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北京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將至,北京的重陽節會有什麼習俗呢?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為重陽,古人認為這一天是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據文獻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已有登高、飲菊花酒等的風俗,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

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敬老愛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放風箏等民俗。

佩戴茱萸的傳統,在老北京也比較流行。茱萸是什麼?茱萸全稱吳茱萸,又稱越椒,是一種芸香科植物。其樹高不過丈餘,樹葉闊厚,類似椿樹葉。該樹於陽春三月開黃白相間的花,於七八月間結果,如花椒形樣,嗅之芳香濃郁,嚼之辛辣微苦,是祖國醫學內外科常用的中藥材。它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溫中止瀉、開鬱殺蟲之功效,古代有“吳仙丹”和“辟邪翁”之稱。佩系茱萸之俗,早在漢代時已有此俗,到唐代時廣泛流行。

賞菊、飲菊花酒是老北京度重陽節的另一項風俗。菊花,秋之驕子,其色豔麗,多呈金黃,其姿優美,富於神韻,其品堅貞,經霜不凋。為此深得文人墨客、學子、詩人們的青睞欣賞,邊賞菊,邊飲菊花酒,邊吟詩作賦,歷代詩人都有詠菊名篇佳句傳世,美不勝收。

老北京時的文人墨客還經常赴天寧寺、景山公園、中山公園的唐花塢等地去賞菊觀景。天寧寺位居舊京近郊廣安門外,原地勢較高,可登臨遠眺京城,舊京時這裡的殿宇雖已破舊,但古樹參天植物花卉繁茂,花團似錦,尤以多姿貌美的菊花繁多而聞名古城,成為金秋登高賞菊遊樂的好地方。

放風箏也是歷史悠久的北京民俗,它不但簡便易行還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娛樂方式。至清代時老北京放飛風箏更為盛行。筆者少年時也曾到花市集市上購買過大沙燕風箏在護城河邊放飛。在這金秋時節全家外出選一空氣清新曠野之地,高放風箏,既可在放飛中鍛鍊肌體,使氣血通暢、增強抗病能力;又可在綠草鮮花自然界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增添全家的生活樂趣,何樂而不為之。放風箏,實為養生健身的一項好的體育活動。

“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吃花糕是老北京盛行的風俗。在清代皇宮裡重陽節時要舉行“花糕宴”,民間也風行製作食花糕。花糕,又稱菊花糕、重陽糕。

吃糕,,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登高”“步步高昇”之寓意。所謂“花糕”,老北京時有多種,一種是餑餑鋪裡賣的烤制好的酥餅糕點,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薩其馬等,一種是四合院裡主婦們、農村婦女用黃白米麵蒸的金銀蜂糕,糕上碼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的五仁,有的是用油脂和麵的蒸糕,有將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有的糕中夾鋪著棗、糖、葡萄乾、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絲、雞鴨肉絲,有的花糕上還貼有“吉祥”或“福壽祿禧”字樣,並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時也像月餅一樣用於饋贈親友。那時還有一風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孃家,取片糕搭在女兒額頭上,一邊搭一邊還祝福女兒:“願兒百事俱高”。所以重陽節又稱為“女兒節”。這個風俗至今在北京郊區一些地方仍盛行一直流傳著。

老北京重陽節的風俗眾多,雖然解放後有些風俗逐漸淡薄,但如今老百姓的登山登高、買菊賞菊、放風箏、食烤肉、涮羊肉的風俗仍盛行不衰。重陽節自古即為敬老的節日, 自1989年起北京即淨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老年人權益法, 明確規定了老年人應有的權益, 以及子女應遵照執行的養老義務, 與“常回家看看”等 的條款, 號召社會上人們都要作到尊老愛老敬老, 孝順自己的父母與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