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9篇)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聚焦在“教會”“勤練”和“常賽”,通過課堂教學實施“學、練、賽、評”一體化推動改革深入,帶給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這種一體化的初心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一脈相承都指向人的發展,即超越知識與技能,聚焦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9篇)

明確關係整體設計

體育課堂教學一體化,應先明確“學、練、賽、評”四者關係,是認識、理解和實施的基本條件,也是重要條件。描述四者關係,從學習角度說,學是基礎,練是提高,賽是運用,評是對“學、練、賽”的反饋。課堂中,一旦將“學、練、賽”有機和結構地關聯起來,並做到啟用和解放學生,那麼就會從中獲取學生各種客觀的表現性評價資訊,繼而形成準確的評價結論。反之,學生表現不充分,既影響評價資訊獲取,又影響評價客觀性。而一旦評價做得適當且合理,則對於學生“學、練、賽”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由此可見,“學、練、賽”和“評”是一種互動關係。從結構角度說,“學、練、賽、評”是一個整體,彼此關聯,相互作用,表現的既是一種整體關係,其中“學、練、賽”三者又是一種遞進關係。總之,在結構化教學視角下實施一體化,其目的是通過四者結構化的相互作用,在知識與技能結構的相互關聯下,共同構建起學生知識結構並提高認知結構力量。

完善結構打通雙向傳輸

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不僅有輸入,而且有輸出。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在結構化教學看來,輸入是基礎和前提,是知識與技能結構的輸入,輸出是將輸入的知識與技能結構編碼輸出,去演練或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知識與技能的意義表達,只有通過結構才能實現,學生才會在結構的作用下,窺到知識與技能的全貌。所以,實施一體化要高度重視知識與技能結構的完善,摒棄“碎片化”教學。

整體教學深化課堂學習

挖掘四者之間結構的關聯點,並通過整體教學貫通起來,讓賽因學和練而精彩,讓學和練因賽而不可或缺,並在評價的策動下,“學、練、賽”迴圈起來,這樣體育課堂將充滿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戰力,進而通過整體學習和整體的知識與技能去涵養整體的人,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體育課堂教學實施一體化,在結構化教學策略下,還原整體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沿著一體化的學習路徑,重組結構化的學習素材,強大學生認知結構,啟用知識與技能結構,循序遞進,一定會逐步實現整體教育培養整體人的目標。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__年版)》理念主要集中於堅持健康第一、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注重教學方式變革、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六個方面。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必須形成體育課堂課內學習的有機銜接性,而“學、聯、賽”一體化教學是重要的促成抓手與落實環節。在體育課堂中,“學、練、賽”各自獨立運作的個體組成一個緊密銜接、相互配合的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整體,需要先學、後練、再賽,也可以是學中練、練中學、練中賽、賽中練。相比“練”,“賽”是更高階的訓練、鍛鍊,是呈現“學”與“練”的成效、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平臺。

“學”——精準“學”

是指學生在教師講解示範或引領下進行的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是學生實現從無到有、從生疏到熟練、從不會到會的基本路徑,學具有教師的教學能力因素也有學生領悟能力的因素。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改變以往教什麼、怎麼教的觀念,更多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得怎麼樣。強調學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和有效性。

“練”——精巧“練”

是指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采用多種形式有效練習方法,圍繞技能學習與體能發展,是學生對體育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達成運動技能目標掌握。在教學中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始終遵循科學性、系統性、連貫性原則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賽”——精妙“賽”

是指在體育課程學習中學生進行的各種比賽,包括單人的比賽、集體合作的。比賽等,是學、練的有效補充和拓展,也是檢驗體育學練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在賽中要會用,能“用”的技術才是真技術,“用”才能把技術轉化為技能,“用”才能把動作技術的學練轉化為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用、會用、善用,做到學以致用。

