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檢討書2.45W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的資料,本課時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理解百分數的好處,正確讀寫百分數,並能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好處,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課堂中我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來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一、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超多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教學中我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由於學生對教材中“罰點球”這個詞比較陌生,個性是女學生平時不愛看球賽,如果以足球比賽中的“罰點球”創設情境顯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把足球比賽換成了學生感興趣的世界乒乓球比賽,讓學生幫忙國家女子乒乓球教練選一個優秀隊員參加比賽。由於學生對乒乓球比賽較感興趣也更容易懂,所以學生透過說一說或是同伴互相探討,很快就想到能夠看誰的獲勝效率高就派誰去,從而較容易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的資料。

二、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要讓學生更多地聯絡實際,貼近生活,到達生活知識數學化。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

在學生理解了百分數的好處及讀寫後,我之後問學生,老師昨日讓你們找的帶有%的數就是百分數,你們找到了嗎?在哪找的,容易找到嗎?然後再讓學生彙報所找的百分數,並結合在前面得出百分數好處中說出自我搜集的百分數所表示的好處。教師結合學生的說法出示各種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其中所表示的好處,在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例如:姚明加盟NBA聯賽的第一年,投籃命中率為49·8%。,加深百分數好處的理解。並進行環保教育,每一個題材的選取,我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帶給了觀察比較、探索研究、歸納總結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後自我評價。

課後,我讓學生用百分數評價自我的知識目標的完成狀況,並用百分數描述自我的情感態度:“這節課立刻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裡你必須和老師一樣緊張過,興奮過或許還有一絲遺憾,你能用百分數來告訴大家人愉快、緊張、遺憾這三種情緒所佔的百分比嗎?(課件出示)愉快%;緊張%;遺憾%。

四、課後反思。

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務必是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換句話說,沒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不是成功的教學。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從學習目標的擬定到評價,我都沒有讓學生主動探究自我得出百分數的好處,總是怕學生不會,教師留意翼翼的一步一步採用一問一答式,學生的主體性都沒有發揮出來。課堂雖然活躍,但是沒有體現本課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意圖。在課的開始時引入新課出示百分數時教師其實能夠問“同學們,對於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麼?”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我想明白什麼叫百分數?”、“我想明白百分數在什麼時候用?”、“我想明白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這一系列的疑問經過整理後,就更能激起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目標,到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資料是百分數的好處,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和分數,個性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百分數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大部份學生都直接或間接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例項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

一、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組織學生討論足球運動員參加罰點球比賽,就應選什麼樣的隊員去比較適宜,由於學生上學期已經學會計算可能性的大小,學生很熟練的算出了三名運動員罰中的可能性,在比一比誰的罰中次數佔罰點球總次數最高的過程中引出了百分數,此時,學生已經隱約之中感悟到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是為了比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學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數的含義,也初步感受了比較資料時使用百分數的好處。

二、密切聯絡生活,理解百分數的好處

百分數是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並非一無所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數”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介紹自我生活中見過的百分數,再出示一張調查記錄單,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收集的百分數的好處,並讓學生選取典型的例子彙報,讓學生說說這個百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三、關注學生知識的構成過程

新課程理念強調,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不能只關注結果。我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教學資料無論是素材的選取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學習百分數有有什麼作用,百分數的好處是什麼,而是透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悟出一些百分數的意思,從而總結出百分數的好處,然後再解決應用到實際生活例子中。

四、練習有層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後一個換節我設計了拓展聯絡,學生在理解百分數的基礎上,透過想象,說一說你還想到了什麼,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務的60%。學生想到了還有40%沒有完成;上半年的進度很快,他們的效率很高;他們先緊後鬆。又如我國航天發射七次,都成功了。那裡面沒有百分數,學生說出了裡面內含100%;我國的航天科技十分先進,我為我們國家感到自豪,對學生也進行了必須的思品教育。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和分數,個性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百分數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大部份學生都直接或間接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例項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

百分數是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並非一無所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與一般的分數既有必須的聯絡,又有一些區別。透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悟出一些百分數的意思,從而總結出百分數的好處,然後再解決應用到實際生活例子中。

