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林業調研報告(通用4篇)

林業調研報告 篇1

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林業調研報告(通用4篇)

××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山地面積佔91.2%,是××省重點林區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多年來,林業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綠色××,富裕××,和諧××”這一主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生態建設工程為支撐,從增加林業貢獻率着手,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施了速生豐產林、世行貸款造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一批生態建設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深化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態效益、產業效益、林農效益凸現;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產、加工和交易基地,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結構漸趨合理,林業產業建設邁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241.93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417.45萬畝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積196.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27.76萬畝,疏林地面積6.5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66萬畝。森林覆蓋率5從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總蓄積量533.82萬立方米,20xx年林業產值突破了2億元,20xx年力爭超過3億元。

(一)第一產業穩步發展。林木培育業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建設驅動下,全縣羣眾造林積極性高漲,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發展迅速。目前有速生豐產林93萬畝,其中杉木30萬畝、華山鬆20萬畝、桉樹15萬畝、川滇榿木等速生商品林28萬餘畝。20xx年建設10萬畝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實現100萬畝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目標;經濟林樹種結構漸趨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從20xx年的2.57萬畝增至20xx年的10.39萬畝,產量89.18萬噸,20xx年繼續建設核桃10萬畝、油茶1000畝;綠化苗木事業發展加快。育苗面積從20xx年的213畝增至20xx年的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及花卉2120餘萬株(盆)。特別是以“滇東木蓮”為品牌的綠化苗木基地初具規模。

(二)第二產業初具規模。全縣共有林產品加工企業45家,20xx年生產鋸材12931 m3,實現產值2564萬元;生產細木工板10961 m3,實現產值2849萬元,20xx年預計實現產值8000餘萬元。

(三)第三產業逐步壯大。菌子山、鳳凰谷具有較好的景觀優勢和森林旅遊資源,20xx年接待遊客27.9萬人次,涉林產值7027萬元。

二、基本做法與典型經驗。

(一)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林產業發展。數量充足、佈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的各類森林覆蓋,才能發揮生態系統整體防護功能,才能構築良好的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林木利用率高、產品增值效益明顯、產業鏈條長、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企業,才能較好的聯結帶動農户增收,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因此,建立符合縣情、林情的發展思路與制定科學的產業建設規劃,走有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現代林業發展的精髓。我縣根據區位、氣候等優勢,確立了速生豐產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設規劃,並始終不一的堅持,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作用,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確責任,嚴格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我們實行各級領導幹部任期林業產業目標責任制,簽定責任狀,將林產業成績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考核並兑現獎懲。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強化了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

(三)調整結構,靠山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煥發出羣眾空前的造林、營林、護林熱情,投資發展商品林成為羣眾增收致富的“熱門”;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林業服務體系、經營體系、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和流轉體系的建設,加速了林產業結構升級和良性循環發展,使林業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實證明,林業既能顯現生態、社會效益,又能很好發揮經濟效益,實現脱貧致富目標。

三、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241.93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6.13畝,林業在發展農村經濟中佔有較大優勢,但由於種種原因,資源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林業資源整體開發利用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條殘缺。目前,我縣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滯後。第二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林產品加工轉化率低,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

(二)缺少龍頭企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低。加工企業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為主,技術和工藝落後,經營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極低,產品增值效益不明顯,缺少生產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聯結帶動農户能力強、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

(三)配套體系建設跟不上,市場服務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場建設跟不上,經營規模小,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低,存儲能力和流通服務水平相對較差,影響林產品的流通。二是林業技術、信息、生產資料服務體系不完善。特別是經營者需要種植信息、病蟲害防治技術、藥品等,得不到及時諮詢和購置。三是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林產品加工利用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普及應用落後,不適應新階段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四是農民的科技素質也與新階段的要求不適應。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項目投資少。國家投資側重於生態建設,用於產業建設的投資少,政策性貸款爭取難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的建設,雖使林木價值增值、林農增收,產業經濟整體水平得到提高,林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20xx年金融危機給木材深加工基地帶來巨大沖擊,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資金週轉緩慢,融資難,無法正常存儲木材原料,不能滿負荷生產,造成企業生產效益低,挫傷發展熱情,也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五)林業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林業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難度大,肩負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等管理職能,目前機構設置不合理、體制複雜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林業發展。

