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通用14篇)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波說:“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線。在傳統的人工碼頭上,青島港的‘振超團隊’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設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時,我們同樣滿懷信心,要創造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通用14篇)

“在自動化碼頭創造世界紀錄的路上,我們經歷了三次亮劍。”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劍:

開港時橋吊單機效率突破每小時25自然箱

自動化碼頭從1993年在荷蘭起源,到“連鋼創新團隊”專案組成立時的20__年,已發展了20年。但開港的橋吊單機效率始終沒有突破每小時20自然箱。

“那個時候,我在專案組負責業務流程設計和整合測試工作,這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開始由於沒有經驗,第一個堆場的整合測試用了整整15天,”李波說,“當時整個人都傻掉了。”

為了趕進度,整個“連鋼創新團隊”都拼了,連續十幾天吃住在單位,白天在現場測試、記錄問題。晚上就聚在一起檢視系統程式碼,逐項討論測試案例和測試方法,全速推進測試工作。第二個堆場53個流程、1200個測試案例他們只用了7天,第三個堆場僅僅用了3天。接下來,就開始多線作戰,多個堆場同時開展迭代測試。

20__年5月11日,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運營,在船長366米、載箱量13000箱的“中遠法國輪”作業中,所有操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橋吊單機效率達到了每小時26.1自然箱,一舉打破了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效率不過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劍:

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勇創世界紀錄

“自動化碼頭開港後,我們不斷完善系統功能,不斷優化作業流程,讓這個碼頭更加聰明和健壯。”李波介紹,比如,為了壓縮橋吊作業迴圈時間,將最普通的抓箱、放箱兩個操作,又細分出十幾個環節,然後來到現場,拿著秒錶,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邊零下10幾度的環境中,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測算,一秒鐘一秒鐘地細摳,一點一點地優化,不斷提升作業效率。

20__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輪作業中,“連鋼創新團隊”一舉創出單機平均效率每小時39.6自然箱的新紀錄。

第三次亮劍:

將“中國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成為世界單機作業效率紀錄的“粉碎機”。

20__年12月17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第六次重新整理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將“中國速度”又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20__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2

作為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呂向東是山東港口勞動者的代表,是奮進新時代的典型,他用創新、奮鬥、堅守展現了新時代山東港口勞動者之美。

今年49歲的呂向東現為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軌道吊經理,是“連鋼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之一,全程參與規劃、設計並建設了自動化碼頭一、二期工程。

入港28年來,呂向東一直從事集裝箱大型機械裝置的維護管理工作。他工作認真負責,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對技術勤於鑽研、精益求精,自主創新,把崗位當成責任,把工作當成事業,先後榮獲青島港集團“自動化碼頭建設傑出貢獻獎”、青島港集團“創新先進個人”、山東省港口集團“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完成的成果獲得中國航海學會、中國港口協會等行業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以及青島市創新成果等多個獎項;獲得19項國家專利,發表論文7篇。同時,結合自動化碼頭建設和裝置運維方面的經驗,參與完成了《集裝箱門式起重機遠端控制系統技術條件》團體標準,正編寫企業標準8項,用實實在在的創新業績踐行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2

毛相林說,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脫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毛相林,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重慶巫山人,中共黨員,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世世代代幾乎與世隔絕。1997年,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整整用了7年時間,終於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線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下莊村20__年在巫山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_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其中,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11344.56元),貧窮落後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觀。20__年10月16日,毛相林同志獲得“20__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毛相林以執著堅守求證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為一名群眾身邊的好乾部”。作為一名基層年輕幹部,我們要向毛相林同志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項工作,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3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群眾普遍認為,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時代楷模”釋出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朱有勇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朱有勇先進事蹟的短片。釋出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朱有勇的同事、學生,村民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等參加釋出儀式。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4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蹟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腳踏實地的幹事創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基礎資訊工作學院的馬月炎決心學習朱院士認真、誠懇、心繫農民和永遠心懷感恩之心的品質,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做一個勤奮敬業的有用之才。

