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通用7篇)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1

這的暑假過得有點意思,這次活動開展的很有意義。暑假的愛心支教活動,不僅給解放鄉的國小生們帶來了驚喜和知識,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支教的快樂和收穫。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通用7篇)

本次支教活動前後持續了15天。活動的大致過程:組織團隊,確定活動方案,前期物資準備,愛心支教,後期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最讓我難忘的不是到企業、公司里拉贊助的困難,不是收購圖書的困難,而是給解放鄉小朋友們上課互動時的點滴感動和快樂。

在前期物資準備階段,我、董金崗和汪榮榮分到了一組,負責健康、運動和遊戲的教學內容。在這期間,我們三人到圖書館查詢資料,到網咖搜尋最新的健康資訊。爭取給解放鄉的小朋友們帶去最豐富、最前衛、最有價值的健康、運動和遊戲知識。讓他們通過我們的傳播得到外面世界的知識薰陶。

在正式支教的那天我們舉行了簡短的捐書和教學器材儀式後,我和董金崗、汪榮榮被分到了二年級。激動地我們剛到到了教室,就受到了小朋友的熱烈歡迎。每個小朋友都很活潑可愛,有幾個調皮的小男孩在教室裡打亂。到了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不僅是孩子們陽光活潑的笑臉,而是二年級的教室竟然如此之小,可以說與我們大學宿舍有一拼。更沒想到的是那麼小的教室做的滿滿的,有四十多個小朋友。他們的桌子各式各樣的都有,想必是好心的父母捐獻的,在這個擁擠的教室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那面斜放在教室後牆上的破舊木質黑板。

看到這麼簡陋的教室和孩子們陽光活潑的笑臉,我不禁感嘆,山區的孩子雖然物質上很匱乏,但精神上很富有,尤其是對知識的渴求。我真是由衷的敬佩他們那陽光燦爛的笑臉。

第一次給那麼多小朋友講課,我開始時也難免很緊張,擔心自己調動不起小朋友們的興趣,難以控制好教室秩序。就這樣第一節課在緊張中開始了。首先,我給小朋友們講解健康和運動的科普知識,董金崗和汪榮榮在下面維持秩序。這個話題,我講解了有關健康用眼,堅持做眼保健操等知識。同時,董金崗同學給大家演示了最新的眼保健操,小朋友們學的都津津有味。接下來又講到了健康運動、健康飲水、健康飲食等多個內容。在課堂上我們三人和小朋友們進行著有趣的互動,雖然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但後來他們也都很快地加入到了我們的互動中。在有趣的互動中每一位小朋友都很積極地融入進來。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們的班長,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多才多藝。在課堂上她教我們三人學習他們的廣播體操,她做的非常熟練,而且整個班級的同學都在她的帶領下喊起歡快節奏。接下來,她又給大家唱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愛的華爾茲》,沒想到,不到十歲的小朋友歌聲那麼動聽優美。

第二節課,是戶外課,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其中,有他們教我們他們平時玩的遊戲,後來我們教他們我們帶來的最新校園遊戲。在遊戲互動中,我們分成兩組,每位小朋友都開心的遊戲著,看到他們玩的那麼開心不禁讓我想起我那快樂的童年……

短暫的愛心支教活動在我們和小朋友的依依不捨中結束了。雖然這次暑假愛心支教活動時間很短,帶給他們的知識也不是很豐富,但給他們增長了見識,帶給了他們課堂上得不到的快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當然,這次愛心支教活動也讓我感受頗深。最起碼,我看到了面對艱難的學習環境,山區的孩子不僅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刻苦的學習和更加快樂的成長。

通過這些調查,我們確實也可能瞭解到生活在中國廣大的貧窮的人民的生活情況,反饋第一手材料給我們的決策層,關於教育和醫療,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走的時候我們還和爺爺奶奶們合影留念,彷彿一切就定格在此刻,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但至少我們也為此努力過。

在去之前,我一直很忐忑。老師說那邊的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惡劣,描述著的是大片大片的森林覆著的連綿起伏的山丘,古道,西風和貧窮落後的生活。所以我想過還是不要去受苦了,在家舒舒服服的呆著,吹著空調唱著歌,沒必要遭那份罪。但此次赴湘西,是去幫助那裡的孩子,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也還沒教過別人,這次有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2

