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專題 > 熱點專題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通用4篇)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 篇1

20xx年,龍山中學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培訓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導,大力支援下,緊緊圍繞提高我縣廣大農民素質,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科技水平開展培訓。經全體人員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20xx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現將完成情況彙報如下: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通用4篇)

一、農民實用技術教育培訓工作

1、“三進村”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要求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村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具體要求,圍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引導性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測土配方施肥培訓、“科技入戶工程”等方面,積極開展了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培訓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和人才培養進村。切實把“三進村”工作紮實有效地抓緊、抓好,達到儘快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目的。

2、農民實用技術下鄉集中活動。我校下村進行宣傳,特作橫幅15幅,參加活動的農業技術教師3人,接受諮詢1萬人次,發放法律、技術和農資產品等資料1萬份,其中包括《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城務工指南》等。目前,在全鎮共舉辦培訓班10場次,培訓人數20xx人次。

3、進一步搞好農村“大喇叭進村”下鄉進村試點工作

“大喇叭進村”工程是利用廣播、電視、錄音帶、錄影帶、光碟進行傳播,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科學技術和資訊傳送到農民家中,讓大家用最短的時間,最簡單、方便的形式,學到農業科技、法律和生產生活方面的知識,掌握致富本領,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具有低成本、大容量、廣覆蓋的優勢,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和為農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舉措。

今年以來,我校以整合資源和創新機制為突破口,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農戶生產經營提供技術服務的新機制。把農業政策法規、生產經營管理、市場資訊及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利用廣播迅速送進千家萬戶。現已配備各類科技圖書200冊,每個試點村贈送各類農業科技知識錄音磁帶,及時組織收聽“大喇叭”廣播,深受廣大農民和鄉鎮黨委、政府的歡迎。結合產業開發,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本鎮下壇村突出反季節蔬菜和特種養殖、區域特色產業,播放以溫室特菜、瓜、果、食用菌等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畜牧養殖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廣播節目。主要組織播放實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知識及農事指導等內容,播報市場資訊與行情,介紹致富經驗及典型。運用科技錄音帶下鄉播放等形式,使農業科技和市場資訊進村入戶,及時將新技術、市場資訊傳授給農民,並利用農村冬閒季節,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

二、實用技術培訓工作

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以行政村為基本培訓單位,採取進村入戶的培訓方式,根據行政村優勢及產業發展要求,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實施整村推進、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則,開展現代農業技術、經營管理與法律知識等綜合素質培訓,切實提升培訓層次,提高實踐技能,培養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農民身份的能工巧匠、土專家、田秀才、種養殖能人,有效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科技能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1、培訓內容:重點是高效種植業、規模化養殖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等相關知識。

2、培訓方式: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三種形式。把教育培訓、科學普及、技術推廣、資訊傳播有機銜接起來,大力推進培訓進村、科技入戶,通過採取進村入戶、採取舉辦培訓班、現場講授、現場示範、播放VCD光碟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工作,做到長短結合,遠近結合,點面結合,階段性教育與長期教育結合,普及性培訓與基礎性、系統性培訓結合,理論教學與農民增收致富結合。

目前,我校共舉辦培訓班10場次,培訓人數20xx餘人次。通過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絕大多數農村基層幹部和黨員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增強了“雙帶”本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程序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有效方法;是拓寬農民就業門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我們把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擺上首要位置重點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上半年共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30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208人,在過程中我校與貴州省六枝技術職業學校聯合辦學,在我校學習一年的理論課,由六技學佼派專業教師來我校上課。並開設了三個特色專業。現對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1、實施陽光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

對參加培訓的學員一律實行“三免”,即免培訓費、實習費、住宿費。還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還實行了“三個一工程”,即:學員人手一本務工手冊,一張明白紙,一張入學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上寫上學員身份證號參訓學員還要在通知書上按上手印)。

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有關精神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確保整個工作過程有章可循;對培訓機構、培訓專業、培訓時間、招生辦法、培訓券發放名單進行公示。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宣傳氛圍,確保家喻戶曉

為使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支援“勞動力轉移”,給農民兄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我校開展了以“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深入全鎮33個村莊進行了集中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1萬餘份,張貼職業技術學校招生簡章100餘份。

為促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健康有序開展,釋出招生簡章,做到了統一招生簡章;統一招生時間;統一補助標準;統一報名辦法。

