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精選20篇)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

一、複習目的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精選20篇)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使之更加系統和完善。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並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做好中小銜接準備。

二、複習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複習,提高複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複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複習效果。

三、複習方法

1、帶領學生按單元整理複習,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要按單元抓準知識的重難點,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與鏈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例如應用題的複習,可由簡單的分數應用題鏈接到稍複雜的複合應用題,將知識整合鏈接起來,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

上半年的考試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所以在複習的時候要特別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不只是機械重複的練習,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記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題目中的數、符號;想好計算的順序,什麼地方可以口算什麼地方要筆算,哪裏可以簡便計算;最後動筆算。

3、加強與實際的聯繫

適應新課標的精神加強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講練結合

有講有練,在練中發現問題。

5、分層指導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對於中差生和優生在複習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複習題分層,指導分層。

四、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整體複習講求個單元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複習1月11日。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2

一、複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使之更加系統和完善。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並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做好中小銜接準備。

二、複習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複習,提高複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複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複習效果。

三、複習方法

1、帶領學生按單元整理複習,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要按單元抓準知識的重難點,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與鏈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例如應用題的複習,可由簡單的分數應用題鏈接到稍複雜的複合應用題,將知識整合鏈接起來,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

上半年的考試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所以在複習的時候要特別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不只是機械重複的練習,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記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題目中的數、符號;想好計算的順序,什麼地方可以口算什麼地方要筆算,哪裏可以簡便計算;最後動筆算。

3、加強與實際的聯繫

適應新課標的精神加強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講練結合

有講有練,在練中發現問題。

5、分層指導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對於中差生和優生在複習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複習題分層,指導分層。

四、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整體複習講求個單元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複習 1月11日—1月18日

1、分數乘、除法及其四則混合運算

2、簡單的統計

3、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

4、百分數

5、圓

第二階段:分層複習,查漏補缺1月19日—1月25日

給後進生特別的輔導和指導,查漏補缺。給優等生多做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涼蓆,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3

一、本班情況分析

六年級二班共有學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 22人。結合上學期年級期末成績,大部分學生能獨立的學習,認真地完成作業,還有少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優秀生帶動中等生,另外,教師要對待優生加強輔導,使中等生轉化為優秀生,提高學生的及格率和優秀率。

二、存在問題分析

差生在學習上總的特點是智力一般,學習依賴思想嚴重,沒有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意識,遇到較難的題便等老師的答案等。具體表現如下:

1、 上課精神不集中。

2、 練習、作業書寫不規範,連簡單的符號和數字也寫不好。

3、 平時不認真審題,讀不懂題目的要求。

4、 繳交作業不按時或作業沒完成。

5、基礎知識不紮實。

6、答題速度緩慢。

三、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繫,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四、培優補差措施。

利用課餘時間,“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

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 --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補差。

5、每週進行簡單測評,瞭解學生情況,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五、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

4、要講究教法。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總之,我不但要在學習上關心後進生,還要在生活上關心每一個後進生的成長,使每個後進生真正感到班集體的温暖,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每位同學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發展。

六、輔導時間、對象、內容:

省略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4

比的意義和性質及比例尺

比的意義

教學時間:3月19日

教學內容: P47 – 4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確求比值。

教學過程:

一、 複習準備:

1、 列式計算。

⑴、 甲數是50,乙數是35,甲數比乙數多幾?乙數比甲數少幾?

⑵、 計算機小組有男生5人,女生有4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倍?女生人數是男生的

幾分之幾?

⑶、 一輛汽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這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進行數量間的比較,這種比較有時採用減法計算,如(1),有時採用除法計算,如(2)、(3)。採用除法進行兩數比較時,我們還用“比”來表示兩數間的關係。(揭題)

二、教學新課:

1、 比的意義。

剛才説用除法計算兩數量間的關係,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那麼什麼叫做比呢?怎樣用比來表兩數量之間的關係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講座這個問題:

⑴、 看書自學:課本第48 – 49頁,思考:什麼叫做“比”?

⑵、 自學反饋:

①、 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倍,也可以説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②、 女生人數是男生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③、 汽車每小時的速度,也可以説成是誰和誰比,是幾比幾?

⑶、 歸納意義;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發現了什麼?(比的意義)

⑷、 鞏固練習:

①、某四間有男工32人。女工18人;

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倍?怎麼算?也可以怎麼説?

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分之幾?怎麼算?也可以怎麼説?

女工人數是車間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怎麼算?也可以怎麼説?

②、練一練 第1題

2、 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怎樣規定的?比的讀法、寫法又是怎樣的?請繼續自學。

5: 4讀作 5比4

前項 比號 後項

問:什麼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1 5 : = 1比值 4

3、 試一試

根據題意寫出比,並求出比值。

⑴、 李強植樹6棵,張明植樹5棵;

A.寫出李強和張明植樹棵數的比,比值是多少?

B.寫出張明和李強植樹棵數的比,比值是多少?

⑵、 3支圓珠筆的總價是6元,寫出圓珠筆總價和支數的比,比值是多少?這裏的比值

表示什麼?

反饋小結:

1 前兩個比的結果所表示的都是倍數關係:李強植樹棵數是張明的1 倍,張明植5 5 樹棵數是李強的 ;而一個比的結果是一個新的量,即圓珠筆的單價,想一想,你也6

能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

三、練習

讀出下面各個比,並求出比值:

1 2 120 :71 :11.6:1.8 55

四、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比和比值有什麼區別?

一、 作業:

P493~5

教學反思:

“比”的這部分知識雖説是學生第一次遇到,但對其認識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老師只是從中提出幾個問題,作為反饋調查,或起到加深理解的“畫龍點睛”之筆。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己學明白這部分內容,但個別學生沒有弄懂。

上課之前我對這幾個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是有所關注的,把最容易回答的問題留給他們,甚至讓他們在課堂上“拾人牙慧”,但還是有兩名學生連別人剛説

過的話也複述不出,對她們的學習得采用低難度、多重複的方法。

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時間:3月20日

教學內容:P50 –5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2、 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能應用這一性質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 準備練習:

1、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 5 2 12 :201 :1 : 1.5 :2.5 2123

2、在( )裏填上適當的數。

3 = ( )÷( ) = ( ) :( ) 4 ( ) 34 15÷( ) 3 6 ==== 412( )4( )20÷5

第1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第2題:

2、 引入:

除法有商不變性質,分數有基本性質,那麼比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新課:

1、 用比較的方法討論比和除法的關係。

除法

分數

比 被除數 除 號(÷) 除數 商 分 子 前 項 分數線(—) 比 號(:) 分母 後項 分數值 比 值

⑴、 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啟發學生填寫表中“分數”一欄中各空格,觀察此表,

得到比和分數的關係;

⑵、 比、分數、除法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是

兩個數相除,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三者之間不是同一種概念,所以講三者

的關係時,只能用“相當於”,不能用“等於”。)

⑶、 板演:把下面各比化成分數形式,並讀出來。

( ) ( ) 15 :4 = ( )( ) ( ) ( ) 16 :125 = 7 :1 =( )( )

⑷、 除法的除數、分數的分母都不能為“0”,為什麼? 6 :5 =

比的後項能不能為“0”,為什麼?

