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精選演講稿

論辯演講的簡述及其技巧

論辯演講是觀點對立的雙方就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以駁倒對方的觀點,樹立己方觀點為目的的口才訓練的高級形式。那麼怎麼進行論辯演講呢?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論辯演講的簡述及其技巧,希望能夠幫到你。

論辯演講的簡述及其技巧
論辯演講的簡述及其技巧

一、論辯演講的主要特點

1、競爭性

一般的演講是一種個人的單向演講行為,演講的目的在於宣傳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取得聽眾的理解和支持。而論辯演講則是雙方針鋒相對的較量,主要目的是造成“你錯我對”的結果,從而戰勝或者説服對方。

2、理論性

論辯雙方為了在論戰中形成自己的強大的説服力和論辯優勢,都必須訴諸邏輯思維,致力於對辯題的理性發掘和完美論證。因而使論辯的內容具有理論上的深刻性和系統性,甚至能迸發出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從而產生具有無可辯駁的論辯鋒芒和震撼人心的理性力量。

3、雄辯性

論辯演講區別於命題演講和即興演講,最本質的特點是對立雙方不同觀點的辯駁,表現強烈的針鋒相對和直接抗衡。論辯雙方都力求用最鮮明的論題,最充分的論據、最有力的論證,來樹立已方的論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針鋒相對,窮理竭智,雄談闊論,信心十足,具有極強的雄辯性和論戰性。

4、即興性

論辯不同於一般演講,如命題演講可以按事先準備好的較為理想的講稿去講,但論辯不能這樣。雖然,論辯也應當有充分的準備。可是,由於論辯是雙方面對面的口頭交鋒,對方如何闡述論點,運用什麼樣的論據,怎樣進行論證,以及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駁詰,都是不能預先知道的。因此,在論辯過程中,雙方都必須根據論辯所處的特定的情形,考慮辯駁內容,組織口頭語言;既要能夠有理有據,形成凌厲的攻勢,又要能機智巧妙,顯示出賽場的風度。這就決定了論辯活動具有極強的即興性,要求論辯者具有過人的臨場應對才能和思辯靈活的口才。

另外,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求得認識的一致,為了辯析是非曲直,上自聯合國講壇,下至街頭巷尾;大到國際爭端的調解,小到商務活動的談判,都需要進行論辯演講。於是論辯演講這個古老的語言藝術,在當今的年代又煥發出青春,而且越來越具有競爭的色彩。

二、論辯演講對論辯者的要求

1、論辯的對手水平有強有弱,身份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論辯者如果確信自己堅持的是真理,那就應該不因論敵的強大而膽怯,也不因論敵是權威而氣餒。這就是説,論辯要有扞衞真理的膽略。

2、論辯是一種雙方對答的口語形式,你可駁我,我可駁你。論辯者雖然事先可以對論敵作充分的分析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但是,意料之外的情況幾乎是難以避免的。所以,論辯特別需要機智靈活,巧問妙答、左右逢源、隨機應變的能力。

3、論辯是一種智力,知識以及語言表達技能的綜合性較量。其中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在論辯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諸葛亮在舌戰羣儒中,如果沒有通今博古的知識,恐怕很難在論辯中對答如流。古今中外的各方面知識,都可能成為論辯中擊敗論敵的有力武器,武器越多、越精,“殺傷力”就越大,這是十分淺顯的道理。

4、論辯的最終目的是堅持真理、宣傳真理,論辯的過程,實質上是真理探索和傳播的過程。如果論辯離開了這一目的,那就會成為毫無意義的鬥嘴,甚至成為無聊的吵架。因此,論辯者只有在確信自己的觀點是真理,並堅定不移地信奉它時,才可能為之而“舌戰”。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觀點,偏要去強詞而奪理,那不是論辯,而是詭辯。

5、論辯是一種面對面的言語交流,雙方都依靠口述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口述就要運用不同的語調、語氣、語勢,不同的語調、語氣、語勢可以獲得不同的效果。正確的內容還需要有完善的形式加以表達,論辯者要“戰勝”對方,不僅要有無解可擊的思想內容,還必須研究和運用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表現形式。因此,論辯者應該注意口才的訓練。