3、整合培訓資源,實行多樣化培訓,提高培訓質量

按照“政府推動、培訓機構主辦、培訓管理部門監督、農民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和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一是整合培訓資源,營造培訓環境。篩選確定了貴州省機械技工學校、馬嶺職業學校、縣職業中學、承擔我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任務。二是引導性培訓與技能性培訓相結合促進技能培訓的開展。

4、加強專案管理,督促規範操作

相關培訓機構首先進行專案申請,培訓辦在專案申請的基礎上與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明確雙方職責。培訓辦有關人員到培訓機構給學員上第一節課,講解勞動力轉移的有關知識及意義、操作辦法,同時還給學員提出了搞好培訓、實現就業的有關要求,在培訓結業後達到穩定轉移就業。

5、精心組織搞好轉移

培訓辦通過精心組織,轉移輸出了二批外出務工人員,共組織輸出人員208餘人。併為學員舉行了歡送儀式,,歡送會上學校校長就外出務工要掌握的基本常識等內容對學員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講解,培訓辦教師還為外出務工人員發放了務工手冊,最後祝願大家好好工作,勿忘龍山,宣傳龍山,為龍山的明天多做貢獻。

四、存在問題

1、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們的培訓還只是一種短期的培訓,農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也都是很膚淺的。

2、經費不足。配套投入一定的資金,更有利於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強化認識,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對各鄉鎮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仍然納入目標考核,與其他經濟工作和主要工作統一佈置、統一檢查、統一考核。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基本素質,增強其自主擇業的能力,確保年度目標圓滿完成。

2、加強宣傳,擴大影響。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快捷有效地大力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方針、政策和各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引導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積極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積極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先進經驗和經過培訓、外出務工、回鄉創業取得顯著成效的勞務典型,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

3、以返鄉農民工、初次外出務工者和農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為重點,積極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

4、發揮學員作用,大力開展科教興農活動。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 篇2

為了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充分發揮我縣作為自治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的作用,挖掘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的良性迴圈,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打造成我縣的支柱產業。xx年我們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針對農民工返鄉的現狀,制定了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積極開展組織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工作。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10280人,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引導性培訓12640人和職業技能培訓4608人,取得職業技術等級證書2260人,其中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216人,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轉移培訓任務,現將具體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轉移就業質量

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把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列為xx年的首要工作,繼續發揮縣就業服務中心、縣職業技術學校作為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的作用,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以輸出具有一定技能、能儘快適應各類企業用工需要的勞動者。

縣就業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做到因地制宜、以人為本、不斷創新地開展工作,積極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和外出適應能力,特別是加強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我們除了及時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積極做好農民工就業引導服務,並有針對性的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培訓的專業有針織機操作工、電動縫紉工、商品營業員、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計算機操作員、建築混凝土工、鋼筋工、砌築工、摩托車維修工、電工、電焊和SYB創業培訓。除了組織農民工集中到縣城培訓之外,還考慮到農民的實際困難,通過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組織在當地培訓。為了保證培訓質量,開辦培訓班前,都及時制定教學計劃,設定好學時並選派專業技術水平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授課,對學員採取簽到制,嚴格按理論與實際操作的課時要求進行培訓。農民工培訓後經過職業技能鑑定考核合格者,發給了職業資格證或特種作業證,為他們外出轉移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以創業帶動就業是增加就業的重要舉措,xx年,我縣著重抓了創業培訓工作,全年開展了SYB創業培訓班4期8班,培訓人數158人。許多學員經培訓後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其中同古鎮四合村的岑昌庭從廣東惠州市返鄉後,申請辦理了《返鄉農民工優惠證》,通過自身努力,於09年11月開辦了“鐘山縣同古鎮富麗華電子加工廠”,還聘用了返鄉農民工15人。類似岑昌庭的情況還有很多。

縣職業技術學校為了開展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根據用工需要增設了數控機床專業的培訓,利用學校的師資和教學實習資源的優勢,以及教育部門管理的有利條件,開展針對自然增長農村勞動力的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後送入廠就業。經培訓後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比較高,深受用工企業的青睞。我縣還利用到鐘山投資辦廠的外資企業進行農民工培訓,針對要求就地轉移就業的農民工。我縣安排用工企業開展定向培訓,這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一方面滿足了企業在縣內投資的用工需求,還可以經培訓後向他們在廣東經濟發達地區的總廠輸送熟練工人。

二、健全縣鄉就業服務體系

完善基層勞動保障機構縣就業服務中心繼續搞好縣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工作,在現有場地基礎上,不斷完善設施建設,增加硬軟體的投入,配備高素質、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實職業介紹工作隊伍。

