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改革心得體會(通用23篇)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

深刻領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改革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等的具體要求和深刻內涵,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

2023改革心得體會(通用23篇)

提高辦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把控需要從教育評價改革開始,需要對教師隊伍、學員學習質量、開設專業等評價要素、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的系統性改革,也是對教學、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工作的評價機制的改革。改革是為了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建立科學的質量體系,最終目的是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遵循辦學規律。在教學教務方面,遵循辦學規律,改變那些違背規律的思路和做法,使學院工作更符合辦學規律,符合成人繼續教育學習規律。

堅持學員需要。堅持以學員為中心的思想,把聘請教師質量作為教育評價改革的出發點,充分聽取學員的意見和建議,科學的制定教學評價方法。

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總體要求,在助力學校高質量大學發展的同時,不斷為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作出我們的貢獻。

結合我院情況,我覺得特別要堅持三性並重,不斷凸顯大學繼續教育的延展性、社會性、應用性的特點,從重數量規模向注重學生質量轉變、向質量轉型。

首先,堅持延展性,從終身學習的視角,繼續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一體的、整合的,兩者共同構成終身教育知識體系;從學員角度,只有堅持教學內容的延續、銜接性,才能保障學員個體構建自身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是堅持社會性,緊扣社會需求,轉變辦學模式。加強學校與企業、專業與產業、課程與職業、教學與生產聯絡,形成教育與產業相互滲透、相互支援、共同育人的產教融合模式。

三是堅持應用性,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2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訊,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湧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裡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資訊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於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馬佳璇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3

今天(20xx年12月1日),我有幸到李市國小參加了由李市教管中心組織的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上午第一、二節課分別聽了李市國小袁軼老師上的國小三年級語文課《三袋麥子》,以及陳孝舉老師上的國小四年級語文課《天鵝的故事》,之後又觀看了由李市國小全體學生參加的大課間活動,最後聽取了江津區教研室張建老師、王所長和四牌坊國小劉曉紅校長對幾節課的精彩點評和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詮釋,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長了不少的見識。今天的所聽所學,無不讓我感到自己所會的是多麼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人不學要落後”這句樸實的話是多麼正確!這更讓我迫切的意識到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地給自己充充電了!我們都該走出去,多聽聽、多學學,特別是老教師們,不能再抱著自己舊有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上一個新臺階!

教研室張建老師所講的關於“導學案”的推進,要做到的幾點:一、學習準備;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三、突出教師主導作用;四、突出教學重點;五、突出教學的層次性;六、強調練習的實效性。

關於這幾點,我覺得在李市國小袁軼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第二點和第三點: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袁老師所上的這節課,《三袋麥子》是一篇批讀課文,袁老師先教給學生學習批讀課文的方法:一、提出問題;二、概括內容;三、賞析佳句;四、寫出感受。然後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小豬收到麥子後對這袋麥子的處理方法。接著利用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一、帶著問題讀第二自然段;二、勾畫出小豬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三、勾畫出好詞佳句;四、在旁批欄寫出自己對小豬的印象。最後放手讓學生用這個方法自學第三、四自然段。整個過程都由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等形式自主完成,老師只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很好。

張建老師丟擲的另一個理念:承認學生的“認知衝突”。張老師說:“對於一個新聞記者來說,沒有新聞就是最大的新聞,而沒有問題的課堂就是最大的問題。”、“一節課如果太‘順利’就談不上是一節好的課”。這個觀念讓我感到震撼:順利、完美的完成一節課,不是最好的嗎?但是張老師說得好啊:一節課怎麼可能找不到問題,怎麼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齊刷刷的一下子全部都弄明白呢?我細細思量:是啊,我們上課不是為了讓少部分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要讓絕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差生弄明白這節課的重難點。其實我們看似完美的一節課,往往是優生的光芒掩蓋了差生的迷茫,也矇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的這一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都弄懂了,其實不然,差生其實什麼也沒弄明白。所以,張老師的這一理念提醒了我們:一節課要想真正成功,我們真的要善於挖掘問題,特別是差生對這一節課知識點存在的問題,然後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它,才能達到我們所要的目的。而要想做到這些,我們也許真的該多學學教育學、心理學,特別是差生心理學了。

四牌坊國小劉曉紅校長所提出的語文課教學要點中對“讀”的要求:明確讀的目的、讀的要求、讀的層次、讀的時機、讀的技巧。

我認為這些要求,在李市國小陳孝舉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陳老師在整堂課中,重點取了課文第五、六自然段進行教學,用優美的語言引領,合理的音樂匯入情景,深度感染學生情緒,學生在朗讀天鵝的三次叫聲時,讀出了第一次的傷心、第二次的團結、第三次的勝利和歡呼的語氣,讓人不由得隨之心潮起伏;在朗讀勞動號子“兄弟們哪,加油!齊心幹哪,加油!”時,讀得是鏗鏘有力,士氣高漲,讓人精神振奮。

