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通用8篇)

檢討書3.03W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1

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去把握好高三的教學,這是很多高中老師需要探討的事情,這裡,我就怎樣在新課標背景下度過高三教學進行一個總結與反思。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通用8篇)

教學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涉及到學生這個主體怎樣學、老師這個主導怎樣教、教材如何運用、以及如何處理和其他科任老師及家長的關係等等。

一、對教師而言

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計劃

首先就是計劃,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計劃”就好象一個沒有方向的士兵,不知道敵軍的陣營在哪裡,寸步難行。高三還沒有開始,作為教師必須制定“備考戰略”。這是一個總體的規劃,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寫進去。之後,我在一模、二模、校三模和大學聯考前都分別作了詳盡的計劃,詳盡到每一天我該做什麼,每一節課上什麼內容,學生該做什麼都寫進去了,這樣每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種踏踏實實的感覺。

2、明確新課標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的要求

《新課標》中指出:“政治課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構成。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兩者間的關係是最本質的關係,教與學的矛盾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主要矛盾,這一矛盾的發展,決定著教學的本質和規律。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形成教與學的矛盾運動過程。”因此在政治課教學設計中,我會想到首先應擺正教與學的位置,設計應以“學”為出發點,以學生為行為主體,學生思維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唯有這樣,教學設計才能成為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的起點。同時,只有研究大學聯考說明,大學聯考複習才有針對性、實效性。

3、做好聽課、教研、教學反思

高三這一學年,學校會經常組織老師們參加各種層次的教研活動,這些教研活動一些很有經驗的教師把他們的高三教學經驗作介紹,比如說“一模前四個模組的複習”“二模前四個模組的複習”“選修模組的複習”“時事的複習”而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還會總結重要的資訊,總之認真地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我們備課組的教師都會經常地進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此外,教師對所上的每一節課要善於進行反思,總結經驗,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計劃。

4、要熟悉學生

到了高三這個階段,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他們對老師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地去問老師問題。作為老師,也要明白自己對他們來說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還要對他們非常的熟悉,要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排名,要知道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這樣好對症下藥找他們談話,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他們希望以及他們可以達到的成績,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還要“瞄準中間,兼顧兩頭”“中間”就是本B,“兩頭”就是重本和專A,每次考試之後這些學生都一一找來談話了,調節他們的心態。

二、對學生而言

1、堅定信心,充分利用和科學分配時間

告訴學生政治學習中的基礎差異沒有數理化等學科大,讓他們樹立信心;所學內容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比較密切;最後一年只要重視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見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對“政治”的反感及恐懼,對政治課無興趣是學不好、考不好的。

讓他們知道充分利用時間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複習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學年裡學政治的時間應比高一、高二的時間多得多;特別是到了4、5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時間至少應保證在保證1/5以上;考前幾周甚至可以達到1/4—1/3(這是由政治科不同於中英數的獨自特點決定的,政治科對基礎的要求不像中英數那麼高,在短時間內加強訓練複習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過去有人稱政治“是輕工業,投資少,見效大”,但在考前這一年及考前一、二個月內,要投入更多,否則是無效益可言的);每天覆習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週末可自由支配時間)的時間應保障有1/6—1/5。

但是充分利用時間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排除一切干擾(包括不正的班風、自己不良情緒、不當朋友、不良習慣等影響);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計劃;講究學習、複習方法,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虛心聽從老師的引導,按部就班進行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不要開小差;切忌自滿、自以為是,一兩次考試成績不錯就沾沾自喜,以為已經可以了,不再努力;對於不懂或不清楚的問題應及時問老師,不要有思想負擔。

2、抓好書本(基礎),構建知識網路

對課本內容要多看,看的遍數多,反覆記憶多對課本內容就越熟,考起來速度才會快,準確性才會高。題目再難,也是與書本內容聯絡的,“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書本的原理、觀點熟,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反覆多遍——這是最一般的學習規律,也是做題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領。

自己複習可分為每一輪幾步走,多輪進行的方法:

第一輪複習,第一步從巨集觀上熟悉相關內容的整體結構,相互聯絡——一定要對相關內容(可以是一整本書的內容,也可以是一本書中某部分的內容,如唯物論或辯證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觀點)進行歸類整理,儘可能先脫離書本將其用網路框架等形式將結構圖整理出——政治要背,在這裡主要就是指背聯絡、背系統;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目錄的章節編排很熟悉。第二輪,基礎知識帶熱點複習。然後第三輪熱點帶基礎知識複習。

以上三步是相互聯絡的整體,要將這幾步有機聯絡起來,不能分割開來。在運用這種先面後點的理解記憶法完成了對課本內容(一輪複習,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書為一輪)後,再回過頭來進入第二輪、第三輪……力爭每一輪的整理與理解都有新的收穫。看書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練習。

另要求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路

第一輪複習的時候,我們複習得非常細緻,每一課,每一框題,每一個知識點,特別是每一個重點難點我們都講解,剖悉透徹,每上完一課,就要求學生自己構建這一課的知識網路,每上完一個模組也要求學生構建這一模組的知識網路,寫完的知識網路要把它裝訂起來,將來二輪複習和三輪複習的時候可以用得上,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展示學生寫得好的知識網路,讓學生對比一下自己和別人的知識網路有什麼不同。二輪複習完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對知識網路又有了新的理解,要求學生再在原有網路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知識網路的作用其實就是把這四個模組的知識把它讀薄,把複雜的東西變成簡單的東西。這其實也教會了今後的學習方法。

每天晚自習的時間抽出十五分鐘時間進行小測,測一些非常主幹的知識,輪著讓組員修改,這樣即可以節省老師的時間,也可加強學生的基礎,這一項工作要一直堅持到大學聯考前的自由複習。總之,為的就是要對對歸納整理內容的記憶,要背得細、背得準、背得熟、背得巧。

3、掌握答題方法,訓練、提高答題能力

我們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面構建知識網路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現在我要講的是學生在解題時的方法。新課程背景下的大學聯考,更體現生活化,貼近時事,但無論試題怎麼變,都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用回課本的知識來回答。所以要求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必須非常地熟悉更加體現邏輯思維的應變,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做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第一輪複習完了以後,一模前的這段時間裡抽出了一段時間專門訓練這個解題的方法,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簡答題,辨析題和論述題。

4、關注時事

純時事的,讓學生背誦;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社會生活大事作為情景材料,讓他們運用四個模組的知識點,採用答主觀題的模式,原理+扣題+材料的方式進行分析,時間長了這樣不但積累的時事多了,就連答題的方法也自然地掌握了。

三、合作很重要

單獨的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這個教學任務完成好,單獨的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我們高三政治備課組中我們是通力合作,資源共享,除了每週三的集體備課外,我們還會不定時地抽出時間討論問題,按每位老師的特長分工合作進行培優補差。我們還跨班按不同的學生的情況分別進行教育。高三這個非常時期,如果老師沒有合作的精神我想這個大學聯考的仗我們是打不贏的。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2

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我以一顆平等尊重之心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當作一與自己對等的客體來對待,所謂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嚴格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自己,時時刻刻做到依然書本規定要求自己。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記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準備充分,上不無準備之課。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質疑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要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指導學生去學習。我常常遇到學生的提問,而且常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果在上課前沒有進行很好的準備,有時會很難應對。

最後,平時注意點滴知識的積累。為了增強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我虛心向前輩們請教,平時大量閱讀相關書書籍,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和討教。我認為只有在學術在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使學生滿意,使學生愛學。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3

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去把握好高三的教學,這是很多高中老師需要探討的事情,這裡,我就怎樣在新課標背景下度過高三教學進行一個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涉及到學生這個主體怎樣學、老師這個主導怎樣教、教材如何運用、以及如何處理和其他科任老師及家長的關係等等。

