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通用23篇)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後,我對獲獎者的事蹟非常感動。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通用23篇)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後,他終於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後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並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七級的水平。他每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後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一定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傑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後悔;黨的幹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後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2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渠偉。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他的事蹟,更加感動。

張渠偉同志自20xx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他/她的頒獎詞是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3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視訊,孟佩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故事中講:孟佩傑她是一個不幸的孩子,5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把她交給別人領養,從8歲起,她負責照顧癱瘓的養母,養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離家出走,她只能與養母相依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撐起這個家庭,擔當起重任。她每天起早貪黑,幫養母穿衣、洗漱、換尿布、喂早飯,然後才安心地一路跑著上學。晚上回家後,幹家務活,服侍養母睡後,她才開始做功課。她在艱苦的生活中勤奮學習,考上了大學。由於放心不下養母,她竟下定決心:帶著養母上大學!

正如頒獎辭中所說:“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正是她的這種精神,成為養母生存的勇氣。想想我自己,我覺得很慚愧。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優越了,但我卻只想著吃好的,穿好的,多玩會,我又常常和媽媽頂嘴,老讓媽媽生氣,媽媽因為我又長出了幾根白髮。

今後,我應該想孟佩傑學習,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不讓媽媽生氣,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4

感動你我,感動大家,感動全中國13億人民的是感動中國中那一個個有品格、有毅力、有愛心……的人們做出的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情,無論是失去雙臂仍不放棄夢想的80後鋼琴家、或是照顧老年綜合症的老母的堅強教師……他們的事蹟都讓每一個人從心底生出那一份揮之不去的感動。

何玥,一個已經在另一個世界的12歲小女孩兒,她是那麼善良,有愛心。她在臨近國小畢業時被查出腫瘤,痛苦地療化讓她的頭髮大把大把的脫落,而她並不為此灰心喪氣,失去對生活的希望,還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她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她希望奉獻自己去幫助其他人,在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值得敬佩與感動的品質嗎?雖然我們對何玥姐姐的離去感到傷悲,但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生命與另一個生命合二為一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感到欣喜。她來過,不曾離去。她用她的生命最後閃光,把人間照亮。正所謂何處春江無玥明,何玥的感動事蹟會照亮人間各處,它的品質會永遠刻在人們心中。就在她得病前,她還把老師捐助給她的錢和自己的全部零用錢捐出去,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忙的人。命運如此殘酷,你卻還是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帶給所有人無窮的光明與力量。

感動的事蹟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於心中!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5

在觀看20_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中國女排頒獎的那一刻,時光彷彿又回到了北京時間20_年8月21日,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以3:1擊敗塞爾維亞隊,又一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贏過我們的荷蘭、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20_感動中國給予女排的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著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在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後,一段話在網路中盛行:“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中國女排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郎平說:“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的確,在奧運賽場,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讓一支球隊成為傳奇,讓一場比賽蕩氣迴腸、成為人們日後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戰為國爭光的背後,是平時的艱苦奮鬥,是賽場上永不磨滅的鬥志,是多年來凝聚成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在里約奧運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現詮釋出來,這就是永不過時並賦予時代內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輝的女排精神將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更將激勵中國人上下同心共鑄中國夢。向中國女排致敬,讓頑強不息、奮鬥不止的女排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6

有人看不見光,內心卻澄明如鏡。

她是一個盲人,最喜歡海倫·凱勒的這句話: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脣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麗華,是嘉興的一名盲人中醫師,一名有24年黨齡的黨員。從醫33年來,她憑藉一雙靈巧的手,不僅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也將更多微笑掛在別人脣上。

資助貧困生480人次、捐款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我沒有視力,卻不能沒有事業。”今年62歲的朱麗華,依然起早貪黑,忙碌在診所。她的抽屜裡,靜躺著一張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

喝著南湖水長大,朱麗華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先後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0月10日,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

“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20__年,朱麗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殘疾人楷模張海迪,兩人述說人生、暢談理想。牽著張海迪的手,朱麗華一臉燦爛。瞬間定格,朱麗華將這張合影擺在診所進門最顯眼處,“每天‘看’幾眼,人就會特別有力量。”

