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通用20篇)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

大國工匠,匠心獨運。堪稱工匠的人,靠的是對技術的傳承和鑽研,對工作的專注和堅定,這也印證了“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萬千崗位,概莫能外。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通用20篇)

轉眼間,我進廠已有6年時間,進廠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取樣,主要負責為實驗員提供試驗用料。那時,我覺得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單調的工作,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我戲稱自己為面料搬運工。後來,崗位調整,我成為一名實驗員,自己做試驗後,才明白取樣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取到有代表性的樣品,試驗結果才會更有價值。

六年來,每一次崗位調整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新的開始意味著新的征程,但不管崗位如何變化,我們對待工作積極認真的態度卻要始終如一。不管面對什麼工作,都需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去做。俗話說:“要想浮起來,必須先得沉下去。”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堅守崗位二十多年的老員工,他們為製作好每一道菜品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弘揚“工匠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對待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工匠精神”,努力成為一名新時期各工種的匠人。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2

工作是一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

截止20_年,壽命超過220_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裡,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裡。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3

奢談一知半解的理念,執迷於建構教育派流或教學模式,輕視學科教學知識打磨和積澱,最終將導致教學荒蕪。

輕視工匠精神將導致“教學荒蕪”

幾千年來,工匠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藝經驗與“知識”“真理”無緣,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思想中,孔子對“學稼、學圃”不以為然。孟子更將它稱為“勞力”,斷言其被“勞心”者統治。這並非“中國特色”。杜威曾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卻共同地貶低技藝。柏拉圖把手藝人安置於“理想國”的金字塔底層。亞里士多德把技藝稱為“製作”,認為只是達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隨著近現代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日益興盛,人們對工匠技藝經驗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書匠”幾乎成了教育領域的“過街老鼠”。“教書匠”和“教育家”間的虛假對立,誘使“要教育家,不要教書匠”之類口號出爐。在它們的誤導下,有些一線中國小教師,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體的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視常規教育教學工作,把紮紮實實的教育教學輕蔑地稱之為‘教死書’,把實實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輕蔑地稱之為‘教書匠’,卻進行巨集觀的、不切實際的理論研究,說一些專家們常說的話,寫一些學者們已經寫過的文章。”奢談一知半解的理念,執迷於建構教育流派或教學模式,輕視學科教學知識打磨和積澱,最終將導致教學荒蕪。

故而,教師要重拾工匠精神。這是我國時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當代學術研究的印證。上世紀哲學研究的實踐轉向及其對社會學、教育學的影響,都為技藝經驗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書”。

這些學術思想資源包括:存在論層面,海德格爾對“用具透明性”的現象學描述;認識論層面,波蘭尼對緘默知識與名言知識之關係的“冰山比喻”;語言哲學領域,賴爾對“知道什麼”和“知道怎麼做”的區分和維特根斯坦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處理”;在社會學領域,布迪厄揭示的“實踐邏輯”;在教育學領域,康納利的“教師個人實踐知識”和範梅南的“教學機智”等。

簡言之,教育教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藝術。作為藝術,它總有一些地方沒有道理,總有一些地方不講道理,也總有一些地方講不出道理,教師只能靠技藝經驗。

工匠精神在教育領域是有傳統的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為“教書匠”正名。匠,在漢語中並非只是墨守成規,而且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之義。我們反對墨守成規的教書匠,歡迎精益求精的教書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何謂工匠精神?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說,它的核心是“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視工作為修行,視品質如生命,視產品為作品,努力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機心。

由此可見,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將教育作為終身事業,專注、執著於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並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領域是有傳統的。於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工匠精神。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提到一位歷史老師“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是工匠精神。甚至於那些擁有某項絕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畫圓、隨手畫地圖、能用二十種語氣說“你好”、能在開學一週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姓名等,也體現了工匠精神。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4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可謂是對教師的最美讚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將教師職業神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教師不過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師不過是億萬普通勞動者之一員。因為社會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職業,每種職業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

教師的工作有別於其它工作,確實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社會拒絕次品、廢品和危險品。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這些懵懂的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塑造成社會有用之才棟樑之才。離不開教師的精雕細琢,耐心打磨。

在經濟改革中需要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師從事的培養人的工作,可謂是精細中之精細,在教師的工作中何嘗不需要倡導工匠精神?“教書匠”是社會對教師的戲稱,在筆者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也是工匠。教育教學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效果,這正是我們積極推崇的時代“工匠精神”。