20xx年7月10日,我們歷經波折,終於來到了我們將要支教的國小——都良田國小,位於鳳凰縣一個偏遠的山溝裡。迎接我們的是一大群孩子,他們確實知道我們要來,在我們下車的地方,一字排開,鼓掌歡迎。有的幫我們提東西,有的向我們問好,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們都忘記了旅途疲憊。

學校就一棟教學樓,分兩層,我們住就住在上層的教室裡。我們打掃完教室以後,用紙殼墊在底下,上面再鋪下我們自備的席子,剛好的兩間教室就成了我們的男女生宿舍了。接下來就是要解決吃的問題,校長給了我們一個電磁爐和一口鍋。我來之前是從未正兒八經的做過什麼菜,只見過我爸爸做菜的樣子,好像知道一點做菜的程式:先放油,然後把食物到進去,不停地翻炒,放鹽放雞精,放一些蔥蒜。所以當他們要我做飯的時候,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應允了下來。炒菜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個體力活,我們一群人拿著冬瓜南瓜苦瓜在敞亮的草坪上的一個水泥乒乓球檯上開始切,孩子們也圍了過來。一個小女孩看著我們笑嘻嘻的說:“老師,你們到底會不會切菜啊?”來者不善,看樣子這傢伙是切菜的高手,我說:“這有什麼不會的,你看不就是切成一片片的麼。”

“老師,她在家裡切得菜比你們切得好看多了。”旁邊的一個女生指著剛剛說話女孩子說。我好像覺得很認同,因為早知道這裡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雙親都不在身邊,從小就做慣了一些家務活,我們雖說是大學生,這切菜的功夫,確實比不過他們。但也不認同,女孩子最多10歲,想我十歲的時候,父母們什麼時候要我們去做過什麼家務活,更何況是這樣危險的動刀子活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只要切菜,煮飯做菜也是他們的事情,還有,姐姐要負責照看弟弟,妹妹也跟著哥哥後面跑。孩子們就是這樣獨立,在這裡,一切都是那麼平常,孩子也沒有因此失去活力,依舊在草坪上追追打打,嬉戲打鬧。做菜的時候也引來許多孩子的質疑,但我也差不多習慣了,硬著頭皮炒了一個又一個。或許我還真有些做菜的天賦,菜炒得並不像孩子們說的那樣難吃,空空的碗便是最好的明證。

既然是來支教,當然少不了上課,我負責教語文,任大班的班主任。大班就是5,6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已有自己的思想,管理他們確實比較難。我們班有一個面板黑不溜秋的“大漢”,劉海已染成金黃,下課的時候還能看見他叼著煙在走,據說身上還有紋身。其他的男孩子可能都要聽他的號令,可他也並不出格,在課堂上也還安安分分的,要他上臺來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還扭扭捏捏不好意思,露出很靦腆的笑容。我想這裡的孩子還是淳樸的,雖然表面上傳染了現代社會裡的黑幫習氣,可骨子裡的那份天真還是不可磨滅。我曾很想找他談話,說他不要這麼小就學著抽菸,抽菸對身體發育不好。但終究沒找他了,一是語言不是很通,他們都習慣說苗語;二是他抽菸畢竟沒在課堂抽,以我的這樣一個外來的老師來要求他不要抽,估計是沒什麼用處的。

但我在課堂上還是說過抽菸的問題,至少在此後的時間裡,他沒在我的視線裡抽過了。我教語文,首先是教他們寫日記,我要他們交了一篇日記。我很認真的看,好像是看著自己上國小時候的寫的日記:今天玩得可真開心,我們學校來了一群老師,他們陪我們我們一起玩,我們打了羽毛球,然後打籃球,打完籃球我們就去上課了······都是一樣的流水賬本。我在課堂上一一念出他們的文章,然後指出了一系列的毛病,強調一定要重點描寫一兩件事情即可。這樣的,一節課很快就過去,好像還有很多未說完的東西,我也並不覺得辛苦,倒是越來越有老師的樣子了。幾節課下來,我又收了一次日記,唾沫沒有白費,孩子們的日記大有改觀,用了我要他們積累的成語,會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重點記錄一兩件事情。我終於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雖然我看不見自己的臉。曾幾何時,我也在我的老師上臉上看見過,不過出現之前總要歷經苦悶,痛苦和無奈,確實體會到了老師多年來為我們的付出的辛酸。

