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公益調查報告3篇大綱

本文目錄公益調查報告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查報告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

12月28日,由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承辦的“首屆河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在鄭州成功舉行,主辦方還現場發佈了《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

公益調查報告3篇大綱

本次發佈的《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綜合考慮了企業成立年限、企業類型、企業規模、行業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對捐贈金額、捐贈用途進行量化分析,從而得出河南企業公益慈善建設整體情況。

《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認為,河南企業捐贈具有以下特點:扶貧領域捐贈熱度不減;教育領域大額捐贈突出,捐贈形式多樣;多元捐贈應對社會差異化需求;企業公益項目邁入品牌化競爭時代;“一日捐”受企業追捧;災害激發捐贈高潮;專項基金及企業基金會成為企業公益慈善專業化首選;企業、媒體聯動助推公益慈善傳播。

《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指出,河南企業在公益慈善方面的表現相當不錯,不少企業能夠自覺地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有的甚至通過項目來表達企業的公益理念。不過也存在“多數企業公益慈善基礎建設工作滯後、企業參與公益慈善的戰略性不足、少數企業參與公益慈善的動因帶有功利性”等問題。

在企業自身建設方面,《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建議河南企業在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時,應擺正位置,提高認識,合理規劃,量力而行,規範運作,持續升級。在外部環境營造方面,《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提出了完善慈善制度建設,落實已有政策法規,加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注重發揮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等建議。

據瞭解,《河南企業公益慈善調查報告》是在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下,由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共同調研編制而成,該報告着眼於引導企業以更高的站位謀劃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增強全社會慈善意識,規範慈善行為,同時也為河南省有關部門制定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查報告公益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的要求,農委組成調研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強農富民”這一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真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並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對策,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新農村建設是從XX年開始的,藉助扶貧開發整村

推進,重點實施了2鎮8個村、16公里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市扶貧辦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覺地進入了新農村建設軌道。

XX年,我縣濃河、祥順兩鎮分別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21個村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着力實施了“五改、四建、三化、兩擴、一併”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鄉通村公路6條、72.29公里,硬化村內道路30個村、69.8公里,完成濃河鎮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長米,完成水泥明溝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户4880户;完成改廁6個村、918户;完成户用沼氣改灶試點380户;完成改房770户,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8.7%。新建村衞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動室9個;新建標準化中國小校舍9所,維修19所;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40個。完成綠化村屯27個,建村內公園3個,在山後屯、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9個村,安裝路燈460基杆;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環衞模式,全面淨化村屯衞生環境。擴大有線電視、擴大程控電話覆蓋面,入户率分別達到70%和73%。將鳳山鎮下青山屯併入道壕橋屯,22户農民喜遷新居。

XX年,全縣繼續擴大新農村建設成果,總投入資金15567.237萬元,其中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投入4645.235萬元(農民自籌投入724.7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831萬元;農機化建設投入220萬元;農業開發及土地整理項目投入3871萬元。重點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三化、三改”工程和農業生產及基礎建設“四擴、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個村(場)通村通場公路和15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內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綠化:完成27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綠化任務。三是村屯淨化:完成5個村水泥排水明溝建設;創建生態文明示範村10個;在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5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二是改灶:新建户用沼氣680户,其中新農村建設試點村400户。三是改房:啟動了富強、紅旗兩個新型節能房建設試點,建稻草板節能房20棟、1680平方米;建農民集資樓2棟90户、6400平方米,其中富強村農民集資樓採用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節能環保,經濟適用,深受農民認可。今年全縣新建磚瓦房850棟、57740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1%。四擴。一是擴大北藥種植規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種植5941畝,累計達到3萬畝,林下種植刺五加1萬畝;二是擴大畜牧業養殖規模,大鵝養殖達到35萬隻;三是擴大特種養殖規模,狐、貉養殖發展到3.1萬隻;四是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木耳、蘑菇等發展到1480萬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鬆幹堤防達標工程建設;二是完成鏵子山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三是完成烏鴉泡低產田改造灌區配套等農業開發工程建設;四是實施了濃河鎮西樂等5個村、富林鄉雙河等2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項目區規模3萬多畝。到XX年末新農村建設累計投資3億多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2.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2.8億元;糧食總產達7.5億斤,比上年增長10.3%,實現災年奪豐收。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270元,比上年增長7.8%。

XX年在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8815”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示範村8個,建設整村推進村8個,建設通暢公路村15個,硬化通村公路18條。

一是完成8個扶貧開發推進村道路硬化和15個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14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總里程達到141.37公里,村屯50個,佔村總數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溝13.9公里。三是全縣泥草房改造任務2200户。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户。集中統建節能稻草板房114户,主體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户,基礎已完工;農户自建磚房1733户,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個村建設户用沼氣池1500個,目前已完成950個的建設任務。户用沼氣池總數達到2479個。五是完成亮化4個村。亮化村屯總數達到19個。六是完成綠化18個村,其中建設高標準生態示範村8個。綠化村屯總數達到68個,佔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鋪裝4個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柵欄4個村。九是完成村級“三室”11個建設任務。“三室”總數達到35個,佔82個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內公園建設3個。總數達到5個。

