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綠化調研報告(精選4篇)

綠化調研報告 篇1

走進華容,滿目蔥蘢:一片片田野“綠網”縱橫,一個個村莊“綠色”掩映,一條條公路“綠帶”飄逸……目之所及,處處洋溢著盎然綠意,迸發出蓬勃生機。

綠化調研報告(精選4篇)

近年來,華容大力建設生態名縣,堅持以“提質、增綠、強管、創新”為目標,全面推進“三年綠化行動”,突出打造“綠色城市、綠色屏障、綠色村鎮、綠色通道”,基本形成“城鄉綠景、山上綠屏、水岸綠網、道路綠蔭”的森林生態格局。省林業廳領導評價:“華容造林規劃起點高,財政投入大,造林機制新,值得充分肯定!”

大手筆,描繪綠色新藍圖

“為政多栽樹,栽樹要用心,栽樹是責任”,這是華容歷屆縣委縣政府不變的理念。為進一步突出造林綠化的特色和品位,縣委、縣政府堅持高點定位、規劃引領,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委託林業大學編制全縣綠地系統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三年城鄉綠化攻堅的思路。

藍圖繪就,“幹”字當頭。20xx年2月25日,吹響了綠化攻堅的集結號,全縣城鄉三年綠化攻堅動員會議召開,一場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綠化攻堅戰迅速拉開帷幕……

委、縣政府將“三年綠化攻堅行動”列入全縣“三三六”重點工程,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場、村場幹部包地段的三級包乾責任制強力推進。每年堅持開展栽管競賽,季度獎評,年終考核,分類排隊,嚴格兌現獎懲,實行好壞“兩上臺”,有效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林業部門全力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生動局面。

群策群力,加快推進。全縣20xx年造林3萬畝;20xx年造林3.4萬畝;20xx年新建改建綠地3萬平方米,造林3.4萬畝;20xx年新建改建綠地6.5萬平方米,造林2.7萬畝;20xx年新建改建綠地萬平方米,植造林2.6萬畝。近年累計造林15.1萬畝,專案造林4.6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城區新建改建綠地20.5萬平方米。

三年綠化攻堅行動深入推進,華容城鄉綠潮湧動,生態環境和諧美好,更重要的是,珍愛環境、熱愛綠色的理念已深植華容人民心田,“植綠、愛綠、護綠”在全縣上下蔚然成風。

大投入,激發綠色新動力

綠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公益性的基礎工程,資金投入大,週期長。如何突破瓶頸,盤活資金?華容創新機制、多管齊下,積極向上爭資,增加縣級投資,擴大鄉村投資,吸引社會資金,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多方位、多層次的投融資渠道。20xx年以來,全縣城鄉綠化投資約27300萬元,為造林綠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大財政投入。華容是傳統農業大縣,也是財政窮縣,但無論財政多麼艱難,縣委縣政府堅持每年預算x萬元用於城鄉綠化,20xx年將預算增加到每年xx00萬元,對城鄉綠化實行以獎代投。近年,財政對綠化的直接投入達3600多萬元。同時,設立“綠化資金”專戶,實行專賬專戶管理、專款專用、財務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還探索推行了政府花錢“買生態”的綠化工作機制,出資251.5萬元,回購縣境內S306和華注公路25公里水杉林帶權屬。以此為契機,出臺縣級公益林管理辦法,將省道、縣道等主幹道及環城生態圈和城區林木綠地納入縣級公益林進行管理,每年拿出30萬元進行生態補償,較好實現了政府、林權所有者和廣大市民“三贏”的局面。

鼓勵企業造林。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BT、BOT等模式投資造林。對參與林業開發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辦理貼息貸款、抵押貸款、單列採伐計劃等形式予以扶持。全縣共有15家企業參與林業開發,源森、茂源等企業投入1800多萬元,造林20000多畝,新輝公司與操軍鎮採取股份合作、收益分成的方式,投資200多萬元在藕池河外洲新造意楊林1800多畝。

