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即興演講稿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通用14篇)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

暮色四合,流水濺花,夜色從潺潺的水面浮起,徜徉於曲徑之上,淡淡的玉盤揮撒著風韻,從樹縫裡篩下片片舟楫,隨風舞動,獨然而立,歸鳥的柔柔囈語在觸手可及的星空傳遞,一帶殘荷,凝結著淺淺的月色。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通用14篇)

涼意漸深,黯月斜掛,通透著清幽的氣息,淺吟低唱而行跡肆恣,晃忽間輕舟已過,層層月光鋪在水流之上,遙不可知的密林深處傳出聲聲清嘯,流露著不可企及的蒼茫,是誰,感傷於這清輝幽映的月夜。

一股暗香若有若無的飄至,於舟頭把酒,御水臨風,恍若月落清酒,賦醉者之回首,幡然醒司,香——自心出。

兩岸古木在風中低語,道不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怕也只有那破敗的荷葉方能懂得那些“莫柔弱於水”的傾訴,風乍起,樹影搖曳,落木繽紛,如鏡的江面泛起層層漣漪,遠遠開散而去,似在尋覓遠方的歸宿,斑駁的樹影刀光劍影般交錯著、重疊著,如觀流水般地思憶著往事,思憶著逝去的年華。

一江水,是身佩蘭草的屈子的眼淚,是風波長逝的岳家的忠魂,是壯心不已的夜瀾風雨,是遺恨五丈原的出師未捷。思絮,不知從何時起,終於何時了,輕波卻依舊……

不禁長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落認家。”流浪,似片片離木的枯葉,隨波逐流,任風起雨落,亦或天高雲淡,白駒過隙間已飛下千尺,遙望遠方的未知,愈走腳步愈沉,最終無法再抬起,是的,是該回去的時候了,可是流水不復,一片落葉亦使滄海桑田,那破敗的荷葉是否也是為了尋根呢?尋根,應是一種遙遠的追溯,它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洗滌,更需要一顆虔誠的心,尋根的結果故然撼人心神,而重要的應是它的歷程,那是對先人的渴盼與追求,如今夜的月,雖黯淡卻迷人。

這片江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斷魂客,那輪月又摧下了幾度相思淚,如果荷葉有情,它又怎忍零落呢,零落,是因月夜,因刻骨的相思摧人老去,而通靈的葉,亦應感受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她喚它歸來,她喚它孤獨的魂,千百年來不知已有幾多嗟嘆。

聽著月光傾瀉面下,打破寧靜的夜空,打破微波粼粼的江水,打破片片荷葉,只留下清酒,依舊漂散……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希望的種子”的故事。

在列寧格勒市中心,有一個科學研究所。研究所裡建有一個巨大的倉庫,這裡儲存各種糧食種子。

20xx年,當德國人圍住列寧格勒時,這個城市開始上演人間悲劇: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被餓死,人們想方設法尋找食物。

有些市民不惜穿越德軍的封鎖線跑到郊外,尋找樹皮和已被冰封的湖底的魚蝦。但他們常常有去無回,成為德國納粹槍彈的犧牲品。

飢餓讓人變得瘋狂。不少人看上了研究所中的那些糧食種子。這可能是當時列寧格勒城中唯一儲備大量糧食的地方。

駐守的軍隊來了,可是科學家說,這是種子,是蘇維埃將來的希望。駐守部隊撤退了。

前線浴血奮戰的將軍也來過,他要求把糧食全部交給軍隊,但科學家說,這是種子,不能吃掉。將軍暴跳如雷,但科學家告訴他:“當我們打退了德國人,農民們可以用這些種子過上幸福的生活。”將軍聽完,向科學家敬禮,然後帶領士兵離開了。

幾個月後,人們發現看守倉庫的科學家餓死在糧堆旁。列寧格勒的那座糧倉,成為世界糧食史上的一個奇蹟。

戰爭已經摧毀了一切,但列寧格勒卻保住了珍貴的糧食品種。

現在我們不知道那位科學家叫什麼名字,但他的那句“希望的種子”的名言,成為列寧格勒這家研究所的代名詞。

故事講到這裡,相信很多同學已經被深深地感動了,為餓死在糧堆旁的科學家,為保護著希望、闡釋著希望、留下希望的科學家。

是啊!面對至死仍報希望的這樣的人,我們除了感動,還能有什麼?戰爭能摧毀一切,卻絕對摧毀不了希望。

是的,擁有希望,一定會擁有未來。

謝謝大家。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持之以恆的人》。一個文質彬彬,充滿才氣,富有冒險精神,對朋友真誠、友善的小男孩伴著他那傳奇的經歷,征服了全球億萬讀者。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國女作家J·K·羅琳所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主人公。你想知道J·K·羅琳是怎樣完成這部小說的嗎?

