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十篇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1

最近,我再次溫習了一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雖然相隔的時代迥異,但大師思想的精華卻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將此次讀書心得彙報如下。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十篇

1、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時候,我們不滿意的學生僅僅只是因為:他的成績不能使我們滿意,沒有達到我們想要他達到的合格或者優秀,——也許,他也曾努力過,或者至少嘗試過。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同一知識,有些學生是接近然後達到,有些是達到然後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時間就能達到,有些則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與忍耐:對不同的兒童來說,這是不相同的。

2、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

感悟:這句話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為在我的課堂上,有多少時候是在進行著集體性的無效勞動,有多少學生自始至終地在那裡進行著無效勞動,又有多少學生終於厭倦了這種無效勞動而不再“勞動”,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裡!

3、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感悟:“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認為:讀書不能只讀與本學科有關的書,甚至不能只讀與教學教育有關的書,教育者應該把視野放得異常開闊,有必要把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文學、最新科技理論著作納入自己的必讀書目中。

4、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在學校工作的30年,使我發現了在我看來是一項重要的祕密——也可以說是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後、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國小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裡,達到終生牢記的程度。不妨設想一下,我們蓋一座漂亮的樓房,可是把牆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脫落;人們每天都忙於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終處在樓房倒塌的威脅之下。許多四至十年級的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正是處在這樣的狀況下之中:他們在蓋樓房,可是牆基在裂縫。

感悟:我是一個高年級的數學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許多落後的學生並不是弱智,而是基礎沒有打好。只要認真的輔導,他們是完全可以趕上去的。我們一定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裡,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5、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裡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是用來獲取新的知識)。教學和教育工作實踐中,在許多教師看來,“知識”這個概念就意味著會回答提出的問題。這種觀點就促使教師對學生的腦力勞動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評價:誰能把知識儲藏在記憶裡,一旦教師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來”,那麼他就被認為是有能力、有知識的學生。這在實踐中會造成什麼結果呢?其結果就是: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儘快地擺脫它。

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藉助詞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並且與此聯絡地認識詞本身的極其細膩的感情色彩。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詞語教學的問題,詞語教學在國中階段一直要麼被忽視,要麼被錯誤地實施,這裡有一種新的有效的做法:用詞語來描述自然、生活,來表達感情、思想。

6、興趣的祕密何在?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它們的關係和相互聯絡,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況下,這個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們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會場展示一幅令人驚異的大自然的祕密的圖畫;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興趣的源泉則藏在深處,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發現它;而很常見的情況是,這個“攀登”、“挖掘”自然萬物的實質及其因果聯絡的過程本身,這是興趣的重要源泉。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請你努力去喚醒那些無動於衷的、態度冷淡的學生們的意識吧。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靠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對於那些對知識和腦力勞動無動於衷、漠不關心的學生,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來試驗一番。這裡談的已經不是競賽,而是把一些人從智力的惰性裡挽救出來的問題了。我們學校裡有這樣一條規矩:對於每一個對知識無動於衷、漠不關心的學生,我們都要在心理學研究會的會議上進行討論。我們在思考,怎樣才能找到人與自然界、人與知識相互作用的那個領域,以便在這個領域裡用認識來鼓舞起他的精神。這裡最主要的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真理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來。通向這樣一種精神狀態的途徑,就是知識要有現實性和積極性。我們認為,要喚醒那種無動於衷的學生,把他從智力的惰性狀態中挽救出來,就是要使這個學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識顯示出來,在智力活動中表現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一個人體驗到他能駕馭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這是一般智力發展的最強有力的刺激之一。如果學生有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為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2

本條目開始談論興趣,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那樣,一個學生如果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麼其他的問題都不再時問題,因為他有解決問題的力量,這就時興趣的力量。書中總結了一些興趣的本源:

1、認識本身就時興趣之源。

讓我還是嘗試用舉例子來說明這裡的興趣時什麼吧。雖然我們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這個東西,於是我們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課堂之中老師的引導也好,自己閱讀書籍也罷,這裡有種對火強烈需要了解的慾望,就是認識本身的興趣。

