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重慶導遊詞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精選14篇)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精選14篇)

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

這兩大公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為有了戲樓,才有了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為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四座戲樓中儲存*好,*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2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公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是目前已知全國城市中心區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會館群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從乾隆到光緒又不斷進行了擴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到的會館群是清道光和光緒年間重建,距今已有近320xx年曆史,是清代重慶作為繁華商埠的歷史見證,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國初年重慶的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和建築文化的重要標誌。

作為具有地緣性質的幫會機構,會館的主要職能是聯絡鄉情,以壯鄉威。所以,它既是同鄉之人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鄉戲曲的聚會之所,又是同鄉之人抵禦外侮、互相幫扶的重要組織。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重慶湖廣會館了,它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現在就請大家邊參觀邊聽我的講解,請往這邊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祖上或許正是那時隨移民來到重慶,所以來到湖廣會館就覺格外的親切相熟了。譬如現在我們所說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當年的湖廣會館是重慶“八大會館一公所”中最繁華的一個。會館的領導一般叫“當家的”,管事的是“二當家”,為人往往八面玲瓏,會館經營得異常紅火。

請大家看,湖廣會館的圍牆樣式,是明清時期常見的黃色封火牆,以直線構圖而呈階梯狀疊落,又稱‘碼頭牆’,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個湖廣會館呈“l”形,從山坡上直衝而下,圍牆聯綿不斷,造成異常震撼的視覺衝擊。湖廣會館的封火牆也是很具建築特色的。它對建築的層數、高差、進退等問題,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單調的懸山頂人字屋面變得錯落有致,曲折流暢。湖廣會館的封火牆除了連續不斷的特點外,其造型與地形的結合也很有特色。齊安公所的封火牆造型是最獨特的。封火牆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線形(拉弓牆)、人字形,一字形。齊安公所的封火牆正是曲線形的拉弓牆,呈圓弧形,配以牆體結構的連續,因此視覺上很像翱翔著的巨龍的背脊,龍脊依山勢而下,自然氣勢非凡。北方的封火牆是直線的,講究中規中矩,莊重但缺乏靈氣;而南式封火牆如浙江保留的封火牆,都還能體味出靈動的趣味。湖廣會館的封火牆就是屬於南式。

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抑或重慶,但有湖廣會館就有禹王廟或禹王殿。320xx年前的湖廣會館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辦禹王廟會,祭奠禹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說大禹治水,就曾經居住重慶,連兒子生在重慶也沒有回家看看。所以現在重慶南岸還有個地方叫彈子石,意為誕子。禹王宮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鄉紳捐資興建,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宮原是傳統的黑青瓦。從清順治年間早期湖廣移民入川時就開始修建,後雖經嘉慶、道光和光緒時候三次重修、擴建,青瓦的風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樣子。1734年發行的清代建築手冊《工程做法則例》明確規定:黃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宮就用黃色琉璃瓦;綠色是士大夫的顏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屬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國民間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晉商儘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宮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重慶湖廣會館不同於北京湖廣會館那種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巨集大的特點,卻更多繼承了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在園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園林的手法。固而會館院落之間反覆出現高大的封火牆把空間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有小門連線,空間上並不斷絕。這使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對應的風景,假山花草、小橋流水、圍廊雕畫,都是特有的風貌,完整空間內又包含著獨特性,這正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的結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臺。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重慶湖廣會館的建築特色的確與眾不同。

湖廣會館曾經承載了重慶往昔的一段輝煌,而今天的湖廣會館將繼續承載新重慶的另一段輝煌。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4

湖廣會館現在每年都舉辦“移民文化節”、“禹王廟會”、“民間藝術節”等諸多節慶活動,還成為了電影、電視拍攝基地、攝影創作基地、繪畫創作基地,同時也是一個傳統婚禮舉行的一個基地。