說實話,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做調研,填寫一些沒什麼用處的表格。負責人說這是很重要材料,我們三兩個一組到學生家裡去。幾個孩子領著我們走在山路上,山路都是用大白岩石鋪很窄的小路,有的時候會很陡,需小心一級級的上去,而且坑坑窪窪,一不小心就有被磕碰到的危險。最困難的是還要在高處越一些障礙物,孩子們輕車熟路,永遠走在前面。走了差不多40來分鐘,終於來到一個學生家裡,屋子是用土磚砌成,一間主房中間是堂屋,進門右手邊就是一個灶臺,灶臺往裡走用簾子隔出來幾個床,就是臥室,左邊是放一些簡單的傢俱,堆放一些雜物。堂屋正中間的牆壁上掛著一塊藍色的大鏡子,上面寫著祝某某喬遷之喜之類的大紅色字樣。

孩子父母已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奶奶頭上用白布裹了幾圈,說是白布,倒是看得出被煙薰出來的歷史的痕跡,臉頰上深裂的皺紋像極了乾枯的土地岔開的口子。爺爺正在旁邊抽著旱菸,看我們來了,拿凳子給我們坐,奶奶也很親切地和我們打招呼,端出一臉盆洗淨的桃子招待我們。老人們都不太聽得懂普通話,我們只能慢慢來。通過和他們的談話,我瞭解到家裡一般不吃肉,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買些肉吃,孩子的爸媽出去打工,他們對孩子的管理也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拿來表格,一一詢問,這才彰顯出表格的威力,裡面的問題問的十分詳盡,通過這些調查,我們確實也可能瞭解到生活在中國廣大的貧窮的人民的生活情況,反饋第一手材料給我們的決策層,關於教育和醫療,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走的時候我們還和爺爺奶奶們合影留念,彷彿一切就定格在此刻,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但至少我們也為此努力過。

支教歷時6天,一切還是那麼的匆匆,6天裡做飯,上課,調研,累得我夠嗆,曾不止一次想要回家,但當我拿出行李踏上車子的時候,我疑心自己是不是已然成了當地人。就在這6天裡,我留戀這裡的好客淳樸的爺爺奶奶,喜歡坐在前邊那個認真聽課的小女孩,飽覽這裡純天然,無汙染的白雲碧水,彷彿以前來過這世外桃源。孩子們哭喊著追趕我們的車子,我們班兩個女孩倒是往反方向走,頭也不回的,只是一邊走一邊用手擦著我似乎可見的紅眼圈,沒有追趕我們,我竟也有落淚的衝動了。車子終於開遠了,走在靜極了的山路上,一路蜿蜒曲折,遠方好像傳來了孩子們的聲音,和著山風在車子裡迴盪,“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明年一定要記得再來哦,我們在這裡等著你們!”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3

回想這次支教經歷,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就是我們班的那些孩子的樣子——有留守在家的樑雲紅、樑雲海兄弟,懂事的文敏和乖巧的楊芳芳等等。她們都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記憶裡,讓我牽掛,讓我想念······

在山裡生活的孩子們從小就比我們承載的多許多,她們上學也不容易,很小的孩子就要上山割草,在家做飯洗衣服還要帶弟弟妹妹。她們上學的路很遠而且山路一遇上下雨,石面上都很滑,路也很泥濘,而且每天都要上山下山,真的很遠。家訪的路上,孩子們告訴我,很多次都從石階上摔倒過,可摔倒了甚至都沒人會看到,只能自己忍著疼站起身來穿著髒了的衣服繼續去上學。