練習有層次、有拓展、有坡度。學生在理解百分數的基礎上,透過想象,說一說你還想到了什麼,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務的60%。學生想到了還有40%沒有完成;上半年的進度很快,他們的效率很高;他們先緊後鬆。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資料掌握得還是不錯的,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1、就應多給學生一些寫百分數的機會。整節課學生缺少寫百分數的機會,只是強調了一下百分數的寫法,也許學生的印象不會太深刻。

2、因為我都是利用自我準備的素材貫穿了整節課,先是認識百分數、掌握讀寫法、然後根據生活素材具體說明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好處而引出百分數的好處,課本的主題圖和例子就沒有充足的時光在本節課內完成,但如果不講解,讓學生自我領會,可能效果不夠明顯,是一句帶過還是重新講一次呢?該怎樣處理這種狀況,我總覺得還需要思考和探討。但我始終相信要以“學定教”,不是以“教定學”,要做到“學海無涯,教無定法”。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現代數學教育重視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社會的密切關係,重視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理解周圍的世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好處,而不是把數變成枯燥的運算,冷冰冰的數字。教師要為學生帶給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比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資料。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做了這樣的思考:

一、選取貼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題材作為教學源泉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例都與數學知識有聯絡,《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超多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我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百分數概念的引入(彙報課前蒐集的超多內含百分數的素材讓學生感知,例如:姚明的整個職業生涯,投籃命中率為82。6%)——概念的構成足球選手的問題中構成)——概念的強化(黃豆種子的發芽狀況)——概念的運用,每一個題材的選取,我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帶給了觀察比較、探索研究、歸納總結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

二、關注學生知識的構成過程

以往應試教育教學中,數學課的教學最簡捷、最有效、最出成績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這種型別題就用這種方法做,如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份數。長此以往,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高分低能學生佔大部分。因此新課程理念強調,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不能只關注結果。我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教學資料無論是素材的選取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學習百分數有有什麼作用,百分數的好處是什麼,而是透過小組學習,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悟出一些百分數的意思,從而總結出百分數的好處,然後再解決應用到實際生活例子中。

這節課超時了,精心設計的一些練習沒有完成,回想一下,每次的課總是顯得前鬆後緊的感覺,是自已設計一節課的資料太多呢,還是自已在處理某一環節時把握不好呢?還真是要再深思。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在一次校級上課比賽中,我執教了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資料。課後,學生喜笑顏開,而且還不停地念著“是百分之幾”?聽課老師也談論著課堂的精彩。應對這兩種情景,對於執教老師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靜反思,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一、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透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超多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我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百分數概念的引入(出示超多內含百分數的素材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構成(在解決推選足球選手的問題中構成)——概念的強化(在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數的好處,例如:姚明加盟NBA聯賽的第一年,投籃命中率為49·8%。)——概念的運用(創設問題情景:同學們估計一下,聽課老師對這節課的滿意率為多少?),每一個題材的選取,我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帶給了觀察比較、探索研究、歸納總結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予學生。

在《黃愛華與活的數學課堂》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務必是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換句話說,沒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不是成功的教學。在執教《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中,從學習目標的擬定到評價,我都是讓學生主體參與。“同學們,對於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麼?”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主

動學習的慾望。“我想明白什麼叫百分數?”、“我想明白百分數在什麼時候用?”、“我想明白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這一系列的疑問經過整理後,不就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嗎?在課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學們,課已經上了大半,此刻自我評價一下吧,你已經到達了百分之幾的學習目標?”;課後,我再一次讓學生用百分數評價自我的知識目標的完成狀況,並用百分數描述自我的情感態度:愉快%、緊張%、遺憾%。整個課堂,我力求讓學生在必須的自主性活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

本課總體設計,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經歷“在例項中感知,在思辨中發現,在運用中理解”的學習過程。在這一愉悅的課堂中,學生潛力得到了發展,個性能得到了張揚。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1、明暗雙線交融,關注三維目標