現在許多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在這裡舉辦婚禮了,據統計,每年都有30多起中式婚禮在這裡舉行。一些新人認為,在這裡舉辦婚禮不僅形式新穎,而且寓意深遠,也讓來參加婚禮的朋友記憶深刻,難以忘懷。事實上,除了婚慶活動青睞湖廣會館,一些時尚商品釋出活動也看上了這裡。正如一家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所說的那樣:“湖廣會館歷經歲月的磨礪,有著不朽的歷史典藏價值,而一些時尚商品同樣是百年流傳的經典和典範,可以成為兩個經典不謀而合的絕唱。”

繼望龍門、七星崗等中央商務區拓展區域改造之後,渝中區還將把解放東路、解放西路等下半城地區,改造成為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3-5年後,下半城區域將成為重慶新的視窗地區。

下半城從南宋時期以來,直到重慶開埠,積澱了深厚的巴渝文化和歷史文化,現在被稱為重慶的母城。但是,這個區域過去長期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居住環境以及居住條件都較差,過去被納入市級危舊房改造區域,經過幾年努力,目前這個區域的危舊房、棚戶區搬遷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進入了改造發展階段。

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將分為三大區域改造,包括中部地區的白象街,東段的湖廣會館及望龍門地區,西段的十八梯區域,這幾個片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今後將在尊重歷史風貌風格和空間格局規劃的同時,既進行新建設,又保留相當比例的老城市風貌,形成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的歷史文化風貌母城區域。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5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

這兩大公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為有了戲樓,才有了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為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四座戲樓中儲存*好,*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6

歡迎來到重慶旅遊。

今天我們能為大家服務,感到十分高興和非常榮幸。我們的責任是是安排和照顧好大家載重慶的吃、住、行、遊、購、娛,努力維護好大家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的此次旅行愉快和順利。

另外,為了保證大家安全,按照重慶市旅遊局的規定,駕駛員開車期間不使用手機,他的手機由我暫時保管。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有什麼不對之處和服務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出,我們一定會改進,同時也歡迎大家投訴。

重慶給遊客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麼呢?到過重慶的都會這樣回答:重慶的山、重慶的水、重慶的城、重慶的夜、重慶的火鍋、 重慶的美女等等。不錯,這都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但這還不是重慶的全部。

重慶是中國內陸的特大城市,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我們這座城市,自然地理獨特,人文地理鮮明。到這裡來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在中國,你無法找到一個城市能和重慶類似。在重慶,你不難體驗到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交匯和撞擊。

到重慶旅遊,定會讓你覺得不虧此行,因為重慶是一座大氣磅礴的“山水之城”,是一座時尚韻律的“動感之城”,是一座熱情奔放的“激情之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是一座朝氣勃勃的“青春之城”。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道瞭解重慶、認識重慶。

一、山水之城——重慶山環水抱的地形地貌和城市稟賦

重慶被稱為“山水之城”,是因為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分佈著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峽谷等喀斯特景觀。整個重慶市層巒迭嶂,起伏不平。重慶主城和很多區縣城市完全坐落在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重慶除了山多,再就是水多。重慶境內江河縱橫,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km,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入長江。長江干流重慶段,彙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條小河流,加上長壽湖、小南海、青龍湖等湖泊,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m3左右,每km2水面積全國第一。我們幾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重慶整個城市都屹立於水中。

重慶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夏熱冬暖,溼潤多陰,氣溫高,雨季長,霜雪少,陰天多,溼度大。春夏之交總是晚上下雨,白天放晴,這種獨特的氣候景象造就了充滿詩意的“巴山夜雨”。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重慶作《夜雨寄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重慶夜雨的氣候特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夜雨成為深情思念的意境和重慶詩意棲息地的象徵。

重慶市區最突出的特點是山水連綿、起伏有致、立體感和層次感極強。市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周圍群山環抱,主城三面環水。整個城市依山而建,臨江而築,層疊而上,長江、嘉陵江穿城而過,在朝天門匯合後滾滾東下。市內坡峭路陡,樓房重疊錯落,山和城融為一體。城在山中,山在水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因此,重慶既是“山城”,又是“江城”。作為大型城市,重慶是全國唯一完全建在兩江環繞的山上的城市,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7.1%以上,建築群和自然界融成一片,構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山水園林城市。而且,重慶山水園林是自然的原生的山、水,不需要加上假山假石,這在別的大城市很少找到。