2、 比的基本性質。

⑴、 回答:求比值:

36 12 :4 =3 =3 6 :2=3 12

⑵、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①、 這三道題什麼地方相同?

②、 第2個比的前項和後項與第1個比的前項和後項比有什麼變化?

③、 第3 個比的前項和後項與第1個比的前項和後項比有什麼變化?

⑶、 比值有沒有變化?後前項又是怎樣變化的?

⑷、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比的基本性質”(揭題),請同學們閲讀P52紅框中字,讀

後問:

①、 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在比的基本性質裏面哪幾個詞最重要?為什麼?(都、

相同、比值、不變)

②、 “零除外”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都乘以或除以0?(都乘以或除以0後比

的後項就為0了。)

3、 化簡比。

⑴、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整數比。

①、 什麼叫整數比?

②、 下面哪些是整數比?哪些整數比最簡單?為什麼?

6 :10 12 :210.3 :0.4 0.25 :1

1 1 3 :54 :7 3 :4 : 45

教師小結:

像3 :5 、4 :7 、3 :4等這些整數比,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而且這兩個數是互質數,,我們稱這樣的比為“最簡整數比”,化成最簡整數比簡稱“化簡比”。

⑵、 怎樣化簡比呢?(自學課本P52例1、例2)

小結:

整數比化簡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分數比化簡的方法是先把前、後項同時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三、 鞏固練習:

化簡下面各個比:

3 3 5 9 0.25 :1.25: 0.25 :1410120.03

四、 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五、 作業:

P511P522--- 4

教學反思:

教學從複習除法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開始,再讓學生明確比、除法和分數的聯繫與區別之後,自然過度到比的性質的推斷上來。有的學生很快説出了比的基本性質,並且思維縝密,連限制條件都考慮全面,多數同學都很快理解並記住了比的基本性質,順利完成了知識遷移。個別同學能理解定義,但語言敍述不完整。

教學採用的猜想、驗證的教學方法費時較多,原因是部分同學對自己的猜想缺少驗證方法而束手無策,在少數同學用數字來驗證時,他們才若有所悟。這種單一的驗證方式,與我所設想的用除法商不變性質或分數基本性質來驗證相去甚遠。這一環節的展開也使後面的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顯得倉促,可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得經過實際操作,在實踐中得到。

練習七

教學時間:3月21日

教學內容: P52 – 53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義和性質,能正確求出比值和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 小明3天看書100頁,寫出小明看書頁數和天數的比;

機牀上有一個齒輪,21秒轉了50轉,寫出這個齒輪的轉數和時間比。

2、 求出下面各個比的比值。

40 :28 36 :54 3

(並説出求比值的方法)

3、 化簡下面各比。

3 9 1 1 :1.6 :2.5 2 :5 81022 1 :8.4 2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5

國小數學畢業總複習無論是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層次,還是對教師全面提高教學效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為切實抓好總複習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級教學質量,特擬訂以下複習計劃。

一、複習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的牢固的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的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獨立的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複習重點:

⒈整、小、分數四則運算,混合運算和簡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⒉複合應用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⒊幾何形體知識。

⒋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複習難點:

⒈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常見數量關係系統化,並能融會貫通。

⒉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方法。

⒊準確的進行計算。

四、複習時間安排:

第一週

⒈、數和數的運算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⑴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

⑵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

⑶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⑷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⑸運算定律和簡便算

⑹四則混合運算

⒉代數的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數

⑵簡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應用題

這節重點放在應用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分數應用題。

⑴簡單應用題

⑵複合應用題

⑶列方程解應用題

⑷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⒋量的計量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⑴長度、面積、體積、重量、時間單位

⑵名數的改寫

⒌幾何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徵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⑵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⑶立體圖形的認識

⑷立體圖形的面積和體積

⒍簡單的統計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⑴平均數

⑵統計表

⑶統計圖

第二週:專題複習訓練

⒈四則混合運算、簡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強化訓練。

⒉幾何形體公式的實際綜合應用。

⒊各類應用題的訓練。

⒋填空題和判斷題的強化。

第三週:

綜合複習、測試

綜合練習和評講,及時查漏補缺。

五、總複習複習措施:

1、在複習分塊章節時,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在理解上進行記憶。比如:基礎概念、法則、性質、公式這類。在課堂上在系統複習中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防止學生機械的背誦;對於計量單位要求學生在記憶時,理順關係。

2、在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緊抓學生的能力。

⑴在四則混合運算方面,既要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又要培養學生善於利用簡便方法計算。利用自習與課後輔導時間對學生進行多次的過關練習。

⑵在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上,多利用實物的直觀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利用習題內型的衍射性指導學生學習。

⑶應用題中着重訓練學生的審題,分析數量關係,尋求合理的簡便的方法,講練結合,歸納總結,抓訂正、抓落實。

3、在複習過程中注意啟發,加強導優輔差。對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儘量跟上覆習進度,同時開“小灶”,利用課間與課後時間,按最低的要求進行輔導。而對於能力較強,程度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看多想多做,老師隨時給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視學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4、在複習期間,引導學生主動自覺的複習,學習系統化的歸納整理,對於學生多采用鼓勵的方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5、加強審題訓練,提高解題能力。在複習時,教師應切實加強學生認真讀題,審題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讀題時讀清、讀透。

6、在複習當中,對於學生的掌握情況要及時做到心中有數,認真與學生進行反饋交流。以達到預期的複習目標。

國小六年級數學期末複習計劃5

一、指導思想

通過總複習,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計算法則、規律性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二、複習內容

