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心聲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檢討書2.12W

心聲教學反思 篇1

在把握小說情節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性語句把握文章結構,關鍵性語句一般表現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時間、地點轉換的句子等,這篇小說其實就是四個情節、四個場景,按時間順序聯絡在一起,逐層推進,波瀾紛呈。

心聲教學反思(精選21篇)

教學目標是明確的,教學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預設和實踐有時相疏,甚至相詭。這節課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大的問題是課堂氛圍較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只有那麼兩三位同學,我覺得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又有意點了沒有舉手的一位同學,那位同學沒進入狀態,卻“鬼機靈”的說“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學一樣的”,我也不便點破。自由發言時,大部分學生也不是那麼積極參與。有老師說“虧得你心態自然,有條不紊,不斷地啟發誘導”我對他說“你可知道我當時心裡磨得多苦,差點求他們了!”。評課的時候,有老師安慰我“到了九年級,學生都那樣,比不得國小和七年級學生”。其實,我知道這個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這節課上我不會激發學生。而是在前面的教學中,認為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習慣,索性以灌輸為主,在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方面做得不夠。越是學生欠缺的好習慣、好方法,我們越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缺乏長遠的培養目標及培養計劃,最終是苦了教師自己,阻滯了學生髮展。當全體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深度思考,才會達到“教得輕鬆,學的輕鬆”的效果,客觀的說,現在一部分學校、一部分教師無法擯棄“時間加汗水”以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重學生負擔為代價的這種模式。在這方面,我是一個徘徊者。

其次,還未能將多媒體完全有效的使用。這主要表現在自己製作的課件達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時候,都是下載別人的,或者下載後略作改動。但是,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時候為了用上多媒體,讓別人的課件“牽著鼻子走”,受到了侷限和約束,反而削弱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

心聲教學反思 篇2

美點尋蹤環節,我引領學生髮現語言美和人情美,語言美主要從修辭和精彩的用詞角度挖掘。如“琅琅的讀書聲從後面追了上來”中“追”字之妙,擬聲詞“叭嗒”的表達效果;人情美尋蹤重點研讀回憶爺爺給李京京講故事及和妮兒摘桑果吃的畫面,感受親情和質樸的友情。並且適時齊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評價人物時,採取多層次評析,指出人物的優缺點,並從文中找出有力的依據,讓學生迴歸文字。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髮現了李京京的膽小自卑,“嚥了一口唾沫”的細節被他發現,我及時表揚,坐下後我發現他的眼神裡寫滿了喜悅。

課接近尾聲時,一些學生意猶未盡,我的內心也滿是喜悅。一個有智慧的語文教師,就像是一個優秀的導演,總會給學生設計一些精彩,創設特別的情境,入境,入戲。成為有智慧的教師,是我努力的方向。

心聲教學反思 篇3

今天上了《心聲》一文,一些學生對文中的人物程老師頗有微詞,認為她弄虛作假,不能體察學生的心情,一廂情願的安排她心目中的好學生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結果險些把事情搞砸了,要不是李京京及時“ 救駕”,她還不知要怎麼下臺階呢。我覺得他們說得的確有理。

程老師的做法確不可取。正常課也好,公開課也罷,還是原汁原味的好。為啥要作假呢?雖然她的用心是好的——為了學校的榮譽,但她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也在無意中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程老師的做法我們當引以為戒,不可效仿!老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就要親近學生,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學困生更要倍加關懷愛護,不嫌棄他們,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心聲教學反思 篇4

《秋姑娘的信》一課是通過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這節課我總共上了3次,課堂氣氛一次比一次活躍,大部分孩子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對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反思如下:

前兩次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了教學設計,逐段進行教授,講的很細緻,也很囉嗦,學生不但興趣不高,而且教師指導朗讀也很形式,表面化,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朗讀沒有多大的提高。課下,組裡的老師很誠懇的提出了很多建議,於是在後兩次的教學中,我完全顛覆了教案 ,重新設計了教學環節。

這一課我設計了圖畫式的板書,用黃色卡紙做了許多楓葉,讓學生想象會飄到什麼地方,然後教師隨機把楓葉貼在相應的地方,學生既一目瞭然地觀察到秋天楓葉飄飄灑灑的輕逸,又受到構圖意境的薰陶,而且對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秋天的特點起到了輔助作用。