“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壯。” 山是重慶的傲骨,造就了重慶人的大氣與豪放,水是重慶的柔情,給予了重慶人靈動與聰慧。 是山和水鑄就了重慶城市的靈魂, 重慶人的氣質。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現代化大都市重慶 開門見山,出戶見水,推窗見綠,與自然如此的零距離,是我們重慶人莫大的幸福。

重慶市市花被定為山茶花,因為重慶山多水多、水分充足、空氣溼潤的非常適合山茶花生長。重慶的各公眾場所、風景區、庭院、樓臺普遍種植,山茶花以其鮮豔奪目的色澤和熱情奔放的花姿奪得了她 重慶市民厚愛。 重慶市市樹為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根深葉茂、忍高溫、耐潮溼、懸崖峭壁上也迎風昂首的黃桷樹,這種樹紮根巴渝大地,以其濃郁繁茂的枝葉鼓勵山城兒女自強不息。山茶花和黃桷樹,已經成了重慶城市風格的象徵。

二、動感之城—— 重慶現代都市的大氣魄和大氣象

(一)都市廣場大氣魄,時尚 文化大手筆。重慶山多路彎少平地,因此,重慶人有深厚的廣場情節,修建了許多連平原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廣場。重慶的廣場和商業圈、步行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重慶的廣場之多和廣場之大,在全國罕見。重慶主城解放碑、江北、南岸、沙坪壩、楊家坪規模巨集大的廣場,既是風格各異的步行街,又是購物人氣頗旺的五大商圈。朝天門廣場集水、陸交通樞紐和旅遊觀光、市民休閒等功能於一體,是新重慶極具特色的一處標誌建築,是俯看浩浩蕩蕩兩江匯流,縱覽江輪來往穿梭風光的絕佳去處。三峽廣場分為綠色藝術園、商業文化街、名人雕塑園、三峽景觀園四個部分,是集商貿、文化、景觀、休閒於一體的大型城市廣場。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豪華、氣派,是繁華都市的標誌,其步行街是中國西部最氣派、規模最大的步行街。有人說,“走在解放碑,有如在紐約曼哈頓”。人民廣場是由富麗堂皇的人民大禮堂和前面的廣場及對面的現代建築三峽博物館組成的,是重慶市的市政、文化、休閒廣場,也是舉行全市盛大集會和活動的場所。每天晚上都會有將近幾千人自發的跳“壩壩”(即“廣場”)舞,這種壯觀集體舞蹈的場面,成為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廣場文化,成為重慶一大特色景觀。中央領導來重慶看到人民廣場上跳壩壩舞的熱烈場面,十分高興,與民同樂。

(二)立體交通大景觀,流動旋律大樂章。重慶的交通市非常有特色的,建起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

所謂“水”,已經遠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木船,還包括水翼艇、豪華旅遊船、跨江大橋等現代化水上交通工具和設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橋。重慶的橋不是江南流水上小橋,

而是天塹橫跨的大橋。重慶橋樑之多,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以至有“橋都”得美譽。僅主城區就有長江大橋,馬桑溪大橋、李家沱大橋、鵝公巖大橋、大佛寺大橋、黃花園大橋、渝澳大橋、高家花園大橋、石門大橋、嘉陵江大橋等10座各具風格的大型現代橋,還有5座正在建設。重慶橋樑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有拱橋、斜拉橋、懸索橋、連續鋼構橋、T型鋼構橋等橋型,國內有的橋型重慶都有。可以說重慶是中國名副其實最大的橋樑博物館。座座大橋,成為點綴城市的彩虹。

