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發言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的發言稿(精選3篇)

發言稿2.78W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的發言稿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的發言稿(精選3篇)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要立足區情,順勢而為,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實現鄉村振興的系統性政策設計,統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舉措的落實。

一、銜接什麼。思想認識銜接。

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戰略,兩者協調推進、有機銜接,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意義重大。政策舉措銜接。保證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的穩定,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是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關鍵。要按照“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總體要求,做好在產業、就業、住房、生態、健康、醫療、綜合保障等各個領域系列政策措施的銜接;

做好貧困村“五通七有”及未竣工重大專案的銜接;

做好從全面脫貧到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以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為路徑的鄉村發展戰略的銜接等,保證脫貧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系統性。目標任務銜接。脫貧攻堅的目標是:20xx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xx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xx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xx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現在,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脫貧之後怎麼幹?就是要在總結脫貧經驗基礎上,作出階段性謀劃,形成長效機制,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基礎。

二、誰來銜接。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政治保證。農村是黨執政的根基所在,是黨工作的重要陣地,要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引導群眾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確保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主心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發揮社會力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社會各方參與,共同實施。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乘勢而上,主動作為,運用市場思維,依靠市場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緊緊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推進鄉村振興。依託駐村工作隊、“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幹部等力量,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務群眾、引領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落實落細落出成效。

三、怎麼銜接。

深化改革努力創新,讓農業強起來。堅持城鄉規劃頂層設計,加快形成南北協調聯動、城鎮鄉村統籌推進的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堅持農村農業優先發展,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民生問題短板;建立城鄉融合的要素有序流動機制,深化農村土地集體產權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改革,優化配置農村土地和勞動資源。

引進商業資本扶持農業,增強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建立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推動實現人才、資本、技術、土地等要素城鄉之間深度融合。加快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富起來。“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我們應發揮資源稟賦,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產業帶就業,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農村電商,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接續脫貧攻堅中形成的成熟經驗,比如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立特色產業叢集,延伸農業產業鏈,構建產業品牌體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讓更多農民乘上戰略的致富快車。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美起來。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產業與生態的雙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動庭院改造,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防治畜禽養殖汙染;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規範土地流轉和農田棚舍整治,讓農村環境一天比一天美。同時,鄉村的美麗還體現在農民的精神面貌上。要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倡導各族群眾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振農民精氣神,增強群眾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的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各位同志:

大家好!

作為“第一書記”被選派到xx鎮xx村駐村工作後,我迅速進入角色,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創新思路,紮實開展工作,耕耘著自己的“責任田”。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缺乏增長點,特色種植、養殖產業也沒有形成規模穩定的生產銷售市場,我與村幹部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強基層組織,築牢戰鬥堡壘。要想脫貧,員的力量不可忽視,我們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員帶頭作用,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要求,定期召開主題日,組織村裡員集中上課,認真學習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報告等內容。我們嚴格的組織生活制度,規範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民主評議員制度、積極推行豐富多彩的政治活動,用員的力量激發群眾,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參與到村莊建設上來,積極實現鄉村振興。

二是促民生髮展,創造新經濟增長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扶怎麼幫到位,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的課題,只有為村莊打造出經濟增長點,才能源源不斷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xx村與工業園區毗鄰,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利用徵山徵地的契機,與園區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尋找協同發展的道路,互惠互利,共同打造xx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發展特色養殖為主線,按照“圍繞一大片,打造三條鏈”工作思路,根據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產資料供給等實際情況,圍繞水庫片區,發揮鄉村養殖發展優勢,建立特色養殖基地,打造一批鄉村產業品牌,以品牌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激發產業發展活力。豐富產業型別,通過合理規劃,增強發展聚合力,推進產業全面發展、不斷升級,以高質量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發力。