2、發掘萬物的實質,尋找其因果也是重要源泉。

在我們完成初期的大致瞭解一些與火有關的知識之後,我們又開始尋找答案。為什麼會產生火?什麼情況下/什麼物質會產生火?火與溫度與水之間的關係時什麼?這種想要了解火的實質已經火與其他東西之間的關係的這種感覺,也是興趣的源泉。

3、把知識加以運用。

如果說前期的瞭解存在有思想大腦層面的話,運用知識則是把這個興趣提升的重要方法。就如同我們做的那些小實驗一樣,火苗的幾層不同的顏色代表的溫度時不一樣的,農村用柴火燒出來的食材為什麼跟天然氣的味道不一樣。

我們通過生活中運用到的火結合起來,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絡,這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駕馭知識】的情感,這種情感會讓他們的自我感覺非常的棒,以至於對此類事物的興致越來越高。

我的收穫:興趣的重要性實在太大了,其實一個老師一旦讓學生對自己的課程產生了興趣,那麼幾乎就成功了一半了。我想後面一定會涉及的如何激發孩子興趣的內容,對那樣的內容我倒是很期待哦。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非淺。蘇霍姆林斯基的時代雖然距今甚遠,但他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我們面對面一樣,撥開我們眼前的雲霧,解開我們心中的疑團。今天,談談我的一點讀書體會。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與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裡算不了什麼。我有時,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國小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在這本書裡還介紹了關於後進生的成因,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那是由智力低下、習慣不好、學習動力不夠等造成的,但蘇霍莫林斯基卻為我們分析了後進生的成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身為老師我們會經常去別人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從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後進生在我們的心目中,學習能力真的太差了,對我們老師的心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這些學生連學習都學不好,又何談閱讀?因此往往很多時候剝奪了他們的閱讀時間,忽略了學生內心真正的需要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那些學生需要用閱讀來提高自己,需要用閱讀來解決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難,老師也只能交給他們方法,但真正的落實,還是需要我們學生自己完成。

蘇霍姆林斯基班上有個叫費佳的學生,在算術應用題的學習上障礙很大。“這孩子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他的意識裡,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他的思想剛剛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面對這種情形,蘇氏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在這本書中,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編了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這些習題深深地吸引了費佳,也開始引發了他的思考,並且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求得答案。隨後蘇氏又為其蒐集了一套專供他閱讀的書籍,約100本,可供他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這些書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著直接的聯絡。正是這種大量的閱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到五年級時,這個孩子已經能像別的孩子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應用題。後來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如歷史、文學,還遇到過困難,但每一次困難他都是靠閱讀來克服的。通過學習,我要逐漸轉變了自己的陳舊觀念,通過慢慢摸索,努力轉化好每一位學困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學困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困生會越來越少。

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的,全書共100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教育家給教師指路的,闡述著教書育人的真理,確實給我們教師在教學方面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們展現了教師教育人生態度的一種凝練,使我們明確怎樣去做一個優秀的教書育人者。

通過學習《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使我們不知不覺的穿過時空隧道走進了1918年12月28日,去詳細瞭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種急於認識這位大教育家的慾望。蘇霍姆林斯基從出生到上國小一直到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總是積極向上的,勤懇的,一生寫作了41部教育專著,1200篇童話,生前被評為烏克蘭功勳師,獲得2枚列寧勳章,多枚馬卡連科獎章。應該說,蘇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蘇聯的教育事業上,這一點是公認的,是我們現代教師應該學習的精神。當前,國際上的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儘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各行各業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於應付局面。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社會、學校、家長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陳學詩、沈漁村、李心天等一批專家、學者呼籲“為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病”應“廣泛開展心理衛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國小增加心理衛生課”,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並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給教師的建議》成書於十九世紀初期,雖然在時間上和我們相隔很遠,但其內容中閃現的教育理念是和我們在同一時代的,尤其是書中要求教師培養和諧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強調學生應該善於自我表現的理念等等。總之,書中有許多建議是我們教師今天應該借鑑的。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4