所謂“陸”,自然指陸路交通,重慶的陸路交通個性突出,精彩紛呈,有現代化的高速路、大馬路,還有動輒幾十級甚至數百級的石臺階(重慶人稱“梯坎”),更有九曲十八盤的山間小路。主城區的公路和街道,在山下蜿蜿蜒蜒,在山腰盤盤旋旋,在山脊起起伏伏。在重慶,走路,是一大樂事,它讓你體會“七上八下”的樂趣;在重慶,乘車也是一大樂事,它讓你體會坐車就像坐船,起伏跌宕,過足一把癮。

所謂“空”,不是指重慶的國際航空運輸,而是指其像綵帶似的城市輕軌,南山,歌樂山、南泉觀景索道等,像提斗的朝天門碼頭纜車,凱旋路電梯,像瀑布的菜園壩自動扶梯,這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形式之多樣,絕對是其他城市少見的。特別是重慶連線兩條大江的跨江索道,為全國獨有,遊客乘坐其上,就像踏雲而行,有一種空中飛翔的驚喜與快樂,在驚喜刺激中緩緩欣賞重慶山環水擁的自然美景。可以說立體化、多樣化的大交通,增加了城市的運動感,像流動的旋律,是現代化都市重慶的雄渾的交響樂章。

(三)山城夜景大場面, 歎為觀止大氣象 。

重慶夜景古來有名,清乾隆年間即為“巴渝十二景”之一。美麗的夜色讓人難忘,就像一幅潑墨大寫意山水畫,朦朧中透著詩意。高低錯落的建築依山傍水,舟船日夜在江中穿行,為美麗迷人的山城夜景創造了客觀條件。古夜景再美,也只能是油燈、蠟燭、火把之微光,星星點點,難以照亮整個城市。 而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江、山、城、樓、路協調發展,萬家燈火和閃爍的霓虹將重慶的夜晚點綴得夢幻又璀璨。燈火倒映在波光盪漾的江水裡,錯落有致,就象跳動的音符。在五光十色的燈光映照下,新重慶不僅美在山水岸邊,而且美在城市內部的各個角落。此時的夜重慶是清晰的、繁華的、完美的和令人賞心悅目的。重慶夜色的魅力就在於剛柔相濟,虛實相生。登上南山“一顆樹”,山城夜景盡收眼底:主城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佈滿了奪目耀眼的霓虹燈,把夜空照得通亮;濱江路橘黃色的燈火連成一條飄逸的綵帶,象一條舞動著的火龍,充滿著蓬勃的朝氣,迸發出青春的活力;波光瀲灩的江面,萬家燈火倒映水中,形成無數條金銀光柱,那七色的光交織在一起,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重慶城市彷彿一座金碧輝煌的水上浮宮,美麗而朦朧。國家建設部已將重慶燈飾納入全國首批城市燈飾建設專案進行高標準規劃,將把基礎最好、潛質最佳的重慶夜景建設得更加國際化、現代化,成為具有更大吸引力的中國名片。

(四)美女如雲大舞臺,惹人豔羨大風景。重慶盛產美女,是一個僅憑美女就能讓人流連的城市。解放碑步行街是世界上聚集漂亮女孩和看漂亮女孩的人群最多的地方,“三步一個張曼玉,五步一個林青霞”,形容解放碑美女之多。那兒是花的海洋,步行街像巨大的競美臺,整條街湧動著群群美女,讓人眼花繚亂。美容專家靳羽西女士也說,全國最漂亮的女人在重慶。重慶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語叫“打望”,指解放碑街心的長凳上搜索掃描的眼光,通俗的說法叫眼睛過生,文雅的表述叫秀色可餐。

