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

有一個男孩,居住在巴塞羅。被貧窮的父母賣掉,在大街上苦苦流浪。被一個馬戲團收留,到了馬戲團,才知道上了當,不練到要求就不能吃飯,還得被捱打。終於有一天,他逃出了魔掌,但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20篇)

他跑到一個到巴塞羅的船上,他給別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半是可憐,一半是酒興,都紛紛給他錢,他正盤算著是買一點兒吃的之後,把錢給父母,還是全花完。正想著,聽見有人說:“巴塞羅人最笨了。”另一個人說:“下等的國……”剛說到這兒,頭上一把金幣像雨點一般地灑下,“拿回去”孩子大喊,我不要你們的錢。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國的科學家錢學森,當時他身在國外,中國那時非常窮,但他還是不忘記自己的祖國,學會了本領後,就堅持要回國。但是美國不讓回,他就轉到日本,日本也不讓回,他又轉到了德國……就這樣走呀走,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中國,並且發明了導彈,成為“導彈之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2

庚子鼠歲來臨之際,這一千二百萬人的武漢,九州通衢之地,突然按下暫停鍵。武漢,像祖國的孩子,突然染了疾。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新型冠狀病毒,你讓武漢怎麼辦?

國家說:風裡雨裡,我們挺你。

我們常說: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們現在說:雖病毒凶猛吾亦往矣。

正應了那句老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有難,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昂揚請戰,已有17支隊伍來到這裡幫忙,八方四面的醫用物資奔赴武漢支援,一批批,一趟趟運到湖北,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志願者發起慈善捐贈為渡難助力。同行前來並肩作戰,快遞公司開啟綠色便捷通道,有能力的志願者幫忙募集物資,普通老百姓老老實實待家裡不添亂。武漢你看呀,全國人們關心支援你們,我們是你最堅固的盾牌。

我們在圈外過年,武漢,在圈內幫我們過關。武漢,加油,武漢,挺住。我們都在努力,我們並沒有放棄你。春天已經在路上了,有些事情我們還是要相信一下,比如沒有過不去的坎和冬天,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所以,請你們照顧好自己請堅持下去。春天見,是全國人民的祝福。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3

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一個名族的精神財富中最珍貴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感情之上,它是一種紐帶,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不講愛國,國家將一盤散沙;沒有愛國主義,就不可能抵禦外侮,一擊就破。

愛國,就意味著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意味著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召喚。當我們在巨大的個人利益的誘惑面前,當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有所成時,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我們的國家。我們要用生命和汗水扞衛我們國家的尊嚴。如果因為一己私利而損害了國家利益,其人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永遠遭人唾棄!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4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當選為《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頒獎辭中這樣說道:像靜水深流,靜水裡湧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顧誦芬是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航空戰略科學家。他建立了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開了我國自主研製殲擊機的先河,持續開展航空戰略研究,為我國航空科技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去年11月3日,20__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顧誦芬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30年,顧誦芬出生於蘇州的一戶書香世家,祖上繫有著“江南第一讀書人家”美譽的蘇州名門唯亭顧氏。他的父親顧廷龍是我國著名古籍版本目錄學家、書法家。5歲那年,父親顧廷龍應邀到燕京大學任職,顧誦芬全家遷居北京。顧誦芬少時便立志航空報國,高中畢業後,他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攻讀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學畢業後,顧誦芬毅然投身新中國剛剛起步的航空事業,此後的30多年間,在基礎全無、經驗空白、人力缺乏、裝置掣肘的境況下,顧誦芬先後參與或主導設計研發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型。

多年來,顧誦芬院士始終關心、關注著家鄉的建設和發展。20__年5月,市科協專程拜訪看望顧誦芬院士,他親筆寄語蘇州:“科技創新,引領蘇州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市科協、姑蘇區科協等共同為遠在北京的顧誦芬院士寄去了精心準備的重陽禮物。顧誦芬院士親筆致信表示感謝:“家鄉如需我做什麼,我當盡力為之。”寥寥數語間,盡是心繫桑梓的拳拳深情。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5

