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通用14篇)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

今年三十出頭的魏孟詩一直在珠三角工作,薪水待遇優厚。20xx年,她卻選擇回到家鄉廣東茂名,當起了一名候任社區幹部。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通用14篇)

像魏孟詩一樣,越來越多走出去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擔任起“候任村(社區)幹部”。近年來,茂名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村(社區)發展,推行實施“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着力打造高素質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全市至今已選聘優秀“候任村(社區)幹部”2778名,涵養基層組織的人才“蓄水池”。

優中選拔,首要把握政治標準

27歲的林常威是高州市根子鎮高科村人,大學裏一直是優秀幹部,畢業後在外工作順風順水。今年3月,林常威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家鄉高科村候任村幹部,滿懷自信、鬥志昂揚地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崗位。

茂名有目的、有計劃地物色、培養、儲備一批“候任村(社區)幹部”。“通過建立完善選配、培養、管理、激勵一整套機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質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茂名市委書記李紅軍説。20xx年12月,茂名全面推行“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按照每個村(社區)1—2個名額配置,提前讓其參與處理村(社區)事務,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據介紹,“候任村(社區)幹部”主要從本村(社區)致富能手、退伍軍人、村(居)民小組長、大學生村官、回鄉大學生和其他優秀人員中選出,滿足“候任村(社區)幹部”人選的“八項基本條件”,其中突出把握好政治標準,堅決杜絕政治不合格的人員成為“候任村(社區)幹部”人選。

據統計,在2778名“候任村(社區)幹部”中,35歲以下的2208名,佔79.5%;大專以上學歷的1358名,佔48.9%。他們的到來,進一步優化了基層村級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提升了基層村級幹部的工作效能。

一線錘鍊,增添農村發展活力

“村裏來了一名年輕的候任村幹部,帶來了一股新風。”新面孔的到來,讓根子鎮柏橋村黨支部書記何怡高為之一振。

其實,很多鎮街的村(社區)幹部和何怡高都有同樣的感受,覺得這批年輕人文化水平高、綜合素質高,上級佈置的工作,一看就懂,立即上手,村委會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記者走訪調查瞭解到,當地“候任村(社區)幹部”們一上崗,多數都能迅速進入狀態: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動新農村建設,他們在一線;千方百計打贏扶貧攻堅戰,帶動羣眾奔小康,他們在一線;化解羣眾矛盾糾紛,維護羣眾合法利益,他們在一線……

電白區麻崗鎮“候任村(社區)幹部”參與成功化解的農村土地、山林糾紛佔比達七成以上。水東鎮藍田坡村的戴泰鵬成為候任村幹部後,積極幫助村集體開展農村電商創建,讓村裏的優質農產品流通順暢起來。

“這些年輕人工作熱情高、有情懷、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農村這片廣闊土地必將大有作為。”電白區麻崗鎮黨委書記吳偉華説。

特色培養,順利實現新老交接

“如今‘村(社區)幹部候任制’已在茂名市開花結果,為農村(社區)打造了人才‘蓄水池’。”茂名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説。

為讓這批年輕幹部們迅速進入狀態,茂名建立“候任村(社區)幹部”的特色培養制度,安排他們擔任“五員兩助理”(即擔任公共服務平台操作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治安聯防員、食品藥品監督員,掛任村級書記助理、主任助理),讓他們能幹事、肯幹事、想幹事。

同時,組織部門每年選派“候任村(社區)幹部”到鎮街進行為期1個月的掛職鍛鍊,並由駐村(社區)、鎮(街道)幹部結對培養“候任村(社區)幹部”。目前,全市共舉辦培訓班130多場次,實現了“候任村(社區)幹部”全覆蓋。

經過兩年的儲備,不少村(社區)已經順利實現幹部的新老交接。在20xx年村級換屆前,作為試點的電白區共儲備“候任村(社區)幹部”276名,換屆時共有196名順利當選為村(社區)“兩委”幹部,當選率為71%,其中7名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2

今年以來,浙江寧波市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構築“鋒領版圖”、打造“鋒領前哨”、育強“鋒領羣雁”、鍛造“鋒領細胞”、開展“鋒領行動”、建成“鋒領E家”,聚力打造基層黨建“鋒領港城”。

年初以來,寧波部署實施“基層黨建全域提質年”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城市基層、國有企業、兩新組織、事業單位、機關等領域黨建工作,加快推動單位、行業、區域黨建互聯互動,初步形成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效應。