熟悉朱麗華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從她臉上消失。朱麗華曾有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是田徑好手,能跳善跑。然而,兩次意外奪走了她的光明。

18歲,朱麗華徹底跌落無盡黑暗。“當時覺得人生迷茫,躲進房間虛度光陰。”在朱麗華最無助時,一臺收音機成了她最好的夥伴。1983年的一天,張海迪的聲音從廣播裡傳出,她自強不息的故事瞬間點亮了朱麗華的內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1985年,在嘉興市民政部門和殘聯的關心下,朱麗華參加了省第一屆中醫推拿培訓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樣,重新喚起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朱麗華邊學盲文,邊練技能。

機會來之不易,她愈加珍惜。“剛學推拿手法時,常因用力不當而拉傷手臂。”朱麗華回憶道,一隻手臂受傷,綁上石膏,靠另一隻手臂繼續苦練。

努力不被辜負。一年後,學成歸來的朱麗華進入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為提高專業水平,朱麗華每天夜以繼日撰寫3篇專業論文,受到了業內肯定。

“困了就往頭上抹風油精,蚊蟲也不來叮咬。”朱麗華記不清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1998年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

從33年前福利院一間房、一張床,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推拿診所、20個床位、十幾名員工。“盲人一樣可以成為家庭的頂樑柱。”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自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站”起來的盲人,不只朱麗華自己。

按、捏、揉、顫……推拿室裡,李其忠的雙手一起一落,乾脆利落,手法熟練,不時與患者輕鬆交談幾句。

這分淡定來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滿,1999年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當時兒子只有3歲,工作也丟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憶道。

李其忠忐忑撥通朱麗華電話,沒想到她一口答應收其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氣,成為麗華推拿診所的一名員工。

朱麗華的手溫暖過每一位診所員工。每接收一個新徒弟,朱麗華都會手把手耐心教學,幫他們儘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是朱老師跟我們說過最多的話。”在李其忠眼中,朱麗華太拼了,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診所依舊全年無休,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你沒出去旅遊過麼?”記者問道。

“我看不見美麗的風景,患者的一聲謝謝,就是我最好的風景。”朱麗華說。

在朱麗華眼裡,別人的事都是大事。員工陳永明患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各個醫院的醫生都連連搖頭。朱麗華卻不願放棄,將陳永明接到診所為其推拿治療。

一個月、半年、兩年……漸漸地,陳永明彎曲的身子舒展開了,不用柺杖也可走路。“現在我負責診所的收銀,月工資漲到4000多元。”陳永明獲得了“新生”。

越來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麗華創辦的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麗華幫助下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

有人不理解,問朱麗華:“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可能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朱麗華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只考慮自己。幫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項技能,也許就改變了一戶家庭、一群人的命運。

在嘉興市殘聯理事長聞人慶看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長期做好事卻很難,而殘疾人就更難了,朱麗華的情懷鼓舞我們,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是張海迪姐姐寫給她自己的,也是寫給我們所有殘疾人的。”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麗華,卻擁有上百個“孩子”。

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馬上就能自己賺工資啦。”緊緊拉著朱麗華的手,朱麗霞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一籌莫展。朱麗華得知後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資助貧困生,朱麗華總是很大方。1991年,朱麗華從廣播中第一次聽說“希望工程”,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資助雲南兩名貧困學生。

“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就是我最大的心願。”朱麗華說,她已資助貧困學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興市紅十字會助學儀式現場,握手、問候、遞上紅包……朱麗華給29名學子分別送上8000元助學款。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朱麗華特地穿上價格最貴的短袖花襯衫。這是她3年前花100元買的,只在重要場合穿。

朱麗華對自己的摳門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塊錢的一雙鞋一穿好幾年,出門寧願多轉幾趟公交也儘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錢。”朱麗華白大褂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她月工資只有58元卻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又捐款1萬元;20__年,她響應抗震救災號召,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救災建設捐獻了10萬元。

沿診所長廊徑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麗華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間裡,擺有一張桌子和兩張床,她和另一名女員工一人一張。

20__年4月27日,朱麗華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堅定。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7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

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國夢,感染我們視覺,給我們心靈上的洗滌,精華我們的心靈。為了中國夢的實現,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我們實現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夢。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8

