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弟子規》讀書心得和感想2022(通用3篇)

《弟子規》讀書心得和感想2022 篇1

《弟子規》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弟子規》讀書心得和感想2022(通用3篇)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裡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書心得和感想2022 篇2

讀書是我的嗜好,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既能讓我們得到知識,還能讓我們從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又認真拜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與我以前看過的《弟子規》不太一樣,這本書不但有訓誡的語言的翻譯,還附加了相關的一則小故事,讀起來沒有那麼枯燥。既有趣味性,又蘊含哲理。

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第一句話:“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它的意思是:作為學生除了要言行規範,還要做到孝順父母,尊重兄長。書中還插入《代父從軍》這則故事。讀完這個故事,花木蘭那孝順父母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生活中我也要像花木蘭學習,我要像她那樣,孝順父母。今年因為要參加畢業考試,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我們,她乾脆不去廣東打工了。每天我們還在做著香甜的夢,媽媽就悄悄地爬起來做早餐給我們吃,吃完了又不辭辛苦地開車送我們去學校,因為我家離學校有幾公里遠。晚上,還要在燈下輔導我們做功課。看著媽媽日漸消瘦的臉,我和妹妹都很心疼。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因為爭著玩遊戲鬧翻臉了,媽媽只是數落了我一句:“做姐姐的怎麼能這樣,就不懂讓著一點妹妹嗎?”我聽了委屈著跑到同學家躲了起來。天黑了,我也不回去。媽媽又是打電話給爸爸和我的要好的同學,又是挨家挨戶地去詢問,看我在不在。當媽媽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那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睛紅紅的,臉更是憔悴不堪,我心裡馬上後悔。我這麼任性,我不是個孝順的孩子啊!

現在。我又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今後,我要向花木蘭學習,好好複習功課,爭取畢業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孝順父母的禮物。

《弟子規》讀書心得和感想2022 篇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每當我翻開《弟子規》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中國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珍寶:《大學》、《中庸》、《論語》……早已聞名遐邇。《弟子規》雖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卻給我很多啟示,也是我最感興趣,感悟最深的一本書。《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前者比後者更加全面、細緻。《弟子規》在大到一個人的思想,小到一個人如何走路說話,都有一個詳細的規範。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當長輩站著時,你不能坐著,長輩坐著時,讓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剛好聽到為宜。長輩讓你進去時,你得快一點,讓你出去時,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長輩問你話時,你要站起來回答,並且眼睛要看著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是別有用意,他要讓學生懂得尊敬長輩,這也是報答長輩的的方法。並且走上社會後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而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太陽”,天天要家人圍著轉,只知道自己過得舒服,為所欲為,尊敬長輩又何從談起,長大以後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弟子規》,它簡單易懂,其中又蘊含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