重慶女孩子個個身材苗條,肌膚細嫩,天生水靈,天生柔媚。重慶女孩是那種充滿活力的女孩,時而溫柔如水,時而熱情似火,不僅有女人的細膩,還帶有一點男人的陽剛之氣性格。她們敢愛敢恨的品格在全國有口皆碑。她們個性直率、潑辣大膽、大方豪爽、開朗能幹、為人心直口快,具有北方的性格、南方的姣美。她們會很義氣,即使是淑女也能大聲與你划拳;她們敢穿,敢打扮,敢標新立異,穿衣服總是那麼前衛,那麼緊跟時尚,甚至領導潮流。 重慶女孩長得漂亮又性格豪爽的原因,是因為地理環境的潤育、飲食文化的薰陶、移民城市的優勢。重慶像個天然美容院,女孩不靠化妝品保持水份,眾多的江河和大量的溫泉水,以及溼潤的氣候,具有天然保溼功能,溼潤空氣使面板長期處於保溼狀中。重慶坡高路陡,到處都要爬坡下坎,想不鍛鍊都不行,造就了重慶女孩的好身材和健美活力,這種自然健美,不需要減肥,根本不擔心發體。重慶女人是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女人。美女如雲是重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激情之城——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的性格

(一)人的性格就是城市風格,耿直豪爽,氣勢恢巨集。重慶人世居巴渝山地, 其性格打上了高山大河自然地貌的烙印。地域特點造成了重慶人性格的豪氣和大方:大山大川讓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氣候環境塑造了重慶人脾氣剛健火爆:這裡空氣滋潤,日子滋潤,一捏就能出水,這裡陽光火爆,脾氣火爆,一點就能燃燒。人文傳統決定了重慶人血脈中張揚著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元軍下四川,準備奪重慶,然後順江而下滅南宋,卻不料,竟在重慶打了足足36年,屢攻不下,最後被稱為歐洲人“上帝之鞭”的大汗蒙哥,在釣魚城含恨戰死。重慶釣魚城成為了改寫世界歷史的地方。(1259年7月,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釣魚城,使蒙古最高權力形成真空,導致大面積入侵歐洲、兵臨莫斯科的各路蒙古鐵騎紛紛回師爭奪汗位,使歐洲的歷史才得以按照現在大家知道的樣子發展。)

重慶人耿直和豪爽聞名全國。重慶球迷吼出的 “雄起”一詞 ,是一種男性的吶喊,體現出一種陽剛之氣,反映到城市風格上,就是“雄性重慶”。重慶人最愛說的話是“耿直”。“耿直”在重慶人口中是“正直”、“真誠”、“果斷”、“公正”以及“不虛偽”、“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詞, 這些意思均源自於重慶人性格豪爽剛烈,粗獷頑強、樂觀豁達、剛直重義、堅韌忠勇、吃苦耐勞、熱情勤勞的秉性。“崽兒”是重慶最典型的方言,泛指充滿朝氣和個性的重慶人。“重慶崽兒”是各地對重慶人的認同和讚揚。

重慶市典型的移民城市。歷史上共出現六次大移民,僅現代史上就有兩次大的移民:抗戰時期社會各路英豪集聚於此,彙集了一大批內遷企業,“三線建設”(1964年到1978年,在中國中西部的十三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稱為三線建設),又集全國精英於重慶。巴渝人遠祖的山民鄉鎮宗族文化、水民碼頭幫會文化、市民都會世俗文化等歷史文化的因襲,再加上抗戰陪都綜合移民文化、三線企業內遷移民文化、直轄重慶開放移民文化等各路文化的綜合作用,形成了重慶人熱情好客,開放趨新、接納五湖四海的寬廣和包容的品格。因此,重慶人具有非常開放的心態,重慶城市具有非常開放的風氣,從而導致這個城市氣度恢巨集,激情飛揚,具有無限的張力。

(二)“ 麻、辣、燙、鮮、脆”一鍋煮,火鍋文化代表著城市文化。重慶火鍋起源於

江邊船伕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 碼頭文化是一種兼收幷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於吃出一種大家樂的氣氛,吃出一種無拘無束,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的一道美食名品,成為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以重慶火鍋為代表的重慶菜,已經成為我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了。