一、注重朗讀訓練。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同學讀給組員聽,選出優勝者賽讀,以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在朗讀時能夠表達出秋姑娘對好朋友無微不至的關照,我先範讀,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讓他們向老師挑戰,看誰讀得比老師更象秋姑娘,然後分組賽讀。在最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時,我讓兩個學生範讀評議後,用同桌一問一答,老師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來體會奇怪的語氣和舒暢的語氣。

二、注重學法指導。

本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我指導學生進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讓學生仿照上面的學法,想想秋姑娘又給誰寫信,信上說了什麼,該怎麼讀好秋姑娘的信,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3—5自然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培養創新意識。

文內容新穎活潑,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在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文中的“空白”處,如: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說了什麼?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讀了她的來信後,你會怎麼做?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心聲教學反思 篇5

上完課,三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

一、注重學生課堂生成。在教yi 的四聲是,我讓學生分別用它的四聲組詞。到第二聲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依賴”。我一聽,是第一聲,就遺憾地告訴它:“我們在用第二聲組詞了。”李老師跟我說:“其實依賴這個詞語說得很好,雖然不是第二聲,但是也應該要好好表揚學生。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東西,老師一定要善於把握!”

二、給學生第一印象就是對的。其實,這早在我工作第一年時就深刻體會到了。但是今天我設計教學時,我希望由孩子來教我怎麼寫。第一個孩子告訴我y應該如何寫,她說清楚了y的位置,但沒有說明開口大小問題。於是,我就故意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口的y,惹得學生哈哈大笑,這時候,好多小朋友舉手了,他們意識到y的口不能太大。這樣有一個弊端,就是學生寫的時候很可能就想到我第一個寫的那個大口的y。我可以改變一下策略,讓學生觀察開口大小,然後再來教一教我。這樣,就一舉兩得了。

三、書寫需反饋。因為本課容量較大,有三個整體認讀音節,我也不想教一半,一年級學生書寫要佔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就選擇縮短耗時的書寫時間。課堂上,我只讓學生描紅,沒有投影反饋,這樣確實不好。在平常的教學中,容量沒有那麼大,我幾乎是要花半節課時間在書寫上的。以後,也不能因為有人來聽課,就加大教學容量,忽視書寫。

四、寫字姿勢應隨時提醒。學生不規範的寫字姿勢確實讓我很苦惱,今天,聽課老師給我提一個建議,我覺得非常有效。就是全班擺好寫字姿勢以後再動筆寫字,一個都不能少。後來,我試了一下,真的非常有用。

六、情境圖片有妙用。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情境圖裡藏著情感態度價值觀。今天,李老師點撥了我。這兩幅圖其實是有關母愛的。我拓展了烏鴉反哺的故事意義不大,在黑板上寫的“反哺”兒子基本無效。課堂時間是寶貴的,應當嚴謹,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教學是否有效,是否必要,而不能想到什麼教什麼。

七、重視兒童語句訓練。出示情境圖時,我一不留神,自己把情境圖的兩句話說了,其實,可以讓孩子說的。我用漢字出示的情境歌,讓學生讀,最好出示漢語拼音,不然,識字少的孩子就沒辦法參與這部分的學習了。關注孩子要全面。

八、自己的想法。一年級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為了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我也算是花盡心思,講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吸引他們,加上課件,整體上看,學生的注意力還是蠻集中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學得輕鬆快樂。但是,這樣熱鬧的課堂總讓我有些惶恐不安。老教師的課堂也沒有那麼多花招子,但是學生注意力還是蠻集中的。所以,我覺得,自己還需要不斷修煉,特別是語言和神情。 

心聲教學反思 篇6

《一億有多大》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並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一、創設寬鬆空間

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雖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並未扼制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二、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悟、體驗,建立數感

一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國小生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根據這個特點,我聯絡國小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在生活例項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學生想到可選測量數50本的時間,再推算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這樣就把複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區域性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這樣一些具體、與學生密切聯絡的材料,使學生對數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並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時,在頭腦中出現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同時這些又是綜合知識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教育的滲透。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既培養了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心聲教學反思 篇7

