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xx”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資訊化現狀調查報告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資訊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資訊化深入推進。

農業資訊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覆蓋全省XX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和40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資訊網整合了12個涉農部門,建立了農經、農情、農價三級共建共享資料庫,設立服務欄目近萬個,資料總量達3760gb,連續五年榮獲“中國農業網站百強”稱號。研製開發了40多個農業專家系統,推廣面積達XX多萬畝,增收節支10多億元。“12316”三農熱線、“千萬農民簡訊服務工程”等服務平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諮詢服務。藁城市“三電一廳”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和**被列為國家農村綜合資訊服務試點。**市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村資訊化示範單位”。8個農村綜合資訊服務站和8名資訊員被國家五部委評為全國先進。

第二,資訊科技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據不完全調查,大中型製造企業70%實現了生產過程關鍵環節自動化控制,90%建設了管理資訊系統,62%採用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系統,85%建立了企業入口網站,48%應用了不同程度的電子商務。**鋼鐵、**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資訊化500強。鋼鐵、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幹企業開展了資訊化綜合整合應用,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絲網、**管道管件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建設了以資訊化為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和產業的聚集發展。建立了省市兩級汙染源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省752家企業、1176個排汙口的聯網自動監控,建設了覆蓋40多萬家汙染源企業的基礎資料庫,有效抑制了企業的偷排和超標排放。唐鋼等13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被列為國家示範專案。XX年**暨曹妃甸被國家工信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級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培育了**國大、**晨礱等30家電子商務以及**集團、**港等10家現代物流示範試點企業,網上購物人數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為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依託商務部新農村商務網,從**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新農村農副產品網上購銷會”,累計成交額達47億元。中華標準件網、中國耐材之窗網、中國棗網、中國辣椒網等一批特色經濟網站迅速崛起,輻射和帶動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被國家確定為首個縣域經濟資訊化試點縣,並已通過國家專家驗收,絲網機械裝置數字化率達30%,企業網站擁有率達92%,經常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佔70%,網上貿易額佔比超50%。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電子政務框架初步形成。實施了“112工程”,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和資訊交換與共享平臺,重點推進了12個跨部門應用系統。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為26個部門提供了縱向業務專網服務,支撐網上審批、財政網上支付等多個跨部門應用。人口與人力資源、法人、基礎地理等五大基礎資料庫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全省統一資訊交換與共享平臺,實現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間企業基礎資訊交換共享,促進了財稅增收。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系統提前兩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的目標任務。省級49個部門473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25項因涉密外,其餘448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直部門核心業務已不同程度地實現資訊化,上報省政府的檔案已全部實現網上傳輸。全省政府入口網站體系已基本形成,成為政府資訊公開的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網民使用政府網站的比例達到25.5%,通過政府網站查詢政務資訊的比例達到74.1%。**市和**市政府入口網站位列全國30強。我省被國家列為資訊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於資訊資源規劃的資訊化應用建設與管理模式”,屬國內首創。

3.社會資訊化惠及百姓

社會資訊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遠端教育網覆蓋了全省所有中國小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學、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服務平臺,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社保資訊系統開通了12333電話諮詢服務熱線,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監測資料庫入庫率達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資訊系統投入執行;**市“五險合一”服務模式實現了基金統一徵繳和支付,在全國得以推廣;**、承德、**、**、**、**被評為“全國金保工程示範城市”。公共衛生資訊系統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婦幼衛生監測、社群衛生服務等功能,提高了衛生系統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務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重大疫情的網路直報。文化資訊共享工程形成了專業藝術、群眾文化、文物博物、民間藝術等大文化資訊資源框架體系,每年可提供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0小時視訊資源,資訊總量達27tb,位居全國前列;建設了全省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服務範圍覆蓋全省5萬個行政村。實施了城市和社群資訊化試點示範,11個設區市建設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等市探索了社群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群服務水平。**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資訊系統實現了城鄉服務等值化。**光彩集團“全國聯網家庭服務資訊支撐平臺”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獨家國家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範圍已覆蓋56個城市。**、**先後啟動建設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併成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被評為“中國城市資訊化50強”。

