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2年紀念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精選3篇)

2022年紀念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 篇1

XX年7月20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致遠傳承尋訪團一行10人在海口市人民公園開展抗戰七十週年問卷調查活動。活動期間突下暴雨,避雨之時偶遇愛國且博學的孫老先生。

2022年紀念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精選3篇)

孫老先生大約六十出頭,頭戴一頂白色圓形涼帽,身穿一件白色t恤,外加一條黑色短褲,腳著一雙運動鞋。紅潤氣色倍顯年輕,給人特別的親切感。尤令在場學生深受啟發的當屬同孫老先生的交談言論。

孫老先生以愛國開篇,講述了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並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乃是儒道精神的缺失。他還勉勵當代大學生要了解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古代聖賢及其著作。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等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奉為經典之作。隨即生動形象的為大家講述了孔子《論語》第一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具體內涵。老先生說:我們理解古文不能像蘇軾詩中所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要義,紮實學好文化知識。

通過和孫老先生的交流學習,尋訪團各位成員都受益匪淺。並且也深深意識到當代青年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入的瞭解,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實踐,爭做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者,才能有利於自己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繁榮富強。

2022年紀念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 篇2

XX年7月20日,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在雨天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尋訪活動。

這一站,尋訪團來到位於瓊山區雲龍鎮的玉仙村,走進雲龍,走近村民,探尋當年那一戰的記憶。尋訪團分組尋找抗戰老兵及其家屬。雨中,我們通過村民的指引,來到了沈因明老先生家中,沈老先生是“潭口渡口第一槍”烈士的家屬(堂侄子),曾經為當地的老師。沈老先生提到,當年的潭口渡口是主要交通站,潭口渡口第一槍足足打了一天,隨後在此地建立了瓊崖地區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隨後也建立了瓊崖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另外,沈老先生極為生動地描述了當時全村人民熱情迎接招待中國共產黨戰士們的情景,拆門鋪浮橋幫助戰士們渡南渡江,後山蓋茅房解決戰士的住宿等具體情況。熱情淳樸的沈老先生為我們講訴了他所經歷並瞭解的故事,並在尋訪團返程前送上了自家種的瓜果。

潭口渡口第一槍,吹響了瓊崖縱隊抗戰革命的號角。英勇戰士們為保護人民、保衛國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故事將永遠留存。本次尋訪活動意在走近抗戰人物,觸控抗戰歷史,通過進一步的調研與宣傳,喚醒當代學子珍愛和平,強我中華的情懷。抗戰英雄是我們心中一座晶瑩的豐碑,為當年戰鬥的英雄先烈們致敬。

2022年紀念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 篇3

7月22日,告別連續的陰雨天,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致遠傳承隊”一行12人開始了新一天的尋訪活動。本次目的地為“李碩勳烈士紀念亭”。

“李碩勳烈士紀念亭”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勳亭路39號。

剛到“李碩勳烈士紀念亭”,映入尋訪團眼簾的是李碩勳烈士雕像及紀念亭。隨後尋訪團參觀了鐫刻有朱德,等領導同志題詞的題詞壁,並且跟隨著當地管理處解說員的腳步參觀李碩勳烈士生平業績展覽。展覽室裡,講解員以時間脈絡為一行人聲情並茂的講述了當年的事蹟。一個世紀的崢嶸歲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屈不饒,前赴後繼,英勇戰鬥的光輝歷程,李碩勳烈士用其短暫的28個春秋,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詩篇。他是我國早期學生運動的傑出領袖,人民軍隊的卓越指揮官,英勇的共產主義戰士,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尋訪團在臨走前,為“李碩勳烈士紀念亭”周圍除草打掃,致以最真誠的敬意。

熱血鑄豐碑,浩氣貫千秋。讓我們傳承先烈的革命遺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指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