女排世界盃第七輪,中國隊3:0完勝美國隊。9月23日的這場比賽,不僅一掃今年世界女排聯賽江門站中0:3失利的陰影,女排的姑娘們也找到了抑制對手的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以嚴肅示人的郎平,比賽中不時地露出了笑容。1981年世界盃,初出茅廬的郎平跟隨中國女排站上了世界盃舞臺,同樣是對陣勁敵美國隊,同樣是關乎獎盃的焦點戰,郎平和隊友們同樣創造了七戰七捷的成績,最終拿下了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時至今日,國人對中國女排的關注,可以說超過了眾多體育競技專案,不只是因為比賽的“含金量”,更多的是因為“女排精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比賽,舉國關注、萬人空巷。30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感受這樣的氛圍,再次因女排精神而心潮澎湃。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永不言敗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不畏強敵、奮力拼搏,這比“五連冠”本身鼓舞人心。從某種意義上講,女排精神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引領社會文化的時代符號。從郎平的燦爛笑容裡,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女排精神。眾所周知,在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女排經歷輝煌、低谷和重生。重振女排精神,比衛冕世界盃更為重要。新一代中國女排的首要任務,不是急於出成績,而是用女排精神激勵隊員刻苦訓練,用女排精神凝聚力量,用女排精神創新先進技術,這才是中國女排重振雄風的動人力量。對於全社會而言,傳承和創新女排精神,是對中國女排最好的褒揚。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內涵,喚起億萬國人的精氣神,在面向未來的程序中,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6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20xx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裡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著。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裡,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說: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它講述了9個人,兩個團隊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各自利於祖國,利於人民,感動中國的光榮事蹟。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援非醫療隊”、“隴海大院”和好心人“炎黃。”

先來說說“炎黃”吧!我覺得張紀清爺爺(‘炎黃’)是一位非常善良,樸素,無私奉獻的人,還有,雖然張紀清爺爺一個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是他卻以堅強的毅力堅持捐款,更可貴的是這個“炎黃”,張紀清爺爺捐款時從不留名,總是匿名為“炎黃”,曾經全城動員尋找“炎黃”,但始終沒有找到。張紀清爺爺的品質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再來說說“援非醫療隊”吧,提到這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年新“登場”的害人病毒——埃博拉。它使人聞之色變,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發,許多人染上此病,不治身亡。其他國家可能為了自己國民的生命安全,把駐紮在那裡的醫生都調回了。有人退縮,自然有人衝鋒,中國派遣的“援非醫療隊”便是衝鋒陣營之一,即使裝置不算精良,但他們全力以赴,把許許多多的人從死神那裡搶了回來,他們在別的領域上展開白衣天使的翅膀,救死扶傷。我認為他們能夠與其他人不一樣,這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一點,別人正在往回撤,遠離死亡線,而他們則不同,就像與死神抗爭的勇士,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死亡線里拉了回來,自己就算受到死亡的威脅也全然不顧,這種捨己救人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最後,“隴海大院”這個500多人的集體成為了焦點,是啊,一人高位截癱(高新海),全院照顧他,這真像一個溫暖的小社會,處處充滿真善美,處處都有歡笑,高新海是不行的,但是他還是感到幸福,因為在他的背後,有著隴海大院五百多人的堅守與支援……“隴海大院”應該是我看過《感動中國》最感動的一次了,我都巴不得搬到隴海大院去,感受那裡的幸福,因為它告訴我們世界總有真善美,世界總有這樣的人……

總而言之,感動中國每次都能給我新的感動,給我新的道理,重要的不是這個節目,而是這些感動中國的人怎麼想,怎麼做。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8

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經歷給國人帶來正能量。”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 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 這,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著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

榮譽,是拼出來的

中國女排,是中國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的體育團隊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曾經驚豔世界。女排球隊曾為中國獲得“三大球”中的首個世界盃冠軍,並一舉獲得五連冠的輝煌戰績。女排精神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而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女排姑娘們汗與淚的付出。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女排姑娘們訓練時沒有完善的訓練器械,甚至連像樣的訓練場都沒有。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 基礎設施不好,訓練更似“玩命”。主教練袁偉民站在高臺上,把一筐球不間斷地扣向對面,女排姑娘以最快速度飛身救球,一個滾翻後立刻爬起來接下一個球。她們在地上摸爬滾打,摔得遍體鱗傷,咬著牙含著淚繼續訓練。 在上世紀80年代,一枚金牌的意義,早已超出了體育的範疇。中國女排在賽場內外團結拼搏、永不言棄的身影,讓更多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 話題速寫從世界盃冠軍到世錦賽冠軍、從奧運冠軍到亞錦賽冠軍……中國女排以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創造奇蹟、銘刻歷史。在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中國女排成為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更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騰飛的象徵。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9