以小螞蟻的引領為主線,小螞蟻從“客人”到“同學”,最後到“小螞蟻考一考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小螞蟻――這個使學生平視的形象融合在整個課堂中,從象小螞蟻一樣描邊線,到小螞蟻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小螞蟻。以周長的認識為暗線,實現過程性和知識目標――經歷周長的認識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兩條線相互交融,共同著力於學生的發展。

2、動手體驗數學,動腦提煉數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通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週,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絡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後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3、鼓勵猜測,激發自主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數學想象,以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如“∠”有沒有周長?這一問題的設計,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猜測。有的孩子說有,而有的孩子說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通過猜測、思考、討論、表達等數學活動,主動探索出“角”沒有周長,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從而進一步認識周長。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觸是: 優點與遺憾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我這節課的遺憾是: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時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時,要多給學生機會說說。在測量腰圍時,有的學生隔著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教師指導不到位。 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珍視每一堂課,化遺憾為經驗,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1。根據新課程概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摺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並獲得用摺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活動中學會運用角平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理念。

3。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於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於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定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摺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合語言表述角平分線性質,並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並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於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裡,教師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並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範的證明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後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評價方式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並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華東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下)第十章第三節“等腰三角形”第一課時)成功之處:我用一句話來說明本節課中我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節課我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帶著問題自讀教材中學會閱讀;在小組活動中學會知識的探索和歸納;在一題多解中訓練發散思維,從而使能力目標得以達成,也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為了真正讓學習知識落到實處,我又在每得出一個知識點後及時給出專項練習題強化訓練;再分別以A、B、C三個水平層次進行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使知識目標順利達成,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足之處: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個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發現基礎較差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後我覺得:如果老師先把第一個性質的符號語言轉化示範出來,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學生嘗試完成後兩個性質的轉化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學難點更容易突破。第二個地方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分組活動摺紙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主要還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個小組都定成績較差的那個學生為發言人,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然後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為補充發言人,及時補充和完善小組得到的結論,可能更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反思中消除遺憾,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樣的遼闊而深邃:教學教育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本單元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基礎上,進一步系統的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為進一步認識其他立體圖形和學習有關計算打好基礎。本課時內容主要探究長方體的特點,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的特徵,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於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這節課我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空間觀念,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導教學。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過程意識。在教學中應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感受,逐步領悟,逐步形成,逐步發展。幾何圖形是很抽象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手摸,用眼觀察去體驗立體圖形,循序漸進最後抽象出長方體,並總結出長方體的特徵。這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實踐——總結”這一探究過程。整個過程,從觀察思考,到討論、操作、探索發現,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經歷了探索長方體稜、頂點及特點的全過程。只有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煥發創造力,迸發創新的火花。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1、後進生之所以很難取得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遺忘知識特別快,可能你早上剛教過的內容到下午他就忘記了。有的今天的學會了,可是過幾天他又遺忘了,到最後綜合練習的時候,堆積的知識太多了,補不過來。

2、部分學生不善於動腦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原因除了個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思想懶惰以外,和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一定關係。有時擔心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往往要講的多一些,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一長,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不那麼強烈了。

3、優秀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不是一兩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學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審題的方法、計算的技巧等教師還是應該隨時教給學生的,要強調紮實。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1)、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

雖然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但是隻要舊知識過關,這一單元並不難,於是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首先,我把分數乘除法練好.再複習分數加減法,這樣學生記算起來感到很順利.最後,我又充分複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分數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

(2)、本節課我重點講解了5/14÷4/21×0.64的兩種演算法(1),0.64和14,4直接約分.(2),把0.64化成分數後再約分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嘗試題的出示,促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疑惑而發生認識上的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內部動機,有利於在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展開教育.因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出示嘗試題後,說:"誰能不聽老師的講解就能做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做的過程中提出:"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例項,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資料,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資料,保證資料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資料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八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4、15歲的少年,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總之,七年級學生處於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掌握其規律教學,更應善於引導,使他們旺盛的精力,強烈的好奇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自覺學習。就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下面我談談這學期來我對數學教學中關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體會:

本學期,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探索: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如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下面談談我這學期在數學課堂上的幾種做法。

