇銘文,你能找到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嗎?來讀一讀試試。

生讀課文。

師:剛才這名同學非常棒地在讀的時候在文中圈劃了一些字,來告訴大家你圈劃的是什麼?把這些字讀出來。

生: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師:剛才這名同學讀的這些字和老師螢幕上這些紅字是相同的。老師螢幕展示的內容也藏著同學們需要學習的無窮奧祕。大家上課要注意觀察,認真傾聽。那這些字就是老師剛才說的用了相同或相近的韻母。用了什麼韻啊?

生:ing。

師:我們就把這些字稱為韻腳。在書上做一下筆記。腳,腳步的腳。

[朗讀指導]

師:那像用韻的文章我們在朗讀的時候,用韻的字語氣要加重,聲音要拖長。老師示範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伴是學習的最佳搭檔,下面大家同桌之間你上一句我下一句,把我們的韻味讀出來好不好?

同桌互讀。

師:好,同學們誰願意展示給大家聽聽?

同桌展示。

師:哎呀,掌聲在哪裡呀?

同學鼓掌。

師:我真得覺得韻味出來了。但老師又聽出問題來了。剛才這名女生讀到“無案牘之勞形”,“案牘”是什麼意思?

生:官府文書。

師:案牘放在一起是官府文書,是一個詞,讀的時候能斷開嗎?

生:不能。

師:這名女聲讀的時候斷開的原因在於,請同學們看螢幕。

3.讀出節奏。

師:這篇美文還美在它的節奏呀。節奏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停頓,老師已經把這篇銘文的節奏給同學們標出來了,請同學們快速在書上也做好標記,然後用停頓的方式再次朗讀銘文。

學生標記節奏。

師:同學們標註得很認真,我們一齊根據節奏齊讀銘文。

生齊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師:很棒。我們的詩文啊,正是因為有了節奏,才時而如小橋流水,時而如大江東去,有了美的味道。

4.讀出畫面。

師:這是一篇美文,還美在它的畫面。下面我們化身陋室的主人,我們就是劉禹錫,請同學們描繪一下室外景、室中人、室內事,並賞讀。小組一塊來完成,開始。(師板書景、人、事)

小組合作。

師:哪句詩詞是描繪室外景的,哪個小組願意說?

生: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師: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啊?

生:苔痕碧綠,長到臺階;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師:我認為這兩句話中有兩個詞用的特別好,你認為是哪兩個詞?

生:上階、入簾。

師:為什麼好啊?

生:兩個動詞是這句話的傳神之筆,“上”“入”兩這個動詞,將這句話擬人化,化靜為動,寫出了周圍環境的美。

師:分析地很透徹。本來草色和苔痕都是靜止的物,結果一上一入就變成了動態的了,這就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它運用這個手法的寫作物件是誰啊?苔痕和草色是陋室中的景,這是一個環境描寫。這個景有什麼特點呢?

生:美、清幽、綠。

師:老師也選了一個詞,我認為寫出了陋室周圍環境的幽雅,雅。(板書)

師:為什麼我選了雅呢?你想想此時此刻的劉禹錫坐在陋室之內,看到苔痕上階綠,我就是劉禹錫,我會覺得:苔痕綠綠的,密密的,像一方綠綠地毯,像一襲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雲,落在我陋室的階前。階前的石頭和那細細的石縫裡,都滲出來流出來那醉人的綠呢!看似一片小景,在我看來,都是如此的美呀!所以我選的詞是雅。即使陋室環境看似清,卻非常雅靜。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也描述一下“草色入簾青”嗎?

生1:搖頭。

生2:搖頭。

師:老師提示一下。“草色入簾青”,它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顏色是什麼樣子的呀?

生:青色。

師:青青的草……

生:外面一片青青的草地,通過竹林的縫隙漾入屋裡,使屋內渲染了青色。

師:多美呀。青色映入簾子裡,甚至連青草上那青青的露珠也如一隻隻眼睛正在打量著我呢!

師:那麼對於這兩句來講,既然它寫得是陋室的環境是如此地美,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應該把它的美讀出來。就應該讓語速慢下來,讓語氣柔下來。

生試讀。

師:我們讀的時候不要把韻律和節奏扔了。

生再讀。

師:哪句詩描寫的是室中人的?

