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畢業論文 > 開題報告

教育開題報告十篇

教育開題報告 篇1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教育類開題報告範文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教育開題報告十篇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新的教育發展的主題,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創新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主題,把素質教育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是有層次的,這裏的創新,指的是通過對國小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於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藴涵的基本規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xx期間我校開展的《發展國小生五自能力的實驗研究》,通過培養學生的五自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地發展。突出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懷,正是創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隨後進行的子課題自主教學的初步探索,把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課堂中,重點研究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發展,從而把教學的過程變為學生主動探究,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學進程隨之得到優化。這一系列研究為創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

眼下,創新教育的研究還剛剛開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怎樣把創新教育落實到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認為探究是創新的前提,沒有探究就沒有創新。國小生的創新是從好奇開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創新,在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過總結前一階段的研究,結合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我們把自主探究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着眼點,以課堂為主陣地,提出構建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希望通過研究,來探討通過自主探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益,優化教學進程,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本課題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通過開展積極主動的探討和研究活動,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整個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討、提出見解,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強化和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在國小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主探究活動達成教學目標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結構和程式。

本課題研究將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研究假設,選擇研究對象,實施教育行為,以驗證假設。在此基礎上聘請各方面專家進行行為診斷,提出改進意見,再進行新的教育教學實踐,多次反覆,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發展。

課題研究最終將形成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例説),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操作方案,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評價方案,並將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專著。

目前,課題組經過緊張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課題研究的先期準備工作,制訂了課題研究方案和課題研究計劃,確定了實驗班級。課題組一致認為研究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現正式向市、省申報,爭取立項為市、省十五課題。

教育開題報告 篇2

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一、"教育愛"的含義:教育愛是發生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一種自然的普遍的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的愛,這種愛的發生是無條件的。由於幼兒目前幼兒教師絕大多數為女性教師,所以教育愛又含有母愛的成分,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依戀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兒教師以母親的博大的母愛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愛要源於母愛,但又區別於母愛。它需要教師理智地去愛,而非溺愛。教育愛更是一種無功利性地、恆常地愛。

二、研究的意義:

1、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於愛的,“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靈魂。“教育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狹隘的情感,也不是個人知覺情緒的反映,它超越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它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無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來的性質。“教育愛”正是這些品質的綜合體。它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精神。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尤其是現代教育,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教育愛”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教育愛,那麼她就不會去熱愛教育事業,也就不會去愛兒童,教師和兒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兒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所以説“教育愛”是一切教育活動成功的基礎。學前教育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如果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乏教育愛,那麼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就會失去靈魂,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活力,也就無從談論教育改革了。這關乎兒童的未來,甚至是國家的將來。所以説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當前幼兒教師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畢業班學生有一定的關聯。

當前幼兒園中還存在一些幼兒教師“體罰”幼兒,“精神責罰”,忽視兒童需要等現象。曾報道過一些案例,浮現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幼兒不聽話,老師剪斷指》一6歲幼兒由於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剪下左手食指。《老師體罰出新招,竟逼學生吞蒼蠅》。如此體罰學生,正表明她(他)們缺乏“教育愛”觀念,或者有的幼兒教師歪曲了對“教育愛”的理解。而有的教師錯誤的認為,他們打學生或者罰學生是出於“愛”,正所謂的“愛之深才恨之切”,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才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馬上就面臨畢業,接下來就要從事和幼兒教育有關的工作,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備當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愛!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3、瞭解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對改進學前教育對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提供借鑑。

“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問題在教師職業專業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視和冷落的。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肩負

的是教育幼兒的重任,對他(她)們進行角色塑造,確立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能夠使他們理解自己的專業目標和對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的定位。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愛,那麼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熱愛兒童。大學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愛”思想來感化和傳輸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開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教師素養有關的課程,有助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情感的培養。

4、目前國內對學前教育教師教育愛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國外,我們做的還有很多。

20xx年度細分產業研究報告產業報告調研報告20xx年報告行業報告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我國曆史上對“教育愛”雖然有過提及,解放後雖然斯霞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總結之上,並未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有許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教育愛”問題,也作過一些研究,但大多都還是停留在經驗和理論上,未能在實踐和理論上作系統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採用多種方式: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閲等手段來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5、為教育者特別是即將面臨畢業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畢業班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兒童的新視角。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通過和畢業班的學生,包括學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貫制畢業生、高職畢業的談話,和發問卷請她們填寫,這也是一種讓她們認識“教育愛”的重要性的途徑,也會使她們從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職業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認識兒童。