一、對教師而言

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計劃

首先就是計劃,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計劃”就好象一個沒有方向的士兵,不知道敵軍的陣營在哪裡,寸步難行。高三還沒有開始,作為教師必須制定“備考戰略”。這是一個總體的規劃,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寫進去。之後,我在一模、二模、校三模和大學聯考前都分別作了詳盡的計劃,詳盡到每一天我該做什麼,每一節課上什麼內容,學生該做什麼都寫進去了,這樣每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種踏踏實實的感覺。

2、明確新課標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的要求

《新課標》中指出:“政治課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構成。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兩者間的關係是最本質的關係,教與學的矛盾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主要矛盾,這一矛盾的發展,決定著教學的本質和規律。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形成教與學的矛盾運動過程。”因此在政治課教學設計中,我會想到首先應擺正教與學的位置,設計應以“學”為出發點,以學生為行為主體,學生思維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唯有這樣,教學設計才能成為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的起點。同時,只有研究大學聯考說明,大學聯考複習才有針對性、實效性。

3、做好聽課、教研、教學反思

高三這一學年,學校會經常組織老師們參加各種層次的教研活動,這些教研活動一些很有經驗的教師把他們的高三教學經驗作介紹,比如說“一模前四個模組的複習”“二模前四個模組的複習”“選修模組的複習”“時事的複習”而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還會總結重要的資訊,總之認真地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我們備課組的教師都會經常地進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此外,教師對所上的每一節課要善於進行反思,總結經驗,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計劃。

4、要熟悉學生

到了高三這個階段,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他們對老師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地去問老師問題。作為老師,也要明白自己對他們來說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還要對他們非常的熟悉,要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排名,要知道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這樣好對症下藥找他們談話,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他們希望以及他們可以達到的成績,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還要“瞄準中間,兼顧兩頭”“中間”就是本B,“兩頭”就是重本和專A,每次考試之後這些學生都一一找來談話了,調節他們的心態。

二、對學生而言

1、堅定信心,充分利用和科學分配時間

告訴學生政治學習中的基礎差異沒有數理化等學科大,讓他們樹立信心;所學內容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比較密切;最後一年只要重視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見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對“政治”的反感及恐懼,對政治課無興趣是學不好、考不好的。

讓他們知道充分利用時間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複習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學年裡學政治的時間應比高一、高二的時間多得多;特別是到了4、5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時間至少應保證在保證1/5以上;考前幾周甚至可以達到1/4—1/3(這是由政治科不同於中英數的獨自特點決定的,政治科對基礎的要求不像中英數那麼高,在短時間內加強訓練複習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過去有人稱政治“是輕工業,投資少,見效大”,但在考前這一年及考前一、二個月內,要投入更多,否則是無效益可言的);每天覆習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週末可自由支配時間)的時間應保障有1/6—1/5。

但是充分利用時間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排除一切干擾(包括不正的班風、自己不良情緒、不當朋友、不良習慣等影響);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計劃;講究學習、複習方法,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虛心聽從老師的引導,按部就班進行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不要開小差;切忌自滿、自以為是,一兩次考試成績不錯就沾沾自喜,以為已經可以了,不再努力;對於不懂或不清楚的問題應及時問老師,不要有思想負擔。

2、抓好書本(基礎),構建知識網路

對課本內容要多看,看的遍數多,反覆記憶多對課本內容就越熟,考起來速度才會快,準確性才會高。題目再難,也是與書本內容聯絡的,“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書本的原理、觀點熟,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反覆多遍——這是最一般的學習規律,也是做題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領。

自己複習可分為每一輪幾步走,多輪進行的方法:

第一輪複習,第一步從巨集觀上熟悉相關內容的整體結構,相互聯絡——一定要對相關內容(可以是一整本書的內容,也可以是一本書中某部分的內容,如唯物論或辯證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觀點)進行歸類整理,儘可能先脫離書本將其用網路框架等形式將結構圖整理出——政治要背,在這裡主要就是指背聯絡、背系統;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目錄的章節編排很熟悉。第二輪,基礎知識帶熱點複習。然後第三輪熱點帶基礎知識複習。