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師:什麼意思?

生:到這裡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師:那這句話告訴我們,和劉禹錫平時交往的人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哪?

生:博學的人。

師:你能選擇文中的一個字,來說和他交往是些什麼樣的人嗎?

生:鴻儒。

師:好,老師選的是儒,我依然用雅來說劉禹錫這個人(板書)。剛才我們說和他在一起的都是博學的人,坐在這間簡陋的小房子裡,他們在幹嘛呢?

生:高談闊論。

師:描繪一下屋子裡的場面。

生:在一間簡陋的小屋子裡,一群人圍坐在桌子旁,他們一會兒高談闊論,一會兒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場面極為歡快。

師:很好。她說了一句博學的人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你看這兩句話放在這樣的環境中合適不合適?

生:不合適。

師:為什麼呀?

生:他們都是被貶,都很窮。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

生:陋室。

師:他們這群儒雅的人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她前面想象地不錯,他們時而高談闊論,時而撫案叫絕,他們的笑聲透過陋室傳向遠方……

師:他們在這間小陋室做了些什麼樣的事呢?

生: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覽珍貴的佛經。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身心,也沒有官府的公文傷身。

師:原文就是?

生: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師:由這些事情來看,他們做的依然是一些什麼雅的事情啊?

生:高雅。(板書)

師:那怎麼說調素琴就成了高雅的事情呢?素琴是不加裝飾的琴,彈奏的可能就是簡單的樂譜。絲竹的聲音是那素琴發出的嗎?

生:不是。

師:哪裡?

生:皇宮。

師:劉禹錫為什麼寧願坐在簡陋的房子裡彈素琴啊,他認為皇宮裡那些達官貴族們不理朝政時所聽到的那些樂聲都是一些庸俗的萎靡的聲音。所以他彈的雖然是素琴,做的也是高雅的事情啊!

師:二、三句讀的時候語氣稍微加重,“無……”兩句略輕,示範讀。

生再讀。

【細解文意】

師:開始文章說,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現在看,它有幽雅的環境,有儒雅的人,還有高雅的事。這間陋室還“陋”嗎?

生:不陋。

師:你能從原文當中哪句話明確的找出陋室不陋?

生:孔子云:何陋之有?

師:這句話出自?

生:《論語》

師:這句話還有上半句是?

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師:孔子是君子,而劉禹錫又引用了孔子的話,言外之意是?

生:把自己比作了君子。

師:既然是君子居之,那還陋嗎?

生:不陋了。

師:他除了把自己比作孔子外,還用誰的房子來做對比了?

生:諸葛亮,楊雄。

師:我們知道,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在政治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而楊雄也是在文學上造詣很深的人。他把自己的小房子和諸葛亮、楊子云的房子做了一個類比。用意何在?

生:再次證明了陋室不陋,表明了陋室主人也有古代聖賢的志氣與抱負。

師:說得真好。劉禹錫也想像諸葛亮和楊子云那樣建功立業,有超凡脫俗的志氣。但是我認為文中除了用這三個人作比較表明作者的心志之外,應該還有一句直接點明陋室我的陋室不陋啊?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師:從文中劃出這句話。他承認了自己的房子是陋室,但是同時點出了不陋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我德馨啊(板書)。

師:那我是否可以理解德馨有兩層含義:第一:陋室確實是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德馨,我就忘了是陋室,光想著我德馨了。第二:陋室確實是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德馨,為陋室增光添彩。

【悟萬世雅人】

【論文知人】

我眼中的劉禹錫

師:說到這裡,老師想到一個人。還記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嗎?他寫了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記》,陶淵明面對淤泥的時候,他選擇的是遠離,他在心中幻化出了一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你認為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否與陶淵明一樣?

生:我認為不一樣。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幻化出世外桃源,並不存在。而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表明自己有志氣,有抱負。陶淵明卻遠離了世俗的爭紛,所以不一樣。

師:她的意思是說不一樣,態度很鮮明。世外桃源是陶淵明幻化出來的,並不存在,通過我們瞭解的陶淵明這個人我們也知道他選擇過一種回園生活,已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了。而劉禹錫生活在這間小陋室裡卻借用君子的話,表明自己有志氣,有抱負,希望有所作為。從作為這方面來看,他們倆是不同的。

生:陶淵明是安貧樂道,厭倦世俗的。而劉禹錫是懷著抱負的。

師:你的意思是說,陶淵明遠離了、避世了,去過那樣的生活了。而劉禹錫呢?