《鮮花和星星》是國小語文第二冊中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在教學中,我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詩歌的意境,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美好畫面。

首先,我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揭題前,我設計了兩則謎語。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對謎語興趣較濃,以謎語的方式匯入課題,讓學生興趣盎然,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的學習。

其次,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喚醒激勵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我創設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一是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美麗的畫面;二是讓孩子們把自己畫的鮮花和星星貼在草地和夜空中。

心聲教學反思 篇8

文文的做法也有過分的一面,也許平時受外界的影響,有故意親近那個女孩兒的傾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避重就輕,轉移話題,向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方面去引導。這時,其他孩子會在教師讚賞文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文中情感的理解。當最後我問大家,學完這篇文章想說點什麼時,孩子們紛紛說:“老師,我就是那隻喜歡撒嬌的小船。”“老師,你的懷抱就像河水一樣,我們就是那一隻只小船,在你的懷抱中成長。”“老師,我們也是好朋友。”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樂於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因此,就讓我們來尊重每個孩子真實的獨特感受,捕捉課堂上的有利契機,呵護他們心中的那份愛。在他們自由表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許多生命的亮點。

心聲教學反思 篇9

石曉麗

在大家的一致推薦下,我鼓足勇氣,決定承擔年級集體備課交流課的教學。在充分徵求,採納各位老師的良好建議下。我博採眾長,經過認真研讀教材,深思熟慮,決定採用劉暢老師的“閱讀教學‘激情導讀’創新教學模式”和“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兩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理論,挖掘主題,引導學生體會嘎羧重情重義的人性美,適時進行品德教育以及教給學生一寫法,即學習作者如何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描寫的。圍繞這樣一箇中心,給課文定好位,然後進行教學設計。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今天,在這裡我只想真誠地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在備課時候的幾點思考,以及教後的感悟。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專家、領導以及同行門批評指正。

沈石溪的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__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心聲教學反思 篇10

在本節課中,我還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我先讓學生從找句子、讀句子再到悟句子,去體會人物不一樣的心理變化,整體感知整段對話後,讓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並通過指名錶演,小組表演,男女生分組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角色體驗。最後,我參與到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表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隨後,我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題,在讀中再次體驗小薩沙的心聲,從而使小薩沙的心聲成為我的心聲,他的心聲,所有人的心聲。

最後我讓學生說說在平時,你都保護過誰?為什麼?學了這篇課文後,今後你打算怎樣做?使學和說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心聲教學反思 篇11

本話題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美食節展開,融入的是“餐桌禮儀”和“就餐習慣”,通過本話題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會談論如何炒米飯、煮麵條、做雞蛋湯。如何做三明治和漢堡包。日本、美國、印度、泰國、法國等國家的飲食習慣、餐桌禮儀以及中西方飲食方面的差異,可喜的是同學們對賓語從句掌握得比較好,特別是語序問題。

心聲教學反思 篇12

之所以選擇打擊樂《北京的金山上》,想法有幾個:第一,孩子們對樂器的喜歡:從組織打擊樂活動幼兒的快樂情緒、區角活動中幼兒對樂器的熱愛;第二,大班最近主題活動的內容之一;第三,觀摩活動中打擊樂活動的稀有,打擊樂活動存在的弱勢狀況,從以上幾方面考慮我打定主意開放打擊樂活動。

備課時瞭解到音樂《北京的金山上》的節奏型有兩個不是很複雜,對本班幼兒而言有能力學會;大班幼兒可以嘗試創編節奏和選配樂器;幼兒看指揮合作演奏的習慣需要積極培養,就把目標定位三個: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北京的金山上》;根據舞蹈動作創編節奏性,並根據樂器音色、節奏型選配伴奏方案;學習看指揮協調合作演奏。活動一開始,師生隨熟悉的音樂一同複習舞蹈,幼兒注意力非常集中。乘此好機會,請幼兒個別根據教師的基本舞步拍出節奏型,幼兒積極舉手嘗試,但節奏不夠一致有差距,經全體幼兒再次傾聽和感受、嘗試,活潑的節奏型很明顯地拍打出來了。第二,主要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練習整首和分聲部練習,為下面樂器演奏準備。第三部分主要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型選配樂器,幼兒的興趣再一次被激發,他們積極選配,卻出現了每種樂器都選配一種節奏型的現象,教師立即啟發孩子,並根據他們的舉手一起決定選配方案。在教師指揮下,幼兒特別投入自己選配樂器看著指揮認真演奏,教師能關注幼兒幫助有困難幼兒正確演奏,師生配合較協調。整個打擊樂活動,師生都非常投入、氣氛活躍,主要是教學中教師採取方法注意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編節奏型、選配樂器引起了幼兒極大興趣,有興趣就有了學習動力。如果活動中一些細節方面考慮更周全些,效果會更佳。