而教科所王所長更是用詼諧有趣的語言,讓我們輕鬆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思想。王所長詮釋的三個標準、三個規律、三個必講、三個不講、三個還給以及最後提醒大家要做到的三個字:學、做、攏。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新奇有趣而又受益匪淺。

總之,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4

新課程的實施以來,傳統的課堂教學面臨一場變革,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想要變革,我們的理念要更新。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思維發展的舊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髮展提供最大的空間,要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內容,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即要“學會”,也要“會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儘可能多的人類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過學習,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

那麼,如何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才能順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針對一系列問題,我校確立了“立足於教研、立足於課堂、立足實際、大膽改革、穩步推進”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路,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積極推進和實施課堂教學的改革。制定了《xx鎮中心國小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立足於縣教育局課堂教學改革精神、立足於新課程課堂教學基本要求,不斷充實和完善方案,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實踐中求得進步,在改革中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經過我校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現將我校主要做的幾項工作彙報如下:

一、制定明確的改革目標

以課堂“教與學”的改革為新課程實施的立足點,以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發展為生長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探索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研究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培養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現、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尋求適合於、滿足於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以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二、確立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組員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小組,負責“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緊緊圍繞《xx國小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開展課堂改革試驗。

3、充分發揮本校教師的積極性,通過點面結合的方法,在不同層面上進行實踐與研究。

4、在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結合學科實際,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實在、有效。

5、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鞏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須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切實向課堂教學改革要質量,要效益,求發展。

三、課堂教學改革實施過程

“實施方案”的實施分成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課堂教學領導小組,指導全校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工作。

(2)、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開展領導下課堂聽隨堂課活動,調研、瞭解學校課堂教學實際,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為制訂方案提供依據。

(4)、制訂《xx鎮中心國小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由教導處具體負責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日常工作。

(5)、出臺《xx國小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並反饋給教師。

(二)、第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組織學校教師召開專題研討會,學習“學校新課堂教學評價”討論稿,對“學校新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2)組織教師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訂出學校具有學科特色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組織教師參與學校新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2)、推薦教師參加縣級新課堂教學改革大賽活動。

(3)、各教研組在組長組織下,總結交流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進的方面。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5

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紮紮實實地開展了課堂教學改革是我這個學期的課堂宗旨。

一、實行方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質。

利用教師會、教研活動等時間認真學習高效課堂理論,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路等資源,積極自學、反思。通過學習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了強烈的認同感,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了清晰的認識,為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援和動力支援。

(二)以課堂教學為依託,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必須以課堂為主陣地。牢牢抓住課堂這個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戰場、主陣地,通過每週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形式,就高效課堂改革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研討。通過這種聽課評課的形式,對高效課堂中的小組建設、合作學習和展示、導學案的設計、教師在高效課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問題有了比較清晰的理性認識,由原來的簡單模仿到現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探索、實踐、創新之路。

(三)走出去,請進來,專業引領,同伴互助。

到育才學校、大陽泉學校聽課,學習別人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虛心向教師請教。積極與校內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請課堂教學走在前頭的老師談做法、談體會。與同事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提高而產生的那種親切而熱烈的濃厚氛圍。

二、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1.在現在的高效課堂,教師不再是絕對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成了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和老師展開對話、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變得更加和諧了。

2.課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來越多,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爭辯和質疑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變得想說、敢說、會說,課堂氣氛活躍了。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學生由原來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變成了在老師指導下的提前預習,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主動的、探究性的學習。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增加,學習興趣空前濃厚,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要我學為我要學。可以說,課堂教學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課堂充滿了生命力,體現出勃勃生機。

三、問題和困惑

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模式的駕馭還不夠遊刃有餘,"導學“6+2”教學模式還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論證和完善。導學案的設計還不夠科學合理,需要進一步完善,形成科學的、可操作的體系。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學習是無止境的。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會不斷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要求自己不斷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提高素質,通過學習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開闊自己的視野,開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靜下心來讀幾本書,認真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的得與失,是今後課堂教學改革中經常需要的做的事情。

2、讓"導學6+2"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進一步得到錘鍊和完善。

3、進一步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如何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如何合理取捨教學內容,如何指導學生合理展示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4、導學案的設計。導,是方法的植入;學,是學習的材料;案,是計劃,是預設。反觀前段自己的導學案設計,具體到每一個課時的少。導學案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出現超時現象。如何分工合作進行導學案設計,使導學案成為指導老師教、學生學的科學的體系,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內容。

5、學習方法的探討。預習的方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複習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率。方法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要使學生有科學的方法,老師心裡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須把學法指導,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牢牢抓住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牽一髮而動全身。方向已明確,思路已清晰。我應該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學質量。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6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啟動,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經過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談幾點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一、推祟新的教學理念,轉換教師角色