1、方程。

2、長方體和正方體。

3、分數乘法。

4、分數除法。

5、認識比。

6、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7、解決問題的策略。

8、可能性。

9、認識百分數。

三、複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方程及其基本性質的理解,能正確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確分析和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會列方程解答需要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乘、除法的運算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乘、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式題,能應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能應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能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能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求比值、化簡比,能正確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進行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及其常用計量單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答有關這方面的簡單實際問題。

6、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7、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8、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複習重點

分數的計算(包括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五、複習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

2、解決問題的策略。

六、複習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複習,提高複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複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

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複習效果。

七、複習方法

1、帶領學生按單元整理複習,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要按單元抓準知識的重難點,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與鏈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例如應用題的複習,可由簡單的分數應用題鏈接到稍複雜的複合應用題,將知識整合鏈接起來,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

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在複習的時候要特別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不只是機械重複的練習,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記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題目中的數、符號;想好計算的順序,什麼地方可以口算什麼地方要筆算,哪裏可以簡便計算;最後動筆算。

3、加強與實際的聯繫

適應新課標的精神加強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講練結合

有講有練,在練中發現問題。

5、分層指導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對於中差生和優生在複習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複習題分層,指導分層。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6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參加考試人數10人,本班學生總體上説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紮實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紮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將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教學任務:本冊教材內容包括:負數,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整理和複習等內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是讓學生:

1.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量的值估計另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方格紙等按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提取統計信息,解釋統計結果,並能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體會數據產生誤導。

6.經歷從生活中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掌握幾何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會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

3、學會繪製複式統計表和統計圖,並能看懂、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所説明的問題。

4、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別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比例應用題。

5、通過國小數學知識的系統複習整理,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培養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 ,比例的應用,國小階段主要數學知識的複習。

三、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為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難點,變多講多練,為精講精練,真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教與學的效益。

3、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情境,努力構建"和諧有效"課堂,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先形象具體,後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4、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

5、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補差工作,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補課。

四、課時安排

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本班情況靈活:

(一)、負數(3課時)

(二)、圓柱與圓錐(9課時)

1.圓柱………………………………………………………6課時

2.圓錐………………………………………………………2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比例(14課時)

1.比例的意義和性質…………………………………4課時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

3.比例的應用………………………………………………5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自行車裏的數學……………………………………………1課時

(四)、統計(2課時)

節約用水……………………………………………………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六)、整理和複習(27課時)

1.數與代數…………………………………………………10課時

2.空間與圖形………………………………………………9課時

3.統計與概率………………………………………………4課時

4.綜合應用…………………………………………………4課時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7

本班學生上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後複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同時,本班同學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只有少數學困生學習上仍有惰性,完成作業比較應付。全冊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3)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6)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7)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4.教學方法:

(1)運用知識遷移,採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比例應用題,通過分析已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成哪種比例關係,再列出方程解答。

(2)充分利用電教媒體,通過演示,學生實驗,操作,揭示規律,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協作探究出多種方法來推導計算公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做好國小數學相關知識的歸納、整理工作,確實做到精講多練,使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

5.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貫徹數學課標標準的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要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比例這一單元先教學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學成反比例的量,然後把兩者放在一起進行聯繫、對比,最後再教學正反比例的應用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有關係列概念並能正確判斷,避免發生混淆;對於應用題,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題目,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比例的認識,又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的解題能力。

(3)圓柱及圓錐的教學從直觀入手,通過對常見實物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然後介紹圓柱各部分名稱。通過課件演示及學生實驗來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的體積。

(4)統計圖教學時首先思考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一個統計表中有關數量間的百分比關係。緊接着讓學生知道在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上,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然後依次説明三種不同類型的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最後在例題和練習中,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使學生學會看統計圖表、會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養成學生應用統計的思想分析思考問題的習慣。

(5)複習時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繫。同時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形成知識網絡。教師則加強反饋,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及時補習學生的知識缺漏。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8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參加考試人數10人,本班學生總體上説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紮實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紮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將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教學任務:本冊教材內容包括:負數,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整理和複習等內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是讓學生:

1.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量的值估計另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方格紙等按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提取統計信息,解釋統計結果,並能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體會數據產生誤導。

6.經歷從生活中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掌握幾何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會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

3、學會繪製複式統計表和統計圖,並能看懂、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所説明的問題。

4、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別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比例應用題。

5、通過國小數學知識的系統複習整理,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培養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 ,比例的應用,國小階段主要數學知識的複習。

三、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為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難點,變多講多練,為精講精練,真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教與學的效益。

3、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情境,努力構建"和諧有效"課堂,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先形象具體,後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4、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繫。

5、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補差工作,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補課。

四、課時安排

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本班情況靈活:

(一)、負數(3課時)

(二)、圓柱與圓錐(9課時)

1.圓柱………………………………………………………6課時

2.圓錐………………………………………………………2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比例(14課時)

1.比例的意義和性質…………………………………4課時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

3.比例的應用………………………………………………5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自行車裏的數學……………………………………………1課時

(四)、統計(2課時)

節約用水……………………………………………………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六)、整理和複習(27課時)

1.數與代數…………………………………………………10課時

2.空間與圖形………………………………………………9課時

3.統計與概率………………………………………………4課時

4.綜合應用…………………………………………………4課時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 65 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採取“一幫一”、“小老師”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數學成績。

1、學習情況分析:

從上期單項測查和期末綜合測查情況看出,在數與代數方面,分數的的乘除法掌握較好;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通過平時長期堅持練習,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都比較好;在空間與圖形方面,能正確畫出指定圓,能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推導出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實踐與綜合運用方面,學生參與了花邊設計比賽、家庭用電調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沒有真正內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較低;個別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看錯、算錯,導致計算錯誤;審題不夠細緻,思維不嚴謹,不能靈活解決一些變化的問題。

2、學生情況分析:

(1)踏實努力,積極上進:

這類孩子上進心很強,熱愛數學學習,他們的學習態度端正,書寫工整,發言積極,作業正確率高,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向老師請教,不讓問題蔓延發展。

(2)自以為是,耍小聰明:

這類孩子比較聰明,但對自己要求不高,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上課要麼和同學説話,要麼自己玩自己的,作業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優勢明顯減弱。

(3)心浮氣躁,貪玩好耍:

這類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浮躁,心靜不下來,學習責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業表現得極不專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業質量不高。

(4)學習懶惰,不會傾聽:

這類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懶”,懶得聽、懶得寫,遇到一點困難就逃避,學習欠賬越來越多,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冊書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共5個單元,其內容包括:百分數、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和總複習。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4個領域。

本冊書共有6個單元,內容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4個領域。全冊教材內容如下:

知識領域 單元小節

數與代數

1、百分數 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解決問題

2、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整理與複習

空間與圖形

3、圓柱和圓錐 圓柱

圓錐

整理與複習

統計與概率

4、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實踐與綜合應用

5、總複習

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戰略”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外表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4、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考慮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籠統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丈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1、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從課前的預習、聽課、作業等數學學習提出明確的要求,每項要求必須落實,形成一定的規範和習慣。

2、突出新舊知識的聯結點,有效推動新知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識間的脈絡聯繫,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有效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約分、通分、折線統計圖時,教師要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準備,利用原有知識幫助學生主動掌握新知。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4、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分層要求,因材施教

班上學生個性各不相同,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因此,不能對學生一刀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分層次設計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本期將把分層次設計作業作為研究重點)

五、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協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褒揚他們,使其體驗勝利、努力學習。

4、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5、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和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並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後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8、加強家校聯繫,一起教育。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及學生總體分析

通過總複習,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計算法則、規律性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數學兩個班共有學生88人,在知識的接受上,學生呈現兩極嚴重分化的現象。差生的比例不小,屬於無法挽救的有顧佳玲,徐豔娟,屬於基礎知識差,反應遲鈍的就有李靜,汪洋.黃佳,楊燕,張寧,杜麗,顧順,姚麗婷,鹿苑,餘婷,鄧志文,張潔,劉秀秀等,班中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習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學習成績優秀的有張靜,張莎,張超,吳佳麗,王文麗,姚嘉興,朱翔,王津,尹娜,陳瑞,馮樂天,中間生比例比較多,抓時困難較大,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差,不會靈活變通

二、複習內容

1、方程。

2、長方體和正方體。

3、分數乘法。

4、分數除法。

5、認識比。

6、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7、解決問題的策略。

8、可能性。

9、認識百分數。

三、複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方程及其基本性質的理解,能正確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確分析和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會列方程解答需要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乘、除法的運算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乘、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式題,能應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能應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能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能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求比值、化簡比,能正確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進行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及其常用計量單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答有關這方面的簡單實際問題。

6、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7、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8、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複習重點

分數的計算(包括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五、複習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

2、解決問題的策略。

六、複習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複習,提高複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複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 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複習效果。

七、複習方法

(一)、貫徹課標、分類整理。課標是複習的依據,教材是複習的藍本。要領會課標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增強複習的針對性。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標,把握教學要求,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導學生反覆閲讀課本,弄清重點章節,以及每一章節的複習重點。依據數學教材特點,將教材內容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應用,四大部分,根據幾部分的特點,分類複習,作為第一輪複習。

(二)、專題訓練,強化內功。我認為要想向練習要質量,就必須對練習進行專項設計。在練習時,從專題知識出發,比如我設計的專項知識為計算(包括簡單的分數乘除法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方程),填空,判斷選擇,解決問題,實踐操作,進行定向訓練,精講精練,加強典型訓練,及時反饋,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系統觀念,按類型做題。教師必須將學生的複習定定位在高角度上,讓所有學生均有收益,不做無用功。

(三)、精挑細選,編排試卷。為及時檢查學生綜合素質情況和應變能力,我認為在複習時應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適應性、開放性、靈活性演練、診斷性測試。為此每年的複習時我總是花一定的時間挑選、組織、編排、翻新、綜合、內化學生能力,編製成幾份質量高、目標性強、檢測點準、靈活開放的測試題,學生感到每一題都是有價值而捨不得放下的試卷。檢測後,我重在精講巧析、洞查、記錄學生的缺陷,及時對症下藥,並在下一次檢測中有所側重,而且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評估自我,自覺的查漏補缺,面對複雜多變的題目,能嚴密審題,弄清知識結構關係和知識規律,發掘隱含條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經驗來。

(四)、分層導學,確定目標。十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更不要説是學生了。我們每個班都有幾個困難户,我所帶的六年級兩個班更是不例外。分析學生,優生共有15個左右,我為優生確立的目標是:審題萬無一失,解題靈活運用;中等生主要目標:細心檢查,努力提高;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15個左右,我為他們確立的目標則是:掌握好基礎知識,和簡單的解決問題。在操作過程中,要求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分層,並即時歸納整理,確立複習思路複習重點,加強針對性。既重視學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視個體的差異特點。

(五)、巧用表揚 讓複習升温。在複習時,適時適度的表揚,不但不會使學生“翹尾巴”,還能使學生不斷獲得進取的力量和信心。我所運用的方法是:表揚優勝者,發優秀獎狀,激發進取心。讓他們橫向比,即跟同伴比,每人尋找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讓比賽的雙方“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吃”,並且在比賽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只有努力,才能前進,成功。縱向比,表揚進步者特別是個別的後進生讓他們自己跟自己比,比自己通過不斷學習,取得的進步。為了激發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熱情,我以一次難度適中的考試為基準,如果誰超過自己5分,也可以得一張進步獎狀。鼓勵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保證,學生有了自信心,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並調動潛能,千方百計地把事情做好。

八、奮鬥目標

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合格率達到100%,平均分達到85分,名次在中心國小前三名。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想靠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突出尖子生,重視學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複習的要求:

1、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比的實際問題。

4、複習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及各種簡便運算,用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乘、除法,並能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簡單的能夠口算)。

三、複習重難點:

1、重點

(1)分數四則運算。

(2)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3)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4)會求比值和化簡比,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比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會求比值和化簡比,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比的實際問題。

(2)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3)圓面積計算的推導。

四、複習的基本原則

1、系統性原則。

2、針對性原則。

3、綜合性原則。

4、貫徹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

五、複習措施:

1、口算練習常抓不懈,繼續堅持每節課前2分鐘口算練習。

2、本冊內容共分四個內容,每個內容一點帶面進行復習,突出重點,講練結合。

3、利用兩天的時間進行綜合訓練,強化各部分知識的練習。

4、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利用下午活動時間和晚自習重點有針對性地輔導學困生。

六、課時安排:

1、圓的有關知識 2課時

2、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課時

3、比的認識等 2課時

4、圖形的變換 1課時

4、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1課時

5、綜合練習 2課時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2

一、知識梳理

教材分析:

總複習的安排要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中進行系統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認識。把計算、概念、應用題和幾何知識分別集中起來複習,便於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對分數乘除的意義、法則和應用題的理解和掌握。

複習目標:

通過總複習,可以將分數四則運算加以系統整理,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計算方法和其他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四則混合運算和解答用題的能力,全面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複習步驟:

第一部分複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及簡算;

計算題要求怎樣簡便就怎樣算,要求學生有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合理的選擇簡便算法的能力。

第二部分複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掌握關鍵式: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對應的數量。會解答求分率、單位“1”的量、對應的數量這三種類型的題目。複習時,可以先分開練習這三種類型題目的題組,如:求分率的題組、單位“1”的量是已知(用乘法)的題組、單位“1”的量是未知(用方程或除法)的題組。之後再把幾種題型混合,仍採用題組的練習方式,做好對比。如:蘋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1)梨比蘋果多1/4

(2)蘋果比梨少1/4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多數沒有註明用算術解法還是方程解答,有的是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合理的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部分複習圓和軸對稱圖形。

複習圓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圓的有關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的問題。

複習重點、難點:

重點:分數四則運算;圓的周長和麪積。

難點: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

課時安排: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12課時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13課時

圓和軸對稱圖形8課時

綜合訓練7課時

二、學情分析

1、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準確性有待提高

學生能夠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計算的錯誤主要出現在幾個方面:

(1)數字抄寫錯誤;

(2)運算符號抄寫錯誤;

(3)約分後的結果抄寫錯誤;

(4)計算粗心造成錯誤;

(5)計算結果沒有化成最簡分數;

(6)能夠簡算的沒有進行簡算。

2、學生對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分析還應進一步強化

(1)找單位“1”的量易錯的類型

如:這個月節約電費7%

由於題目中省略了單位“1”的量,學生容易出錯。

(2)根據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準確確定解題方法,排除負遷移的影響

如:一個工廠由於採用了新工藝,原來每件產品的成本是74.1元,比現在成本高了14%,現在每件產品的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由於以前學生做的題目通常是“現在比原來怎樣”,“原來的”是單位“1”的量。而這道題是“原來比現在怎樣”,“現在的”是單位“1”的量。不少學生因為沒有仔細分析,按照慣性思維就會找錯單位“1”的量,誤認為“原來的”是單位“1”的量,誤列式為:74.1×(1+14%)。

3、學生對有關圓的計算公式的正確運用應繼續強化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有關圓的計算公式,但在具

體使用解決實際問題時,仍然很容易出錯。因此,還應不斷鞏固練習。

(1)如:一個圓的直徑是7釐米,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這是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讀題不仔細把7釐米當作是半徑來做。

(2)學生易忽略單位換算。

如:一個圓的半徑是20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因為題目本身很簡單,學生放鬆了警惕性,極易忽略單位不相同的情況。

三、教學方法與策略

具體方法:

1、複習分數四則運算時,讓學生弄清計算法則間的聯繫和區別。如分數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計算法則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要抓好基本訓練。

2、複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簡便算法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在動手做題之前,先要全面審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以後,再計算。做完以後,還要讓學生説説是怎樣進行簡便計算的,互相交流經驗,以開闊學生的思路。

3、複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時,重點仍要放在使學生分析和弄清題目的數量關係上。

可以先複習一些簡單的文字題。如結合練習三十五第10、15題,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已學的誰是誰的幾分之幾的認識,分清用分數表示的量和分數的區別。如1/3米和1/3,1/3米是一個不變的數量,而1/3則是一個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係,所以要明確哪兩個數相比。即把誰看作單位“1”。

對於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要通過題組的對比練習,使學生明確解答這些應用題,首先必須確定把誰看作單位“1”,其次是弄清題目中的基本關係。如:蘋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5)梨比蘋果多1/4

(6)蘋果比梨少1/4

可以在學生完成之後,進行分類。達到明確當單位“1”的量是已知量時,求對應量用乘法,當單位“1”的量是未知量時,用方程或除法。

還要特別強調藉助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題目的數量關係,從而確定算法,正確地列式解答。如:在做上面這個題組之前可以先讓學生畫圖分析後,再解答。

4、複習圓、軸對稱圖形時,應注意多利用實物、圖形,引導學生回憶這些圖形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得來的;不要死背計算公式,要根據題目中的不同條件和問題靈活運用公式解答。

複習策略:

1、認真鑽研教材,力爭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2、提高每節複習課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3、精心設計形式多樣,思路開放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

4、加強學生作業的批改,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

5、注意加強學生的補差工作。採用教師集中補差和學生互助等形式進行。注意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嚴格要求相結合。

6、在複習分數應用題時,應注意抓住"單位1"進行復習。練習時應避免機械重複,以防學生思維僵化。

7、在複習中要結合相關內容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8、複習中要注意知識面的擴展,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

9、注意和學生家長聯繫,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10、在複習整理時,對學得較好的學生可以多讓他們回答一些稍難的問題,多做一些綜合性的練習;對程度稍差的學生,要多幫助,可以讓他們多回答一些稍容易的問題,多做一些基本題,把主要內容掌握好,使這些學生都能達到大綱和教材的基本要求。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3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32~3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目的:

1、使同學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同學籠統概括能力。

3、使同學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繫、變化發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能否成比例,並正確的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説説什麼叫做比?並舉例説明什麼是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

教師把同學舉的例子板書出來,並註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後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同學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學求出各比的比值後,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説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麼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麼關係?(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學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和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係,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同學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同學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同學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説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説説什麼叫做比例?”引導同學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並讓同學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需具備什麼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麼辦?”

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後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説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麼“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呢?

引導同學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後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①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同學判斷後,指名説出判斷的根據。

②做P33“做一做”。

讓同學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説説是怎樣做的,看看自身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同學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P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於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同學寫成分數形式。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局部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麼比例各局部的名稱是什麼?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34,看看什麼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

指名讓同學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局部的名稱,那麼比例有什麼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後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 2200=400

“你發現了什麼?”(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同學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一起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説出來?

最後教師歸納並板書出: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並説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假如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着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麼樣?

