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精選演講稿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薦讀】

為什麼記者的故事引人入勝?就因為講的都是親歷親見親聞親為,故事真實可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薦讀】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固始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帶著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這個季節雖然不會春暖花開,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堅定的追尋我的記者夢。我一直堅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巒背後的山巒,總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讓我為之匍匐,為之欣喜的土地。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聞理想。因為這份理想,我一直幹勁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為這份理想,使我決定踏上記者這個工作崗位。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標。對於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大學時期到現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

對新聞而言,畫面是證明新聞真實性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新聞記者要做到實事求是,而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在每一個新聞報道中扛著沉重的攝像機親臨現場,用鏡頭記錄新聞的全過程。無論雨雪風霜,還是艱難凶險,只要有新聞需求的地方,就有我們電視記者忙碌的身影。電視新聞播出時或許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可是在這一兩分鐘的背後,往往是我們電視記者付出的數十倍的時間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縣南部山區發生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採製現場抗洪救災的新聞。我們在泥濘的道路上步行了三個多小時,滿身泥漿的進入到各個受災的村莊。大雨當中的山區,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危險。當時很多村莊都被半淹在洪水當中,我們只能坐在臨時找的兩條小船進入到受災群眾的家中。狂風暴雨有好幾次我們的船都差點被水浪掀翻。這其中的艱辛和危險,現在想來都有些後怕。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卻絲毫沒有退縮。因為我看到我們的領導幹部都衝在救援的第一線、因為有很多受災家庭等著我們去齊力解救和現場報道,因為有一種神聖的使命

和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我前行。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石;把這兩點結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

2019年8月,我在郭陸灘鎮孫橋村村部採訪時,看到兩位年近70歲的村民找村書記尋求幫助。經過了解才知道。他們有一個4歲的孫女叫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白血病的一種。小若瑄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在家務農,家裡的收入非常有限。為了治病他們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可以說是傾家蕩產。但病情還是沒有太大的好轉。身邊能借錢的親戚朋友都早已被他們借了一遍。此時若是再籌不到錢,孩子就要停止治療,病情就有惡化的危險,病魔隨時都有可能奪走到這個年僅四歲的生命。村支部書記李國強跟我說:他們的情況確實十分困難。我們也早已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可是我們的力量畢竟有限,該做的,能做的我們也都已經做了。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村裡的採訪結束後,我去了小若萱的家裡。將他們家的情況都記錄了下來。當天下午回到縣裡,我便通過臺裡的領導找到了縣義工協會,把我掌握的情況向他們做了說明,請求他們的幫助。他們聽完後當即表示,一定盡力去幫助這個孩子。經過三天馬不停蹄的商討,最終我們和固始縣龍飲臺茶廠達成共識。以賣“愛心茶”的方式為小若瑄籌集善款。義工協會的人員和我們的記者都全體出動,到茶廠幫忙。我縣各大媒體也都連續做了較大篇幅的宣傳報道。最後經過五天的努力,我們共籌集善款4萬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轉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醫院治療。可是,這時候離孩子治病的總體預算還差兩萬多元。情急之中,我決定用現場募捐的方式來試一試。我用一天的時間找好了縣裡的一個演藝公司,三個演藝團體。在縣陳元光廣場舉辦了三天的義演募捐,最終我們又籌集了

三萬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們又立即趕到合肥,把錢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於治療及時,小若瑄最終得以完全康復了。當我看到孩子臉上綻放的笑容時。我的心裡無比的欣喜和自豪。

這些年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新聞原則,深入到最基層的地方採訪拍攝。田間地頭、廠礦工地、郊區野外是經常出入的新聞現場。早出晚歸,節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這些年的新聞工作中,採訪物件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溫暖;一個個獲得領導和觀眾認可的新聞作品讓我享受到了敬業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嚐過,悲歡離合經歷過,對於新聞事業,我也從來不曾後悔,更沒有想過要放棄。因為我發現我生活當中的很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都源於“我是一名新聞記者”。因為我此生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聞記者”!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稿

