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很早就聽說xx中學,我有幸來到這處中學進行參觀學習,身臨其境,耳聞目睹,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學校的文化建設很到位,不管是教室、食堂、草坪還是走廊隨時隨地都能夠看到文化的氣息,上面的一些激勵的標語都或者關於學習的標語很多。進去知道這個地方是來讀書的,不是來混的。

學校的管理措施很到位,領導是行政班,班主任一日三簽到,而且是在學生的前面。各個學科施行教研組的形式來進行管理。學生的違紀處理事件能夠及時的反饋和處理。體制從上到下來進行監督管理,豈能不成功。

老師的教學雖然是傳統的教學,但是老師在掌控教材方面很到位,每一節課都能夠重難點突出,訓練學生也很到位,一章下來至少有四套試卷,而且這幾套試卷試卷也不是孤立的,前面那一套題目裡面錯誤率比較高的題目拿出來繼續的考,講完以後在考。老師們在講題的過程中,不是以題講題,而是總結一些題目的共性,真正的做到了,一題能夠代替多題。老師備課認真仔細,基本在上課前面能夠把要講的題目做到試卷上面,而且是詳解。

學生表現得非常的刻苦,對學習孜孜不倦,坐功也是相當到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老師發的試卷都能夠及時的做完大部分,緊跟老師的思路走,上課的過程中普通班和重點班聽課的效率都是很高的,這一點啟發恰好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這個學校的老師在社會上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工資待遇方面很到位,學校能夠很好的保證老師的衣食住行,能夠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上下一條心,這個是這個學校最成功的地方。

雖然xx中學成功經驗不一定完全適合我們,但是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將xx中學的成功經驗適當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3月29日,我們一行18人,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到山東杜郎口中學去參觀學習。杜郎口中學是一所鄉鎮國中,以前教育教學質量非常差,曾經連續10年在縣裡考核屬於倒數之列;如今被譽為全國具有“原創性、開創性、紮根本土”特色的農村教育改革的先鋒。對於我來說,這是我第二次來杜郎口,相比於第一次的震撼,這次又有了全新的感受。

素質教育在我們口中喊響了許多年,口號是喊了,但大多數老師不改往日教學風格,仍然是自己在三尺講臺上唱著“獨角戲”,老師講,學生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忽略了學生這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的作用。通過對杜郎口中學的參觀,我似乎找到一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

一、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杜郎口中學的老師只准講幾分鐘的課,把大多數時間留給學生。學生以想、讀、寫、說、討論、演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動有趣,熱情高漲。比如,在老師組織學生討論時,老師在學生間走來走去,參與討論,師生之間毫無隔閡。老師在討論中時不時地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思,進一步討論。在討論中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可以不必舉手,不必請示,站起來就說,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不會了,還有其他學生和老師強大的後盾。學生也可以提出異議,老師同時也可能成為討論者之一。老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師生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發揮。

二、教室是展示學生魅力,張揚學生個性的舞臺

在我聽的一節語文上,同學各有分工、全班互動,說到一些知識性錯誤時,其他學生立馬出來指正,無拘無束。這一學生說完,又有其他學生站出來,提出另一個問題。學生在討論思考中,自主探究,努力創新。

我看到杜郎口中學上課時,學生可坐可立,可以在上課時間說、談、演、寫、畫,學生在這裡可以盡顯魅力,把教室當成表演的舞臺,討論對話太平常,聽說,他們可以以歌的形式唱出學習內容,也可以以詩歌的形式朗誦,以小品、笑話的形式表演,還可以以舞蹈和器樂配合到學習當中。課堂活起來了,學生的興趣高了,積極性來了,教學效果也就突出了。

三、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樂園

學生在校園內快樂地接受知識,不是老師的“願我學”,而是學生的“我願學”。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討論”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收穫。

總之,新的教學改革是歷史的大趨勢,勢在必行,結合在杜郎口中學學習到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日常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這裡引入杜郎口中學所言:課堂是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教室是學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讓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迸發,靈魂得以淨化,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陽光下,快樂求知,幸福成長。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0月15日,帶著太多的仰慕和激情,以及諸多的疑惑,我們一行50人在市教體局的組織和帶領下赴山東濰坊培訓學習。為期一週的學習,通過聽專家講座、課堂實地聽課、參與教研活動以及與同去的老師交流,讓我對現代教育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現將此行的收穫和感悟向大家作一個彙報。

