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培養興趣的教育心得:如何在“雞娃”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在跟一個媽媽聊天時,她提到孩子誦讀經典興趣不夠高,總是需要督促才能完成。

關於培養興趣的教育心得:如何在“雞娃”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怎麼才能給孩子打雞血,讓他動力不斷地前行呢?

其實,興趣這東西,確實存在,但是需要培養。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小男孩問郎朗他是怎麼做到每天練琴八九個小時,自己彈琴半個小時就煩躁不安。郎朗的回答讓我記憶猶新:多練習就有興趣。不斷練習,就是培養興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漸漸收穫成果,發現自身的變化和成長,自然會對所練的事情漸漸從不牴觸開始,慢慢遊刃有餘,從而興趣大增。

幼年的孩子盲目性很強,學習主動性不夠,這才是正常現象。所以不能僅僅從興趣出發去培養孩子,家長的督促與幫扶非常重要。

誦讀經典,對每個人來説,感覺都不一樣。當一個人沒有沉浸其中時,即使成人面對滿篇拗口的古文,也會覺得煩躁,更何況孩子。但是如果真的全身心浸入其中,卻會體驗到越讀越有意思的神奇。

昨天,給小九做了一個“升級打怪打卡表”。

大致就是羅列每天要做的事情:

每項做完後自己畫鈎。這個創意來自一種思考,如何讓孩子對學習上癮?玩遊戲能上癮,學習也可以變成類似遊戲的東西。

於是,我就想方設法讓他自己體會,學習和遊戲之間的相似之處。

上學放學路上,我們之間總會有一場你來我往的熱鬧對話,比如前幾天,我們就打遊戲和學英語讀經典之間的相似之處討論了一路:

玩遊戲需要不斷付出時間和精力練習,不斷按照既定路線一路升級;學英語亦然,從易到難,從最開始的迪士尼英語,到森林王子、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難度一路攀升,功力不斷提升;讀經典也同樣,從簡單的古詩詞到三字經到道德經、論語、古文觀止,一路不斷攀登,提升學習能力,讀書能力。

玩遊戲每提升一個等級,你在遊戲的世界裏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更加遊刃有餘;學英語同樣如此,從剛開始短句子練習到現在的長句子也能脱口而出,讀經典則是從不怎麼認識字,到現在能夠沉浸在《星球大戰》的純文字世界中遨遊,語文學習沒下什麼具體功夫,卻感覺從容不迫。

玩遊戲不斷升級能來到更多機會。説到這裏,他興奮地説,對啊,以前你打一個怪物需要三四下,如果你是高級人物,一下子就能把怪物打死了。我説對啊,這就是升級的好處,給你帶來更大功力,讓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學英語也同樣,英語學好了,你的世界就變大了。可以瀏覽各種國外網站,玩更有趣的遊戲,看更好玩的故事。甚至可以去全球任何地方工作,生活。

這中間我還插播了一則小故事:內蒙地區漢語學習好的人分享經驗時提到,覺得自己一下子擁有兩個世界。他能幫助身邊那些沒有學漢語的人上淘寶買東西,上百度查閲各種資料,幫他們解決問題。村裏的人都非常喜歡他需要他。而他自己也多了人生的選擇,分分鐘就可以離開內蒙去到大城市去生活,因為語言不是事兒。而他的小夥伴們則一輩子只能被囿於故土。

那麼如果你英語學得好,不是也同樣擁有了兩個世界?

其實,以前在他一二年級的時候,也做過任務表,但當時他非常牴觸,覺得任務太多了,甚至想把表撕掉。而這次卻是他主動要求列表,説這樣容易標註,免得忘了哪一項。

這個轉變的過程,讓我更加意識到“雞娃”和“洗腦”的重要性。

確實。

一個人要堅持做一件事情,他必須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如果毫不知情,只是按照別人的安排一步步往前走,這樣下去孩子難道不是顯然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成人的提線木偶?