三、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昆體良已明確認識到並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緊的是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密友誼,使他的教學工作不是出於完成任務,而是出於對學生的熱愛。”

① 裴斯泰洛齊不僅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教育愛的精神。阿圖爾布律邁爾指出:“在裴斯泰洛齊身上散發着一種難以形容的愛。”

②正是這種“使所有人感動的熾熱的愛”促使他在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以實踐其教育理念。 昆體良、裴斯泰洛齊只是初步闡述了教育愛的一些思想,卻沒有對教育愛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教育愛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後來學者了。 凱興斯坦納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認為愛並不與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認為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他指出:“凡不能為愛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將教育愛視為一些特質。這對於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愛的內涵有巨大的啟發與借鑑意義。最後,他已觸及到了教育愛的本質問題。他在將教育愛視為一種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種觀念所藴涵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有可能會出現“好心辦壞事”或稱“毒害性教育”的現象。他在強調教育者必須具備“對塑造具有個性的人的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強調教育

者必須“成功地實踐這種愛的能力”。 凱興斯坦納關於教育愛的研究,特別是對於教育愛本質問題的觸及影響了與其同時代及後來的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最終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 斯普朗格明確認識到並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愛的人,並對教育愛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將其視為教育的“根”, 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是愛”。

④ 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教師幫助學生價值可能性的實現,即幫助其成為他自己。最後,他討論了教育愛的特徵。他認為教育愛有兩個方面的特徵,即消極方面與積極方面:“①消極方面:不籍愛以圖發生作用。②積極方面:並不意圖促進別人的個別價值傾向,而是針對別人心靈的整個價值能力,使他所有的價值傾向發展。”

⑤ 斯普朗格對於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於教育愛本質問題的探討極大地加深了人們關於教育愛的認識並促進了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 Goldstein從實踐層面較為系統地探討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她分析了關於教育愛的研究如此貧乏的原因。

教育開題報告 篇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

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實驗是加深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理解的重要一環,是學生認識物理規律的感性基礎,是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律的起點,也是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物理教育工作者進行大量的教改實踐,都是想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注重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但由於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實驗設備的不足及實驗技術的落後等因素,在當前物理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仍是極其薄弱的環節,這種狀況將影響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必須強化演示實驗教學,提升演示效果。因此,本文從當前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現狀出發,從改革物理實驗教學入手,深入瞭解演示實驗的意義和操作技巧的基礎。增強每一個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主動性和競爭意識,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營造自主活動的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意義:

1.以高中物理演示實驗的研究為主線,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選擇用合適的實驗,合理地進行實驗,以便讓學生清楚地認清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能否達到最優目的,關鍵問題是演示實驗能否能激起學生較大的興趣,生動有趣,富有魅力的演示實驗,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新課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逐步培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體驗。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高,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

關鍵詞:中學物理 演示實驗創新

本課題主要以高中一、二年級演示實驗為研究對象。

基本內容:

1.挖掘課本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內容。

對教材中每個實驗進行細緻研究,對實驗器材在實驗中的作用,做到了如指掌;針對實驗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改進實驗模式;使實驗效果更顯着、更富趣味性,更加突出新課標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啟發性。

2.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開發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物理實驗。

引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物理性能,結合國中物理知識,將物理課堂與日常生活二者有機結合,顯現其物理特性。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既有助於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對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重點:

對現有實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得實驗更具有趣味性,成為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的切入點。

難點:

很多實驗存在效果不明顯,現象不直觀的缺點,學生觀察之後看不懂,我們要對這樣的實驗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努力做到由繁入簡,使實驗現象變得簡單直觀,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理論學習、蒐集相關資料並撰寫研究方案;組織論證、修改、完善方案,填寫申請表。

全面啟動課題研究,注重過程動態管理、調控、在實踐中不斷修正研究思路,定期進行成果展示,經驗交流。

以實驗目標為標準,對課題實驗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歸納,收集、整理實驗教學案例、器材等研究資料,撰寫實驗報告,邀請專家及上級主管部門結題論證。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 研究報告,包括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個案研究報告。

2. 反映該課題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各種資料。

教育開題報告 篇4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於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悦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鍊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後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後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着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徵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國小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徵,並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於存在的問題對後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並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於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並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並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 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徵分析