一、走近濰坊,瞭解濰坊

山東濰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川毓秀,物華天寶,要說出名,當數濰坊的風箏,中外馳名。踏上這片土地,觸控著她的脈搏,心中的敬仰油然而生。這座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950萬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確立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典型,全國唯一的地市級教育改革實驗區.濰坊的教育,處處顯示著她獨到的亮麗,她的“大”,她的“新”,她的“活”,她的“實”,她的“真”,讓我耳目一新,如醍醐灌頂。

二、專家引領,異彩紛呈

10月16號,一場隆重的開班儀式,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真誠。山東濰坊事教育局書記彭秀萍的一番講話,讓我們備受鼓舞,對這次培訓學習,充滿了信心。首先是山東省優秀教師孫穎的講座讓我為之一振,乍一看孫穎老師,其貌不揚,起初我著實對她的講座持懷疑態度,但是隨著她深入的講解,幽默的言詞,動人的事蹟,讓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她的一份責任,一份堅守,她通過自己的三個五年,為我們闡述了成長的意義,如何才能做一位真正的老師,以及她的樂讀多思,贏得了臺下一陣陣掌聲。山東省特級教師李虹霞的講座,更是令人熱淚盈眶,她的《我願長在教室裡》的動人故事,催人上進,她講到“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她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她有誰指點”,不禁令人深思,樹立目標,向優秀的老師看齊,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為伍,李虹霞老師的聲音是那麼的甜美,教法是那麼的獨特,讓我們感受到的是那份對教師職業的熱愛,要知道,她可是從一名職業高中的老師,主動申請到國小去任教的,“富有詩書氣自華”用在她身上太貼切不過了,久而久之,學生們自然受到了薰陶和感染。緊接著“271”教育集團總校長趙豐平的講座,更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教學觀是“讓人性光輝閃爍,人生智慧生成。”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是呵護,教育是幫助,並對素質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濃厚的校園文化

10月20日,我們走進濰坊市實驗國小,上午參加了他們學校的詩文節開幕儀式,感受到了他們“詩文育人”的校園特色,並進課堂觀摩,下午聽取實驗學校校長的講座。10月21日走進濰坊日向友好學校,上午觀摩了三節公開課,下午參與了他們的語文教研活動。當我們參觀了濰坊實驗國小校園文化後,很多老師都注意到實驗國小各班教室外牆報和隨處可見的詩文及名人名言。實驗國小的教育者們真的是別具匠心。學生們就是在不經意的抬頭間,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剎那間都可能欣賞到一句他們自己編繪的一首首小詩,這一份細心感動了我。其中學校大廳裡那醒目的“詩開山河春秋色,文育天地古今人”更彰顯了濰坊實驗國小以詩文育人的辦學特色,由於是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寫詩的能力,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都變成了小詩人。那一首首小詩,精煉、押韻,處處凸顯出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催人奮進。當我們走進濰坊日向友好學校,感受到的則是“以字育人”的文化氣息。學校除了整體的文化氛圍的營造外,獨具學科特點的文化學習氛圍的營建和創造也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這幾所學校的校園都是修煉人品、鍛造人性的地方,他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培養學生們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文化的滲透可謂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做操前的手捧課本的快速記憶;學校的宣傳櫥窗內,各班走廊的展示牆,教室內的黑板旁、講臺邊、書架上,學生們書籍、筆記本的扉頁上,甚至在洗手間裡…處處都有勵志的話語,處處都有教育的體現,處處都在彰顯學校的文化!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培養出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所以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在這裡能成功開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了。

四、滿滿的收穫

儘管時間短短几天,可我卻收穫頗多,無論從齊魯名師孫穎,特級教師李虹霞老師,還是到濰坊市實驗教國小耿豔麗,楊臻老師,我深切地感受到她們有著共同的特點:

一是她們都能夠“蹲”下來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成長特點。

二是她們艱辛的付出,當孫穎老師談到她的成長經歷,當李虹霞老師談到她與孩子那份濃濃的師生情時,我不禁滿眼淚花,她們的那份對工作的責任心,她們的那張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無不感染著我,把課堂還給孩子是她們共同的特點,讓孩子做課堂的主人,不也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對,我也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三是她們都堅持讀書,“書到用時方很少”是激勵她們讀書的動力,像孫穎,李秀偉老師,他們就談到自己如何給自己定目標,如何逼自己讀書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過哪種生活,她們明白自己要過有品位的生活。想到自己,平時總以沒時間讀書為藉口,是多麼的牽強呀!