“學”是“賽”的基礎,“賽”是“學”的延伸,“練”是“學”的認知過程,練”在學與賽之間發揮著橋樑作用,可以確保學生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進行良好轉化,在一體化視域下開展“學、練、賽”是一個學生體育學習的有機整體,是整個體育課程學習過程良性運轉的保證。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要積極推動體育課堂改革,踐行“學練賽”一體化制度,突出大單元教學,著力解決當下學生運動技能掌握不牢、各學段教學內容不街接問題。最後,我們還應該積極探索體育與其他學科有效融合路徑,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如同一股春風,帶著久違的清新吹進了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的新理論更是滌盪著我們的心懷。我來到太和二職高參加體育教師的培訓。自已要進步,要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就要去學習的念頭來到了這裡學習。

首先,老師對課程改革做了回顧,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進行了闡述。面對社會的發展,我們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必須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然後,對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構建以及編寫依據、體育教學方法與體育教學行為的區別、評價體系的變化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講解。

其次,老師重點講解了,當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分析和當前體育教學方法帶來的利與弊等。重點證講解了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結合教學實際,在新課改下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怎樣評課等,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內容。對我今後的學習有了更大的幫助。

培訓的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堂風格各異的體育實踐課。老師的親和力、嚴謹和優美姿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表達了他們對新課程的理解。體育課堂教學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學。所謂“愉快”就必須先“痛”而後“快”,否則談何“愉快”!

通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通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的追去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保定市國小體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並於20xx年7月11日開始進行了集中培訓。在集中培訓期間,始終積極學習,認真聆聽專家講座,積極參加課堂教學實踐。用心去領悟他們觀點,吸取精華,真心探討。回首這幾天的培訓過程,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得到了昇華,對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了新感悟。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真是受益匪淺。這次骨幹教師崗位培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過去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通過培訓,我明白了體育教師不僅是學生身體健康的締造者,也是學生心理諮詢者和健康的引領者。白樹良老師闡述了怎樣做新時期的體育教師,強調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紮實的基本功(三基、知識、技術、技能)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廣博的知識;還要轉變教育思想、教學理念,使自己成為具有專業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教師。讓我真正明白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更應該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生活中,我也接觸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沒有像這次培訓一樣在頭腦裡形成這麼清晰的印象。

作為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恪守教師專業倫理,勇於探索,瞭解和尊重學生,具有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才可以做一個優秀教師。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每位教師的報告都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加上課堂例項的分析,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張夢娣老師的關於體育的聽、評、說課,為我們怎樣去聽、評、說課指明瞭明確的方向,受益匪淺。鼓勵和指導我們要自我矯正,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學會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三、找到了差距,有了自我發展的方向

同樣是骨幹教師,我們的差異性很大。我在培訓的過程中,明顯覺得自己欠缺的知識很多,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必須首先加強學習,而且要不斷地學習探討,在轉變觀念上狠下功夫,真正取得實效。確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習觀,要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之中。

四、刻苦鑽研,嚴謹治學,不斷進取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果我們不思進取,不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必然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只有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和能力,並且樂於創新,勇於開拓,善於學習,才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張夢娣老師的《如何撰寫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為我們成為科研型教師指明瞭方向。也為我們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具體的、詳實的方法。

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神聖而艱辛的。為把新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要有樂於奉獻、勤於實踐、為人師表的崇高風範,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提高,用自己無限的真誠,勤奮工作,勇於創新,奮力托起祖國的未來。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最近,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__版)》指出:體育核心素養由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要素組成,其將培養學生體育學科素養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那麼。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且注重學生能力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想真正讓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不斷完善,我們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模式,落實核心素養觀。

1、實踐轉化,落實課堂

傳統教學模式立足於知識、技能的系統傳授,遵循“由下至上”的學習模式,簡單概括為從分解技術動作學習到綜合運用的規律,即“分總”的過程。而新課標的學習讓我產生的改變,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遵循每節體育課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整地體驗一項運動,即大單元的學習。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學習模式,過程由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即“總分總”的過程。可以看出其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突出了“全面”二字,新課標的引領能有效落實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突破常規打造新課堂

“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讓學生能夠享受運動樂趣,掌握與運用體能與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先創設比賽情景、熟悉比賽的基本輪廓與規則、採用技戰術解決比賽中的問題。例如籃球教學或比賽中,我們通過創設球類比賽,讓學生在競賽中將運動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與突破,其次把球類運動競賽戰術認知作為主線,有效融入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讓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3、學練賽結合,提升素養

