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債務調研報告(通用4篇)

債務調研報告 篇1

農業税免徵後留下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歷史尾欠。為認真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國家農業税免徵政策,按照縣政協的統一安排部署,我鎮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對本鎮農村税費尾欠和現存債務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細緻的調查清理。現就調查有關情況與問題報告如下:

債務調研報告(通用4篇)

一、調查組織

縣政協第六屆四次會議之後,我鎮立即召開了班子成員會議,就本次調查的組織和操作方法進行了專題研究、周密部署。接着,由鄉政協聯工委牽頭,抽調財税、農經、教育等有關部門的人員成立了調查小組,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安排相應的工作經費,開展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調研。

調研小組採取數據統計與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認真搞好資料蒐集、數據摸底、彙總分析等數據統計工作,一方面通過走訪和座談,廣泛聽取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鎮村兩級幹部和農民羣眾的意見,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基本保證了調查數據的準確真實與情況意見的客觀全面。

二、基本情況

鴨田鎮地處隆回極北,毗鄰新化,下轄26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2.6萬,農業人口7760户,耕地總面積1.72萬畝,土多貧瘠,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村經濟十分落後,村級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尤其近幾年來因受“地下彩”衝擊,經濟發展停滯,農村經濟更為蕭條。

通過調查,全鎮歷年累計農村税費尾欠金額高達64.6萬元,其中農業税尾欠金額30.4萬元,鄉統籌尾欠金額12.1萬元,村提留尾欠金額5.9萬元,公路集資尾欠金額3.3萬元,教育集資尾欠金額10.3萬元,其他各類尾欠金額2.6萬元。全鎮30.4萬元農業税尾欠中,税改前尾欠金額4.6萬元,税改後尾欠金額25.8萬元,全鎮農業税尾欠實欠國庫4.3萬元,上清下未清尾欠金額26.1萬元。

調查結果顯示,全鎮農村税費尾欠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尾欠總額大。全鎮農村税費尾欠金額村平1.17萬元,最多的渭溪村達5.35萬元;户平110元,最多的户達856元。

二是尾欠範圍廣。全鎮7760户農業人口中,存在農村税費尾欠的就有4172户,佔53.8%,欠農業税的有3331户,欠鄉統籌的有1364户,欠村提留的的有775户,欠公路集資的有324户,欠教育集資的有1023户,其他尾欠211户。

三是形成尾欠的原因複雜。既有主觀惡意欠繳的因素,也有部分政策性的因素,還有因為村組班子配備不齊或者因為幹部素質低下,各種問題不能及時處理,造成幹羣關係對立,影響了農業税收任務完成的。

由於各類尾欠太多,造成村級財務和鎮財政負債累累。調查數據顯示,全鎮26個村負債總額達36.3萬元,鎮財政負債358.1萬元,其中包括基金會上級注入資金159.7萬元,學校危房改造33.6萬元,公共基礎建設7.6萬元,財政週轉金25.7萬元,墊交財税收入25萬元。沉重的債務嚴重製約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三、成因分析

(一)農村税費尾欠形成的原因:

1、經濟困難無力上繳。我鎮域屬丘陵,人多地少,以農村自然經濟為主體,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狀況落後。全鎮26個村的農田多屬山地、高壟田,灌溉條件差,主要靠天吃飯。農民人均收入低,20xx年度僅人平970元,部分家庭完成各種上繳任務確屬困難。從調查情況分析,尾欠農税的農户家庭經濟狀況在全鎮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佔到68%-75%,與當地農户平均生活水平相同的佔到19%-27%。

2、無人在家無法收繳。本地經濟落後,外出務工成為多數家庭的經濟支撐,許多家庭全家外出無人在家,導致各項税費無從收繳。這種情況的尾欠達578户,尾欠金額6.1萬元,佔總額的19.7%。