期待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和積極引導,小朋友都成為小樂手,能演奏出和諧、動聽的音樂,給大家歡樂!

心聲教學反思 篇13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讓學生帶著對文字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請學生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學生說說藍天還是 的家。樹林還是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的家。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生字“兒”時,我出示“兒”的筆順,讓學生看著筆順說說筆畫,在書上描紅,再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並以兒歌提示學生書寫注意點,學生興趣濃,印象深刻,接著示範板書,最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總之,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想象說話,體會家的溫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樂,從而使學生不僅體會了詩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薰陶,學習效果較好。

心聲教學反思 篇14

本堂課我的授課初衷是好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但上完課才發現問題還是不少:首先:我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對學生的能力不信任。其實學生在掌握了一些議論文的文體特點之後,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老師不必面面俱到,對於一篇自讀課文,老師完全可以更大膽地放手。比如對文中例子的分析,顯然過了,可以示範性地講一兩個例子,其餘地由學生自行分析,這樣既可鍛鍊他們的能力,也能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對他們能力的一種肯定。

再者,這堂課的容量偏大,顯然沖淡了教學目標中“學習作者的創新思想,培養求異思維品質”這一點。如果把內容分為兩堂課,或是前面講授的時間安排再合理些,效果會更好。

最後,我發現對學生的發言,我給予表揚的也不多。在課前,我還一直擔心學生的預習不充分,上課會造成一問三不知的局面。且加上我班學生上課較沉靜,平日裡發言的幾乎是寥寥無幾,我擔憂這堂課氣氛會很沉悶。但顯然學生的課堂表現讓我出乎意料,我想在這個時候,我應該多給他們美言幾句,也可激勵他們日後的踴躍發言。俗話說有失有得,上公開課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能在課後得到同仁們的一些良好建議,這對於我今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是有大有好處的。

心聲教學反思 篇15

4月2日,我在某校講授了一節縣級公開課,下面是我的備課過程、課堂實錄與課後反思

一、備課過程

3月28日(星期一)下午,通過申請,說課比賽(讀書是我的一種生活習慣,因此我的說課較其他教師可能多少多了點新意,這恰恰助長了我的驕傲,潛意識中我形成了講課也是表現自己的錯誤認識,這可以說是此次賽課不理想的伏筆。另外說課時我的聲音較低,像是在自言自語。這個缺點,八年級四班的同學們也在課前給了我善意的提示,真應該謝謝他們。)我成為我們學校二位參賽選手之一。晚上,我知道了比賽課題《我的叔叔于勒》,然後開始讀書。

3月29日(星期三),我開始讀手頭上能蒐集到的有關《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所有資料(這些資料有孫紹振老師,有李鎮西老師的,有餘映潮老師的,還有各種學科雜誌上的,以及教學參考書) 整整一天,還沒有讀完。(其實,我這是在浪費時間,說課需要蒐集資料,而講課則需要了解學生,資訊有實踐經驗的同行。不知不覺中,這又強化了我的錯誤!當時,我最應該做的是把文字讀上幾遍,並初步確定課時目標,而且這一切應在半天內完成。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可以去闖;別人做過的事情,我則應該去學,因為只有謙虛才能使人進步!)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多。