不是所有的淚水都源自悲傷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為恐懼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淚水都來自感動!因 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為他們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蹟,那一份感動重重的落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淚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來。

誰說人間沒有真愛,誰說社會缺乏信任,誰說物質高於一切,誰說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淪喪?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完美的詮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真諦!他們身上的美德讓我 感動和敬佩,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感悟。結合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其中黃旭華和姚厚芝這兩位的事蹟, 更加讓我觸動。

首先說一說黃旭華老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畢業後的黃旭華毅 然決然的選擇了忠——忠於自己的祖國,忠於自己的工作。捨棄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30年。錯過了為父母盡 孝,錯過了為父親送終,頂著被家人誤解、被族人唾罵的壓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裡,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潛 艇的研發,為了壯大祖國的軍事力量,默默的、無悔的付出,終於成就瞭如今的中國核潛艇,他是當之無愧的中 國核潛艇之父,更是讓人敬佩的中華好兒女!

想想自己,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在年近不惑之年,遠離年邁的父母,遠離熟悉的朋友和環境,拖家帶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鹽城駐守。曾經,我內心也有諸多的不捨;曾經,我也認為這算是一種不平凡;曾經,我也覺 得我可以因此而驕傲。但看看黃旭華的事蹟,我的內心除了慚愧,就是慚愧,自己現在做的,還太不夠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禮,對靈魂的洗禮,對思想的洗禮,同時也更堅定了我為工作和事業付出 和奮鬥的決心。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數字化,而在走向數字化的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數字化的剛 強!

心情激動,平復一下,再來說一說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線,三年鏽大愛”,一想到電視中那因病痛折 磨緊鎖著的眉頭,想到為兒女籌措學費鏽巨幅十字繡而顫抖的雙手。姚厚芝,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親,您 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以及那一份對兒女的責任。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寬廣無疆。看完您的事蹟,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著她的囑託,想起她送別我時的淚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溼了。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0

在臨近國慶的這些日子裡,中國女排以“N連勝”的整齊姿勢持續刷屏,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9月29日,劇情終於進入高潮。十一連勝!中國女排擊敗阿根廷,衛冕世界盃冠軍。全國人民又一次被女排姑娘感動,全國媒體又一次被女排精神承包了版面和頭條。 歷史總是相似的。“一座舉世矚目的金盃,在1982年10月1日午夜——我們的共和國33歲生日的時候,被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捧回了北京。”“她們的笑容凝聚著全國人民的喜悅。祖國和人民的希望使她們永遠不會失去在挫折中奮起的前進動力!” 這兩段話來自中國青年報1982年10月7日刊發的《金北之光——中國女排奪魁曲折道路》,後來這篇文章選入國中語文教科書。把這段話時間稍改,放在今天也毫不突兀。 昔日鐵榔頭,今日郎教練。郎平是60後,她麾下這些風頭正勁的女排姑娘大多是90後。而“中國女排”這幾個字給人的感覺卻是那樣的熟悉,就像從來沒有變過。 事實上,女排精神從未遠去,因為女排精神不等於“常勝精神”。在困境中不信命、不服輸,永遠堅守希望、創造奇蹟,才是女排精神最動人的地方。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郎平的這段話,不僅僅適用於女排。球與球是不同的,但人與人是相通的。女排精神也不僅僅適用於賽場,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需要這種拼勁與韌勁。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1

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者——孫家棟,在當時,科技比較不發達,什麼儀器都沒有,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還是製造出來了。隨後,孫家棟又擔任了許多人造衛星,孫家棟中國航天達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讓我非常震驚。王峰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四十多位鄰居的命,自己卻被燒黑了,樓道里都是他的血跡腳印。經過一百多天的搶救之後,病情惡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國小教師,別人都認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說:“是,我是傻子,大山裡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校裡的孩子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支月英走二十多裡地去買學習用品,她退休的時候還要去教學,她說:“我感到幹不動時候為止。