和其他作家一樣,年輕的羅琳酷愛寫作,是一個天真浪漫、充滿幻想的英語教師。幸福的家庭,稱心的工作都足以讓羅琳滿足。可沒想到,甜蜜的家庭、美滿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間變成了昨日雲煙。丈夫離她而去,工作沒有了,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嗷嗷等哺的女兒,羅琳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但是,家庭和事業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用她自己的話說:“或許是為了完成多年的夢想,或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許是為了每晚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她成天不停地寫呀寫,有時為了省錢省電,她甚至呆在咖啡館裡寫上一天。就這樣,第一本《哈利·波特》誕生了。然而,羅琳向出版社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沒有誰對這本寫給孩子的童話書感興趣。可羅琳並不氣餒,直到英國學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蹟,被翻成35種語言在11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羅琳成功了,可誰又知道,這成功的背後包含著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艱難。同學們,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出: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熱情、有目標、能夠持之以恆地堅持努力,成功就會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4

對與一個在上海住慣了的人,是無論如何也感覺不出北方冬天那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寒冷冬景的。上海的冬天從頭到腳都透著點溫暖的氣息,它總是那樣躡手躡腳,輕悄悄地降臨在人們的身邊。

上海,是一顆屬於東方的明珠,是一顆屬於世界的明珠,如此的璀璨,如此的瑰麗奪目。請閉上眼睛:在五彩霓虹燈包圍的四周,悠悠浦江水蕩然穿流於彩燈的泛光之下,冷風中感覺著這冬天的氣息。雖然是冬天,卻不算很冷。這就是我理想境界中的冬天了吧!

城市中那一圈裝扮上海的炫彩“服飾”,上海人一看到它,心裡便踏實了。那偉岸的、高大的幢幢大樓似乎可以包容這冬天的一切寒冷,只有回到呀呀學語的年代,躺在母親懷裡甜美入睡,才會萌生出這樣的親切感覺似的。

小草欣欣然挺立於路邊,快活地眨著眼,微風中翩然起舞。油黃的綠意,這是冬天上海的綠色,常引人側目而視。聽,它快樂地歌唱。唱自己的幸運,誕生在這美麗的城市;唱自己的價值,用生命的顏色裝點上海。

上海冬天的風是和煦中夾雜著點傲氣的。但它不像北方凜冽的寒風,吹得人直哆嗦;更不像北京的風,吹得人睜不開眼。它是一個和善的小精靈,在你踏上勞累的歸途時,輕輕拂過你的臉龐送上半點寒意;或是,徐徐吹動你耳畔幾縷髮絲,奏上一曲浪漫的大自然交響曲。那風吹的聲音,猶如一隻無形的手,輕輕叩開你的心扉。對於這小精靈的問候,你能撅起嘴嗎?你只有“忍”著幾絲寒意,出口氣罷了。

冬天的太陽,對上海格外偏愛,照得人心頭暖烘烘的,照開了人們臉上的笑容。上班族們哼著輕快的歌,高興地去工作;老人們樂呵呵地坐在院子裡嘮叨家常的,整理老家當的……

生活在上海,冬天粉裝玉砌的白雪世界是無緣相見了。偶爾,從天空飄落的零星雪花,時而夾雜著絲絲細雨,為這座城市增添一份妖嬈。這足已使上海人興奮好一陣子了,有時人們無法分清那紛飛落下的是雪還是雨,但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別的美麗和一種小小的雀躍。

可愛的上海人,總想假裝憋氣,對外地人埋怨:“這地兒真沒勁,老不下雪。”卻又總也藏不住心府的快樂與驕傲。

那浦江水不結冰,還吸引了成群遠道而來的遊客,參觀黃浦江畔——藍藍的天、高高的樓、潺潺的水,構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畫。登上東方明珠頂層俯視上海,一派美景盡收眼底