同學回答後,教師強調:假如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 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後,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説説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什麼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6~37第3~6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判斷。

(1)假如3a=5b,那麼5:a=3:b。

(2) : 和 : 中,能與 : 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麼兩個內項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個數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3、請你用20以內的四個合數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靠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突出尖子生,重視學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學生狀況分析

國小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接觸和積累了相當數量的數學知識,形成了相關的數學技能,也能對生活中有關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智力上已達到一個“綜合發展”的層次。但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數學學習,不可否認還缺乏整體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的認識。所以在這國小階段最後的時間裏,組織學生全面複習和梳理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顯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對於部分“學習困難學生”,總複習更具有重要意義。

三、教材情況

教材總複習的內容不僅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國小階段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教學質量的高低涉及到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任務能否圓滿地完成。教材把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劃分為44個課時進行整理複習。根據教材編排,大體上可將44個課時的內容分成6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複習數的知識,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等的意義和性質及其相關知識點,還包括數的整除知識。

第二部分重點複習數的運算,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法則、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解方程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等。

第三部分重點複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包括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義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點複習量與計量的有關知識。包括質長度、面積、體積(容積)、時間等的單位及其進率,單位之間的換算與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點複習幾何形體的相關知識。包括線與角的概念、判斷、度量、操作等,平面圖形的特徵、周長與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的特徵、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容積)等的計算。

第六部分重點複習各類應用題。包括基本的數量關係,簡單應用題、兩、三步計算的一般複合應用題和典型應用題,方程和比例應用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等。

教材的整個編排內容豐富、詳細,系統性強,力圖通過全面整理複習,促使學生達到鞏固知識,掌握基本數學概念,熟練基本技能,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力圖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複習目標

通過總複習,引導學生力求達到:

1、比較系統、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的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用學過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力求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具有一定的速度。會解簡易方程。養成自覺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鞏固已經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各種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與換算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各種單位之間的化聚和名數的換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學各種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幾何形體的特徵,建立相應的表象,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所學集合形體的周長、面積(表面積)和體積(容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圖形實際問題。4、掌握所學統計初步知識,能正確地繪製(一般是半獨立性)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正確理解統計表(圖)並能根據圖表信息分析、解決相應的問題,正確地解答有關平均數問題。

5、牢固掌握所學常見數量關係和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正確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答相關的應用題,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6、結合總複習,引導學生養成自覺檢查和驗算的習慣,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國小數學畢業總複習過程的安排

由於複習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再學習,所以,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直接制約着複習過程的安排。同時,也要根據本班實際複習對象和複習時間來確定複習過程和時間上的安排。結合我班實際,總複習階段共計44課時,複習過程和時間安排大致如下:

(一)數和數的運算(12課時)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1、系統地整理有關數的內容,建立概念體系,加強概念的理解(4課時),包括“數的意義”、“數的讀法與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等知識點。

2、溝通內容間的聯繫,促進整體感知(2課時),包括“分數、小數的性質”、“整除的概念比較”。

3、全面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2課時),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四則混合運算”。

4、利用運算定律,掌握簡便運算,提高計算效率(2課時),包括“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

5、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綜合計算能力(2課時)。

(二)代數的初步知識(4課時)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統知識、加強聯繫(1課時),包括“字母表示數”、“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識點。

2、抓解題訓練,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課時),包括“簡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課時),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應用題(16課時)

這節重點應放在應用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分數應用題。

1、簡單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1課時)。

2、複合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2課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4、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5課時)。

5、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2課時)。

6、應用題的綜合訓練(3課時)。

(四)量的計量(3課時)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1、整理量的計量知識結構(1課時),包括“長度、面積、體積單位”、“重量與時間單位”。

2、鞏固計量單位,強化實際觀念(1課時),包括“名數的改寫”。

3、綜合訓練與應用(1課時)。

(五)幾何初步知識(6課時)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徵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1、強化概念理解和系統化(1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特徵”、“立體圖形的特徵”。

2、準確把握圖形特徵,加強對比分析,揭示知識間的聯繫與區別(2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3、加強對公式的應用,提高掌握計算方法(2課時)。能實現周長、面積、體積的正確計算。

4、整體感知、實際應用(1課時)。

(六)簡單的統計(3課時)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1課時)。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1課時),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1課時),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5

一、 指導思想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針,以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為藍本,依靠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使畢業班數學複習工作有條不紊、有序高效地進行,實現學生的全面、持續與和諧地發展。

二、總體目標

總複習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部分進行,前三部分先回憶重要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繫,整理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再通過適量的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繫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的"雙基"得到落實,能力得到提高。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並進行拓展與運用,使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通過總複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為第三學段的數學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體措施

1、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激活學習潛能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學生的學習氣氛往往和熱烈的感情聯繫在一起。學生常常會因為尊敬喜歡教師而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學習責任心,願意學習他們喜愛的教師的學科。對於我們畢業班的學生,他們個個是有思想、有主見的個體,並且承載着教師家長的期盼,面對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試,難免會緊張、焦慮。我們更要對他們少一點"師道尊嚴",多一點學生心理,少一點疾風驟雨,多一點陽光明媚,少一點呵斥,多一點呵護。

魯迅先生説"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我們最後的複習階段,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珍愛學生,想他們所想,做他們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啟思,深情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成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學習天地。

2、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凸顯課堂魅力

構建"學程導航,互動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武器與重要途徑,我們要認真備好複習課的教案,上好每一節複習課,特別是向40分鐘要質量,搞好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三個為主"(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課堂上要加強訓練力度。在複習課中,首先目標要簡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達到什麼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上好複習課,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繫,把已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加以回憶,並進行系統的整理,不是講授新知識。複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複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複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於"宏觀調控",把握複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共同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使之系統化。在回憶和整理時,要多讓學生髮言,互相補充,逐步形成系統的、完整的、明確的知識網絡。這樣易於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時使學生感到通過整理和複習確實有所提高,從而調動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提高複習的效果。