引聚社會資金。按照“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原則,引導各種經濟主體採取各種模式投資造林。近年來,共有200多名幹部職工、300多個私營業主參與林業開發,社會造林投資達14000多萬元,造林65000多畝。如何清華等造林大戶投入600萬元,租地造林8000多畝。與此同時,還規定全縣所有涉建工程專案,必須按照工程總造價的2%安排造林綠化資金,實施配套綠化工程。未完成配套綠化任務,或驗收不合格的,按1500元/平方米的標準徵收專案業主異地造林綠化費,用於造林綠化。

一批重大林業專案的實施,帶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完善的防護林帶有效改善了田間小氣候,水稻、棉花、油菜等主宗農作物畝平增產%。20xx年來,華容營造意楊等工業原料林9萬多畝,杉、鬆等用材林4萬多畝,大面積的速生豐產林採伐期短,經濟效益明顯。以xx年一個輪伐期計算,每畝材積預計達9.45立方米,木材收入達4700元。廣大農民因林制宜,積極進行林下間種,面積達到5.2萬畝,每畝年均增收750元,年增收3900萬元以上。農民群眾從綠色“銀行”中嚐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造林護林、興林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大管護,提升綠色新境界

植樹造林,種是根本,護是關鍵。為確保造林成活率和保有率,華容出實招、動真招,強力推行“四包”(包栽植、包成活、包管護、包成林)責任制,從單純植樹向建管並舉轉變,從常規造林向特色造林轉變,從“傳統造林”向“景觀造林”轉變。

確保栽得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植樹網路,明確各自的職責和範圍,分割槽分片造林造綠,保證有人栽。針對S306、華注路等主幹道部分造林地段路基窄、土壤少的實際,採用纖維袋灌土護坡,再用黃土填充置換渣土,打樁新建圍堰栽樹,如三封寺鎮在S306栽1株樹用了47個纖維袋壘土護坡;各鄉鎮還對集鎮沿街硬化路面,採用切割機切割水泥地皮,打穴栽樹。近年,全縣僅“三邊”造林就達414萬株。

確保長得活。建立專職林業管護隊伍,對實施的造林小班地塊,建立檔案,實施跟蹤管護;對新植樹木及時澆灌、封土,防止水分蒸發,對苗木施加生根粉、澆透定根水;組織開展刷白、施肥、修枝、澆灌等撫育管理,促進樹木成活生長,提高樹木成活率。栽植後,吊掛“營養液”,纏繞高草繩,高溫乾旱時期及時組織進行抗旱。著重解決有人造、沒人管的問題,確保“種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種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確保管到位。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釋出了《切實加強城市綠化管理的通告》、《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古樹名木及後備資源保護與管理辦法》、《城市藍線管理辦法》等系列檔案,加強全縣綠地保護。大力推行封山育林,對已成活樹木特別是大樹,原則上不砍不移,從嚴從快查處毀林案件。近年對52起涉林違法犯罪行為給予堅決打擊,有力鞏固了造林綠化成果。

精細管理保證了造林建一片,成一片,綠一片,城鄉綠化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升,形成一批有特色、上水平的森林生態景觀。萬庾鎮月形村村級公路兩旁林木參天,綠蔭匝地,林木價值高達500萬元。

大跨越,創造綠色新生活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造林綠化的永恆目標。深入推進“身邊增綠”,實行點、線、面、帶、片、網相結合,積極開展拆牆透綠、搬遷闢綠、見縫插綠、屋頂造綠活動,將綠色留在身邊,融入生活。

做好點片文章,建設綠色家園。全面開展“創綠色家園、建文明新村”活動,每年組織評選40個綠色村場,在全縣農村工作會上進行表彰,全縣綠色示範村建立達到90%以上,40個單位分別獲省、市級園林式單位,比例達到49%。優化造林樹種,步淘汰以往的水杉、山杉、意揚等速生林品種逐,改由樟樹、桂花、月季、紫薇、白玉蘭等鄉土樹種和觀賞樹種當家,著力打造喬灌花草有機結合、常綠與彩葉樹種合理搭配的生態景觀。大面積增植喬木,提高綠蔭效果。縣城建成區綠地面積473.7萬平方米,綠地率31。58%,綠化覆蓋面積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4.26%,公園綠地面積81.28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6.4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4.15平方米,新增公園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公園綠地率達70%,綠化廣場綠地率達60%。