3月30日(星期四)上午,我有兩節課。直到下午第一節課,我才初步制定出第一份導學案。第二節課時,我還在讀“專家”。第三節,我在十四班試講,因為是試講,自己的心理上就放鬆了許多,也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學生僅在中午自己讀了讀課本;導學案是在課前發給學生的。講課過程中,學生對“菲利普夫婦”的評價大多延著“貪婪、自私、冷酷、勢利”,也就是“錢”的角度去評價。在課上我對學生的結論感到好笑,卻好沒有仔細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存在的價值,反而覺得學生“被金錢所迷惑”,我暗暗嘲笑他們的“愚”。(此時,我研究的不應該是學生為什麼有這些“鄙陋”的想法,更不應該“嘲笑他們的“愚”,而應該分析“怎樣在學生認知的基礎,通過語文味的分析,加上我的介入主,使他們的認知有所提高”。至於提高的方向,可能有很多,但從我們國家價值導向(人本)和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來看,這個方向,應該是人性方面。“人性”是個很好的解讀文字的角度,當我們用人性的標尺去衡量分析文學作品時,我會覺得很舒服。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探索那些生命中本性的東西。)這使我又一次失去了修正航向的機會,繼續滑向悲劇的深淵。

晚上,我睡得更晚,可惜的是我仍然在研究“專家”的解讀。

4月1日(星期四)上午,我的導學案終於出爐,但沒有很好的去做它的預設,直到我正式上課時,導學案很是一片空白。現在想來真是後怕。

早晨,值班時聽過課的數學老師說,“上課的學校有多媒體”,下午,我開始做課件,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4月2日早晨5:30。(用課件上課是另一種思維,我用瞭如此多的時間來做課件,其實是在重構自己的上課思路,這又使我離“好課”的目標越來越遠。)

4月2日,上午7:35我到了高青四中(有點晚,他們7:20上早讀)。上課前,我問同學們有什麼建議,“老師,聲音再高一些,我採納了。”第一節課,我在八三教室,繼續備課,繼續從自己的角度去設計課堂,此時,我應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可惜,我沒有那樣做。(此時,我尚有改正自己的時間與機會。)

這時,嶽老師正在上課,課題與我的課題一樣。我為什麼不去聽聽她的課呢?她的課一向是過渡自然,環環相扣,一氣呵成,且教師有激情,學生活躍。如果聽一聽她的課,我也許會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做一些改變。這是我失去的又一次寶貴的機會,非常可惜!

二、教學思路

我的思路是從於勒的稱呼入手,引出信,由信的真假,去分析“菲利普夫婦”為什麼知道信是假的卻又不敢不願承認的心理;接下來,再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重點在“衣冠整齊”與“鄭重其事”以及“高貴與拮据”的矛盾,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認識的目的;最後,指出“菲利普夫婦”一家的夢想都是建立在於勒給他的那封虛無縹緲的信上。從而得出他們的可悲、可憐與可理解。

三、教學過程與反思

課堂的開始與我設計的基本吻合,學生只是在分析信的真假時,有些不得要點,但總算進展順利了。接下來,按照設計,我們應該分析人物的性格,當然是“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然而,學生的回答卻使我亂了方寸,因為他們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這時我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按我的思路走下去;二是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隨機應變。(這是整節課的分水嶺)潛意識中,我選擇了前者,至此,我失去了最後一次改正的機會。我為什麼會選擇前者呢?當時我的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以我的課,來闡釋孫紹振的“錯位說”。現在想來,我做了一件極其錯誤的選擇,雖然這個選擇,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我為什麼沒有意識到呢?歸根結底是我對一節課的標準是什麼還不清楚。現在,我把這個結論寫出來:一節好課的標準,應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有所收穫,而且這種期望不能太高,只比學生的認知提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種提高包括知識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一節課只抓住一點就夠了。比如,這節課的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的情感認識方面,讓他們明白,拮据的“菲利普夫婦”追求金錢是一種非常條件下的正常要求罷了。而我的目標卻定位在“學習一種分析小說的方法-----錯位”,這個目標是大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是中學生學習本文的目標。目標定位的錯位是自己對課堂本性認識的不到位,以及自己平時眼中沒有學生、沒有養成關注學生的習慣有直接的關聯。