3、思想落後有意拒繳。由於歷年收繳各村、各組之間的收繳進度不一,導致互相攀比,而一些思想落後的農户更是抱徘徊觀望態度,藉口推遲,加上近幾年農村税費體制改革,國家政策變化幅度大,部分農户更期待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故意拖延。

(二)鎮村兩級債務形成的原因:

1、農業税入庫上清下未清。農業税尾欠是責任制下放到户後的衍生物,有欠國庫的,更多是欠集體的。近年來,各鄉鎮、村組在農業税徵收期間,為保證入庫進度,完成入庫任務,實際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挪款墊繳、上清下不清的現象。就我們鴨田鎮來説,這種情況形成的債務就有29.6萬元,26個村都存在墊交農業税的情況,墊交最多的鴨田村歷年累計達2.9萬元。墊付資金來源渠道不一,有用上級撥款收入的,有用村幹部工資的,有貸款的。

2、公益事業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負債累累。近幾年,我鎮公益事業投入較大:學校危房改造,集資辦校,村級公路建設,城區改造,街道美化、綠化、硬化、亮化,等等,自籌資金無法到位,多靠東挪西借,形成債務比重較大。

四、引發問題

免徵農業税後留下的歷史尾欠以及鎮村兩級的債務包袱,客觀上必然形成一些難題與矛盾,據調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鎮村債務難化解。前些年由於建校、修路、辦企業等興辦公益事業以及財務管理混亂,村集體債務龐大。全鎮26個村就有20個村有債務,總額達23萬元,平均每村近0.9萬元。儘管有的村通過拍賣資產等途徑化解了一部分,但現在村級僅有的經濟來源就是轉移支付,而這筆資金相當少,連村組幹部的工資都難兑付,更談不上化解債務了。據調查,由於農户欠繳的税款無法徵收,村級為維持正常運轉,只能依靠借款。再加上借(貸)款利息不斷增長,致使村級不良債務繼續呈上升趨勢。鄉村債務如何化解,這一問題形成時間長,涉及面廣,成因複雜,數額巨大。免徵農業税後,化解鄉村債務已經成為迫在眉睫需要研究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是公益事業難開展。村級集體收入在税費改革前主要來源是向農民徵收的三項提留(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税費改革後主要來源是農業税附加和轉移支付資金。農業税免徵後,村級集體收入幾近空白,這樣,村級道路維修、溝渠修整等公益事業興辦的資金來源只有通過“一事一議”籌資。這筆錢如果修了路,就修不了溝渠,其它的公益事業更難辦。因此,現在我鎮各村雖然採取了精簡幹部、限款訂閲報刊、取消招待和壓縮開支等一系列節支措施,但由於收入渠道窄,村級運轉較過去更為困難。

三是税費尾欠難清繳。由於村級集體經濟年年入不敷出,維持運轉尚感捉襟見肘,更無力發展公益福利事業,農民羣眾的一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更增加了徵收税款的難度,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些農户因遺留問題沒得到解決而拒絕繳納税款;也有些全家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户應承擔的税額無法徵收;還有一些特困户和老人單獨立户的家庭,無力繳納税款。

四是村幹隊伍難穩定。農業税免徵前,基層幹部工資和中國小教育必需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收入,大部分實際上來自農業税。農業税免徵後,兑付工資和支付辦公經費必然給縣、鄉兩級財政增加了難度。財政的轉移支付政策是解決農業税取消後基層運轉困難的一種手段,但目前轉移支付在操作上很不規範,隨意性較大,容易造成苦樂不均。由於村幹部報酬低,工作難度大,村裏的年輕人和有文化的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不願意當村組幹部,致使現任村組幹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難以擔負起帶領農民羣眾脱貧致富的重任。

此外,免徵農業税後農村遇到的問題還有:土地糾紛問題。種地收益增加,農民種田積極性高漲,農村出現了搶田耕種現象,土地糾紛增多,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轉困難加大,難以形成種植大户,農業綜合開發難度加大;農民負擔反彈問題。為防止鄉鎮以其他名目加重農民負擔,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高壓線機制已經十分迫切;村級經費和五保户供養經費的保障問題。免徵農業税後,原來由農業税附加提供的村級組織運轉和五保户供養經費改由預算內安排,資金供應的性質由集體資金變為財政資金。在新的機制建立中無章可循,需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儘快制定相關政策措施。