重慶人從外地返渝,下車離船或走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火鍋店大吃一頓。吃正宗的重慶火鍋,只能在重慶吃,特別是街頭巷尾的小店更具風味。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可以看到重慶人背後吹電扇,胸前燙火鍋,吃得很過癮的場景。吃火鍋就像蒸桑拿,吃的過程大汗淋淋,吃完之後渾身通泰,神清氣爽。

重慶人好吃會吃,在全國聞名。重慶人把“吃”變成了一種融入自然山水的體驗,叫做“山水特色餐飲”。重慶人最愛去吃的地方要麼到山上,要麼去水邊。南山、歌樂山和兩江濱江路美食與美景相連,坐在江邊或者輪船飯店上,看著美輪美奐的夜景,品嚐著鮮辣爽口的美食,在山水田園中就餐,不亦快哉!

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乾燒魚、脆皮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魚、烏江魚、白渡魚、豆花魚、三妹魚、郵亭鯽魚等;還有乾煸鱔段,辣子田螺,毛血旺、香辣蟹、泡椒牛蛙、鵝掌門、什麼兔、城口燒臘肉等民間特色菜。

如果想嚐嚐重慶小吃,那就最好到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口水雞、雞絲豆腐腦、東東包、涼麵、川北涼粉、滷水鴨掌、酸辣粉等,過橋抄手、擔擔麵、雞油湯圓、醪糟等名小吃讓你吃夠了還會兜著走,只恨自己的肚子不夠大。吃重慶菜有一種痛快的感覺,重慶是一個讓人饞得流口水的城市。

重慶是一個適宜生活和觀光的地方:重慶美女多,養眼!火鍋辣,養嘴!空氣溼度大,養顏!山路多,養身!四周山林多,養性!

四、“古老之城”——重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重慶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重慶為中心三峽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200萬年前,在巫山就有被命名為“巫山人”的古猿人生存,他們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地球上最遠古的原始人類之一。重慶東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銅梁文化”就是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峽地區誕生了燦爛三峽文化,同時也孕育了享有盛名的巴渝文化。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7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是目前已知全國城市中心區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會館群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從乾隆道光光緒又不斷進行了擴建、新建和改建,目前看的會館群是清道光和光緒年間重建,距今已有近320xx年曆史,是清代重慶作為繁華商皋的歷史見證,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國初年重慶的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和建築文化的重要標誌。

重慶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設在仿古新建建築內,它生動地再現了人類移民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這次移民運動的過程,對日後川渝地區文化經濟生活的影響,在這裡,都將一一得到解答。置身於此,猶如回到3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移民運動中去。會館文化專題陳列是對川渝地區眾多移民會館的一次深刻解讀。會館的由來、會館的職能、會館的建築、會館的信仰、會館的活動,一俟鋪陳,有如一段華美的絲綢,令後人歎為觀止。

前面是長江滾滾東逝,後面是300多年沉默的建築,在靜靜的佇立中,那些曾經的斑駁煙雲,曾經的奪目輝煌,曾經唱不完的繁華、道不盡的滄桑,都在今天,迤邐走來。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8

湖廣會館又名禹王廟,是廣東公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古建築群的統稱,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是當年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會之所。會館內的戲樓戲臺中,擁有精美的環樓木雕,非常精美,值得一看。

歷史上的重慶貿易發達,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進入,各地商人紛紛在重慶開設會館,昔日重慶有著名的八省會館之說。其中建築最巨集偉氣派的要數財力雄厚的湖廣會館和江西會館。這兩大會館和相毗鄰的廣東會館都在商業集中繁華的下半城的東水門內,形成龐大的建築群,現今合稱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建築中的浮雕鏤雕十分精湛,特別是在禹王宮、廣東公所和齊安公所內的戲樓中,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 會館內還設有重慶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它館內再現了人類移民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這次移民運動的過程,對日後川渝地區文化經濟生活的影響。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9