四、意見與建議

(一)完善配套體系建設,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質量。完善市場,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龍頭企業,以行業繁榮帶動產業發展;開創品牌,實施名牌戰略;加強林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教育與人才培養。

(二)進一步深化林業各項改革,理順林業體制機制。一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構建林業科學發展體制機制。要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題,作為林業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全力破解影響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構建現代林業體制機制,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獲得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發家致富的創業平台,充分釋放38萬農民和241萬畝林地的巨大潛力,為實現林業科學發展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二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利用人力資源。以依法理順林業主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和工作關係為根本,以創新林業管理機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探索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管理新體制為重點,規範林業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新時期林業發展新趨勢,依照現代林業發展要求,強化管理、服務等意識,轉變單位職能,科學合理設置機構,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發展“瓶頸”問題,促進林產業科學發展。

(三)繼續加速推進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狀況。我們應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把森林經營作為發展現代林業的永恆主題,把科學經營的理念貫穿到林業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管嚴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貴林、發展速生林”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快推進天保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大力推動重點區域造林綠化,着力推行身邊增綠活動,讓林上山、進城、上路、入村,推進“綠色××、富裕××、和諧××”的建設進程。

(四)進一步全面加強資源保護和管理,鞏固擴大生態建設成果。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積極主動建立森林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和防治服務網絡,健全和穩定林業行政管理體系,整合林業執法資源,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從提升林業部門執法權威和社會公信力着手,着力實施森林防火工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規範種苗、林木生產經營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生態安全。

(五)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林產業。我們應堅持開發利用與資源培育保護相統一原則,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從增加林業貢獻率着手,積極培育森林資源,優化產業結構,着力打造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強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林產品加工、交易業。

(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提供林業發展堅實保障。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林業對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就業機會的潛力和優勢,在爭取上級生態工程、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基礎上,暢通投資渠道,吸引社會投資向林業流動。其次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健全林業資金目標管理約束機制和責任體系,強化資金使用和運行管理,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改善民生。

(七)強化組織領導,提高科學執政能力和水平。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黨風廉政建設着手,轉變工作作風,落實工作責任,加強隊伍建設,把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轉化為廣大林業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林業幹部職工推動林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林業調研報告 篇2

一、我省基層林業站建設簡要回顧

回顧我省林業站建設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20xx年至20xx年的緩慢發展階段為適應林業建設需要,我省於20xx年開始在重點林區設置區、鄉(鎮)林業站,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到20xx年底,林業站只有551個,職工僅20xx人。二是20xx年至20xx年的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原國家林業部將林業站建設作為林業改革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利用3~5年時間把區、鄉(鎮)林業站建設好。我省即把建站設員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林業站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迅速。截止20xx年,全省已建有林業站1095個(佔鄉鎮總數的61.9%),站員4006人,其中正式職工2627人。三是20xx年以來的標準化建設階段。20xx年6月,全省林業站工作會議在東至縣召開,研究和部署林業站開展標準化建設,標誌着我省開始了以核定林業站機構編制,提高隊伍素質,加強站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制度、圖表及檔案管理建設為中心;以強化林業社會化服務職能,加快林業站自身經濟建設及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省緊緊圍繞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這根主線,鞏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發揮林業站的多項職能作用,為實現“五八”造林綠化規劃、林業第二次創業和綠色長廊工程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之中。

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省保留單獨設立的基層林業站有806個,在農林水綜合站加掛林業站牌子的掛牌林業站301個,另有綜合站284個。全省各類站共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實有林業正式職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76個縣(市、區)獲得了國家林業部(局)確認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合格縣”稱號。