我國的教育專家呂型偉有一個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既然是事業、科學和藝術,只有不懈的努力用畢生的精力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才能達到科學和藝術的高峰,教師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在筆者看來,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教師的這一桶水還要常換常新,最好是長流水。其實,不僅需要教師有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更主要的是怎麼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這並非易事。

教師要依據教育規律,根據教育實際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眾所周知,學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參差不齊,教育教學中並不排斥做必要的強化訓練。教師也有必要採用師付帶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學生。人們總結出,教育是一門慢藝術,需要小火慢燉,急不得,需要不厭其煩,誨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會出現“反覆”現象,教育不容淺嘗輒止。

“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工匠,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線教師。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教書匠”,將“工匠精神”帶到工作之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5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這將近一年的時間,你有何改變?我想我的回答一定是:“我學會了獨立,我學會了堅強,我學會了樂觀,我學會了微笑。”現在想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夠進入中鑫之寶是幸運的。在這裡有我最快樂的時光,所有好的不好的記憶,都會成為日後所收藏的回憶。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理會喧囂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伸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從最開始的《弟子規》、《工匠精神》再到現在的《論語》,這些一開始並不怎麼接受甚至有些排斥的字眼,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的深入到我們的腦海裡。其實這是很寶貴的,無時不在傳遞著一種正能量。也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有稍稍的改變,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罷了。

而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人們的精神世界開始變得荒蕪,變得複雜,變得冷漠。我們的愛心越來越少,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不敢伸出援助之手。是因為害怕,是因為責任,還是社會的現狀本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

學習《工匠精神》,最先想到的三個階段:信仰、目標、工匠精神的特質。

信仰,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柱,一種信念。我們需要很多內心的自我反省,檢查出自己內心和做事的動機,就可以知道如何定位“我的人生”。以前對信仰二字毫無概念,現在也只是對信仰有了淺顯的意識,但我知道我的信仰源自於我背後強大的精神支柱。

目標,一但有了信仰,有了目標,加上行動以及不懈的堅持,這樣的人不會成功嗎?原一平——日本保險銷售之神的案例觸動了我,一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的他,只要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毫無畏懼。原一平,憑藉自己的自信,困境後的堅強以及對工作的認真精神,始終在證明自己,證明他的價值。

在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和就業壓力大的我們來說,擇業是很關鍵的一步。我們總想找一份薪水高,待遇好,又輕鬆的工作。其實不然,首先要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這這份工作上能改變什麼,能給你帶來什麼,是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本身就是很慎重的,千萬不要因此覺得是浪費時間。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就是精益求精。把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細節決定成敗”,等到我們的競爭對手比我們還努力的時候,到那時我們就能體會到競爭的危機了。

最後,我們都該學習工匠精神,也就是喬布斯身上的兩種氣質:一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要追求精緻和完美。二是堅持心靈的純淨。

不要讓別人的意志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自覺。只要自己的心靈和自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成長的道路上,都會有酸甜苦辣,需要我們去慢慢體會。錯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錯再錯。我們都有一份平凡的工作,但我們絕對不可以平庸。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的期待未來,不管正經歷著怎樣的掙扎與挑戰,或許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雖然痛苦,卻依然快樂,並相信未來。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6

“匠人精神”近幾年來大爆發,可能緣起與有一年春節期間,中國人跑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造成馬桶蓋幾乎斷貨。這樣一個大工業生產線上的普通產品,竟然和壽司、日本武士刀並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個傳統詞彙指代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叫“職人”。“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現在,許多掌握尖端技術的製造業者也被稱作“職人”,甚至遍及社會各個行業,在日本媒體報道中常見“政策職人”、“相撲職人”、“科學職人”和“教育職人”等稱呼,都指在本領域掌握高超技藝的能人。

本質上,匠人起源於手工業,匠人精神首先意味著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是“匠心”獨運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線生產。反觀我們教育,教育不是工業,而更像是農業,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深入學生的心靈,翻土、施肥、澆水、除草、間苗。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花,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結果,甚至我們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開出美麗的花,都能結出碩大的果。但我們依然執著、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潛滋暗長,需要靈魂的安靜,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師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後隱含著的是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教學中,“匠心”可以讓孩子們莞爾一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立刻展現神奇,終身難忘;更會令師生的交流,歡快順暢。在教學中追求“匠心”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

