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國小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

一、確定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明確發展階段及主要任務,理清發展思路。

國小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

(一)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確定。

1.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目標: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嫻熟,專業情意健全。

2.教師結構與素質項目目標: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學校辦學目標要求,實施素質教育能力、水平較高的、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師隊伍。

具體項目目標有:

(1)職務結構:中級職務、初級職務結構到2007年比例為3∶2,爭取2-3名高級職務。

(2)學歷層次:2007年學校教師90%達到大專學歷,其中本科達到50%以上。

(3)繼續教育:100%的教師參與“十五”繼續教育的學習,絕大多數教師完成學分90%以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2007年,學校青年教師全部通過計算機應用水平等級考試。

(4)骨幹教師隊伍:現在我校已形成了一支比例相當的校級骨幹教師隊伍,爭取在2004-2007三年內縣級骨幹教師達到20-30%,市級認定的校級骨幹教師達到10-20%。

(二)明確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及主要任務:

1.引領階段及主要任務:建立、健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反思能力管理策略體系,絕大多數教師能自覺改進自己課堂教學工作中的不足。

2.拓展階段及主要任務:建立、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管理體制,拓展教師專業發展的範圍,絕大多數教師具有專業自主發展的能力。

3.成熟階段及主要任務: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學習和教學改革實踐的空間,使教師專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工作思路:學校以“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嫻熟,專業情意健全。”為教師專業發展總目標,以三年為一個發展週期,以一學年為一個發展階段,以工作立項和項目措施為達標保障,追求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學生發展相統一,確保各種措施、立項、方案責任清楚、監控有力、落實到位,逐步完善教師反思策略管理策略框架體系和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管理體制。

二.實施“三項工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水平。

(一)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健全教師專業情意。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是為人師表的根本。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把師德建設作為首要內容。

1、建立、健全“五維”師德監督體制。建立、健全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組成的民主監督體制,加強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文明執教的制度建設,使教師通過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徑參與考核評價,實現自我檢查自主提高的“內化”境界,進而健全教師專業情意。

2、落實“三風”建設,創造奉獻的環境和氛圍。

(1)把奉獻做為校風、學風、師風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2)實行科學、民主管理,創造奉獻的環境。

(3)完善獎勵機制,創設奉獻的氛圍。

(二)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工程,熟練掌握專業技能。

教師培訓工程以全員培訓為重點,突出骨幹培訓;以提高學歷層次為着眼點,突出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專業技術能力為落腳點,搞好學校教學基本功培訓;以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為出發點,使繼續教育工作有質量、有效益;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想方設法為教師提供專業訓練和專業發展的機會,以提高教師執教的綜合能力。

1.建全中青年骨幹教師後備人選制度。

2.實施教師計算機培訓計劃,2007年力爭完成教師計算機應用水平考級。

3.實施教師學歷提高培訓工程,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進修,並給以一切可能的支持。

4.校長室、教導處負責校本培訓、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落實。

校本培訓和教學基本功考核,重點進行教師創新素質、執教能力和創新能力、水平及實踐能力的培訓,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形式的參觀學習、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活動。學校鼓勵教師自己進行有計有目的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通過培訓,使教師能按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手段,積極實行啟發和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

5.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實施“名師培訓工程”,促進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

1.建立“名師”培訓模式。加強業務與理論學習,有計劃有步驟的建立學校骨幹教師隊伍,以教師在實踐中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為主要目標,有的放矢地採取授課、專題講座、交流討論、案例分析、研訓結合等方法,立足通過培訓使教師從經驗型、模仿型向研究型、創新型轉變。

2.建立“名師”培訓激勵機制。

①骨幹教師培訓對象的確定,採取個人自薦、羣眾推薦、行政確認相結合的辦法,為骨幹教師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②繼續實行“名師優先”政策,為骨幹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財力支持。

③完善競爭機制。通過立足培養、大膽引進,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三.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各項管理體制、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以目標促合作、以制度促落實,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提高管理水平。

實施素質教育領導班子建設是關鍵,為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與管理目標,為爭創一流領導班子,用“三個四”“兩個五”“兩個六”實施對幹部管理和評價。

1.“三個四”——四強、四嚴、四走進。

(1)四強:要求幹部模範作用強、改革意識強、科研能力強、創建精神強。

(2)四嚴:嚴格管理、嚴於律己、嚴行校規、嚴肅執法。

(3)四走進:走進教研組、走進課堂、走進活動、走進學生。

2.“兩個五”——五滿意、五有。

(1)五滿意: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敬業精神、服務意識、科研成績。

(2)五有:有思路、有制度、有檢查、有指導、有評比。

3.“兩個六”——六做到:(政治、業務)學習上,做到走在教師的前邊;(教育、教學、教科研)實踐中,做到示範在先,服務到位;(升旗、出操等)常規和傳統活動,做到準備充分,提前到位;校務公開制度,做到內容、時間、地點、形式四落實;對待羣眾的監督和評議,做到自覺接受,正確對待,滿意度要達85%以上。六堅持:堅持每週學習、思想、工作交流的例會制度;堅持分工明確,分層管理,合作奉獻的管理制度;堅持“計劃-組織-調整-改進-落實”的工作制度;堅持顧全大局,正確評價,交流談心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堅持管理即是服務的管理思想,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區;堅持崗位職責,樹立教師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教師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金二小的發展是我們的職責的思想,帶好教師隊伍、爭創優秀領導班子。