在城市,突破行政級別、行業地域等限制,整合駐區單位資源,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使城市基層黨建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在農村,大力實施“對標建強、領航振興”專項行動,開展“千企結千村、黨建促消薄”活動,紮實推進農村黨建聯合體建設,打好村級集體經濟提升組合拳,以紅色黨旗引領綠色發展。

該市優化組織設置,把黨組織建到網絡空間、項目工地、科研團隊、經營網點、服務窗口、車間班組等前沿陣地,並按照5%比例,倒排出146個後進基層黨組織,實行“四個一”組團幫扶,即每個後進村社都有1名縣級領導幹部掛點聯繫、1名鎮鄉(街道)領導幹部包村負責、1個部門或企業結對幫扶、1名第一書記進駐指導,目前70%已完成整轉。全面實施亮顯工程,通過陣地亮標識、黨員亮身份、崗位亮職責、黨建亮績效,不斷擴大黨建工作整體影響力。

在源頭上,該市深化領頭雁工程,推動鄉賢迴歸,加大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大學生村官選派力度,積極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農村工作骨幹隊伍。實施“春苗計劃”,有序培養選拔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幹部,每個村社至少有1名40歲以下主職幹部後備人選。

在培育上,發揮“金雁論壇”、俞復玲、吳祖楣等名師工作室作用,分層分級開展示範培訓班。今年以來,分層分類舉辦260餘次集中培訓班,輪訓3.9萬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金雁獎”評選,推行新老支書師徒結對,積極營造一羣帶動一片的“雁羣效應”。

在管理上,探索推行不稱職村幹部“歇職教育”、村幹部“規矩指數”管理、精準考核等機制,讓考評由“軟約束”變成“硬指標”。推廣“書記加油”“書記向前衝”等做法,實行“1+N”項目制度,推動村支部書記領辦1個以上規定項目和破解若干難題,並通過舉行現場比武,營造比學趕超、加速奔跑的良好氛圍。

根據不同領域黨員日常管理特點,該市分別出台了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6大類日常考評指標體系,細化量化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具體表現,讓每名基層黨員對高線和底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農村黨員,黨內黨外事、分內分外事、房前屋後事、家裏家外事、村頭村尾事,以及配合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村莊環境整治等全部納入考評內容;對社區黨員,把違反社區公約、無故拖欠物業費等列入考核條目;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把融入中心、崗位履職作為重點;對兩新組織黨員,將保守企業祕密、創業創新等納入考評體系。

該市廣泛開展“攻堅見行動、崗位建新功”活動,在攻堅戰場設立黨員責任區、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公關組,引導黨員衝鋒在前、行動在先。村間地頭、社區鄰里、項目前線、商務樓宇、高校醫院……廣大黨員沉在基層,接近羣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力量。

依託“鋒領E家”黨建信息系統,該市全面打通紀檢、宣傳、綜治、民政等10餘家部門30餘個信息平台,強化信息終端整合,為全市2.8萬個黨支部建立電子台賬,通過信息實時呈現、數據實時統計、問題實時診斷,動態掌握支部建設情況。並把“處方權”下放給基層,由每個黨支部詳細記錄黨員各方面表現,做到一事一記、動態更新、全程留痕。每季度,依託寧波鋒領考評網後台系統,對黨員表現進行統計,採用瀑布式活動圖、氣泡式亮燈等形式,自動生成體檢報告,以郵件、短信等方式進行提醒,今年以來,共發出各類提醒單7.6萬餘份。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3

虎丘景區北門遊客中心,入口處擺了一排雨傘,旁邊的海報上印有“愛心雨傘,方便你我”字樣,十幾名遊客在這裏領取雨傘應急。“今天恰好沒帶傘,沒想到還沒進景區,就體驗到了景區的人性化服務。”來自山東的遊客魏女士説。

“遊客至上,服務第一。”在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景區,景區管理處黨總支構建了“黨建+旅遊”模式,以“黨旗更鮮豔、遊客更滿意”為追求,全面推行“黨員先鋒崗”“黨組織責任區”,打造極具辨識度的黨建陣地。在虎丘山重要景點、遊客密集區域,處處有堅定的黨員責任區;在重要節假日、黨員活動日,時時見流動的黨員服務隊,60餘名虎丘黨員所組成的志願服務隊,為遊客免費提供植綠護綠、旅遊諮詢、文明宣傳、醫療救護、旅遊講解等全方位的服務。