一、“趣”從“史”中來

數學知識的艱辛探索積累過程中,伴有許多動人的史實故事,閃耀著古中外數學家刻苦鑽研、獻身科學的精神光芒。教師應熟讀這些史料,並機智地應用到教學中去。例如複數概念的匯入,我先向學生介紹數的概念的發展史:自然數的產生、正分數的產生、負數的產生等,並向學生說明,我國是最早使用分數運演算法則和正、負數加法運演算法則的國家。而後,又講古希臘數學家希勒索斯因發現無理數而被沉舟身亡的悲壯史實,講義大利數學家卡爾達諾在他的朋友塔利亞巧解方程的基礎上發現了虛數,講虛數由發現之初被視為“虛幻”“神祕”的數,到揭開神祕的面紗而被廣泛應用的漫長曲折的歷程。學生聽完數學史實故事後,精神振奮,興趣倍增。綜合教材講史,對知識的發生、發展,對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與優良品德都有極好的感召力。

二、“趣”從“奇”中來

好奇心可以觸發學生的求知動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創設懸念的情境,使學生帶著疑念的心情,產生揭開知識奧祕的濃厚興趣。例如,在講授“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前,我說:“同學們,我願意在一個月內每天給你100元錢,但在這個月內,你必須第一天回扣給我1分錢,第二天給我回扣2分錢,……即後一天回扣給我的錢是前一天的2倍,有誰願意?”該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極大好奇心和興趣,他們竊竊私語,出現了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從而促使他們非常認真地投入到探求真知的學習中去。

三、“趣”從“言”中來

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巧妙地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形象描述抽象疑難的數學問題,定能改變學生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成見,使學生感到數學課樂趣無窮,耐人尋味。

例如,學生初學立體幾何的一大障礙就是識圖和畫圖,在平面內畫立體圖形的直觀圖時,銳角、鈍角都可以看成直角,相交或平行的直線可以看成異面直線,這些視覺和想象的矛盾常使學生感到困惑。於是,教師在課堂上可對學生說:“人都是立體的,但照片上的人像卻是平面的,你能在你的照片上摸到你的鼻子的感覺嗎?”學生開懷大笑,從心理上縮短了與直觀圖的距離。再如,《集合》中數集符號的形象識記:“山峰山谷連一起”是自然數集N;“上下皆平平整整”是整數集合Z;“做人要腳踏實地”是實數集R;“啟脣搖舌說道理”是有理數集Q;“人到中年大腹便便”是複數集C。經過這樣的提煉,學生讀起來興趣盎然,記起來牢固實在。

四、“趣”從“趣”中來

數學的抽象性,若能精心策劃設計,往往可以開發出回味無窮的趣味性。例如:題1:甲、乙、丙、丁、戌5名學生進行某種技能比賽,決出了第1到第5名的名次。甲、乙兩名參賽者去詢問成績,回答者對甲說:“很遺憾,你和乙都未拿到冠軍”;對乙說,“你當然不會是最差的”。從這個回答分析,5人的名次排列共可能有多少種不同情況?題2:設想你有三隻箱子,這三隻箱子分別裝有2條黑領帶、2條白領帶、1條黑領帶和1條白領帶。箱子上掛有說明其內容的標籤——黑黑,白白,黑白。但有人換了一下標籤,所以現在每隻箱子上的標籤都是錯誤的。現在允許你從任意一隻箱子裡一次拿一條領帶,但拿時不許看箱子裡面,然後根據拿出的領帶判斷三隻箱子的內容。你最少拿幾次?從哪隻箱子裡拿?這些題目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思維活躍開闊,做起來十分投入。

五、“趣”從“用”中來

凡是理論聯絡實際的內容,學生都特別感興趣,教學應儘量多聯絡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有一種親切感。如在講等比數列的應用時,可舉當前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真例項子:建設銀行受託辦理某單位職工集資建房貸款。貸款期限為10年,年利率為5.22%,(月利率為0.435%)。貸款的償還採用等額均還方式,即從貸款的第一個月起,每個月都歸還銀行同樣數目的錢,10年還清貸款的本金與利息。如果貸款P萬元,那麼每個月應償還多少錢呢?事實表明,聯絡生產、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學生津津有味,全神貫注,並且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趣”從“美”中來