五、幾點建議

對於這些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只能用發展的觀點和方法來解決。在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供上級參考。

一是區分不同情況,出台具體政策。上級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儘快出台處理農村税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的具體政策和可操作辦法。首先是對農村税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進行徹底清查清理,明確債權債務;其次是適當劃轉有關債務,確屬興辦公益事業的債務轉入縣以上政府承擔,縣以上政府無力承擔的,省級以上政府應給予適當解決;再次是制訂統一的清收政策,以便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具體操作;最後是增加對鄉村兩級的轉移支付資金,鎮、村幹部工資、公用活動經費納入縣級財政統籌,解決基層的經費困難,保證鎮、村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確保正常運轉。

二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償還能力。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還款能力和意識,增強鄉村集體經濟實力,是解決農村税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的治本之策。加強基礎組織建設,積極吸納農村致富能人、個體工商户、外出打工人員中的優秀分子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增強協調、化解矛盾化解的能力。

三是加強債務化解,嚴防新增債務。鎮村兩級可採取盤活閒置資產等各種途徑籌集資金償還、化解現有債務;同時進一步加大鎮村兩級財務管理力度,規範財務管理,加強審計監督,嚴防債務反彈。

四是積極採取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尾欠久拖不清,勢必挫傷那些按時足額繳納的農民的積極性,因此,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積極作好清欠工作。對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前發生的農村税費尾欠,要登記造冊,暫緩清收,以後再作處理。對改革後新發生的尾欠,特別是基金會欠款和財政週轉金借款,不符合減免條件的,要督促其制訂還款計劃,依法逐步清收,以説服教育和解決實際困難為主,搞好各方面的服務,促使遺留問題儘快解決;對極個別完全有能力又惡意不繳者,應首先約談,約談無效的,要採取強制措施。

改革是為了發展,改革的同時也必然帶來一些相關的問題和矛盾,看到問題,正視問題,再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思路和做法。我們相信,有上級的正確決策,有廣大農民的熱情支持,有相關部門的紮實工作,一定能夠解決免徵農業税後遺留下的歷史尾欠以及鎮村兩級的債務包袱問題,及時避免和化解因此帶來的一些難題。

債務調研報告 篇2

鄉村債務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由來已久,情況複雜,矛盾眾多,已成為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xx縣作為中部地區典型的農業大縣和人口大縣,鄉村負債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一、鄉村債務現狀

xx縣鄉村債務具體體現為“兩大兩多”:“兩大”即:一是負債總額大。截止去年底,全縣鄉村債務總額為13.21億元,其中鄉級債務8.86億元,鄉均負債2216萬元;村級債務4.34億元,村平負債50萬元。以農業人口計算,人均揹負鄉村債務1618元;二是債務增幅大。其中,村級債務利息增長快。以20xx年3.37億元為基數,20xx年、20xx年分別遞增4399萬元、4626萬元。“兩多”即:一是重債單位多。全縣40個鄉鎮全部負債,其中債務1000萬元以上的29個,5000萬元以上的3個,上億元的1個,即觀音寺1.21億元。全縣853個行政村,零負債的村僅有2個,負債上100萬元的95個,其中200萬元以上的11個。二是欠個人的債務多。全縣鄉鎮一級的債務中,欠個人債務達到3.42億元,佔鄉鎮債務總額的38.6%,涉及2.93萬户;村級債務中,欠個人債務達到3.19億元,佔村級負債總額的74%,涉及5.03萬户。