基礎與資訊工程學院的王舒萍說,從朱院士身上我看到了謙和、務實和敢於創新,今後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我都會向他學習敢想、敢做、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執著堅守的毅力,國家、社會、人民需要這樣的人,人生在世就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我一定要加油努力。

“朱院士的無私奉獻、對農民的愛深深打動了我,他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堅持造福了萬千老百姓,值得我們每一位農大學子學習,並以此為標杆努力拼搏,報效國家、回報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動科院唐正這樣說。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畢業生緱敏琪一進校就聽說農大有著名的兩“zhu”——朱有勇和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通過四年的學習,緱敏琪更加佩服這位“農民教授”,他在事業上取得驕人成績,仍懷揣感恩之心紮根田間地頭帶領老百姓致富。他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向標,指引我們農大學子植根沃土,書寫人生新篇。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5

大道至簡,以奉獻書寫人生華章;赤子初心,以使命繪就壯美畫卷。在全國上下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陳俊武院士是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創造了石油煉製、煤化工領域的多箇中國第一、世界第一。他不忘初心、忠黨愛國、敢於創新、無私奉獻,是廣大黨員幹部及科技人才永遠追隨前行的榜樣。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堅守初心是行穩致遠的“壓艙石”,也是揮斥方遒的“動力源”。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陳俊武十幾歲時就立志獻身中國石油化工事業,60歲退休後,仍一刻未離開過能源領域,直到90多歲高齡仍在為此奮鬥。他說:“不能覺得自己得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我不敢有這個念頭。”志行萬里,不忘赤子初心。向陳俊武院士學習,就是要講初心、守初心、踐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厚植信仰根基,把黨的初心融入內心“生根發芽”,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鍥而不捨地追求自己內心設定的目標。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愛國從來都是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的鮮明底色。錢學森毅然回國投身導彈和航天事業,“西遷人”堅持“黨讓我們去哪裡,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裡”,黃大年立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志向……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始終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緊緊聯絡在一起。“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獻身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陳俊武經常這樣說,也嚴格這樣做。70年工作不息,陳俊武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投身到黨和人民的事業,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廣大知識分子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傳統,激發忠貞報國的民族情懷,許黨許國,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到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敢為人先、勇於登攀。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已能為國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國內煉油技術卻不過關。陳俊武接受重任,帶領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設計出國內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助力我國煉油技術跨越20年,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科技創新沒有捷徑可走,攀登知識和創新的高峰,離不開“於滿是荊棘的荒野裡踏出一條路”開拓進取的闖勁。知識技術人才要秉持“只要身體允許,我會繼續創新下去”的信念,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貢獻聰明和才智,在開拓創新的事業中追求個人幸福。

默默奉獻、甘為人梯。陳俊武曾說,“奉獻大於索取,人生就燦爛;奉獻等於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獻小於索取,人生就黯淡。”作為一名有著63年黨齡的老黨員,陳俊武謝絕了配祕書、坐專車的專家待遇,在交通費、住宿費上精打細算。然而在培養新人上,卻十分大方,他牽頭在鄭州大學建立院士工作站,每月堅持從洛陽到鄭州授課,吃住行自費,卻分文不取報酬,還把獎金和積蓄捐給公司幼兒園、優秀民辦教師和貧困學生。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最鮮活的價值觀。新時代的共產黨員要向老黨員陳俊武那般,始終牢記宗旨意識,找準工作定位,主動融入大局,對工作充滿激情,對事業無限熱愛,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難而怕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勇挑重擔、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6

在全國上下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7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他是時代楷模,更是人生榜樣。

在北京展覽館,參觀完“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後,陳俊武動情地說:“作為新中國輝煌70年的見證者,能夠將個人的成長匯入國家歷史發展,我很幸運。今後還要繼續保持工作狀態,為了國家需要而奮鬥。”“從加入中國共產黨那一天起,我便做好了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陳俊武經常這樣說,也嚴格這樣做。

一句“國家需要”,讓他為事業奮鬥了70年。早在1985年就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但是,他創新的腳步沒有停歇,堅守科技報國初心,在70年的職業生涯中,勇於創新,勇攀高峰,帶領團隊創造了石油煉製、煤化工技術領域的多箇中國第一、世界第一。陳俊武院士的精細嚴謹,精益求精的求實作風和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都深深感染並激勵著我,讓我為之感動、欽佩。最觸動我心靈的是他的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高尚品格。