在得知這次演講比賽的內容要求時,我不禁想起在從業之初就不停地追問的一個問題,也有剛入行的年輕記者問過我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我想,這個問題一方面證明了我們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與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無從化解。所以我天站在這裡,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個人的體會。我演講的題目是匯聚正能量,講述好故事。

從一名記者成長為記者站站長,梳理自己走過的從業歷程,我個人認為一名好記者,要把“民之所需”和“黨之所願”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準。換言之,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立場,堅持群眾喜聞樂見的標準。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就要堅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客觀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傾聽人民的呼聲,用自己的雙腳深入基層,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時代的脈搏,讓採寫的新聞“帶著露珠”。

xx新區是全市向海發展的龍頭。我從新區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採寫關於新區發展建設的新聞。XX年5月,xx船業首艘大船下水,這是全省“五點一線”開發開放戰略實施以來首次產出的成果,意義非同凡響。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灣新區,對管委會領導、船廠職工和當地群眾進行了詳細的採訪。憑著幾年積累的素材和敏銳的觀察,寫出了《“巨集冠”高度:借“五點一線”轉身向海》,獲得了當年市“主題新聞宣傳”特等獎和全省好新聞一等獎。XX年我和同事駐xx新區採寫出版《濱海專刊》,我們每天坐著30路公交車奔波於遼東灣新區和單位之間,深入到建設一線尋找最鮮活的新聞。我們堅持高策劃、新視角、深解讀,一方面關注新區的發展建設,另一方面挖掘、整理遼東灣新區的歷史,讓人們在今昔對比中感受到遼東灣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堅定向海發展的信心。疏港鐵路通車後,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聲》為題梳理了遼東灣新區的鐵路發展史,讓讀者通過鐵路的變遷了解xx的發展史;xx港建設升級,我們整理了新區的航運歷史;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開學,專刊從192019年建成的扶輪國小入手,回顧了遼東灣新區百年教育史……還有xx新區的魚雁文化、稻作文化、蘆葦文化,我們不僅在真實客觀地記錄著遼東灣新區當下的發展,也在對xx新區的人文歷史進行著整理和傳承。《濱海專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認可,xx新區曾把《濱海專刊》寄到省沿海辦作為成果彙報。我想《濱海專刊》的成功,找準了“民之所需”和“黨之所願”的結合點。

再來談談我對於好新聞的一點淺薄的看法。新聞學者李xx認為好新聞的標準是:清澈、簡練、聚焦、有細節、有誘惑力、能喚起人們的好感。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好新聞,就是把故事講得精彩。寫好新聞的祕訣是什麼?就在於講故事。故事講精彩了,新聞就精彩了。

我在採寫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好乾部——周xx同志的先進事蹟時,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進入正式的採訪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圍採訪,包括周恩義同志當年的戰友、曾經的同事、現在的下屬、指導過的企業家、幫扶的貧困戶,儘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採訪過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動著。最初我是被周xx一個人感動著,隨著採訪的深入,我聽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並在他們發現了周恩義的影子,我被這個群體感動著。我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採訪結束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我一遍一遍翻看採訪筆記,梳理周恩義的事蹟,用平等視角的“體驗式”報道,選取鮮活的人物、生動的語言、難忘的場景講述周xx的故事,還原一個忠於事業、勇於創新、紮根基層、淡泊名利的宣傳幹部形象。功夫不負有心人,四篇通訊陸續發表之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我也在周xx的事蹟宣講中收穫了精神上的洗禮和成長。在這之後,我學習著一邊“看見”和“記錄”,一邊“思考”和“沉澱”,讓自己漸漸成為一個帶著故事的人,一個能說出好故事的好記者。”

當代著名新聞記者穆青曾說過:“身處這樣波瀾壯闊的時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為黨和人民奉獻的精神,用心去謳歌偉大時代的激情,就不怕寫不出好東西來。”這句話適用於當下的xx,和身處其中的我們。

秋毫雖細握非輕,記者作為一個時代的記錄著,記錄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我,還有我們,將繼續記錄時代大變革,見證城市新發展,傳遞社會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間故事,眾生夢想講給大家聽。

xx日報 呂xx

標籤:演講稿 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