秦月飛是大學生村官,他一開始來到村莊不習慣,所以他改掉了那些習慣。並從一個月一千多塊的工資裡擠出來錢修建水渠,修建路燈。並去發展當地的特產。

張超是飛行員它是最優秀的。但是,因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為它離地面只有十幾米,所以降落傘沒有撐開,整個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臨去世的時候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團長,我還能不能上飛機。”我欽佩他的精神。

李萬君是大國工匠,他說:“我手裡拿著焊槍,就想上戰場一樣,拿著槍殺敵。”他還說:“這是門藝術,就像練功夫一樣。”

郭小平是校長,它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專治艾滋病,後來,郭小平發現,所有學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創辦了紅絲帶學校,後來,郭小平把三家醫院的主任職位辭掉了,郭小平希望儘量讓那個學校消失。

我看了感動中國以後非常感動,感動他們無私奉獻,感動他們樂於助人,感動他們勇敢!感動他們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感動他們堅強不屈!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2

“吳天一院士是新中國第一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到現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動了我國高原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青海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李曉東介紹,20世紀50年代末,吳天一院士和他的妻子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高原建設青海,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各地建設大軍來到青海,吳天一院士發現這些建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適症,特別是心慌、頭疼、胸悶等高原反應,痛苦不堪,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作為一名醫生的他,當時下了一個決心,要攻克高原病,守護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當時高原病在我國醫學研究領域尚屬空白,在超過半個世紀的高原醫學研究的生涯中,不畏艱險、嚴謹治學的求學精神,使吳天一院士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李曉東深情回憶。

紮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醫學研究,除了堅定和堅守之外,李曉東認為,正是因為吳天一院士為民服務的初心,矢志報國的理想,求實進取的追求和甘於奉獻的品格。在漫長艱辛的奮鬥歷程中,他用腳丈量大地,用心服務人民,用科學報答祖國,用最真實的經歷和最昂揚的精神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一名高階知識分子赤誠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一名醫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副院長王晉是吳天一院士的學生。他表示,高原醫學研究的核心就是人類如何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吳天一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優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試驗場所這一難得的地理優勢,常年投身科學研究,60多年來不斷推動高原醫學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他說,吳天一院士對我們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成長都起到了積極的榜樣作用。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他對高原醫學研究的執著和堅守,畢生致力於科學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就像吳天一院士所說,年輕一輩生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擁有偉大的使命和許多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應該珍惜這些機會,投身於偉大的事業中。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3

朱彥夫14歲參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當他在長達幾十天的昏迷中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西安陸軍醫院的病床上。他這才發現自己已沒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敵人討回殘臂殘腿!他悲痛欲絕。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群山環抱,前面有南珠山,後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朱彥夫回到山溝裡,才知道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凶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他終於成為勝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著雙柺,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著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他躺在地裡,跪在溝裡,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朱彥夫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經過二十五個春秋,終於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老首長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親眼目睹的中國軍人英勇作戰的情況寫出來,把重殘後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也都紛紛要求他寫書。首長的鼓勵,同志們的關懷,他心中又燃燒起一團聖火。他想,用熱血和苦難譜寫的歷史,往往更能震古鑠今,搖魂蕩魄。當聽說朱彥夫要寫書,有的人說,看書都有困難,寫書談何容易?!可是,朱彥夫對自己不喪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戰功是必然的,當然要花費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當年,他在部隊常聽說,不怕飛機大炮,就怕總結報告。20__年,一部巨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科書,開始動工了。這是一次古今中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寫作!朱彥夫的寫作,是用嘴咬著筆與用殘臂夾著筆交替寫作。夏天寫,蚊蟲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口中的涎水,頭上的汗水,磨破的殘臂上的血水,順筆流下來,溼透了稿紙;冬天寫,雙臂麻木了,筆掉在床上,仍無知覺,劃拉半天,才發現沒寫上一個字。該吃飯了,妻子喊了好幾遍,他充耳不聞,睡覺了,夢裡還構思情節。有一次,他喊叫著衝殺出家門,被家人拖回來,他趕緊抱筆又寫起來。為了回憶一個情節,他會不吃不喝呆上一兩天;為了一個詞句一個字,他搬來字典、詞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光書稿紙,用了夠半噸。就這樣,朱彥夫支撐著特殘、多病的身軀,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蘸著激情、飽蘸著熱血、激盪著共產黨人浩然正氣的生命之作——33萬字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4