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靜靜地等待,悄悄地聆聽,不浮躁,不顯擺。

匠心”就是用簡單的心做單純的事。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過:“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如果教師都能始終潛心教育,那麼就能摒棄浮躁、功利,迴歸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選定一把椅子,義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範,畢業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幹什麼?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麼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的歌聲,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至簡,至定。

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我們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特點,摒棄浮躁,抵禦誘惑,堅守定律,堅持只坐那一把適合自己的椅子,才會有希望獲得成功,它或許不是最美的,卻是承載你最多喜怒哀樂的物品。人的一生要處理好三種關係,即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

人的內心簡單了就會快樂,專一了就會強大。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說過:“人的一生要做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複雜、太繁瑣、太神祕,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鬆一點,多一點自主選擇,讓學生有興趣一點,多一點寬容悅納,讓學生自信一點。

我越來越堅信,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純手工的,那是一種依靠積累、源於傳承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無法瞬間獲得、想要就有。杏壇之上,絃歌不輟,教師們耳提面命,一張嘴,一塊黑板,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寫春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要有“匠心”的執著——專注而簡單。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7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時候會想:反正都是發那麼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並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喬布斯曾說:“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

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

我曾經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8

日前,在湖北十堰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再次強調“工匠精神”,他說,“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今年以來,他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進改革、發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須發揚和廣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審計人的品質底色和審計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國家層面重視和宣揚,與其說它重要,毋寧說它緊缺。受職業性質影響,審計系統本身不乏精心實施審計專案、潛心挖掘審計成果、傾心打造審計精品的“匠人”,但面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全覆蓋等新的時代課題,弘揚審計人員的“工匠精神”可謂正當其時。要通過氛圍鼓勵、價值激勵、實踐磨礪和自身砥礪多方面給力,來形成人人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整體合力。

用濃厚氛圍鼓勵傳承工匠精神。審計機關要將“工匠文化”作為文化立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性開展“學習工匠精神,做敬業、創新、奉獻審計人”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營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導精益求精、人人踐行精益求精的濃厚氛圍,讓審計成果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每一名審計幹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價值實現激勵踐行工匠精神。完善審計幹部職工職業規劃和制度措施,著力提升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和素養,關心關注每一名審計幹部職工成長成才,讓價值感成為審計人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大優秀審計成果的評選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顯審計精品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審計人員感受到辛勤付出、務實勞動後的收穫感和價值感,從而來推動工匠精神蓬勃成長。

用實踐磨礪涵養“匠人”品質。要通過科學的審計計劃和人員組織方式,為審計幹部職工精心實施審計創造條件,確保在審計專案實施各環節,審計人員能夠撲下身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證據,深研細究問題原因,精雕細琢意見建議。對於審計實踐中的不認真、不嚴謹、不細緻作風,要堅決予以抵制,讓“出一次報告,鑄一座豐碑”的審計作為在審計實踐中蔚然成風,使每一份審計成果能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用切身體悟砥礪“匠人”作風。審計人員要時時處處以“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對職業充滿敬畏,在每一次審計專案實施中砥礪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風,踏實努力、執著堅守,於細微處見精神,於成果中顯品質,在一次次的切身體悟中,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彰顯審計人的品質底色。涓涓細流終可匯成大海。審計職業化建設和審計鐵軍打造便成為有本之木,審計事業的科學和創新發展便有了堅強保障。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9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首家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給中國高鐵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認證,是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打造這張名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整理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每片轉向架的體重有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車輪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釐米,當列車以時速300公里執行時,接觸面承受的衝擊力有二三十噸。縫隙大了,車輪可能會鬆脫;如果完全焊死,轉向架就無法再開啟,影響列車檢修。

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不只在中國,全世界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轉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價值10幾萬元的主機板就報廢了。

寧允展這雙魔術師般的手,傳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裡的鐵匠,寧允展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幫鄉親們打磨傢俱,也因此從小就喜歡上了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20_年,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成了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還當上了班長。可是,沒過多久,他卻找到領導說不想當班長,還是讓我幹活吧。

寧允展的家,距離工廠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到家,他又開始忙了。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小院裡,大部分地盤都是寧允展的,這些磨具,是他自費在網上買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一開始,妻子並不理解。

六歲的孩子有著自己的世界,寧允展說,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初,正是因為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他才如願考進了鐵路技校。

20_年,是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寧允展雖然意識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邊。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隨著380A衝刺高速成功,寧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車的生產,並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發新專案,新工藝,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技術專利。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著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0

