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學習心得專題

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高度深化認識

心得體會範文

學習“兩學一做”心得體會:高度深化認識

深刻領會“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大意義。全市地稅系統必須從政治和全域性的高度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緊密結合地稅實際,紮紮實實開展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夯實“學”這個基礎,以黨支部為單位,以“黨員固定活動日”為抓手,堅持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把學習融入“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日常組織生活中,抓住圍繞專題學習討論、創新方式講好黨課、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領導幹部以上率下六個方面,做好規定動作,在“學”上用真功。抓住“做”這個關鍵,全市地稅系統每一名黨員都要自覺踐行從政治上、執行紀律上、品德上、發揮作用上嚴格規範自己,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樹立起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

突出“改”這個重點,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問題整改同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問題整改結合起來,繼續抓好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的整改,抓好不嚴不實突出問題的整改,使解決問題前後呼應、接續推進,更好地服務納稅人和繳費人、服務基層、服務大局。體現“幹”這個目的,以“立足崗位作貢獻、我為黨旗添光彩”系列行動為載體,組織引導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積極爭做信念堅定的模範、為民服務的模範、勤政務實的模範、敢於擔當的模範、清正廉潔的模範,在各項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努力在推動經濟建設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激發創新創業內生動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等方面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績。

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實效。層層落實責任,認真研究制定本單位具體實施方案,安排專門力量負責組織實施,要對所轄黨支部進行全覆蓋、全過程現場指導,幫助黨支部制定和落實學習教育計劃,領導班子成員要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的各項活動。強化組織保障,要結合學習教育,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配齊配強黨支部班子特別是帶頭人,健全工作制度,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人抓、有人管。

實施分類指導,對借調的黨員,可編入實際工作部門黨支部,就近就便參加學習教育;對離退休幹部職工黨員及年老體弱黨員,可以採取“送學上門”等適當方式組織他們參加學習教育。要鼓勵探索創新,結合紀念建黨95週年活動,選樹先進典型,示範引領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內部網站、微信等,開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欄,製作形象直觀、豐富多樣的學習課件,及時推送學習內容。注重統籌兼顧,要緊緊圍繞全市地稅系統中心工作,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做好地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黨員幹部在學習教育中激發出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做好地稅工作的動力。

心得體會範文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快的流淌著,轉眼間,本學期已接近尾聲。人文素養講座的上課時間已經結束,但是,人文精神沒有結束,在繼續著。餘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懂得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餘老師在這學期講座當中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餘老師還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說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因為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人”,其邏輯演進可以歸結為:一,何為人;二,怎樣做人;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記得餘老師講過佛家的“智慧”,在這節課中拓寬了我們對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佛教特別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說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傳到中國,逐漸被中國化,這種中國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儒學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漸轉變為中國佛教的“心法智慧”。而這種心法智慧對於調整心態、化解心結、提升心境,培養一種健康的心理,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禪宗思想是這種心法智慧的體現者。禪宗典籍裡有許多故事和詩偈,句句直指人心,頗能啟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般人經常會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裡,壓的自己喘不過氣,偈中說的就是讓我們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擾,要有平常心。

我們要學習和體悟人文知識,養成“清風亮節”和“超然物外”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僅是隻有中國幾大家的思想及體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型別,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語言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優良的知識結構必需之要素,是一個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必備之條件,是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古往今來,真正稱得上“大家”或“大師”的人,無不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在這些包括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豐富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中,人們會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的價值體現在何處”等無確定答案但卻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才能知道什麼是人類的幸福、什麼是人類的痛苦,怎麼樣化痛苦為幸福;才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體現著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風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建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濃厚的人文氛圍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節、讀書沙龍、詩會、報社、表演團等形式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情感、學習互動,通過一定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懷;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學校硬體設施,挖掘環境育人資源,如建設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學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覺中昇華精神,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

隨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其他國家與我國的交流日趨頻繁多樣,必須與時俱進,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心智、培養我們高尚情操、塑造我們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會,健康地發展自己,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成為有信仰有靈魂的人,這是時代在新時期對我們的要求,更使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