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的調查分析

中國居民營養健康現狀的調查分析 第一部分 背景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良好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均定期開展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及時頒佈調查結果,並據此制定和評價相應的社會發展政策,以改善國民營養和健康狀況,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國曾於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別進行過三次全國營養調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別開展過三次全國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別開展過兩次糖尿病抽樣調查。上述調查對於瞭解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水平及其相關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變化規律;評價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水平;制定相關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於近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方面為消除營養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經濟、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導致了膳食結構、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變化。為及時瞭解居民膳食結構、營養和健康狀況及其變化規律,揭示社會經濟發展對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的影響,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引導農業及食品產業發展、指導居民採納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學依據,XX年8-12月,在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的共同領導下,由衛生部具體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 這是我國首次進行的營養與健康綜合性調查。它將以往由不同專業分別進行的營養、高血壓、糖尿病等專項調查進行有機整合,並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增加了新的相關指標和內容,在充分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統一組織、設計和實施。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對全國和不同型別地區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調查設計科學,內容豐富,充分體現了多部門、多學科合作的優勢,不僅大量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而且避免了調查內容和指標的重複,併為深入分析相互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本次調查正值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通過調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資料庫,為科學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提供重要資源,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調查方法與內容 按經濟發展水平及型別將全國各縣(市、區)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類農村、二類農村、三類農村、四類農村,共6類地區。採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2個縣(區、市)(見圖1)共抽取71971戶(城市24034戶、農村47937戶), 243479人(城市68656人、農村174 823人)。為保證孕婦、乳母、嬰幼兒和12歲及以下兒童的調查人數,以滿足各組樣本量的要求,在樣本地區適當補充調查人數,本次調查總計272023人。 本次調查包括詢問調查、醫學體檢、實驗室檢測和膳食調查四個部分,其中膳食調查23463戶(城市7 683戶、農村15780戶)、69205人,體檢221044人,血壓測量153259人,血脂測定94996人,血紅蛋白測定211726人,血糖測定98509人,血漿維生素a測定13870人。 XX年8-10月在北方地區, XX年9-12月在南方地區進行現場調查;XX年1-8月完成各類實驗室檢驗和資料錄入;XX年5-12月完成資料清理和資料庫建立;XX年1-7月完成資料分析報告。 為確保調查資料的準確性,對整個調查進行了嚴格的全程質量控制。所有質控結果表明,本次調查各個環節均達到方案設計的質控要求。 三、資料質量評價與結果表述 將樣本人口資料與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和國家統計局XX年人口學指標(性別比例、負擔係數、家庭規模、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比較,表明樣本人群對總體有較好的代表性。 由於抽樣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參加體檢,致使調查樣本中15-25歲各年齡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採用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作為標準人口,首先對6類地區樣本患病率進行年齡別校正,各類地區校正後的患病率再用該地區的人口比例作為權重進行加權,推算全國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 主要結果 最近十年我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營養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患病率繼續下降,同時我國仍面臨著營養缺乏與營養過度的雙重挑戰。 一、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一) 居民膳食質量明顯提高。我國城鄉居民能量及蛋白質攝入得到基本滿足,肉、禽、蛋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量明顯增加,優質蛋白比例上升。城鄉居民動物性食物分別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費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與1992年相比,農村居民膳食結構趨向合理,優質蛋白質佔蛋白質總量的比例從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詳見表1,2)。 (二)兒童青少年生長髮育水平穩步提高。嬰兒平均出生體重達到3309克,低出生體重率為3.6%,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全國城鄉3-18歲兒童青少年各年齡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釐米。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男性平均低4.9釐米,女性平均低4.2釐米。 (三)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顯著下降。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農村下降51%;兒童低體重率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農村下降53%。 (四)居民貧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農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農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營養與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一)城市居民膳食結構不盡合理。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穀類食物

