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3篇

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培養他們從小養成邊讀邊思邊積累的讀書習慣。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3篇

篇一: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

剛入校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超強的記憶力。他們猶如一張白紙,需教師小心翼翼地繪上五彩的圖畫。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的訓練與培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朗讀教學應從一年級抓起!我們應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讀書習慣呢?

一、喚起學生的讀書需求

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最根本的應是讓學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使其產生強烈的讀書願望,變被動被迫的閱讀,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讓讀書為自覺的行為。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讀書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禮”指的就是這個影響。“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通過讀書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為修養良好的人。

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懂得:讀書能幫助人實現終身學習。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知識更新快捷,要想跟上社會發展,必須學會終身學習。而學校畢業後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當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就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裡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在畢業後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為了學會終身學習,為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必須養成讀書的習慣。

此外,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提高寫作能力,讀書是根本,是前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抱怨寫作沒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書讀的少。因為閱讀是吸收,是積累,寫作是抒發,是表達。不是自古便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的警句在告誡著我們嗎?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就必須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從而喚起學生的讀書需求,把讀書行為化作自我內驅力——主動讀書,即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宇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要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僅讓其產生閱讀需求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調動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汲取知識、汲取智慧。

如何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呢?最主要的一點,當是讓課外閱讀成為“真正的閱讀”。真實的閱讀就是讓學生自由地讀,不要求學生寫閱讀筆記,也沒有什麼限制。讓學生在時心無所牽,真正放鬆,使閱讀活動直接指向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包含的資訊。“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真正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在大量的以瞭解內容、體驗情感或獲取資訊為中心的閱讀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語感素養的提高以及各種知識的增廣。

此外,定期開設“閱讀交流課”,也是調動同學們讀書興趣的有效做法。閱讀交流課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寬鬆的閱讀氛圍,真誠的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同學們就自己在閱讀中感興趣的內容展開熱烈討論,自由品評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廣泛交流閱讀的心得體會。這樣的閱讀交流課注重了同學們的自主閱讀、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當他們的感受和體驗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及老師的肯定時,他們就嚐到了閱讀的甘甜,就會進一步閱讀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課外閱讀中。

三、要積極營造讀書氛圍

我們常說,環境造人。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環境,就可能造就什麼樣的人才,因此,學校要努力營造讀書的大環境。孟母三遷,說明了環境的巨大影響力。一要以書櫃代替酒櫃,醞釀書香的環境及氣氛。利用家中的書,設立“家庭圖書館”。二要為孩子買一張有檯燈的新書桌給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書桌,孩子看書的時間會增加,讀書習慣也會逐步養成三要儘可能為孩子準備獨立的書房,提供一個通風、固定、光線充足、干擾較少的學習場所

1.可以在校園和教室的牆壁上,張掛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使學生一進校園就受到讀書氛圍的薰陶,產生讀書的慾望。

2.教師要做讀書的表率。學校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教師理應成為讀書的表率。教師應以勤奮的讀書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更主要的是教師要和學生一起讀書,還要經常和學生交流讀書的感受和體會,用教師的讀書習慣去影響學生讀書,激發學生讀書,使學生漸漸產生讀書的興趣。

3.教師要結合教材實際,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給學生介紹一些名著名篇,用其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生,使學生想閱讀老師介紹的書,去尋找老師介紹的有趣故事。

4.召開讀書交流會,為學生創設展示讀書的機會和平臺。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每週能舉辦一次讀書交流活動,讓孩子們把自己讀到的精彩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與大家交流、共享。使講者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勤奮讀書。聽者也一定會受其感染,而漸漸喜歡閱讀,和別人一決高下,從而達到促進讀書的目的。我在實踐中,就堅持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給每個同學展示讀書的機會,學生們要想在交流會上展示自己,就必須得多讀書。讀書交流會不僅僅是交流和展示,更是促進和提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學生讀書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對低年級學生,教師的範讀和指導起著主要作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與培養,要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要從小抓起,從培養興趣抓起。要多為學生創設展示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通過交流,逐步喜歡讀書,持之以恆,漸漸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

篇二: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

對於國小生的教育問題上,我一直堅信“性格決定一切”。國小六年,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但是,這段時間正是一個人各種各樣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對於剛剛入學還是一張白紙的學生來說,怎樣幫助他們樹立起適合自身發展的良好習慣是決定一個人一生髮展的關鍵,而之後怎樣幫助學生依據各自的性格而養成他們一生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利用空餘時間,仔細閱讀了《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好習慣》一書,從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啟示。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談一點心得。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是培養學生預習與複習的良好習慣。目前,有的國小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準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點、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而複習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從而掌握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是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良好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數學。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儘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三是培養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良好習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練習,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四是培養學生多動腦,勤動手的良好習慣。國小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掌握概念的過程一般以認識具體實物為起點,先形成表象,然後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針對學生這一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為什麼,更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演練,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堅持下來,“勤思考勤動手”的習慣就會在“快樂”中逐步形成。

五是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良好習慣。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做作業前要準備好一切學習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複習當天的功課或複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的。做作業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淨。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六是培養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要學好數學,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學中,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也寫讀書筆記,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篇三: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