完善城鄉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網路,進一步加大對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網路建設的投入,實現縣人力資源市場與市人力資源市場的資訊聯網、實時共享,方便農村勞動力查詢就業資訊、登記求職、參加社會保險、參加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使廣大農村勞動者隨時瞭解和查詢用工資訊,及時掌握適合自己的工作與崗位,保證農民工經培訓後能按時轉移就業。完善和提高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服務功能,進一步落實機構、人員、場地、裝置、經費、工作“六到位”。對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加強政策業務的培訓,增強他們的素質和執行政策的水平,組織所有工作人員參加了勞動保障協理員的培訓。縣就業服務中心組織了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所長或工作人員到廣東的外資企業考察了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瞭解到了企業的真實具體情況,為有組織地輸出勞動力瞭解到了第一手資料。

三、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改善勞務輸出服務

為了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的再轉移就業,我們精心組織,充分調動和發揮部門各自優勢,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廣泛宣傳,按照“政府扶持、整合資源、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為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多舉措、多渠道促進返鄉農

民工再就業。通過利用廣播、電視臺、網路、報紙等新聞媒體,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有關優惠政策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和創業的信心。組織邀請20多家當地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下到鄉鎮集市開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進村入戶宣傳政府有關創業、就業優惠政策,積極釋出企業用工資訊,現場招聘員工,實現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和滿足當地企業用工需求的良性互動,有效解決了農民找工和企業招工“兩難”問題。至xx年12月,已在鐘山縣城、清塘鎮、鳳翔鎮、珊瑚鎮、公安鎮等舉辦14場次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據統計,專場招聘會進場應聘人數達17750人,發放宣傳資料23720份,共釋出空崗資訊5610條,達成就業意向3360人,其中1840人已經在當地企業實現就業。

我縣由人事勞動、農業、財政、教育、科技、建設等部門組成了聯席會議,定期研究落實組織勞務輸出的有關工作,由過去勞動部門的單一組織輸出,轉變為多部門的配合,組成社會各種力量共同開展的格局。縣人民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工作責任狀,把農民工培訓和轉移就業的任務分解到各鄉鎮,納入雙文明建設崗位責任目標。為了充分發揮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基層工作作用,在各個村委均落實1—2名村幹部作為鄉鎮勞動保障協管員,上傳下達及時將用工資訊向農戶宣傳,形成一個政府統籌、部門協作、上下銜接、高效執行的勞務輸出組織網路。同時以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局、公安局、共青團、婦聯、總工會為成員單位,成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維權領導小組,切實維護好我縣農民工的各項合法權益,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我縣還做好了跟蹤服務工作,積極加強與用工企業以及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絡,確保組織輸送後務工人員穩定就業。

四、扶持民工返鄉創業,建立良性互動機制

我縣在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中,注重和外商接觸,介紹我縣的勞動力資源情況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到我縣投資辦廠,僅縣勞動部門就成功引進了兩家港資企業到我縣投資辦廠,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以勞務輸出為契機開展招商引資,是促進農民工就地轉移就業的新途徑,無疑更能發展當地的經濟,減少外出成本,增加勞務收入。因此,我縣出臺優惠政策,以外商同樣的待遇扶持民工返鄉創業,激勵外出務工人員以就業為手段,以創業為目的,把他們長期在外務工學到的技術和先進的理念帶回家鄉,創辦自己的企業。通過認真貫徹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返鄉農民工優惠證發放管理辦法>的通知》(桂勞社發[]78號)檔案精神,做好發放《返鄉農民工優惠證》的工作,引導和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創業,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政策、創業服務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全年已辦理髮放《返鄉農民工優惠證》5072本,實現創業(含規模種養殖)的農民工人數達1316人,接受培訓、創業、稅收、信貸、就業扶持政策等方面服務諮詢8960人次。

我縣xx鎮以針織業為龍頭興辦了35家針織廠,清塘鎮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了玩具廠,為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提供了20xx多個工作崗位,使部分農村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實現了轉移就業,特別是大齡農村勞動力和有家庭拖累農民工就近就地解決轉移就業問題,從而形成一條鏈條式的良性互動的勞務輸出模式和有組織有規模多元化的勞務輸出格局,擴大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

