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一個大學生村官得創業感想

XX年,28歲的我被選派到全鎮最邊遠、最窮困的民和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任職以來,在各級黨組織的關心指導下,我團結支部一班人,帶領鄉親們挖窮根、開富路,將一個經濟貧困村建成了小康村。XX年,全村三業總產值從XX年底的2500萬元增加到1.2億元,增長了3.8倍;農民人均收入從4860元增加到8270元,淨增70%;村集體由負債20萬元變成年可用財力100萬元。

一個大學生村官得創業感想

回首10年“村官”路,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感悟之一:城裡少一個大學生沒什麼 村裡多一個大學生了不起

剛剛大學畢業時,舅舅替我在深圳找好了工作,南京有幾家單位主動找我簽約……從我個人來講,幾年省城求學,都市繁華充滿誘惑,父母希望我這個獨生子在城裡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親戚也希望我為家族爭光。然而,生我養我的家鄉更需要我。

幾個寒暑假,村裡老支書都找我促膝長談:“村裡幹部年齡都大了,需要有一些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人”;“城裡少一個大學生沒什麼,村裡多一個大學生了不起”。老支書一席話深深打動了我。鎮黨委副書記專門打電話做我工作,他的一番話讓我下了決心。他說:“全鎮村支書80%年齡偏大,70%是國中文化,大學生一個也沒有,到村裡幹,一定會大有作為。”就這樣,帶著青春的激情,帶著報效家鄉的熱情,我毅然決定:回家鄉當一名“村官”!

聽到我的決定,家裡炸開了窩。父親說:“這大學不是白上了嗎?”舅舅從深圳趕來,勸我不要往苦井裡跳,不然,連物件都找不到。面對家人的竭力反對,我反過來做他們的工作:“我是農大畢業的,到農村去更能派上用場……”最終,我走上了樊莊村團支部書記的崗位。

然而,還沒有享受到工作的喜悅,就品嚐到了現實的苦澀。有人議論說,這小夥子沒大出息,恐怕在大學犯了什麼錯誤;同學也不理解,這個幾百元的差事有什麼好……面對這幾乎難以逾越的面子關,我犯起了傻勁:要做就要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要用實際行動來展示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我逐一走訪鄉賢,向村裡的老前輩討教,到條件相近的富裕村取經,在此基礎上,大膽提出充分利用緊靠國道的優勢、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的建議,並由我具體負責實施。很快,這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組織和村民的認可,我被任命為村經濟聯合公司副經理、村黨支部副書記。

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新到村裡任職,首要的是身要撲下去、心要貼上去、腦要鑽進去,摸實情、出實招、幹實事,才能迅速進入角色,開啟局面。

感悟之二:憑一時激情到農村不難 但幹出一番事業不容易

農村基層工作對年輕大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充滿了困難與挑戰。絕不能把到農村任職設計成人生歷程中的短期行為,絕不能憑著一時的衝動,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紮根農村、長期吃苦的準備,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幹。

XX年2月,鎮黨委一紙任命將我調到全鎮最窮的村——民和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這是怎樣的一個村啊,村辦工業幾乎空白;村委會連一間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幾間破房子早已抵押給銀行;集體賬上不僅沒有1分錢,還欠村組幹部工資8萬多元,人心渙散……

面對這樣的局面,才走出大學校門沒幾步的我,壓力可想而知。我想到過退縮,也想到過走人。但是,想到與我結對的鎮黨委書記的一番鼓勵:“你從富村的副職到窮村的正職,困難肯定會很多,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夠磨鍊人、鍛鍊人,貧困村更需要你這樣的知識型、創新型幹部。”

再看看群眾那一張張期盼脫貧致富的面孔,想到自己在市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上立下的誓言,我鐵了心,這個“村官”要做就做“永久牌”,決不做“飛鴿牌”。

於是,我向老幹部問計,向群眾討主意,在調研的基礎上,我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在村民大會上滿懷信心地宣佈:要讓民和村一年小變,三年大變。在全村上下懷疑的目光中,我打出了富民強村的“組合拳”:發展高效農業,狠抓招商引資,推動全民創業。

為發展高效農業,我組織引導農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合理依法流轉土地500多畝。從揚州大學邀請4位農林專家,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還通過典型引路,用身邊的致富例子,引導村民大力種植花木、蔬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富民強村,關鍵在工業。我村地處腹地,並沒有多少優勢。“硬體不夠軟體補,條件不夠感情湊”。

XX年,得知一名客商要上電力金具專案,我先後上門20多次和客商洽談,替客商算賬,幫客商跑手續,為客商調解矛盾,終於使這個專案落戶我村。

如今,這家企業年銷售額已經達到5000多萬元。在我和村黨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村裡已發展企業7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

農村發展,資金是個大問題。我發揮金融專業特長,積極和市信用社溝通協調,以建立信用村為載體,打通小額貸款的綠色通道,解決農民創業資金難問題,幾年中先後有40多個農戶獲得200多萬元貸款,有力支援了村民創業。

感悟之三:走村官路只是一時選擇 服務農民才是一生追求

到村裡工作,像是人生舞臺拉開了大幕,但服務農民的大戲卻永不會謝幕。省裡組織村党支書到華西培訓,使我深深地明白:一個大學生“村官”,得到群眾的一時稱讚不難,難的是得到群眾的長久稱讚。有人問我,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在農村一干就是10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為農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農民心中就會裝著你、擁護你。

村裡兩條主幹道都是泥土路,出行是個“老大難”。但是,村裡實力有限,要修成水泥路,再過三五年也辦不到。我想到了請能人幫忙。村裡有個老闆在安徽的企業規模很大,能否請他出一把力呢?雖然我知道幾年前村裡為一些事和他搞僵了,人家幾年不和村幹部來往了,但我還是坐上了去安徽的客車。說實話,當時要是為自己的事去求這個老闆,肯定沒有勇氣。但是看到鄉親們沒好路走,心裡急呀!第一次到安徽時,果真吃了“閉門羹”。但我沒有氣餒,丟下產後不久的妻子和兒子,先後三上安徽登門拜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闆終於化解了多年怨氣,慷慨解囊10萬元。他說:“一個外村大學生,能這樣為村裡事拉下臉三番五次地上門求人,我沒有理由不為村裡作貢獻。”就這樣,一家家跑,一個個爭取,先後向本村能人募集資金70多萬元,再加上各方面的支援,共籌得150多萬元,使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通上了水泥路。

近幾年,村裡還補貼60多萬元讓全村農戶通上了自來水,每年拿出10多萬元補貼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

人心換人心,農民是最樸實的,也是最重感情的。看到村裡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說:“支書年齡小,本事可不小,大學生‘村官’就是不一樣。”

這麼多年來,我有許多回城的機會,公務員考試一次次向我招手,事業有成的同學一次次邀請加盟。但是與鄉親們血濃於水的深情,帶領鄉親們發展致富的願望,讓我始終捨不得離開這片熱土。回想起來,我覺得最大的喜事莫過於為村裡引進了一個大企業,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得到鄉親們的認可,最大的成就莫過於獲得“揚州市小康村”這塊牌子……

泰戈爾曾在詩中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我甘願做一片綠葉,回報根的養育,也為自己撐開一方晴空。記者黃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