教師要實現由“主角”向“配角”的轉變,必須具備三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即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啟用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具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創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學生動手學習的權力,要選擇、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最後是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理念,即建立科學、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角色轉變體現在五個方面:一要從教學實踐者向實踐與研究者並重轉變,教師在職教學的第一線,通過長期的教學體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果在實踐的層面上不斷研究教材、總結教法,再不斷學習和借籤他人優點,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穫;二要由生物課程的傳授者向實施與開發者並重轉變,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知識的不斷更新,要求廣大的教師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洶湧澎湃的改革浪潮。這就需要有二次開發課程的能力。要具備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與資訊科技整合的能力,開發新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能力;三要從單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與學習者並重轉變,現代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執行者向生物課堂教學的創造者轉變,教案是一份藍圖,它是上課的前題,過分地一成不變的依賴教案,將會束縛自己的教學行為,必須創造性地運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五要從師道尊嚴的長者向亦師亦友轉變,要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差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對待,認真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切忌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學行為,轉變教學方法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潛意識存在通過學習獲得的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並且通過教學發揮出來。特別是經過新課改這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洗腦風暴”,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形成優良個性品質,這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轉變教學方法,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觀。

首先課堂教學是思維教學,一個思辨的、有思想的課堂,必須突出一個“靜”字,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該靜則靜,不能只強調活躍,一刀切。每個學生思考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需要把每個人的思考拿出來,讓大家討論明辨、爭論,互相取長補短。這時課堂活躍起來熱烈起來。當動則動,當靜則靜,動靜結合,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教有思想的東西,學生從你的思想的知識中去感受思想,學會思想。

課堂教學還是生活教學,也就是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髮展、自由探索知識和教師智慧展現的教學。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是知識反饋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過程。為此教師要創造出一種探求知識的情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喚起一種深深的感悟。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7

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生活,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分月餅,分西瓜入手;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分與秒的進率,可以讓學生聽聽鐘錶的聲音,從“嘀嗒”聲中體會秒的長短,還可以讓學生數一分鐘,在“嘀嗒”聲中來證實1分=60秒;在講面積概念時,可以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周長可以讓學生用手指圈一圈;在講圓柱體的時候,用紙做一個圓柱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什麼叫側面積,什麼叫表面積,各是什麼形狀等等。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高效率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8

12月8日由中國名校共同體、《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在遼寧省瀋陽24中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對於我來說,這次出來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收穫很大。瀋陽之行,我思緒萬千,感觸特多。

一、 課上: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

10% (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高效課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該課堂在前十分鐘,首先對今天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尤其是對中下學生的表揚;其次學生齊讀學習目標;然後老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導學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點評,教師要做到“放”和“等”,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做出本節課的小結。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個人。最後做當堂檢測題,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

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展示點評,總結昇華

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讓學習目標成為貫穿每堂課的的主線和靈魂

二、 課下:

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首先,班主任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其次,任課老師將根據所教學生層次準備導學案。導學案要有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前預習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題以及課前簡單熱身小練習;課內探究根據本節課內容的應用選題,讓學生展示、點評、總結。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確確實實感到了壓力。

最後,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在老師上課之前,要批閱學生的導學案;課後,老師要再次批閱學生的導學案。雙批雙改——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學生的充分預習和認真的參與,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參與,再配以我校教師認真準備、辛苦付出,爭取實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努力!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9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訊,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著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裡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訊,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0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物件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說,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1

帶著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2

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一個以高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發展的機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要求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邏輯思維的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也不再是隻具備科學知識能力、社會評價能力、生活審美能力,還要有獨特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地理教學往往存在著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提問,長期處於被動思維的狀態,所有的過程都在被動中進行,這樣怎能學生啟發創新思維?因此我在課堂上,常讓學生先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發現問題,而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我補充,得出結論。如:在進行地圖三要素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分小組繪製學校的平面圖,讓學生在繪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得出每一張地圖都要有“圖例、比例尺、方向”;在人口增長折線圖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動手畫,而後在畫的過程中發現,得出繪製的過程、方法。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是素質教育走向深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新課標實施的立足點。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理念,銳意改革,大膽進行教改試驗與實踐,通過一系列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探索培養具有高度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途徑和模式,使之有利於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潛能的發揮,使地理學科的教學適應素質教育模式的轉移和不斷深化。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3

xx屆三中全會已經落下帷幕了,這次大會主要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改革,其中有關教育改革尤其引人關注。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教育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xx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那麼xx屆三中全會又給我們哪些力量和資訊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強國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籬,提振信心。

一年來,改革訊息頻頻傳來,改革舉措系統深入:各地陸續出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流動的花朵”就地入學考試的長效機制有望建立;電子學籍系統建立,一人一號,終生不變;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將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國小生減負十條規定”劍指“減負”頑疾……