“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張海迪的這句話用在朱麗華身上或許再合適不過。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為嘉興首位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當62歲的朱麗華站上講臺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說:“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溫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千餘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朱麗華由志願者攙扶著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臺。

朱麗華並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朱麗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學成歸來後,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朱麗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為盲人造光: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經歷過痛苦和絕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何其珍貴。

上午9點左右,位於嘉興市區和興北路353號的麗華推拿診所內,已經忙碌起來了。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說,隨著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著對她來說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於是,她希望用診所“造光”,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啥模樣。”在福利院相識後,盲人吳阿姨與朱麗華已相伴28年了。“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裡就把我帶到哪裡,比自己親姐妹還親。”

吳阿姨說,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生活上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了正常人活著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還免學費。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

“朱醫師,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每當有人不解發問時,朱麗華總會淡然答道:“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著,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著自己。”

朱麗華對自己很摳,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才壞。 

用餘生發光:夢想的傳遞是一輩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麗華的生命中,還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幫孩子。”

1991年,朱麗華第一次在廣播裡聽到“希望工程”這個詞,一下子被觸動了。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氣拿出近3個月的工資140元,資助了雲南兩名貧困學生,也開啟了她的助學之路。

在朱麗華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內,“藏”著一沓沓匯款單,以及受助孩子們給她寄來的成績單和感謝信。“這才是我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朱麗華摸著一張張信紙,不自覺地笑了。

對於即將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的朱麗霞來說,朱麗華是她夢想的領路人。20__年,品學兼優的朱麗霞如願考上大學,卻因學費發愁,好在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學費,為朱麗霞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與朱阿姨沒有血緣,勝似血緣。”朱麗霞說:“我知道張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對朱阿姨的人生有著重要影響,而我想對朱阿姨說:‘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樣!’”

28年來,朱麗華累計捐助貧困優秀學子480多人次,助學款達333萬元。可對自己,她摳到了極致:腳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了才換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朱麗華說。

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朱麗華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著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9

感動是一種特別讓人期待的感情,因為哪裡有感動,哪裡就會有勇氣,就會有信守,更有情也有愛。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戰士——杜富國。

在邊境掃雷行動中,而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受了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被他掩護在身後,只有臉部受了輕微擦傷。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示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已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看到視訊中那個曾經擁有明亮如炬的雙眸,對鏡頭揚起快樂的笑臉的男人,如今卻被潔白的紗布蒙上了眼睛,兩個空蕩蕩、看上去極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著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溼潤了。可他在舞臺上站著,神采飛揚地回答著主持人的問題,透過那潔白的紗布,我彷彿看到了他自豪堅定的眼神。

捨生忘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從杜富國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而這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句“你退後,讓我來”,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著想著,我不由落淚了,暗暗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以前的我,無論出了什麼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責任,不懂得奉獻,也不理解奉獻。而杜富國,卻在最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保全戰友,還說出了那樣的話,對自己可能會面臨死亡這件事,毫無畏懼。也許在那一剎那,他會想到自己的伴侶,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護住了身後的戰友,這個決定既是為了戰友的安危,也是為了他所熱愛的這個國家。

“你退後,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一個缺了手臂的軍禮,讓億萬人為之一振,為之流淚。殘存的臂膀演繹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雙眸飄揚著最鮮豔的旗幟,用青春書寫了永恆。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0

祖國,在我的心中是偉大的母親,祖國,是千百萬烈士用鮮血換來的,祖國,你哺育了偉大的中華兒女,祖國,我為你驕傲!

祖國渡過了風風雨雨,經歷了滄桑磨難,到今年10月1日,已經是她整整六十華誕,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上,無數先輩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奮鬥不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我們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是無比的自豪,我以我是中國人為榮。

雖然祖國發生了地震的磨難,但是,祖國的人民都有著一顆善良的心,為了幫助收到災難的人們,我們都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創造美好家園做出一份貢獻。

奧運會剛剛過去,在奧運健兒們的努力下,中國贏得了輝煌的成績,一份份的努力,一份份的拼搏,才能讓祖國更添光彩!