上海——這顆明珠,它的冬天包著美景,包著所有上海人的笑顏!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5

大家好!很開心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作課前三分鐘的演講。

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童話故事,它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巨人的花園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裡玩耍很生氣於是他在花園的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據於牆外。從此以後園裡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花園裡也沒有了春夏秋只有冬天永遠留在了這裡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園裡立刻生機勃勃巨人看到後再次將孩子們趕出花園園裡又被冰雪覆蓋了後來巨人覺醒了隨即拆除了高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幸福。

人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快樂也一樣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那個巨人他兩次將孩子們趕出花園給花園帶來了冰雪寒冬讓孩子們失去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同樣孤單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園裡明媚的景色還有這樣一句名言把你的痛苦與別人分擔你的痛苦會減少一半把你的快樂與別人分享你的快樂會增加一倍分享快樂不會使自己損失什麼卻能讓這個時間充滿溫情與別人分享快樂時一種美德因為快樂能夠傳染其實很多時候與別人分享快樂既是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了別人一個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既然這樣真誠與別人分享如果自己是一團火就點亮別人如果自己是一盆水就洗淨別人如果自己是一個粒種子就長出更大的稻穗如果自己是一彎月就給夜行人送去清輝分享本身就是一種快樂請不要吝嗇你的笑!

謝謝大家!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6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下了“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千古絕句。也許,這是當時千言萬語在無言中的最好寫照。但有時,或者說更多的時候應是有聲勝無聲。

語言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重要區別,它必有其過人之處。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國與國合作的基礎……

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燭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為國挺身而出的品質,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話使秦師從邊境中退去,挽救一國家,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這些語句句句擊中要害,簡潔而又明瞭,讓秦伯感受到亡鄭的害處而是放棄攻鄭。這就是語言促進溝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試想當時曹植受到親兄長故意刁難時,語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詩,難道此時能無聲勝有聲嗎?曹植以驚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短短的四句詩使曹丕給曹植留下了一條命。同時,這下是他倆的一種溝通。這般厲害的人,怎麼會不讓人崇拜呢?

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觸龍。一個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語言的溝通來說服趙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兒子長安君去當人質。觸龍的那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常常在我耳邊迴響,提醒著我語言在溝通中的力量。

……

這些例子向我們展示了語言在溝通中的魅力。同樣,當你不善於駕馭語言溝通時也許會引發嚴重的後果,古時晉國的馮婦被火活活燒死不是說明了這一點嗎?在現代,父母與子女間的缺乏溝通,不正是在減弱著語言的力量?也許只要父母與子女抽出一點時間聊天,很多悲劇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們沒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能力,我們也沒有周恩來巧答記者的智慧。但我們都有會用語言表達的能力,為何不物盡其用呢?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我們應不斷提高我們語言的溝通能力,這樣,才能立足於社會。

請記住,這是一個有聲勝無聲的社會。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7

常常聽人一提到“中庸”,就隨口說出“無原則”、“抹稀泥”之類的解釋,其中既有大學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類“專家”。實在使我驚訝。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寬廣胸襟,和“一以貫之”的堅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現實主義的偉大思想。至少我們可以從“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訓中,體會到孔子這一思想的深刻性。

“中庸”被賦予“不講原則”的意義是為批孔而曲解其原意而來。現在很多人非常善於以蔑視的口吻批判“孔孟之道”而顯示其思想的先進性,然而他們對“孔孟之道”的知識,又完全依靠道聽途說而來,全不去研讀孔、孟的著作,實在可憐得很。

不研讀孔、孟著作而談“孔孟之道”,就難免鬧笑話。譬如我見到幾種白話《論語》讀本,評價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和“愚腐的虛偽”。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望文生義之談。

孔子主張不用魚網或以大繩多勾的方式捕魚,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已經超越了維持生計的限度,而是以漁利為目的了。孔子說的宿鳥,絕非僅指落在樹上的鳥,而是指在巢穴孵化幼鳥的大鳥,大多鳥類是為繁殖後代而築巢。避免射殺繁殖期的大鳥,可以避免殃及幼鳥,保護鳥類的繁衍。孔子這一論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偉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利益的慾望是無限的,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也是巨大的。如果現在的人們懂得孔子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會出現捕捉鳥的粘網和捕魚的“絕戶網”了。當現在的人們大聲疾呼保護鳥類和魚類自然資源,使之減緩滅絕過程的時候,人們可曾想到正是因為我們遺忘了聖人的教誨以至面臨如此災難的這一層?

