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通用5篇)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 篇1

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與酸楚一讀《周南.卷耳》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通用5篇)

這是一首結構很特別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節,用第一人稱,唱出家中妻子的無比思念: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妻子挎著淺淺的筐子採野菜,採了許久都不滿筐。為何會這樣?因為她的心思並不專注在採野菜,而是在思念奔波在外長久未歸的丈夫,竟不由自主地走到大路邊上,放下淺筐,呆呆地望向路的盡頭,希望能看見丈夫的歸來。

第二部分卻有三小節,也用第一人稱,唱出奔波在外的丈夫的艱辛和無奈:

“陟彼崔嵬”、“陟彼高岡”、“陟彼砠矣”,突現出遙遠的歸途山高路險、阻隔重重。

“我馬虺頹”、“我馬玄黃”,強調馬已跛足並已呈現病態,只能掙扎而行,這是無休無止、強行趕路的必然結果。

“我馬瘏矣”、“我僕痡矣”,終於,病馬躺在路旁,勞累過度的僕人也無法邁步(這時的主人,又能好到哪裡?)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不堪的主人只得借酒澆愁,反而激起更強的思念和更濃的悲傷。這裡不同於四字的基本句型,出現了六字、五字的句型,為的是強調那種無力後的無奈,那種無助中的辛酸。

特別的結構分出兩個彼此獨立的聲部:

夕陽西下的土路,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道,一個無奈的男聲迴盪在陡峭深谷。

期待安居,卻常常奔波在路上;渴盼相聚,卻常常天涯各一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吐生命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後,又雙雙穿越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迴盪。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 篇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閱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了《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裡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 篇3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那是極清冷寂寞的夜。無邊的暗夜將呼嘯著寒風的原野吞噬,星月在重重厚重的暗色雲層後無力地閃著黯淡的光。令人幾近致盲的黑中,幾顆稍顯明亮的星點零落地散落在東方的夜空中,掙扎著將殘燭般微弱的光輝灑向大地。原野盡頭的村落中,只有一間房內透出幾束搖曳的火光。影影綽綽地可以看見一點忙碌著的人的輪廓,仔細看去,確乎是在翻閱著什麼似的。夜深了。

這個夜晚和過去的千百個無月的暗夜差不多,眼下這位官員批改文書疲倦的神情與渙散的目光,大概也與從古至今千萬熬夜苦讀抑或加班加點勞作的人們沒什麼不同。他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僅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沒有留下過任何存在痕跡的無名小卒之一。從未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大概將來也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奔波於塵世之間,被一樁樁不足道的蠅頭小事攪得煩躁不堪罷了。

或許生活對他們來說真的就像白開水一樣。機械,重複,如同不知停歇的陀螺般週轉於人與人、事與事之間,勞累疲倦卻還是要咬牙堅持、拼命努力,用心中最後一絲信念支援著沉重的身體活下去。就像,暗夜中的小星。明知自己的力量與黑暗相比微不足道,但還是忙碌著把自己散發哪怕一點星光無私地灑向大地。奔波操勞、疲於奔命的同時,內心深處仍天真地渴望光才能被人窺見,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帶來改變。這精神固然可敬,但事實上,不如說是可笑又可悲。

那幾點小星,大概就是無數勞苦群眾心中燃著的最後那絲火苗。學子渴望教科書式的成功,努力堅持埋首書海;職員希望物質的豐富,遂讓青春留在辦公桌前,心底嘆息抱怨卻不知何時休停。為了心願與信念犧牲一切的普通人啊。像小星般竭力為心中不可及的夢想努力發光。

但有多少人在意識到夢想不切實際後就放棄發光發熱的信念泯然眾人了?理想一天天渺茫、熄滅,最後凝固成堅硬冰冷的石頭,墜於大地,遍體鱗傷。

我曾不明白奮鬥的意義。關於未遂的夢、達不到的遠方我有太多猜測。事實上,星空絕不是被無故點亮的,《小星》的含義也正在於此。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能成為人上人,所能點亮的也不過是偌大天空的百萬分之一。不過,若是每個人心裡常閃爍著這麼一顆明淨的小星——無論有多暗,只要保留心中最本真的那部分就好——心中只要有一點兒希望,那星光必定是璀璨無比的。

小星之火,亦可燎原。

其實,只要活過、真正存在過,那麼留下痕跡與否也就不再重要了。拼搏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啊。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 篇4

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從口頭創作的民歌到貴族祭祀的樂歌,口中喃喃地念著這五百多年的人間百態,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與盎然,似細水,長流……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個痴情人!

獨立風中,彷彿自己所懷念的戀人真的就在河的那邊。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只要心中還保留著那份強烈的感情,道路漫長難行怎樣?崎嶇難攀怎樣?坎坷迴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綠的蒹葭和痴情人內心積攢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離情別緒的感受相一致,於是,蒹葭成了離愛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灑遍山村的每一個角落,被青蔥的樹木掩映的山坡無處不洋溢著生氣。新增婦女興高采烈的前去採集芣苡。

時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時而一把一把的從莖上捋取芣苡,時而手持衣襟兜著摘來的芣苡,時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間用來裝芣苡……

怎樣清麗明朗的意境!

怎樣愉快喜悅的心情!

怎樣熱愛勞動的人民!

低眸,繼續淺吟這首迴環復沓的小詩,哦不,是這首讚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擷之……

君子于役

都說,黃昏最容易勾起人們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雞兒回窩,牛羊歸圈,有一次沐著夕陽的餘暉遠眺,服役的丈夫卻依舊不知歸期。山村婦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誰人知?那無可奈何的愁煩誰人懂?只一聲深情的呼喚衝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戰爭的殘酷,征伐的頻繁,又怎是一個山村婦女所能左右的?滿腹惆悵,滿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聽見?

閉目呆立,那迷離悵惘、深沉綿渺的畫面在眼前徐徐展開——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呵!幹嗎苦苦的追尋所謂神聖、所謂深刻?看看手中的《詩經》,不正是麼?聽聽“雎鳩”的歡快鳴叫,聞聞“東山”的戰火硝煙,看看“七月”的悲慘生活,在《風》、《雅》、《頌》的每一個角落,感悟——不朽的經典!

閱讀詩經的心得感想 篇5

《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 首詩,按內容可分為“風”,“ 雅”,“ 頌”三部分,“ 風”和“雅”更貼近普通百姓,其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著,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裡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裡有你,苦一點也願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後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讚美愛情,那麼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 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

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蘊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閒時間多讀一讀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名家作品,讀一讀真正的中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