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的調查分析

消費偏低。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費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達到35%,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穀類食物供能比僅為47%,明顯低於55-65%的合理範圍。此外,奶類、豆類製品攝入過低仍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一些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兒童營養不良在農村地區仍然比較嚴重,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7.3%和9.3%,貧困農村分別高達29.3%和14.4%。生長遲緩率以1歲組最高,農村平均為20.9%,貧困農村則高達34.6%,說明農村地區嬰兒輔食新增不合理的問題十分突出。 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居民貧血患病率平均為15.2%;2歲以內嬰幼兒、60歲以上老人、育齡婦女貧血患病率分別為24.2%、21.5%和20.6%。3-12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9.3%,其中城市為3.0%,農村為11.2%;維生素a邊緣缺乏率為45.1%,其中城市為29.0%,農村為49.6%。全國城鄉鈣攝入量僅為391毫克,相當於推薦攝入量的41%。 (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壓患病率有較大幅度升高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1.6億多。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 000多萬人。農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鄉差距已不明顯。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類農村高血壓患病率依次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為30.2%,治療率為24.7%,控制率為6.1%;與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處於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2.6%,空腹血糖受損率為1.9%。估計全國糖尿病現患病人數2 000多萬,另有近2 000萬人空腹血糖受損。城市患病率明顯高於農村,一類農村明顯高於四類農村。與1996年糖尿病抽樣調查資料相比,大城市20歲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人數分別為2.0億和6 000多萬。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現患率分別高達30.0%和12.3%,兒童肥胖率已達8.1%,應引起高度重視。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預計今後肥胖患病率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4、血脂異常值得關注 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 18.6%,估計全國血脂異常現患人數1.6億。不同型別的血脂異常現患率分別為:高膽固醇血癥2.9%,高甘油三酯血癥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7.4%。另有3.9%的人血膽固醇邊緣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異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鄉差別不大。 5、膳食營養和體力活動與相關慢性病關係密切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體力活動與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脂肪攝入最多體力活動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種慢性病的機會最多. 第三部分 擬採取的措施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從國情出發,從急需入手,以不失時機和分類指導為原則,將從政策支援、市場指導和群眾教育三方面加強居民營養改善和慢性病預防工作:第一,加強政府的巨集觀指導,儘快制定相關法規,將國民營養與健康改善工作納入國家與地方政府的十一.五發展規劃;第二,加強對農業、食品加工、銷售流通等領域的科學指導,發揮其在改善營養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強公眾教育,倡導平衡膳食與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為充分利用本次調查資訊,將組織有關部委和機構完成中國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白皮書、論文集和系列科普叢書,並儘快向社會公開調查資料庫,實現資訊共享。 本次調查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部門的支援。 附件1:六類地區定義及樣本縣名單: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採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通過樣本估計總體。樣本縣(市、區)的抽取是按經濟發展水平及型別將全國各縣/區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類農村、二類農村、三類農村、四類農村共6類地區。其中:大城市的定義為4個直轄市和14個副省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瀋陽、大連、濟南、青島、寧波、南京、廣州、深圳、鄭州、成都、西安、武漢、廈門。其餘的城市為中小城市;農村四類地區的劃分以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村分割槽域綜合經濟實力研究報告》為依據。一類農村地區主要分佈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以及南部沿海農村經濟區。二類農村地區主要分佈在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贛長江中游農村經濟區。三類農村地區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別山農村經濟區。四類農村地區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嶺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黃土高原農村經濟區 樣本縣名單 附件二 診斷標準 糖尿病判斷標準: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損診斷標準:診斷依據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損標準。 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確診為糖尿病: ① 本次調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 本次調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服糖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③ 經縣級以上醫院確診 ⑵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 ⑶

正常人群(ngt):無糖尿病史,本次調查fbg<6.1mmol/l,ogtt服糖後2小時血糖<7.8mmol/l。 血脂指標異常判斷標準 血脂異常分類 1) 高膽固醇血癥:血清tc水平增高 2) 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tg水平增高 3)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血清hdl-c水平減低 血脂異常:有以上三種中的一種就為血脂異常 貧血判斷標準 以全血血紅蛋白結果作為判斷依據,具體標準如下: 高血壓診斷標準 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或近兩週內服用降壓藥。 肥胖評價方法 (一)學齡前兒童(0-6歲) who推薦的身高標準體重z評分:z>2 超重;z>3 肥胖 (二)兒童青少年(7-18歲) 1、who推薦的bmi標準 2、wgoc推薦的bmi標準 (三)成年人(18歲以上) 1、who標準: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goc標準:bmi≥ 24 超重;bmi≥ 28 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標準:男性腰圍≥ 102釐米;女性腰圍≥88 釐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標準: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 學齡前兒童營養狀況評價 who推薦的性別、年齡別身高、體重參考值,常用的評價指標是z評分 1、年齡別身高z評分:haz<-2 生長遲緩 2、年齡別體重z評分:waz<-2 低體重 3、身高別體重z評分:whz<-2 消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