6、論辯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思想交流活動。論辯涉及到許多有關學科,如語言學、邏輯學科、演講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等。要想使自己成為雄辯之才,就需要刻苦學習各種知識,熟練掌握論辯的各種技法。所以,論辯演講它要求論辯者具有堅持真理的信念,扞衞真理的膽略,博識多聞的知識,能言善辯的口才,隨機應變的機智,謙讓容忍的品格。

7、論辯雙方都有獲勝的願望。因此,論辯過程中往往容易急躁,甚至情緒衝動,論辯的交鋒在於論理,而決不是鬥氣,論辯中變論為吵、變辯為罵,那是最不可取的。論辯者必須堅持説理,切忌因急躁和衝動而發態度、拍桌子以至干戈相見。所以論辯者應該培養一種謙讓容忍的品格,要在友好、和善、理智的氣氛中進行論辯,堅持“説理一步不讓,動火退避三舍”的原則。

三、論辯的基本技法

論辯的取勝之道全在一個“巧”字,就是針對敵論的破綻,恰當的運用論辯技法,一矢中的,達到以巧破千斤的效果,致論敵於“死”地。要做到這一點,非掌握一些常用的論辯技法不可。

(一)詮釋法。即通過揭示概念或論題的含義進行論辯的方法。

(二)類比法。類比法是通過兩個或兩類事物的一些屬性相同,推出他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邏輯方法。這是反駁對方命題時常用的一種方法。

(三)歸謬法。即先假定對方的錯誤論題是正確的,然後以這種假設為充分條件,推出一個顯然荒謬的結論,從結論的荒謬中,必然顯現對方論題的荒謬性的反駁方法。

(四)證明法。人們常説:“事實勝於雄辯”,確鑿、客觀、公正的事實或數字,往往具有很強的説服力。在論辯中,有時並不需要過多的邏輯技巧,只消把事實或數字一擺,是非一目瞭然。

(五)反例法。反例,就是與論點相反的例子。而對武斷的錯誤的論斷,若能舉出與錯誤論斷相矛盾的事例來,而事例又是眾所周知或舉世公認的事實,這無疑是對錯誤論斷的毀滅性的打擊。

拓展:怎麼讓演講更精彩

1、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儘管演講開端的方式種種,但作為一段精彩的開場白,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要新穎,出奇方能制勝,只有緊緊扣住了聽眾的心絃,説出他們的心聲,才能引起共鳴。一次,李燕傑去首都一家大醫院演講,開端就朗誦了他創作的一首詩:“每當我憶起那病中的時光,/白衣戰士就引起我深情的遐想。/他們那人格的詩,心靈的美,/還有那聖潔的光,/給我頑強生活的信心,/增添了我前進的力量!”隨着朗誦的進行,看書的人漸次抬起頭來,説話的人逐漸安靜了,來回走動的人不約而同停了下來,當朗誦完最後一個字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推波助瀾,掀起高潮的中間

一次成功的演講,中間部分一定是曲折起伏,時而低沉,時而高亢。而作為精彩的段落,必定是敍事的最生動處,抒情的最激昂處,説理的最深刻處。美國羅斯福總統在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面對羣情激昂的國會議員,在宣佈對日宣戰前的演講,連續運用七個“昨天”,歷數日本人對夏威夷羣島、馬來西亞、香港、關島、菲律賓、威克島、中途島的大舉進攻,説明美國已處於嚴峻的形勢中。所有的聽眾羣情激昂、熱血沸騰,一致贊成即日起對日宣戰。一篇演講若不有意識地掀起兩三次情感的波瀾,就不能有力地論證中心,也不能有效地集中聽眾的注意力。