2.1 幼兒心理特徵分析

2.2 幼兒教學特徵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3.4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 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 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 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4.4 老師-家長互動模式

4.5 注意事項

五、總結

教育開題報告 篇5

1、本課題的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舞蹈課是師生共同參與、探索和共同享受的過程,在本人的實習過程中,學生欠缺參與性與積極性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很多學生在期間沒有接受過舞蹈課的教育,在舞蹈課堂上不夠活躍,不過大多數學生都是“喜歡舞蹈而不喜歡舞蹈課”, 所以,在結合實習過程中,總結中國小開設舞蹈課的意義。

2、 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國內:現在活躍在舞蹈台上的教練員們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是從其他項目當中轉過來的,缺乏舞蹈運動經歷,這就造成了其專業素質不夠高的限制。因材施教。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基礎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 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舞蹈教育應堅持因材施教的道路, 其實施方法為每學期都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開設的舞蹈課程, 難易程度由低到高。這樣做既可以挖掘新的舞蹈人才,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又可以使舞蹈教育在中學得以進一步發展。

3、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提綱)和成果形式:

引言 3

一、中國小舞蹈課的現狀 3

二、中國小舞蹈課堂教學面臨的困境 4

(一) 中國小生舞蹈教育的現狀 4

(二) 學生不願意學習舞蹈課程 5

(三) 舞蹈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 5

三、促進中國小舞蹈課發展策略 5

(一) 教學模式的重新建構 5

(二) 鼓勵學生參與,培養興趣 6

1、在遊戲中培養興趣 6

2、注重作品欣賞、增強對舞蹈美的體驗 6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7

總結 8

成果形式:論文

4、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可能遇到的問題:

(1) 對所查資料整理問題

(2) 對於優缺點對比的問題

(3) 對於參考資料運用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1) 對所查資料仔細分析

(2) 參考相關資料或文章,進行學習

(3) 選擇適當的資料,對所參考的資料進行有調理的分析

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目的採用行動研究、實踐研究的方法

20xx年2月 確認論文研究方向,查找期刊、圖書等相關資料

20xx年3月 採風與觀摩繼續蒐集相關資料

20xx年4月 評價以及修改

6、本課題的進度安排:

2月8號-2月20號:確認論文研究方向,到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

2月29號-3月17號:共同確定論文題目,指導學生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3月18號-4月2號:學生按時提交論文第一稿

4月3號-4月7號:老師修改第一稿論文提綱,同時確定第二稿論文提綱

4月8號-4月11號:學生按時提交第三稿論文提綱,老師確定論文提綱

4月12號-4月16號:學生按時提交論文第一稿第一節、第二節

4月17號-4月20號:學生按時提交論文第一稿第三節

4月21號-4月29號:學生按時提交第一稿(全文)

4月30號-5月10號:學生按時提交第二稿(全文)

5月10號-5月17號:學生按時提交第三稿(全文)

5月18號-5月20號:定稿

7、參考文獻:

[1] 李雷,王衞,李龍.舞蹈的健身價值及在我國高校開設的必要性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06).

[2] 朱廣龍.對影響和提高舞蹈教學質量諸因素的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03).

[3] 楊林.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xx,(06).

[4] 劉聰.淺議開設舞蹈的可行性[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xx,(01).

[5] 季曉靜,聶軍.舞蹈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xx,(01).

教育開題報告 篇6

一、課題的提出:

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卻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於中國小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越來越多的出現學習焦慮、人際交往緊張、青春期困惑等心理問題。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國小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温牀期,必須將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將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來抓緊抓好。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只有感冒發燒才是得了病,出現學習障礙、多動症、焦慮、厭學、膽小、説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們也總是把着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幫助他們瞭解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來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因而連續兩年發生兩起七年級女生死亡事件,雖沒有給學校造成太多的損失,但給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其實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組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隨時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微妙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切不可等閒視之。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上述特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決定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及背景:

進入新世紀的中學生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大批學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學生增多;再加上近年來部分家庭結構的不穩定因素的增加,社會競爭的激烈,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還有網絡等因素的影響。都會給學生帶來越來越多的困惑、疑慮和過重的心理壓力。目前的學校教育,既使當前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仍存在片面強調文化知識和既定規範的灌輸,嚴重忽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的現象,導致目前學生心理素質不佳,他們身上暴露出來許多與現代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心理問題,如自私、個人主義嚴重、不尊重他人、不會交際與合作、懶惰、不願吃苦、害怕失敗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由於我校地理位置特殊,處於城郊結合部,情況比較複雜,教育壓力更大,教育難度更大。連續兩年發生兩起七年級女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而走上不歸路,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給學校造成極大的負面效應。本着對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關心,我們開始探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指導下,學校申報了《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這一省級課題。

這一課題的研究符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因《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嶄新的課題,近年來得到不少學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德育改革、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和必要措施。

怎樣培養教育好這些學生,把他們塑造成能自食其力、對社會建設有用的人,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積極地、建設性地按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和個性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開發學生的潛能,並通過自我教育,使之不斷自我完善是本課題研究的宗旨。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及實施原則。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從不良行為中國小生的生理、心理特徵,社會活動,交往情況,家庭關係狀況等方面,深入調查,準確地掌握中國小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2、學生進入青春期心理準備教育的研究。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的研究。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的研究。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4、研究班集體對不良行為中學生心理的轉化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研究。

5、中學生常見的逆反心理分析與對策;克服自卑心理的對策。

6、探索轉化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探索心育與德育的關係,提高德育的實效。

7、中學生常見的早戀心理分析與對策;中學生衝動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

8、從學科特點、學生心理素質入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研究。

9、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功能的研究。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本課題的研究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信任原則:教育的成功在於信任。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學生的這種寄託情感可促使學生願意把自己心裏的祕密告訴老師;願意請老師幫助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激發自己堅定信念的內驅力。信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學生的心靈,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靈和種種隱私,他們會從老師的幫助中獲取力量,在老師的指導中得到安慰,在老師的愛撫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則:説真話是心理諮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説真話才能保證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個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説真話,學生只有對心理指導老師説的真話,他才能感到有寄託,有希望,有安慰。為此老師要十分珍惜學生的這份真摯的感情,千萬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學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説出傷害學生心理的話。

3、活動性原則:心理教育不同於其他各科的教學,學生心理的發展,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不是靠心理學知識的傳授,更不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養成、發展,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各種豐富多采的、形式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和環境中,通過心理教育和訓練去完成。

四、研究方法

1、理論學習法。我校聘請了鄖縣科技學校(原鄖縣師範)心理諮詢師曹書英、孫許俊等心理學專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並經常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會,以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2、訪談法: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或個別談話瞭解心理疏導的效果及有關情況。

3、文獻法:學習研究中外教育理論,特別是中國小生心理學理論,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課題的內涵

4.調查法:向在校的學生髮放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相關問題進行摸底排查及量化分析。(聘請心理專家設計問卷並幫助分析)。包括羣體調查和個體調查,羣體調查主 要搜尋具有共性的材料,個體調查主要研究個性問題。 對參研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把研究前後的測試結果對比;也可以在每階段任務完成後對參研學生進行檢測,觀察其心理變化,對結果進行研究總結。

5、實驗法:在每個研究內容中,都確定1-2個實驗班或實驗小組,進行有目的的探索。

6、個案研究法:參照檢測評價的內容,或在活動課中發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然後,研究人員收集典型個案,對典型個案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分析其表現、形成問題的原因、探討問題疏導的策略。

7.歸納法:對調查、實驗的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規律,用以指導實踐。學期結束,每位研究成員撰寫一篇總結論文。通過對經驗的及時總結,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帶動其他教師。

五:研究過程:

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準備階段(20xx、10——20xx、2)

主要任務:撰寫立項申請與實施方案,通過課題立項,各級部班主任建立聯繫,課題組成員研討分工,蒐集相關資料,制定方案,落實課題。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3——20xx、12)

主要任務:指導實施課題調查,蒐集材料,組織研討,撰寫報告。組織階段性經驗交流和研討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實施教學班級的誓言。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1——20xx、12)

主要任務:完成實驗成果論文、實驗報告撰寫及個案事例總結.將實驗成果在校內推廣檢驗。

六、研究人員組成及分工

課題組15名成員有6人為中、國小高級教師,其餘4為中學一級教師,2人為中學二級教師,2人為國小一級教師,學歷均為本科,教齡均在10年以上,長期工作在中國小教學第一線,並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與廣大中國小生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繫,瞭解學生心理。