二、林業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一)林業站機構不穩定

據摸底調查,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山區及重點丘陵、平原區基層林業站機構較為穩定。21個山區縣基本上以鄉鎮設立林業站,其它重點丘陵、平原區縣多以2~6個鄉鎮設立林業中心站或在重點林業鄉鎮設立林業站。而在一般平原區和丘陵區,如阜陽、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縣(市、區)均為設立綜合站;巢湖、安慶、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縣(市、區)多為在綜合站的基礎上加掛林業站牌。全省單獨設立806個林業站,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個林業站縮減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於,自**年開展撤區並鄉及鄉鎮機構改革以來,我省林業站就一直受到“撤併”的影響。**年9月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後,各地又開始撤併林業站機構,下放林業站管理權限,大幅度裁減林業站人員。據統計,到改革後第一年,也是最嚴重時的**年底,全省實有基層林業站723個(較20xx年縮減45%),落實核定林業站編制3035人(較20xx年縮減43%,佔省編委核定全省林業站編制數的52%),實有職工3221人(較20xx年縮減39%),與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形勢,與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林業站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穩定難以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人員編制少,事業經費難落實

本次調查,各地均反映林業站人員編制少,且多數山區縣林業站人員事業經費不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加重了林業部門的經費壓力。如靈璧縣有21個鄉鎮,設立6箇中心站,核定編制才18人;寧國市是我省重點山區縣,全市19個鄉鎮辦均單獨設置了林業站,核實編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該市有林業用地面積275萬畝,站人均2.5萬畝。金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430多萬畝,全縣29個鄉鎮林業站,只核實編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積近5萬畝。都與《安徽省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中山區鄉鎮站編制基數為3人,每1.5萬畝林業用地增編1人的規定要求有較大出入。又如重點山區縣休寧縣,全縣39個林業站,定編128人,站均編制只有3.28人。而且,該縣林業站事業經費得不到保證。縣財政每年總體上劃撥給縣林業局的事業經費只有42萬元。導致該縣32名農民技術員(包括從社會上招收的“林政員”、“林管員”和“林業基金代徵員”),1997年參加了黃山市人事、林業部門聯合組織的考試、考核,被擇優聘用;20xx年又參加機構改革中的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身份雖已解決,但其工資等待遇卻一直不能兑現。近幾年來,不時有上訪發生。類似的情況在績溪、嶽西、潛山、霍山、金寨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據摸底調查統計,全省各類站共核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其中,單獨設立林業站的59個縣(市、區)設立780個林業站(注:還有濉溪、肥東、無為等縣少數鄉鎮設有林業站,多數鄉鎮為綜合站,故未計其中),下達編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個縣(市、區)設立301個掛牌林業站,下達編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個編制多屬綜合站中落實林業人員。全省各類站實有林業正式職工中還有23%的人員事業費未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三)管理體制不順,林業站職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多種多樣。據調查,全省有35個縣(市、區)483個林業站“三權”在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分佈在山區縣和設立林業中心站的縣;有23個縣(市、區)157個林業站和89個掛牌林業站實行雙重領導;還有20個縣(市、區)148個林業站和212個掛牌林業站,18個縣(市、區)18個林業站和284個綜合站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

金寨、青陽、桐城、埇橋、蕭縣、濉溪等縣(市、區)普遍反映,由於林業站現屬鄉鎮以塊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業站職工成了鄉(鎮)幹部,要參加鄉鎮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隊,計生收税,無力投身林業工作;二是林業站職工待遇低,工資福利難保證;三是森林資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質量難保證;五是林業主管部門落實任務不暢等等。同時,多年來一些地方將林業站“三權”下放與收回幾經反覆,動搖了基層林業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工資兑現上,林業站“三權”下放的青陽縣,廟前鄉財政只撥給林業站基本工資(佔70%)的80%,而浮動工資(佔30%)、123元津貼工資等一概不發,林業站職工在家扎大掃把賣,每月只能勉強兑現基本工資。