孩子們真的是太缺少愛了,我們班的孩子的父母有一大部分都要去外地找活路,有的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有的就只留孩子們自己在家。樑雲紅、樑雲海兄弟倆就獨自在家,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兩個男孩都在我們班,五年級的孩子只有十幾歲,他們吃的菜都要靠步行到幾公里外的集市上買。父親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才會回家一次,母親因為家境貧寒和不忍孩子父親的暴躁脾氣而離家出走了,每個月兄弟倆就靠國家發放的補助過日子。通過一次值日的接觸,弟弟樑雲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在班級管理上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於是我選拔他為體委,負責統計運動會運動員的名單統計工作,孩子工作完成的很出色,讓我很欣喜。再說哥哥樑雲紅,是一個塌鼻子小男孩,因為普通話說不好,所以很少跟我溝通,但我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內心很有想法的孩子。他要比弟弟大兩三歲,在家也會多照顧弟弟,顯然他小小的脊樑上扛著一個哥哥的責任。但是我經常接到班級同學告他的狀,比如搶她們的羽毛球,踩扁她們的乒乓球等而且在老師眼中也顯然把他定性為無可救藥分子。但就在我跟他的一次談話中,讓我看到其實他只是一個想引起別人注意的淘氣的孩子,有些時候他甚至讓我覺得他是在故意犯錯誤來引起我對他的“重視”。當我和他面對面時,他從來不敢看我的眼睛,永遠都是處於抗拒狀態,但當我用關心取代責罵跟他聊天時我真切的感覺到他雙腿都在顫抖,他抗拒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渴望極了被別人關注和理解的心。

自從那次談話後,他整個人都變了,從那雙眼睛裡,從他聽課的狀態中,從他像愛護弟弟一樣愛護自己班的同學時我看到了原來給予一個孩子的信任到底有多麼大的力量!

還記得第一次給我們班孩子上課時,她們沒有人願意舉手回答問題,通過上交的作業,我看出了有很多孩子都極其的自卑。有很多孩子都很愛幹活,因為她們最擅長的就是在家幹活,有多大的灰,都阻止不了她們上下揮舞的笤帚,她們最願意聽老師誇他們呢掃地掃的乾淨,因為只是除了學習她們唯一能贏得老師喜愛的方式。

在村裡能看到很多幾歲的孩子揹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孩子的脖子上滿是汗珠。還有那些揹著竹筐去割草的孩子們,她們背上的草羅的很高很高,早已超出了她們小小的脊樑所能承受的範圍。很多孩子們手上都有割草留下的疤痕,我們班的一個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臉蛋,就在一次割草時割傷了左手的中指,使得中指只能彎曲留下了殘疾。當我看見那一雙雙滿是口子的小手時,我知道那本該稚嫩的年紀早已學會懂事。那麼美麗的一雙手,如果當初傷口得到了科學衛生的處理,我想那就僅僅是一個小疤痕而已。讓我想起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哪怕是一次輕微的感冒都會引起父母足夠的重視,即使是吃藥都要千方百計的用零食哄騙才能不情願的吃下去,同樣是幾歲的孩子,得到的關愛簡直相差千里。

通過這次支教讓我感到從大山裡走出的大學生要比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要付出的多得多,也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在山裡的這些天,每天面對著孩子信任的目光,讓我感到我的人生是那麼的有意義,也體會到了能夠幫助別人的幸福。我只希望孩子們的路能走的很遠很遠,能走向外面的世界,來為她們自己的青春喝彩!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4

作為一名大一學生的我,參加了許多活動,感到生活過得很充實,也學到了很多.但是讓我感受最深、最觸動我心靈的是這一次的城南國小支教活動.