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20__年,她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從寧波來到漵浦山區支教助學。三年多時間裡,周秀芳發起愛心接力,將寧波、上海、杭州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累計捐建希望國小22所,目前已建成16所,正在建設6所,讓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__餘萬元。

周秀芳雖非湘人,卻早已融入了漵浦,融入了這方異鄉的土地。 今年已是71歲高齡的她風溼關節炎越來越嚴重,但她表示,只要腿還能走,她就會繼續當好愛心“搬運工”,還特地囑咐兒子:“如果我走了,就把我埋在首次捐建的希望國小旁。”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漵浦和家鄉寧波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支教奶奶”。她先後獲評“20__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稱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後,周秀芳激動不已,她說:“我是一名國小退休教師,能獲得這麼高的榮譽,要感謝那些在我支教途中默默支援幫助我的幕後英雄們,是他們的支援幫助和對貧困孩子的愛心,讓我走上了領獎臺。”周秀芳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她會繼續支教扶貧之路,把更多的愛心搬運到貧困山區去。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5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裡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最讓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東。

官東是一個海員,他很有責任感。一天晚上,海上東風做起,天上烏雲彌天,東方之星被擊落,東方之星的輪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員們立刻出動,官東他不想讓其他隊友去冒險,就像一個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來一個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時候,有隊友陪他去,他很不情願,可是官東一下海,就被訊號繩纏住,官東為了救人,把訊號繩給剪了,把訊號聲剪了,就等於把原路返回的機會丟失了,官東為了去救人,從來不想自己的生命,隊友已經救上來人了,只有他還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著急的等待,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他的氧氣瓶被卡住,他努力掙扎著,因為氧氣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氣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氣瓶扔了,憋了一口氣,到了海面。

官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為了幫助別人不顧一切、也不想一切代價,捨生取義。我也有這樣的小事。

一天,王志輝向我借筆,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筆多著呢!我一會借你的,”我什麼也沒想,吃完早飯,他找我來要筆,可是我卻遲遲不肯給,我心想:我給他,他還會給我嗎?轉念又想:他肯定會給我的,不就是一根筆嘛!我還是給了他筆吧。我內心糾結著,最後還是給了。

官東是為了朋友而不顧一切的,而我只是一個借筆得一個小事,都沒有像關東一樣,我以後一定會向官東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6

近幾日,中國的奧運健兒在東京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個個都是好樣的,獲得了38金、32銀、18銅一共88塊獎牌的好成績。最讓我震驚的是亞洲飛人——蘇炳添!在8月1日晚上,他在半決賽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雖然在決賽中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但是已經創造了歷史,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的賽場上,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9秒83的意義到底有多偉大呢?我們還得從86年前的一個世界紀錄說起。1935年美國的黑人田徑明星歐文斯,創造了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當時的醫學界就給出了這樣一種言論說,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那第一個打破它的是誰呢?是吉姆·海因斯跑出來9秒95,於是在以後跑進10秒成了所有運動員的目標。從首個跑進10秒的吉姆·海因斯,到下一個卡爾·劉易斯,再到如今的閃電博爾特,百米專案基本上全是被黑人壟斷。而我們黃種人到20__年,才出現了蘇炳添這個9秒99突破10秒大關的第一人。

到現在,上過太空的地球人已有近550人。不過,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地球人不超過134人。這次百米決賽除了蘇炳添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連一個白人也沒有。從生物角度來說,黑人的白肌纖維含量90%以上,四肢長而有力,臂展較大,跟骨大,腳底厚而多肉,弓形腳,落地的時候緩衝效能更佳,相對而言,確實跑得快跳得遠。

但即使是黑人有了這麼大的基因優勢下,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也就是1896-1984年的20屆奧運會,88年也只有兩個人跑進了10秒,百米10秒一直是全人類的挑戰。這麼多年,亞洲進10秒的只有4人6次,蘇炳添跑了3次,他這次跑了9秒83,把亞洲紀錄帶入了世界短跑領域的頂尖行列。

“蘇神”是這次決賽場上唯一的80後,很多田徑運動員基本上在25-28歲左右就退役了,但32歲的他還能去重新整理新的亞洲紀錄。他不像腿長手長的博爾特,跑到百米終點只需要41步,他需要48步,他雖然是第6名,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第6名,中國的第一名!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7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著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著人間溫暖,傳遞著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脫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8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渠偉。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他的事蹟,更加感動。

張渠偉同志自20xx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他/她的頒獎詞是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19

這是一所不一樣的、極具吸引力的校園。第一次走進這所國小時,前進鎮玉斯屯克和田村6歲的維吾爾族小男孩穆薩·圖爾貢驚訝地看到一座縣城才有的三米高、紅黃藍相間的彩色旋轉滑梯,被迷住的穆薩請求爸爸,“我要去那兒上學!”