所以我又想道,要體會哲人的思想,首先應當具備對哲人的崇敬態度;要和先哲對話,首先要具備面對先師的敬畏心理。否則是難以得到先輩哲人的啟示的。孔子被千年百代尊為“聖人”,自然有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理解孔聖人的思想,要讀懂他的著述,首先要具備尊敬“至聖先師”的敬畏心理。

比如說,對《論語》“學而篇”的解釋,從嚴謹學者的註解到皮毛潦草的白話讀本的翻譯,歷來解釋為孔子說了互不相關的三件事:一件是不斷學習很高興,一件是有朋友來訪很快樂,一件是人家不理解我,我不怨恨。但是,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聖人,是不可能在一篇談話中語無倫次地講述互不相關的三件事情的。孔子的學生既然把這三句話放在一篇中記錄,那麼,它所表述的就應該是一個連貫思想的三個層次。

當我們懷著敬畏的心理,面對這位至聖先師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參悟孔子這篇談話的連貫意義了:“不斷學習鑽研,就會產生新的思想觀點,這難道不是使人非常高興的事嗎?當有人知道了我的思想觀點,從很遠的地方來和我切磋交流,這不是使人感到非常快樂的事情嗎?當有人有不理解、不贊同我的觀點的時候,我不惱怒人家,這難道不是君子風度嗎?”這是體現孔聖人“忠、恕”觀念的連貫思想。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8

歷史的大江波濤旋卷驚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誓死守衛邊疆,精忠報國;屈原,文天祥,滿懷忠心為復國,淚灑熱土。他們的精神繼傳至今,他們的崇高事蹟,令人拍案驚起,感嘆不已。在眾多英雄人物裡,有這麼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為後人駛破洶湧滾滾的浪,那前進的道路上立即展現出萬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強力的風向標,那風向的盡頭,光彩奪目,波瀾壯闊,要駛達那裡,必須學會管理自己。這風向標指引著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做人的準則,這人就是偉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愛人”。無論是友人,親族還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誠信,本分,尊老,愛幼,這些中華美德的結晶就是“仁愛”。“仁愛”,也是“仁義”,從而“仁義”就是正義。先對人仁愛,便成仁義,成了仁義,便成正義,再之後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話簡明卻意深,總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說孔子其貌不揚,醜陋不堪。不錯!孔子確實是如此,但是,光憑美貌論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國?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國。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國,仁國者便仁人,迴圈至此,國泰民安。如論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並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費”指運用智慧帶領人們謀生,使得安居樂業,百姓自然勞而不怨。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嚴,儀態莊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動之而懼,威而不猛。但從一面來看就像頂端的文明文化發展,所以才有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之說。

仁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孔子的言行舉止同樣遵從。心中有“仁“這一信念,做法也會遵循。在公共場合,尊重別人言論。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反駁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扞衛你說話的權利。”有關於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遊列國,在街上走時,天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別人屋簷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湯雞,一街人諷孔子如喪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並不駁論什麼,那街人很奇怪,問孔子原因,孔子只說了一個字:“仁。”街人不解,繼續問,孔子說:“仁,要在生活中運用,現在我們就是仁,以仁為本,君子為人之道,以做為本分事,寬待人,心中有知識與仁愛,就不空虛,就會寬待人,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惡空虛之徒,但心中要有仁愛,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聽了,感到慚愧,於是馬上跪下拜孔子為師,以後也成為了名士君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別人,不為小事而氣憤,要慷慨的容納,大方的原諒,可以辯論別人的不同觀點,但是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因為人人都有自尊,並不是因為衣著打扮,錢財富有,而身份高貴,反而往往這些人都沒有修養,那些人對自己放縱,對別人則苛求貪利,正人君子則聲張正義。這就是“君子求誅己,小人求誅人。”

《論語》,是中華民族燦爛智慧與品德的精華。在滔滔的大江裡,沖天波浪又湧起英雄兒女。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9