四是他們具有敏銳的思想和不斷接受新資訊的精神,當她們講到翻轉課堂,提到微課程時,我不覺得感到我們教師肩上的責任重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的要想讓學生接受新知識,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資訊,這樣,我想我們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次濰坊之行雖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意義深遠,它將帶給我很多思考,很多啟迪。

感謝市教體局組織這次培訓,感謝中心國小給我這次出去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將不辜負上級領導的厚望,認真研究,認真總結,汲取濰坊教育的養分,把濰坊市教育教學工作的先進經驗運用到工作實踐中,以濰坊之行為新的起點,為自己確定新的奮鬥目標,在中心國小的正確領導下,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精,做得更強。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2月4日——5日,在教科局陳書記帶領下,我校教務主任、政教主任、教研主任、後勤、雙語等11位教師來到學校進行參觀學習,大家深感不虛此行,收穫很多。

一、服務精神,團結精神。

來參觀學習安排為兩天,在第一天裡我們參觀了位於xx縣內的四所學校和兩所幼兒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縣的實驗中學和幼兒園,進入實驗高中校園,首先我們就能看見學校的各種新興建築物以及校訓校規,而且板報也做得非常認真和美觀,校園整潔有序,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息。

經過參觀校容校貌、裝置設施、聽取學校領導給我們介紹學校辦學情況,對我們的觸動很大,很受啟發和教育。首先,是他們那種服務精神,團結精神。走進他們的學校,給我們一種感覺,不管是老師還是其他工作人員,都是那麼認真。參觀了兩所幼兒園,不管是學校環境,還是教師和孩子們都有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孩子們的表現很積極,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很大方得體,讓我們感覺在這樣的環境,這樣的老師的教育下,在幼小銜接這一塊做的很紮實,我們想正是他們的這種服務精神,團結精神,才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讓社會都承認。

二、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第二天時間裡,我們又去了團結國小和第二國小聽課。特別是第二國小聽完課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學生那種自覺、自信和勤奮。課堂上,同學們動手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次序維持的很好,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們很積極地思考和回答;當老師讓他們看書並思考問題時,他們又非常地專著去思考,整個課堂顯得既嚴肅又活潑。

相比較而言,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就顯得不夠積極活躍。特別是聽了音樂、體育整節課充分體現“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學生當堂做到了讀、唱、思、練結合,真正做到了他們所說的堂堂清。

三、通過對比學習發現了我們和學校存在的不足

1、學校能多給教師組織外出學習和參觀培訓的機會,使教師能不斷加強理論與實踐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

2、學校能聯合黨建辦、政教辦和少先大隊,加強我校教師和學生統一服裝的監督和管理。

3、學校進一步加強對教職工的各項業務培訓指導(如:鋼筆字、簡筆畫、學習漢語、維語)提高教職工工作責任心,增強教職工凝聚力。

4、加強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充分發揮好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多給有務實、有潛力的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讓她們把新的教學經驗和好的管理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帶動一校教育的發展。

6、學校能給教師每人配備一臺電腦,這樣有助於教師教師業務知識的更新和課件的製作。好的課件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本次外出學習的收穫,能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不對之處敬請領導批評指正。期待學校和自己通過本次學習活動有一個新的發展!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5

4月28日我有幸到岑溪市聽了四節語文研討課,真是受益匪淺。這次教學研討活動是由岑溪市教研室組織,採用同堂異構的教學形式向周邊學校送課,目的是將新的教學理念向周邊學校輻射,共同交流與探討識字課和作文課的教學方法。執教的兩位教師分別是黃亢美教師和張賽琴教師,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各有千秋,黃亢美老師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識字、朗讀的培養;張賽琴老師的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氛圍,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作品的點評指導,而且把寫的訓練擠進課堂中,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把收穫概括為幾點:

一、識字教學的收穫

我現在正任教一年級,大量的識字任務讓我非常頭疼,怎樣才能高效率地記住這些字呢?黃亢美老師特別注重了識字教學這個環節,他從課文中提取生字抓住字理識字析詞的根本,關注了學生認識生字的規律及過程,各個環節進行的紮實有效。

二、朗讀教學的收穫

黃亢美老師執教的《雷雨》在學生自己品讀之後,伴著優美的旋律,教師聲情並茂地把我們帶入了雷雨中。對學生、對教師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在享受美麗的同時受到了啟發,提高了朗讀水平。三、寫作教學的收穫

張賽琴老師在教學“數字陷阱”遊戲寫作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帶動學生按照遊戲的順序一層一層的寫,再在課堂上一層一層地進行點評指導,在指導中注意抓住學生習作的重點指導,遇到不對的地方馬上指正。

總之,兩位老師的課都十分精彩,優點較多,給我們的教學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新進語文教師,參加這次國小語文教學培訓活動,觀摩了幾位優秀教師的課,我的感觸很深,聆聽了三位專家的講課與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下面我談一下我的學習感想。

兩天的學習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很是充實,有示範課也有專題講座,很是喜歡專家上的示範課,紮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學生陶醉、痴迷。也喜歡專家們的講座,用自己從教以來的經驗和研究影響我們懵懂的教師。整個過程如沐春風,一種勝學十年書的感受。

示範課中,我最喜歡的一節課就是《桂花雨》,由任教,x師上課時有一種能夠吸引別人的力量,整節課我的眼睛都離不開祝老師的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句話,聽了祝老師的朗誦自己很是慚愧,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她可以讀出不同的意思,好像身臨其境一樣,孩子在她的引導下,都走進了這一片桂花雨中。課堂上最讓我敬佩的是x師的語言功力,她是個愛讀書的人,說是出口成章一點都不誇張,渾身都散發著文學氣息,這大概就是語文教師的功底所在吧。

在聽完幾堂講座後,我發現了其中所有優秀老師的共同點,那就是愛讀書,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愛上讀書。要想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語文老師,最基本的就是要讀書,在自己喜歡讀書的基礎上,帶領孩子們一起讀。書中的奧祕是無限大的,最好的教師應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走在更開闊的土地上,而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評比而努力,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教育孩子,多為孩子想一想,就像專家在講座中說的一樣,不懂孩子的時候,看看孩子們寫的書,看看孩子們喜歡的書,自然會醒悟的多。

做一個合格的教師,對文字解讀的高度決定著學生的解讀能力。講座中專家提到說:“指導閱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熱情點燃熱情,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情的讀者。”教師如果沒有深入、細緻地解讀文字,沒有自己的感受,拿什麼去跟學生進行對話呢?只有“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才能讓我們教師佔據較高的立足點,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獲得一種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x師用細至委婉、聲情並茂的聲音領著孩子走進文字,不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文中淺顯的道理,而是讓孩子感受那些關於成長,親情,經歷,困難,希望,信心,生命還有愛的資訊。

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讓人陶醉其中。讚歎、稱頌之餘,帶給我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要多讀書、勤思考,不斷積累環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多向身邊的教師學習,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在教學中快速成長。總之,教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定會百倍努力,爭取更高的進步。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7

一、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本保障

備課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備課的關鍵是對教材的解讀,如果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瞭的數學問題,讓老師越講越糊塗。因此在解讀教材上下功夫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進行的內容。例如這13節課,每位教師都在教材的解讀上下了功夫,畢竟是精英風采展示課,體現出各位教師備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採用了多媒體教學設施裝置。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學習理解就容易了一些。當然,備課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生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怎樣預設才能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另外,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也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種型別的課,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才能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偏離教學的重點、難點,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也才能像張春莉教授講到的一樣為學生能營造出綠色的生態課堂。13節課中,通遼市的靳虹老師的《比多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動口說一說、估一估、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麼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說。從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包頭九原區沙河鎮一小的高巨集老師第《三角形的特性》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儘管三個活動都沒能完成,但教師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方法,卻處處得以體現。我覺得這就是張春莉教授所講的“綠色生態課堂”的體現。