“哪裡有數學,哪裡就有美。”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充分運用生動的語言、傳神的手勢、直觀的教具、形象的媒體和精美的板書,為學生創設優美和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用美的觀點去感悟、理解和變通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審美的愉悅中,激發興趣,豐富想象,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一節的教學中,應向學生呈現橢圓圖形的和諧、對稱美,建系取點的結構美,標準方程的簡潔美等。

七、“趣”從“愛”中來

“哪裡有成功的教育,哪裡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熱的情感在昇華”。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學物件是有情感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需要得到教師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關愛。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精深的數學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嫻熟的演算技能和高超的解題方法,而且還要具有樂教愛生的崇高的思想感情。教師站在講臺上要用期待的目的注視著學生,用高昂的情緒感染著學生,用激動的語言鼓舞著學生,用藝術的方法引導學生,把知識變成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渴望探索真理的活動,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證明,教師注重情感投入,將會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振奮,學習上的愉悅、思想上的共鳴,使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本學期期會考試中我所任教兩個班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圍繞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我們進行了有主題、有實踐、有反思的案例研究,通過課堂這個充滿創造的教學領域,獲得了一些認識。

1.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應該在活動中建構。

例如在教學東南西北時,學生要掌握這四個方位之間的結構: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西北是依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個原理光靠講解是沒用的,我們就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在現實空間環境中通過活動來體驗這四個方位的內在結構。特別是讓學生探究當一個方向確定後,如何來辨別其他三個方向,以此體驗順時針以及方位的順序。再如在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條原理時,我們按照教材的要求分兩個層次教學:先是讓學生從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圍一圍,讓學生直觀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圍成的,有些是圍不成的,同時使學生產生一種空間直覺,當兩條較短的邊合起來小於最長邊是圍不成的,當兩條較短的邊合起來大於最長邊是可以圍成的;接著讓學生邊圍邊有序地記錄每根小棒的長度,並對此進行必要的分類;最後讓學生在空間直覺引領下形成的三邊關係幾何模型和基於資料尋找三邊關係的代數模型這兩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從以上兩個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在操作與實踐活動的探究中才能把握幾何空間特徵和性質的實質,也就是把握空間既要有活動,又要有思考。

2.動態表象能引發學生的空間想象。

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通過研究動態的圓來把握實質,其中有兩個環節:環節一是讓學生用圖形紙片研究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並且在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與直徑都相等。在把圓形紙片反覆對摺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會折出多少條半徑和直徑,有些學生想象成有無數條,有些學生進而認為半徑的條數應該是直徑條數的兩倍,這當然涉及到無限與有限的概念,可見動態研究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環節二是把兩個小球分別系在一根繩上和一根橡皮筋上,通過不斷加速的轉動讓學生想象,小球劃出的圖形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一個是圓,一個不是圓,由此引導學生體驗圓的本質特徵:到定點的距離等於是長的點的軌跡。再如在第一學段教學平移時,引導學生閉著眼睛想象當金魚的嘴向前移動一格,這條金魚也向前移動了一格;嘴再向前移動一格,金魚也向前移動一格,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使學生把部分與整體在平移運動中融合起來,只有達到這樣的認識,由點的移動距離來確立物體的移動距離才能得以內化。又如在研究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設計了一組運動的拼搭遊戲,三條線段,兩條是分開的,讓學生想象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進行變化,把其中一條縮短,能否圍成三角形;再把縮短的一條增長,能否圍成三角形,第三種情況兩條短邊之和正好等於第三邊時也不能圍成三角形,這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其中一條短邊增長一點點,你很難想象到的一點點,你說這時能否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這樣的想象中構築自己的心理影象,由此進一步理解這一原理。這三個案例中都用到了動態的想象,這種想象中不僅包含著圖形的變化,更加蘊含著一種數學思考。按照皮亞傑的研究,動態表象是學生數理——邏輯經驗生成的源泉,靜態表象只能產生物理經驗,而空間觀念不僅僅是一種印象,更是一種思考,是一種邏輯,是一種內在的把握,所以說幾何動態是幾何觀念形成的源泉。