小的時候,經常聽大人說:“家有二斗糧,不當孩子王。”也曾經有個家長罵罵咧咧地說:“你們幼兒園老師就是保姆。”其實,有一種說法我很贊同:“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幼兒不僅要教孩子一些知識,更要給孩子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態,為幼兒將來的發展奠基。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我們幼兒園教師這一行是幸福的,我們有不同於別的稱呼——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相容,責任與壓力並重,忙碌於疲倦同行,這就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意義。為此,我們懷著一顆平常心,並充滿自信,坦然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認可。這種唄需要、被尊重和支援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書中,明確指出在備課前要研讀教材,要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節課。還用了一個實際案例說明,研讀教材對於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適用於語言活動,在數學、科學、社會等活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轉崗教師,剛開始對於幼兒園的教材真的是一頭霧水,不知該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該怎麼教。經過多次的學習、培訓,我們慢慢地ongoing國小教師的角色中走了出來,熟悉幼兒教師的課堂,知道了給幼兒上好課,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多準備教玩具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課後,我們還需多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以後的教學積累財富。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給我們指出了教師在整個國民群體中,應該是一個閱讀率比較高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讀書,這與幼兒教育的特點密切相關。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基礎而全面,幼兒是好奇、好問的,這都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幼兒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充實自己,在學習中提高自己。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5

我最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對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講述了100個建議,每個建議都涉及一個問題。這裡有生動的實踐例子和精闢的理論分析,其中許多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的例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7條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深深感到,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讓我談談我自己的經歷。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指導。畢竟,他們的思想不夠深刻,思想不夠成熟。那麼學生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在那裡有一些經驗。

如何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我認為,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和精力。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就帶他們去旅遊,與他們分享快樂。我認為這些觀點是錯誤的。要與學生建立友誼,我們必須擁有巨大而豐富的精神財富。沒有這種精神上的豐富,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密關係,這對教育來說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關係,我們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其次,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記住,我上學時尊重老師,遵守老師的話。我不敢無禮或懷疑。但是現在學生們不同了。他們和老師談笑風生。有時他們敢於挑錯老師的位置。他們總是以同齡人的口吻與老師交談。在他們眼裡,老師似乎什麼都不是。

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學生們的態度,但讀了這本書後,我受到了啟發:儘管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在理解問題方面有著無法克服的侷限性,但促進民主就是尊重學生的權利。民主就是討論一切,在討論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在討論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建立民主氛圍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性,這就是所謂協商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閱讀

我們可以看到,在書中的許多建議中,閱讀不止一次被提及,將閱讀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提到閱讀應該成為吸引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我認為;你應該記住,無論什麼樣的愛好,如果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都不會帶來好處因此,學生的第一個愛好應該是閱讀。這種愛好應該終生堅持下去。他的話表明他對學生喜歡閱讀是多麼重要。

應該引導每個學生走向學習的發源地。就是讓他非常喜歡一個學科,然後從這個學科延伸出來,參加這個學科的各種活動,思考這個學科的各種問題。從而建立我們自己的愛好。在這方面,我們的教師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試著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科目?

我們的每位老師都能耐心對待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貧困學生,並且善於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思考。我相信學生們在你的幫助下會進步的。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6

教師日記不你象我們傳統意文上理解的日記,老師的日記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如教學反思、聽課記錄等。這些本身就是對知識的積累。

荀子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總希望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融入一些新鮮的、緊扣時代的資訊,使教學生機盎然,收效頗豐。而這些資訊的獲得和再現,離不開平時的日積月累。因為有了豐富的知識積澱,教師才能厚積薄發,才能具有長流活水。那麼要做好哪幾個方面的知識積累工作,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1、教師個人一線教學、教育資料的積累。

這方面包括每學年的備課筆記、聽課筆記、測試試卷等。其中備課筆記可把其中教後感重新按課時整理出來,並附一些教學後記,這對以後的備課作用很大:聽課筆記、觀摩課教學資料可拆成活頁,與對應的教案訂在一起,作為下次自己改進教學的參考;每次測試試卷標明測試情況: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學生失誤較嚴重的題目標註符號並分析原因,以利於以後教學測試中對照、借鑑、提高。