在實幹中愛國、在愛國中實幹,立足本職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埋頭苦幹,甘於奉獻,就能把對祖國的熱愛體現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間、每一滴奮鬥的汗水中、每一步前進的足跡裡。中宣部授予陳俊武院士“時代楷模”稱號,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投身於黨和人民的事業,為我國煉油工業進步作出開創性的貢獻,是愛國奉獻奮鬥精神的模範踐行者。奮進新時代,各個行業、各種崗位的奮鬥者們堅守平凡、愛國奉獻,書寫著屬於自己這代人的愛國華章。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工作中衝在先、搶在先、幹在先,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個人的奮鬥目標緊緊聯絡起來,以國榮我榮、國強我強之心,勤奮進取、努力拼搏,就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裡有黃山麼?有黃河麼?有長江麼?有長城麼……既然這些都沒有,那麼,祖國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地方。”當年路遙的文字,激發起多少人愛國奮鬥的精神。今天,我們離夢想從未如此之近。美好的未來在召喚,奮鬥的豪情滿心間,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7

從高處俯瞰,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四周懸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說,在沒修公路前,村裡交通閉塞,到縣城就要花3天時間。

毛相林:我們這個地方沒有公路,不光只是窮,連生命都沒有保障。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年輕小夥子,二十幾歲,受傷了。我們用了三天時間,我們都沒有(把他)送到醫院,最後死去,這個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

1997年,毛相林開始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沒有鑽機,村民們就腰繫長繩,趴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說,當時全村青壯年吃住在工地,用鋼釺撬,用雷管炸,硬是鑿出了近8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圍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莊村要發展,還得靠產業。在多方考察學習後,毛相林帶領村民們陸續發展起柑橘、西瓜以及鄉村旅遊產業。

下莊村村民劉時瓊:我們這個西瓜成熟以後,就有人上門來收。像我們這種,一般可以賣兩三千塊錢左右,種得多的可以賣六七千塊錢。

如今,下莊村實現整村脫貧,人均年收入近萬元。毛相林說,從開鑿“絕壁天路”到打贏脫貧攻堅戰,下莊村靠的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下莊精神將激勵下莊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毛相林:在最難、最險的地方,我必須要以身作則,帶頭衝到前面去。路修通了,實現了我一個願望,帶領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終的夢想。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8

為大力弘揚張桂梅同志的崇高精神,營造對標先進比實幹、爭創一流比貢獻的濃厚氛圍,近日,麗江市開展“六個一”活動,引導激勵黨員幹部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堅守初心使命,為麗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組織開展一次專題集中學習活動。各級黨組織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座談交流、聽取報告、專題培訓、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組織生活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一次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集中學習活動,深入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通過對標學、深入學,講感想、談體會、話心得,教育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找準差距,自覺對標,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立足崗位、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對標一流、爭先進位,真正把感動變為心動,把心動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帶動。

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圍繞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認真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教職工大會,以“我向張桂梅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並將“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為本學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舉辦新學期第一次主題班會,將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以及華坪女高精神播種到學生的心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開展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學習身邊榜樣”,把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入黨課內容,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進一步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特邀張桂梅同志現身講述感人故事傳說和感人事蹟,製作反映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專題片,層層推薦報送省委組織部和中央組織部,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效、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推動在全省乃至全國各級黨組織中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熱潮。

組織開展一次幫扶慰問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推進脫貧攻堅百日提升鞏固行動,帶著任務、帶著問題深入“掛包幫、轉走訪”掛鉤聯絡點開展一次遍訪走訪幫扶慰問活動,實地瞭解各項幫扶措施的落實,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倡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一次自願向張桂梅助學會捐款活動,幫助華坪縣女高解決實際困難。