現在,我不得不重新樹立自己對好課的標準,那就讓學生在你所主導/掌控的40分鐘內,能感到生命的快樂,沒有白白的浪費生命中的這40分鐘。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應該是學生的“僕人”,我應該為他們服務,而不是視學生為我才情展示的道具。這個認識比是不是有語文味還具有根本性。一位教師當明白了這一點時,他才能有資格上出有學科特色的語文課。我認為自己的課有語文味,但誰是課堂的主人,一節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卻不明白,或者說,是假明白,表面明白,實際卻不想做,進而不會做。如果,我因勢利導,當學生的見解與我的預設大相庭徑的時候,我順著學生的認識,稍稍點撥,加入我的介入,然後再有所提高,那將是一堂好課。我有上好課的能力,卻沒有上好課所必需的人本意識。結果是,我上了一節文字解讀最透徹的和教學設計最差的語文課。

由此,來反觀一位教師的任何一節課,都是他人生智慧的一次折射:做事情目標純一些。我是一名教師,教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有點收穫;(有點收穫是經濟的,是可能達到的;有所收穫是籠統的,是不經過思考的,是不知道教學目標的,是貪婪的)。作為一名班主任,目標就是給學生一個安全的保障,一個好的品德;做為一名學校的中層幹部,做事的目標就按時創造性的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做為一個人,目標就應該人性一些,並最大限度的人性一些。

無論那一個角色,角色的本身就是目的!

心聲教學反思 篇16

《簡單電路》是蘇教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會畫簡單電路的電路圖和根據簡單的電路圖連線電路。雖然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解除電,也有一些同學連線過簡單電路,但學生對怎麼畫電路圖基本都不清楚。我先帶領學生認識了簡單電路里的各部分,然後將這些部分的畫法展示給學生,接著,讓學生嘗試用導線將燈泡、電池連線起來,讓燈泡發光。學生分組進行嘗試,最快連線好的3個小組將他們連線的方法畫到黑板上。有基礎的同學很快就能做好,有些沒有基礎的同學卻始終都連不亮,我和大家來一起解決在分組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並就短路和斷路進行了對比分析。然後看著黑板上的電路圖,對如何畫電路圖進一步學習。接著,我向同學展示了開關,讓學生把開關加到電路圖中去,並根據自己畫的圖進行連線,看是否能起到開關的作用。最後我向學生展示了自制紅綠燈,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的興趣。

當我回顧這節課時,我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卻有較大的困難。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心聲教學反思 篇17

音樂是表演藝術,是人們通過欣賞音樂表演滿足音樂審美需要,同時亦通過參與音樂表演滿足自己的音樂表現需要,因此“表現”在音樂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表現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開發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學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歌曲《銀色的樺樹林》是一首簡短流暢的加拿大民歌,歌詞的描繪和曲調的有機結合,即刻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使人彷彿置身於迷人的大自然風光之中。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縱觀全課,反思如下:

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教學目標基本落實。開課之初的發聲練習,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大自然的情景,在潺潺流水、啾啾鳥鳴聲中,配合優美的畫面,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呼吸的調節,用輕柔動聽的聲音來進行發聲練習……一切與大自然的美景融為一體。在激趣匯入環節中,我通過大螢幕展示白樺林中的自然風光,及白樺林的春、夏、秋、冬風景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白樺林的美,“這麼美的地方,誰不想再回來呢?”引出歌曲。在學習歌曲時,為了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掌握音準,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器官,培養學生手腳並用、動手動腦的習慣,採用教材的音像資料,讓生動有趣的形式和情境,為學生創造了充分的活動、參與空間,學生在這種輕鬆、愉快、平等和諧氣氛中很快學會了歌曲。此環節,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學習,用心去歌唱,去感受、體驗歌曲的旋律美、歌詞美、意境美。學生在各種意境中聽了多遍音樂,由生到熟、由聽到唱,由被動到主動,欣賞音樂成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教學目標成了他們超越自我、超越同伴的加油站,學生的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們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培養了興趣和審美能力,享受了成功的愉悅。在本課重難點突破上我首先通過教師範唱讓學生找出最具趣味性的樂句,然後利用節奏模擬、身體律動等方法,使學生在無意中掌握了“蓬得得……”的節奏和音準,降低了學習難度,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了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最後的課堂拓展在加拿大民謠《紅河谷》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我帶領同學們欣賞楓葉之國美麗的風光以及人文景觀,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這一美好國度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對本課的內容做簡要的小結,肯定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總的來說,本節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名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音樂綜合表現力。教學過程的設計追求音樂課堂教學的動靜結合、張馳有度,使音樂課讓孩子們感到親切、清新、輕鬆、美麗,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但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和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演唱的聲音感染力還不夠,音色不夠圓潤,所以演唱時沒有達到非常感染人的效果,以後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重視發聲練習的訓練,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