何為工匠精神?通俗的來講就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注重每一個細節。可能有人會說,如今一切都來去匆匆,工匠精神有何意義,完成了就算達成目標,何必多此一舉一絲不苟地去完成呢?但是工匠精神給予了千千萬萬人便利與生活的充實,如果沒有它,世界便失去了意義。

路過心上的壽司店——壽司之神小野二郎許多人應該也有聽說過《米其林指南》,只有優秀的餐館才可被選中,想要得到它的認可並非容易之事,它遍佈全世界,凡是得到它的星級的店,便可在全世界名聲大噪,是多少商家渴望得到的終身成就。可就是有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壽司店受到了它的青睞——日本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喜愛壽司的朋友肯定已經猜到了這家店的店主,小野二郎。不知是否有人看過《壽司之神》這部記錄片,它講述了小野二郎一生追求將壽司做到極致完美的經歷。他做的壽司人人吃了都讚不絕口,不禁讓人疑惑,是什麼祕訣可以讓人對壽司如此垂涎三尺?小野二郎曾說,“你必須要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峰,但沒人知道頂峰在哪裡”他不僅嘴上說了,而且實際做到了。首先是他做壽司的材料,鮪魚是必不可少的,而它有專業的鮪魚供貨商只供貨鮪魚,其它原料的供貨商也是如此,每個都是各領域的專家。

但壽司的製作過程都是簡單的基本動作,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味道卻為何如此不相類似呢?原來其動作之下功底暗藏之深,看似輕鬆地揉麵團,夾魚肉,背後卻是反覆的練習與嘗試。拿魚肉來說,一定要煎煮到幾分熟,哪怕嚐起來有一點不同,小野二郎也要力爭將它做到理想中的味道,想當他的學徒,也一定要做到最好才有資格。肉質要揉壓使其變軟,壽司上桌必須保持溫度等一大堆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使壽司做到極致完美。

小野二郎將工作視為生命,假期對於他來說是十分漫長的,他迫不及待地等待工作。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誰不喜歡假期呢?工作久了也會感到疲憊。只是一間小小的屋子,只有十個座位,甚至連廁所也沒有,但是作為一個廚師,不是讓自己的店變得金碧輝煌,而是將自己做美食的本質發揮出來。優秀的廚師對待自己的作品總是維持在最高水平的表現,毫無掩飾地去盡情發揮,不會隱藏自己的實力,而是讓人們感受到熱愛工作與美食的意境,讓人去了一次還想再去。他們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超越自己的極限。他們不曾感覺工作是一件很疲倦的事,它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也可以給品嚐他們美食的顧客帶來欣喜。

這種精神無外乎就是工匠精神,堅持著自己的本質,去一心一意的對待工作,是人們所熱愛並追求的,享受著自己的產品不斷昇華。你是否有這種感覺,當你在工作時盡力做到最好的時候,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與快樂,它促使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工作而奉獻,也是為自己實力最好的證明。如果沒有這些人,沒有這些工匠精神,世界將是粗糙的,將是支離破碎的,再沒有人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而我們日常的美食、起居、玩樂也不復存在。所以,奮鬥吧,堅持不懈地為事業而奉獻,你將會有一個精彩的人生,獨一無二的人生!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1

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將技藝變技術,成為“大國工 匠” 。他憑藉著專注、認真、堅持,把技藝發揮到極致,達到較高的 境界。不是在簡單地做重複勞動,而是將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忠於它,發現其中的規律,在將“活計”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領略到無 窮的樂趣! 孔子自述生平: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 ”孔子,就是將“教書匠”做到極致,終成“萬世師表”的人。

我們總想在做事時胸有成竹, 其實胸有成竹是在畫竹前, 認真專注地觀察竹子,日積月累後,在心裡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畫竹時, 自然一揮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專注、認真和堅持的工匠 精神。這種精神是自信的來源。不僅畫竹如此,對待生活、學習和工 作也該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 1965 年創立的壽司店,只賣壽司,門面不起眼,只 有 10 個座位。 但他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時間 15 分鐘, 座位需要提前 一個月預定。儘管如此, ,食客們依然堅持去吃這個“值得一生等待 的壽司” 。因為這取決於這個店 89 歲的創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 壽司店自建立以來, 直到他 70 歲以前, 一定是親自去市場挑選食材, 會在櫃檯後重復著看似簡單的壽司製作, 幾十年如一日, 練就了魔術 般的嫻熟手法, 製作出一個個看似普通卻有著獨特匠心的壽司, 成就 一個小卻極有競爭力的品牌。而這嫻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覆練習。 正如他所說: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 須愛自己的工作,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祕訣。 ” 小野不是單純地在做壽司,也是在享受其中的樂趣。 我們喜歡做工精巧的商品, 喜歡高品質的物品, 而這些物品的背 後,滲透著工匠的精神。