五、存在問題和明年工作打算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不斷深入,我縣就業服務中心的培訓場地(特別是實習場地)已經不適應開展培訓的要求,迫切需要建設新的場所來滿足就業工作的進行。為此,我縣正積極籌措資金,繼續加強建設縣就業服務中心培訓場所的工作,為今後轉移就業工作打基礎。同時做好開通和執行人力資源市場和鄉鎮勞保所的資訊網路,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準確及時的用工資訊。xx年初要結合春風行動的開展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就業的良好開端,繼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注重開展農民工的職業技能鑑定,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質量和品位。努力做好勞務輸出,結合開展招商引資,為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和就地轉移就業創造有利條件。特別要注重做好扶持返鄉創業,完善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落實優惠待遇,切實做好服務,扶持企業做強做大,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縣域經濟的不斷髮展。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 篇3

為充分發揮xx市現有教育培訓資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條件的教育培訓單位,確保20xx年全市“陽光工程”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x陽光辦[20xx]1號)的通知精神,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按照xx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原則意見》,積極開展了基地認定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進了調查摸底,並通過公開招標、公示,在去年的基礎上重新認定了所學校為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

一、領導重視

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工作是實施好“陽光工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此,市陽光辦高度重視,0x月xx日我們召開了各縣(區)陽光辦負責人蔘加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協調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重點學習了《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x陽光辦[20xx]1號)的通知精神和六部門下發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原則意見》(附件)中規定的原則、條件和程式。要求各縣(區)要在認定過程中要堅持面向社會、公平競爭原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招標;要堅持貼近農村,方便農民,自願申報的原則,把符合條件的公辦、民辦培訓單位都吸收進來;各縣(區)陽光工程辦公室要會同相關部門,對自願申報的培訓機構進行審定,並將培訓質量、就業質量作為招標主要條件。市陽光辦於x月x日在《xx日報》上向社會公佈了《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重新認定的通知》。

二、精心組織

市、縣(區)兩級陽光辦都分別組成由陽光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參加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認定委員會,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等六部門下發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原則意見》(附件)中規定的原則、條件和程式,對申報的所學校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實踐場所、就業渠道、服務承諾、收費標準等情況逐一進行審查和稽核。在20xx年、20xx年已經認定並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完成任務較好的,我們進行了優先考慮,對培訓質量不高,轉移就業率達不到要求的,重新進行了認定,對個別的完不成任務,操作不規範,且存在問題的,堅決取消了基地的認定資格。根據省陽光辦通知要求,市屬培訓機構由市陽光工程辦公室直接認定,市農業局,財政局等陽光辦成員單位對市屬申報的x所學校逐一稽核認定,將勞動局就業培訓中心等7所符合條件的學校認定為市管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同時對招標認定的培訓基地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x天,並公佈市和縣(區)陽光工程辦公室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三、督促檢查

市陽光辦對縣(區)認定的培訓基地進行抽查,重點抽查認定的基地是否符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原則意見》條件,對在認定培訓基地的招標、公示過程中是否有違規行為,一經查實,除限期整改外,並在全市通報批評。

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 篇4

××縣職業中學作為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於20xx年7月前完成了上年度的轉培任務,並通過了縣、市兩級驗收。下面就20xx年度基地培訓工作和工作體會作簡要總結。

一、基本情況

學校於20xx年8月開始實施本年度培訓計劃,至20xx年5月完成培訓人數共400人。專業為中式烹調183人,電焊工217人,獲職業資格證書 371 人,獲證率93% ,省外就業215人,其餘大部分在省內就業。在校本部共培訓193人,其中中式烹調師66人,電焊工127人;在寧利鄉共培訓147人,其中中式烹調師82人,電焊工65人;在紅橋鄉和紅旗社群共培訓60人,其中中式烹調師35人,電焊工25人。

20xx年度使用省撥經費20萬元,報臺帳20萬元;使用市撥經費10萬元,報賬10萬元。經費使用情況已通過縣審計局審計。

二、 轉培計劃切實,培訓方式靈活,培訓效果好

1、培訓計劃切實。培訓前制定了切合實際的計劃,培訓工作按計劃開展,做到有條不紊,實實在在。

2、送教下鄉,就地培訓。學校具有多年送教下鄉的辦學經驗,把這種經驗引入到轉移培訓的機制中,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選擇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師資隊伍駐紮在鄉鎮,把培訓場所和實習基地放在鄉鎮所在地,貼近農村,方便農民。如此就地培訓,送教下鄉,能夠大大增加學員數量和提高培訓質量,實施後效果很好,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培訓新路子。