3.知識是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建構。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所以在編寫中為了加強教學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識生成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對基本的幾何知識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那麼,一個章節、一節課的教學究竟要達到什麼目標,要總結到什麼程度,我們在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也走過了一些彎路。例如我校有一位年輕教師上面積和麵積單位這一課時,提供了大量資源和素材讓學生圍繞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想一想、比一比把握其大小,應該說學生的活動和體驗也較豐富。課後凌老師給我們評課時也充分肯定了這一點,但同時提出了一個建議:是否在學生大量生動的實踐活動和感受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抽象和概括,提升到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叫面積。這樣既有豐富的過程,又有基本的抽象,過程與結果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的理解既穩定又開放,既抽象又具象,由此所形成的認知結構也更有張力。

在案例研究中我們還思考了一些諸如通過空間記憶豐富表象,由此產生組合和聯想,最終才能達到想象;空間中既有邏輯推理,更有直觀推理和似真推理;解決實際問題、設計現實作品能使學生領悟到空間中的各種關係等等。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教學除法豎式,除法豎式與以前學的加法、減法和乘法豎式差別很大,上課前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不容易接受。上課前,我先複習了加減乘的豎式,再出示例題,讓學生猜猜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豎式?學生根據例題就知道是除法豎式。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寫寫看,除法豎式應該怎麼寫。學生有的預習了,會寫,但也寫錯,大部分學生把除法豎式寫得與加法、減法和乘法的豎式相同。全班沒有一個人寫對,大多數都寫成了加減乘的豎式模式。即使有的學生知道除法豎式和別的不一樣,也沒能完整的寫出。

所以我聯絡除法橫式,讓學生跟著我的步驟,寫出除法豎式,為了讓學生記牢,我還運用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字眼,如:把除號改造成房子,一個屋頂和一片窗簾,除數寫在窗簾的外面,被除數和除數在捉迷藏,不要讓他們看到。自己出示了除法的豎式格式,接著教學除法豎式的書寫,我重點結合情境理解豎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自己寫除法豎式時,先寫剛才出示的除法豎式,再在作業本上自己做幾個相應的題目,在學生寫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沒有注意數位對齊,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說的,商寫在哪,對齊誰?但是,可見我強調得還不夠。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我不斷強調數位對齊。課上,我請一些成績不怎麼理想的學生上來板演,讓其他學生來批改,指出錯誤。最後讓學生總結寫除法豎式要注意些什麼?我們經常會犯哪些錯誤?學生說得很好,但這一課的作業情況很不理想,有把除法豎式寫成乘法豎式的形式的,有豎式寫得不完整的,有漏寫除數的,有商寫錯位置的,總之,是錯誤百出。批下來,一個班對的沒幾個。

反思自己的教學,問題出在哪裡?可能我在教學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時花的時間比較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教學,由於時間關係,花的時間比較少,學生的練習也少,很多學生還沒有掌握。上黑板板演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卻忽視了其他學生,應多讓學生上黑板板演,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錯誤,以後不要再犯。有的學生只會說,真的自己做了又不注意,又要犯。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本學期快要結束了,作為教了兩個畢業班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這種壓力不是來自自身的知識水平,也不是來自學校的升學壓力,而是來自自身對教學的一種責任和不甘平庸的心態。本人今自身的時間就是一個問題,但一切都不會影響我的對教學的熱情,我要做的更好,考的更好。目前,對於九年級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顯得尤為重要。

一、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其自己去發現。

在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我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追問學生,急於讓其說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當然也就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對於學過的數學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當然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因此在教學中我發現:給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通過教師的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去歸納,效果更好。