二、債務成因分析

1、災害損失成債。自五強溪電站1994年蓄水發電以來,沅水成洪水位抬高,導致xx縣洪澇災害損失明顯加劇。特別是1995年到1998年,全縣連續多次遭受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34.6億元。為抗禦洪水,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不僅新建縣城防洪大堤,還開展了“百庫整治”工程,特別是對重點堤垸進行全面加固處理,共投入資金7.8億元,由於該縣未列入洞庭湖一、二期治理範圍,基本上由縣鄉村三級自籌,僅堤垸建設一項就負債2.73億元,佔債務總額的18%。

2、公益事業成債。從債務的支出用途來看,鄉村兩級用於農村學校建設、道路水利建設、計衞優撫等方面的公益性支出,佔債務總額的大頭,鄉村合計3.88億元,佔負債總額的29.8%。特別是前些年各種考核達標項目過多,鄉村配套壓力十分沉重,自身又沒有建設資金來源,不得不舉債完成配套任務。

3、墊繳税費成債。1996年前,國家實行單一糧食收購渠道,户賣村結,糧款代扣,農民欠繳税費的情況較少。隨着糧食市場的放開,糧食價格大幅下跌,嚴重挫傷了農民上交的積極性,導致税費尾欠急劇上升。同時,鄉鎮税費任務還包括國地兩税,因此,在農業税拖欠、國地税源不足的情況下,鄉村兩級不得不借款完成税費任務,這樣共形成債務1.43億元,佔債務總額的10%。

4、鄉村企業成債。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於政企不分,鄉村兩級主導辦企業的現象較為普遍,行政組織出面為企業集資、擔保、借貸的情況時有發生。向市場經濟轉軌後,縣以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紛紛改制破產。但鄉鎮企業這一塊,依法破產沒有法律依據,以往鄉村出面借貸、擔保的債務無法解脱,因此承擔了巨大的債務包袱。全縣鄉村兩級共因此負債3.46億元,其中鄉鎮一級3.17億元,佔鄉村負債總額的26.2%。觀音寺、九溪、雙溪口3個鄉鎮情況尤為嚴重,分別負債8188萬元、6500萬元、3093萬元,佔鄉鎮債務的74.9%、72.5%、73.8%。

5、財力不足成債。農村税費改革前,該縣每年鄉統村提收入有1.08億元,其中鄉統籌收入3368萬元、村級提留收入3428萬元,此外,還有諸如鄉村道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各種不規範收費4000多萬元,國家取消鄉統村提後,鄉村兩級基本失去收入來源,全部靠縣級財政和轉移支付來保障運行,特別是村級經費一塊,就比税改前減少1500多萬元,維持基本運轉尚且十分困難。1995年以來,鄉村兩級為保運轉負債1.56億元,佔債務總額的12%。加之近幾年新農村建設、綜治維穩、計劃生育等方面的任務更加艱鉅,很多時候不得不舉債運行,此項債務規模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三、化解債務對策建議

鄉村債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更是嚴峻的政治問題。尤其是農村税費改革後,化債難度日益增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新農村建設向縱深推進。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要化解龐大的債務包袱,僅靠鄉村自身的能力很不現實,必需在上級的統籌安排下,整體推進,逐步實施。我們認為要化解鄉村債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步伐,進一步精簡機構,擴大國家投入,切實減輕鄉村兩級公共服務的負擔。建議從轉變管理體制入手,對鄉鎮站所進行徹底改革,由國家撥出專項資金,實行全省統籌操作,對現有站所人員實行全員置換,再因事設崗,公開聘用,由“花錢養人”變“花錢養事”。屬於公益性的崗位,納入財政全額保障範圍;屬於經營性的崗位,推向市場,自負盈虧。