三是揚文明新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鄉村振興不僅要抓好產業發展,還要抓好鄉村文明建設。“扶貧要先扶志。要把老百姓的精氣神提起來,更新他們的觀念,為鄉村振興創造一個宜居舒適的環境”。入村工作以來,我們積極推動宣傳新時代文明建設,號召全村員群眾喪事簡辦、喜事新辦,弘揚文明新風。按照分工負責、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原則,以治理“髒、雜、亂”為重點,全力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努力建立鄉村清潔長效機制,進一步改善村級環境衛生,提升幹部群眾生態文明意識,營造乾淨整潔、生態宜居的環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的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各位同事:

大家好,茶嶺村在區、鎮兩級委和政府的正確下,堅持以改革創新加強農村支部工作,以支部工作凝聚人心、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引領鄉村振興,著力將的組織活力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動力,紮實推動茶嶺村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聚焦建引領,增強茶嶺組織活力。茶嶺村堅持以建促脫貧,建帶動發展,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一是增強員模範帶頭,以點帶面共同發展。通過重點抓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開展“員亮身份”等活動,制定“做合格員樹先鋒形象”的員戶公示牌,引導他們做農民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二是增強員幹部學習能力,以高素質帶動群眾致富。規範化運用好“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新時代大講堂、“兩學一做”、中心組學習等工作法寶,使得茶嶺村員的覺悟大大提高,勤勞致富的本領大大增強,村支部、村委會的各項事業,在全體員的大力配合下,得到了全面發展,從而使得員幹部素質整體得到提高,運用先進的的發展理念發展茶嶺村的各項事業。三是增強組織建設能力,以吸納優秀青年人才豐富組織結構。支部在加強支部班子自身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優秀的年輕人入,為組織輸送新鮮、血液。近兩年發展員2名,培養積極分子6名,後備幹部2名,發展有文化、懂技術的一線員2名,注意發揚民主的作風建設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四是增強支部自身學習,以打造年富力強的員帶動全村發展。加強支部學習,邀請指揮長、幫村書記、第一書記、種養殖到茶嶺村進行建、產業發展、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員的性修養、增強員的技能技術,為員幹部充電,讓員能更好的發揮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五是增強創新能力,以工作創新優化組織辦理能力。創新開展村級兩委班子效能提升試點工作,通過資金整合、因崗擇人、優化考核,有效整合兩委委員、人社協管員、便民服務員、動物防疫員等人員工資,提高競聘上崗後相關幹部工資保障水平,並通過競爭機制,推動村集體高效運轉,充分發揮了建引領作用。

二、聚焦精準脫貧,增強群眾發展內動力。茶嶺村按照強抓貧困戶的“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且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貧困戶發展“一戶一檔”,理清思路,配合鎮委政府的具體幫扶,攻堅克難,運用各種手段,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走出一條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脫貧“硬”條件。在區、鎮各級的指導下,茶嶺村村支兩委的`多方努力下,年以來,共建設6個小廣場,在原有的三個廣場安裝健身器材,在朵嘎、蒙村、西地三個自然組設定三個圖書室、老年人活動室,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生活。在實施危改及“三改”的同時,注重人居環境及功能改善,同步保障衛生健康。新房設計上不僅符合政府後續規劃,更是落實廚臥分離、廁圈分離、人畜分離等要求。實施改廚,同步改灶、改臺、改管、改水,整體提高廚房衛生清潔程度。二是完善教學條件,建設脫貧“智”條件。在區級教育部門的關心下,茶嶺村村在村支兩委努力下,引進一家專業幼兒機構在茶嶺村生根落戶。與村內村小簽訂教學約定,對學校教師開展教學研判,解聘不合格教師,引進專業人才。積極到各村中動員適齡輟學孩子到村小就學。三是完善幫扶措施,建設脫貧“根”條件。茶嶺村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民情懇談會,在宣傳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同時,瞭解群眾所需,建立“一戶一檔”,按照“一戶一發展”的思路,建立有效和精準脫貧幫扶措施,加大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引導務工能力,強力落實對老弱病殘的幫扶政策,增強對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戶進行“志”和“智”相結合,解決貧困戶的“貧根”問題。截止目前,茶嶺現有貧困人口93戶337人,已脫貧81戶314人,未脫貧12戶23人,未脫貧戶根據現在收入推算,年將實現茶嶺村貧困戶“零”存在。