組織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以全力衝刺全國文明城市建立為契機,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在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各級各部門以系統行業領域為單位組建創文“黨員攻堅隊”“黨員先鋒隊”“志願服務隊”,深化共創共建共治,助力文明城市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好網格陣地,深入社群、走進街頭,緊盯創文測評指標短板弱項,廣泛開展疫情防控、文明交通、扶老助殘、環境整治、秩序維護、文明餐飲、文明宣傳等文明建立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帶動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援、人人蔘與的良好格局,凝聚建立文明城市的強大力量。

組織開展一次深度宣傳活動。組織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宣講報告團,持續在全省、全市範圍內開展宣講報告,深入廣泛傳播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邀請組織中央、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分批次開展集中採訪報道活動,並開設專欄進一步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加大中央和省級媒體平臺推送宣傳力度,推出一批關注度高、閱讀量高、點贊數高的重點稿件。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梳理完善張桂梅的100個典型故事傳說,製作推出一部黨員教育視訊片和一部VR網上展館。精心策劃組織,創作推出文學、歌曲、廣播劇、舞蹈、曲藝、美術、攝影、電影等一批以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張桂梅精神為主題的優秀文藝作品,持續擴大宣傳面、提升影響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掀起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熱潮。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9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這句話出自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校長張桂梅,一位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的鄉村教師。從照片看,她身軀瘦小,臉龐滄桑,但目光堅毅而執著。40多年來,她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用持之以恆的無私奉獻,幫助鄉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作為時代的“燃燈者”,張桂梅的故事讓許多網民熱淚盈眶。聖者渡人,40多年來,張桂梅笑對人生風雨坎坷,始終堅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教師崗位上。從寸寸青絲到頭髮花白,未曾改變的是對山區學子的愛心,對教育事業的信仰。她幫助一個個孩子改變人生的軌跡,進而幫助一個個家庭改變困難的處境,這是何其崇高的事業啊!

張桂梅讓人熱淚盈眶,還因為她激發了人們對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群體的感懷。我們相信,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還有無數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他們終其一生或許默默無聞,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看似普通平凡,卻無比崇高。他們持之以恆的堅守和奉獻,溫暖了每一位學子的心靈。社會不該也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識文斷字的讀者心中都有一份師恩難忘的情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張桂梅恰似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又何嘗不是教師群體的寫照呢?致敬張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潤育桃李的教師。謝謝你們——讓知識傳承,讓文明賡續,讓青春激盪,讓學子成長,讓夢想飛揚!

致敬張桂梅,同時也表達了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一貫立場。事業發展,人才為先。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紮根基層,紮根西部,紮根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培養人才、積聚力量。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0

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內,盧永根院士雕像靜靜地佇立著。

盧永根是水稻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這位把一輩子貢獻給作物遺傳育種學的老科學家,20__年8月12日逝世。

盧永根的一生,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教育工作者和農業科學家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

“祖國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裡熱愛自己的祖國。”盧永根曾這樣說。

初與終

——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盧永根祖籍廣州花都,1930年12月出生於香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在香港接受良好的中西方綜合教育。1941年,在盧永根讀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其父將幾位兒女送回老家廣州花都鄉下避難。在花都,盧永根經歷了東躲西藏、衣食匱乏的逃難生活,目睹了日軍的凶殘暴行。

從小經歷離亂苦難,激發了他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

高中時,盧永根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在港前途更好的英文學校而選擇在中文學校就讀。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正式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改革開放後,盧永根曾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說服他留下來。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盧永根堅定地說。

最初的使命,深深地融入盧永根的血液之中,成為他一生中不曾動搖的信念。

近年來,因身患重病長期住院,無法正常參加支部活動,他便主動向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提出,希望學院考慮成立臨時黨支部,並獲得了批准。臨時支部每月定期開展組織生活、交納黨費,支部成員一起學習相關檔案材料。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盧永根依然不忘黨員身份。盧永根去世後,他的遺孀徐雪賓女士,將用信封裝好的一萬元錢交給學校黨委。這是盧永根生前囑託轉交的特殊黨費。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1