新的改革舉措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系統規劃、統籌兼顧,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頭”,讓進入“深水區”的教育改革紮實穩步推進。

2、讓大學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的重點和難點。能否審慎、科學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課程設定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事關社會的穩定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乎千家萬戶與民族未來。

9月,開學之初,十多年從未走出過家鄉的王成韜來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韜來自淳樸而閉塞的中緬邊境小城雲南騰衝,能夠進入清華大學,正是得益於“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改革舉措。與他一樣,全國還有832個貧困縣的3萬名學子,圓了大學夢。將更多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農家子弟,正是xx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大學聯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識教育與創業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也都是xx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熱詞”。

各地改革舉措百花齊放,江蘇省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銜接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浙江省擴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學校和專業,山東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體系的銜接和完善,北京中大學聯考改革框架方案公佈……無論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人才培養朝向“個性化”、“多樣化”邁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逐漸搭建。

3、依法治校,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

辦學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8月12日至23日,一則訊息引發關注,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開徵求意見。小訊息折射大背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以來,全國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已然從積極推進高校章程建設開始。

仔細瀏覽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這樣的訊息躍然紙上:依法對學校管理體制作了全面規定,明確了學校管理的基本架構,促進了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規定了學校內部學術權力的組織框架和執行機制,明確了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執行與監督機制……

與此同時,其他方面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也是風生水起、穩步推進。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江蘇省破解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學校法人屬性、產權歸屬等突出問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我國積極創辦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大學和專案;完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機制,安徽組織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完善農民工子女就學體制機制三項基礎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關於推進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出臺,通過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綠色評價”體系。無疑,這是一次“倒逼”性質的改革,通過評價方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踐行素質教育和為學生“減負”將真正成為可能。共識的凝聚、制度體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區”裡挺得住,走得穩。

4、從嚴治師,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教師的師德、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敗。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教師資格認定製度的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的深化始終是教師隊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來,從嚴治師,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成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年來,《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中國小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試行)》先後制定,“以德為先”旗幟鮮明,“一票否決”措施嚴厲,對師德的強調和評價成為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的新亮點。

與此同時,各地基於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政策和規定,一些長期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題開始得到解決:山東對中學教師培養實行“大類招生、二次選拔、分段培養”模式,國小和幼兒園教師實行全科綜合培養;浙江建立師德師風專項檢查制度,把師德作為中國小教師水平評價標準的基本條件;建立教師培訓長效機制,陝西建立教師培訓檔案制度;河北建立“個人申請—學校推薦—縣級審查—市級統籌—省級備案”的學員遴選程式。

今天,中國教育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許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在實踐中探索。xx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4

領導指揮體制的改革,不是集體“發福利”,甚至可能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前提的。特別是基層軍官,大家如此期待改革,多半不是基於對改革內涵是深刻理解,而更多的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從施行“無差別”培養的軍校,到幹部任用“一刀切”成長進步模式,再到“零起點”的二次擇業,這是大部分基層軍官的軍旅“生命週期”。改革,並不會立刻就帶來這一整套機制的改善,相反,為了革除現有體制中冗餘甚至不合理的單位和機構,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在所難免,個人的訴求不可能一一滿足,甚至首先是要讓許多人做出艱難選擇的,一些脫離現實的想象和指望,恐怕只能帶來無奈的失望。

從新體制的定型到磨合,再到順暢執行,需要一個歷史週期,這期間容易造成基層軍官的迷茫和徘徊。改革在即,各種方案構想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雖然說看得大家熱血沸騰、摩拳擦掌,但新體制將會輔以什麼樣的新型幹部政策?軍政軍令分離後能否快速暢通軍官健康成長的土壤和渠道?那些已經適應了既有體制並逐步成長起來的軍官能否迅速在新體制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常說基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弱勢群體”,這有失偏頗,但他們確實許多時候是需要放棄的多、收穫偏得的少,被動接受的多、主動選擇的少。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誰敢說自己就是一定是改革的獲益者呢?

體制改革落實將會十分迅速,但變革那些深植於人心的“舊理念”,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實施此次國防與軍隊體制改革之前,中央重拳出擊反“四風”,打老虎、拍蒼蠅,抓整頓、祛歪風,也制定頒佈了許多大家擊掌叫好的政策規定,但畢竟大多數領導都是在既有體制中成長起來的,過去讓他們可以如魚得水左右逢源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早已固化到他們的思想體系之中,很難想象能夠在體制改革中突然“從良”。這也是為什麼在如此高壓反“四風”的態勢下,仍然會有許多人頂風作案,頻繁出現違紀違規行為。尤其是在基層,許多領導並不是思想得到了淨化純潔,而只是反“四風”把他們的膽子反小了,甚至激發他們採取變相的方式殘喘延續著“四風”惡習。我想,一個缺乏資訊化、現代化作戰理念的指揮領導層,擠破腦袋搶佔新體制的高地,再打著光鮮的旗號幹著不符合時代要求的事情,是恐怕是真正令人擔憂的事情了。