作為眾多學科中最基礎又最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學科———語文,由於它龐大複雜的知識體系,淵遠浩瀚的文化內涵,決定了教與學這門學科都將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工程”,可謂任重而道遠,學生若能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國小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有效地發展兒童的語言,提高兒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更使語文教師們感到棘手,為什麼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20世紀的學生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反而不是很強呢?我覺得主要歸結於今天的學生由於受電視、影像、網路等新的載體的影響,已沒有了昔日莘莘學子們狂熱的讀書勁頭,同樣是《三國演義》《紅樓夢》這類古典名著,看電視劇得到的知識感官的刺激,而看原著卻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更多地積累語言,發展語言。二者一相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只有多讀書,才是學好語文的根本,讀書是基礎,讀書是積累,讀書是吸收,試問胸無點墨的學生,何談有思想、有口才,更不用說下筆如有神了。因此,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是語文教學極為重要的一環,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擴大了閱讀量,那麼,學習語文編入順風行船,得心應手,甚至會受益一生的。下面,我就將自己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出的一套切實可行、效果也甚佳的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幾點做法介紹如下:

(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名人與書)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培養他們濃厚的讀書興趣。

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從不急於趕進度,一課又一課地與學生一起學習課文,而是首先通過談話瞭解學生們以往的讀書史,山區的孩子大部分讀的課外書較少,愛讀書者幾乎寥寥無幾。瞭解情況後,我便從學生最崇拜的名人入手,組織他們蒐集有關名人愛讀書的資料,以講故事的形式讓他們認識到書籍對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他們所崇拜的這些名人正因為從小就有一種熱愛讀書的精神,才使得他們成就了後天的輝煌,具有淵博的知識,超人的睿智,寬廣的胸襟。如:萬世師表的孔子,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東方的巨人毛澤東,富有傳奇色彩的平民總體——林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喚起了學生們強烈的讀書慾望,在他們尚小的心靈逐漸播灑下愛讀書的種子,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愛讀書不僅能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其一生的命運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同學生一起制定讀書計劃

由於國小生受生活閱歷、識字能力的限制,對課外書籍的選擇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傾向性,因此教師應先從他們感興趣的兒童讀物出發,向他們推薦一部分適合其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數目,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麼》《科學家故事》《海底兩萬裡》《一千零一夜》《三十六計》《童年》及古典四大名著等。然後同他們一起制定讀書時間表,每天什麼時間讀,準備先讀什麼,怎樣讀,讀多少剛開始不宜讓他們把讀書的時間定得過長,以免疲勞閱讀造成逆反心理,而重在培養興趣,學生一旦被書籍所吸引,我們所期待的讀書熱也就不被時間所控制了。

(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培養他們從小養成邊讀邊思邊積累的讀書習慣。讀書前我首先號召學生準備一個精美的筆記本,自己先設計好封面,寫上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充分調動他們樂於寫讀書筆記的積極性,然後再組織他們共同讀一本書,邊讀邊教他們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讀書筆記:

1.摘記積累。(分好詞佳句,知識積累,喜歡的段落等)進行分類摘記,甚至還可以就沒一類進行在分類,這樣邊讀邊記,日積月累,頭腦中的知識豐富了,讀、說、寫等能力自然提高了。

2.寫心得。指導他們就讀的每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寫心得要因學生年級而有一定的彈性,國小生年齡還偏小,剛剛學會整理讀書筆記,我便鼓勵他們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從哪方面寫都可以。比如:讀完一本書後,你最想說點什麼?有什麼疑問?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或者哪個故事引發了你的思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等都可以寫一寫,雖然他們的認識還較膚淺,但他們小小的頭腦中已具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讓他們讀後就自己的理解寫寫體會,無形中為學生到高年級寫讀後感、議論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養成了邊讀邊思的閱讀習慣。

3.學習寫法。這一訓練是較拔高的訓練,尤其三、思年紀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我覺得這種習慣必須早培養,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逐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剛開始,可知道學生就那些詞、句子或某個段落寫得好,怎麼好談一談,也可以結合自己在課上與教師感悟課文是掌握的一些寫作手法來聘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會受益匪淺的。

4.定期組織召開讀書成果彙報與交流。為了能督促學生把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真正形成一種自發的讀書意識,避免“一日曝,十日寒”的讀書現象。我總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成果彙報交流活動,並邀請部分家長參加,一方面讓學生能感受到在他們讀書的歷程中,有老師和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同時,通過學生的成果彙報讓家長看到讀書在孩子的語文學習中有著多麼重要的地位,從而更加註重對孩子讀書習慣的培養。在成果彙報會上,我首先請學生、家長傳閱、欣賞每位學生的讀書筆記,與他們一起分享讀書這種特殊的“勞動”所帶給他們的收益與快樂;然後再從中選一些讀書筆記寫得較出色的學生作為代表談一談自己是如何讀書、寫讀書筆記以及通過讀書自己獲得了哪些益處等,通過傾聽同齡人的讀書經驗介紹,更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並在今後漫長的讀書生活中汲取到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真正通過讀書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不及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淌細流,無以成江河。”我相信只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漫漫長路上,有我們語文教師耐心地引導,精心地培養,學生一定會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用好!

標籤:讀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