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傳統節日元宵節演講稿3分鐘600字(通用3篇)

傳統節日元宵節演講稿3分鐘600字 篇1

大家晚上好!

傳統節日元宵節演講稿3分鐘600字(通用3篇)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元宵節,又名元夕、上元節等,是中國自古以來一年中最為熱鬧的節日,堪稱中國的“狂歡節”。而狂歡節又是一種具有世界性質的文化現象。去年,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出臺,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但是,新增設的節假日裡沒有元宵節,不免讓人感到美中不足。因為,要想體驗和發揚中國特色的狂歡節精神,元宵節具有無與倫比、不可取代的地位。

元宵節的文化豐富而多層次。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之日,國人根據這“第一良宵”之意,名之“元宵”;因為這晚通宵掛燈結綵,故又名“燈節”;此前後,正是立春節氣,元宵一過,農民們要忙農田耕作了,所以節日活動有一些農耕意味,像是個“農耕之節”;元宵又是約定俗成的男女交往之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是“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還是“元夕”,從這個功能看,元宵堪以中國的“情人節”名之;再是各地社火演藝集中演出的日子,由這一點著眼,元宵又可稱為“歌舞戲劇節”的。元宵在國人的社會生活中是個“大節”。元宵的節日食品在漢語裡就名“元宵”,和節日同名,在節日文化裡獨一無二(沒有人會把粽子叫“端午”,把月餅叫“中秋”)。

元宵狂歡節精神之第一要義就是“解放”精神。人們首先把自己從冬天裡、從室內解放出來。放燈觀燈,是元宵節的第一大節俗。人們看燈、賞燈、玩燈,超過觀月的慾望,清代樑元穎《元夕前門觀燈》雲:“今宵閒殺團團月,多少遊人只看燈。”彷彿人們就是要製造出人世間的光亮來抵禦月亮光,與月亮光媲美。看燈必然要到戶外,到通衢大街上。人們在屋子裡“貓”了一冬了,元宵燈吸引大家走出戶外,這樣對身心健康有好處,所以會有“走三橋”、“走百病”之謂,到處走走,百病無有,實在是個號召運動、鍛鍊身體的動員令、廣告語。人們很快就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元宵遊可以說是一種熱身運動,鬆動鬆動筋骨,調節調節

傳統節日元宵節演講稿3分鐘600字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的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的侵略而受到打擊,甚至被趕出了朝廷。在流放途中,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盡。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為了紀念屈原,把農曆五月初五日定為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放假一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我們今天美好的一切,是我們的先輩們懷著愛國理念和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未來的。因此,我們更應該記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春節。

春節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掛滿了紅燈籠,貼上了閃閃發光的對聯,有著一派辭舊迎新的氣氛,商店裡的牆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瑩透亮。這時候,龐大的人群帶著迎春的喜悅湧進大商店購年貨,商店裡的年貨琳琅滿目,多得讓你眼花繚亂,無法選擇。來來往往的汽車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著許多美味佳餚:淌著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著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

夜晚,人們把一個個煙花點燃。煙花在天上噴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朵”,美麗極了。我看見小夥伴都在放,我想:讓我的煙花也為這燦爛多彩的夜空畫上美麗的一筆吧!於是我把煙花點燃,“砰!”的一聲,煙花在空中爍出一道道絢麗無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向這裡看過來,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點燃了第二個……

春節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啊!

傳統節日元宵節演講稿3分鐘600字 篇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