以上三步是相互聯絡的整體,要將這幾步有機聯絡起來,不能分割開來。在運用這種先面後點的理解記憶法完成了對課本內容(一輪複習,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書為一輪)後,再回過頭來進入第二輪、第三輪……力爭每一輪的整理與理解都有新的收穫。看書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練習。

另要求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路

第一輪複習的時候,我們複習得非常細緻,每一課,每一框題,每一個知識點,特別是每一個重點難點我們都講解,剖悉透徹,每上完一課,就要求學生自己構建這一課的知識網路,每上完一個模組也要求學生構建這一模組的知識網路,寫完的知識網路要把它裝訂起來,將來二輪複習和三輪複習的時候可以用得上,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展示學生寫得好的知識網路,讓學生對比一下自己和別人的知識網路有什麼不同。二輪複習完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對知識網路又有了新的理解,要求學生再在原有網路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知識網路的作用其實就是把這四個模組的知識把它讀薄,把複雜的東西變成簡單的東西。這其實也教會了今後的學習方法。

每天晚自習的時間抽出十五分鐘時間進行小測,測一些非常主幹的知識,輪著讓組員修改,這樣即可以節省老師的時間,也可加強學生的基礎,這一項工作要一直堅持到大學聯考前的自由複習。總之,為的就是要對對歸納整理內容的記憶,要背得細、背得準、背得熟、背得巧。

3、掌握答題方法,訓練、提高答題能力

我們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面構建知識網路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現在我要講的是學生在解題時的方法。新課程背景下的大學聯考,更體現生活化,貼近時事,但無論試題怎麼變,都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用回課本的知識來回答。所以要求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必須非常地熟悉更加體現邏輯思維的應變,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做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第一輪複習完了以後,一模前的這段時間裡抽出了一段時間專門訓練這個解題的方法,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簡答題,辨析題和論述題。

4、關注時事

純時事的,讓學生背誦;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社會生活大事作為情景材料,讓他們運用四個模組的知識點,採用答主觀題的模式,原理+扣題+材料的方式進行分析,時間長了這樣不但積累的時事多了,就連答題的方法也自然地掌握了。

三、合作很重要

單獨的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這個教學任務完成好,單獨的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我們高三政治備課組中我們是通力合作,資源共享,除了每週三的集體備課外,我們還會不定時地抽出時間討論問題,按每位老師的特長分工合作進行培優補差。我們還跨班按不同的學生的情況分別進行教育。高三這個非常時期,如果老師沒有合作的精神我想這個大學聯考的仗我們是打不贏的。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4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師,課堂教學固然重要,但教學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才能與時俱進,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有效地展開。下面是本人對《文化生活》模組教學工作的反思: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在上課之前必須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內容。通過鑽研教材,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瞭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對一些知識進行擴充套件。尤其是要分清重點和難點,這對教學是非常的重要。在時間分配方面,要注意合理利用,把與大學聯考考點有關的知識一定要分析細緻,講解透徹。對一些知識的補充也是必要的,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讀懂教材,深挖教材。例如,在第一課《文化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對“文化軟實力”的補充是必要的。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個比較熱的詞,本人覺得主要是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與綜合國力”、“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進行理解,“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的措施”也有必要講解。上完一節課之後,我覺得一定要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進行反思,問一問自己重點講透了嗎?難點突破了嗎?等等。

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也許大家都覺得《文化生活》是挺好學的,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文化”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論也是比較抽象而深奧的。如果再從概念到概念,只是空洞的說教,而沒有具體的例項,學生是比較難理解和接受的。