德國凌美鋼筆、雙立人菜刀、菲仕樂鍋價格 不菲卻備受歡迎,瑞士的軍刀、機械手錶,日本的電子產品,甚至馬 桶蓋我想,人們在追求品牌的背後, 追求的是製作產品的那一份 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產品中注入了獨有的認真專注,把技 術變成藝術,其價值才不言而喻。

我們不禁要反思, 國人的工匠精神去哪兒了?一位地注重速度利潤, 不重質量,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讓人望而生畏: 粗製濫造的工程, 充滿新增劑的食品我們吃得不放心,住得不安心,走得不舒心, 當這一切都和我們密切關聯時,我們應該找尋屬於“中國製造”的工 匠精神。 毅然銷燬質量有問題的冰箱, 除了誠信, 不就是一種關注品質的 工匠精神嗎?正因為這樣,才有代表“中國製造”的海爾集團走向世界。 工匠精神在哪兒?一念執著,一生堅守!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1月18號19號,我參加了兩年一度的公共課繼續教育培訓。這次繼續教育的內容就是工匠精神。在還沒有參加教育之前,我們就已經購買了教師培訓中心提供的這本《工匠精神》讀本。通過讀本讓我知道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意義。20xx年3月5日,*在12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產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雖然兩天培訓的時間非常的短,但是讓我的收穫很大。幾天之後依然讓我大腦當中留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工匠精神,中國製造,德國製造,海爾,稻盛和夫。這些關鍵詞將繼續激勵著我,引導我今後的工作生活。我也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一新常態,需要我們重拾我們的中國製造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我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科技引領下,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中國製造。與其說我們是學習工匠精神不如說我們是對我們古代工匠精神的一種傳承的學習。我們這種固有的工匠精神在歷史的記錄當中也留有著深深的記錄。當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民族的人們班學習了這種工匠精神也為人類社會創造出來不菲的價值,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此次學習,我深刻懂得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工作是一種修行,因為工匠精神就是一種修行。我們所處的工作崗位就是*場,工匠精神就是指導我們修行的信仰。我們要樹立一種對工作不斷打磨,持續精進的精神。雖然我們能看到打磨、雕琢這些字眼,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僅僅是重複的做一些事情。工匠精神更重要的就是一種精進的精神核心,那是一種深度的工作。然而這種深度的工作就是一種能力,這樣的能力就需要刻意的不斷的去練習。

我們是不是具有工匠精神?區別在於思維方式是否擁有工匠精神的思維方式。於是在培訓的第一天裡頭,老師就讓大家開始學習胡適先生放棄的差不多先生的理論。當然,通過兩天的學習,在我看來這種差不多理論應該是指的處事不認真應付差事的心理吧。而專注精神就顯得難能可貴,然而只有先做到了專注,才能為以後的更專業工匠奠定好基礎。

最後,我們要在工作中保持激情,把夢想當成信仰。工匠精神,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能力,更應該是從小就培養造就的一種做事品質。永遠追求更完美的是每一個工匠都要具備的品質,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開發自己的能力,挖掘潛質。然而工匠之路的修行是不能著急的,是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且行且珍惜。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3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裡。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員工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脫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裡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著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品質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我們員工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4

在內蒙古赤峰職業技術學院考察時,對一個學生讚美道“相比他的‘作品’,我更欣賞這種追求完美的職業精神。”口中的“職業精神”即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作為一名基層的工作者應學習他們耐心、嚴謹、專注、敬業的精神,在工作中孜孜不倦、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在工作態度上積極向上,要有工作激情。基層工作者要學習這種精神,在面對繁瑣枯燥重複的工作時要永遠保持激情,懷著“工作是一種修行”的理念,培養職業認同感,享受通過努力工作所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

在工作落實上持之以恆,要有忍耐力。工匠從入行到成為“匠人”要經歷種.種痛苦和挫折,勇敢直面困難並堅強地走出困境才能成長為“匠人”。基層工作者應有這種忍耐力,基層工作加班時間多、心理壓力大,犧牲了很多休息娛樂甚至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跟工匠一樣苦。只有以良好心態應對繁忙的工作,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要有堅持力。