做好路渠文章,建設綠色通道。對縣境S202、S203、S306等主幹道路,制訂專門方案,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進行綠化。目前,全縣境內的省道和縣道全部綠化,共投入xx00多萬元,栽植6—公分樟樹5萬多株,提質綠化主幹道路286公里,綠化通村公路1600公里。20xx年,縣委縣政府將人民大道新建定位為“森林大道”,列入年內必須完工的重點專案之一,下半年遭遇陰雨天氣,整體工程受阻,部分業主和施工隊想對大道的立體綠化工程推遲或變更。但縣委縣政府認為,向人民承諾的事必須兌現,阻力再大,困難再多,也要完成。通過近40天的日夜努力,有時幾個施工隊近200人同時作業,如期完成了分四個層次近150000平方米的立體綠化工程,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現在全部成活,成為華容“南大門”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多次受到省市專家的好評。同時按照分層栽植的原則,新建了杏花村東路的果樹、杏花村西路的黃花槐、華容大道西路的櫻花、華容大道中路的紫薇、二橋西路的紅葉李等特色綠化街道,基本實現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

做好山水文章,建設綠色屏障。大力實施林業生態恢復工程,三年完成災害損毀跡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更新造林,植樹4。1萬畝;對廠礦區域全面清理整頓,進行復綠和異地造林,造林2200畝。強化水系及周邊山地綠化,對華容河等主要水系及華一水庫等中小型水庫周邊山地的綠化進行提質改造,植樹5萬多株,打造了華容河沿河風光帶、狀元湖溼地公園、田家湖生態公園等一批具有水鄉特色的綠化景點工程。著力營造森林生態景觀,在桃花山省級森林公園栽植桃樹、松樹等萬多株。

植樹造林,已使華容綠色蔥蘢、充滿魅力,但華容植綠、增綠、護綠的決心不變,力度不減,綠色航程風帆正舉。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山川秀美、環境亮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華容”必將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綠化調研報告 篇2

調研的詳情如下:

一、 xx大廈概況:

xx大廈坐落於廣州市越秀區環市中路276號,東邊面臨廣東電視臺,西邊靠近廣州火車站,南邊正對電視塔,北邊背對北京路,大廈的建築為坐北向南;該地理位置的交通便利,是廣州市的交通樞紐。xx大廈屬於商住型寫字樓,建築高度為30層(一至七層樓為寫字樓,八至三十層樓為住宅)。建築面積約20xx平方米,其中綠化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即綠化率為10%。

二、 xx大廈綠化專案管理情況:

xx大廈管理處將綠化管理專案外包給廣州瑋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瑋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綠化管理專案駐場人數為3人。專案管理的架構為:主管1名,花匠2名。主管的崗位職責:

1、對綠化的規劃和設計;

2、安排日常綠化養護的工作;

3、定期向管理處上交工作計劃;

4、負責部門的人員考核。

花匠的崗位職責:

1、落實主管的工作計劃;

2、遵守管理處的有關規定。

三、 綠化的種植情況:

綠化是圍繞著大廈的三面栽種,以非洲茉莉、白玉蘭、鬱金香和菊花為主。

四、 綠化管理的內容:

1、施肥;

2、澆水;

3、殺蟲;

4、修剪;

5、標識;

6、養護等工作。

五、 綠化管理計劃:

1、制定園林綠化管養規範,按專業技術要求指導日常養護工作。

2、維護和完善好綠化供水設施,確保澆灌系統的正常執行。

3、加強草坪和花灌木的修剪,對垂榕進行適當的藝術整形,營造良好的植物景觀。

4、增加合理的導遊指示和安全警示牌,完善服務配套設施。

5、及時補種死亡、缺失的綠籬、花卉和喬木,保持綠地的整齊和完美。

6、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和肥水管理,確保植物花繁葉茂,健康正常,生機盎然。

7、做好防颱風、防嚴寒等防護措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8、建立和完善植物養護管理技術檔案,方便總結、分析和改進工作。

六、 總結:

通過對x大廈綠化管理的'調研;得到以下啟示:

一、廣州有很多小區的綠化並沒有達到政府所規定綠化的比率。政府規定的住宅小區的綠化率不低於30%,集中綠化不小於10%。開發商在規劃新樓盤的建設時,為了能多建幾套房子,多賺點錢,並沒有按照政府的規定來規劃綠化用地;

二、園林綠化已經成為住宅小區不可缺少的規劃內容;

三、園林綠化逐漸成為人們追求高尚生活的內容;

四、綠化管理已趨於專業化。

綠化調研報告 篇3

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明年要在全縣範圍內大打一場宜林荒山殲滅戰,為了更好的完成好此項工作,促進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我局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宜林荒山現狀及分析

十八大召開之後,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成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荒山綠化作為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我縣生態文明能否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我縣國土總面積176.9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8.2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2.79萬畝,疏林地面積5萬畝,灌木林地面積14.02萬畝,未成林地面積9.67萬畝,宜林地面積16.37萬畝,苗圃地面積0.25萬畝,輔助生產林地0.15萬畝,四旁植樹總株數278.33萬株,森林總蓄積量52.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2.88%,林木綠化率22.22%。宜林荒山重點分佈在古韓鎮、下良鎮、虒亭鎮、北底鄉、王村鎮和上馬鄉,大力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對改善全縣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初步思路

林權改革後,由於後續配套政策未能及時銜接,林權戶空有林權之實,沒有造林綠化之力。僅靠政府單方面推進荒山綠化,效果不甚明顯。因此在調研和探索的基礎上,初步思路為:引入市場機制,按照“政府引導,政策配套,企業投入,指標置換,全民參與,多元經營”的指導思想,打造“政策化扶持、企業化經營、多元化開發”的荒山綠化新模式。

三、實施內容

1、總體佈局。

按照“分片區安排、分重點佈局、分年度實施”的要求,XX年已經完成5.78萬畝;—xx年分別每年完成3萬畝。用5年的時間著力構建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揮的荒山生態網路體系。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真正實現“山上綠起來,環境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的生態建設目標。

2、佈局原則。

①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注重規模的原則,根據各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宜林則林、宜果則果、林(藥)草間作,實現優質高效。

②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從我縣實際出發,制定長遠發展目標,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林業政策。

③堅持生態優先、產業支撐、增加收入的原則,以生態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支援和帶動生態建設。

3、栽植模式。

——在土壤條件較好的區域,建議採取“大坑大水”栽植模式,坑大能保證增加一定的土壤厚度,積水保墒。建議栽植乾果經濟林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核桃、紅棗等。

——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區域,建議採取“條帶栽植”和“零星栽植”模式相結合的模式,最大可能增加綠化面積。建議栽植闊葉樹、風景樹等混交林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楊樹、柳樹、楓樹等。

——在土壤條件很差的石質山區,建議採取“大魚鱗坑”栽植模式,大魚鱗坑能較好的蓄水保墒,增加土壤厚度,成活率較高。建議栽植灌木林和針葉樹為主,樹種選擇主要有側柏、刺槐等。

4、運作模式。

按照企業經營為主的總體思路,可以確定四類經營主體:

第一類:企業經營。我縣作為一個工業大縣、煤炭大縣,境內大量煤焦企業,既有減排治汙的義務,又有恢復生態的責任。因此,可以要求煤焦、化工等為重點的碳排放企業主動經營,成立專業隊伍綠化荒山,建設企業林、環保林。可以將企業用地指標、汙染排放指標、年度考核指標、生產量與荒山綠化面積掛鉤。比如綠化荒山100畝可新增用地指標0.1畝;年度考核中造林面積不達相應指標責令停產等,硬性分解任務,實行“捆綁”審批。