對於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舉例法的運用也很重要,例如本人在講“文化塑造人生”這一框題的內容時,我舉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以及國家開展嚴厲打擊手機網站製作、傳播淫穢色情資訊活動的等例子進行分析說明,使學生認識到文化對人的影響是雙重性的,優秀的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腐蝕人們的思想,特別是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對教學關係的反思。在教與學的關係上,傳統教學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關係。這種教學關係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喪失了,教師也不是教學的主導者,而是扮演了教學活動的主宰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教師把正確的答案給學生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探討,充分發表見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觀點時也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四、對教學主體的反思。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時,就這一命題,圍繞傳統文化是財富還是包袱,供全班學生討論,並闡述理由,認為正確的一方為正方,認為錯誤的一方為反方,要求雙方學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觀點加以論證,並對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加以反駁。

五、對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反思。多媒體能把文字、影象、聲音、動畫和視訊資訊等眾多資訊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5

《項脊軒志》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情動於衷而行於言”。本文以項脊軒為感情的觸發點,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為感情線索,透過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的記敘,表達對親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體現本單元教學重點的典範之作。在教學中王學春老師充分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資料,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這篇課文講得很成功。

首先是語文組教學組長邱豔紅老師評價:

一、緊扣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導語和結束語,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落實課前預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項脊軒志》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要求學生反覆讀,對於課文的理解是很有幫忙的。範讀確實感染了學生,對課堂難點的突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積澱顯示功力,巧引拓寬視野

課堂上妙語連珠,信手拈來,博得學生的心,用實力和魅力征服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崇拜老師,從而喜歡老師的課,提高課堂效率!

五、洞悉學情,為備準重、難點導航。

(一)把握作者寫作思路

(二)研習課文資料

六、巧設問題——“多問”不如“巧問”

1、提問著眼於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概括潛力

2、提問著眼於培養學生的理解潛力。

3、提問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xx老師指出了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課堂互動時,如果前半堂課體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麼後半堂,憑藉著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係,導致課堂教學中規中矩,而學生並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

接下來是全體同仁評價

1、評教學目標(xx老師)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全面、具體、適宜。全面,貼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明確地體此刻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課堂上很快地接觸重點資料,重點資料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xx老師)

教師知識教授得準確、科學,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取上,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教學目的的確定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過程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把握準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精心。

3、評教學程式(xx老師)

(1)看教學思路設計

一是教學思路設計,貼合教學資料實際,貼合學生實際;二是教學思路的設計,有必須的獨創性,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清晰;四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很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xx老師)

(1)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教學方法創新

(4)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xx老師)

(1)看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證明:教師課堂上的教態就應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首先,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準確,併到達良好效果。

6、評學法指導(xx老師)

(1)學法指導的目的明確

幫忙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潛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資料熟悉並付諸實施

7、評潛力培養(xx老師)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潛力等。

8、評師生關係(xx老師)

(1)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xx老師)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潛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簡單愉快,用心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這些老師指出了我的不足:

課堂駕馭:在鑑賞課文的過程中,給學生帶給了鑑賞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用心鑑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後的討論鑑賞的環節加以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倉促結束這節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潛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經驗不足: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節能夠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節,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後面的鑑賞上,無疑會為將鑑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鑑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鑑賞麼?鑑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潛力上。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同行是良師。

借這個機會,我衷心感謝語文組所有的老師對我這堂課的支援,他們給了我靈氣與活力,給了我技術上的指導,課後,我們有同感:合作共贏!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6

20xx年11月15日,我在x中學參加教研活動時有幸聽到x老師的一節《故都的秋》,我感到十分受益,也很受啟發,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能夠說這是一節結構嚴謹,資料豐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那裡我想具體談談我的感受。

一、教學亮點。

1、從教態來觀:趙老師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溫和清晰地語勢給學生以鼓勵,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設看:趙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個性是讓學生把單調的文字轉成多彩的圖畫,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設潛力。

3、從學科特點觀:趙老師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必須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節課不難觀出,老師在問題設計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字,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如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意味的的段落談感受”談談你從中讀出的清、靜、悲涼?”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識目標、潛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6、從學生活動看:老師為學生帶給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8、從學生潛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潛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如,連綴意象成美文、繪製情景再現圖、使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寫作潛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趙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詢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潛力和自主學習潛力的養成。