七、經費預算及來源

1.經費預算:

①購買研究用的書籍、相關的資料:4000元

②組織研究組的老師外出觀摩等:3000元

③聘請有關專家講學、指導費用:3000元

2.經費來源

①申請上級課題研究經費。

②申請學校課題研究補貼

八、備註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將以論文的形式出現。

本課題組聘請上級有關專家、教授為顧問。

教育開題報告 篇7

一、課題名稱:《國中生物教學導入技巧的探究

二、選題依據

(一)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和意義

研究背景:國中生物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國小科也是基礎學科,許多學生都認為生物是一門副科,因此生物學這門學科並不受學生的重視,且生物教學質量也不是很高。如何使學生愛上生物課,是每位生物教師必須認真思索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要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國中生物的教學質量,課堂導入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重視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對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打造高效課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校國中生物教師多關注學習目標及內容所運用的方法策略,對於生物課堂的開講導入思考較少。針對生物教師開講隨意或單刀直入不講究科學性、藝術性等問題,我開展這一課題研究,學習和借鑑生物課堂導入的成功經驗,結合教學實踐,加強對課堂導入原則、功能、方法、類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積極探索課堂導入的有效策略,不斷豐富自身經驗,靈活運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駕馭課堂,從容施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理論意義:開展生物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素質是不無裨益的。蘇霍坶林斯基認為“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説: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或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所以想要達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效果,達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比較注意面向全體的要求,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做好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

設計完美的課堂導入方法會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引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慾望,使他們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進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課題本着讓學生樂學的`目的,以面向全體為宗旨,致力於探索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生物課堂導入的方法研究,將為教師探究優質的教學導入提供方法。

(二)課題含義的界定和特徵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首次認識對後繼學習至關重要。“萬事貴乎始。”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導入又叫開講,與導言、引言的性質和目的基本相同。但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的開始,運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關心本節課上的主題內容,從而引導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瞭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並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高超、別緻、新穎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必然會為課堂教學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使課堂教學氛圍較快地進入最佳境界。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興趣教育”理論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學家赫爾巴特也説:“教育應貫穿於學生的興趣之中”。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尤其對於只有十三、四歲的國中生來説,感性多於理性,只有當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注意力由課間的嬉戲打鬧轉移到嚴肅安靜的課堂,才能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的生物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只要學生有了興趣,教學就不存在太多的困難。

(二)、加涅的教學理論

加涅根據信息加工心理學原理提出了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提示回憶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在這9個階段中,前3個階段指的就是課堂導入。引起注意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導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

(三)、《國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

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創建出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整體和諧地發展。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擬在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興趣,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不僅如此,還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1、尋找適合學生個體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使用導入技巧 。

2、積極實現教師課堂教學導入方式的創新,為課堂教學注入創造的活力。

研究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入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課堂情境。本課題擬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研究:

1、當前國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現狀調查

2、研究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並形成相應的策略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結合中學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及當地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等具體因素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的思路如下:

(一)、研修和學習《全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獲取必要的知識和研究理論;

(二)、在科學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遵循計劃、實驗、觀察、評價到再計劃、再實驗、再觀察、再評價的研究策略,逐步形成適合新課標下的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模式。

(三)、通過實驗研究,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導入方法併力爭創新。

(四)、在研究過程中總結經驗、提升理論,逐步形成相關的研究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實錄等。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以延遠中學八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八年級(1)班設置為實驗班,八年級(2)班設置為對照班,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嘗試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實踐,對照班則採用傳統的導入方法進行教學,與實驗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問卷調查、教學活動,師生交流以及對月考和期會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檢驗實驗效果。

研究方法:本課題將整合各種研究方法,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問卷調查法、對比研究法、文獻法等開展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準備於20xx年4月開始,20xx年3月結題,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4—20xx.7)

(二)研究階段(20xx.8—20xx.12)

(三)課題總結階段(20xx.1—20xx.3)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撰寫階段性報告和結題論文,研究心得、製作課件等。

教育開題報告 篇8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教育開題報告 篇9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於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悦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鍊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後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後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着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徵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國小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徵,並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於存在的問題對後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並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於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並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並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 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徵分析

2.1 幼兒心理特徵分析

2.2 幼兒教學特徵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3.4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 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 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 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4.4 老師-家長互動模式

4.5 注意事項

五、總結

參考文獻

5.進度安排(包括文獻查閲、方案設計與實現、實驗與計算、論文書寫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參考文獻

[1]林俏霞.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文學課程中的兒歌創作訓練[J]. 教育教學論壇,20xx,01:249-250.