在教學中,教學的結果受教學過程的影響。對比20__版的課標,20__年版的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如何真正落實於課堂還得我們不斷去實踐與學習。我們要抓住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視窗期”採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比賽中“學與練”,在“學與練”中促進“賽”。例如在籃球傳接球的學習中,可以採取攔截傳球的方式,設計簡單的比賽環境,傳球的學生會在比賽中有意識地思考利用怎樣的傳球方式或傳給誰才能避開攔截人員等問題。整個學習過程是讓學生理解並運用實戰中,從多角度、多維度出發,不僅能反映學生的技能水平,還能有效踐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內容。

基於此,當下我們要緊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從多角度、多方面落實。而作為一名一線的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深入學習20__版課標的各個要求,積極探索新方向,樹立核心素養觀。從課堂實踐中改變以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學到技能,真正懂得運用技術,讓核心素養的培育之路不斷實現。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6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__版)》一經發布,在學校體育業內反響強烈。作為一線體育教師,認真研讀新課標是當下我們迫切要做的事。《課準(20__版)》較之以往的課程標準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緊扣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明確了以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為出發點。在我看來,這是體育課從體育到真正的體育與健康質的飛躍。此外,新課標還增設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模組,解決了各科各自為戰、分離割裂、學而無用的問題,有助於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國防教育有機融合,多措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在落實“教會、勤練、常賽”這一理念,指導師生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學、練、賽融會貫通。

教會

即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能、專項的運動技能。基本的運動技能即人類基本的生存能力,此外,還應該掌握專項的運動技能,才能形成終身受益的運動習慣,享受運動的樂趣,才能夠參加競賽,在競賽中去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真正意義上的“教會”是要從學習運動技術,到掌握運動技能,再到形成運動能力的系統遞進,這就需要我們讓孩子不光學會並且還要會應用。

勤練

俗話說,“三天不練手生”,勤練不光是在學校,在課堂中,而需要更多的課外時間和家庭時間。同時“勤練”也不只是量的積累,還要注重質的保障,這就需要練習方法和動機教師必須教授到位。而“勤練”的結果指向養成習慣、掌握技能、增強體能;這也就需要我們要讓孩子明明白白勤練的目的。

常賽

“常賽”中的“賽”並非只是正規高水平的競賽,在課堂上,處處皆可賽,學生學習一項單項技術就可以隨學隨賽。兩人可以賽,小組可以賽,組合技能也可以賽。課外比賽可以舉辦班級賽、年級賽等,也可以組織單項籃球賽、足球賽等。“常賽”組織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多樣,其目的是全面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經常參加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等體育精神,從而促進人格更加健全,意志更加堅強。

“教會、勤練、常賽”的提出,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確立了新方向,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明確了新要求,認真把握其內涵,一體化推進才能更好地將其落細、落實、落全,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__年版)》自發布以來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課標提出了體育課程應該要堅持“健康第一”;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注重教學方式變革;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正確理解和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結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義務教育總體培養目標,才能分析其課程的價值取向,轉變觀念,樹立新理念,踐行新改革。我將從專案特性、大單元教學、課內外一體化三個方面談談理解與感受。

緊抓專案特性,發展專項運動能力

體育運動專案都有各自的特性,體育教師要抓住專案特性,深入挖掘,將其滲透融合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如球類運動的結果的不確定性,應激反應的即時性,技能操控的複雜性、戰術選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根據球類專案特性,可以培養學生球類專項能力,如快速反應能力、預判能力和決策能力等。這樣即強化對所學運動專案的深度理解,也促進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發展提升。

倡導大單元教學,引領課程整體設計

大單元教學是對某個運動專案或專案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集中、系統和完整的教學。運用大單元教學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整體規劃,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和重複性的課時安排。教師從大單元視角切入,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可以優化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將相關知識進行聯絡與整合,實現課程多樣性、綜合性與邏輯性的有效提升。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與實施,學生在掌握所學專案的運動技能的同時,也在加深對知識與技能完整的體驗和理解,還可以增強聯絡與運用的綜合能力。