祖國真大啊:有壯麗的河山,連綿起伏的山巒,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裡,塞北的馬在草原上賓士、成群的牛羊在春風中嬉戲,江南的花在春雨中開放、鳥兒自在的翩翩起舞,南方的海浪拍打著海島、沙灘上的人們盡情玩耍,北方的白雪覆蓋著大地、小孩歡快地堆雪人,祖國啊祖國,我愛你!

從我出生到現在,從嬉戲到學習,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到現在的我,一直都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就像花兒無時無刻沐浴在陽光下茁壯的成長。我熱愛我的祖國,她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熱愛我的祖國,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為了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1

在看過《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更深切的有了對於祖國的崇敬,對於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於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蹟,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曆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捨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衝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後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願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並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願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聖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築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恆,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於抗爭命運,不忘嚮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蹟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後,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2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於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鬥故事,奮鬥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蹟,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於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於奉獻勇於實幹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蹟,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鬥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繫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3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xx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於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於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蹟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迴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並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蹟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蹟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幹部群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4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的約會在中央電視臺如期播出。

身影清瘦、眼神堅毅,行動堅決、步伐堅定……張桂梅猶如一枝面對重重困難卻傲然迎著寒風怒放的梅花一樣,在雲嶺大地散發著丹桂般濃郁的幽香。品讀“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一位堅韌純粹、迎難而上,甘做人梯、無私奉獻的師者形象躍然紙上,令人動容,令人感佩。她的精神值得學習、值得傳揚。

張桂梅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她40年如一日,紮根雲貴高原的偏遠山區,義無反顧投身教育事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的女孩走出大山,改變了三代人的貧窮命運。她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用言行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志向、追逐夢想,注重言傳身教,傳揚紅色基因,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廣大學生自覺追求;她實幹苦幹、甘於奉獻,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山村千萬女孩的夢想之燈,詮釋了為人師者的師德與擔當。她用實際行動,勾勒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當代“四有”好老師形象。她的先進事蹟和高貴品質,值得學習,更值得見賢思齊,傳承弘揚。

“我這輩子的價值,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幸福的詮釋各種各樣,但幸福的笑顏確是一樣的;幸福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幸福的價值卻是萬宗歸一。為了貧困山區千萬女孩子的實現自己的夢想,張桂梅如燃燒在山中的蠟燭,心無旁騖、無怨無悔,踐行著當初立下的誓言。張桂梅是千千萬萬新時代勞動者中的普通一員,但卻充滿力量、充滿激情,散發出溫暖山區兒童、溫暖世界的光和熱,是新時代婦女投身脫貧攻堅巾幗建功的傑出代表,是為教育事業奉獻、為孩子夢想鋪路的優秀人民教師。她的事蹟,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充盈著激盪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回望張桂梅投身教育事業的道路,她正如一條小溪,潺潺流進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山區,用崇高的精神、可貴的品質,滋潤著貧困山區兒童的心靈,在山區潤養出一片精神的“綠洲”。張桂梅同志紮根山區教育40餘年的時間裡,克服著病魔纏繞帶來的病痛,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孩子身上,在病危時拉著縣長的手要求提前支取喪葬費……張桂梅是脫貧攻堅中湧現出來的先進教師代表。以張桂梅同志為鏡,照一照自身有沒有迎難而上的自覺擔當,缺不缺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少不少甘為事業燃盡自己的“無我”境界,通過對鏡自照,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不斷補足精神之鈣,彌補能力短板、扛起崗位責任,努力成為新時代黨和人民事業的擔當者、燃燈者。

“教師的天職就是奉獻,沒有任何其他條件”。張桂梅紮根邊遠少數民族山區,就像一盞點亮在山區的“燈盞”,不但深深紮根山區,還在12年前創辦起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12年間行程10萬多公里,走訪了麗江大山裡的1527名學生的家庭……她用一生堅守了立德樹人的初心,踐行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她的學生不僅遍佈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學生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回到華坪縣為家鄉建設奉獻力量。她的品質,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她,無愧於“時代楷模”這個稱號。典型本身就是一種力量。踐行榜樣的精神,要始終扎牢思想根子、篤定前行方向,厚植人民至上情懷,始終為群眾謀福利、添福祉。要甘於做一顆“火種”,立足本職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點燃自己的同時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用實際行動奉獻社會、造福社會。