一廂情願也好,杞人憂天也好,面對改革大潮,基層軍官究竟該如何順勢而為呢?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也有三方面的建議,僅供兄弟們參考。

端正明晰內心的訴求,讓自己的行動在變革中更加有的放矢。不管機遇還是困境,真正決定你行動指標的,終究是內心是訴求。要改革了,要走一批人,要動一批人,還要改一批人,在種種的不確定面前,我們首先還是要清醒地問問自己,究竟是嚮往熱血的戰場還是不捨安穩的現狀,到底是以變革的波瀾來安撫內心的不安,還是真的想在新體制中大展拳腳。如果目標和自己的訴求都不能明確,那麼你的意志必將是猶豫搖擺的,你的行動必然會是侷促無力的。正所謂“誠意正心”,把自己內心端正了,目標搞清了,才能在變革的大潮中審時、篤行,少走彎路,快速成長。

仍然以提升自身素質為核心,無論走留都為自己積攢奮力一搏的資本。改革不是“仙丹妙藥”,不可能治癒每個人的憂愁和煩惱,你究竟是否屬於“三十萬分之一”也不得而知。但我總是認為,你可以利用好手頭的時間努力學習,為退役轉型做好準備;也可以更加積極地摔打自己,不懼艱苦迎難而上,為成為優秀指揮官而不懈努力。歸根到底還是要有一個過硬的自身素質,與其駐足觀望、彷徨等待,不如試著冷眼看待那些不可信的瑣碎傳聞和小道訊息,多在修煉自身內功上多動動腦筋,無論最後岔路口通向何方,好歹自己也做了一定的準備,不至於捉襟見肘。當然了,倘若新的幹部政策真的能夠在短期內發揮科學合理的作用,那再好不過。

從自己做起,堅定地站在“逆時代”者的對立面,不要讓“舊規則”在新體制中遺禍。體制再新,也是人去執行;政策再好,也要由人來執行。可以說,我們是從穿上軍裝就開始發牢騷的一代人,飽嘗了官本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習氣給我們帶來的苦楚。我們中的許多人將會成為未來的將官,成為未來的領率集體中的一員,千萬不要讓“沒日沒夜搞材料”、“疲於應付各種檢查”、“勞民傷財走形式”等等這些被我們自己所詬病的積習,在後一代甚至後幾代的軍人身上再現,從自己做起,放下官威、真心對待自己的崗位,讓勢利的風氣走出訓練場,讓潛心謀打仗的人安心鑽研作戰。我們應當堅信,在戰爭的危機離我們越來越近,體制積弊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凸顯,統帥部對軍隊發展認識越來越清醒的今天,改革對實現軍隊發展壯大、軍人成長成才必將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改革即將實質性展開,作為渺小的個人,我們不能左右和影響歷史巨輪的前行,但它卻會對我們的軍旅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想,它是如此地值得期待,但不能純粹去指望它會“福及”每一個人,客觀冷靜地做好自己,才是正經事。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5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我認真聽了教育局領導《改進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講座,深有感觸。

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域性性作用,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教育理念的更新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進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成為學校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舉措。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認識,下大的決心,花大的力氣,勤奮學心,務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來,就一定能夠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

首先要靜心思考,認真研究。思考什麼?思考怎樣才能為學生創造和提供一個和諧愉悅的環境,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脫離生活和實踐活動的;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也不再僅僅以教書本知識為主,而是自覺融入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之中,將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將自己組織的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聯絡起來。研究什麼?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物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於循循誘導。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強責任感。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徵,註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裡,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一個教師,也只有擁有這份“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才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氣宇軒昂,昂首挺胸。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是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7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課堂教學改革風起雲湧,許多先進經驗紛紛亮相,成為了新課程教學的亮麗風景。在改革中,我採取了揚長避短、學為我用、創新理念、穩步推進的課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1 學生是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味的採取壓制、強迫的手段,常常適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變了我錯誤的認識,學生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教學時能夠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學習值得提倡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別,但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知識的難度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學習、複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

3.小組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是少數尖子生的課堂,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小組合作,有利於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有利於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快感,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小組併發揮小組的作用不可忽視。

4.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向標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三維目標,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早將目標定位下來。一節課的任務完成與否,也需要對照目標。目標的展示,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

5.新課程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永無止境,而教師教學不能僅傳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創新,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動腦、動手、探究的習慣。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中總結了“三自”學習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預習課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內容的初步感知;閱讀課側重於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培養;複習課則側重於知識的落實。課堂設計上,以理念引領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革新

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實現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傳統的學究式經驗教學已不受學生歡迎,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自我碰撞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況且,學生的作題能力不是靠教師的講而培養出來的。為此,我在教學中從課本內容,學生心理因素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體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學內容的添新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改變了過去教材天下一統的格局,社會、生活、實踐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成為教學內容。死抱住練習冊不放,必然導致視野狹隘。