第二類:專業合作社經營。扶持林業專業戶建立合作社,帶動群眾綠化荒山。實行培訓、補貼、獎勵“三位一體”予以大力扶持。比如重獎在綠化荒山中成績突出的集體、企業和個人,提拔重用表現突出的優秀幹部等。

第三類:農民自主經營。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荒山綠化。把林權改革後確權到戶但沒有經營能力的荒地,通過合法流轉再次集中起來,在確定經營主體和規劃設計後,劃分區域,劃定班號,制定優惠條件吸引廣大農民參與綠化。比如鼓勵農民“認養”,在負責保栽、保活、保管的前提下,發展林下種養經濟,收入歸農民所有。

第四類:招商引資經營。開放經營吸引外商參與綠化荒山。結合生態旅遊開發、經濟林、林下經濟種植、特色種養殖業等招商專案,將荒山綠化作為談判條件,折抵費用、吸引外商。

四、存在問題

1、資金問題。按照目前市場的苗木費、人工費和管護費來講,荒山綠化每畝的費用約需XX元,還需要專業隊伍來完成,否則只能是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因此,全縣綠化荒山的資金需要投入至少4.5億元,僅靠財政投入很難推進。

建議:縣政府建立和完善“財政撥,部門籌,煤炭補、社會集,勞務代”的造林綠化多元融資渠道。

①用好噸煤10元生態恢復治理金;

②企業投資綠化,分包山頭、分包荒溝;

③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企業、集體、學校、單位全民上陣,大搞綠化;

④廣泛推行“誰開發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政策,探索完善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

2、政策問題。雖然林權改革後,群眾對林改政策一致擁護和贊同,但由於後續配套政策不

完善、不到位,造成群眾造林積極性仍然不高。多數群眾認為綠化荒山短期內“只投入不產出”,農民習慣於農閒時間外出打工掙錢,搞荒山綠化一無資金二無時間三無技術,頂多是在栽樹季節種幾棵算幾棵,形不成規模,談不上效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綠化荒山的積極性。

建議:縣政府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觀念,使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讓廣大群眾明白綠化荒山的重大意義;其次出臺相關政策:

①林地流轉政策,結合林權改革,完善後續配套政策,讓沒有能力自主經營的林地再次流轉集中,形成規模;

②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荒山綠化補貼政策,因地制宜,分標準、分層次、分形式補貼到戶。

3、機制問題。一些林農依據優惠政策或託關係、找熟人,以較低的價格獲取了承包權,但開發建設後,都不完全履行合同,各業干擾,你栽樹、我放牧、他養蛙,誰也沒發展起來,勢必造成資源浪費。活化機制,注重管理才能確保荒山綠化建設取得成效。

建議:

①大膽創新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民營林業。鼓勵農民承包荒山荒地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在林權確定、請示砍伐指標、收取砍伐費用等方面予以明確和優惠,使他們安心生產、大膽發展,促進荒山荒地合理利用;

②健全考核機制。重獎在綠化荒山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集體、企業和個人,提拔重用表現突出的優秀幹部;

③完善政府花錢買綠機制。比如農民植樹經過三個生長期,經驗收合格後,縣政府每畝補助1000元(第一年400元,第二年300元,第三年300元),三年驗收合格後,列入國家、省、市公益林管護範圍,每年每畝補助100元管護費。

五、幾點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大荒山人工造林資金投入力度,整合水土保持、土地管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項資金,完善資金管理政策及造林資金補助政策。對於新營造的乾果經濟林,繼續完善《關於進一步發展以核桃為主幹果經濟林的暫行辦法》。

2、落實義務植樹。義務植樹是國家賦予每個公民的責任,根據上級關於義務植樹的決議,對義務植樹實行市場化運作,這樣既可以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又可提高綠化效果。