2、出台化解鄉村債務政策。鑑於目前縣鄉財政困難,無力化解鉅額債務的現實情況,建議按照“依靠法律,依靠政策,依靠羣眾”的三依靠原則,出台化解鄉村債務的相關政策,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一是對政策性負債,建議國家給予全額轉移支付,逐年安排償債資金。特別在完成“普九”債務化解後,迅速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二是對農村公益性建設負債,在“誰受益,誰負擔”的總體原則之下,建議國家充分考慮鄉村兩級的財力實際,給予適當的化債補貼。三是對農民曆年尾欠税費任務負債,税改前歷年税費尾欠,建議以村為單位組織羣眾公開評議,確無償還能力的對象,可以掛賬或減免,確有償還能力的,立足現實,做出規劃,逐年償還;税改後的農業税,建議採取依法依規清收。四是對興辦企業形成的負債,建議參照國有企業改制的政策進行處理,屬於企業的債務從鄉村行政組織剝離,並依法實施破產、改制。另外,對人為新增債務實行行政首長問責制,堅決杜絕人為新增債務。

3、提高鄉村轉移支付規模。農税改革後,儘管上級財政對鄉村給予了一定轉移支付,但很大程度上需要縣級財政給予補助,使本來就較為困難的縣級財政更加不堪重負。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村級組織維持基本運轉,每年約需5.8萬元的經費保障,目前實施的2.56萬元補助標準還遠遠不夠。對此,建議國家在每年新增的支農資金中拿出部分比例,提高對鄉村的轉移支付,保證鄉村基本運轉,不發生新債。特別是計劃生育、綜治維穩、民政優撫、文化教育、醫療衞生、廣播電視、農村經管等社會事業,國家應出台專門補助政策,徹底解決資金無來源的問題。

4、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系,科學、公平、合理地劃分配套範圍。屬於公益性、政策新項目,如農村交通、水利、能源建設、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等,建議減少或免除縣級配套部分。社會保障項目,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低保等,建議提高統籌級次,由省一級統籌。

5、大力培植工業税源。目前,財政困難地區的縣鄉財政趨於一體,村級經費絕大部分也是由縣級財政保障。從長遠來看,化解鄉村債務,歸根結底還是要發展縣域經濟,壯大縣鄉財力。從實際情況看,歸根結底還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發展步伐。為此,我省可參照江西等省的做法,對工業用地的出讓金可實行減免,增強投資吸引力,擴大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優勢。

債務調研報告 篇3

近幾年來,國家把化解農村的村級債務列為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於各項改革配套政策還不到位,在村級收入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支出範圍、數額雖説有所縮減,但由於歷史形成的債務包袱巨大,使村集體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制約了一個地區的發展。

一、村級債務形成原因及構成情況

據調查,截止xx年末,xx辦事處村級債務累計達1091.6萬元,村平均債務109.16萬元。調查發現,村級債務由來已久,主要有以下九個方面債務。一是村集體盲目經營,對項目缺乏科學論證,導致經營虧損或失敗而產生的經營性支出102萬元,村平均10.2萬元;二是管理性支出91.7萬元,其中包括無法兑現的`村幹部工資報酬;三是投入負債及債務產生的利息支出102.4萬元,佔比9.38%;四是教育投入的負債61.4萬元;五是衞生防疫等支出2萬元;六是五保户供養、困難户救濟等支出6.7萬元;七是計劃生育管理支出24.7萬元佔比2.26%;八是基礎設施建設支出92.9萬元,佔比8.51%;九是農村税費收繳尾欠墊支負債379.3萬元,佔比為34.75%。另外還有當年收不抵支負債,村級道路維修費用等等。有些經濟薄弱、負債較高的村,年終多路人馬上門討債,村幹部工作不安心,精力不集中,撂挑子的時有發生。

二、化解村級債務的措施建議

農村的村級債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必須積極應對,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化解。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認清化解村級債務的重要性,增強工作責任感