二、課堂生成是課堂生命靈性的體現

課堂實施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在課程實施過度中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就如張春莉教授在報告中說到的“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這就說明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捕捉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例如:呼市教師李春霞的《真分數和假分數》一節課中,出現了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三個圓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說應表示為15份之11,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用心去關注學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與自己的預設一樣。這樣很好的一個讓學是分清單位“1”的機會就這樣輕易放棄了。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有部分學生對單位“1”的含義模糊不清。如果這時教師可以追問一句“你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呢?”然後教師給學生比較清楚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那麼這節課沒有預約的精彩就會使這節課效果截然不同。

三、飽滿的激情是課堂的師生情感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體現出是一個有個性的課堂,同時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由此,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為“營造綠色生態課堂”提供了條件。例如,興安盟王毅老師的《分數的意義》一課中,雖然是一名男教師,由一上課用飽滿的激情就把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了,於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通過自主動手塗一塗、圈一圈、想一想、說一說、猜一猜的方法逐層深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整節課教師的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悅。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是綠色的生態課堂,就應讓我們的課堂激情飽滿個性張揚。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走上了講臺,不是重複一次教案,而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一次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瞭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並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於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於創新變革的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8

上週一二,我有幸參加了菏澤市語文優質課大賽的聽課活動。在會上我們分別聆聽了十位資深的語文教師的授課。這使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其中,來自我們市二十一中的一位老師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課上得生動有趣,朗讀的如痴如醉,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來自曹縣的一位老師更是將九年級的一篇《麥琪的禮物》分析的無比透徹,更是博得了所有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師的語文功底紮實,語文素養要高,深入研讀教材。例如:教師在文章的指點,列舉問題等方面,他們都明確指出,便於學生理解並從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對於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中學生來說,教師的輔助指導所起的作用是無比大的。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從這節課可以看的出來,由於在備課時已經“預測”到學生會提這樣的問題,因此,這兩個老師在指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顯得尤為巧妙,具有藝術性。整個過程她都沒有作正面的解釋性回答,而是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語實踐中自然感悟問題的答案。

3、簡簡單單教語文,靜下心來鑽課文。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他們沒有簡單化處理,而是引導學生來聯絡自己,從實際出發,進而得到情感世界的昇華和豐富。

這幾位老師通觀年齡,都比較年輕,相對來說也是一名新教師,卻彰顯出非淺的功底和教學智慧。榜樣就在身邊,我要更加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而言,教書育人這條路還很長,還需要一如繼往地兢兢業業地紮根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身、自己的心。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是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些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為教育事業貢獻全部的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9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給我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學校李主任的帶領下參加了山東省國小數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通過培訓我們學習了有關多元智慧、探究學習、互動學習、建構主義等方面的理論,聽取了多節省級優秀數學課,收集了寶貴的資訊資源,聽取著名專家的報告。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起著指導性的作用。幾天的學習,我們主要就《長方體體積的計算》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以下就此課例談三點體會。

一、重視創設數學探知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在新課標中,無論是那一個學段都建議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情境的創設,以激起學生"我要學"的求知慾望。在本課中,教師鼓勵學生參與"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搭積木"的實踐活動,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搭的物體象什麼,體積是多少?並能根據所搭的長方體積木猜想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學生通過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獲得體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多元互動,積極參與自主探知活動與合作交流。

互動課程把建構主義的支架理論用於實踐,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點拔下通過互動的多媒體活動軟體與同伴合作、探究,自主地開展實驗操作,投入思考和問題解決活動中體驗數學原理。本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自由變換長方體長、寬、高的引數變數,數出體積,並填寫實驗報告單,從而發現、討論、推匯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此環節中,互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觀察、主動動手操作、主動思考探索、主動表達交流,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

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生活的數學",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即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練習按基本題、操作題、深化題、開放題四個層次,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由淺入深的開展。特別是深化題和開放題鼓勵學生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個性與求異思維,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形成愛學、會學的現代學力。