所以,每天上學放學大概一個小時,都是我們交流的好時光。看到一些家長在前面面無表情地騎車,孩子坐在身後呆呆望着遠方,我都替他們可惜:多好的親子交流機會,都浪費了。

有時候,是我演講,講故事,講見聞,講經歷;有時候,則是我們之間相互交流感受,上課學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等。

在交流中,我特別強調的就是讀經典的重要性。

我告訴他,一切學習項目中,誦讀經典是頭等大事。最最重要。為什麼?因為,它能賦予你神奇的學習能力。做好了這件事,你再去學習任何其他東西都會比之前要高效得多。所以,回家第一件事,或者週末起牀第一件事,就是誦讀經典。他也漸漸適應了,讀書比學校作業更重要的事實。學校作業可以放在最後再寫,甚至實在沒時間就先不寫,第二天再補,但是書不可一日不讀。

我還跟他強調,有很多私塾,那裏的孩子每天讀書時間長達十個小時之多。而我們沒有機會去私塾,至少應該讀一兩個小時吧。從那天起,他都會在意自己誦讀的時間,基本上保證在一個小時以上。

我還常常給他講古人讀書的故事。《古文觀止下》裏有一篇鄭板橋的文章《每讀一書,必千百遍》,簡直就像是準備好的。我帶他先讀這篇,讓他自己説為什麼鄭板橋能有那麼高的成就:非善記也,乃善誦耳。

這類“洗腦”就是反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誦讀經典。讓讀經典,讀書的重要性,深入孩子骨髓,才能充分調動起他讀書的積極性。

另外,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還會刻意引導他自己總結讀經典後自己的成長和變化。

比如,今天孩子跟我説,上午聽寫生詞,他竟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之前請假了),只錯了一個字。還有上課讀課文時,老師要求必須在家讀三遍,他也不知道,但站在大家面前讀時,一點兒都不緊張,讀得很流利。而且還自己發現一個讀課文流利的方法——讀這句時看着下一句……

還有之前他發現自己的閲讀速度跟另一個比較優秀的孩子相比,絲毫不弱……

數學上課時發言多了,因為自己提前預習了;因為口算堅持做了,所以在大多數同學都有錯的口算捲上,自己做到了全對……

他不是一個分數上很優秀很漂亮的孩子,但是所有的結果都與努力聯繫在一起時,只要努力,就能成就未來的優秀。何樂不為?

這類的自我總結非常必要。

因為讀書、讀經典等是個慢功夫,孩子可能不能立即在分數上,或其他外在顯性的方面,發現自己的收穫。所以,家長必須要引導孩子或者幫孩子發現,總結,自己努力讀書的效果。

這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方法。能讓孩子在讀書的路上走得更遠更高效。

還有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一定要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至少在國小階段,分數絕不對成為對他的要求。

有時候,孩子拿回一張考分沒上優的卷子,我絕對不會跟他計較分數問題。只看卷子上錯誤在哪裏,是知識的漏洞還是粗心的錯誤。

國小階段是養成閲讀習慣和自學能力的關鍵期。這兩點完成,分數是附加品。

當然,還有一個及時反饋就是能夠給孩子積分或者獎勵。我的讀書班上有一個孩子,每次讀書畫正字,都能畫一到兩個正字,意味着5-10遍,而其他孩子有的最多3遍,有的則可能今天讀,明天沒時間讀。我問了她會不會覺得枯燥,她説讀起來多有意思啊,又押韻。而且,媽媽説每個正字都加分,加夠分數,就能滿足我一個願望……智慧的媽媽!這個方法既能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又能激勵她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小九以前用積分,後來因為媽媽是懶癌患者,沒再記,就規定每天完成所有打怪升級後,看一集英語動畫片。他現在極度迷戀《星球大戰》動畫片,還連帶愛上了《星球大戰》文字書。

有時候遇到時間比較緊,任務並不能減少,為了當天能看上星球大戰的動畫片,他握緊拳頭咬緊牙關説,呀——我拼了!

最後的殺手鐗就是跟孩子一起進步。

兩張表貼在一起,孩子高興得手舞足蹈説,哈哈,我的比你的少了一項。不無得意。

兩個人相互監督,更能進步。

有時候,心裏也沒底兒。這樣摸石頭過河的帶娃方式,理論上是沒錯的,但因為一切都是第一次,所以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萬事不要絕對。既要保護孩子的興趣,又要有強制執行的環節。

一切都在磨合中越來越完善。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