[2]楊寶風. 兒歌創作新探[J].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xx,02:78-79.

[3]鄭黎麗. 基於兒歌特質進行兒歌創作[J]. 語文建設,20xx,22:26-28.

[4]周思締. 譜寫孩子心中的歌——與師範專業的學生談兒歌創作[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8:17-21.

[5]陳小芳. 兒歌:灑向童心的種子[J]. 思想理論教育,20xx,10:62-63.

[6]王巍. 國小兒歌教育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xx.

[7]陳喬芬,郭富生. 激發説寫興趣 引導兒歌創作——《六個矮兒子》教學賞析[J]. 雲南教育,20xx,11:38.

[8]呂虹. “可愛的蟲子”兒歌創作教學設計[J]. 語文教學通訊,20xx,Z3:55+77.

[9]陳愛芬. 上海市幼兒園兒歌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xx.

教育開題報告 篇10

一、選題: 普通高中年級組教師團隊合作的研究

二、選題源由及意義

目前,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年級組管理模式的探索、健全年級組管理體制,把年級組建成推進素質教育的管理實體,充分發揮年級組的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而我們在查閲圖書時會發現,在圖書館、閲覽室等各處撰寫班級、學校管理的書籍、文章很多,真正研究年級組管理的文章、材料比較少,即使有一部分也並不全面説明,缺乏對年級組管理的系統問題和深層理念的研究。高中教師年級團隊合作管理方面的材料也就更加少。本研究除了試圖引起學術界對中學教師年級團隊合作管理的關注外,更試圖推薦年級教師團隊合作管理的做法,促進年級組管理的發展。年級組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實體,如果説學校管理是宏觀管理,班級管理是微觀管理,那麼年級組管理則是中觀管理。年級組是規模較大的學校中由同一年級教師組成、由若干平行班組成的擔負教學與管理任務的基層管理組織。實踐證明,年級組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層面,在學校內部管理中作為管理實體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顯示出管理方式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隨着基礎教育的不斷深入,年級組管理前景,已得到各界教育高層的重視,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年級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年級組管理的功效,從而加強和優化整個學校管理。在此管理過程中,教師在年級組管理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出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是提高年級組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對如何解決年級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年級組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可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研究現狀

教師團隊是由若干名具有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和獨立個性的教師個體組成,教師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合作,在教育教學行為上有共同目標、共同規範的一種組織形態,它是一個介於學校和教師個人之間的人羣結合體。教師團隊管理就是要對教師團隊這個羣體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它既具有團隊管理的一般屬性,又兼有教師職業的特性。對教師團隊的研究國內外有諸多論述,如:教研組團隊研究、備課級教師團隊研究、班主任教師團隊研究、行政管理團隊研究等。其中學校教師團隊在我國學校沿襲多年的教學管理單位是教研組,而年級組管理機制的全面實行主要在90年代後期,在年級教師團體隊的研究比較少,在年級管理培育合作的教師團隊也就更加少了;國外對年級的研究也很少,

所以本文通過研究,嘗試能為年級組管理作出一點努力。

1、國外關於學校管理中年級組管理的相關內容:

(1)行政上的一長制與決策上的民主集中制,是英國學校管理的一個特色。

(2)在美國中學的管理結構中,校長之下設副校長(或稱助理校長“AssistantPrincipal")、行政助理或指導員。大一點的學校往往設兩名副校長,分別主管學校的課程教學與學生工作。學校設一會議機構,它僅僅是學校的一個民主參事、議事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校長往往是通過這種組織形式來向有關各方面瞭解情況徵求意見;各方代表則據此來反映問題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提供建議。因而,這類會議機構與英國的校董會在職能上是不同的。

(3)前蘇聯學校的內部管理與領導由以校長為首的學校行政管理集體具體負責。該行政管理集體由校長、副校長、總務主任、少先隊總輔導員組成。它遵循的是一長制與集體領導相結合的管理原則。學校行政管理集體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校內教育集體並負責指導和協調集體的影響,校長的職責是由學校章程規定的。

2、國內目前對年級組管理問題的研究現狀:

(1)國內對此問題的專門化研究,如學位論文、專業論文非常少。

(2)國內有研究建立年級組內部競爭機制的;有研究教研組與年級組的區別、兩種辦公形式的利與弊的;有研究年級管理的目標責任制的;有寫人格化的年級組管理的;有注重系統化、德育化管理的。這些數量較少的研究文章,大半篇幅很短,容量較小,談工作體會,經驗總結的多,有理性化認識、有理論高度的少。這些對年級組管理問題的研究,還沒有系統涉及到團隊合作在年級中的應用。

(3)在學校管理專著中談到年級組管理問題時,也缺少系統性。

3、造成

年級組管理問題現狀的原因分析目前對學校管理中年級組管理問題的研究,不深入,不具體。究其原因,有人認為可以有兩方面:首先,年級組管理的實踐者,往往是學校管理的基層工作者,他們注重實踐性,可操作性,追求實用價值。他們具體工作繁忙,無暇做理論上的探討與推進。其次,學校管理的理論研究者,大多沒有學校管理的實踐,接觸年級組管理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談不上對年級組管理工作做深入具體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思路

由於團隊合作學習研究的適應範圍很廣,因此本論文僅以年級組的教師團隊合作為研究對象,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於:當前中學教師年級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擬用團隊合作的精神增強年級管理的實效性。堅持理論構建和實踐審視的有

機結合,採用文獻分析與實踐調查研究(教師訪談、現場觀察),案例分析法和行動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教師在年級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從團隊合作的角度研究年級教師的管理問題,提出年級教師團隊合作管理的相關對策,將為年級組的管理提供較實用的參考價值。

主要研究內容有:

(1)從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從理論層面分析上建構教師團隊合作的基本理論體系,界定“團隊”、“教師團隊”“團隊合作”等概念。

(2)設計調查問卷(含團隊合作的現狀、影響團隊合作的因素、團隊合作與提高教學績效的關係)

(3)調查研究高中教師團隊合作的現狀,並統計分析影響年級教師團隊合作的因素和當前存在的問題;揭示教師團隊合作對於提高工作績效的實際作用。

(4)反饋瞭解情況。對各有代表性的年級教師、年級組長和學校行政進行個別訪談,分析影響團隊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實際的不同的程度影響,同時瞭解不同的學校對影響因素處理的態度和做法。(特別是成功可行的做法)

(5) 以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為對象,實施年級組教師團隊合作和策略、方法和途徑。

(6)觀察總結提高高中年級組教師團隊合作的方法和途徑。

主要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法:界定“團隊”與“團隊合作”的概念等,本選題涉及到教育組織行為學、社會學、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需要從以上多個領域及其它相關領域中查找文獻,充實研究。

調查法:設計通過《高中教師年級組團隊合作現狀的問卷》調查(以高中3——5間學校為調查單位,包括合作意識、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期望等);《團隊合作對提高教學績效的影響》調查以及《影響團隊合作的原因調查》以全面瞭解高中教師團隊合作的現狀。

訪談一些經驗豐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與之進行對話交流,瞭解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教師管理的經驗與反思,探討教師團隊合作管理的經驗。

案例分析法:以研究學校年級級管理的做法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教師團隊合作的方法和途徑;以教師羣體中的個案進行分析,找出團隊合作與人的個性、溝通、信任等因素的關係。

行動研究:為提高實際工作中的教師團隊合作問題,將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相結合,主動容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問題、提高教師團隊合作的經驗、知識、方法、技術和理論,向教師傳達教師團隊的理念,以實際行動增強教師團隊的凝聚力,關注教師對教師團隊的認識、感受和經驗,推動教師共同反思。本人以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為行動研究對象,嘗試以高二年級的教師為團隊合作模式,通過對研究的跟蹤記錄,分析不同時期研究所帶來的影響和特點。作者具有較為11年的教學與管理經驗,擔任班主任3年,教導主任6年,擔任年級長二年多,並繼續研究年級工作。根據作者多年在教學第一線的觀察和分析,以及對相關教師管理、年級組管理、有關團隊合作理論的學習,對年級級教師團隊進行觀察,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記錄年級教師之間發生的故事,描述教師團隊合作的變化現狀。

五、研究的計劃與安排:

1、08年4月份設計好調查問卷

2、08年5月份進行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

3、08年6月份進行訪談

4、08年12月份進行研究總結

5、09年3月完成論文初稿,交導師審閲

6、09年6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