(二)完善提高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管理策略框架體系,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在提高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分層研究和個案研究的力度,給予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在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的同時,促使教師個體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1.實施教學反思手段現代化。開源節支,力爭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學校多媒體信息化建設上,對教師進行多媒體使用技術專項校本培訓,實現教學反思手段現代化。

2.搭建反思實踐的舞台。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實際,召開教師專業成長彙報會、師德演講會、反思交流會,開展骨幹教師示範課、課題研討、主題或專題講座、三級教科研等活動,為教師反思實踐搭建舞台,營造實踐反思的氛圍。

3、優化教學反思過程。以年級教研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教師參與到反思活動的過程中。“逼着”老師反思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參與,組織教師做課、説課,交流論文,不斷強化反思的過程,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4、實踐教學反思方法。1、錄像反思法;2、對話反思法;3、自我反思總結法。

5、完善教學反思監控方案。

(1)課前反思:説課是教師反思的第一個過程,也叫課前反思。課前反思監控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師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上課之前,最大限度降低課上的損失。

(2)課後反思:根據課堂上反饋的信息趁熱打鐵,進一步修改與完善教案,明確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向和措施,及時總結提煉,即成功在何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記錄課後小結,或擬寫教後感。

(3)階段反思:每月一次反思小結,每學期1一2次反思交流,每學年兩篇反思論文或反思總結。這就要求教師要勤於動筆動腦,“強迫”自己多提出幾個“為什麼”,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時形成書面材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四.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執教能力的建設,提升教師品位。

(一)再創科研興校的良好氛圍。

1.樹立教科研是幹部教師自我發展需要的思想。

2.形成“參與、協作、交流、共享等”教科研意識。

3.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設備投入,信息資料,研究經費,獎勵評價機制等。

(二)構建民主開放的教科研機構。

1.成立專家、校領導、年級組長、骨幹教師參與的教科研領導小組。

2.健全教科室。

3.樹立三種意識:校長的協調意識,領導的服務意識,名師的精品意識。

(三)堅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順暢、民主、互動、開放的持續動態過程。

1.以科研指導教研。做到人人有小小課題,不斷學習探討,在教育教學中,注意總結經驗,反思效果。

2.以管理促進課題研究。學校科研課題採取三級管理。

3.以實踐反思推動研究。教師個人、年級組、學科大組(籌劃)經過實踐反思提出的實際問題,納入學校教研或課題中進行研究。

(四)採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1.分層培訓:以骨幹培訓帶動第二梯隊建設,以新教師培訓促進老教師不斷“充電洗腦”;以全員培訓提高整體水平。

2.組織保障:學校在完善教科研組織系統的基礎上,黨組織還要協同行政、共青團、工會組織一起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揮組織的整體功能。

3.教育培養:進一步加強幹部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青年骨幹為重點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對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加大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領課題,給任務,壓擔子,創造展示機會,促進其迅速成長。

4、活動帶動:開展集體備課、研究課、説評課、師徒掛鈎、專題研究、講座和研討等業務活動,以帶動教師專業化和新課程改革等綜

合課題的研究進展;開展談心、總結匯報、黨課等教育活動,以增強了解,增進友誼,加強團結,共同進步,帶動“兩校”之間、幹羣之間、教師之間的融合;開展體育競賽、健身十分鐘、外出參觀學習、聽課等活動,促進教師身心健康。

5、交流研討:工作交流研討:經常開展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交流,鼓勵和支持工作中做出成績的教師發言,交流經驗、體會、思想,展示成績、才華,利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自我教育,引起爭論和競爭。業務交流研討:以經常開展教師教育教學業務交流,發掘每一位教師的潛能,交流新課標新理念、學科計劃、課後反思、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方法、學生能力培養的措施和設計,演示課件和自制教具,宣講精心撰寫的論文和案例等,促進教師系統把握學科知識,熟練運用教學方法,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五、建立、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管理體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現行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多是獎懲性的,評價結果直接用於晉級、加薪、獎勵或解聘等人事決策。這一評價體系對教師中的佼佼者給予獎勵,其激勵和督促效應是明顯的;對較差者以警示,但更多的教師是擔心和害怕。要讓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主性、靈活性、責任感,發揮評價的促進、改善、提高的目的,必須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管理體制。

1.構建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價理念。學校要把教師看成學校的主人,學校事業的根本。通過評價前的引導,評價中的幫助和評價後的反饋全程跟蹤管理,促使教師自覺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在教師中形成一種崇尚學術崇尚研究、人人力爭向上的氛圍,這是保證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最有力的內在機制。

2.完善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健全由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組成的民主考核評價監督體制,使教師通過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徑參與考核評價,實現自我檢查自主提高的“內化”境界,進而健全教師專業情意。

3.完善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價制度。

①評價標準要反映教師創造性勞動的性質和教改方向。②評價內容要增加教師教研、教改、創造性活動及實踐、師生關係、校本課程開發等新鮮內容。③評價實施的過程應成為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學會總結提煉的過程。防止片面化和絕對化。管理者在獨立進行評價中,要從教師成長的狀況來反饋評價的效果,要善於研究教師的教學優勢和突出不足,幫助教師全面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成長的階段和需努力的方向,切忌貼標籤和簡單化。

教育面臨着新形勢、新發展和新任務,我校全體幹部教師將努力學習,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站在新起點,樹立新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努力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