3、靈活的培訓時間,多種多樣的招培方式,豐富實用的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參培學員的數量。學校選擇的培訓時間,主要在彝年和春節前後。選擇這段時間,一是正值農閒季節,農民閒散時間較多;二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過年,他們中沒有技能證的人很多,可以參加培訓。加上培訓內容實在、實用,送教到家門口,方便了學員,因此招生報名十分踴躍,培訓點一般都超計劃地進行。學校採用的招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依託鄉、村幹部,聯合勞務輸出中介經紀人,委託招生,聯合招生,就地培訓,就地考核鑑定。學校非常注重培訓內容,開設的培訓課程較多,除了專業課外,還開設了農民工進城務工常識、法律法規等內容。

4、積極探索儲備培訓。××縣職中在培訓過程中,對少數臺帳外的學員也進行培訓。這部分學員暫時不準備外出務工,但有機會時也會外出或在當地就業。因此對他們進行超前培訓,把他們列入儲備培訓計劃中,也同樣值得去探索。

三、做好學員自主創業、自主擇業和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

通過培訓後,部分學員能在當地自主創業。學中式烹調的學員,有的在鄉鎮所在地、旅遊區開起了食店,如紅橋鄉的向軍麗、詹玉菊等學員,分別在紅橋、瀘沽湖開食店,實現了自主創業;有些學電焊的學員,自籌資金開起了鋪子,如忽建新、代建華等學員,分別在縣城、新營盤鄉開了電焊鋪子。如電焊班學員鄭明華,經培訓後到攀枝花市找到工作,老闆包吃住外的月工資是2800元。自主創業的學員,他們的收入高於一般的`外出打工者,而且還能帶動其他學員就業,以創業促就業,是一種比較好的勞動力轉移方式。學校非常重視和支援學員自主創業,實現就地就近轉移,特別是在今年就業環境相對較差的情況下,學員能夠自主創業顯得尤為重要,應該給予大力扶持。

利用學校優勢,積極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和就地就近就業,給他們提供致富資訊和技術支援。在農村進行實用技術專案的培訓和推廣 ,歷來是學校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服務,是學校已經開展的教學工作。20xx年學校派出專業教師,到紅橋鄉西瓢落自然村的返鄉農民工鄭紹鬆家開辦了一個禽類孵化場和土雞生態養殖場。在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幫助下,鄭紹鬆購進了微電腦全自動孵化機,修建了脫溫室。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鄭紹鬆就成功地孵化出當地土雞,並放養在生態養殖場中,而且通過銷售脫溫雞苗,取得了相當好的經濟效益。土雞孵化的成功,必將帶動一些返鄉農戶養殖土雞,從而增加經濟收入。今後學校還要加大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試點工作,比如很快就要實施的天麻有性繁殖等專案,將會惠及的農戶,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學校將加強師資力量,進一步做好扶持農民工創業的工作。

四、經費使用

省撥經費20萬元和市撥經費10萬元,用於技能培訓400人,主要用於學員食宿補助、學員技能鑑定費用、培訓教材費、外聘教師授課費等。經費使用情況已通過縣審計局審計,詳見財務資金使用情況報告。

五、工作體會

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的重要途徑,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很多農村貧困勞動力,有離開土地、外出脫貧的強烈願望,又因沒有技能不能長久在外立足和發展。我們的培訓工作,就是將“體能型”轉向“技能型”,從根本上提高轉移效益。

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很大程度上是農民工外出打工時資金、技術、管理、資訊、理念等創業要素積累到一定水平時的一種理性創業行為,是農民外出務工進入的一個新的階段。以往進城打工只為“蓋房子”、“娶媳婦”的想法已不再是他們的最終追求,一部分有經濟實力和經營思路的農民工具有要當老闆的強烈願望,家鄉自然是最佳選擇。學校適時地引導農民工尋找到適合個人特點、有前景、效益高的現代農業專案,有效地將返鄉農民工打工時掌握和積累的資源與家鄉農業資源特色融合起來,就能夠加快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步伐。

學校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貧困勞動力為物件,以學校教學機構為載體,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以實現穩定轉移、就業增收為目標,強化培訓與轉移相結合,注重擴大示範效果,為××縣的轉移培訓工作開展探索機制,不斷總結經驗,在轉移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新亮點,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培訓和就業後,一大批人在經濟上改變了家境,同時精神風貌和思想意識也在轉變,轉移示範工作的效益是明顯的。

學校通過調查,在本市、縣內的很多農民工從事建築業的較多,因此在下一年度的培訓工作中,學校將增加新的培訓工種,如鋼筋工、砌築工、混泥土工、架子工等,以此來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收入。

在省、市、縣、扶貧部門的關心支援下,培訓經費有了保證,培訓組織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培訓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現在我們不言困難,只決心將今後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