一千多年前,浣花溪畔,有人慷慨悲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千二百多年前,武侯祠中,有人傷懷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夔州江邊,有人登高苦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公元20xx年

我本是夔州江邊一塊青石,去年被雕刻家們採回,刻成了一尊石像,放置在城中心的廣場上。我懇求人們讓我面對著我來的地方,因為那兒有我塵封千年的記憶……

寒秋又至,秋風蕭瑟。一個老態龍鍾的長者拄著手杖,站在凜冽的寒風中,發出聲聲嗟嘆。低沉的嘆息聲吸引了我,喚醒了我沉睡千年的記憶:大曆丁未重九,那是一個感時傷亂的日子。那天,朔風野大,清猿哀號;那天,子規悲啼,騷客苦吟。

光陰荏苒,一千二百三十九年轉瞬即逝,我卻還清楚地記得,曾有一個長者手拄藤杖,惆悵的獨立在我肩頭,低吟苦歌,讓我倍感神傷。我不敢說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天動地,但我確信:子美,你是我第一個令我潸然淚下的人。

公元七六七年

夔州的秋風獨在那年是那麼的狂野。蕭蕭秋風呼嘯而業,又呼嘯著去了,在我耳畔躊躇徘徊。隔岸的老猿對著這肅殺的秋風,仰天長嘯,憑著這秋風向蒼穹哭訴自己鬱結已久的悲愁!子規聽了這悲悽的歌,飛了起來,在瑟瑟寒風中久久盤旋,和著猿的悲歌,將無盡的幽怨訴說。

秋風,你恣意地吹吧!清猿,你放聲地哭吧!子規,你縱情地啼吧!趁著這秋景,這愁情,吹散你的鬱結,哭出你的心聲,啼出你的夙願。

枯葉被清猿和子規感動了,抑制不住,抑或是想給這兩位悲悽的歌者以慰藉,紛紛從枝頭飛了下來,和著悲歌,迎著勁風,在空中飄著,蕩著,恣情地飛舞著。

江水來了,帶著他的激情,浩浩湯湯地奔騰著來了。聽了這悲歌,也被這兩位悲悽的歌者感動,默默地為兩位歌者伴奏。遠方寂寞的白沙洲隨著江水的起伏時隱時現,如若在江面上飄蕩的一葉孤舟。

遠處傳來一陣嘶啞的咳嗽聲。有人來了,是你吧?我想應該是的!對,是你!就是你!近了,更近了!可是……

可是,為什麼你卻孤身一人?哦!太白駕著仙鶴為天姥賦詩去了。沒有了太白的清逸,空氣也變得凝滯。

你佝僂著脊背,手裡憑空多了條藤杖,蹣跚地向我移來,步子也不如先前穩健——你分明蒼老了許多。你聽到了清猿的悲啼,聽到了子規的悲鳴,聽到了先前的一切悲歌,你看到了蕭蕭的落葉,看到了滾滾的長江,看到了先前的一切悽景。想到長年漂泊,你的雙眼噙滿了淚花,順著眼角的皺紋往下流,再往下流,打在了我的臉上——那是一種怎樣的悲涼啊!你目光呆滯,臉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拄著藤杖的雙手也微微地戰慄著,孤獨愁苦頓時襲上了你這個外鄉人的心頭。你沒了當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壯。卻平添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愁苦。子美,你分明蒼老了……

寒風又起,猿鳴悽慘,你挪了挪步子,顫巍巍地轉過身來,畫面彷彿定格在這一瞬間。看到了,我清晰地看到了,你蒼白的臉色,枯槁的形容,凸起的顴骨,凹陷的眼眶,紅腫的眼袋,昏暗的雙眼,茫然的像是在找尋著什麼——那是怎樣的一種觸目驚心啊!勁風撩動著你寬大的長袍,撩動著你已渾欲不勝簪的銀絲。子美啊我真怕你瘦弱的病體經不起強勁的秋風。糟了!我看見你晃了幾晃,退了幾步,幾欲跌倒。此情此景,恐那劉夢得也會收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情吧!

子美!你到底是老了!

人世的滄桑凝成了你憂國憂民的情懷,命運的不公化作了你壯志未酬的喟嘆,憂國憂民和壯志未酬揉成了你悽苦悲愁的嘆惋。又正是你的悽苦悲愁煉就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千古悽景;煉就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古悲歌;煉就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千古愁情;煉就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千古絕唱。

千古的絕唱唱醒了乾涸的山泉,淌出了清涼的甘露,流進了滾滾東逝的長江,那是我乾枯了千年的淚泉!