窗口單位、服務行業聯繫民生緊密、服務羣眾直接,其作風和形象直接影響城市形象和黨組織在人民羣眾心目中的形象。蘇州結合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實際情況,廣泛推行黨員先鋒崗、黨組織責任區等制度,開展“亮身份、踐承諾、當先鋒、樹形象”等活動,不斷激發黨組織、黨員為民服務、幹事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展示了蘇州廣大黨員的先鋒形象。

海棠花紅,綻放姑蘇。一面面黨旗飄揚在青山綠水之間,一枚枚黨徽閃耀在粉牆黛瓦之上,已成為千年古城一道美麗動人、催人奮進的風景線。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4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關於進一步淨化基層政治生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內蒙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監督與懲治並重,排查與化解同步,約束與激勵並舉,將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力量重點向監督傾斜,工作向基層延伸,推動形成公開透明、幹羣和諧、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督促落實“三務”公開,各旗縣(市、區)紀委監委要切實擔負起監督檢查的責任,督促各地基層黨組織建立基層“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機制和平台,對蘇木鄉鎮、嘎查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一律公告、公示。要嚴肅查處“三務”不公開、假公開、公開不到位背後的作風和腐敗問題以及村務監督委員會不設立、假設立、不履職等問題,以公開發現腐敗、以公開預防腐敗。

同時,《實施意見》要求各旗縣(市、區)紀委監委主動化解基層矛盾,聚焦主責主業,改變坐等羣眾上門的惰性思維,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着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每個旗縣(市、區)紀委監委每年要至少化解10個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每個蘇木鄉鎮、街道社區至少要下訪解決1個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實施意見》還提出,各旗縣(市、區)紀委監委要緊盯“小微權力”,嚴肅懲處基層腐敗分子。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5

近日,全區第二期基層黨務幹部研修班在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幹部教育培訓中心拉開帷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組織了為期5天的學習輔導和實地考察,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實踐,使黨務幹部培訓工作實現經常化、普遍化、制度化、長效化,推動新時代黨建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目前,全區赴上海舉辦基層黨務幹部研修班2期,培訓黨務幹部100餘人次。

據瞭解,該區區委把提升黨務幹部能力作為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環節,建立“區委統領全局、組織部門推進實施、基層黨組織密切配合”工作機制,充分整合資源,深化黨務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堅持“走出去、學先進”理念,該區區委組織部與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從培訓層級、建班規模、授課內容、考察點位等進行系統安排。同時,全區把黨建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為規模化培訓黨務幹部創造了積極的條件,20xx年全區財政撥付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經費66萬元。

據介紹,該區還將政治建設融入培訓始終,建立了基層黨務幹部研修班臨時黨支部,下設5個臨時黨小組,組織學習紅船精神和貫徹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研討活動,各黨小組創新形式,開展了“重温黨史、砥礪前行”“觀校史、學黨史”等主題黨日活動,豐富黨員組織生活;將考察學習融入培訓始終,通過對羅店鎮黨建服務中心大社區黨建服務模式、陸家嘴社區“兩新”組織黨建金領驛站、閔行區古美街道社區組織服務中心等5個點位進行深入考察,結合區情實際,撰寫形成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兩新”黨建等調查報告5篇。

此外,該區還把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作為學習培訓的根本目的,建立治理創新機制,真正使黨建品牌“叫得響”。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6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聚焦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推動組織設置更加科學規範、隊伍建設更加堅強有力、活動更加豐富有效、制度更加完善管用、基礎保障更加充分有力,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確保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

常態化提升“雙覆蓋”,推進組織建設標準化。制訂了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等內容及目標進行細化,使每個村級黨組織建有標尺、抓有方向。以擴大黨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為着力點,堅持務實、精準、高效原則,不斷在產業合作社、外出流動務工人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中建立健全基層組織體系,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黨組織隸屬關係,確保應建盡建、設置規範、體制明晰、作用發揮。同時,強化黨建引領脱貧攻堅、產業振興、鄉村治理等,開展黨組織分類定級、探索黨組織先鋒指數建設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引領發展的“紅色引擎”。重點圍繞農村社區“大黨委”的組織設置、人員產生、職責定性、運作機制、作用發揮、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推動區、鄉、村“三級聯動”,農村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會志願者“四社聯動”,讓黨組織始終處於核心地位、發揮核心作用。