本期的學習班採用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對於我們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使我們都能重新建構自己的教學理論並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創設自主、合作、創新的新課堂。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4月26日——28日到呼市內蒙黨校參加了“全區國小數學教壇精英教學風采展示研討會”的聽課學習活動。共聽了來自不同地區的精英們帶來的13節課,並且有幸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張春莉關於“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的專題學術報告,通過學習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本保障

備課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備課的關鍵是對教材的解讀,如果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瞭的數學問題,讓老師越講越糊塗。因此在解讀教材上下功夫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進行的內容。例如這13節課,每位教師都在教材的解讀上下了功夫,畢竟是精英風采展示課,體現出各位教師備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採用了多媒體教學設施裝置。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學習理解就容易了一些。當然,備課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生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怎樣預設才能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另外,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也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種型別的課,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才能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偏離教學的重點、難點,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也才能像張春莉教授講到的一樣為學生能營造出綠色的生態課堂。13節課中,通遼市的靳虹老師的《比多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動口說一說、估一估、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麼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說。從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包頭九原區沙河鎮一小的高巨集老師第《三角形的特性》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儘管三個活動都沒能完成,但教師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方法,卻處處得以體現。我覺得這就是張春莉教授所講的“綠色生態課堂”的體現。

二、課堂生成是課堂生命靈性的體現

課堂實施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在課程實施過度中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就如張春莉教授在報告中說到的“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這就說明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捕捉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例如:呼市教師李春霞的《真分數和假分數》一節課中,出現了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三個圓被平均分成15份,取了其中的11份,一生說應表示為15份之11,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用心去關注學生的回答,只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與自己的預設一樣。這樣很好的一個讓學是分清單位“1”的機會就這樣輕易放棄了。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有部分學生對單位“1”的含義模糊不清。如果這時教師可以追問一句“你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呢?”然後教師給學生比較清楚單位“1”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那麼這節課沒有預約的精彩就會使這節課效果截然不同。

三、飽滿的激情是課堂的師生情感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體現出是一個有個性的課堂,同時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由此,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為“營造綠色生態課堂”提供了條件。例如,興安盟王毅老師的《分數的意義》一課中,雖然是一名男教師,由一上課用飽滿的激情就把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了,於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通過自主動手塗一塗、圈一圈、想一想、說一說、猜一猜的方法逐層深入,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整節課教師的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悅。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是綠色的生態課堂,就應讓我們的課堂激情飽滿個性張揚。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走上了講臺,不是重複一次教案,而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一次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瞭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並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於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於創新變革的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知道學生學習,將“漁”的能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面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著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著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著主導角色,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定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一定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一、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應該是源於教材但又要高於教材,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只不過是一個範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並且達到終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幾位老師都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劉玲玲老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找出關鍵詞,由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進而來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抓重點句來理解課文,通過反覆讀,邊讀邊做批註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二、讓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

“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學生有疑問,才有思考。兩位老師都能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尊重學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已成為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兩位老師在這兩節課中也能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思考、體會,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驗,來領悟文章的內容與中心思想。

當然,幾位老師還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等方面還有待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因為這也是我自己做不好,也不知該如何去做好的問題,請多多指導。

步入教師崗位的時間已年多,在過去的工作中,通過培訓和教學獲得了一些教學經驗,但是對於要成為一位成熟的教師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眾所周知,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而一種快速的獲得教學經驗的方法就是聽課。每個學期學校都要展開聽課活動,在這近半個學期的聽課學習中,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對這次聽課活動後總結的一點心得體會:

首先,必須要有對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要作好足夠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備課、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三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李勇師在處理課文時分別採用了“說”、“採訪”、“畫”“遊戲”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學生把自制的禮物獻給自己的老師,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愛。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其次,必須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音樂課不同於其他科目,更需要學生與教師的自主互動,使課堂活躍起來。

總得來說,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以人為鏡,才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長處,通過聽課,反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這也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後我將通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來幫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8月10日—17日到省體校學習培訓,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在此期間觀摩了課堂教學並與授課教師交流互動,聽了學校領導的專題講座,每天學習結束後學員相互交流體會。這次學習,使我深受啟發,下面主要談談我在省體校參觀學習後的幾點感受:

一、特色化的先進教育理念

省體校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出發,提出了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目標性”、“針對性”及“高能性”為目標,以“變備教材、備教法為備學生”為特點的教育理念。備學法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學效果好起來,師生負擔減下來。包括“預習、互動、測評”三大模組的"課堂教學271法則",形成了省體校教學的最大特色。

271課堂要求學生課前準備緊鑼密鼓,學案探究互動熱火朝天,學生課後複習溫故知新。具體包括以下三個轉變——師長變學長,變教為啟,變教為幫;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教室功能的轉變,變教室為學室,變講堂為學堂。這種課堂解放了學生的頭腦,解放了學生的雙手,解放了學生的眼睛,解放了學生的嘴巴,解放了學生的空間和時間。

二、高效化的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小組的建立既使學習主體細緻化(每組6人,根據學習能力的差異分為A、B、C三個等級),既有利於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更細緻的瞭解掌握,也有利於老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層次教學,同時學習小組還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律性,學生自主管理的優勢也能得到充分地展現。

三、集體化的導學案

導學案中所涉及的探究問題能真正體現課堂教學過程。知識點挖掘細緻,我所聽到的語文學科兩節課都體現了教學中學習的層次性,學生的主體性,很有實效性。課間通過和幾位任課老師的交流,從這些老師的言語中可以透漏出教師的集體備課效率很高。所謂的效率高可以從學案的編寫中充分體現出來:學案上有編制者、有稽核者、還有審批者和日期,編制和稽核均是2個人,執教人有的還不是學案的編制者,說明不是個人編制。

四、廣泛的師生閱讀

教師首先是勤奮的讀書人,在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求每一名教師至少閱讀十本不同類別的書籍並寫出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其次讓學生暢遊書海,每名學生在每個學期要閱讀一定數量的書籍,並做好名言警句和美文語段的摘抄。每個年級每週都安排了閱讀課,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成為了一種習慣;再次是每個年級在每個學期組織一定量的閱讀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高效性。閱讀不僅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而且能為學生的人生增添色彩。

五、無處不在的校園文化

整個校園均充滿了以學生為主的校園文化氛圍,從操場到教室,從走廊到廁所,從班級到小組,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讓學生的名言、作品和榮譽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轉變學生行為的準則。如"今日事今日畢,我們決不拖延","正課與自習一分鐘也不讓自己閒下來,緊張而積極,你的收穫會讓你更加喜悅","腳踏實地山讓路,持之以恆海可移"。這些名言會激勵學生嚴於律己,做事堅持不懈,很實用。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環境教育學生並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利用教室走廊牆壁,隨時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知識,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六、精細化的學校管理

俗話說的好,“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省體校校園每項工作都做得非常細緻,如在衛生環境上幾乎看不到一片紙屑。學校管理採取無縫隙管理,而且教師隊伍年輕,這點與我們魚河峁中學非常相似。但二中對新教師上崗之前的培訓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在那裡一名新任教師要進行20天左右的培訓和嚴格考試才能進教室上課。通過這些內容充實、實用的培訓,新上任教師的成長也就快了很多。學校完善的獎懲制度也很值得學習,尤其是對一線教師和備課組的評價,能充分調動一線教師和備課組長的積極性,因此才能搞好集體備課,拉動各位教師的成長。儘管學

校要求教師坐班時間不長,但很多老師能堅持坐班到10點,這可能就是完善的獎懲制度所體現的結果吧。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5月12—14日,我有幸參加了鹽城市國小數學優質課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12節名師的示範課,他們的課讓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也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他們的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參加的這一次活動談一點兒自己的粗淺體會和感受。

一、老師的引導很到位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李慶海老師的《周長是多少》這一節課,李老師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課前,李老師先給學生拍照留念,學生特別高興,接著開始上課,請學生說一說,然後以學生的說法不同為素材,交流看法,讓學生感受了答案的混亂,在此老師也說我也暈了,最後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著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所聽的這幾節課老師自始至終都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在“量一量”教學中,黃芳老師就是充分讓學生體驗,她首先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理解感知,然後通過討論,讓學生畫一畫,展示作業評一評,在動手中使知識內化。