清猿依舊哀號,子規依舊悲啼,江水依舊東流。而你,在天地間站成了永恆。你仕途坎坷,潦倒終身,但卻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公元20xx年

天色漸暗,遠方傳來悲悽的歌。環宇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評析:跨越時空的界限,體味“詩聖”的內涵。從蓬門草堂到蕭蕭江畔,從吹破的茅屋到江邊的舊船,在作者的引領下,“詩聖”一路向我們走來!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章的開篇就顯示出大的視野、大的氣魄:浣花溪畔、武侯祠中、夔州江邊,空間跨度大,時間跳躍長,可謂縱橫馳騁。

接著作者以深沉的基調,細膩的筆觸,瑰麗的想象,將目光投入現實和歷史的星空,描述現實,觸控歷史,真實的再現了古今“詩聖”的形象。文章語言優美,句式靈活多變,筆墨揮灑之處,神采飛揚,極富感染力,表現出作者深厚的閱讀和積累功夫、紮實而靈巧的寫作功底。

總之,磅礴的大氣,真摯的情感,深厚的積澱,紮實的功底,流暢的行文,嚴謹的結構使本文成為佳作一篇。

當然這篇文章也存在著一些瑕疵:開篇作者採用的排比句式內容不清晰。一千多年和一千二百多年及一千三十九年,實際上都屬於一千多年的範疇,不如全部寫為一千多年前。這樣讀者就不會產生歧義了,同時也使句式變得工整了。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0

不容置疑,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動物,但同時也是最固執的動物。

從人處於社會的角度看,人是需要這種性質的,從深一層的本質來說,就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到達你想去開栝的海洋,建立新的度假村。這固是一種有利於人生長的事情,但若從某些生活折射出來的現象來說,這反而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壞事。首先,太固執不利於生活在社會之中,與某些人的思想相牴觸;再而不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慘寫照。思想頑固造成個人性格扭曲,為了追求一些美麗而遙遠的夢,曾立下誓言,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遍體鱗傷也不呻吟一聲。

生理方面的固執把人描繪得是何等愚蠢,依戀與固執何嘗不是一對孿生姐妹呢?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望,滿足自身的需要,總是衝啊衝,追啊追,是否忘記了自身脆弱的力量?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始終,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天下誰不想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追逐呢,用來填補自己那空缺的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於是社會中總是鼓勵著我們尋找目標,然後鎖定目標,從一而終。因此人們瘋狂地迷戀某事物,併為自己的這一行為解息為堅持到底。最後不能太迷戀的也也在其中沉寂,鬧的事情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有意義的也全變了質。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需要溫暖,可是生活的常識告訴:如果太陽太近或世界沒有黑暗,永遠一片光明,我們人類不會是今天這個健康的狀態。因此太迷戀太陽是不科學的。今天是寒冷的;夏天是炎熱的;春天是百花齊放、萬物復甦、蝴蝶翩翩的理想世界;秋天是碩果累累,涼風習習,風吹搖晃的肥妞。如果我們只願意停留在春天、秋天,那我們的調色盤上不是少了一些鮮亮的顏色嗎?其實冬天寒冷得可愛,他為我們放映了一個雪花飄飛的浪漫天國,夏天的藍天白雲豈不楚楚動人。

蠶蛹依戀蛹的溫暖,難以成翩飛的蛾;船依戀港灣的平靜,難以到達遠方的彼岸。雪水只有離別高山,才能流入江流湖泊;柳絮只有離別柳枝,才能播種綠色希望。無數生命向我們展示了太過依戀的害處,迷戀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阻礙了我們的生存發展,楊麗娟的事蹟沉重地觸動了我們的神經系統。人生確實要適可而止。

過於迷戀,有時侯會使我們失去得更多。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如果過多地吸收光源,植物就會因為蒸騰作用不協調而枯萎。只要葫蘆,不要過程,難道不是過分依戀的行為嗎?結果人財兩空,落得破碎的夢,實屬可悲。

落葉歸根是值得讚揚的,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為下一代繁殖貢獻了自我,而不是迷戀自己的璀璨歲月,花容月貌。它懂得自己的使命,犧牲在它眼裡宛如秋天的旅行。

放寬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心也旅行一下,畢竟秋景美不勝收。“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獨戀一枝花”,也許就是對於過分迷戀的很好禪釋。下一站,可能就是你的目標,何必迷戀地留在上一站呢?踏上秋天旅行的車,讓你的心一起旅行吧!下一站風景迷人。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__領導,教育界的同仁們:

你們好!