在工作目標上追求極致,目標要高遠。工匠們從事著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卻對工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就基層工作而言,要把黨的基層事業做好,離不開每一位基層工作者在各自崗位上的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填寫一張表格,撰寫一篇材料,接待一次來訪,調解一次糾紛,籌備一次會議等等,這一件件別人看起來瑣碎的“小事”構成了基層工作的全域性。

“工匠精神”的難點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要完成一項工作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善始善終地堅持到底。基層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面對誘惑,這時一定要執著地堅持下去,耐住寂寞、穩住心神、經住誘惑,不達目標,決不言棄。要有滾石上山的勇氣和氣魄,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真抓實幹,一步一步推進,一點一點積累,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5

4月25日去參加付守永老師講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課堂上得到一次濃縮,一次與集團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鞏固的機會,受益匪淺。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闆聰明;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裡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語句對我影響至深,行成於思,行勝於言。我也將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這些語句藉以自勉。

通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

課程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課程結構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總結,由於這段時間比較緊張,現就以上環節跟大家分享,

願我們都能理解工作的含義,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義。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6

很高興《中國航空報》的“班組書屋”欄目為職工推薦了這本《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看到名字我就十分感興趣,於是迫不及待地買了這本書。

“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當看到書中引用的喬布斯的這段話時,我的心靈再一次被觸動了,是啊,我們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不都是在工作嗎?可是我們又以怎樣的心態去工作?用怎樣的行動去工作呢?《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一書,就以全新的視角解答了這些問題,並且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

作為企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就應該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何一個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應該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屋子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地表明,只有腳踏實地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企業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

其實工作也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嘲熱諷,使自己變得強大。當然人有時候會累,會抱怨,這時候就讓我們靜下心來,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很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讀這本書,點燃了我的工作熱情,使我懂得,要在未來更加努力地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讓自己和團隊成員接受“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一樸素的人生哲理,從工作中發掘樂趣,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充分利用工匠精神,讓自己的進步跟隨公司的發展,實現自我的真正價值。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7

日前,在湖北十堰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再次強調“工匠精神”,他說,“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今年以來,他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進改革、發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須發揚和廣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審計人的品質底色和審計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國家層面重視和宣揚,與其說它重要,毋寧說它緊缺。受職業性質影響,審計系統本身不乏精心實施審計專案、潛心挖掘審計成果、傾心打造審計精品的“匠人”,但面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全覆蓋等新的時代課題,弘揚審計人員的“工匠精神”可謂正當其時。要通過氛圍鼓勵、價值激勵、實踐磨礪和自身砥礪多方面給力,來形成人人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整體合力。

用濃厚氛圍鼓勵傳承工匠精神。審計機關要將“工匠文化”作為文化立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性開展“學習工匠精神,做敬業、創新、奉獻審計人”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營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導精益求精、人人踐行精益求精的濃厚氛圍,讓審計成果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每一名審計幹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價值實現激勵踐行工匠精神。完善審計幹部職工職業規劃和制度措施,著力提升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和素養,關心關注每一名審計幹部職工成長成才,讓價值感成為審計人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大優秀審計成果的評選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顯審計精品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審計人員感受到辛勤付出、務實勞動後的收穫感和價值感,從而來推動工匠精神蓬勃成長。

用實踐磨礪涵養“匠人”品質。要通過科學的審計計劃和人員組織方式,為審計幹部職工精心實施審計創造條件,確保在審計專案實施各環節,審計人員能夠撲下身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證據,深研細究問題原因,精雕細琢意見建議。對於審計實踐中的不認真、不嚴謹、不細緻作風,要堅決予以抵制,讓“出一次報告,鑄一座豐碑”的審計作為在審計實踐中蔚然成風,使每一份審計成果能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用切身體悟砥礪“匠人”作風。審計人員要時時處處以“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對職業充滿敬畏,在每一次審計專案實施中砥礪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風,踏實努力、執著堅守,於細微處見精神,於成果中顯品質,在一次次的切身體悟中,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彰顯審計人的品質底色。涓涓細流終可匯成大海。審計職業化建設和審計鐵軍打造便成為有本之木,審計事業的科學和創新發展便有了堅強保障。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8