4.資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資訊網路實現跨越式發展。通訊方面,**年底全省光纜總長度達45.6萬公里,是XX年末的2.33倍;局用和行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分別為961.4萬門和8080萬戶;電話使用者數為5604.9萬戶,其中行動電話使用者數達4353.5萬戶,是**年末的2.44倍;電話普及率達79.7%,較**年上升29.5%。廣電方面,全面推進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雙向網改造,有線數字電視使用者達370萬戶,雙向網覆蓋使用者接近300萬戶;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覆蓋11個設區市城區,使用者達50萬戶;完成了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覆蓋25萬戶農村家庭。網際網路方面,**年底全省網際網路出省頻寬達到1335g,網民數達到2197萬人,網民普及率達到31.2%;網際網路寬頻使用者達667萬戶,居全國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寬頻比率達95.1%。廣電網、通訊網、網際網路融合加快,**電視臺實現了7套節目的低碼流網上直播和部分欄目的網上點播,網站日訪問量超過100萬次。**電臺網站實現了9個頻道的線上直播,陽光熱線實現了網上視訊直播和點播。資訊網路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5.資訊保安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資訊保安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資訊保安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資訊保安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群機關入口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資訊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資訊保安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路與資訊保安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資訊系統實現了資訊保安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資訊保安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資訊產業高速增長

“**”期間,我省電子資訊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產業。**年底,全省電子資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895.5億元,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實現利稅174.51億元,平均增速分別為35.98%、32.08%、44.24%,分別是“**”末的4.65 、4.02、和6.24 倍。產業鏈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陽能光伏、通訊與衛星導航、平板顯示、半導體照明、應用電子五大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形成了“四基地”、“八園區”和環京津發展的格局。

7.資訊化環境日益優化

資訊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資訊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專案績效和設區市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釋出,初步形成了資訊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資訊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資訊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資訊化巨集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資訊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資訊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資訊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資訊化“**”規劃》、《關於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資訊保安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路與資訊保安的意見》、《關於加強資訊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檔案,為資訊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資訊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檔案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資訊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資訊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資訊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資訊化宣傳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一年一度的**國際資訊產業周已成為環渤海地區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資訊產業行業盛會;充分利用新聞釋出會、省內外新聞媒體、**“5.18”經貿洽談會,對我省資訊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集中進行釋出和展覽宣傳;多次舉辦資訊化發展形勢、網路與資訊保安等方面的報告會或高峰論壇,全省資訊化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開設或增設了26個計算機相關專業,舉辦了兩屆**省高校網路技能大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省委黨校建立了資訊化和電子政務培訓基地,開設了資訊化知識培訓課程;與中歐資訊社會專案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歐資訊社會-政府資訊公開實施”培訓會;組織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資訊化應用培訓;成功舉辦了資訊化與電子政務高階研修班、廳局級幹部資訊資源規劃培訓、網路與資訊保安知識高階研修班等多次專題培訓,資訊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資訊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資訊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資訊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資訊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資訊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資訊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資訊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資訊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資訊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援。**省資訊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程序相對緩慢。企業資訊化缺乏政策支援,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資訊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資訊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資訊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資訊化專項資金,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資訊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體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資訊長(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資訊科技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資訊化成為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xx”時期,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長期結構調整階段,各國都把資訊化作為助推經濟發展、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XX年,歐盟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英國推出了《數字不列顛計劃》,日本釋出了智慧日本(i-japan2015)計劃,韓國發布“it韓國未來戰略”,新加坡全面實施《智慧國2015計劃》,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復甦經濟計劃(綠色能源中的智慧電網和智慧建築、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21世紀教室試驗室、下一代寬頻網等), 世界各國力求通過推動更高層次的資訊化應用,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催生以資訊化為支撐的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全球資訊化正在向高階化發展

近年來,寬頻和移動寬頻、雲端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泛在計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資訊通訊技術及其應用正在醞釀更新的、更大的突破,資訊化正在向以泛在化、視覺化、智慧化為特徵的高階化邁進。資訊網路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資訊網路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性投資的重要領域,不斷加快寬頻化、移動化程序,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究表明,網路平均頻寬每增長10%可以拉動gdp增長1.21%,世界各國都將寬頻目標定為100mbps。物聯網與電信網、網際網路交融發展,正在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和對物理世界的實時便捷管理成為現實,極大地改變著生產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類生活。為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保障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從電網到運輸網,戰略基礎設施智慧化轉型已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顯著特徵。雲端計算、雲端儲存、雲服務、先進製造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創新和應用,正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並通過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向高階製造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催生一批新興業態,加速了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和重構。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資訊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xx”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資訊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資訊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全面提高資訊化水平”。為支撐“xx”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資訊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資訊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xx”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資訊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資訊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