學習先進,重在實踐,貴在篤行。新時代新徵程,我們都應自覺把學習張桂梅老師的先進事蹟與自身做人、創業、成事相結合起來,讓先進典型的精神力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汲取榜樣精神力量中實幹苦幹、擔當有為,讓初心在堅定信念、愛崗敬業中砥礪,讓奉獻在擔當、實幹中燃放,讓人生在奉獻、作為中昇華。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5

曇花一現,雖短暫,可她畢竟綻放過;鳥兒在天空中沒有留下痕跡,可他畢竟飛翔過;煙花,雖然終究煙消無蹤,可它畢竟絢爛過……我們雖不認識您,但您給我們帶來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1林俊德,您雖然走了,但我們永遠懷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人。他1952年入伍,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的任務。但在20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螢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但是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遺願……

他帶給我們的,我想,是忠於職責。現在的社會上官員貪汙、以公徇私的現象很普遍。他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卻默默無聞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是真正的戰士,他為的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堅守信念,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記住他那可貴的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才是我們中國更加強大起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要獻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動中國。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每一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那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6

最近一段時間,每天在學習強國上學習,“人物”專欄的時代楷模學習是必看的。張富清、黃文秀、杜富國……張富清,這位71載黨齡的老黨員,60多年深藏功名,將自己一次次顯赫的功勳,都沉積在一個個紅包裹裡,連兒女都不知情,70多年來,他對黨忠誠、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用一生詮釋了一名黨員骨子裡的忠誠和靈魂裡的擔當;黃文秀,一個美麗善良的壯族姑娘,北京研究生,畢業後本有機會留在北京或是出國深造,但這位大山裡走出來的姑娘依然選擇重回大山,用自己的知識為家鄉效力,這位年僅30歲的白坭村扶貧第一書記,在扶貧攻堅的長征路上不害怕、不罷休,用真誠和堅持感動了村民,在一年零82天的時間裡,讓白坭村這塊扶貧的硬骨頭終於變軟,村裡有88戶418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了2.71%,然而,這個可敬可愛的姑娘卻因深夜冒雨參加第二天的扶貧會而被山洪吞噬了;“不怕事,不避難,聞戰則喜,愈挫愈勇,越是艱難越向前,勇於承受壓力,接受挑戰。”這是青年官兵杜富國最真實的寫照。在雷場執行任務,走錯一步就會有生命危險,就在這樣高危的情況下,杜富國能夠對戰友說出“你退後,讓我來”這樣的話,這是一種之生死於度外的擔當……

這就是新時代的楷模,這就是我們前行的航標,每一個平凡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都有一種忠誠擔當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崗位,卻在冥冥之中召喚著我們前行。學習了這些新時代楷模的故事後,我的心中時時不能平靜,他們,她們,這些時代的楷模們,做的事情沒有轟轟烈烈,沒有豐功偉績,卻於平凡之中詮釋著什麼叫做奉獻,什麼叫做擔當,什麼是愛崗,什麼是敬業!他們每個人,內心純淨,忠肝義膽,他們每個人,時刻銘記著自己肩上的任務,他們每個人沒有空口號,沒有花架子,有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和無悔的追求,為了黨和人民賦予自己的生命,揮灑汗水,拼搏青春,甚至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這些時代的楷模們,已經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平凡的人生並可怕,可怕的是甘於平庸。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拼搏奮鬥吧,你努力向前的樣子永遠是最美麗的風景!無論將來如何,只要我們守住初心,無愧於心,無愧於民,無愧於黨,就是一名堂堂正正、合格的交通人!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7

1986年,庫爾班·尼亞孜從新疆大學漢語言專業畢業後,成為阿克蘇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國家通用語言教師。“我是大學才開始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我教學生國家通用語言,發音並不標準,自我評價只能得30分,而即使這樣的水平,我依然被評為學校最優秀的老師,我覺得在耽誤學生的未來,並一直內疚慚愧。”庫爾班·尼亞孜說,當了20xx年教師後,他決定去外面闖一闖。

雖然對自己上課不滿意,但跑調的普通話並不影響他與義烏、溫州的商人交流。他從內地購進物美價廉的商品,回家鄉開批發城、超市和藥店,兩三年就賺了120萬元。此時他卻苦惱起來,“誰都能做生意,可我是個大學生啊!總覺得有一種負罪感,高興不起來。”

一天,他和3個背書包的國小生擠上了一輛車,閒聊著問:“幹啥去?”孩子們答:“去學校。”“鄉里不是有學校嗎?”“我們要去烏什縣上國家通用語言國小!”