說到工匠精神,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這個日本詞彙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為例吧,在日本,人們心中對飲食的最高標準,不是法餐、意菜或某個菜名這種單一的詞彙,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種食物,這便是匠人精神的體現了。日本京都標杆文與講評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這樣的以單一食物所形成的,這也就體現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力求在單一領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說出細分到某一種茶點的匠人的名字,而這種崇尚匠人的社會氣象又能使許多傳統技藝在匠人手中流傳至今,可以說,工匠精神代表著傳承。

不只是日本,其實工匠精神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瑞士的製表師能不借助電腦和機械,一把鑷子、一副眼鏡,就能組裝出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錶芯。每當我們捧起一塊這樣的手錶,陀飛輪、星相、音樂、報時等功能之下,我們能聽到齒輪咬合的輕響,這便是製表師日日夜夜在工作臺上創造的奇蹟。同樣的工匠還有許多,法國的高階皮具師,德國的跑車發動機調效師,捷克的水晶工藝師,他們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用自己的雙手和技藝,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可以說,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是高檔、完美的代名詞。

那麼在中國呢?中國的工匠精神在哪裡?我們可以在博物館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們將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創造出來,保留至今,當我們對著這些文物驚歎古時匠人精神的偉大時,又會不會疑問:“我們現代的工匠精神在哪裡呢?”當中國變為世界工廠,當機器替代了燈下工人的雙手,當人們開始對千篇一律的電子產品熱情不已,又有幾個人會想到保護我們瀕臨滅絕的工匠精神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外國的事例中為中國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來中找到一點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機器所代替不了的,當工匠精神被大眾所重視,當手工的藝術與流水線上的產品區別開來,當工匠精神帶上本應屬於它的高貴,我們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19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並不合乎所有人的夢想,有的人選擇了放棄,而有的人卻選擇了堅持。”而比堅持更可貴的,是對於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堅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是我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這是56歲的金浩所說的一句話,他用了21年的時間,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頭書店,變為了整個上海灘最大,最美的書店—錢書閣。書店中藏書之多,設計之精妙,都源於他的那份對於完美的追求。在整理書籍這一方面的長達二十餘年的監守,讓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為讀書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和視野。

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中,有記者來到製作手工桿秤的小鎮。富有南方特點的小巷中,男男女女忙於製作手工桿秤。他們選好原材料,用尺子量好所需的長度,把製造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精緻,量取,秤重儘量做到毫釐不差。花了大量時間與心血,做出了標準的秤。他們的監守,為的是商家能誠信經營,消費者有更多保障。

工人親身打造的零件,修復師對鐘錶的反覆校準,傳統工藝美術刻師的精雕細琢,都是對"工匠精神"的一種堅守。一個團隊花了20年時間編出的字典;一位老人傳承文化,篩選,煮沸,晾晒出的紅糖。正式因為有人在精益求精,有人在批量生產商品的時代裡,選擇堅守,才讓飛機正常執行,才讓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一個人的堅守,就會讓世界大有不同。那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需要如匠人般監守的執著。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質量時常為無法保障,長久以往,中國將會在世界之林失去站穩腳步的機會。各行各業都需要慢下腳步,堅守自己份內的職責,做到精緻,那麼才會國泰,國泰才能民安。人民生活需要質量的保障,質量需要對匠人精神的堅守。十年磨一劍的耐力,克盡職守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決心,才能讓文化傳承,讓國家永存。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裡,我們無法改變時代發展的腳步,能做到的便是一成不變的如匠人的堅守。

關於《工匠精神》的700字心得體會 篇20

大國工匠,匠心獨運。堪稱工匠的人,靠的是對技術的傳承和鑽研,對工作的專注和堅定,這也印證了“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萬千崗位,概莫能外。

轉眼間,我進廠已有6年時間,進廠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取樣,主要負責為實驗員提供試驗用料。那時,我覺得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單調的工作,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我戲稱自己為面料搬運工。後來,崗位調整,我成為一名實驗員,自己做試驗後,才明白取樣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取到有代表性的樣品,試驗結果才會更有價值。

六年來,每一次崗位調整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新的開始意味著新的征程,但不管崗位如何變化,我們對待工作積極認真的態度卻要始終如一。不管面對什麼工作,都需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去做。俗話說:“要想浮起來,必須先得沉下去。”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堅守崗位二十多年的老員工,他們為製作好每一道菜品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弘揚“工匠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對待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工匠精神”,努力成為一名新時期各工種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