2、要引導學生多聽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幫助學生分析音樂作品,以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獨立剖析音樂的能力。

3、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還不夠合理,導致後面還有一個輪唱練習沒有完成,沒有給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學生小組合作體現的不充分。

4、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語言還要更精煉、準確,有感染力。

5、平時要加強音樂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

心聲教學反思 篇18

小小商店是一個實踐活動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操作,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人民幣的換算,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生帶自己的文具,玩具和生活用品,標上價格,(如飲料3.5元,小尺5角,玩具15元等)還有學具錢等。(用假的比較好,反而會引起孩子之間的爭執)

2、利用遊戲,通過興趣,激發學生興趣。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今天大家也帶來了很多商品,我們一起開個小小超市,好不好?超市開張,首先要選幾位營業員,誰來應聘?這麼多同學都想來應聘啊,那我們先來選拔一下。老師這兒有幾道購物的題目,誰答的好,就是我們超市應聘的營業員了。

題目主要是圍繞實際購物中一些問題:“買其中一些商品要多少元?”“給定的錢買指定商品夠不夠?為什麼?”“指定的錢最多可以買幾件商品?”等

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經歷購物活動,沒有相應的購物經驗,一些學生沒有融入到學習中。

3、學生模擬購物,交流購物體驗。選定營業員後,把全班學生分為5組,把商品擺好,每個學生選好物品,備好人民幣,或者正好,或者多付,算好應找的錢,排隊購物。學生開展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學生交流購物過程: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怎麼付的,找了多少錢?等。

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部分學生的準備不充分,沒有準備好學具錢(2)買商品時,多數孩子沒有算好價錢,付錢時才算,浪費了時間。(3)人多時要遵守秩序,過於嘈雜。(4)時間不夠等。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改進。

心聲教學反思 篇19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心聲教學反思 篇20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為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著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心聲教學反思 篇21

這一課我是作為學校教研組的公開課來上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鑑於此,課文學習落在分析詩歌“奇景”、“奇情”兩個點上,使詩歌學習避免了支離破碎的圖解,簡單的理性分析。作為詩歌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誦讀這個環節,為了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指導,我從網上選取了一個比較好的配樂朗誦,讓學生在課題晚上進行反覆的仿讀,在仿讀中學生的朗讀水平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朗讀教學也落在了實處。 對重點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賞析,我播放了一組現代版的邊防軍營雪景圖片,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直觀了。由於時間關係,送別部分的賞析稍微有點倉促。

在課快要結束之時,有一位學生提問:“老師,今後遇到古詩也這麼學嗎?”

當時提問引發了我對古詩教學的反思,到底古詩應當怎樣去鑑賞?

反思之一:應當重視古詩的思想內容。

古詩的思想內容,往往體現在作者的童趣、主張、觀點和態度上,有的含蓄,有的直白,有的隱晦,有的張揚。不管怎樣,我們都要藉助古詩的力量,來叩問作者的靈魂。

對古詩思想內容的鑑賞,就是對其分析、歸納和評價,一首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無外乎這樣一些方面:感嘆人生、抒發情懷、描寫自然、厭惡戰爭、痛斥黑暗等。評價思想內容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層面上,要站在形象、技巧、語言的高度上,做具體的整合。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揭示古詩的內涵。

反思之二:應不忽視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詩歌形象主要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包括人、事、景、物。這些形象無不受到詩人主觀情感的浸泡,因此,詩歌形象也是意向化的形象。

鑑賞古詩形象,可以分析形象的明與暗、動與靜、實與虛、強與弱;也可以把分析形象與民族歷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徵結合起來。不同的形象,可以反映不同的感情基調和不同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