與此同時,省林業廳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級和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內也沒有統一的專門的林業站管理機構。林業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辦公室(人祕股)、林業站(造林科)、資源科(股)、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省、市、縣三級林業站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也有待理順與加強。

林業調研報告 篇3

黨的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肩負着重要使命,不僅要承擔起生態建設的重任,更要做生態文化的先鋒,儘可能地創造出豐富的生態成果、物質成果和生態文化成果,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如何努力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就成為我們林業工作者首要面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林業各項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謀劃林業項目,大力推進現代林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新內涵

1、努力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科學發展觀對做好林業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當作當前林業發展的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深刻認識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與林業現狀,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科學辦事,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林業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搞好林業工作。近年來,我縣林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業工作方法,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還應該看到,與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相比,與羣眾的願望相比,我們的林業工作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如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生態建設與森林經營等有待於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山林糾紛調處和林區維穩工作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總結以往成功的實踐,更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明確工作方向、目標任務。新時期林業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標定位,要用科學發展觀確立新時期林業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新時期林業工作的新實踐。

3、現代林業發展要為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林業發展觀,涉及到以林業建設為重點的生態發展戰略工程實施的各個方面,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林業部門責任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林業工作,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必須堅持從林業實際出發,把生態效益放在林業工作的第一位,建立體現經濟與生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長效機制,推進林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林業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

經過全縣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縣林業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當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整體水平較低。目前,我縣林業生產依舊延續着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貢獻率低,林分質量較差;局部地方森林資源逐年減少,雪域上移,雨量減少。同時我縣生態建設也面臨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積逐年擴大問題。

2、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雖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基礎設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總體而言仍然十分落後,在數量和質量上還遠不能滿足現代林業建設的需要,由於林區管護基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後,從而影響了全縣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還不健全。林木撫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資源保護等森林資源管理機制還不健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遠。缺乏長期有效的投入機制,缺乏內在發展動力,林業生產和林業事業的發展速度緩慢。

4、生態文明觀念有待進一步樹立。《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我縣生態文明建設中,林業建設也應居於重要地位。目前全縣人民對林業的作用、功效瞭解還不夠多,生態文明觀念樹立得還不夠牢固。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現代林業工作

1、實抓好造林綠化工作,加快我縣綠化進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質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態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地實施退耕還林、天保、生態公益林、“三北”等林業重點工程,確保實現我縣森林覆蓋率每年穩定遞增的目標。不斷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加強造林施工的質量監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質量管理機制。尊重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合理選擇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第二在擴大社會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和資金參與林業建設,以政策為引導,以法律作保障,鼓勵和扶持社團、企業、個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造林,不斷擴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數量和規模。充分運用宣傳發動、表彰帶動、檢查促動等手段,採取植紀念樹、造生態模範林等形式,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發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產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條件下的森林經營模式,解決營造林工作中的“過密、過疏、過純”問題。

2、繼續抓好重點工程,積極推動生態建設。

按照“鞏固成果,提升質量,完善功能,穩步推進”的要求,繼續抓好重點工程,加快生態體系建設。加大我縣公民義務植樹的督查力度和縣城東西兩山荒山綠化區的綠化進程及管護力度;進一步完善縣城風景林、河道及綠色通道工程,加強撫育管理,提高綠化質量,提高縣城綠化水平,提升我縣對外形象。對疏林地進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種成林;對荒山荒地,堅持封、造、管並舉,集中力量開展人工造林。進一步強化措施,大力發展以紅提葡萄為主的特色產業建設。農田林網、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與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撫育管護工作。加快推進村屯綠化、四旁植樹步伐,實施示範村鎮綠化工程。

3、是進一步加大保護工作力度,切實保護好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機構,加大設施設備建設。強化森林病蟲害防治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建立健全森林病蟲害測報網絡,加大森林植物檢疫網絡建設,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切實保護好鳥類資源。