精準化選育“領頭雁”,推進隊伍建設標準化。大力推行“三培養三引領”做法,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返鄉創業人員中的優秀人員培養成黨員,引領農村創新創業主體壯大;把黨員培養成創業帶頭人或合作社負責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把黨員帶頭人、負責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兩委”委員,引領羣眾脱貧致富。同時,深入實施黨組織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兩個帶頭人”工程,按照“政治敏鋭有擔當、融入‘三農’有熱情、服務羣眾有威信、發展經濟有本領、年富力強有作為”標準,建立了村主職幹部後備人選“數據庫”,按照“政治過硬、眼界開寬、思路靈活、資源較多、業績突出、興業哺鄉”標準,建立了鄉村振興能人“數據庫”。經過梯隊化建設、常態化培育、規範化使用,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有政治強人領路、發展能人開路、致富能人帶路。

規範化開展“黨建+”,推進活動開展標準化。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雙十星”創建、“黨建+脱貧攻堅”、黨員積分制管理等,讓黨支部團結羣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作用具體起來、硬朗起來,讓黨員“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同時,加強村級黨羣服務中心軟硬件規範化建設,做到場所面積達到規定標準,硬件配置齊全、場所功能完備,標牌設置統一規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較好滿足黨員活動和服務羣眾需要。

系統化提升“執行力”,推進制度建設標準化。認真對照黨章、《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及省市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指導資料等的要求,認真落實黨支部主題活動日、“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黨內各項組織生活正常規範、嚴肅認真開展,黨員參與率有保證;嚴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推動黨員“四個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同時,推進工作運行機制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圍繞鄉規民約、“四議兩公開”、黨員發展“雙票雙審”(即在接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環節,採取羣眾先投贊成票、黨員再投表決票,基層黨工委預審、區委組織部審定)等,進一步進行細化、量化、可操作化處理,並健全黨組織重大事項議事規則,着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邊緣化問題。

多元化織密“保障網”,推進基礎保障建設標準化。以保證基層黨建工作正常開展為着力點,強化人、財、物等力量保障,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月工作報酬按不低於3300元標準確定,對村書記、主任分設的月工作報酬按不低於2500元標準確定。建立健全了村主職幹部工作報酬與鄉鎮副鎮長工資同步調整機制,實現穩步增長,讓村幹部幹事有奔頭、有甜頭、有盼頭。同時,單獨預算村級年度服務羣眾工作經費,確保每村每年羣眾服務工作經費達到6萬元以上。明確提出“村級集體經濟每年新增部分可以按照不低於30%的比例提取,並依據鄉鎮制定的規範程序審批後用於獎勵村幹部和發展有功人員”,用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村幹部、村民和市場主體等各方面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積極性,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穩步增收,讓基層黨組織有能人幹事、有錢財辦事、有制度管事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7

抗日戰爭期間,吉林省通化市曾經見證了眾多抗戰將領的鬥爭經歷。如今,英雄長眠,硝煙已散,但當年留下的革命文物和戰爭遺蹟,成為這座東北山城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通化的紅色印記,在一代代人的傳承發展中重現光輝。

走進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興林鎮,一座極具東北特色的紀念館引人注目。這座“河裏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是由當地人劉福個人投資逾千萬元興建的。

劉福是一位抗聯後代,他的爺爺曾是抗聯的祕密交通員。多年以來,從爺爺、父親再到自己,一代代的傳承,讓劉福深感抗聯精神的偉大。於是,在外經商多年的劉福20xx年回鄉建起了這座紀念館。

如今,這座紀念館連同興林鎮的河裏會議遺址、“白家堡子慘案”遺址等革命遺蹟,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率隊來到這裏參觀學習的南京市工商聯副巡視員卞文佐説,看到興林鎮的這些遺蹟和紀念館,愈發覺得抗聯精神非常偉大,也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天我們應該把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傳承下去,用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努力創新,創造出新的成就。”

如今,興林鎮還藉助當地的紅色資源,發展出“抗聯人家”文化體驗、品嚐“抗聯飯”等項目。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在通化,像興林鎮一樣用好紅色資源的案例還有不少。被激活的紅色資源不僅引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也激發出當地人奮鬥創新的幹勁兒。在集安市,尋訪抗聯密營成為熱度很高的體驗項目;在輝南縣,重走抗聯路等項目吸引了很多參與者。

在通化市靖宇陵園,每天都有各界羣眾前來參觀,瞭解楊靖宇的戰鬥歷程和英勇事蹟。作為曾經的講解員和今天的管理者,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副處長叢薪酈對這幾年參觀者數量不斷增加、來源日益廣泛的變化感觸頗深。