課內外一體化,培養良好運動習慣

體育教學除了關注課內行為,也要將課內轉化為學生課堂外的成長行為。課內所學的內容不結束於課堂,而是課外的開始。教師在課堂中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領悟體育的精神與意義。課堂中掌握了,課後學生就會將課堂所學,在課外延續練習、比賽,並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對過去的一切都受到審視和重新評估。我們要從專案特性入手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整體設計課程內容,關注學生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與生成,真正做到以體育人,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8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__年版)》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引領。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是達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途徑。從實現體育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角度審視,“教會”是實施“勤練”和開展“常賽”的必要前提,“勤練”是掌握技能和增強體能的重要條件,“常賽”是運用技能和培養品德的有效平臺。有效運用這三路徑,能夠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本人將圍繞“教會、勤練、常賽”這三個環節,談談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會”——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教會”其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要摒棄以往“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要根據各水平段學生的特點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運動。例如:體型偏胖、體質較為薄弱的學生學習耐久跑時產生厭跑、跑不動、走路的現象,教師可通過引導調整其呼吸節奏、控制跑步速度、適當減少距離、利用優生帶領跑、言語激勵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練信心,激發學習驅動力。通過遊戲化、趣味化的練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享受奔跑所帶來的快樂,形成自主學習和終身鍛鍊的意識。

“勤練”——遊戲設計,寓教於樂

“勤練”其目的是讓學生養成鍛鍊習慣、掌握運動、增強素質。如何讓“勤練”持續有效,在體育課堂上或是課外活動中,可採用遊戲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練,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例如:“追逐超越”發展速度耐力;“木頭人追拍”發展靈敏、速度及反應能力;“縱跳摸高”發展爆發力和跳躍能力;“投籃比準”發展專注力和手腳的協調性等方法。通過遊戲化的“勤練”既能讓學生掌握技能,又能會讓學生更加投入學練,從而更加熱愛體育運動。

“常賽”——鼓勵成長,賽在日常

“常賽”不全是指各級各類的正式比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把競賽活動與體育課堂相融合。比賽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新穎多變、靈活多樣,例如:兩人賽、男女賽、小組賽、班級賽、年段賽等形式開展跳繩比賽、拔河比賽、接力比賽、小籃球比賽、韻律操比賽等競賽活動。在多樣化的比賽模式下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比賽中,在比賽中感悟所學技術動作的重要性、感受體育競賽的魅力。在享受比賽樂趣的同時增強體質健康。

“教會、勤練、常賽”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三者相互聯絡,相互促進,互為依存。在科學有效地“教會、勤練、常賽”體育模式下,才能在強身健體中讓生命之花怒放,才能助力學生健康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加油助力!

2023版國小體育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9

問題是課堂的生命,沒有問題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在課上的各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提問,提問不僅可以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和引導學生的思路,出色的課堂提問可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啟發學生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也往往會成為一節體育課是否出彩的點睛之筆,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益。

一、當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隨意性,沒有針對性

一些教師課前沒有精心鑽研教材,沒有根據學生實際創設課堂提問,上起課來,經常信口開河,想到什麼提問什麼。這些隨意提出的問題,有些過於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可隨口回答,教師往往採取用“單一”的方式,“是不是”、“對不對”的判斷和“是什麼”的敘述型,結果只能發展學生的判斷和記憶思維,卻不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在原地側向推鉛球教學新授時,為了讓學生對原地側向推鉛球的技術動作有一個清晰認識,教師依次向學生問道“同學們看過推鉛球嗎?(顯得非常幼稚)”“在哪看過的?”“推鉛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有哪幾種推鉛球方法?”“推鉛球時身體是如何發力?”,這種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思維嗎?

