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教師感悟:張祖慶《和時間賽跑》有感

1以生為本:樸素的課堂真理

教師感悟:張祖慶《和時間賽跑》有感

課堂教學的讀書,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指導的讀書活動。這種有目的有組織的閱讀,要體現以生為本,這樣才能凸顯其價值。張老師帶領學生經歷了讀書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時時處處以學生的需要和實際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讀書活動中,學會讀書。

2文字解讀:視野的多重融合

在解讀文字的過程中,作者採用了怎樣的方式呈現文字,是更重要的解讀內容。從這節課看,張老師對林清玄散文的解讀,非常細緻,非常精彩。有人說,詩歌是一個時代情感的標誌,散文是一個時代智慧的標誌。林清玄的這篇散文,承載著一種人生智慧:既然我們都要被時間帶走,就要抓緊時間,和時間賽跑,更積極的去做一些事情,實現人生的價值。這種思考是智慧的。作者娓娓道來,把這種智慧表達得很生動。讀這樣的散文就是聆聽智者解讀人生。因此,解讀文字的時候,我們要更多的關注語言。注意作者是怎麼表現這種人生智慧的。課文第四段是文字的重點和難點,張老師在解讀的時候不僅注意到寫了什麼,還注意到這一段怎麼寫出來的。第四段圍繞著“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一層一層不斷推進,先是講時間把昨天帶走,再是講把爸爸的童年帶走了,最後是講把外祖母的生命帶走了。時間,由近而遠,悄無聲息地帶走了一切。特別精妙的是,張老師對於“再也”“永遠”“了”等反覆出現,最能表現父親情感詞語的品味。是那樣的意味雋永。

“讀書貴有疑,小疑有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在瞭解孩子們已經預習的基礎上,強調再次預習,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好好回味。並在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孩子們靜思默想,進入師生合作探究文字的航班。一起航行。

孩子們提問後怎麼辦?張老師的策略是:和孩子們一起整理問題確立主線,引導探究。這也是張老師這節課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

質疑是手段,對話是目的。在這節課上,學生所有問題的答案,不是由老師直接回答,而是讓學生讀書解決。為什麼要讓學生提問?提問,從根本上說,不是從孩子的口裡掏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促進孩子去讀書,去思考,去發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讀書的體驗,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這對孩子讀書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難得的是張老師隨著教學的程序,讓提問的孩子在相應段落學習中自己回答所提的問題。這種“問題回家”的策略,非常紮實有效!

3讀寫結合:有效的教學策略

當前,我們的閱讀課給孩子們動手的機會不多。可謂“君子動口不動手”。而在課堂上張老師讓孩子們動筆兩次。理解和運用結合得非常緊密。第一次練筆安排在第7段教學之後,讓孩子仿照課文第6、7兩段的寫法,寫一寫自己對於時間的認識,這是感性的讀寫結合,既是對“所有時間裡的事物,永遠都不會回來了”的個性化理解,又是對課文第6、7自然段的寫法遷移,一舉兩得;第二次練筆,在拓展林清玄寫作人生之後,讓孩子們和作者對話,昇華對於時間,對於生命的認識,這是對文字進行整體的感悟與昇華。兩次寫的訓練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