3、確保練習的精緻合理,提高複習效率

在複習中,練習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但是如果不厭其煩地佈置作業、批改作業,讓學生在"練習--再練習"的重複的作業堆裏徘徊,大量耗費了本屬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對作業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作業是無可奈何的負擔,這就有悖於我們預期想要的結果了,所以,練習設計不應停留在對知識的重複模仿、機械記憶上,而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打破單一的書面作業形式,注重多樣化練習,體現趣味性、層次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優化作業設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主體,變被動地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每一位教師加入到練習資源的開發工作中來,對數學書、一課一練、補充習題、《複習指導用書》等資料中的練習題進行重組與整合,精選或設計出具有代表性、時代性、新穎性與一定挑戰性的練習,讓學生用極短的練習時間,既梳理了舊知,形成數學的思想與方法,大幅度地提高複習效率。我們還實行:每複習一個單元,認真嚴格考核,各班要協調一致。達到統一進度,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考核,要及時批改、評講、補救,實行單元過關。

4、注重學生的提優補償,促進個性發展

在複習時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獨立作業,及時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根據錯誤的情況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繼續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習成績較好且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適當安排他們做《走進數學王國》中的習題或其他補充的提高題,提高他們複習的興趣,進一步發展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要着重幫助他們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的正確率,以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6

一、學困生形成原因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45名,其中女生 17人。從上學期末檢測成績及平時表現分析,10個不及格,後進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尋找根源,發現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學生自身原因。

1、學習無目的性、無積極性和主動性。

2、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成天無精打采。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欠缺日益嚴重,成績每況愈下。上課有自卑心理,不敢舉手發言,課上不敢正視教師的目光。久而久之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3、學習困難學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較隨便,上課不聽講,練習不完成,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作業,拖拉作業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

4.基本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缺乏輔導機會,長年在外,孩子在家無人管束總之,家庭的文化氛圍差,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干擾,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二、具體工作目標

1、通過"補差"活動,力爭使班級所有的學生都能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全面提高計算能力和整體成績。

2、輔導對象:張世健、丁坤、丁珅、俞偉、孫超羣、阮夢茹、薛晶晶、姚凡平、錢輝

三、轉化措施

針對我班的具體情況,我在對待後進生的輔導方面打算採取以下方法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科任教師聯繫,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3、利用課餘時間,“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 具體方法如下:

1、引導學習困難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學習困難學生不善於自我評價、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因而容易降低學習目標,放棄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形成恰當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尋找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以利於取長補短,擺脱學習困難的困境。

2、 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所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

3、 優化課堂教學的手段

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因此他們的轉變也只能是逐步進行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教學由易到難,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於積極學習狀態。師生活動交替進行,多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對學生進步及時鼓勵,發現問題即刻糾正。對待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教育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知識特點,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己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活動的普通認知策略、解決本學科問題的特殊策略、反省認知策略和學習努力程度調控策略等,對學習困難學生改進學習肯定是有益的。

5、激發好奇心,引發求知慾。

在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為學習困難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並有適當的難度,引發學習困難學生的求知慾。

6、加強個別輔導, 提高個別輔導的質量

幫助學習困難學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要能照顧到這些學生,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補缺。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夥伴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7、 提倡積極鼓勵評價

學習困難學生的問題通常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評聲中、訓斥聲的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很少被人表揚和讚許,逐漸產生悲觀、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極情緒。因此,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存在,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及時肯定和表揚,進步大的還要獎勵。 我相信在後進生的轉化過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規律,瞭解學生心理,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出發,持之以恆,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7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的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知道比例尺的具體意思,會計算一幅圖的比例尺。

學習任務:

任務一: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任務二:求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課前練習

(1)1km =(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單位換算,怎樣才能做到又對又快?

2、引入課題:

一隻蝸牛從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兩分鐘,為什麼?(在地圖上爬)

在繪製地圖或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就用到今天要學的新知識----比例尺。

3、明確目標:

關於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麼呢?

預設:意義、表示、計算、應用等。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任務呈現:

自學課本53頁,嘗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什麼是比例尺?

比例尺實質就是一個 ,前項是 ,後項是 。

2、比例尺的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兩種。

1:100000000是 比例尺,也可以寫成 ,表示圖上1cm的距離相當於實際 km 的距離,還可以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 倍。

3、 是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1cm相當於實際距離 km.你能把它改成數值比例尺嗎?(寫過程)

4、一幅零件圖紙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 ,這是一個 (填放大或縮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學習

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

(1)從比例關係看,當比例尺一定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成 關係。

(2)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1cm:50km →寫比

= 1cm:5000000cm →統一單位

= 1:5000000 →最簡比

(3)比例尺2:1表示圖上長度2cm相當於實際長度1cm,即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2倍,是放大的比例尺。前面的比例尺前項都是1,是縮小的比例尺。

為了計算簡便,一般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形式。

任務二:求比例尺

1、 任務呈現:

(1)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120km,在一幅地圖上量的圖上距離是2.4cm.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個cpu零件的長為25毫米,畫在紙上的長為10釐米,求這幅圖的比例尺.

2、自主學習

兩題任選一題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方法。

3、展示交流:

交流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2.4cm:120km 或 120km = 12000000cm

= 2.4cm:12000000cm 2.4:12000000 = 1:5000000

= 1:5000000

答: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 )千米,把這個數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是:( )。

(2)在比例尺是200:1的圖紙上,圖上長度是實際長度的( )。

(3)用圖上距離5釐米,表示實際距離200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釐米

(4)長4釐米的零件,畫在圖紙上是40毫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1:10 B. 10:1 C. 1:1 D. 1

(5)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m,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m。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結果反饋;

出示答案,反饋評價。

3、反思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是如何得到的?有關比例尺你覺得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反思: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無論從學生學習新知的狀態,還是參與程度,都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在互動交流和展示分享環節,由於任務呈現具體明確,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進入狀態,展示小組展示時完全當成了小老師,台下同學質疑、補充、更正、爭辯,如圍繞比例尺的單位全班同學就展開了討論,有的説是釐米,有的説是米,有的説不定,可以用任何長度單位,有的説視情況而定,最後宋林濤提出異議:比例尺實質就是一個比,沒有單位,最後全班同學予以認可,老師此時趁熱打鐵加以引導,得出結論:比例尺就是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如1:5000000,圖上1釐米相當於實際5000000釐米,圖上1米相當於實際5000000米,但比例尺最終表示的是二者的比的關係,所以是沒有單位,解決了課前有同學提出比例尺的單位的問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8

一、複習目標:

1.牢固地掌握本學期所學的概念、法則、公式,能用來指導計算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複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能正確地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3.能正確地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4.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的計算。

二、複習重點、難點:

1.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是複習的重點。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性強,演算過程複雜,是分數四則計算能力的綜合體現。

