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冬至

南方冬至吃什麼食物

冬至2.45W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來的一個節氣。古人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那麼,你知道南方冬至的人吃什麼嗎?

南方冬至吃什麼食物

南方冬至吃什麼

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燒臘

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九層糕

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冬至南方北方吃什麼?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當今過冬至,閤家團圓,歌雞宰羊祭祖,餃子湯糰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但南北有差異,各地習俗大不同。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但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尤其是北方。

膳食均衡吃餃子

餃子真是北方人民的最愛,沒有之一。也難怪,餃子的確是智慧的結晶,集諸多優點於一身:做法簡單、發揮空間大、好吃又營養!小小餃子若是餡料調配合理,有面、有菜、又有肉,很容易就能實現食物多樣的健康飲食原則。不過,要想吃到健康的餃子,最好自己動手。自己包餃子,關鍵在調餡兒。

健康要點1:健康的餃子餡可不能是“一兜肉丸”,應該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比例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瘦肉。蔬菜種類要儘量豐富。

健康要點2:肉餡餃子本身就含有較多的動物脂肪,調餡時加油要點到為止,加鹽也需要控制好量。

健康要點3:儘管市場上各種速凍餃子應有盡有,誘惑了一大波“又懶又饞”的小夥伴。但不少速凍餃子中含的脂肪、鹽都多,還是自己動手的好!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

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健康吃湯圓要節制

從營養角度看,湯圓相比餃子要單調的多。湯圓主要由糯米制成,可以無餡,也可以內包芝麻、核桃、花生等做成的甜味餡料。如果說餃子最容易出現的不健康問題是“高脂高鹽”,那麼湯圓最怕的就是“高糖”。

健康要點1:製作湯圓餡時要控制加糖量,不宜太甜。

健康要點2:由於湯圓營養成分單調,吃湯圓時不要忘了搭配適量蔬菜和動物性食品,以達到合理膳食要求。

健康要點3:湯圓比較難消化,胃腸功能弱的老人和兒童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

標籤:冬至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