孩子們的話好像驚醒了庫爾班·尼亞孜,下了車,他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

幾年沿海發達地區的闖蕩經歷讓他感受到,那裡的人們觀念開放、重視教育,在他從小長大的前進鎮,很多維吾爾族鄉親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烏什縣。

庫爾班·尼亞孜說,語言不通是一些少數民族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障礙之一,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就等於為他們搭建一座橋樑。

20xx年,庫爾班辦國小的想法得到了前進鎮黨委的大力支援,場地確定後,庫爾班拿出60萬元積蓄建設校舍。同一年,新疆開始實施雙語教育,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從國小習國家通用語言。

庫爾班有著長遠的考量:“為了讓農村孩子從小接受正宗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彌補我當老師時發音不準的尷尬問題,國小的教師必須由漢族老師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適合的教師就在託什幹河對岸。

“前進鎮旁邊有一條託什幹河,河的另一邊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四團。”庫爾班回憶道,自己小時候,“用砍土曼耕種的爸爸看到河對岸的漢族人用拖拉機種地,科學又高產,就帶著我們舉家搬遷到了緊鄰四團的英阿瓦提鄉三村居住。”

兩種不同的文化衝擊著少年庫爾班,從小想當木匠的夢想漸漸被改變。

“我的夢想變成了考大學!”後來,庫爾班果然成為前進鎮第一個考出去的大學生。

託朋友介紹,庫爾班找到了適合當教師的“兵團二代”李永紅。眼前這個維吾爾青年有理想、有熱情,剛當媽媽的李永紅被他的夢想激勵得溼了眼眶,不顧家人反對,和另外4名漢族教師加入了庫爾班的教學團隊。

回到前進鎮,庫爾班租了一輛麵包車,扯出一條橫幅,在巴扎最熱鬧的地方支張桌子,開始宣傳他的國小:“為什麼要學國家通用語言?農民種地養羊購買肥料,說明書看不懂怎麼辦?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沒出過烏什縣,我們的國家很大,你們不好奇嗎?”

兩三個星期裡,庫爾班轉遍了全鄉,招了87名孩子,他和漢族教師們開始在學校等孩子入學。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8

他在半決賽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雖然在決賽中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但是已經創造了歷史,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的賽場上,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9秒83的意義到底有多偉大呢?我們還得從86年前的一個世界紀錄說起。1935年美國的黑人田徑明星歐文斯,創造了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當時的醫學界就給出了這樣一種言論說,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那第一個打破它的是誰呢?是吉姆·海因斯跑出來9秒95,於是在以後跑進10秒成了所有運動員的目標。從首個跑進10秒的吉姆·海因斯,到下一個卡爾·劉易斯,再到如今的閃電博爾特,百米專案基本上全是被黑人壟斷。而我們黃種人到20__年,才出現了蘇炳添這個9秒99突破10秒大關的第一人。

到現在,上過太空的地球人已有近550人。不過,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地球人不超過134人。這次百米決賽除了蘇炳添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連一個白人也沒有。從生物角度來說,黑人的白肌纖維含量90%以上,四肢長而有力,臂展較大,跟骨大,腳底厚而多肉,弓形腳,落地的時候緩衝效能更佳,相對而言,確實跑得快跳得遠。

但即使是黑人有了這麼大的基因優勢下,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也就是1896—1984年的20屆奧運會,88年也只有兩個人跑進了10秒,百米10秒一直是全人類的挑戰。這麼多年,亞洲進10秒的只有4人6次,蘇炳添跑了3次,他這次跑了9秒83,把亞洲紀錄帶入了世界短跑領域的頂尖行列。

“蘇神”是這次決賽場上唯一的80後,很多田徑運動員基本上在25—28歲左右就退役了,但32歲的他還能去重新整理新的亞洲紀錄。他不像腿長手長的博爾特,跑到百米終點只需要41步,他需要48步,他雖然是第6名,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第6名,中國的第一名!