清理化解村級債務,是一項涉及面廣、處理難度大、事關税費改革成果鞏固的大事。沉重的債務負擔,已擾亂經濟秩序,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破壞農村幹羣關係,嚴重影響到農村穩定和基層政權的鞏固。應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化解村級債務的必要性、緊迫性。從加強黨的執政基礎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角度出發,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確保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維護農村社會主義穩定,從而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化農村改革,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重點是深化以農村綜合改革,建立精幹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方法,減輕村級負擔。建議上級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五保户供養、村幹部報酬、養老保險、計劃生育、民兵訓練和徵兵等費用應由上級統籌管理和發放。在安排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產開發項目時,上級部門須足額安排資金,不能留有缺口,原則上不應要求村級組織安排項目配套資金,不再給村級增加經濟負擔,應逐步建立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積極穩妥化解村級債務,加大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力度,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三)多策並舉,積極穩妥地化解債務

村級債務情況複雜,應認真清查核實,逐筆登記,根據債務形成的原因,合情、合理、合法地界定責任,該清償的清償,該剝離的剝離,能核銷的核銷,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化解債務。

1、各級財政適當減免村欠債務。建議通過一定的批准程序,予以減、緩、免。

2、積極爭取減免村欠信貸債務。一方面要認真清理村欠信貸部門的債務,努力創造條件償還;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信貸部門的支持,利用國家對信用社在税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和金融系統內部呆壞帳處理政策,對逾期時間較長的債務予以減、緩、免,對其他債務爭取停息還本,減輕村級債務負擔。

3、村欠單位和個人的債務先償付本金。對欠村幹部的工資和各類人員的勞動報酬,應只還本金,不計付利息;對村欠單位和個人的債務先償還本金,將利息暫時掛起來,待本金償還結束後再償還利息;對村級借入的利率不規範的“高利貸”,應嚴格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將高於金融機構同檔利率水平部分降下來,同時停止將利息轉為本金收取複利;已經支付的高額利息和已轉入本金計息的部分,應從本金中扣除。

4、積極清收村級債權。依法清理回收單位和個人所欠村級集體的款項,對鄉村幹部、教師、企業職工的欠款,要根據黨紀、政紀、法律規定,加大清欠力度;對農民欠繳的農業税尾欠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可依法清收,但確實沒有償還能力的困難户也可暫不清收。

5、規範農村集體資產處置行為。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是化解村級債務的重要手段,對撤併閒置的校舍,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採取公開招標、拍賣的方式對外出售、租賃、承包,資產處置收益優先償還集體債務。資產處置前應進行認真評估,確定合理底價,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6、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化解債務。堅持因地制宜,廣泛調研,量力而行的原則,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契機,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個私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村級集體收入,從根本上化解債務。

(四)認真執行政策,嚴格控制支出,杜絕新的村級債務發生

全面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合理安排村級支出,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嚴格控制村級非生產性支出,應明令禁止向村集體攤派和強行徵訂各種報刊書籍,取消各類由村級集體出錢、出物、出工的達標升級活動,要求村幹部參加的培訓班和各種會議,其學習、培訓、會議費用應由舉辦單位承擔。進一步理順村級功能和財政關係,將不應由村級負擔的教育、計生、徵兵、五保户供養等項費用剝離出來,由旗縣以上各級財政承擔。村級幹部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將不舉債搞建設,不舉債彌補收支缺口,不舉新債還舊債,不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借款提供擔保,作為村級財務紀律,防止發生新的村級債務。

(五)切實加強領導,建立控債化債的有效機制

各級政府應把清理化解村級債務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領導責任制和部門分工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化解村級債務與加強農村基層民主、以及實行村級財務公開結合起來;發揮鄉鎮經營管理站作用,在村帳鎮代管的基礎上,要建立債務監測體系和債務警戒線,協助村級管好財務,尤其是把好村集體資金收支關。同時應建立化解村級債務目標考核制度,把化解村級債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村,納入對村幹部的考核內容。總之,上下各有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顧全大局,從支持農業,服務農村的高度,為化解村級債務創造良好的環境。

債務調研報告 篇4

xx縣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xx縣通過舉債融資,在支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拉動社會投資、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xx年,xx縣進入還款高峯期,全年還款1。9億元,20xx年預計需還款4。8億元。按照20x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xx縣還將在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上投入大量的資金,這給財政基礎薄弱的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在財力比較困難的情況下,xx縣在化解舊債的同時,採取措施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做法是:

一、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從源頭規範政府債務

為了控制和化解債務,xx縣發揮預算的控制力,來約束債務發生的隨意性,從而加強預算控制,從源頭上控制政府性債務的發生。一是整體推進,把政府性債務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正確把握債務規模與償債能力間的關係,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過快增長,積極消化和處理歷史債務問題,根據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優化政府性債務投資結構;建立健全“權、責、利”相結合、“借、用、還”相統一的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和機制,將政府性債務管理納入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進一步強化政府信用觀念,堅持依法籌措建設資金,維護好政府形象;強化對政府性債務的績效評價和監測預警,積極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二是統一領導,理順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金融辦歸口管理、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的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實現政府性債務“借得來、用得好、還得上”的良性循環。堅決杜絕多頭舉債、監控乏力等問題。未經政府同意,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舉債。三是按照“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逐步化解”的原則,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積極予以化解。根據輕重緩急,制定切實可行的償債計劃,積極籌集資金,逐步消化。對不按規定履行償債義務,逃避政府性債務的,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四是建立健全管理工作責任制。按照“誰舉債、誰償還”的原則,層層嚴格明確償債責任主體,認真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對擅自舉債、違規擔保、擠佔挪用政府性債務資金、故意欠債不還的,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加強債務監管的具體措施及做法

1、整合資源,集中管理融資。我縣成立了“金融辦”,對舉債行為“一個口子”管理,統一調度,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融資規模,集中管理各投融資平台(公司)的融資權,規避多頭舉債、權責不清、調控不力的局面。

2、實行政府性債務收支預算管理。縣金融辦根據建設需要和承受能力,編制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劃,並報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執行;明確政府性負債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和償還本息等計劃。將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做到規範、有序,從源頭上控制政府性債務。

3、完善地方債務統計體系,加強償債能力分析。為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債務信息,根據20xx年6月審計債務情況,將審計出來的債務全面錄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分類管理,真實、完整反映債務借、用、還全過程。

4、建立了償債準備金制度,保證到期債務能夠按時歸還,保證政府信用度。政府在安排每年的財政預算時,充分考慮償債的因素,在財政每年安排預算中單獨安排償債準備金,建立了還貸準備金制度。

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難

(一)面臨政策尷尬,項目融資困難

我們以創新建設模式進行實施並運作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旦引起爭議形成訴訟,則就會陷入無法可依的判斷誤區和法律尷尬。另外,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地方政府未來爭取金融信貸的難度進一步加大,融資貸款日趨困難。

(二)收支矛盾突出,支出壓力巨大

近年來xx縣發展較快,歷史欠賬較大,20xx年全縣償還歷史債務總計1。9億元,20xx年需歸還銀行貸款本息4億元以上。同時,由於政府融資到位不足及土地轉讓有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佔用大量預算資金,加之國家陸續出台調資、公務員規範津補貼、事業人員績效工資等增支政策,再加上在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上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使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給財政收支平衡帶來很大的困難,在工作中既要將以前的欠賬填平,又要保持經濟的較快增長,因此,還得繼續科學合理舉債才能確保小康目標的實現。

(三)體系尚待完善,制約企業融資

由於xx縣中小企業發展起步晚,現代企業體系未完全形成,很多企業規模不夠、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產權不明晰(如股份制、租賃承包等)、無抵押條件(如無土地所有權、產品或庫存)、擔保方難找,以及過去的不良信用記錄等等,對全縣中小企業信貸規模造成很大制約。

(四)債務信息不夠真實

導致債務信息不真實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上級部門對政府性債務還未做出明確的、可操作的債務核算、統計口徑;二是各部門出於各自的利益,不願準確及時提供債務信息,人為製造信息孤島。由於債務無統一的、可操作的統計口徑,債務預警的監控指標也難以運用。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地方債務法律、制度體系