生:立志報國。

師:通過同學們的表述,我看到的是這樣的劉禹錫:他確實住的是簡陋的小房子,雖然三次被遷,房子面積越來越小,但是面對這間小陋房子,卻安貧樂道(板書)。他又把自己的房子和諸葛廬、子云亭對比,甚至用了孔子的話來做反問說明他是一個高潔傲岸的人(板書)。

【論世知人】

一個永恆的劉禹錫

師:確如剛才這名男生所說,劉禹錫無論身在哪裡,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那顆為國效勞的心。劉禹錫一生被貶二十三年,輾轉全國各地,但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

郎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夔州: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連州:猜鷹慮奮迅,驚鹿時跼跳。瘴雲四面起,臘雪半空消。

揚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生齊讀)

師:劉禹錫在被貶二十三年的生活中,曾有二次機會回到長安,但這位倔強的詩人,返回長安時依然用他詩詞來對付那些奸佞小人。他遊玩玄都觀兩次寫下這樣的詩句: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也因為這樣的倔強,他又再次被貶。

師:這就是劉禹錫——他雖然有著“二十三年棄置身“的貶謫境遇,但依然有著“暫憑杯酒長精神”的安貧樂道;他高唱著“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沉吟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在“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的秋天裡詩意盎然,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房子裡堅守理想……

師:“惟吾德馨”,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語氣堅定,聲音巨集亮,我們把這句話齊一遍。

生齊讀,再齊讀。

師: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崇敬,齊背《陋室銘》。

生齊背。

下課。

【板書設計】

室外景:環境幽雅 安貧樂道

陋室 室中人:交往儒雅 不 陋 銘

室內事:生活高雅 高潔傲岸

德 馨

【教學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章。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反覆朗讀,理解文章內容並不是難事。但要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聯想賞讀,並感悟劉禹錫這個人,還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我始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達到“品千古銘文,悟萬世雅人”的目標。

文章的匯入還是比較吸引學生的,本來孩子就愛聽故事,這個故事又交待了文章的背景,還自然地介紹了作者,真可謂一舉三得呀。

朗讀的設計我是層層深入的:1.讀準字音。根據課文底下的註釋疏通文意。2.讀出韻律。根據“銘”的特點,將文中的韻腳找出來,感受銘文的朗朗上口。3.讀出節奏,體會停頓、語速、重音在古文中的作用。4.讀出畫面。通過基本的譯文和學生的想像,理解文意,走近劉禹錫。

賞讀的環節雖然有些難度,甚至開始時學生一直在搖頭,但在老師的示範和引導下,第一個學生還是開口了,而且引導其他同學慢慢進入課堂氛圍。儘管第二個同學在賞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錯誤判斷,但至少證明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生成了主觀認識,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文中還有一處自然生成的地方,就是我讓學生從文中直接體現陋室不陋的句子時,有一個學生找到了“何陋之有”,這和我原來的設計是不一樣的。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回答了引用孔子的話,和用諸葛廬、子云亭作類比的作用。學生的體悟還是比較到位的。而且最終在老師的引導下也找到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句。

感悟情操環節,通過對比陶淵明,讓學生論文知人,老師再適當地補充劉禹錫的一生遭遇及他的成就,讓學生論世知人,劉禹錫的形象就矗立在了學生心中。

但是,課堂總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課堂中因為自己的匆忙緊張,課堂內容的臨時調節,幻燈片的使用不夠及時。最後在課堂調控時,因時間原因,開頭的第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直接沒講。對於整篇文章朗讀的指導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總之,每一次走向講臺,就是自己的一次歷練,一次蛻變,一次涅磐。當我在過程中越來越感覺無助,也正是自己收穫最多的時候。也只有在這樣的反覆中才能真正成長。

本文作者:諸城市林家村國中 臧方虹

來自公眾號:鳶都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