五、實踐活動的出新

活動是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時娛樂,它對於解決當前困擾學校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這一問題有著獨特的意義。我不喜歡板著臉孔教學生學習,願意用自己的熱情和陽光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8

新課改在我校實行近一年了,也曾經到外地參觀學習,但這次到興華學校參加全國典型課改經驗交流會,真的受益匪淺,新課改參觀學習心得體會。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又到班級聽了幾節隨堂課,使我對新課改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聽課之後,我發現興華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未來是多麼負責與關注,關注他們學習的需要,關注他們發展的需要,關注他們未來的需要。

1、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學。

從學生那自信的言談舉止、陽光般笑容,發自內心的求知慾中,我感到了興華學校學生人格的獨特魅力。走進每一個教室, 你都會看到:每個學生的發展的慾望是那樣的強烈,對知識的渴求是那樣的執著,他們猶如春天的小草對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

建立了學習小組,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機制,打造了小組團隊精神,營建了積極進取的班級文化氛圍,這些都讓合作學習的理念落到實處,也使學生的資源共享變成現實。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有獲到成功的機會,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再次獲得成功的慾望,這種不斷積累一定會產生的良性迴圈。

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展示。

課堂上學生高舉右手,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同時,學生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實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強兵。最後還要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

4、把課堂還給學生,轉變教師角色。

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在課堂上學生是自己的主人。學生的行為是沒有任何的約束,讀書時或站或坐,表達是自由的,討論時你爭我搶,爭先恐後,思想是開放的,只要圍繞主題,可以用任何一種形式來表達。在課堂上我們聽到的教學外最多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賞識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既理想又成功,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級裡學生對學生的尊重、賞識與鼓勵。當每一個學生回答完自己的問題時,其他所有同學都必須為回答問題學生鼓掌,表示鼓勵與尊重。

5、把課堂還給學生,構建和諧課堂。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

這裡教師真正成為"導師",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瞭解在傾聽。在我所聽的課上,無論是哪一個班級,教師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總是最少的,學生根本不給教師什麼發言的機會,只是下課時聽到了老師那三言兩語鼓勵性的評價。而學生則完全主宰了課堂,他們時而靜心思考,時而熱烈討論,時而激烈辯論,時而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而去書寫反饋學到的知識。

6、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主管理。

通過對班級方方面面的檢查和評價,從另一個角度再一次體現了"學生是班級真正的主人"這一理念,人人蔘與班級管理,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由於"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興華學校的新課堂就是"把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權利,學習的快樂,學習的自由"都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學生當然將會終生難忘。興華學校課改的成功經驗對我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啟發,促使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施新課改,幫助和指導我積極地搞好新課改。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19

這次歷時一週的上海培訓轉眼間結束了,這次培訓內容很豐富,讓我們在輕鬆與歡笑中享受了一場教育變革的盛宴。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接受了一次頭腦風暴的洗禮,會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昇華。

在此次培訓中無論是張民生老先生的核心素養教育,還是張人利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無一不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而教師的地位由主角降為配角,通過此次學習使得自己對此有了更深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此次培訓過程中的收穫簡單做以總結。

一、什麼是核心素養

所謂核心素養,就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國家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具體化,突出表現在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注重自主發展、創新實踐等方面,主要包括三層含義:面向社會,包括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面向個人,包括個人修養、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通過多年學習獲得的科學、人文以及審美。這三層含義就構成了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其創新在於,以核心素養為統攝,使得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更加凸現;其突破在於,它是課程“三維目標”的整合。

二、“後茶館式“教學

“後茶館式教學”就是一種關注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方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能的教學方式。“後茶館式教學”以效能為主導,通過_過去課堂教學按次序、等比計劃定時間講解的方式,而由學生自己閱讀概念性、認識性的內容,教師僅對難點等原理性內容進行點撥,從而使課堂教學精緻化。

“後茶館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能自學的教師堅決不講,老師講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學生不懂的。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暴露出問題,沒有暴露問題的教學就是灌輸,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自由、寬鬆、愉悅、和諧,這是“茶館式”教學的特色。這與我校近幾年來實行的學案導學,合作探究課堂是一致的思想,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輔助角色,起到引導輔助學習的角色。

那麼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我們有應該如何體現以上精神呢?生物教學活動要體現經驗性,讓學生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要體現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活動”;要體現校本性,應該結合不同區域和環境的特點選擇資源和組織活動;要精心設計活動,充分體現活動的教育性,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結合學科內容和特點設計活動。我覺得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精心創設的情境學習生物。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如運用客觀事實、動畫演示、實驗教學、生物行為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生物知識。

其次,實現有效的互動。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其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生物的最終目的。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進行解釋與應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問題。