“來參觀的羣眾年齡段和職業層次都是不一樣的,通過我們講解員的因人施講,希望他們到這裏都能受到心靈的洗禮,從而更加愛黨、愛祖國、愛人民。”叢薪酈説。

在通化市委黨校,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培訓班絡繹不絕。據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負責人紀春祥介紹,通化市委黨校深入挖掘通化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開發了“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成立了楊靖宇幹部學院,目前已經開發多條現場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線路,為學員提供學習抗聯歷史、傳承抗聯精神有效載體。

據統計,通化市委黨校今年已經承接“重走抗聯路”各類培訓班50多期,參加學員6900多人次。紀春祥表示,目前全國各地學員來到通化,就是踏尋紅色土地,尋訪抗聯足跡、用抗聯精神和靖宇精神激勵自己,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加強黨性鍛鍊,成為新時代好黨員好乾部。為了給學員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他們還設計了“抗聯故事會”“抗聯課堂劇”等新的授課形式,給學員帶來耳目一新的學習感受和體驗。

如今,通化正在把紅色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面,讓紅色資源被更多人知曉並接觸。通化市委黨史研究室幹部馬會鳳説,通化市將把紅色資源與生態、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策劃推出更多教育體驗載體,讓越來越多人感知通化的紅色血脈。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8

吉林全省每名領導幹部都要制定5個清單、交上“5筆賬”……26日下午,記者從吉林省全省領導幹部大會上獲悉:吉林省將集中開展為期50天的幹部作風大整頓活動。

整頓活動要求全省每名領導幹部都要制定5個清單:查找問題清單,原因剖析清單,整改措施清單,責任落實清單,完成任務清單;交上“5筆賬”:作風建設整改情況、查處問責情況、選樹使用情況、推動全面振興發展取得實效情況、羣眾滿意情況。此次整改對每名領導幹部列出的“5個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實行開門整改,請羣眾參與,向羣眾公開,讓羣眾評判,全程接受羣眾監督。整改結果要做到“4個一批”:堅決調整一批、嚴肅處理一批、認真選樹一批、大膽使用一批。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説,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暴露出我省一些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重,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工作不嚴不實不深不細問題突出。作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我省各項事業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我們必須對那些安之若素的幹部當頭棒喝、猛擊一掌,給當前全省幹部隊伍作風問題踩一腳急剎車,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排查、大掃除、大檢修。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9

積分結果如何運用?

村黨支部每季度要將黨員積分事項、加減分情況在村組顯著位置張貼公佈,對積分靠前、表現好的黨員,在季度評定大會上進行表彰

湖濱區交口鄉北樑村,環境優美,村巷整潔。村裏的黨員幹部自覺打掃衞生,積極主動參加建設美麗鄉村活動。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朝感歎:“以前黨員除了選舉就是開會、交黨費,表現和普通羣眾沒兩樣。現在通過黨員積分管理,表現好壞張榜公佈,全村人都看得見,有效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村集體的活動黨員踴躍參加,羣眾的困難黨員幫助解決。”

三門峽市規定,各個村黨支部每季度要將黨員積分事項、加減分情況在村組顯著位置張貼公佈。對積分靠前、表現好的黨員,在季度評定大會上進行表彰,在榮譽牆張榜宣傳,年度總評好的,推薦為評先表優,列為村級後備幹部人選。對積分靠後、表現差的黨員,村黨支部進行批評教育、幫助整改,村幹部黨員還要由鄉鎮黨委約談。在陝州區,凡是3年總積分在後40%的黨員,換屆時不列為村支部班子成員候選人,把“軟尺子”變成“硬槓槓”。

黨員積分管理,不僅喚醒了農村黨員的黨性意識,激發了農村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為村民做好事、辦實事的積極性,更強化了農村黨員的宗旨意識。

20xx年,靈寶市川口鄉趙吾村成立了以黨員為主體的“雷鋒班”志願者服務隊,平時“雷鋒班”分小組在村巡查,整理村道路雜物及障礙物,清理沙、石等垃圾,為孤寡老人打掃衞生、理髮、修指甲,遇到急事難事、村裏紅白喜事,“雷鋒班”成員總是衝在最前面。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雷鋒精神,讓村民時刻感受黨的温暖。澠池縣仰韶鎮中澗村黨員張靈勤,會修理農業機械,義務幫周邊村民修理農業機械,20xx年修理11次,僅此一項就獲得33分。

如今,想幹事、幹實事、幹成事的農村黨員多了,黨員的形象和作用突出了,示範和引領效果更明顯了。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如同一顆茁壯成長的大樹,正在三門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表示,對農村黨員進行積分管理,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對這一基層黨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要認真總結、深化、提煉,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使之成為各項工作的重要推動力。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0