2、學生學習情況的積累。

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某些教學手段樂於接受、對某些問題總是疑惑不解、對某些知識點總產生思維定勢等對以後教學工作有用的資訊應及時記錄下來,並附上所採取的解決方案。學生學習情況中另有一項具體工作不容忽視:學生平時常錯題、易失誤題,或教者遇到重量級題目,要按章節分成版塊整理成“錯題集”或稱之為“教學備忘錄”,這對以後的教學是不無裨益的。

3、常讀書看報時的積累。

讀書看報、閱讀專業刊物,會遇到許多有價值的資料應及時做好積累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料資訊庫。

總之,長期做好知識積累工作,一定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日臻完善,並使自己較快成為一名富有經驗的教師。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7

在我們的眼裡差生就是差生,因為他的學習差所以好像在他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任何發光的優點。無論教師費多在的力氣去給他補習功課,最終他的成績還是不能如教師所願,所以在教師心中“差生”的概念就牢牢的扣在了他的頭上,看到他就發愁。我在教學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憑自己的主觀判斷,抹殺了所謂“差生”的發展,讀了《一個差生的思維覺醒》我感到十分內疚。

蘇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舉了一個叫巴甫裡克的學生,他是一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孩子,但是入學後這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過分地守紀律,聽話和膽小了。巴甫裡克和別的孩子不同,別的孩子學習一點也不費力,而他不要費多在的力氣還是徒勞無功。教師憤怒地說:“為什麼你不好好學習,像你這樣,我在放學後還得陪你補多少課啊?”久而久之巴甫裡克被教師鑑定為“思維遲純的兒童”。教師不僅在學校裡給他補課,還向他的母親提出同樣的忠告。但是在野外學習課上,這個孩子卻變得完全不同,他向同學們講述了許多他觀察植物和動物的有趣的事情。從他的講述中能感覺到一種覺察乍看起來不易察覺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相互聯絡的能力。

可我們的教師卻只是認為只有坐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坐得越久,就會變得越聰明。為此巴甫裡克吃盡了苦頭,對他所感興趣的自然界,他也不再感到新奇。就這樣一直到升入五年級,教師還向新教師一份孩子所犯的語法錯誤登記,和教育鑑定。可就在一節植物課上,巴甫裡克的天性得到了釋放,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在手指尖上”,從那以後巴甫裡克有了自信,他的興趣與智慧得到了發展,從哪時候起才第一次聽說,巴甫裡克是個聰明的孩子,後來孩子找到自信,學習上也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大的進步,這個青年的知識是牢固的,理解是透徹的。他有一個突出的物點就是想把學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學習里加以運用,並且使它們在腦力勞動中佔有一個確定的地位,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後來他成為了非常有名園藝師。

蘇霍姆林斯基把巴甫裡克的這和變化稱為“思維的覺醒”。孩子思維有覺醒,迅猛的智力發展,對知識的興趣的增強,這一切都是跟教師善於開發孩子的天才和創造性勞動。從這個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我們也不得不深思,在我們頭腦中那些被我們稱之為的“差生”,是否也因為片面的理解和認識,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績,把孩子強壓在課堂上而抹殺了集聚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釋放。教師的天職是教學育人,可如果我們只把眼睛放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上,想想會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他們的前途也因為我們而失去光彩。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8

這個月讀了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30年教育經驗的總結,為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上,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靠閱讀擴充知識。他在書中提到閱讀的重要性,學生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那就無從說起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他還提出,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我們不能把所有新的知識交給學生,所以閱讀科學書刊就成為教學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如何閱讀上,他支出,應該以大綱外的知識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老師只需要開啟視窗,故意留下一些東西不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老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讀大量的書籍,正如平時所講的“交給學生一瓢水,老師要有一桶水。”

蘇霍姆林斯基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願望。誘使兒童自覺地從事腦力勞動的一種最強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賦予他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如果你想做到讓兒童好好學習,要維護和培植和發展他身上的自豪感。很多孩子在學校學習,沒有獲得過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的是挫敗感,那他在學習上必定萎靡不振,終日昏昏欲睡,學習打不起精神。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豪感,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學會,能學好,有進步,能得到老師的關心,父母的讚揚,同學的肯定。