3、卒章顯志,耐人尋味的結尾

就演講的全過程看,結尾,並不意味話説完了,常常是情感發展的最高峯,論證過程的最後結果。因此對最後一段的表達效果,稍一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功虧一簣。民主戰士聞一多《最後一次的講演》最後是這樣説的:“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的!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義正詞嚴,擲地有聲。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文學之路的巴金在《我和文學》的演講中用發自肺腑的語言飽含深情地説道:“我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我不願意空着手離開人世,我要寫,我絕不停止我的筆……”可謂皓首童心話文學,情真意切訴衷腸,催人以思索,給人以美感。

4、談的時候一定要投入

精采的演講,演講者一定要很興奮、投入。有些人的人生很精采,充滿了高潮起伏,但是當事人卻用呆板、平淡無奇的方式來描述,聽眾反而會被“催眠”。如果你是用念演講稿的方式來做演講,即使談的是一個豐富的人生,大家還是會聽得非常枯燥。

5、談論熟悉而確信的東西

精采的演講,多半是你掙來的。如果一場演講中,主講人所説的全是資料或理論,通常很難引起聽眾的興趣。所以卡內基認為,在精采的演講中,你所講的內容,一定要跟你經歷的事、你讀過的書、你聽到的話有關,談你自己熟悉而確信的東西,演講就不會失敗。

6、願意講出來與人分享

精采演講的第三個條件,就是你很願意去“講”。有些人即使人生故事精采,口才也不錯,但是他不願意分享,不想把自己很多寶貴的人生體悟,就這樣“公開的”給了別人。許,有人認為寫作是一種更好的表達方式,寧可寫而不講,這樣的人,也很難完成一場精采的演講。

7、一則精煉而恰到好處的引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包括別人的語錄、名言、詩歌和一段故事。比如着名演講家李燕傑在《愛與美的凱歌》演講中就有不少精彩的大段引用,有馬克思對愛情的見解,馬克思之女愛琳娜對她父母愛情生活的評價,有陳毅與夫人張茜、高士其與夫人金愛娣的幸福生活,還講了文學作品《簡·愛》、《青春之歌》中的愛情故事,還吟誦了《孔雀東南飛》中描寫到劉蘭芝、焦仲卿愛情悲劇的詩句,最後展讀一對大齡青年熱戀中的書信。恰當地引用,不但有力地表現了演講的中心,揭示了事物內在的規律,而且由於生動、具體、準確,開闊了聽眾的視野,豐富了聽眾的知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這些不斷出現的引用形成了一次演講過程中引人注目、使人興奮的聚焦處,猶如一段風景中的若干景點。

8、一件難忘而激動人心的事情

這是論證、説明中心的事實材料。許多成功的演講證明:一件催人淚下的往事追述,常常勝過精彩的論證,因為“事實勝於雄辯”。一件飽含深情地娓娓道來的事情,由於它的生動具體,不但能磁石般地吸引聽眾,更能長期地保存在聽眾的記憶中。被稱為現實生活中“牧馬人”的曲嘯在以《人生·理想·追求》為題的演講中,許許多多事情令人終身難忘,如被錯判二十年徒刑,為了不連累妻子,勸説妻子和他離婚,“就這樣我們在哭聲中分手了。”又如粉碎“四人幫”後,曲嘯被平反昭雪,當他聽到“同志”這親切的稱呼時,這位久經摺磨也未掉一滴眼淚的男子漢,此刻是“淚飛頓作傾盆雨”。事中見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9、敍述事例後的抒情和議論

國際工人運動的傑出活動家、反法西斯的卓越戰士季米特洛夫1933年在萊比錫審訊時的法庭發言,在以大量的事實痛斥檢查官和庭長後,面對敵人的非法判決,仍激情昂揚地説道:“伽利略被懲處時,他宣佈:‘地球仍然在轉動着!’具有與伽利略同樣決心的我們共產黨人今天宣佈:地球仍然轉動着--歷史的車輪向着共產主義這個不可避免的、不可壓倒的最終目標轉動着……”把法庭當成戰場,將被告轉為原告,季氏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用抒情與議論綜合的語言塑造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形象。抒情句、議論句組成的段落用在敍事後的好處在於,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昇華,由個別性到普遍性的總結,將一件也許是平凡、普通的事件渲染得情意真切,意義深遠,使聽眾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包含的感情,從而激起聽眾的共鳴。因為作為一次性出現的聽覺語言的演講,若演講者不對所舉事例進行渲染、闡發,聽眾就不易明白你所舉事例的目的、作用及意義。