遊客朋友們,你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重慶湖廣會館了,它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現在就請大家邊參觀邊聽我的講解,請往這邊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祖上或許正是那時隨移民來到重慶,所以來到湖廣會館就覺格外的親切相熟了。譬如現在我們所說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當年的湖廣會館是重慶“八大會館一公所”中最繁華的一個。會館的領導一般叫“當家的”,管事的是“二當家”,為人往往八面玲瓏,會館經營得異常紅火。

請大家看,湖廣會館的圍牆樣式,是明清時期常見的黃色封火牆,以直線構圖而呈階梯狀疊落,又稱‘碼頭牆’,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個湖廣會館呈“l”形,從山坡上直衝而下,圍牆聯綿不斷,造成異常震撼的視覺衝擊。湖廣會館的封火牆也是很具建築特色的。它對建築的層數、高差、進退等問題,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單調的懸山頂人字屋面變得錯落有致,曲折流暢。湖廣會館的封火牆除了連續不斷的特點外,其造型與地形的結合也很有特色。齊安公所的封火牆造型是最獨特的。封火牆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線形(拉弓牆)、人字形,一字形。齊安公所的封火牆正是曲線形的拉弓牆,呈圓弧形,配以牆體結構的連續,因此視覺上很像翱翔著的巨龍的背脊,龍脊依山勢而下,自然氣勢非凡。北方的封火牆是直線的,講究中規中矩,莊重但缺乏靈氣;而南式封火牆如浙江保留的封火牆,都還能體味出靈動的趣味。湖廣會館的封火牆就是屬於南式。

無論是四川還是北京抑或重慶,但有湖廣會館就有禹王廟或禹王殿。320xx年前的湖廣會館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辦禹王廟會,祭奠禹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說大禹治水,就曾經居住重慶,連兒子生在重慶也沒有回家看看。所以現在重慶南岸還有個地方叫彈子石,意為誕子。禹王宮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鄉紳捐資興建,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宮原是傳統的黑青瓦。從清順治年間早期湖廣移民入川時就開始修建,後雖經嘉慶、道光和光緒時候三次重修、擴建,青瓦的風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樣子。1734年發行的清代建築手冊《工程做法則例》明確規定:黃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宮就用黃色琉璃瓦;綠色是士大夫的顏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屬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國民間絕大部分建築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晉商儘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宮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重慶湖廣會館不同於北京湖廣會館那種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巨集大的特點,卻更多繼承了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在園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園林的手法。固而會館院落之間反覆出現高大的封火牆把空間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有小門連線,空間上並不斷絕。這使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對應的風景,假山花草、小橋流水、圍廊雕畫,都是特有的風貌,完整空間內又包含著獨特性,這正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的結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臺。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重慶湖廣會館的建築特色的確與眾不同。

湖廣會館曾經承載了重慶往昔的一段輝煌,而今天的湖廣會館將繼續承載新重慶的另一段輝煌。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0

湖廣會館又名禹王廟,是廣東公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古建築群的統稱,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是當年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會之所。會館內的戲樓戲臺中,擁有精美的環樓木雕,非常精美,值得一看。

歷史上的重慶貿易發達,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進入,各地商人紛紛在重慶開設會館,昔日重慶有著名的八省會館之說。其中建築最巨集偉氣派的要數財力雄厚的湖廣會館和江西會館。這兩大會館和相毗鄰的廣東會館都在商業集中繁華的下半城的東水門內,形成龐大的建築群,現今合稱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建築中的浮雕鏤雕十分精湛,特別是在禹王宮、廣東公所和齊安公所內的戲樓中,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 會館內還設有重慶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它館內再現了人類移民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這次移民運動的過程,對日後川渝地區文化經濟生活的影響。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1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

這兩大公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為有了戲樓,才有了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為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四座戲樓中儲存*好,*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2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

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3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xx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為“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為“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為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為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臺上,這就是“張飛擂鼓臺”。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20xx年),劉備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岩石上,而得名“陸游泉”。

精選重慶湖廣會館導遊詞 篇14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祝願親們旅途愉快,生活幸福。現在我們來到了名揚天下的南宋釣魚城抗蒙之戰的遺址,它是國內僅存的一座完整的宋城,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之城”。