3、開展科技造林。圍繞荒山綠化,開展科技攻關,為山區綠化提供科技支撐。一是研究推廣一批造林綠化使用技術;二是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篩選一批荒山綠化樹種,使荒山綠化樹種更加豐富;三是抓一批荒山綠化示範點,發揮示範點的帶動、輻射作用,切實提高綠化水平。

4、加大治理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徵濫佔林地的違法行為,堅決打擊以各種名義毀壞幼林和非法野外用火行為,已經發現,嚴格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切實鞏固荒山綠化成果。

綠化調研報告 篇4

發展城市綠化最基本的材料是園林植物,在這個較為寬泛的概念中,被稱為骨架和主體的是園林樹木。隨著我縣綠化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作為東城區都市化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應用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家普遍熟悉的樹種問題將直接關係到整個城市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效發揮,關係到我縣城市綠化建設的總體效應,和是否更加人性化發展的方向、關係到我縣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抓住綠化建設質量效益這個關口,才能使我縣城市綠化建設邁入人性化軌道,才能為我縣居民創造絢麗多姿的優美環境。

一、**縣縣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

我縣地處省中部乾旱地區,省會東郊,按照自然特點,縣內地勢呈南高北低,中部凹,從衛星雲圖看,整個地形呈馬鞍形,南部為石質高寒山區,海拔在2200~3670米之間,北部為黃土丘陵區,海拔在20xx~2495米之間,中部為川塬溝壑區,海拔在1500~2200米之間,我縣全年降雨量約300~600毫米不等,年蒸發量為917.5~1368.3毫米,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3.4倍,年平均氣溫在4.1~6.6℃之間,日照時數達2665.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年太陽總輻射量103.2~130.5千卡/平方釐米。我縣城市總面積350公頃,縣內土壤主要為淋溶灰褐土、碳酸鹽灰褐土、灰褐土、低亞黃綿土等土質,此類土質有機質積累少,肥力水平差,造成樹木栽植難度高,成活率低下。再加上我縣地處中緯度地帶,氣候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嚴寒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秋季乾燥,這樣的氣候條件造成增溫迅速,降溫速度也快。全年平均氣溫在6.6℃左右,極端最低溫-27.4℃,極端最高溫34.5℃,全年無霜期84~140天。封凍期90天,凍土深度約60釐米。年平均降雨量在350毫米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佔全年雨量的65%,但近些年降雨明顯減少,蒸發量遠遠大於降雨量,我縣這樣的氣候條件限制了許多樹種在綠化中的應用,由於冬季的嚴寒乾燥,使長江中下游地區,甚至再往北分佈的一些樹種,經不住寒冷的氣候,不能在我縣種植。有的樹種雖然能忍耐-30℃左右的低溫,但耐受不起我縣冬春的乾燥環境,尤其是在春季,升溫非常迅速,地下凍土還未化透,樹木根系還處於休眠狀態,而地上部分植物的芽已隨升溫開始萌動,根系吸水與上部蒸騰不能保持平衡,加上持續的乾熱風,導致樹木出現生理乾旱,輕者受到傷害,重者甚至死亡。而西北、東北地區的一些樹種,雖具備抗寒抗旱的特性,但我省的夏季氣候又讓它們難以忍受,持續高溫會造成生理休眠,葉子焦邊甚至死亡。過於集中的雨水又淘汰了西北地區的沙生植物。因此部分林木專家認為:我縣這樣的氣候環境條件是造成植物相對貧乏的主要原因這一。

