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精选7篇)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1

周建民:周式精度如琢如磨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精选7篇)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1000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2

洪家光:言传身教匠心筑梦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__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3

陈兆海:中国精度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__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4

卢仁峰:焊接技能极致追求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__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5

刘丽:过硬功夫源自“铁人”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她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6

徐立平:为铸“利剑”不畏艰险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企业岗位工匠事迹材料 篇7

姜园涛,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玻璃制板及玻璃成型工高级技师。工作20多年来,他专注于对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套创新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浮法玻璃领域的领军人才。

打破垄断,创造世界记录

20__年,姜园涛受集团委派,作为技术专员到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公司槽窑部工程师、部长助理、副部长,现任生产制造部部长、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主管玻璃生产和技术工艺总结工作。

在公司玻璃生产设备调试和试生产攻关期间,姜园涛参与了多个攻关项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作为公司技术中心的主要成员,他在设计研发0.33mm以下超薄乃至极薄玻璃生产参数时带领技术团队连续攻破了0.33mm、0.2mm、0.15mm、0.12mm规格的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技术难关。这一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全球市场上,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贴上了“中国”标签。

20__年4月,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功生产出0.12毫米超薄玻璃,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创造了浮法技术拉引的世界最薄记录。此次0.1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成功拉引使得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0.12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种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企业,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标志着中国玻璃行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创先争优,示范带头做表率

在工作中,姜园涛积极参与项目科研、专利技术申报、新员工技能培训等工作。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共申报专利44项,其中创新型专利13项,个人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姜园涛深知公司作为集团、行业标杆的重任,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他的优异表现和良好作风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多次荣获集团各级表彰。由他领军带头成立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蚌埠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培养了17名助理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高级工152人次。他也激励和鼓舞着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快速的成长,为企业的壮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