釣魚城位於合川市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整城位於嘉陵江,涪江,渠江,交匯之口,其地三面據江,危崖拔地,集“戰古奇險雄幽”為一體。關於此山的得名,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古時山上有一塊平整的巨石,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此解決一方百姓的饑荒,因而此山故名“釣魚山”,巨石名曰“釣魚tai”,上面所築之城自然就是“釣魚城”了。

釣魚城是文化名城,石壁上刻有很多名人詩句和一些歷史事件,有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簷洞等名勝古蹟,還保留著大量元、明、清三代的詩賦辭章、浮雕碑刻等,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但釣魚城真正聞名於世的卻是它在世界軍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被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有“獨釣中原”的壯烈情懷。為什麼釣魚城地位如此之高,且讓小葉為您一一道來。

首先從軍事上來說,釣魚城依山為壘,固若金湯。不僅有構築在陡峭山壁上的內外兩條防線,還有縱向延伸的水軍碼頭,,是當時釣魚城水軍的戰船停泊處。整座碼頭都是用巨石砌成的,遺址殘基高約4米,長70米,寬60米,呈長方形。從江邊到山腳共有3層平臺,因此,不論江水漲落,均可供船停靠,無礙戰事。

碼頭上高大雄偉的大門就是護國門,這座大門位於城南的第二道防線,是釣魚城防禦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右依峭壁,左依懸崖,雄立在這險要的隘口之處,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從城門向上看有一個歇山頂建築的城樓,這是不久前按照原有規模修復的,門洞上刻有巴渝保障,更是寓意深刻。

門洞後的主體就是城牆,總長約8千米,把雄關隘口連成一體,猶如一條巨龍橫臥。牆頂靠外一側是用條石砌成的垛口,我們仔細看可以發現一個凹的缺口,那就是了望臺,是供關敵情用的,下方的那個口子就射擊口,突出於牆外的石臺,是供巡邏放哨的墩臺和安置設滾石和炮臺。細心的遊客朋友會發現城牆下面是灰白色,上面是磚紅色,灰白色的就是宋時古城牆,磚紅色的為後期修復。

所以,釣魚城不愧是天生雄關,英雄之城,是我國山地修築防禦體系的光輝典範,正是如此,它見證了一箇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那就是歷時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 1258年,敵酋蒙哥挾西征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伐宋。於次年2月兵臨合川釣魚城,蒙哥鐵騎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然而在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鈺的頑強抗擊下,卻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哥之死是蒙古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蒙古侵略者為了爭奪汗位,不得不停止對歐亞非的侵襲,並開始內戰。後雖有崖山之恨,最後終被我們逐出神州大地,北上草原滅元而雪家仇國恨。

釣魚城之戰也是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點,蒙元帝國從此四分五裂,由盛而衰。

釣魚城和阿拉伯麥加聖城一樣,以一城挽回了一國氣數,故稱“東方麥加城”;遊民民族侵略者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蒙古入侵者折戟於釣魚城下,所以又叫“上帝折鞭處。”城內石照縣衙是宋蒙元戰爭時期唯一延續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權機構,素有“南宋最後的一座縣衙”、“元統一之後唯一的南宋縣衙”之稱。

葉涼常常在想,我們漢人是聰明而可塑性很強的民族,我們可以是勤勞的農夫、能幹的工人、精明的商人、勇敢的戰士、睿智的學者——而那些異族統治者往往想通過屠殺和xi腦,把我們變成愚昧的奴隸和馴服的羔羊。但是,他們可以拆掉石頭造的堡壘,卻拆不掉我們心中的釣魚城。釣魚城的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們永遠會為了獨立、自由和尊嚴奮戰不息。

釣魚城內的王堅紀功碑及忠義祠正是為了紀念這種精神,希望遊客朋友待會和我一起,為先烈奉上緬懷之情。

下面讓我們開始這段英雄懷古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