立根鑄魂 不斷推進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日前,根據安徽省直工委機關黨委有關通知要求,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 (文明辦)黨支部召開“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警示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學習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專題警示教育有關的重要著作。黨支部還通過組織參觀《紅旗飄飄》珍貴檔案展、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強化專題警示教育效果。

持續推進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今年以來,省直機關工委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同時,以魯煒案為鏡鑑,認真開展“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深入開展“三查三問”,努力形成常態化解決問題、督查問責的長效機制。把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載體和優化政治生態的重要途徑,認真開展環保突出問題督查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作風效能專項督查,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安徽省直機關工委認真貫徹中央關於 “六穩”的工作要求,堅持“穩”字當頭,“實”字打底,深入開展省直機關“深督導、重化解、促落實”專項行動,積極迴應人民羣眾合理訴求,厚植黨執政的羣眾基礎。

“自覺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責任,全面加強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省直機關工委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引導省直機關廣大黨員幹部樹牢“四個意識”,做到“五個純粹”,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固本強基 着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

今年8月,安徽省直機關工委對照省委巡視組對有關省直單位的巡視反饋內容和意見,梳理歸納出涉及機關黨建方面的四大類15個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省直機關工委印發通知,要求省直各單位深入對照檢查,全面自查自糾、舉一反三,查漏洞、強弱項、補短板,持續鞏固“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成效。

近年來,省直機關工委以提升黨的組織力為重點,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大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着力打造自身建設強、羣眾工作強“雙強”型黨支部。推動省直各單位堅持落實機關黨建約談和述職評議制度,形成了“三級聯述聯評聯考”機制;開展“雙聯繫”(機關聯繫基層、幹部聯繫羣眾)、“三結對”(結對共建、結對幫扶、結對服務)、“五個一”共建(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開展一次互訪活動、共同過一次組織生活、組織一次慰問幫扶、為共建單位辦一件實事)、“百村百區志願行”、“百名廳局長下基層”、“萬名黨員進萬家”等活動。

推動省直各單位機關黨組織從 “管理型”逐漸向“服務型”轉變。 127個省直單位與818個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建立基層廳局長聯繫點900多個;機關14000多名在職黨員幹部與困難羣眾或貧困學子結對幫扶。省直及中央駐皖各單位共選派700多名駐村幫扶幹部,組成250支扶貧工作隊,開展精準幫扶,助力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

榜樣引領 創新開展機關文明創建和羣團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照亮我們的心靈,驅散我們前進中的迷茫。 ”安徽省地礦局青年黨員李贇聆聽省直機關工委組織的模範事蹟報告會後説,身邊人説身邊事,讓我們深受感動,看到榜樣就在身邊,平凡而不平庸,更容易讓我們把這種正能量融入日常的學習工作中。

黨的xx大以來,省直機關工委注重發揮榜樣引領作用,紮實開展機關文明創建和羣團活動,取得顯著成效。省直機關工委定期組織開展 “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題報告會、“青春助力中國夢”主題教育、尋找“最美家庭”、“春蕾計劃”等活動;組織青年黨團員紮實開展“走基層訪一線服務五大發展行動”調研實踐,省直機關200多支黨員志願服務隊、近萬名黨員幹部,攜手開展“太陽花愛心助老行動”“百村百區志願行”等活動……

截至目前,省直單位中有15個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79個榮獲省文明單位稱號,277個被評為省直文明單位。此外,還催生了一大批“省直機關十大傑出青年”“省直機關十大女傑”“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

“廣泛開展機關文明創建和羣團活動,能更好地動員羣眾、教育羣眾、服務羣眾,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省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省直機關工委將整合力量,組建省直機關先進事蹟報告團,走進基層,讓廣大黨員幹部學有榜樣、行有示範、趕有目標,激勵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1

8月24日一早,嘉善縣惠民街道曙光村黨總支組織委員薛麗萍駕車,準時來到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菖梧村報到。與此同時,菖梧村黨總支組織委員鬱新華也走進曙光村,開始一天的“跨界工作”。這是滬浙毗鄰地區區域一體化黨建的一次突破,上海金山和浙江嘉善共同開啟了村(居)黨組織“雙委員制”。

“我們兩個村部大樓直線距離不到兩公里,楓涇人喜歡到惠民街道的農貿市場買菜,而惠民人看病、購物喜歡往楓涇跑,甚至有的村民連固定電話也用上海區號。”第一次見到鬱新華,曙光村黨總支書記查雲法格外親切,忙不迭把他拉進了微信朋友圈。地相依、水相連、業相近、人相親,兩個村的互動交流自古未斷,如今兩地實施村(居)黨組織“雙委員制”,按照要求,相關村黨組織組織委員將不定期到結對村進行掛職鍛鍊,交流一年,每週至少到任一天。