2.提問語言不足,學生難以理解

教師的提問在語言上拖泥帶水,囉嗦重複含糊不清,缺乏條理,學生聽了不知所問,常常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如在實心球投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擲遠與出手速度、角度有關,教師這樣問道:“實心球是一種以一定的初速度與水平方向成一角度丟擲後,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它的軌跡是一條拋物線,哪出手後實心球的拋物線與什麼有關?”試想這樣冗長的提問,涉及一些力學知識,讓學生如何去思考;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教師問:“跳高最為關鍵的是什麼?”,這個明顯就是提問存在漏洞,要指出那方面的關鍵,否則學生就無法來回答。因為可以為技術動作,可以為身體形態,也可以為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量少質高,措辭精煉,具體明瞭。

3.問題過難,超越學生認知水平

問題的設定既要考慮一定的難度和廣度,有難度就有挑戰性,有廣度則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同時,還要注意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所設定的問題應該能讓多數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後可以回答。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卻又過於深奧,學生無從答起,課堂出現冷場,教師或責備學生,或自問自答,這樣的提問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原地擲實心球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實心球是一種斜拋運動,就問道:“實心球出手後飛行軌跡是拋物線,那它屬於什麼運動?”,而斜拋運動是高中物理的教材,這樣的提問就遠遠地超出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如何來回答,學生根本是無法回答。

4.提問重統一性,輕個體差異性

體育教學設定的問題一般是面向全體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全體學生對問題的興趣。我們有些教師為了自己課堂教學的順暢,提問常常侷限於能力較強的學生,而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就忽略不問,這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所不能允許的。對不同的學生應設計不同的問題,因為學生個體差異是存在的,不同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的方法也不同。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出難度不同的問題,分別由好、中、差的學生來回答,以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個生得以充分張揚,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提問時可說“現在請某某同學來回答,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確和完整,然後談談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機會和責任。

二、課堂提問的時機

1.新課匯入時提問

新課匯入是一體育課的開端部分,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這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匯入,恰當的匯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當的匯入事倍功半。而在每次學新動作前,教師一般會抽出一定時間,提問已前學過的或與新學動作技術有聯絡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講解示範,既複習了舊課,又引出了新課的動作概念,再進一步闡明,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新的動作技術打下了基礎。因此,在匯入新課時,必須講求提問的藝術性,要根據教材內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設計,通過提問來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前滾翻動作,教師可以用圓和方的滾動作比喻進行啟發,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圓的滾動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滾動的原理,使學生從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啟發,加深對前滾翻低頭、收腹、團身動作要領的理解。又如在彎道跑技術教學時,我問在雨天撐傘,若將傘柄轉動,就會看到傘面上的雨水沿著傘的四周飛濺出去。轉動愈快,雨點就甩得愈遠。學生們很快就會回答出“進入彎道跑人體必須克服離心力的作用”這一物理學原理,既而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2.課堂教學中的提問

在體育課中,教師提問主要是瞭解、糾正、提高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程度,全面地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所提的問題,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就應很好地考慮,應突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時的薄弱環節,並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點內容上,使提出的問題真正能起到複習和鞏固重點內容的作用。如在急行跳遠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問:提高跳遠成績的關鍵在哪裡?因為急行跳遠的重點技術環節是助跑與踏跳的結合,它主要取決於最快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結合,這是決定跳遠成績的關鍵。又在學習短跑時,腿的後蹬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是短跑訓練的重點,課中可以提問:如何加強腿的後蹬力量?應注意哪幾點?

3.課堂小結時的提問

通過課堂小結提問,學生可以複習和鞏固教學的重點,對動作的技術水平看得更明確,加深對動作要領的記憶,能使自己進一步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創新等能力。如排球雙手下手墊球可概括為“一插、二夾、三抬臂”;又如籃球雙手胸前傳球動作難點是: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撥(指)、動作協調連貫,雙手用力均勻。

三、增強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課堂提問要有目的性

每節課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提問一般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側重於學生的思維障礙之處,這樣你所設計的問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儘量避免大而廣的問題,使學生無從回答。為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設計好自己提什麼問題,而且應預計學生會如何回答,最好多預備幾個問題及答案,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變應變,這也是課堂提問的最基本的原則。教師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地亂問,這樣的提問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堂提問要時代性