其四,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多樣化平臺教與學

如今,網際網路_了商業、製造業、金融業、娛樂業等幾乎所有領域,傳統思維模式在網際網路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雖然教育界對網際網路的滲入極為謹慎,但還是認同了資源、互動、個性化、分享、大資料分析等網際網路思維模式。教師也應該用課程的超級多樣化填補課程真空,給孩子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學習可能;這也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製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而製作微課也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這樣利用各種平臺,讓學生學到的可以比老師所講的更多更廣,有助於學生更快速的成長。

以上是我參加這次培訓的感悟和認識,我將把學習到的內容付諸於實際教學,當然這個過程將是一個漫長而困難的過程,也希望學校能多多地把這樣的學習機會引入學校,讓我們全員接受洗禮,形成一個大環境、大氛圍,我相信課改的高潮就會越來越近,並且走向成功。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20

之後,尤其是三中全會以來,人人熱議改革、爭論熱點,卻未必明確這些改革熱點包含著什麼樣的內涵與變局。而我們的前途,卻取決於時下和未來的這些改革舉措。為了更好地出發,我們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預測。

《讀懂中國改革》正是這樣一本可以開拓我們對改革看法的一本書,它收集了國內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通過縱向的角度縱觀察中國改革程序,評判改革成敗得失,總結中國改革邏輯與思路,展望了未來中國發展的道路。

書中的優秀學者專家包括了吳敬璉,張維迎,周其仁,厲以寧等這些目前國內一流的國家策略研究者。他們的文章都有很強的啟發性,對於過去3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的總結也是鞭辟入裡。

吳敬璉的文章風格沉穩大氣,觀點務實且樂觀,頗有大家風範。他說摸著石頭過河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需要的是從經濟和政治上全面系統深入地推進改革,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快民主法制程序,在規範政府權力和保護公民基本權利基礎上逐步擴大民主,強化民主對政府的控制與監督。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則從唯物主義角度出發,提出,解放思想的本質,是解脫泛意識形態化的羈絆,包括拒絕宗教化和標籤化,甚至包括解放思想本身。換言之,不是說可以否定和懷疑一切,而是以解脫意識形態化的羈絆為邊界和底線。因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共同富裕等這些價值目標的實現,不是取決於意識形態的高調,而是取決於機制、路徑即橋或船的設計。隨便用改革反改革畫線,容易封閉對改革不同路徑的討論和批評,那樣其實還是沒有跳出意識形態化窠臼的表現

改革需要對話交流,無論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或者上下推進。用非正式的互動溝通通向效率更高的正式溝通制度的轉變將是今後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此聚集改革的勢能和動力、產生和推動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制度創新,從而延續中國奇蹟。我們個人的命運是同改革開放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的。我們要時刻懷著憂患意識,有責任,有擔當。在現實目標的引領下,堅定前行,擁抱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學者的精彩評述,但因為各自身處的行業和身份有差,各自的視角不同由此大家的看法會比較分散。同時因為國內的情況非常的特殊和複雜,一家的看法分析起來難免也有失偏頗。這樣的大雜燴對於讀者而言也是一種負擔,實在是看了以後各種想法交織在一起,更多的時候給讀者提供一種思考的方向,啟迪讀者的靈感,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的轉變或者提示。作為廣開思路而言這本書無疑是值得一讀的。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本書的每個學者在闡述自己對改革熱點的看法時都會提到法治改革並寄予較大的希望和設想。筆者在百度搜索欄內輸入“20__司法改革”,出現了1480萬條搜尋結果,對司法改革的熱議主要集中在“期待”“展望”等正能量上,最為司法工作者,同樣對改革抱有期望,但需要明確的是,司法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一樣,不是革命,技術要更精,下手要更輕,別想著一次就能成功。而且改革過程中的陣痛無麻藥可打,一如其他改革,涉及的面越大部位越要害,社會的痛苦就越深,受不了,就會拒絕。必須要能緩解痛苦,讓受眾者得到甜頭,改革才可能成功。正所謂過河還要摸石頭,這摸石頭,就是給老百姓找甜頭。一步步釋放甜頭,一步步擴大共識。用小的改革帶出大的改革;從具體有限的目標推進導向最終目標。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改革需要對話交流,無論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或者上下推進。用非正式的互動溝通通向效率更高的正式溝通制度的轉變將是今後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此聚集改革的勢能和動力、產生和推動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制度創新,從而延續中國奇蹟。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21

在第20集團軍軍史上,有這樣一段記載讓人讚歎:集團軍歷史上先後經歷26次調整改編,隸屬過4個軍區,43個團以上單位增撤併改,每次都很平穩、很順暢。

12月初,我們集團軍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部分官兵對改革的疑慮和擔憂頗深:聽說精簡機關、裁減幹部是改革的大方向,不少同志擔心換崗、分流、轉業,心裡打起了“小九九”,戰士穩於幹部、下級穩於上級、基層穩於機關的現象比較突出;有的基層官兵感覺改革與自己關係不大,對於改革漠不關心;有的受謠言傳言干擾,穩心盡責的狀態有所動搖,幹事創業的勁頭有所鬆懈……

