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愛校主題班會反思(精選3篇)

檢討書4.86K

愛校主題班會反思 篇1

愛學習、愛祖國、愛勞動主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動員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學習,奮發成才的一面旗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途徑。我班級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根據學校有關檔案精神,圍繞這一主題做了大量工作,現將班級“三愛”的班會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愛校主題班會反思(精選3篇)

一、主題教育——創設“三愛”氛圍,深化“三愛”情感

三愛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線,注重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大力開展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和國情教育,緊跟當前形勢,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一)上好“三愛”教育第一課

結合中國56個民族,從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發展進步,感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樹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志向,培養愛國情感和愛國意識。

1.製作手抄報一期

2.開展“五個一百”、“中華詩詞進校園”讀書活動。

3.利用班級群向同學介紹偉人故事,講述偉人事蹟。

4.利用班委會對學生進行教育

總之,多渠道引導全體學生向偉人學習,重溫革命歷史,發揚優良傳統,感受民族精神和偉人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為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二、踐行愛國主義,做合格公民

我班以“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為主題,把“三愛”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結合,將“三愛”的教育內容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一)“紅色”教育

利用每週的星期二下午進行紅色教育,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三愛”教育。

(二)滲透教育

通過實踐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瞭解我國的56個民族,以及他們居住地的特點和自然風景、風俗習慣,瞭解我國各民族人民勤勞、勇敢、淳樸、智慧的事蹟。通過學生的參觀、學習,親自走進“民族小屋”,觸控具有民族特點的器物,從而增強民族的認同感,達到對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教育。

(三)主題教育

1.10月份開展了有關於愛祖國《瞭解家鄉,歌頌祖國》寢室文化藝術

2.製作民族教育手抄報一份,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徵文一次。

3.製作“五個一百”“中華詩詞進校園”手抄報一期。

4.結合讀書活動,開展讀書彙報會一次。

“三愛”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我們引導同學瞭解祖國、黨的歷史和現狀,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對自己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和祖國利益高於—切的思想,培養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激發了大學生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的決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

愛校主題班會反思 篇2

一、活動主題及意圖說明:

針對新時期少年兒童思想意識相對薄弱,社會環境日益複雜,國際新形勢下,如何體現我們的愛國情結?也就是如何在和平環境下,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我們廣大本站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首要問題,也是少年兒童一直糾結不清的心結。針對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我們本地實際情況,我們特意制定了這次主題討論案例,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研討,共同學習和進步。

二、活動背景及目標:

1、回顧歷史,牢記中華民族曾經承受過的深重災難,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2、正視當前現實,反對霸權,牢固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發的堅定信念。

3、培養學生理性看待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們的愛國守法觀念。

4、展望未來,要高瞻遠矚,以民族發展大計為重,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報效祖國。

三、活動過程設計:

1、全體起立,唱國歌。

2、圖片:日本侵略者在華犯下的滔天罪證。

3、圖片:見證前段時間在中國掀起的反日浪潮。

4、學生髮言討論“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前段時間的反日情緒?”

5、學生髮言討論“我們國小生應該怎樣去愛國?”

6、班主任老師作班會總結。

7、學生合唱《歌唱祖國》。

8、主持人宣佈主題班會結束。

四、活動實施過程實錄:

1、全體起立,唱國歌。

2、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3、主持人展示一些材料,以激起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女:4月2日,四川成都一家日本超市伊藤洋華堂遭到當地市民的衝擊。一批高呼抵制日貨口號的市民用磚塊、玻璃杯將店門玻璃和招牌砸爛。部分記者用日本牌子的攝像機和照相機採訪,也遭到示威者的干預。

男:4月3日,深圳市舉辦反日街頭簽名活動,很快演變成反日遊行示威.同日在廣州,約3000人在日本駐穗總領事館外集會。情緒激動的人群在遊行途中向日本餐廳投擲雞蛋,砸爛門窗,並跳上路邊的日本汽車踩踏。

女:在上海,兩名日本大學生在一個餐廳裡被人用啤酒杯和菸灰缸擊中頭部,被送進醫院。

男:以上的一些過激行為授人以柄.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再次批評中國政府,不肯道歉和賠償,人民以為愛國就可以無法無天,令人覺得中國不是法治國家。

男:最近,日本就此專門找了一些國際媒體的記者,進入其駐北京的大使館和上海總領事館參觀,展示其被示威民眾破壞的情況,這就是企圖向外界宣傳中國人的「可怕」形象。如果我們被熱血掩蓋了理智,逞一時之快,這正好中了他們的圈套。

女:4月9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政府要求示威群眾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態度,不搞過激行為。

學生髮言: “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前段時間的反日情緒?

