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精選4篇)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是小孩期盼已久的月餅節,更是遊子歸家團圓的喜悅時刻。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通訊手段的豐富,回家團圓正在成為很多人的奢望。因此,有人感慨,中秋節沒了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筆者看來,作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情感表達和凝聚力的來源,回家團圓才是的節日禮物。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精選4篇)

中秋節,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賞月團圓的節日,其歷史源遠流長,中秋節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一大傳統節日。團圓,是中秋亙古不變的主題,因此,上千年來中秋在華夏文明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日本、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皆有與中秋相似的節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20__年四分之三的時間。不禁要問,這四分之三的時間中,我們與親人共處的時間佔據多大比例?相信很多人無法給出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__》資料,20__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人。《報告》稱,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仍將是我國人口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現象。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面臨節日團圓的問題。

不可否認,如今的許多年輕人常因為工作忙、時間緊、距離遠等原因,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在中秋節回家團圓更成為奢望。筆者看來,年輕人要學會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佳節時,將更多時間花費在家庭、親人上。要意識到,當我們工作後,父母正在迅速老去,不要把陪伴父母的計劃一推再推,給自己留下遺憾。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對於國家至關重要。因此,從用人單位到國家相關部門,都應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給予勞動者更多人文關懷,通過建立完善輪休、帶薪年假等假期制度,為家庭團圓創造更多機會。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 篇2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與時令瓜果是中秋節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實,也是民間享受節日親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們以家庭團聚的形式,分享這些象徵勞動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來民間社會中秋節饋送月餅習俗流行,人們在相互饋送月餅等節物的過程中,融洽了親友、鄰里等家族關係與社會關係。當代社會,傳統中秋節俗中儲存最完整的是饋送月餅的節俗,月餅成為中秋節的象徵,有的地方將中秋節稱為“月餅節”。舊時月餅多為百姓自家手工製作,後來在城市出現了專業作坊,月餅的製作專業化。商家巧妙地利用節日的賣點,生產各式各樣的月餅,推銷給千萬家庭。

月餅的商業化給人們的節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與媒體聯手的宣傳也在相當程度上營造了現代中秋節日的氣氛,對於傳統節日來說,這種週期性的宣傳活動是有益的。但是,節日的商業化過程不應該犧牲節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內涵,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應該協調。傳統節日的價值在於它能凝聚民族、國家、社會的人心,它不能用純粹的商業利益來衡量。我們應該將月餅放在中秋節俗文化環境中,讓它充當精神的載體,而不是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儘管品嚐月餅的美味也同樣是重要的節俗活動。中秋之夜,人們無論是在相守一處還是遠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時節、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徵團圓的月餅,品嚐新收穫的瓜果,分享親情與友情。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享受的需要,已經不在最緊要考慮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實這也是我們傳統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而現在,節日中的真情與意義正在民眾生活中迴歸。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 篇3

團圓慶賀是中秋節俗的主旨。天上圓月,人間團圓,圓滿是人們希冀的生活目標,團圓是中國人特別追求的一種人倫境界。春節、元宵等節日都有不少節物表達著團圓的意象。中秋在歲時節日中尤重團圓,古代就稱它為“團圓節”。

人月兩團圓的意境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中的理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真正地實現這一理想,但中國人都懷有這樣一種心情,這種心情就通過節日習俗來表達。圓潤的中秋明月,就給國人一種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圓月來促進人事的團圓。古代中國有不少征夫、商賈、官員、文人因為職責或生計,遠離故土,中秋夜的圓月喚起人們對團圓的嚮往,對親人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代社會,中國的人口處於大流動大遷移的狀態,成千上萬人離開熟悉的故鄉前往陌生的異地,人們對故鄉的依戀,可以從前幾年流行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中體味。因此說中秋節團圓習俗,以及利用這一節俗表達一種思念的情緒,緩釋遊子的鄉愁,這在當代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活服務價值。在中秋的手機簡訊微信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團圓,有情人的私語:“玉兔,嫦娥,桂樹;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風,十五;相思,團圓,遙祝”;有對親人的祝福:“一年中秋又來到,遠在他鄉的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祝家中的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由家事想到國事,“月圓家圓人圓團團圓圓,國和家和人和和氣滿堂。華夏九州同祝福,中秋兩岸盼團圓。”當然更多的人能夠面對面地享受到團圓的快樂,他們利用中秋節日彌補平時因工作對家人在情感上的欠缺,歡笑團圓:“月兒圓,人團圓,舉杯仰天遙祝: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

節日文化心得體會分享 篇4

傳統節日體系建設,是中華民族文化確認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需要。在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如何使它實現傳統與現代的過渡與銜接,需要在如下三方面努力。

1、確認中秋節作為秋季大節的社會地位,將中秋節定為秋季長假期。

中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節俗豐富,貼近人民生活的本性,體現人與自然協調的理念,是全球華人共享的傳統大節,是創造與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它通過週期復現的形式,強化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意識。同時中秋還是東亞多數國家共享的節日,中秋節日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因此,將中秋作為秋季大節,並給社會假日,讓人民有時間、有閒暇來品嚐秋天豐收的成果,這對於社會的良性執行、經濟活動的開展,都有著現實的積極意義。

2、傳承中秋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傳統節俗活動,增添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節俗內涵。

由於多種社會原因,傳統的中秋節俗在傳承中出現斷裂,因此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修復或重建節日傳統,復興傳統節日中具有積極意義的節俗。同時對不合時宜的舊俗予以放棄或置換更新,並根據社會民眾的需要,增添新的習俗內容。在城市,可開展社群賞月茶會,給社群民群創造交流的機會和氣氛,以融洽社群鄰里關係。可舉辦中秋賞月遊園活動與大型燈會、詩會,露天歌舞晚會等,以豐富中秋活動內容,增強節俗的娛樂性,趣味性。在農村,可沿襲傳統的豐收慶祝方式(廣東佛山稱為秋色賽會),表達民眾歡慶豐收的喜悅。

3、將中秋節作為調整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活動日,鼓勵人們團聚慶賀,以此緩解春節人口集中流動的社會壓力。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細胞,它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是社會凝聚力的重要來源。中秋是親人團聚的節日,親人的團聚有利於培養人們的家庭意識,家庭意識往往與義務、責任感有著密切聯絡。傳統中秋節俗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傳統節俗的優勢,順應民眾的訴求,實現社會人事的和諧,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秋親人的返鄉團聚,對於當今城鄉人口大流動有著積極的調節作用,有利於從根本上減輕春節假期人口集中流動的交通運輸壓力,及其他社會服務壓力。對於農民工的工資也可以通過中秋節的傳統結賬日的形式,使它不至於拖到秋後,在年前造成集中的資金壓力與社會安全壓力,化解社會矛盾。

總之,中秋節日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依然發揮著服務與調節功能,這種功能是我們通常所謂的長假不能替代的。因為它在中國民眾生活中流傳了近千年,跟中國人有著密切的精神聯絡。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傳統節日中所傳遞的精神傳統,將它視作當今民族文化建設的精神資源,以建構更加適合民族性格、更貼近民眾心理的民族新文化。同時在有選擇地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造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節日新傳統,以實現傳統節日與當代生活之間的協調,達到社會均衡發展的理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