交流時間不長,成效很快顯現。24日這天,鬱新華和曙光村的幾名村幹部來到千涇灣巡河。這條河是兩村的交界河,過去因一半屬於浙江,一半屬於上海,沒得到有效治理。前段時間河水水質又有些反覆,大家都想找到癥結所在。“問題出在生活垃圾上。”村幹部指着前方一片開闊地告訴鬱新華,“我們動員了20多户村民搬離河岸,安排集中居住,土地進行復耕,曙光村境內的水質改善了不少。”“這個辦法好,回去後我們也馬上對標檢查。”鬱新華説。毗鄰地區交叉事務特別多,實行村(居)黨組織“雙委員制”後,大大提高了處理這些事務的速度和質量,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區劃有邊界,黨建工作無邊界。村(居)黨組織“雙委員制”啟動後,除了加強協作處理具體事務,雙方還將黨建“神經元”接入彼此係統,推動互幫互學。結束了一天的跨界工作,大家開始線上交流。傍晚時分,鬱新華收到了薛麗萍的一條最近嘉興市開展“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黨員幹部走村入户如何才能走進羣眾心裏?碰巧,前不久楓涇鎮也在進行大調研大走訪,針對白天“訪不到人”“工作忙走不下去”的情況,當地開展了“相約黃昏後”主題調研活動,錯時走訪調研,確保走村不漏户。這給了薛麗萍靈感,熱熱鬧鬧的“納涼會”這兩天正在曙光村上演。

區域化黨建大格局,受益的是羣眾。楓涇鎮把優質醫療資源和惠民街道共享,送醫下鄉,惠民街道的歌伴舞、快板劇、司鼓在楓涇鎮也有了一眾“票友”。楓涇鎮新華村毗鄰惠民街道楓南村,眼下雙方正攜手打造總投資300餘億元的“上海之窗·楓南小鎮”,一批健康、教育、旅遊和文創項目將在這裏落户,今後省界國道邊的小工廠將被吳越水鄉高品質小鎮所替代,釋放出發展新動能。

目前,嘉善和金山已有10個村結對實施村(居)黨組織“雙委員制”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2

近年來,為弘揚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彰顯紅色魅力,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以黨建為抓手,大力整合全縣紅色資源,着力打造紅色文化園、紅色文化遺址、紅色故事講堂等一系列紅色文化展示平台,充分發揮老教師、老革命、“紅二代”等作用,傳承革命精神,開發紅色資源促黨建。

整合紅色資源。縣委組織部、縣黨史研究室及陶圩鎮、平馬鎮、蓮塘鎮、校椅鎮等通力合作,紮實推進黨史資料收集、整理和編撰工作,形成了《橫縣年鑑》《中國共產黨橫縣歷史》《老橫州的故事》《中共橫縣黨史大事記》等一系列歷史書籍;收集了一批革命先輩的舊物件、舊手稿等,梳理呈現了一條較為鮮活立體的紅色革命發展軌跡。建成紅色黨建文化園,以“花鄉黨旗飄”為主題,設立紅色印記、科學決策、堅強堡壘、先鋒讚歌、和諧樂章、前進步伐、暢想未來等10個功能展廳,通過圖文、視頻、物件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式展現橫縣紅色革命歷史,展示橫縣黨建文化。

用好紅色遺蹟。橫縣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1920xx年,農民運動就蓬勃興起,各種革命會議舊址、紅色革命根據地遍佈全縣各地。近年來,橫縣着力將符合條件的革命遺址打造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色黨建示範點等,紅色遺蹟作用發揮進一步增強。縣財政、各有關鄉鎮投入100多萬元資金,用於修繕和恢復革命舊址,並把這些革命舊址建成紅色黨建示範點。

講好紅色故事。注重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發動老革命、“紅二代”、老教師、中國小生等親歷者、見證者、傳承者講述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推出一批具有橫縣特色的黨史研究成果,挖掘培養了一批懂紅色歷史、會講紅色故事的共產黨員、黨史研究熱心人士。通過他們的講述,還原革命故事和細節,為紅色故事代代相傳作出了積極貢獻,讓紅色文化在橫縣大地生生不息。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3