這本書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體現著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給我很大的啟迪。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9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需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腦力勞動中起著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書也越多,他的思考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侄女現在的二年級了,她就是那些很艱難、很緩慢、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教材的“學習困難的”的學生,讀書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讀完了問她整篇課文講的什麼人做什麼事?一概不知道。簡單的用“美麗”說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數學只能做已經列好的算式題,對於文字題目,怎麼都理解不進去。比如:3個2角+2個2角=角,她說:3+2=5角。一個麵包2元錢,3個這樣的麵包多少錢?再怎麼舉例子都理解不過來這樣的題目怎麼列式,哪怕舉得例子只把數字變一下,教會她怎麼做,再來做這道題,她都列不出來。

這學期開學,回到家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外。我就讓她多課外書《女孩故事屋》,讀完一篇就讓她講講故事的情節,一個月已經過去了,讀書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蘇霍姆林斯基說:周密考慮地、有預見性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這是教師關心的一件大事。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有組織地組織學習困難的學生讀一些科普讀物,這對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能行得通嗎?對於一個連讀都讀不懂的孩子來說能挽救她免於考試不及格嗎?

剛才,讓她講一遍《白雪公主》,只說了幾句,就忘記了。我看了她一眼,說是看還不如說是恨了一眼吧,讓她在讀一遍,她拿著書坐在哪兒又開始了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捫心自問,我做到了真正的愛她了嗎?

愛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真難!

2023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其中有條建議是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感觸頗深。當孩子們懷著無比渴望知識的心情走進校門,但很快隨著學校生活的簡單枯燥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新鮮感和好奇,變成令人憂慮的厭惡學習的狀態,怎麼樣安排班級和學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學工作,才能使孩子的精神和智力都比昨天更聰明,更有活力和興趣去學寫呢?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是看見。

因為培養孩子獨立的思索能力首先讓孩子能感受到這些東西的存在,不至於空洞抽象使孩子失去了興趣。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必須讓他們覺的學習是多麼豐富和多彩和驚奇,當付出用心去看,去仔細的觀察,會思索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讓好奇使他們更有動力,但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不是很強烈,所以有寫東西必須要看見,孩子們因為看見這些東西,多儀注意力自然轉移到這裡,而不會成為消極的接受者,於是就有了活動的思想。而思考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內容。不斷的給孩子新奇的東西,更能讓孩子們去主動思考,即使很簡單的記憶知識,也能讓孩子明白每個記憶知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培養他們這種善於觀察並得出結果的敏感性,比簡單的死記硬背要好的多,實際意義也強的多。若沒有了一些實際的看的見的東西和體會,國小生很難去體會那種感受,有時候即使記住了,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總之,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用看見去激發孩子的學習的熱情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之一。

第二閱讀。

用不斷閱讀來拓展孩子的思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怎麼樣去補充課本知識的侷限性呢。我想閱讀是最有利的手段,而且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可以讓孩子領略不同的新奇,而國小生的好奇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若沒有這些更談不上學習什麼科學文化知識了。只有閱讀了大量不同的書籍,知識才會由片段的會聚成一個汪洋的整體,而不至於支離破碎。而作為老師,要引導孩子去讀這種的書。國小生不一定要選太高深莫測的書籍,儘量選擇一些淺顯易懂的,首先一點原則,孩子們讀書為樂,若太枯燥,他們沒了樂趣,自然也就失去了讀下去的興趣了。而國小生的心理在萌芽的狀態,而一些英雄任務的書籍往往多讀一點會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也會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一些適當的自然讀本又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拓展了他們理性認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創造力。

有了上面兩項的看見和閱讀做積澱,剩餘的便是這兩種積澱的結果,那就是創造力。而創造力和上面兩項既是延承的,又是平行的。創造是獨立思維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小生認識到自己獨立思索的歡樂,體驗到一個創造者的滿足。

總之,讀完了這條建議。想了很多,也聯絡了自己很多。而且從文字的背後,我看見了作者對孩子的真心和用心。我想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