亞洲飛人——蘇炳添,真偉大!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19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在20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帶領科研團隊實現氫彈研究突破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于敏;有放棄安逸生活堅持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有背井離鄉、為南水北調做出巨大奉獻的基層幹部趙久富,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餘年從不留真名,成為一座城市精神座標的普通市民——張紀清。

20x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祕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於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國小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x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於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後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裡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後,他又幹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裡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祕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並一直支援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大愛深沉!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20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動,這,就是《感動中國》。

雖然早已經看過多遍《感動中國》,但是當我再次觀看時,我的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的是張桂梅,她63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校長。

20_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20_年,張桂梅成為黨的_大代表,她向公眾講述了自己的夢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_年,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餘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後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她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她的師德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感動中國》後,我又一次淚盈滿眶,我被那些默默奉獻的人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21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裡,他們並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後,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裡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家中有小是個寶,兒女是全家人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

不論天陰還是下雨,常常是別人還沒有起床,夫妻倆就上山找豬草,下地種莊稼。

“靠養牲口、種莊稼增加收入,是我們靠自己努力能夠做到的。”張順東說,妻子雖然沒有雙手,但她的腳像手一樣靈活、有力,煮飯、喂牲口、針線活等家務,她樣樣能幹;除草、收花生、種紅薯等農活,她樣樣在行。

夫妻同心,黃土也能變成金。面對困難,張順東總鼓勵妻子說:“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過不去。”夫妻倆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春天,他在山溝山窪圍水,她在稻田裡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裡除草;秋天,他用一隻手掰包穀,她揹著籃子站在地裡接著;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為村裡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22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為人民服務。為了接近老百姓,黃文秀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貧困戶幹活,與群眾談心,與群眾做朋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更是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幹成事,發展支柱產業,建立電商服務站,為貧困戶增收,降低了貧困發生率,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理想與信念。扶貧幹部要有堅如磐石的信念。本來,黃文秀可以有很多選擇,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選擇了服務基層。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書寫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入黨為什麼,為黨做什麼”,黃文秀用生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言。

雖然她已逝去,但她的精神應永遠刻在領導幹部的心中,她的扶貧精神、理想信念、使命與擔當是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黨員幹部應力爭成為“黃秀文”式扶貧幹部。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擔當與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員幹部的奮鬥目標,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黃文秀從來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腳踏實地做著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在入黨申請書中,黃文秀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青春無悔,誓言無聲,為了初心和使命,黃文秀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扶貧精神。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民生關切,到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扶貧幹部們不忘初心,把對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愛,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黃文秀在一次電視採訪中所說:我們百色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如何將百色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責無旁貸。同時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有信心我們會大獲全勝!

2023感動中國心得體會彙集 篇23

業,放棄更好的選擇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之後,她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幹、不為名利,與群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為百坭村的脫貧攻堅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黃文秀的駐村日記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她對工作的認真投入,對駐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她幫助村子發展電商,讓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到通屯的路燈專案,在村裡走夜路不再需要手電筒;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195建檔立卡戶,記錄本上清晰標註著每一戶的致貧原因......駐村滿一年的她,汽車儀表上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跑完了長征,卻因意外戛然而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是扶貧幹部們不忘的初心,黃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懷燃燒出信仰的火光。

黃文秀用短暫而優秀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年輕幹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是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員初心的典範,是新時代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榜樣。黃文秀是一朵“小紅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靠擔當和奮鬥始終忠誠於黨的事業,將“紅色基因”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紅花”雖然倒下了,但她內心的堅定和執著,卻能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對未來長征之路的堅持,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黃文秀就是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奮鬥的一員,這種甘於下基層、樂於與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幹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層幹部的縮影。送別這位倒在扶貧路上的年輕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紮根基層、心繫群眾,胸懷大愛、無私奉獻,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質,方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凝聚拼搏奮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