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精選5篇)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 篇1

通過今天的培訓,我通過觀看視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受啟發。在老師的熱烈討論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精選5篇)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發自己新的靈感從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時間和空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以便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做了一個“測算”的實踐活動:拿一個圓柱形茶葉盒,量一量它的底面積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積。那該如何測量它的直徑呢?充分創設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於是出現了以下的操作:

(1)用一根線繞茶葉盒一週,然後量出線的長度,用線的長度除以π就是直徑。

(2)先把茶葉盒的底面描畫在白紙上,剪下這個圓對摺,量出折線的長,就是直徑。

(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線固定在茶葉盒底面邊緣的一點,慢慢轉動直尺,測量出的最長的距離就是直徑。

(4)讓茶葉盒在白紙上滾動一週,再畫出它的側面展開圖,由測量出的底面周長便可求出直徑……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在探究中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共同參與,交流資訊,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

個人要有所創造,除了個人努力鑽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善於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主要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因此在組建合作小組時先確定組長。選擇組織能力強,學生中群眾基礎好的,樂於助人,有一定的號召力及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過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然後讓同學自由選擇加入。為了避免兩極分化,出現善於發言的同學一言堂,比較內向,學習困難的同學成為聽眾這一現象。我要求組內進行討論時,讓這些不善於交流的同學先發表見解,有時交流組內意見時採用輪流制,組內同學要互幫互助,坦誠相見,民主平等,使每個人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要依據不同教學內容而確立。

在上課時,不一定每節課都設計自主探究活動,有些問題一目瞭然,就不用花肥太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了。像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麵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準備充足的學具,讓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 篇2

通過這兩天的教材培訓,我感覺自己收穫挺大的。在學習中,我從來不敢懈怠,認真聽,隨時將自己的的收穫記錄下來。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共勉。

計算教學在以前我是不重視的,我認為計算教學是最簡單的,所以在教學是不太在意,認為只要平時反覆練習與強化就可以了,所以導致學生在做題時計算出現的問題很大。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我忽視了學生能力與思維的發展,給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以加強計算教學為突破口。聽完專家的點評後,我認為要使學生會算,首先要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記住法則及算理。其次加強練習是必要的,但是練習要注意科學性、實效性、永續性。

懷著一顆既來之,則安之的心,來到了培訓現場,看到老師們積極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激動的說著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學中的感悟、疑惑,我不由的想到自己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我也有過他們的這些想法,我感覺有些想法比他們更加巧妙,但是我卻沒有進行深思,更加沒有進行梳理,看到老師們的積極性,動情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不由的我也參與了進來,與老師們一起交流著自己的想法。

我感覺到,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多記錄,多整理,多思索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教學中的疑惑,以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 篇3

7月7日至8日,我參加了三亞市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為期兩天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王盛會與謝斌兩位教師分別對三年級數學上冊與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兩位教師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瞭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鑽研教材教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精彩。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 篇4

今天是培訓的第五天,有了前兩天在縣裡集中培訓的經驗,今天我們在學校裡的培訓方式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不再是對整冊教材的全面解讀,而是找出本冊中大家認為有難度是重點的單元由主講人進行詳細解讀。

今天由兩位主講人分別對三年級上下冊的幾個重點單元進行了解讀。然後老師們主要就“回顧與整理知識梳理的方法”和“學生對計量單位的選擇和換算易出錯怎麼辦?”這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把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成功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就第二個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很重要,即在第一次認識某種計量單位時就要通過學具操作、實物展示等活動,讓學生親生經歷從而建立正確的表象,而不能做成“夾生飯”。針對單位換算這方面劉愛峰老師介紹了自己的“法寶”,那就是將同種計量單位以樓梯的形式呈現,將“進率”這一抽象的概念與我們身邊的“樓梯”相聯絡,進率相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相同,進率不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不同,方便學生對單位間的進率的理解和記憶。

雖然主講人講的時間少了,但留給大家討論的時間多了,最後大家的體會是:這樣的培訓方式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收穫!

國小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700字 篇5

暑假這十一天學習活動,使我的假日生活充實了很多。作為一名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新教師,我來談談對這次培訓活動的幾點心得。

首先,對於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注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確實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值得討論、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執教近幾年來的最大困惑,現在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訓活動加深了我對課前備課的理解。

作為一個參與者,知道了國小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麼,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親歷活動後,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學準備活動的流程是: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教學處理及策略選擇-----展示教學預案。先說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單單是就教材去談教材。還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確編者意圖,我們可以藉此落實哪些階段目標?我們應該在怎樣的總目標的指引下具體落實到課堂上的目標?我們的教學到底要使學生形成怎樣的能力?另外,從其他幾塊的準備中,我還知道了我們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習者的特徵,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使他們受益,形成他們的一種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因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合作的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計算與實際應用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效。

其次,為我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聖人所言。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那麼眾人行,吾師多焉!現代的教育強化了學科的整合,要求教師做教育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同伴互助,發揮團隊的力量,才可以把我們的教育搞好。事實也是如此,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每每思考之餘,渾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種力量,那就是為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發努力!這也許就是人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過這次培訓,我見識到了很多老教師的風采,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教師,通過交流我瞭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

另外,參加本次活動後我也有以下一點思考:

因為這種教學準備活動耗時費力,不可能把準備過程全部呈現給大家。所以,我們必須把準備活動儘量真實的"演"給大家。但必竟還是"演",因而給我們的活動帶有了太多的形式色彩,使學習者不易接受。學習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模仿的"演演"而已,某種程度上抹煞了"研"的色彩。

那麼怎樣處理"演"與"研"。應該說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準備活動中的東西是好的,但做多了就走樣了。那麼,這種活動中,怎樣處理好"演"與"研"的問題,或者說怎樣使"演"真正走向"研"才是我們今後應該更關注的問題。但是,即使真正"研"下去了,又該怎樣檢驗我們"研"的結果,從而促進"研"下去才是更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總之,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各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希望下次再參加時自己也能有所提高,成為能和大家一起研究的好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