四、以法興林,切實抓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

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是生態縣建設的主要目標,也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縣人民應正確認識和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觀念,堅持建設與保護並重、數量與質量並舉,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法》、《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等林業政策法規,嚴格執法守法,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堅決制止亂排亂放、濫砍濫伐、毀林開荒和亂佔耕地、林地、綠地的現象,切實維護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社會穩定,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要結合國家生態公益林項目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項目實施,認真抓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搞好幼林撫育,防止森林火災,防治森林病蟲害,積極開展“退人還山”試點試範工作,使林業生態建設發揮出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五、加強林業科技推廣,促進林業增長方式和管理方式轉變。實施科教興林、人才強林戰略,不斷提高林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林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的轉變,提升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產出率。大力推進林業從種苗培育、整地造林、撫育管護到採伐更新、加工利用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紮實開展送林業科技下鄉活動,加大對林農的培訓力度,建全科技生產服務網絡,對農民採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真正把林業建設引入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六、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素質。以“繼續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教育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思想、組織、作風、制度、業務建設,努力建設一流隊伍,培育一流作風,創造一流業績,着力抓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教育活動,使黨員幹部和職工成為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範,建設綠色家園、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的模範,遵紀守法、團結和諧的模範,勤政為民、廉潔自律的模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綠化、加快林業產業化進程等緊要問題,得出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進一步建立健全共產黨員學習教育活動長效機制,落實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各項措施,提高廉潔從政水平,嚴厲查處林業行政許可中的不正當行為。重視幹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和個人進步,在部署任務的同時給予關懷,在賦予責任的同時給予愛護,使他們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善幹部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經常掛念他們的冷暖,積極解決他們的困難,讓幹部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現代林業建設中來。

林業調研報告 篇4

一、當前林業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1、林業資金短缺

02-20xx年,我縣公益林建設面積在11萬畝左右,需建設資金約 8.4億元,土地流轉及養護費約0.3億元(不包括社會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資金約4.7億元,缺額約4億元。再加上03-20xx年我縣經濟林建設面積近7萬畝,超計劃3萬多畝,缺額資金約0.3億元。其他如森林測報、防火等經費還遠遠達不到要求。由於林業資金短缺數額巨大,給我縣林業建設和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企業資金週轉困難,拖欠農民工工資、苗商資金現象嚴重。二是土地流轉費不能及時發放,農民反映強烈。特別是一些社會化造林企業,運作困難,由其承擔的土地流轉費不能支付,社會穩定難以保證。三是養護、森防及防火經費得不到保證,缺少必需的植保機械、防火設備、農藥等,森林病蟲害、火警隱患多,影響林地正常生長。

2、宏觀政策制約

這幾年實施××建設,大力推進林業發展,使我縣林業資源迅速增長,生態環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島外很多企業來崇投資。很多投資者是衝着當初市有關林業開發政策(如以房養林、以林養林、以項目養林等)和××林業規劃目標來投資造林的。目前國家對土地實行嚴格保護政策,在林地內開發房產基本無望; 20xx年起不再進行大規模造林,使原本以林養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內搞的休閒旅遊項目,不能滿足旅遊者吃、住、娛樂的需求,對遊客缺乏吸引力而難以維持。由於政府政策缺乏指導性和連續性,目前許多投資者投資無回報,難以繼續經營,均有退出的想法。

3、間挖苗木無出路

我縣三島總體規劃已批准實施,規劃中林業有明確的建設目標,按我縣17%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於規劃目標。但目前按照市林業發展思路,××將不再進行大規模生態林建設,使已建生態林面臨着嚴峻的間挖壓力,今後如何解決間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學利用間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態林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4、失地農民安置問題

由於我縣大量租用農民土地進行造林,失地農民的就業和保障問題十分突出。農民土地流轉後,他們必然要求政府給予就業等相關政策來保障生活。而我縣就業機會少,僅僅依靠“萬人就業項目”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可謂杯水車薪,大部分失地農民還是難以安排,不能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雖然我縣出台了土地流轉補償標準,但隨着物價上漲,以目前564元/畝的土地流轉費很難維持農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轉費上調也成必然趨勢。政府要馬上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妥善解決失地農民保障問題。