那些小孩子都很活潑、很聰明、也很頑皮。但我發現有個小孩子有點內向,不怎麼喜歡跟周圍的同學玩在一起。在家訪時,我才瞭解到他是從小跟奶奶生活一起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跟他交流的時間很少,平時給他打電話都是要求他要努力讀書,不應許他出去外面玩的那些話語。這讓他從小就缺少了母愛、父愛。現在的社會,有很多這種現象,大人整天都在忙碌,努力使生活變得更好,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想過孩子除了物資上的關愛之外,更多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懷。我自以為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人。見了她之後,我知道我有許多方面待以提高。我會一直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

我們能做的不是能教他們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幫他們驅走內心的黑暗,讓他感受到溫暖的陽光,溫暖的愛,讓他對生活充滿信心。 隨著漸漸地瞭解,我和他交了個朋友,他對我的信任,尊敬,使我明白,當你用一種愛去關心別人時.你會收穫另一分的回饋.在離別時,他把他最喜歡的兩隻蠟筆送給了我,他說:“姐姐,我喜歡你,希望你在用這兩隻蠟筆畫畫時會想起我。姐姐,你要常來跟我玩,我會想念你的。”聽了他那般話後,我心裡有股酸溜溜的感覺,同時讓我感到一分責任,一分動力,支撐著我堅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做下去.

回來的時候,天仍然有點冷,但我的新卻像火一般的溫暖。這火正是我支教的熱情。

我覺得這次城南國小支教點燃了我,我希望著火永不滅,我更希望我們驕陽義青團能進一步的發展壯大,把更多的愛心點燃,讓這火生生不滅。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5

當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我有點緊張,還有點害羞,因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的的身份去面對一群懵懂無知可愛的小孩。不過心裡樂滋滋的,因為義務支教是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不僅可以分享小孩子們的童真,也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不僅可以傳播知識,而且更是播種希望。

在支教前,我認認真真的準備了一份在我看來是很適合小孩子們知識的教案時,還有點得意洋洋,覺得這次支教肯定會很成功,信心十足。但當自己站在教室親身面對一群天真幼稚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時,看到他們臉上還是處於一種懵懂無知的狀態時,才知道我那麼精挑細選的知識點還是有很多是小朋友們以他們現在的理解能力不能接受消化的。當時站在講臺上我有些傻眼了,心裡著急啊!如果照這樣上,孩子們肯定聽不懂,上課效果肯定不好,不那樣上呢,又怕冷場。怎麼辦?沒有選擇逃避的餘地,無論怎麼樣,課還得繼續上啊,人家學校可派遣了一名教師在聽課哦!沉思片刻之餘,我決定按教案准備的思路上課,但內容就只能一邊上課一邊準備咯!結果我之前準備的教案只用到了30%的知識,其餘的全是現場“表白”。

開始講課時由於調整了一下上課內容,有點小緊張,但是隨著上課的深入,緊張的心裡打消了,表現的很自然,很泰然的進行著,時不時,我還向國小生們提一個小小的問題,小朋友們都很積極的舉手踴躍的爭著回答問題,氣氛濃,很活躍,充分調動了小朋友們的上課激情。給小孩子上課,還有一個不好處理的問題就是紀律問題,就是小孩子們一會兒給同桌說話,一會兒又做小動作,有的小朋友甚至一會兒又叫老師說:“老師我要交作業,我的作業沒交”呵呵,真是哭笑不得!作為一個支教老師是很難堪的,罵不行,打不行,只能像哄小孩一樣的哄,哄得我都快變成一個小孩了。半堂課過後,還好我居然把他們哄乖了,他們都很認真的聽我講課了,看著他們一個個乖乖的坐在位置上渴望求知的慾望,我心裡好高興,也好欣慰。

滿意的上完了這一堂課,我發自內心的對自己評價只有兩個字“還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支教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也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支教我們雖然付出了許多時間汗水,但同樣也收穫了一份快樂,一份榮耀,一份知識。支教我們傳播了知識的種子,文明的火花,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6

光陰似箭,轉眼間一年的農村支教生活眼看著就要結束了,在農村國小呆了一年,感受頗深,由於經濟、環境、師資配備等因素,農村國小與城鎮國小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任何的惡劣環境也無法阻擋學生的求知慾。新標準要求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機械的運作,這樣做只能導致孩子們的一臉茫然,只會跟著伴奏帶機械的演唱完一首歌曲,不帶表情、感情,我經常在思考怎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能將課本的音樂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的東西去學習和掌握,才能把音樂知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紮根,我思考著,琢磨著……