2.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複習重點在通過對照、比較,弄清基本應用題的結構特徵,明確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3.較複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難點。

三、複習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更好地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規律,提高思維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求比值和化簡比,能用比的知識解答有關應用題,進一步溝通比、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係,提高靈活解題能力。

4.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意義和特點,能在橫軸、縱軸圖裏畫出統計圖的折線,表示出數據;能正確對統計圖的數據作簡單分析。

5.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加深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學關係和解題方法,並能正確地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加深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及其計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條件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能聯繫實際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19

一、 班級基本情況

搬進新學校後,接任本班將近兩年,經過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班學生在學習上,紀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喜歡上了我,同時也喜歡上我的數學,他們對上數學課的積極性很高,這對於我的複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有一些學生貪玩,不認真,以致成績落在後面。從整體上看,還是不錯的。比較薄弱的地方還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及計算的準確性,這也是我複習時的主攻的重點。

二、複習內容

1、數和數的運算:複習整數、分數、小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運算定律與簡便算法,四則混合運算。

2、代數初步知識:複習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

3、應用題:複習簡單應用題,稍複雜應用題,列方程解應用題,分數應用題,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用不同知識解應用題等。

4、量的計量:複習計量單位、掌握各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進行名數改寫。

5、幾何初步知識:複習了平面圖形的概念、特徵以及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複習立體圖形的概念、特徵及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

6、簡單統計:複習求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

三、複習要求

1、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具有進行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一些方法合理、靈活的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2、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學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改寫,並能簡單的估計或應用。

3、牢固掌握所學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正確的計算一些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繪圖、測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平均數,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平均數進行分析比較。

5、掌握所學的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策略,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複習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繫,使概念、法則和性質系統化、網絡化。

難點:在基礎知識複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關鍵:在複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的整理複習。

五、複習的具體措施

1、貫徹中區教研室的命題意見,(5月22日王成君老師在複習研討會上的發言)。重視複習的針對性。命題意見是複習的依據,教材是複習的藍本。認真研究命題意見,把握教學要求,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弄清重點章節,以及每一章節的複習重點。根據平時作業情況和各單元測試情況,弄清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所在。計劃先根據教材的安排進行復習;再將知識歸類進行訓練;最後適當進行綜合訓練,切實保證複習效果。

2、梳理拓展,強化複習的系統性。複習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系統原理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如,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除法的商不變的性質、比的基本性質與之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

3、倡導解題方法多樣化,提高解題的靈活性。解題方法多樣化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的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複習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創新。數學複習不是機械的重複。複習題的設計不宜搞拉網式,什麼都講,什麼都練是複習的大忌。複習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點,要讓學生在練習中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概括。題目的'設計要新穎,具有開放性、創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多思考,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學到更多的解題技能。

5、教師事先對複習內容有全盤的把握。精心備好複習課,課前充分準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摸清學生知識掌握現狀,對於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注意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合理安排分類練習和綜合練習。在基礎知識紮實時,適當的將知識向縱深拓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6、複習課上提倡學生主動複習的複習模式。複習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節省複習時間,提高複習效益。採用以下的步驟來複習:

(1)自行復習、自我質疑;

(2)教師引導,將知識網絡化;

(3)檢測反饋、瞭解學情;

(4)查漏補缺、縱深拓展;

(5)師生互動、相互質疑。

7、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制訂課時目標、組織課堂教學、安排課堂練習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特別是差生的輔導,除了關心輔導以外,還藉助同學之間的友誼、同齡人之間容易溝通的捷徑、孩子愛助人的熱情、在學生之間建立幫扶關係,讓學生輔導學生。

8、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複習課與新授課不同,複習課沒有初步獲得知識的新鮮感,所以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複習興趣,如讓學生樹立一段時間的目標,不斷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應試是一種能力,應試的分數是素質的直觀表現。國小畢業考試是國小生平生第一次經歷,所以平時就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讓學生能有一個沉着、冷靜、寬鬆、從容的心態走進考場,發揮其最佳水平。

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篇20

轉眼間,再有兩週,學生就要畢業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再學習需要的是查漏補缺,它應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過程。但長時間的複習使得學生感覺到枯燥,甚至個別學生開始浮躁起來。為了讓學生增強複習的針對性,系統地掌握學習內容,我制定以下複習計劃:

一、複習目標:

1、系統地整理知識,全面鞏固所學知識。複習的本身其實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我與學生將數學知識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四塊形成一種網絡結構。

2、查漏補缺。結合實際,對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進行再學習,彌補知識上的缺陷。

3、提高學生的計算、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

二、複習內容

(一)數與代數方面

1、系統地整理有關數的內容,建立概念體系,加強概念的理解,包括“數的意義”、“數的讀法與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字母表示數”、“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識點。

2、溝通內容間的聯繫,促進整體感知,包括“分數、小數、比例”的性質、“整除的概念比較”。

3、全面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四則混合運算”、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

4、利用運算定律,掌握簡便運算,提高計算效率和綜合計算能力。

(二)圖形與幾何

1、強化“平面圖形的特徵”、“立體圖形的特徵”,加強對比分析,揭示知識間的聯繫與區別,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2、加強對公式的應用,準確進行相關計算,能熟練運用周長、面積、體積的巧算速算方法。

3、整體感知、重點進行對稱軸、平移、旋轉等實際應用題。

(三)應用題

注重簡單應用題和複合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如:單位“1”問題,折扣、成數問題,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正、反比例問題,以及綜合運用等。

(四)統計與概率

1、強調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與步驟,以及找出一組數的中位數,眾數的方法。

2、加深對三類統計圖特點和作用的認識,知道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解決相關問題。

3、能對統計圖、統計表進行分析、根據圖表回答一些問題,並能提出相關數學問題。

4、數學廣角。針對三至六年級各冊課本上的數學廣角,進行整體規劃,讓他們對每一種類型的題目都要明確方法。如:排列組合、統籌問題、烙餅問題、雞兔同籠、植樹問題、找次品、數與形、抽屜原理等。

三、具體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比如:基礎概念、法則、性質、公式這類。在課堂上在系統複習中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防止學生機械地背誦;但是對於計量單位要求學生在記憶時,要對比記憶,理順關係。

2.在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着重訓練學生的審題,分析數量關係,尋求合理的方法,講練結合,歸納總結,訂正落實到位。

3.在複習過程中注意啟發,加強導優輔差。對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