八月驕陽似火。在千年古城蘇州,有一朵“花”在烈日下格外鮮豔,一朵結合了黨徽與蘇州園林文化的“海棠花”開遍古城的大街小巷,“海棠花紅”正在成為這座千年古城的紅色文化新名片。

紅色文化 黨建元素潤物無聲

家住桂花公園附近的老黨員陳大爺,自退休後每天晚上都會沿環護城河健身步道跑上小半圈。最近,他發現以往熟悉的步道上添了幾處別樣景色,沿途出現了許多帶有海棠花標識的黨建宣傳欄,特別是蘇州獨立支部系列展示欄,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再現了支部成立以來帶領蘇州人民走過的風雨歷程,引來了不少遊客和市民的駐足觀看。

去年底,蘇州在建成環護城河健身步道的基礎上,植入豐富的黨建元素,並依託環古城河,開設古城門碼頭間的紅色遊船專線,與黨的“一大”在南湖遊船召開遙相呼應。通過“兩路(健身步道和環古城河)、兩基地(蘇州狀元博物館和城牆博物館)、一載體(黨員志願者隊伍)”等創建舉措,以點成線,打造了具有文化旅遊特色的黨員教育學習路線。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健身休閒的同時,學習黨建知識,感受紅色文化,使黨的政策、黨的工作、黨的聲音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廣大黨員幹部和羣眾的生活。建成以來,蘇州紅色步道已累計服務市民羣眾約50萬人次。這是蘇州拓展和延伸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的新嘗試。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綠色生態優勢明顯,環太湖、環護城河、環運河等地區環境優美,沿線廣場、公園、健身步道人流密集,在市民羣眾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今年以來,蘇州緊緊抓住這類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場所,打造了一批“海棠花紅”主題公園與紅色步道,構建了一條“三環黨建文化帶”,使紅色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迸發力量,讓“黨建紅”與“生態綠”交相輝映,構建蘇州黨建文化大格局。

開發紅色資源促進黨建精選範文 篇14

秋天的黎光村,河裏多魚,山上養蜂,田間長豆,掩映在翠綠和赭紅交替的色彩裏——滿眼青山綠水,峭立的巖壁是丹霞地貌。

黎光村地處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鄉,在金沙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上,村裏幾乎沒有平地,有山林17萬畝。黎光村黨總支書記蜂金龍是黎光河保護責任人,“鄉里決心不讓一塊垃圾進金沙江,村裏16公里河道,光靠我一個不吃不喝也做不到!”他説。

説起以前非法狩獵濫砍濫伐帶來的生態破壞,村民喬成記憶猶新:小時候河水大到能推磨,後來山泉水少了,村裏吃水都困難!“最近三五年,猿猴又回來了,油鋸聲變成鳥叫聲,村裏的生態越來越好。”喬成説。

黎光之變源自一個項目。20xx年,當地黨委和政府引入“村寨銀行”:村民以小組為單位,開會商量每家自願拿出一筆錢,和其他扶持資金合起來,每年發放給小組內1/3的農户,鼓勵村民自己立規矩做好山林保護。項目負責人鄧儀介紹,錢怎麼花、環境咋保護都由村民商定,村三委班子不包辦代替。

河上村小組有30户人,為這事3個月開了6次會。小組長李海雲回憶,前幾次吵成一團,第五次會上商定每家拿出500元錢,第六次會上把怎麼還款、山林怎麼修枝打杈作薪柴、河裏炸魚毒魚罰多少款等事項都確定出來了。到第二年還錢時,10户人家挨個並排把錢擺桌上,介紹自家借款幹了啥、虧了沒,另10户人家依次現場取錢。老上組為“村寨銀行”的事磨合了3年才達成一致,小組長馮麗光解釋:以前村民一直持觀望態度,如今達成共識,是因為看到別的組嚐到甜頭了。

村民自己立規矩,效果出乎意料。各小組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村民之間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焚燒爐怎麼建、建哪裏,“一事一議”落到了實處。蜂金龍幹了近20xx年村幹部,他説現在黎光村“制度最管用、自己最省心”。

20xx年9月,黎光村舉辦首次“項目競爭會”,各小組討論商定發展環保兩相宜的事,隨後6個小組加上村婦女聯合會共7個項目入圍。最終5個項目得到資金支持,其中恨都組的“重樓鋼架遮陽棚”得分第一——以前大棚用竹子搭架,兩三年就朽爛,一畝大棚得砍上千根竹子。

幾年下來,黎光村環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攏在了一起。據介紹,“村寨銀行”還在玉龍縣的河源、蘭香等7個行政村實施,共投入資金180多萬元,涉及生態保護面積25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