在支教的這一年我都在嘗試地去構建一種農村音樂課堂與“新課標”最為合拍的課堂,在完小我承擔多個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使用音樂教材,學生與我“樂”在其中,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通過帶“遊戲”進入課堂,讓學生“樂在其中”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們來說,學習音樂知識最佳的方式的就是在"遊戲"的遊玩過程中獲得,孩子們在音樂遊戲過程中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喚起他們對學習音樂的熱愛。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上來,對於學習環境都是感覺到陌生而又新鮮的,孩子們又不能“安分守紀”的聽老師上課,為解決這個問題,在上低年級音樂課時,我特將音樂課堂中的組織教學這一環節、通過聽音樂拍手進音樂教室,聆聽的音樂一般都是片段短小又有趣的動畫片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覺得進入音樂課堂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讓他們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

在教授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般對學生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 唱半拍”,這些樂理知識對於一、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是非常的乏味,而且他們聽起來也是一知半解的,針對這情況我決定把“拍子”概念簡單化,首先,讓學生們說說平常生活中的一些聲音的長短:如火車汽聲長,汽車喇叭聲短;貓叫聲音長,狗叫聲音短等等,接著再讓學生扮演小動物、交通工具,模仿它們的聲音遊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對“拍子”的認識。

又如在新歌教學這一環節,存在的問題較多,因為低年級的學生識字較少,在學唱歌曲時,學歌詞、記歌詞是一大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採用了教學中結合一些小遊戲,再加入圖片、歌曲的歌詞、旋律、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等的綜合手段,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詞,例如在學唱歌曲《小螞蟻》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前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學生在課堂中都很積極的發言,隨後我拿出了幾頂小螞蟻的頭飾,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小螞蟻,一起搬運歌詞、拼接歌詞、拍著節拍去朗讀歌詞、隨音樂背誦歌詞、演唱歌詞等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掌握歌詞,同時也有了合作的意識,而且在合作中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對話增強了自信心。

在“遊戲”的學習氛圍中, "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達到了,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也體現了,教師也教授得輕鬆愉快與學生一起樂在其中。

二、通過打擊樂器的伴奏,肢體的律動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在完小裡,因為師資配備不齊全,以往的技能課都是兼職的老師在上,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空間狹小和枯燥無味,課本中要求要邊唱邊演的歌曲,學生們都顯得格外的拘謹。大家都知道 ,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愉快地學習,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教學的需要,看到學生們的情況,我決定改變他們的現狀。

歌曲《小紙船的夢》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歌曲。在初次感受音樂後,我讓學生說說,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再引導學生感受三拍子盪漾的韻律感。學習歌曲後,我想,為歌曲加入打擊樂器是一個不錯的教學點子,就讓學生自由選擇用哪些樂器為這首歌曲伴奏,學生們掌握了歌曲情緒和拍子的特點,基本上選擇了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等打擊樂器,我再引導他們用準確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通過這種音樂表現方式來加提高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和自信心。

音樂課本中的少數民族歌曲,都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聽到節奏歡快的音樂響起時,看得出學生們的自我表現慾望是非常的強烈,但是他們又很害羞,因為他們不夠自信。這時我就會鼓勵學生大膽的表演,同時我也給予學生恰當的一些指導,如在四年級《跳吧,跳吧》這首新疆歌曲時,我引導孩子關注新疆舞蹈中那種歡快、奔放、節奏強烈的特點,在歌曲的最後兩小節中加入拍掌、捻指等富有新疆舞蹈特點的動作,緊接著我又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創編舞蹈動作,然後進行小組評比,比一比哪組學生創編的動作最棒,學生帶著對歌曲的理解,在和諧、熱烈的氛圍中愉快地體驗歌曲的意境美,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通過學生的自編、自演的實踐活動中,不僅課堂上生動活潑,而且樹立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學生們通過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快樂。

三、通過豐富課外知識,擴充視野,激發學生興趣

我支教學校在半山腰,在學校周圍有著廣闊的活動環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經常可以欣賞一些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具有城鎮學校不可比擬的優勢。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常常帶領著學生們走出校園,在山間傾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竹葉的沙沙聲;在荷塘邊,聽微風輕撫荷葉的聲音,聽青蛙叫聲……回到教室我讓學生們說說,在室外聽到哪些聲音,你有何感想呢?學生們的發言都很積極,甚至有些學生們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剛才在室外聽到得聲音,達到我的預期的效果,學生們也“愛”上音樂課。