“不做改革的旁觀者,當好貫徹落實的帶頭人,”面對改革,集團軍廣泛開展“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促改革、盡職責”專題教育活動,並組織“軍隊改革大家談”討論活動,強化各級的大局意識、號令意識和責任意識。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1998年,某師接到由師縮編為旅的精簡整編命令後,調整精簡工作正在逐步展開,大量的武器裝備正在上交,很多幹部填了轉業登記表,近萬名官兵面臨進退去留的抉擇。

天有不測風雲。入夏以後,長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接到上級緊急出動的命令後,全師部隊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在24小時內做好了南下抗洪搶險的準備。

1萬多名官兵寫了請戰書、正在休假的300多名官兵迅速歸隊、100多名幹部立即送走了臨時來隊家屬、215名官兵不顧身體有病強烈要求上前線、5名家屬臨產的幹部把家屬託付給親友照顧,毅然參加抗洪搶險鬥爭。

官兵們在抗洪搶險任務面前,喊出了“我不知道明天會幹什麼,但我知道現在要幹什麼”“面對精簡整編,我不知道自己是走還是留,但面對滔滔洪水,我知道只能進不能退”的鏗鏘誓言。特別是在迎戰第六次洪峰的三天三夜裡,官兵守候在大堤上,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連續奮戰36小時,每人平均裝沙袋400袋,駐地群眾深受感動。

“服從命令是天職,從來號令重如山。” 歷史的經驗讓人震撼,前人的故事讓人感動。

改革路上沒有旁觀者。軍人要不忘軍人的本分,幹好本職工作就是對改革最大的擁護。就在前不久,我們集團軍結合第四季度蹲點幫抓,蹲點的機關幹部不僅對部隊“八個專項清理整治”情況進行了回頭看,還收集了基層官兵給集團軍機關提的意見建議。在集團軍召開的蹲點交流會上,集團軍黨委對於住房公積金審批、官兵訓練傷防治等問題現場拿出了具體措施。

改革讓軍隊更強大,我用精武強能為改革添磚加瓦。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22

國中地理教學論文:在當今義務教育的普及時期,教育機會人人均等,但學生的具體情況卻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既不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也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本人對國中地理的“分層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與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想:

一、“分層教學”符合教育學的一些基礎理論

1.分層教學能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 ,由於受到遺傳、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每個人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心理學稱之為“個別差異”。又由於各個學生的生理條件、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同一年齡的學生,在心理髮展速度和麵貌上又具有顯著的不同,形成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這些差異,教育者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區別對待,既爭取使大多數學生達到培養目標,也有利於造就一批優秀的學生。

2.分層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認的優秀傳統教學原則之一 ,貫穿於我國古代教育史。孔子說:教育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學生要看他的所作所為,瞭解他的經歷,觀察他的興趣和愛好。孔子之後的孟子、朱嘉等繼承並發展了這種思想。可見,以學生髮展存在的差異為前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家所一貫崇尚的,也是今天我們教育教學所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而分層教學的實質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層教學符合教學過程最優化原理和教學的可接受原則

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是指在教學中根據具體培養目標和教學任務 ,考慮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按教學規律及原則要求制定和選擇一個最好的教學方案,然後靈活機動地執行這個方案,用不超過規定限度的時間和精力,取得對該條件來說最大可能的結果。反映在全班學生身上,即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在這個時期內最合理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則”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負擔過重。誇美紐斯更明確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適合學生的能力”,而分層教學則符合這些原則。

4.分層教學是掌握學習策略的具體運用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好的學業成績 ,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未能得到適合他們不同特點所需要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如果把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水平預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學生得到的學習時間及其教學幫助與某個個別需要相適應,那麼教師能保證幾乎每個學生都達到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也能學會,只要向他們提供了造當的前期和當時的學習條件。分層教學同樣把學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為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主張照顧學生的個別特點並給予額外的幫助,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層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是國民教育、普及教育,發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選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質教青並不反對英才,但反對使所有教育一統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質教育中,老師是伯樂,要發現優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園丁,呵護每一株幼苗,素質教育是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展,因此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而分層教學恰好能適應這一點。

2023改革心得體會 篇23

八月份,新課程改革培訓在網上展開,通過學習,使我受益非淺。在專家的講解以及課改區老師的現身說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對課改的渴望,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份來自未來的壓力,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沒有知識和能力是不夠的,那麼如何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應從基礎作起,從學生的教育做起,從課改作起。課改不改課就行!

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對於課堂教學,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總之,21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數學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外,還應更深入進行體育教學實踐,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成為實施創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質的重新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