二、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做法

1、整合資金,科學調配使用。為了集中財力幹大事,

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則,集中投放”的原則,把試點村鎮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生態效益示範資金、畜牧繁育改良資金、水利農田基礎建設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土地整理資金、農機大型機械更新補助資金等與新農村建設相互關聯的項目資金由政府統一整合,捆綁起來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在項目實施過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額到位。同時,將文教、衞生、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校舍維修、文化陣地、農村醫療、有線電視等社會事業建設項目一併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把新農村建設“拼盤”做大做實。

2、強化幫扶,實施合力共建。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我們建立和落實了部門幫建和幹部幫扶工作機制,縣直87個部門幫建82個村,全縣589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和1297名一般幹部幫扶714户貧困户,幫扶1886名貧困生。即縣副處級以上領導每人包3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人包2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副科級以上幹部每人包1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機關、事業單位的幹部每人包1名貧困學生。實行一幫三年,責任不變,對象不變。去年以來,全縣各部門幫建新農村摺合資金319.9萬元,縣直機關幹部幫扶貧困户、貧困生摺合資金37.3萬元。

3、落實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探索實行了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承諾管理制度。縣委、縣政府黨政副職、各鄉(鎮)及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在電視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縣委成立目標承諾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目標承諾管理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專事督查考核工作,對各鄉(鎮)、各部門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報、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四個階段進行,並嚴格兑現獎懲。

4、積極引導,發揮主體作用。一是尊重農民的決策參與權。凡涉及籌資籌勞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行決定。二是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結合村民“一事一議”,動員受益羣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祥順鎮大林子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和廣播宣傳動員,只用2天的時間便籌集資金10多萬元,完成了村級資金籌措任務。三是調動農民在工程建設上自覺地充當監督員,在村屯管理上主動當好維護員,較好防止了重建輕管的傾向。

5、自加壓力,力求增量擴面。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雖然是省級貧困縣,財力十分薄弱,基礎相對落後,工作壓力相對很大,但是我們不等不靠,不依賴省市,不搞中看不實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設,而是把新農村建設做為一項歷史責任,抱定小縣要有大作為的決心,自我加壓,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新農村建設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1、環境衞生很難保持長期清潔。一是道路的清掃難。二是垃圾出村難。三是監督管護難。

2、後續管護費用難以解決。一是照明路燈用費難以解決,全縣安裝路燈的19個村,其中有16個村的路燈用電能照明,費用很大,村裏難以承受。二是公園內的管理費用難以解決。村內公園建成後,後續的設施的維修、栽花種草、衞生保潔費用很大,村裏沒有多餘的資金來解決。三是綠化、香化、美化費用難以解決。村內道路硬化後,相配套的路邊綠化、栽花種草的人工費很高,村裏難以承擔。四是三室取暖費用難以解決。農村三室建築面積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間,冬季取暖大約需要2萬元以上。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道路清掃實行門前三包,農户負責冬季清雪、日常衞生保潔;二是以居住街道為單位,選出街長負責監督;三是教育農民儘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農户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及時清理出村,村外設置垃圾填埋處理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設,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後安裝的所有路燈,均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費用難題。二是在今後再建的“三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節能取暖問題,建議建地下燃池,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户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新型能源解決取暖照明問題。

3、動員農民出資出勞。街道香化、美化實行門前三包,由村集體統一提供花籽,分户育苗、分户栽花、分户管護解決管理費用問題。

4、發揮黨員及羣團組織帶動作用。一是組織黨員組建義務服務隊,對村內休閒公園等公益設施實行義務管護;二是利用婦女、共青團、民兵等羣團組織發動廣大青年、婦女積極投入到建設家園的活動中來。通過黨員和羣團組織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覺參加公益建設活動。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公益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中國首部公益創業報告發布

青年已經成為公益創業的主力軍,中國青年公益的創業環境和公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也牽動人心。已經走入第五個年頭的青年恆好公益創業行動發佈了XX年度的青年公益創業成果,併發布首部《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八成公益創業者盼資金支持。

1.在校大學生最活躍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邀請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等在內的10家公益組織機構的相關專家,根據對國內144名公益創業青年的調查問卷撰寫而成。這也是中國首部公益創業報告。

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活躍的羣體。65%的公益創業青年想“挑戰自我”,59%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回報社會”,33%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學以致用”,30%的公益創業青年為了“解決就業”。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鄧漢慧教授認為,這是現階段青年公益創業存在的問題。

鄧漢慧表示,公益創業區別於商業創業,公益創業的激情來源於社會責任,她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公益創業中。鄧漢慧指出,社會企業面臨幾大困境:一是資金的延續性;二是因為收入低,面臨優秀人才的流失;三是有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志願者失靈問題,公益創業的模式還需創新。

2.期盼政策關注+資金支持

公益創業者期盼着政策的關注和資金的支持。“公益組織獲得資金的一個渠道是政府採購。可是公共關係建立、產品招標都挺麻煩的。我們的產品明明很好,就中不上標,沒有辦法。”曹軍在發佈會討論環節説。曹軍是一位視障者,賣掉房子創業,研製出一款“能讓手機説話”的應用技術。

針對公益創業青年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創業扶持這一問題,調研結果顯示,資金支持佔80%、公益孵化基地佔59%,税費減免佔54%。此外,65%的公益創業青年期待對公益創業制定單獨的政策措施。

對於公益創業來説,政府的支持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他社會主體的支持度。65%的公益創業青年希望政府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