63年黨齡、70年奮鬥不息。在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92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身上,自力更生、勇於創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熠熠閃光。“時代楷模”陳俊武同志堅持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技術成就,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傑出開拓者。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像陳俊武那樣,始終踐行愛國奮鬥奉獻精神,以關愛之心對人,以無私之心對事,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用信仰、擔當、奮鬥的力量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

像陳俊武那樣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石油”是陳俊武的初心,煉油也是煉“心”。陳俊武能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取得一項又一項科技成果,不僅在於心懷夢想的開始,更在於年復一年的堅持。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像陳俊武那樣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堅持從實踐中求知,從理論中求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像陳俊武那樣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在陳俊武心中,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變信條,祖國需要是最高需要,服務國家是最好歸宿。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自覺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始終堅守正道、追求真理,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身體力行帶動全社會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像陳俊武那樣弘揚創新擔當精神。陳俊武認為: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在科技前沿奮鬥,努力創新,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受人民歡迎的科學家。他說到做到,敢為人先,勇於登攀,推動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我國煉油工業進步作出開創性的貢獻。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品格。陳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一大批高水平石化專家,資助多名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黨員幹部作為人民群眾的服務者,當然需要解決人民群眾的各種難題,特別是對於攻堅脫貧和鄉村振興事業,更需要黨員幹部提供一些常規服務,遇到棘手的困難,還需要提供一些非常規服務。這些無不考驗著幹部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擔當精神。

歲月見證初心,榜樣引領時代。陳俊武院士70年矢志報國的決心、獻身科學的追求、著書育人的熱情、無私奉獻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讓我們深入持久學習陳俊武院士靈魂裡的忠誠、骨子裡的擔當,把“小我”融入“大我”,堅定信念、勇於登攀,立足崗位,苦幹實幹,在奮進新徵程的路上努力讓人生更精彩,成為與祖國同行的人。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2

此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海油劉銳,黃大年,王鈺,黃大發等人,在此我就不一一例舉她們的偉大貢獻和令人深思的舉動了。還有一個特別的致敬團體---塞罕壩林場建築者。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呼,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是的,前輩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來響應黨的建設,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更應該牢記並且積極響應團的建設: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全團的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和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頂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使黨的基本路線在團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二、堅持先進性和群眾性的統一。教育、引導青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團員的模範作用;廣泛團結青年,與青年保持密切的聯絡。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團根本的組織原則。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保障團員的民主權利。要實行正確的集中,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團的決議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四、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團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

五、堅持黨建帶團建。把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團的建設之中,使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規劃。

六、堅持不懈地抓好基層建設。基層組織是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團的領導機關要確立基層第一的觀念,發揚務實求實的作風,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不斷增強基層活力。

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關心青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切實為青年服務,向黨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開展社會監督,同各種危害青少年的現象作鬥爭,保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3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著留在村裡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群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裡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裡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裡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援。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先進事蹟個人感悟 篇14

重慶日報記者近日乘車從巫山縣城出發,在群山中顛簸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下莊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村民開鑿的天路順著山勢蜿蜒而下,路的一側連著絕壁,一側臨著深淵,頗為壯觀。

不高的個頭、花白的頭髮——再次見到毛相林,他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幾年前,記者就曾來到下莊村,對毛相林絕壁鑿路,帶領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蹟進行過深入報道。此次故地重遊,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年輕時,毛相林最愛哼唱這首祖輩傳下來的歌謠。正如歌謠中描述的一樣,下莊村坐落於“天坑”之中,20多年前,這裡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腳並用,翻過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懸崖。

1997年,時任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著天坑中的下莊,心裡騰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當他說出自己的計劃時,村中反對聲卻不少,原因很簡單——修路要錢,村裡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觀天”,他偷偷挪用了母親的700多元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在其帶領下,村民們東拼西湊,5天時間共籌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的1萬多元,下莊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閉塞發起了挑戰。

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們沒日沒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懸崖絕壁上開鑿,沒有任何機械裝置,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將紅繩纏在腰間,在半山腰蕩著“鞦韆”勘測;用鋼釺鑿孔、鐵鍬剷土,然後填上炸藥,劈山開石。

20__年,一條2米來寬、全長7.9公里的絕壁天路終於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們買來長長的鞭炮,炸得震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