10、氣勢充暢的排比句和排比段

從組句成段上看,排比句是常見的演講精彩段落的構成方式之一,它可將若干句數、結構大體相同的自然段,分行排列成具有意義段性質的排比段。這種修辭手法,可以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事物,嚴密而有力地闡明觀點,加強語言的旋律感、節奏感,從而氣勢充沛而流暢地抒發情感。美國着名的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1963年發表在《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在回顧了120xx年前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後,連用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起頭的句子表明“黑人仍無自由可言”;在提出這次黑人運動的目的後,又連用三個“現在是”起頭的句子闡明現在是實現“自由和正義”的時刻。在演講即將結束時,演講者激情滿懷地傾訴道:“我仍然有個夢想”,緊接着連用四個段落,每段都用“我夢想着”起頭構成一組排比段,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令人神往,令人感奮。

11、人格能幫你説話

在這三個條件上,還有一個決定你的演講精不精采、有沒有説服力的因素,那就是,你是不是一個誠懇、正直的人。卡內基的父親一輩子就是個農夫,也沒讀過幾年書,他站在農地的經驗,恐怕遠多於他上台説話的經驗。 當有人對卡內基説:“你的父親比你有説服力。”卡內基起初很不以為然,怎麼可能呢?他老爹從沒學過任何演講的技巧。後來,有一次在教會的聚會中,他父親站起來説話,卡內基發現,其他人都是一臉深受感動的表情,似乎只要他父親説什麼,他們都會相信。卡內基有了一個很大的領悟:其實,一個人的人格,會決定他説出來的話的價值。你看,很多政客口才流利,説起話來頭頭是道,但是,沒有人會相信他們的話,為什麼?因為他們缺乏了誠信的人格特質;而一個正直、誠懇的人,也許他的口才差了一點,仍然可能會有強烈的説服力,因為他的“人格”已經幫他説了更多的話。

12、提出問題後的解釋和回答

演講中,為了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常常是演講者先提出一個問題,停頓數秒鐘,讓人們有所思索後再作解答。於是這個解答便為設計精彩段落提供了機會。演講者務必要給聽眾作出認真的、滿意的答案,因為你的解答正是聽眾翹首期待的。郭沫若《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演講》,根據蕭紅24歲寫成轟動文壇的《生死場》、31歲的英年早逝,提出了“年輕精神”的話題,馬上又便問道:“什麼是年輕精神的品質呢?”以下依次闡述了它應具有的三個特徵:“是真理的追求者”、“是博愛的實踐者”、“是勇敢的戰士”。1940年5月,英國在德國強大攻勢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邱吉爾受命組織新一屆政府,他在發表的首次演講中説:“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用解答提問構成的精彩段落應做到思路清晰,論證有力,用詞精煉,感情充沛,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13、一段精闢而深入淺出的議論

不論是何種功能、內容、類型的演講,議論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使人信”演講、論辯演講、政治演講,它能否成功,關鍵就在於是否有深刻的論證、嚴密的推理和將一個抽象而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只有做到這些,聽眾才能心悦誠服,懂得你所闡發的道理,相信你闡發的觀點,接受你闡述的理論。美國着名作家海明威被授予1954年度文學大獎,在授獎儀式上的書面發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獨特的“海明威式”的寫作風格,也不是真誠的謙虛和謝意,而是石破天驚般的見解:“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獨的生涯。”接着他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説:“作家的組織固然可以排遣他們的孤獨,但是我懷疑它們未必能夠促進作家的創作。一個在稠人廣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獨寂寥之慮,但他的作品往往流於平庸。而一個在岑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永恆的東西,或者説面對缺乏永恆的狀況。”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故弄的玄虛,可是態度鮮明而懇切,感情真摯而得體,使精闢的思想坦然地呈現於聽眾面前。

標籤:論辯 簡述 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