三、聚焦產業發展,增強集體帶動群眾發展動力。盤活農村土地,用活農村資源,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唯一捷徑。將農村“三權”處理好,帶動農民發展,從而實現全面小康是茶嶺村支部的的主要任務。茶嶺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如何將自身優勢最大化,是擺在茶嶺村支部的主要難題,在鎮委政府的下,茶嶺村殺出一條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一是優化產業結構,佈局特色產業發展。茶嶺村按照自身發展優勢,主要發展特色果蔬和綠色養殖業。年,茶嶺村經果林種植80餘畝,茶葉種植面積4200畝,折耳根種植面積900餘畝,種植白菜300畝,蓮花白種植200畝、辣椒達到500畝,削減低產值高杆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單位面積的收益;年5月,淡水養魚專案在茶嶺村落地開花,該專案佔地面積20。5畝,投資210萬元,目前,淡水養魚專案8個月一產,每產收益至少40萬元。從而形成茶嶺村產業是“特色種養殖唱戲,農民群眾多方努力增富”的格局。二是優化發展模式,佈局引領發展。為確保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落地落實,支部通過探索“支部+合作社+企業”模式,推動人力、財力、物力等發展要素向茶嶺村聚集,從增就業、引大戶、暖人心、新幫扶等方式結合起來,走出茶嶺特色發展道路。年以來,茶嶺村依託傳統優勢產業茶葉種植產業,與蠶種場、九龍山茶場、茶葉種植大戶達成協議:凡是茶嶺村貧困戶憑藉身份證到九龍山茶場、蠶種場採茶,收購價格比一般農戶每斤高2元。夏秋茶贈予貧困戶採摘,並以保底價0.8元/斤的價格收購,正常勞動力每天採夏秋茶,每天可以產生150元的經收入,大大增加貧苦戶的經濟收入。截止目前,引進11家種植大戶,加快農業發展橫式的轉型,收取每畝流轉費用730元,其中,700元作為農戶士地流轉的費用,20元用於利益聯結貧困戶,10元作為壯大村集體資金。引進種植大戶到我村發展種植,一方面,產業的引進將農戶務工崗位,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新理念、新橫式的引入,對鼓勵農戶發展產業起到重要引導作用。年以來,針對本村未脫賞的19戶貧困戶,村支部積極聯絡村產業村長,每月給予11戶每戶每月200元的愛心資助;聯絡舊州加油站,每月給予3戶未脫貧戶每人每季度400元的愛心資助,同時通過宣傳發動,共計4家企業為茶嶺村募集到5萬餘元的資金用於購買垃規桶,發放給村民,為村級環境衛生管理打下基礎。在政府的指導下,茶嶺村堅持市場為主導,抓住西秀區“選單扶貧”的大好機遇,年,茶嶺峰種養殖合作社蔬菜種植、養殖等產業都有了收益,並按照2:3:5的分紅模式(收益中的百分之二十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百分之三十作為利益聯結貧困戶,百分之五十作為合作社的發展資金),93戶貧困戶利益分紅共計24300元。三是完善發展規劃,佈局未來發展。茶嶺村根據自身條件和鎮委政府發展規劃,繼續加大創新能力,從而使得發展從“粗放低端”一產經濟向“高階科技”的一二三產相互融合發展轉變,使得從“苦勞力”發展模式向“腦力賺錢”的發展模式轉變,使得從依靠政策發展向自身動力發展的轉變,從而將茶嶺建設成為省、市,甚至國家級新型特色農業旅遊和輕工業科技發展相結合的示範區。

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啟動,我們全村廣大員幹部將高舉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在區委、區政府和鎮委政府的正確下,在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優化體制改革,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農村面貌,確保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雙戰略的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全力實現全村的經濟高速發展,實現全村全面小康,實現茶嶺的“六個現代化”。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