一是確立地方政府舉債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法律地位是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當務之急。即使在發達地區,僅僅依靠地方財力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仍然困難,在欠發達或落後地區其迫切性則更加突出。同時地方政府直接融資還可以拓展利用社會閒散資金的渠道,擴大內需,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注入新動力。二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務審批制度。審批的重點是防止地方政府債務膨脹,防止資金過分向富裕地方政府傾斜,統一協調中央、地方政府及社會應債能力的關係。三是建立科學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價體系。目前運用較廣泛的指標主要有債務依存度、負債率、償債率,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作為約束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標尺。

(二)擴充地方政府舉債形式,改善債務結構。

目前地方政府債務形式單一,主要是銀行貸款,造成政府與企業爭奪信貸資源的局面。大量的非營利項目融資還降低了銀行資產的流動性,藴含了極大的金融風險,也限制了資金在項目間的調劑使用,增加了地方政府建設籌資成本。地方政府通過發行長期債券的形式舉債可以改善政府債務的期限結構和債務品種結構,促進地方政府對債務資金的調劑利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將債務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綜合平衡地方政府預算

一是編制單獨的建設資金預算,並納入地方政府綜合預算進行綜合平衡,強化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平衡預算綜合的責任。債務規模必須在適度範圍內。地方政府在編制公共預算時,必須同時做出下年度財政投融資計劃和投資項目計劃,並將有關與計劃一併報有關權力機構審查,獲得批准後與公共預算一起作為財政活動予以執行。二是建立嚴格的還款準備金制度。政府在安排每年的財政預算時,應充分考慮償債的因素,在財政每年安排的技術改造、基本建設以及有關部門的專項資金中集中一部分,或從預算中單獨安排,建立還貸準備金。財力允許時還應建立還貸週轉金,用於臨時墊付週轉。

(四)實行嚴格規範的債務投資決策責任制

為了杜絕行政領導隨意拍板決定項目取捨的非科學做法,在使用、管理貸款資金時,要建立嚴格的債務投資決策責任制,以規範的形式明確項目負責人應承擔的管理和償債的責任。同時,為避免投資決策失誤,應實行整個投資項目的決策者一貫負責制,對從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確定,到設計、施工、生產準備、投入生產的全過程負責到底,全面監督。對放棄職責,放鬆管理,致使項目失敗,償債發生困難的責任人,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對造成重大損失和浪費,甚至利用主管項目之機違紀違法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五)整頓債務

以財政資金為主要還款來源,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物品建設支出的債務應以地方政府作為債務義務人,逐步將這類業務企業化,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對於新增債務,應實行嚴格的債務責任制,按市場化原則明確債務償還主體,理清償債責任,規範債務清償行為,堅決杜絕償債主體的轉移行為。同時應本着“誰借誰還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借用還相統一、責權利相結合的債務管理新機制,依法確立債權債務關係,明確償債責任及連帶責任。

(六)加強財政收支管理

增加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終依賴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要以建立穩固、平衡的財政為目標,發展經濟,培育新的財源增長點。工業要上規模,農業要保基礎,第三產業求發展。通過引導和政府支持,實現區域經濟新的飛躍,以建立廣泛的收入來源。集中區域內所有可用的資源,對已經存在各項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即統一財權,並強化財政調控的權威。中央財政要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匹配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縮小其收支差距。在支出發麪,地方政府要本着厲行節約的原則嚴控日益增長的行政事業性經費開支,對於那些可以通過市場提供的公共物品要引導社會資金進行投資,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七)建立科學的用人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長期以來,幹部考核和任用往往把一個地區的顯著變化作為重要目標,導致主要領導在任期內趨之若鶩地追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沒有相應財力支持的情況下,必然表現為舉債。通過舉債投資還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區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税收收入的經濟指標。舉債出政績,舉債出幹部。所以必須強化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的償債責任,杜絕那種不從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的盲目舉債行為。將其任期內新增政府性債務的籌集、管理、使用和償還和績效納入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範圍,作為領導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