例如:在學習四邊形時,我設定了這樣一個情境:由一個特殊四邊形怎樣逐步過渡到另一個特殊四邊形?看誰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邏輯。於是大家都積極參與,認真看書總結。教師把一個一個的題目寫成小紙條,以抽籤的形式搞一次競賽,教師列出題目分別是“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一步過渡到菱形?”“已知四邊形是菱形,怎樣過渡到正方形?”“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過渡到矩形?”於是同學們勇於抽籤搶答。教師一條一條小結在黑板上,作為結論性的東西讓同學記住:“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於是教師給同學們總結出了一個結論:在判定四邊形性質時,應在已知圖形的基礎上,看是否符合“加邊”這個已知條件。比如平行四邊形開拓轉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時就應看其是否符合“加角”這個已知條件,例如“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樣學生學習特殊的四邊形的性質就不難了。顯然,這種上課方法的取得的教學效果遠比機械的師講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給自己一個空間,讓自己大膽的去實踐。

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願打亂即定的教學程式,乾脆採取迴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後來我就靈活調節上課的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樂於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比較,我發現靈活的教學方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更能學好數學。

三、給思維一個空間,讓其循序漸進。

問題的坡度設定也是十分關鍵的。坡度過小,不值得優等生去思考,學生的思維活躍不起來;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因此,學生的思維是循序漸進的,要設定何時的坡度,既讓優等生吃的飽,還得讓差生吃得了。經過反覆的比較與實踐,同時精心設定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上課節奏,儘量讓差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這樣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成績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最讓我頭痛的是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和其他教師探討過這個問題,但他們的意見都一樣,對學困生你不讓抄作業,他們怎麼來交作業呢?因此,我爭取多下班級少做辦公室,但是效果不好,他們有時不問,你鼓勵他們來問,他們有都來問,變成了我幫他們做作業,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到目前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堅持到底。再此:懇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能夠有一種好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學生抄作業的現象。

數學課本上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經過一個月緊張的學習最後迎來六年級的第一次月考,當學生的成績呈此刻我的眼前時,我頓時懵了,幾個平時總在90分以上的同學怎樣只得了80多分,而平時經常補課的十多個人怎樣還是成績不好總認為付出就有回報,努力就有收穫,但是真讓我有點欲哭無淚的感覺………,教室上我精講精練,關注每一個學生,個性是學困生我從接班的第一天起就擠時間幫他們補課,早來晚走,但是…..仔細分析試卷題型多樣,知識點的分佈比較均衡,有很強的針對性。靈活性強,注重了基礎性和生活實際的相互統一,個性注重了學生的計算、應用等方面潛力的考查。

主要存在問題是:填空題單位之間的進率換算、乘法分配律的靈活運用。決定題主要是分數、小數、整數好處的比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操作題。應用題失分在第二題既先求方磚的面積再求100塊方磚的面積,而有的學生直接用方磚的邊長×100,也能夠說根本沒有正確理解題意,總之不理想。

問題是: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單位之間的進率換算小數的好處等

2、計算潛力今後務必加強訓練,尤其是能運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對一些運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學中應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學生容易混淆,不會靈活運用。

3、實踐與應用中的數量關係分析,理解潛力有待提高。學生不會找單位“1”,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分不清,審題不透徹,導致錯誤。

4、缺乏優良的學習習慣,有些同學卷面不整潔,字跡潦草,計算粗心,審題馬虎,出現漏題抄錯題的現象。

四、對今後教學的推薦

從試卷的方向來看,我認為今後在教學中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強化知識的運用和延伸。讓學生牢固掌握有關概念、公式、法則,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不同的數學知識,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潛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結果要求什麼,已知什麼條件,由已知條件怎樣推匯出問題。解決應用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劃線段示意圖。學生能很熟練的運用。

3、針對單位“1”的問題進行強化。學會找單位“1”。

4、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潛力。學生在做題時要說題目的算理,明確計算方法,能口算的就必須要口算,能簡便的必須要簡便運算,熟練掌握常見的簡便運算的型別。

5、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果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雙基”,能否正確解題,而忽視對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嚴重失誤。學生審題不認真,計算不細心,反映出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本次測試學生的過失性失分相當普遍,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總成績。

6、繼續加強課外輔導彌補教室缺陷。在課外輔導時,才可能有針對性地給基礎差的學生“找差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