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精英人物

朗盛刘峥嵘:6年4级跳的秘籍


朗盛刘峥嵘:6年4级跳的秘籍

1990年第一次坐飞机去德国时,刘峥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8年后,他会再次踏上中国土地,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职业生涯4级跳:从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助理经理到朗盛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仅花了6年的时间。

刘峥嵘认为自己在这6年里所发挥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始终做好德方与迅速膨胀的本地机构之间的“桥梁”。

对外汉语打开职业之门

1990年10月6日,刘峥嵘在德国的科隆大学,开始了7年半的留学生涯。

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最初的一两年,刘峥嵘主要在餐馆里打工。“我觉得一直打工下去不行,所以想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教汉语。”正是这次“想发挥一技之长”的想法,开启了刘峥嵘不断向上的职业之门。

从此,他开始寻找这种机会。一次,刘峥嵘尝试着给同在勒沃库森地区的拜耳公司投简历,居然获得了认可。和其他德国三大化工集团一样,拜耳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新调整他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正想打开中国市场的拜耳,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刘峥嵘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拜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汉语学习热潮。一度,他的学生中包括拜耳大中华区总裁。通过教授汉语他进入了拜耳高层的视线。

这种兼职关系一直延续到刘峥嵘在科隆结束他的学习生涯。在中国不断加大投入的拜耳顺理成章地给了刘峥嵘一个offer,如果愿意,他可以到拜耳中国公司的人事部工作,地点是北京。

当年的留学生多数还只愿意在留学所在地稳定下来,学业结束后愿意回国的是少数。基于对中国发展速度的信心,刘峥嵘选择了接受这个offer。“在当时我选择的过程中,是否留在外国,并没有占一个主导的地位,关键是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有效沟通促使工作进步

1998年,刘峥嵘回到北京担任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助理经理,两年半后,成为拜耳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后来总部迁至上海,1年后,他又升任为拜耳聚合物集团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

在总结这几个职位的共性时,刘峥嵘用了“前无古人”来形容。拜耳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大,很多部门和职位都是新创立的,没有前任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拜耳教了几年汉语,刘峥嵘锻炼出一流的沟通能力,这也为他顺利开展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提供了帮助。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当然还要有一定的说服能力、说服技巧,光靠自己有想法是没有用的。

仅在培训员工方面,刘峥嵘就尝到了这种发挥“创造力”的甜头。通常,他会赶在全球政策出台之前到德国去,将自己的方案和理由向总部说明,从而避免执行不适合中国的政策。

他总能够按照德国总部的思维习惯把问题解释清楚,从而获得最终的支持。“很多跨国公司的HR完全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但往往是由于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最后一层——沟通的时候出了问题。”

勇于尝试提升职业高度

在2004年,刘峥嵘又面临着新的机会,以拜耳化学与部分聚合物业务为主体的新公司朗盛成立了,总裁贺德满博士极力游说刘峥嵘加盟,一直相处很好的拜耳也竭力挽留。

这让刘峥嵘难以选择。最终,朗盛150人的国际性人力资源团队和每年对人力资本10亿欧元的投入吸引了刘峥嵘,他带着太太和两个孩子,再次背起行囊,远赴德国。

这一年,36岁的刘峥嵘成为朗盛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

刘峥嵘在人力资源工作上的尝试不仅表现在对上级的良好沟通上,和一般员工进行的业务交流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朗盛成立不久,他在内部BBS上发表了数篇文章,阐述HR的工作思路和见解,此举得到了员工们积极的反馈。“通过这种沟通,相互间容易建立信任,也有利于员工更理解HR的工作。”刘峥嵘说。同时,总部对这个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在员工眼里,刘峥嵘的出色在于能够立足对组织深刻的理解,把HR工作对于业务部门的独特价值充分展现,并且以高超的沟通能力说服有着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的对象,在一个组织内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

从教德国人汉语到进入德国公司工作,刘峥嵘认为自己的顺利发展除了运气好以及熟悉德国文化外,有效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专业的把握,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标签:朗盛 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