三、創設的情景為教學服務

徐雅靜老師在他的講課中告訴我們,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現實生活,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課堂也加深了記憶。這樣的情境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

四.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他們的教學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著精心的準備,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但都是那樣令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每位老師的.課,都設計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幾位老師的課,從匯入新課到課外拓展,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每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匠心獨到之處。每位老師的課前準備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豐富。課中有可能用到的他們都事先想到了。我想,這也可能是名師的獨到之處吧。

五、樸實大氣的課堂

縱觀名師的課,他們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華麗、課件的精美,更沒有擺那些好看而不實用的花架子。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呈現在聽課教師面前的是真實的、不加粉飾的、常態下的課。沒有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沒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東西。讓人感覺自然,親切,可看,可學。留給學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間,課堂是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兩天的學習,我學到很多,感受很多,收穫很多,名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大氣自然的教學風格,廣博的知識,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富有藝術性的課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這次名師觀摩課為契機,努力向高水準看齊,對自己嚴格要求,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授課水平實現新的跨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前幾天聽了幾個老師的課,我感覺老師授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彷彿聽到了他們拔節成長的聲音。下面是我一些聽課的感受 劉曉鳳老師講的語言活動《舞動的線條》把孩子和聽者帶進那五彩繽紛的線條世界,有螺旋線像蚊香,波浪線像連綿起伏的高山,鋸齒線像大象的牙齒,孩子們說得多好,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限度的發展。

另外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師幼關係的融洽、教師語言的組織都給我留下深刻的映像。王鑫老師的《小羊過河》這一主題活動。給我以有益的啟發:活動伊始便將問題交給孩子:兩隻小羊在小河的兩邊,都要到對面的岸上去吃草,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根據這一條情景線,通過幼兒的看看、想想、說說、演演等活動,讓孩子們明理(謙讓與分享)、益智(語言表達與表演)、健體(平衡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特別是在“演一演”這一活動環節中,老師在現場架起了“獨木橋”,組織所有的“羊兒”都來過獨木橋,孩子們在獨木橋上“你也不相讓,我也不相讓”,最後體驗到了最後的結果是“掉到河裡咕嚕咕嚕叫”;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改變了做人處事的方式:“你也讓一讓,我也讓一讓,大家過河哈哈哈哈笑”。真實的情景,滑稽的場面,使每一位“過河的小羊”親身體驗到“讓”與“不讓”的兩種結果。有了這樣的實踐體驗,還擔心什麼“小羊們”不懂得小羊間該怎樣“過河”了嗎,讀了十幾遍的幾句兒歌還不會念了嗎?

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說課、聽課、評課是教師素養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師專業化道路上必須要修煉的基本功,我今天能有幸聆聽樑校的講座,深感榮幸。樑校主管普育學校的教學,從集體備課、聽課、週三的大講堂等活動都在兄弟校間家喻戶曉,聽完報告之,後,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模式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前、中、後,模式化給教師,尤其青年教師指明瞭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為教師個人、學校教學的規範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樑校介紹的模式化包括說課的八說,不同型別的課的教學模式比如:寫景課模式、習作課模式等等;其中為了大家學習的方便,設計了數字化模式。

單元導語的重要性,從三維教學目標出發的說課,課標裡明確要求新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首先應該領會學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其次才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最後是三維目標的落實,。

構建知識樹,樑校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鑽研教材的方法,只是簡單的把課本讀一遍,看一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必須要畫出知識樹,才能真正讓教師透徹的理解課本。

基於樑校講座的心得體會,我講以後從這幾個方面去做:

一、備課: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群策群力;備課的幾個環節: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設計、備教學用具。備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瞭解新的課程標準對本章節、本單元、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課時與前後課時之間的知識聯絡,做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把握;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正確的把握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考慮如何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認知狀況創造性的實用教材;備學生:瞭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在性格、心理、認知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況;預見在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備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流程;認真思考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如何組織。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注重體現多維的教學目標。在完成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注重情感的滲透和教育。

二、如何評課:瞭解教學內容。先要認真聽課,瞭解講課教師的教學設計。 認真揣摸講課教師的設計意圖,進行換位思考,發現優缺點。毫不保留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討論,一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