男: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瞭解國際形勢及中日關係的歷史、現狀和我國對日本的政策,正確理解、擁護中央的決策部署,1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外交部長李肇星作關於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係的報告。

女:李肇星說,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好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對日關係面臨的各種問題。

A:每一位公民都有合法表達自己愛國熱情的權利。前提是不能妨害公共秩序和國家利益,決不能因為個人自由造成對公共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損害。

B:表達愛國熱情的方式多種多樣,關鍵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個人自由的“度”在哪裡?就是嚴格遵守法律。守法本身就是愛國的體現。如果選擇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愛國熱情,侵犯他人權利,超出法律的界限,發展下去往往是違法,甚至犯罪。我們不能讓良好的願望演變為不良的結果.

4、學生髮言: 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國?

A:我們現在最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發展的和平環境。日本少數人的行為的確令人憤恨,但表達愛國熱情的方式一定要合法。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把我國的科技實力搞上去我們是在校學生,應該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這才是愛國的真正表現。

B:在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冷靜、理智。中國現階段正處在發展戰略機遇期,安定團結是中國的大方向。我們要把愛國的熱情昇華為學習的動力,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關鍵要靠國力的強盛。”

五、總結與反思:

愛國主義教育是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 ,回顧歷史是為了通過紀念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是我們班召開這次主題隊會的動因。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本次班會,激起了學生的強烈愛國主義熱情。但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是長期的,是深遠的,需要我們教育者協同社會各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把愛國主義教育推向前進。本人覺得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要堅持科學理性的思維,表達情緒要“冷靜、理智、合法、有序”,要著眼於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要有大國的胸襟,正確認識日本,學習他們的長處,併為我所用。應將愛國熱情與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

2、以教師的激發為主導。教師率先進入角色,以真情實感來激發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興趣小組,從而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自我教育潛力。讓學生人人蔘與活動中,從體驗中受到愛國情感教育。

六、效果與評價:

通過這次討論會,讓少先隊員們熟悉了國情、歷史、現狀,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殘酷現實,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激情和學習熱情。懂得了在新時期,愛國並不一定非要到戰場上來體現出來,在生活、工作中照樣可以折射出愛國的光芒。新時代所賦予愛國主義的新內涵,讓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人和事做起,愛校、愛家、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

怎樣在日常教學中多滲透對少年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怎樣賦予教育新時代特色,以學生喜聞樂道的方式展現出來,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問題。

總結:愛國主義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本站青少年前進的道路。培育堅強、樂觀、積極、進取、創新的新時代中國兒童,給他們一顆堂堂正正的中國心,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我們要把愛國主義融入到每一節課,每一個主題活動中,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由小到大,讓愛國主義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旋律,讓我們的孩子以愛國、自強的形象展示於世人,讓我們的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愛校主題班會反思 篇3

《彩雲追月》是第五單元《南海風情》中的歌曲。本節課我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用抒情優美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出對遠在中國臺灣親人的思念,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並啟發學生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這節課我試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進,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設計。

情感性是音樂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徵。當然,其他學科也需要藉助學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樂學習的特殊性在於學生除了可以體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性所生髮的情感,還可以在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帶來的情感。對於音樂學科來說,沒有情感投入和表現的教學是談不上有效的。所以,這節課的匯入,我通過請學生欣賞與月亮有關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導他們感悟月亮帶給人們的情感。學生們很快就聯想到離別、思鄉等情緒。於是,我藉著學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樣是表達思念之情的歌曲《彩雲追月》。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獲得了音樂情感體驗,還為後面學歌節省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