體育源於生活。為此,其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問題的聯絡十分的緊密,使提問具有時代性的特徵,以增強學生的時代感。所以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要經常地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絡起來,與熱點問題聯絡起來,與實際相聯絡,學生才會感到有興趣,才會積極地去思考,這樣的堂課才有氣氛。例如,筆者在籃球單元教學時,先提問學生所熟悉的籃球明星,學生馬上就給出了姚明、易建聯、科比等籃球明星;如在一次耐久跑教學時,筆者採用了奧運聖火傳遞接力的情景,用紅布和接力棒製作了“火炬”,課前提問了20__年奧運會在哪舉行,“北京!”學生異口同聲,筆者說“在奧運會前都要進行聖火傳遞,那今天我們就來親身體驗一下,相聚首都——北京”。接下來將學生分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和玉環四個隊,途經杭州、上海、天津,每站進行短暫的休息,最後直奔北京。這樣學生一下子有了興趣,而且產生了極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學生們認真地投入聖火的傳遞,每人輪流莊嚴地手持“火炬”進行領跑,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又如在上救護搬運課中,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筆者就引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事件,我們如何來救護傷者。

3.提問要啟發性

教師提問後,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有呼應,學生回答對的應加以肯定,給予鼓勵;錯的應予以指導,不完整的予以補充,有獨到見解的應加以讚揚。對學生的回答要耐心聽取,加以引導,要善於把學生回答中的精華部分加以彙總,然後有條理地、準確地、完整地告訴學生,對學生回答的錯誤部分,可以通過討論耐心引導,但不能含糊其詞、模稜兩可,使學生的認識發生混亂。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時,教師問學生:“我們跳遠助跑是正向還是側向呢?”學生回答“正向”,教師又問“為什麼跳高助跑要側向呢?”學生於是對此問題產生探究的興趣,這種在學生看似無疑之處設問,不僅使學生產生期待心理,也為教師講解跨越式跳高的踏跳與過竿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4.提問的語言要親和、簡練

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解答問題,教師的語言要清晰準確、口齒清楚、自然和諧、語調抑揚頓挫、感情豐富,要用商討、徵求意見和研究的口氣,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不能用指令性與強制性的語言,那樣有時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叛逆的情緒。另外,教師提問的語言要力求明白簡練、乾淨利落、恰到好處,不易拖泥帶水、冗長繁亂,要讓學生能迅速領悟教師提問內容。當學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確時,教師要給予溫馨提示,誘導學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動作、表情等。當學生回答後,要及時給予適宜的、積極的評價。

5.善於抓住良好的提問時機

課堂教學是瞬息萬變的,不可能與課前的預想相一致。為此,教師惟有隨時準備一雙慧眼,敏銳地捕捉並牢牢把握每一個適當的教學契機,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提問,課堂上才會百花齊放,絢麗多彩,春意盎然;課堂教學才會波瀾起伏,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如在後滾翻教學時,部分學生難以做到啟動初速度和收腹團身的主動性,而無法完成後滾翻。為此,教師因勢引導學生在助跳板上做後滾翻,當學生們由高處從低處順利完成後滾翻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之時,教師適時提問“為什麼同學們由高處向低處做後滾翻容易完成呢?”,經過同學們的認真思考和討論,加之教師的點拔,學生對後滾翻的技術要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又如在學習了一些墊上練習動作之後,教師適時地提問“看誰組合的墊上練習與眾不同?”,在學習了一些基本舞步後,教師也可提問“在音樂的伴奏下,看哪個小組創編的舞蹈最優美。”等等。

6.提問的方法要有多樣性

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駕馭學生思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法。我們最常用提問方法是口頭直接提問,也可側面提問,列出問題讓學生邊實踐邊思考;可顯式提問,要求學生共同思考某個問題並解答;也可隱式提問,在講授過程中設疑立障,引起學生積極思維而不要他們正式回答;可單向性的師問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還可以課前提問,指導提問,也可課後提問。回答提問的方式有單個回答(由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某個問題)、小組討論(由小組成員集體討論,最後由小組代表回答,其他成員補充)、全班討論(由全班同學共同討論同一問題,各抒己見,相互補充)。

課堂提問是提高教學效果行之有效的手段,是開啟學生的心智、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關鍵,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提高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