雖然學生“愛“上音樂課,可是音樂課堂中也會碰到學生不愛唱的歌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是享受音樂、體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不管我的音樂課怎樣做,也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教材上的歌曲雖動聽,但學生總唱難免會有些厭煩,後來我嘗試著把流行音樂帶入了課堂,沒有想到學生們學習流行音樂的積極性非常的高,因為流行歌曲以其新鮮的感覺、青春的活力、動感的節奏,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使他們能積極且精神飽滿地去學習。發現這一奧祕後,我經常為音樂課準備了一些流行歌曲,供學生學習與欣賞,在學生積極興奮的狀態下我也講授一些課本中的重點內容和知識,複習一些常用的樂理知識,沒想到居然事半功倍的,效果超出我的想象。

在音樂課堂中給學生們適當的加入一些課外內容,能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也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以上是我在完小支教過程中在新課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嘗試及感受,雖然取得了一點的成效,但還存在許多困難與困惑。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應該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大膽的創新,努力為我的學生們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音樂課堂!

赴山區國小支教感想 篇7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瞭解到這次去廣東省興寧市羅浮鎮徐東國小支教的活動。在11月份的時候一位朋友在微博上看到“野孩子”這個公益組織在招募支教的志願者,便提議一起參加。聽到這個訊息,心裡有點小小的激動,正愁著這麼長的寒假該怎麼過呢。去年暑假剛經歷過三下鄉,每次回憶起那段日子都覺得很充實很快樂,同時也很希望能再次有機會為山區的孩子們服務。而且這次的支教活動對我來說有點特別,因為支教地點就設在在我老家的隔壁村徐田村徐東國小,能夠為生我育我的村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是何等的榮幸!後來我真的有幸成為了徐東國小支教隊伍的一員,很感謝“野孩子”能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去服務社會。

最讓我頭疼的就是前期工作--準備教案了,雖然有過兩次支教經驗,但都是短期的。這次的支教活動為期近十天,我不僅擔任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同時也負責六年級的音樂。畢竟一年級的是啟蒙教育,要教會孩子們並不容易。為了把教案寫好,我查了很多資料,看遍了各個版本的教科書,也看了很多教材視訊,還特地重學了韻母、聲母、拼音等基礎知識。

支教終於在1月23號拉開帷幕了,心情很是激動。在這短短的十天裡,想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充分展現自己。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都很活躍,大家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但有時候課堂上會比較吵,很難讓他們安靜下來。上了幾天的課喉嚨都沙啞了,終於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艱辛,要做一個人人尊敬的好老師是多麼的不容易!上六年級的音樂課上氣氛卻完全相反,每個人都安安靜靜的,上課都不敢說話,就連問他們平時喜歡什麼音樂都沒有人願意回答,真希望他們能夠活躍一些,大膽一些。看到他們這樣,心裡也特別難受。傳統的教育模式毒害了太多的學子,過於嚴肅的教學氛圍扼殺了許多孩子的獨立思維,也唯有希望在這十天裡,他們能夠更多的展現自己純真的一面了。

回顧支教的短短几天裡,有很多讓人難以忘記的回憶。體育課上,大家都無憂無慮盡情地玩耍。每到放學的時候,都可以看到支教的隊員們拉著小朋友們的手,有說有笑的送他們回家,很是溫馨。我喜歡那種大手拉小手的感覺,雖然手掌裡滿是汗水,心裡卻是滿滿的幸福。此次支教唯一的遺憾的就是沒有跟大部隊一起在學校住,少了很多跟大家交流的機會。真的很幸運能加入這個團隊,感謝支教的每一個隊友,雖然沒有跟你們朝夕相處,還是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友誼。感謝徐東國小的小朋友們,你們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短短几天的義教,作為大學生志願者,雖然不能改變當地學生們的現實生活,但希望能夠成為他們人生路上的一座燈塔,指引他們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