9、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二、教學推薦。

透過觀摩,我也發現了幾處微小的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推薦。

1、趙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潛力培養的做法,十分值得提倡,期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課堂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控氣氛,使課堂氛圍再簡單一些,這樣更利於目標的達成。抒發情感的同時還應注意情緒的節制。對於作家及文章背景介紹多注意橫縱比較,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構成整體知識結構。課堂教學容量還應適當充實。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體會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教研活動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資料充實、環節有效,教學相長才能到達高效課堂的目標。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7

日前,下校園聽了孫老師的《雨霖鈴》、張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和王老師的《再別康橋》這三節課,十分受益,很受啟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能夠這樣說,這是三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

那裡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三節課,每節課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

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設看:這三節課的情境創設,就應說是各具特色,如,張老師的激情創境,孫老師的美圖美語創境,王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設潛力。

3、從學科特點觀:三位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

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

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為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必須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三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字,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如,張

老師的“在和平年代馬丁·路德·金為何有如此夢想?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氣勢的段落談感受”、王老師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孫老師的“任選自己喜歡的詩節,談談你從中讀出的愛、自由與美?”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識目標、潛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7、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為學生帶給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

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8、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潛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潛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孫老師設計的連綴意象成美文、繪製情景再現圖、根據自己的離別感受創作《雨霖鈴》等環節,張老師設計的結合自己的理想談夢想等環節,使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寫作潛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詢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潛力和自主學習

潛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張、孫老師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推薦。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推薦。

1、孫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潛力培養的做法,十分值得提倡,期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張老師的課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控氣氛,使課堂氛圍再簡單一些,這樣更利於目標的達成。

3、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十分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路裝置,

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4、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到達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高中政治教師自我反思 篇8

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作用:《鴻門宴》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級《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第6課,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述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如何透過本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個關鍵所在。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資料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潛力目標:一個巨匠,一部鉅著: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積累文言詞句知識,學習創造性閱讀。

(2)過程和方法目標:兩個英雄,兩種性格:利用人物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鬥爭中描述人物的方法,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和價值目標:三種認知態度:

①學以致用的態度,感受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②領悟態度:分析項羽杯具的原因,到底“敗”在哪裡?領悟良好的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

③分析態度:站在歷史的最高點,個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認知項羽與劉邦?(開放性問題)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漢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透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漢代歷史散文的潛力,養成思辨的習慣。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①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②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一種技術。根據該課的教材特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老師範讀,整體感知,築好文言基礎牆。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學習共同體3、拓展延伸,啟迪心智,創設課堂訓練營。三、說學法

1、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批註法,學好文言基本功。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並用,破疑解難在其中。四、說課時安排《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五課時教學本文。第一課時:瞭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初讀)第二課時: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熟讀)第三課時:進一步梳理文言知識,精讀課文,要求讀透。(精讀)第四課時:透過對人物、事件的賞析,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鍛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由學生自主認識到人物的性格,杯具的原因等問題。(賞讀)

第五課時:補充課本教學資料:同學生一齊閱讀古今關於劉邦項羽的一些篇章:讓學生投入進來,把握自己眼中的項羽。(展讀)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採取五步學習法:初讀-熟讀-精讀-賞讀-展讀(板書)五、接下來針對第四課時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流程:一、說教學過程

1、疑問匯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我的開場白是這樣安排的:

提起項羽劉邦,提起楚漢相爭,人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項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揚名天下。劉邦:登高一呼,天下雲集而景從,發兵沛縣。但是,同學們是否有想過,同樣的兩個英雄人物,為什麼一個被圍垓下,梟雄末路,悲歌別姬,最後自刎烏江。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建立大漢王朝呢?由此激起學生的探求興趣。

2、發散思維析人物

因為本單元的探究性學習任務是:走進小說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設疑,步步引入環節)(課件展示)(一):鑑賞人物作品(1)、鑑賞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請男同學齊讀,讀出其雄奇壯美的王者之氣,分析在大氣磅礴之中內含怎樣的可貴的思想:求賢如渴,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