我縣歷史追溯至秦,城在今東崗鎮,“以河為境、樹榆為塞、壘石為城”,據《**縣誌》記載,清同治十年即(1871)平慶涇固化道魏光燾奉欽差大臣陝甘總督左宗棠令,命所部士兵在西進途中沿官道栽樹,在金縣也就是(今)植旱柳4400餘株,今尚有遺存,世稱“左公柳”。後縣址幾經搬遷,再加上氣候、土壤環境及人為破壞等綜合因素,縣城內樹木所剩廖廖無幾。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進步。我縣城市綠化工作也在**市委市政府不斷關懷支援下,成效顯著。一是抓巨集觀建設。出色地完成了金牛廣場、金牛山生態園、大營三角帶、中心廣場遊園、交通島、榆興路等重點工程的綠化建設與改造。同時伴隨著舊城改造工程和城市路網工程的發展,綠化、美化使整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結合舊城改造工程,開展的大綠地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因而受到了各級領導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稱讚和歡迎。二是全方位調動全縣各個層面的積極性,通過“門前三包”、建立“花園式單位”“園林綠化單位”“綠化達標單位”等工作,以及堅持不懈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使城市綠化工作更加廣泛深入。三是依據**市頒佈的一系列綠化法規政策,逐步實現規劃建綠和依法治綠,使園林綠化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四是重視科研工作,通過挖掘鄉土樹種潛力和積極引進外埠優良樹種,使園林樹木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大幅度地攀升。據統計我縣今年綠化覆蓋率已達到9.8%,人均公共綠地佔6.8㎡。

隨著東城區建設和我縣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城市綠化的難度也不斷增加,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樹種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品種單一將是滯約綠化建設向多元化發展的根本要素,總的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是樹種比較單調。在樹種選擇上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結合不夠。公共綠地樹種比較豐富,而道路綠地,居住區綠地,附屬綠地及防護綠地的樹種種類相對較少。

二是某些樹種更新問題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區中有些樹種已進入衰老期,觀賞效果逐漸減弱,有待更換。

三是一些引種馴化樹種和選優的鄉土樹種推廣力度不夠。

四是道路遮蔭樹沒有形成規模。由於城市建設發展迅速,道路改造、拓寬工程接連不斷,而相應的綠化配套設施不夠完備,新建道路綠化效果一時難以顯現,行道樹要求的遮蔭效果根本達不到要求。

五是某些綠地結構不夠合理。個別地方和部分單位片面發展草坪,一些區域綠地中喬木所佔比例過小,使綠地的生態作用減弱。

六是有些綠化工程片面追求進度,苗木規格小、質量差問題突出。

七是常綠樹比例較小,使我縣冬季缺綠情況較為突出。

八是城市綠化樹種色彩不夠豐富。觀花、觀果植物和彩葉植物比較少。

今後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依據我縣特色,為把我縣打造成為生態環境旅遊縣,城區綠化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把握住每一個環節,全方位地推進綠化工作的整體進步。就園林樹種的應用發展而言,應當緊緊把握“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原則,科學制定適合我縣綠化樹種發展規劃,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應從生態和景觀要求出發,加緊籌集大規格、多品種、高品質、大批量苗木,以滿足當今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是要加強規劃,使我縣綠化樹種的應用發展更加科學合理

第一,實事求是,適地適樹。城市綠化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由於我縣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限制,樹種應用首先必須強調生態適應性、在保證樹木成活和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才是各種功能的發揮。這方面我們有許多教訓,比如像環城西路綠化帶建設,就是沒有合理的選擇適宜本地的樹種,雖然經過幾年的辛苦努力,結果卻依然連最基本的成活率都達不到要求。

第二,注重提高市民生存環境質量。正確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關係,規劃應當體現根據不同綠地型別,配置相應樹種。例如在道路綠地和居住區綠地中充分考慮遮蔭樹問題,同時宣傳引導綠化建設者們應在不同區域根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更科學地選擇運用樹種,發揮樹木觀花、耐陰、蜜源、保健、招鳥、殺菌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迴歸自然的願望,創造良好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生活環境的舒適度。