二、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鑑於上述問題,今後我縣林業發展要實現“三個轉變”、尋找“四條出路”:

三個轉變:一是實現大面積租地造林向經濟林、四旁植樹和庭院經濟的轉變;二是實現由政府管理向市場化運作的轉變。三是實現林業公益型向經濟型的轉變。

四條出路:一是尋找經濟林建設的發展之路。今後經濟林建設應改變過去發展盲目、種植面廣、分佈零星的情況,要有一定規劃,集中財力,建設一批標準化果林基地,形成規模和區域優勢。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二是尋找已建生態林的發展之路。目前我縣生態林建設投資大,養護管理任務重,財政負擔困難。為充分利用和盤活現有林業資源,有效減輕政府負擔,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突破現有政策瓶頸,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經營權限,制定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公益林開發建設。三是尋找今後生態林的發展之路。今後生態林建設應改變過去土地流轉到那裏,建設到那裏的做法,嚴格按照××總體規劃實施,結合××生態項目建設,配套實施綠化建設,這樣就不會與開發項目及其他基礎實施建設相沖突,真正做到種一塊綠一塊。同時抓住市林業補貼政策的契機,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建設,美化綠化家園。四是尋找林下經濟發展之路。今後要進一步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尋找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為我縣林業增效、農民致富探索一條新途經。

三、需要落實的四項舉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業發展政策

1、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

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建議在比較成熟的公益林地塊(如港東生態林、明珠湖及相關社會化造林等區域)進行試點,允許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內進行生產經營,但經營者必須按規定支付土地流轉費、無償養護好林地。如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林地四周農村閒置房屋,由企業與農户聯手,

採取鬆散型組織形式,開展“農家遊”項目。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又可以讓企業有生存發展空間,同時農村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國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生產管理用房政策

由縣相關部門在充分研究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出台林業生產管理用房的地方規定。經營者在進行“休閒、旅遊”等經營活動時,允許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議每100畝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於生產、生活需要,只限於在承包經營期內使用,沒有產權。經營期一到,可以無條件拆除。

3、社會專業養護政策

以目前政府實施的公益林養護方式,每畝養護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實際養護成本在300元/畝左右。建議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護林區域進行試點,採取公開招標的形式,由具備專業資質的養護公司進行養護。這樣可大大降低養護成本,減輕財政壓力,併為今後大面積的管護積累經驗。

4、經濟林扶持政策

除給予經濟林建設補貼外,建議政府對有一定規模、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渠道等,解決運輸、排灌、作業等問題;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設,建立果品加工廠,增加打蠟、選果、包裝、冷庫等設備的投入等,解決果品保鮮、加工問題,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銷售網絡,切實解決農民銷售難的問題。

(二)、解決和籌措林業資金

一是積極與市相關部門協調,爭取將我縣林業建設所需的土地流轉費、養護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減輕我縣財政負擔。二是制定林業產業發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間資金投資林業建設。

(三)探索林下經濟模式

目前林下經濟主要圍繞種養業開展。在種植業方面,由於林地2-3年後基本鬱閉,對林下作物生長有影響。而在用藥、施肥等方面,林業與其他作物也有衝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難以保證。在養殖業方面,由於受禽流感等影響,搞林地養殖風險較大,發展緩慢。因此林下經濟發展的選擇面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進行嘗試,建議政府拿出一定的課題經費搞試驗,通過試驗解決技術問題後,逐步向面上推廣。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藥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養殖業,主要是鵝。

(四)、部門協調,共同推進

林業產業發展涉及政策法規、規劃、旅遊、房地等多個領域,需要各部門配合協調。建議縣政府成立××林業產業發展推進協調小組,解決林業發展中碰到的政策、規劃、資金、用地等問題,切實推進林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