縣教育局此次委以重任並送我上任與大家見面,我深感榮幸,感謝上級領導對我的培養,對我的信任。__學校近幾年來在前任校長的領導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連年佳音不斷,捷報頻傳。我從__中學調來這裡履職,我感到光榮,更感到壓力,我深知自己的政治素質、文化底蘊、業務水平、決策能力、服務意識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提高,要勝任這一職責,必須付出艱鉅的努力。

表決心如下:

……

各位同仁們,今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已勢在必行,“兩基”要迎國檢,校園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工作也一項不容忽視,這是肩負在我們這些人身上的重任,也是一項光榮的任務,在座的都是我鎮國小教育界的精英,是各路諸侯,作為你們班長和領頭羊,我一定會鞠躬盡瘁、奮鬥不止。我相信,有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強有力的支援,我們一定能夠精誠團結、努力奮鬥,創造__學校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談談夢想是如何激勵我去奮鬥的。

曾經有人說過:“一個沒有夢想的人是一個失敗者。”這句話一直記在我心裡。為了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從小就有上大學的夢想,所以“大學夢”一直伴隨著我。這個夢想一直激勵著我去奮鬥。

“大學夢”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到彩虹。的確,沒有經過勤學苦讀,你怎麼能踏進大學的殿堂呢?“大學夢”讓我再次明白:“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道理。

現在,__中學從一所默默無聞的學校變成了一所重點高中,成為了一所圓大學夢的學校,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祕密呢?

現在,“__中學之謎”已經被解開。自信是他們成功的前提,努力是他們成功的法寶,習慣是他們成功的法則。

“__中學生有無限的潛力”,正是因為這句響亮的口號,激發了__中學學生的潛意識,並由此誕生了潛能,幫助實現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學聯考神話。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但是有些人的潛能發展比較早,有些人的潛能發展比較慢,比較晚。我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比別人好。__中學學生可以圓自己的“大學夢”,我肯定也可以!

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如果你想成功,那麼就要強迫自己做得更多,只有這樣,你才能取得進步。

“大學夢”一直激勵著我前進,激勵著我奮鬥。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國家的建設需要我們,國家的繁榮也需要我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完成我們的“大學夢”,為將來報效祖國而努力!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3

了就喝水,困了就去睡。孤單無聊時,音樂是安慰。快樂就會笑,傷心就流淚。很少談妄想,很少談後悔。真心愛過誰,不需要感謝。真的要告別,就別太糾結。聽風聽雨聲,看海看流星。換過了心境,更容易感動。做一個簡單的人,哪怕太天真。不想對明天總是有太多的疑問。一個人看電影慢跑,一個人聽著歌睡著。用一個孩子的本能,聽你說著願望可能。做一個簡單的人,不需要天分。不過是自己找到快樂的過程。雖然總是太多煩惱,但是夢中全部忘掉。輕輕地風依然美好,喚醒我最當初的心跳。

——寫在前面

在這喧鬧的城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一點空間,哪怕是一條狹小的縫隙。看著窗外的陽光升起又落下,感覺自己的青春正在無法挽回的流逝。曾經的夢想,曾經的快樂,都埋葬在這灰暗的城市中。不想讓自己太累,只想做一個普通而又簡單的人。

做一個簡單的人。拋開世俗的煩惱,在心裡給自己留一席空白之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渴了喝水,困了就睡,不必強求,順其自然。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也不需要去改變。孤單無聊時,音樂是安慰。累的時候就聽聽音樂,趕走寂寞與孤單。音樂,是心靈的安慰。深夜,帶上耳機,享受一個人的世界,陶醉在這份快樂之中。再提筆寫下一段心情文字,記錄下生活的美好點滴。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做一個簡單的人。閒品五味人生,笑看花開花落。快樂就會笑,傷心就流淚。不要去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很少談妄想,很少談後悔。昨天的昨天,都只是回憶,不要有太多後悔。明天的明天,是無法預料的,不要有太多妄想。真心愛過誰,不需要感謝。真的要告別,就別太糾結。親人,朋友,愛人,都會有分開的時刻。樂於幫助別人,感謝幫助我們的人。生活不要有太多的繁雜。