第三,在樹種應用中建立生態健全的綠地結構。強調喬、灌、草的合理比例,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樣性,綠地中植物設計總體應以喬木為主,加強立體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綠量和綠視率,既滿足景觀方面的需要,更能發揮其吸碳放氧、滯塵殺菌、減噪增溼等生態方面的重要作用。據研究,單位面積的喬、灌、草復層結構與純草坪相比,其綜合生態作用將增加2.6倍,而且這種模式會使綠地整體長勢更加良好,發揮理想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更會節約維護成本費用,所以,綠地結構要兼顧生態、景觀和經濟的多元功能。

第四,保持都市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努力營造接近自然的生態。樹種規劃中,應當考慮慢長(長壽)樹種與速生樹種的比例,通常速生樹種多被用為先鋒種,以達到綠化見效快的目的,但同時必須考慮長壽,慢長樹的作用,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因為城市綠化不可能總是短期行為,尤其是行道樹,河道樹等,頻繁更替從生態、觀賞、經濟等角度評價都是不值的推廣的。

二是要採取有效手段,不斷提高樹種豐富度

在我縣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如何繪製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使綠化建設更加人性化,的確是個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首先重視發展鄉土樹種。所謂鄉土樹種是指原產本地(或周邊)的一類樹種,其特點:是適應性強,由於原本生長在熟悉的環境中,不會因突發性的自然災難造成全軍覆滅。其次生長繁茂,對養護管理條件要求不嚴。再次,繁殖方法簡便,因此,鄉土樹種應當成為城市綠化建設的骨幹力量。比如目前城市綠化建設中常用的`新疆楊、柳樹、槐樹、丁香、海棠、榆葉梅、連翹等等。

其次不斷加強橫向聯絡,與科研單位合作。我們要加強與園林科研單位的聯絡,積極將園林科研單位從外國、外埠引進的新優植物,及時引入我縣綠化建設中,使之在我縣能夠安家立戶。在樹木引用發展史中,像雪松等外來樹種已成為我縣綠化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而金葉女貞、紫葉小檗等彩葉樹種的引進,使設計師們用樹木表現色塊藝術的願望得以實現。這是不斷豐富綠化樹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必須持之以恆。值得注重的是,由於城市下墊面構成的複雜性,其中建築物對空氣、溫度、溼度、凍土和風所造成的影響,使我縣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程度或差異很大的小氣候環境,再加上近些年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小氣候條件,栽植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邊緣樹種,對於增加城市綠化植物種類,鞏固植物群落穩定性,豐富城市景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 需要豐富的樹種種類。根據我縣的氣候、人文、城市發展的需要,今後在樹種應用發展上應重點突出:一是常綠喬木以松柏類為主;同時注重常綠灌木,尤其是藍綠色、黃色等品種的篩選;常綠樹與落葉樹合理配置,用以增加城市綠化的層次和豐富冬季景觀。二是木本地被及一些宿根花卉相對冷季型草更符合我縣缺水、乾旱的環境條件,應大力發展。三是落葉樹喬木重點培養高大、觀花、觀果或觀秋色葉的樹種;花灌木應考慮我縣夏季色彩相對單調的問題,通過篩選觀花、觀葉、觀果、觀枝幹植物加以改善;彩葉植物始終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樹種。四是垂直綠化和耐陰植物的選擇培育,對於加強城市中心區域綠化以及道路綠化都具重要意義。

第四,強調地方風格特色。我縣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樹種應用方面也要體現地方特色,在綠化建設中應儘可能選擇一些樹種在春天時具有春花爛漫奼紫嫣紅的感覺,秋天時又具有秋色葉豔麗,形成層林盡染的風格,使季相變化明顯,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當然,由於地理位置決定我縣冬季氣候較長,適當增加常綠樹的比例也非常重要,目前常綠樹種植偏少,導致冬季景觀單調問題較為突出。

總之,綠化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提高綠化工程質量,要人人蔘與、戶戶重視、持之以恆,同進不斷增強居民綠化意識,形成人人懂綠、個個愛綠、人人護綠的良好氛圍,為建立我縣園林式、生態型縣城儘自己綿薄之力,使我縣環境真正達到“城在綠中、綠在人中”的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