為了吸引孩子,庫爾班和李永紅採購了色彩豔麗的圖畫書和玩具,孩子們蜂擁而至全是為了玩玩具,一旁看護的家長稱呼漢族教師們為“保姆”“阿姨”。

正式分班教學的第一天,庫爾班才發覺自己“想得太天真了”。漢族教師不懂一句維吾爾語,孩子們不懂一句國家通用語言,不到兩分鐘教室亂成一團,一個孩子哭,全班一起哭,本就不放心的家長在外面更加焦急。有的孩子鑽門縫逃跑,李永紅趕緊追出去抱住了6歲的哈木拉提,掙脫不了的小男孩突然往老師的臉上咬了一口,血順著李永紅的臉頰流了下來。

李永紅委屈地哭了,嘴裡卻說“沒事”,教室裡的庫爾班擔心留不住老師和學生,也難過地哭了。不一會,好不容易招來的孩子全被家長領走了。

庫爾班不得不到87個孩子的家裡逐一家訪,並向家長承諾:“學費一分錢都不用掏,兩個星期如果教不好,還要退給你600元!”

孩子們回到了校園,每天都有5位家長在門口輪流值班監督。庫爾班找到了一個打快板的退休老教師,孩子們喜歡玩,就給每個學生髮一副快板,隨著快板有節奏的擊打聲,學唱自創的三字歌,“我來了,我走了,他睡了,我尿了……”

這所國小漸漸摸索出獨特的模仿式教學模式。每個班配兩名漢族教師,上課的時候,一名教師教語言,一名教師做動作。一名教師說“進來”,另一名教師就走進教室。李永紅準備了很多小餅乾和糖果,當孩子們比劃出動作、說出正確的語言後,一邊說“真棒”,一邊往孩子們嘴裡塞一顆糖。有的想喝水的孩子發不出“喝水”的音時,會急得直跺腳。

兩個星期後,終於解決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問題。家長們不僅消除了警惕,不再輪流值班,還紛紛讚歎,“漢族老師太好了!”

在穆薩的眼裡,李永紅就跟媽媽一樣,師生之間的感情日漸深厚。學生的衣服髒了教師洗;學生生病了,教師把學生背去醫院看病;怕學生凍著,教師早早起床燒爐子……不少學生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養成了各種好習慣。

穆薩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好,鄰居們經常找他幫忙翻譯藥品說明書,當他偶爾坐公交車用普通話和別人交流時,常常有人羨慕地看著他。

國小三年級,全烏什縣統考,穆薩的數學考了滿分,庫爾班欣喜地鼓勵他:“好好學習,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有的孩子連晚上睡覺嘴裡都在蹦普通話,家長們疑惑不解,問庫爾班:“你的國小有什麼魔力?孩子不吃飯也要往學校跑。”

庫爾班則藉機告訴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強調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這所國小的口碑越來越好了。

年度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篇20

葉連平,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退休2 0 多年來,始終淡泊名利,傾盡心力、財力,努力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不愧為全國人民道德模範,不愧為全社會的寶貴財富。

身為教師的我瞭解並學習了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蹟後,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葉連平老師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幹。要保持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向葉連平老師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教育事業。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具有示範性。因此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更應該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做淨化社會風氣的表率。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去教育,影響學生。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在工作中,堅持和家長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作風,始終注意工作中的新變化和工作的新特點,善於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從家長的意見中汲取智慧。不要有靠邊看的思想,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節課,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每一個父母緊密聯絡起來,及時反饋孩子在校表現,共同教育下一代。 我們只有踏著前人的足跡,多讀點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在實踐中多加反思,多加積累,並勤於寫作,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研究者。

葉老師既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他把手邊的事做好、做細、做紮實,無愧於揹負的責任,精彩地活著,讓人生價值得以實現。幸福的是,我有了葉老師這樣的精神榜樣,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再接再厲,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和教育工作。努力克服自身的弱點,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