做一個簡單的人,哪怕太天真。在這現實的社會中,想要簡簡單單,感覺就是妄想。像是一個孩子天真幼稚的夢想,難以實現。但有時候,我們更希望自己像孩子一樣,永遠也不要長大。不懂得生活的煩惱,對明天也沒有太多的疑問。在孩子的夢裡,明天是一個美麗的夢。雖然我們無法回到童年,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一個人看電影慢跑,一個人聽著歌睡著。用一個孩子的本能,說著願望的可能。一個人感動在自己獨立的生活裡,用沉默的方式。而沉默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態度。

做一個簡單的人,不需要天分。在每天不斷地奔跑中,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累。盛夏的風輕輕掠過額頭,伴隨著稀稀疏疏的蟬鳴,這世界依然美好。夜晚,繁星點點。太多煩惱總是在夢中忘掉。一覺醒來,又會是一個新開始。奔跑,停息,繼續前行。一切都不過是自己找到快樂的過程。聽風聽雨聲,看海看流星。用沉睡的記憶,喚醒最初的心跳。相信自己,你便是快樂的。

做一個簡單的人。簡單,而不是簡約,簡單,更不是簡陋。簡單,是一種生活態度。簡單,是一種自我快樂。簡單,是心靈的獨自旅行。

站在這城市的寂靜處,讓一切喧囂走遠。生活,是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做一個簡單的人,簡單些,簡單些,再簡單些……

課上三分鐘演講稿 篇14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又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還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卻還得故意裝做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更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麼親愛的你覺得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呢?

我覺得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是知與行的距離,是說到與做到的距離,是承諾與履行的距離。作為建設銀行的員工,它的繁榮興旺離不開我們的勤勞實幹,而勤勞實幹必須要做到知行合一。

那麼知行合一是什麼呢?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明陽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王陽明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知決定行,行落實知,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兩個東西。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說的可能有點繞,舉個例子,中國作為禮儀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禮、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顯糟粕的三從四德還是現代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無不教導著禮怎樣做,耳濡目染眾人多少都知道一點,可這些意識存在於腦海裡就算懂禮了嗎?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卻不知道算做禮的範疇是不是又算不懂禮呢?答案是否定的,當你認知了禮,你就必然會去做到,你若只停留於嘴口之間,便不算真的認知了禮。

王陽明所謂的“知行合一”,最開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的關係方面,是要使良知時刻關照著人的行為和心理,使人不會失其本心,不會讓意志為外物所動搖,淪為外物的奴隸。他的這一理論對於對於當下我們實際工作、對於我行發展又有怎樣的借鑑呢?我覺得要做到兩點:

堅持知行合一,我心有主。銀行的風險控制是一個永遠不能忽視的話題,就像一個水庫蓄水量的多少不僅在於它的高度以及寬度,更在於周身是否有漏水的可能。換句話說能把內控合規做好,其實也就為我行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法學領域,不作為也是一種行為。要實幹興行,必須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面對金錢、權力、美色的誘惑,要算好經濟賬、事業賬、感情帳,面對高息借貸、大額博彩、過渡資金、代客交易等違規行為要堅決徹底地大聲說”NO!”

堅持知行合一,貴在落實。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空談費事,實幹興行”,似趙括紙上談兵只能淪落衰敗,唯有真抓實幹才有走向興旺。xx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改革的浪潮滾滾襲來,對於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只有把滿腔的熱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關注每一次接待客戶是否使用了更加標準的手勢、是否佈置了更為舒適的環境、是否綻放了更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現出更為專業的營銷,只有這些實實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斷拓展業績,更上一層樓,才能完成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才能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才能為員工搭建更廣闊平臺,才能為社會承擔更全面企業責任。

三從四德論…我覺得如果說金融銀行業是一塊戰場的話,我們必須穿上風險意識的防彈衣,手持迷人微笑核武器,領會知行合一,實現實幹興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