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實習 > 實習心得體會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

20xx年7月11日到7月15日,是我在石橋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實習的第一週,一個星期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實習讓我瞭解到社群衛生服務的重要性。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現代社會,由於工作的忙碌,很多老百姓忽視了自己以及家人的身體健康,而大力推進社群衛生服務,確實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之道。

社群衛生服務,它代替了醫院工作的被動服務,而採用主動服務的工作方式,主動為社群居民提供細緻周到的衛生服務,尤其是對於65歲及其以上的老年人的體檢和隨訪更鮮明的體現了這一特點。

此外,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的工作重心也與醫院不一樣,醫院是以患者的醫治工作為核心,而社群衛生工作體現的是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為主的服務理念。

社群居民是社群衛生服務的最大受惠物件,這一點在我隨石橋鋪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師對社群居民進行隨訪時體會最深。我們對很多老年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進行隨訪,對他們的病情進行全程地掌控,隨時瞭解他們的用藥情況,使社群居民的健康得到很好的保障。並且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和每個季度的一次隨訪,對社群居民疾病的發生起到很好的預防和控制作用。

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給醫務人員提出了較高的業務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有全面、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醫務人員走進社群、走進家庭的基礎。石橋鋪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師們與居民那種親情般的關係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總之,第一週在社群衛生中心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社群衛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的流程有了初步的瞭解。我也期待在後面幾周的實習中學到更多東西,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得更融洽。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我是一位學臨床的醫學生。根據我們的實習大綱,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群醫院的防保科實習預防醫學。實習之後感覺我們的社群衛生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寫過一篇相關的,但似乎少人問津,現又補充了一些內容,貼於此處,與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層預防工作和流行病學的資料採集主要是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的,其他地區具體的操作方式不詳。就拿上海來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是我們熟知的地段醫院,是構成三級醫療體系的第一環,其主要職能是為所在社群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對疾病進行一二級預防,同時承擔著部分重大疾病的療養、康復工作,在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負責對該地區的疾病發生情況進行監測。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很多問題。

一、服務物件覆蓋率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物件是社群居民,疾病監控的物件同樣是社群居民,疾病的監控應該是在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群居民接受了相關的衛生服務?以下這些問題就出現了:

1、在可以選擇更好醫療服務的情況下,社群居民是否願意接受社群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

2、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是否適應社群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質量是否能得到保證; 4、是否能保證大部分的社群居民均能在社群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

5、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收費是否合理;

以上這些問題直接左右了社群居民的選擇。由於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工作時間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時間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職職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醫院,大病則上大醫院就醫,不會選擇地段醫院的服務。同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診療手段單一,也成為了人們不選擇社群醫院的原因之一。按我們帶教的話說來地段醫院就醫的人開藥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社群衛生服中心推出了類似於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務,雖有些類似於國外的家庭保健醫生,但實際差距卻很大。同時由於疾病涉及個人隱私,多數人對於類似的上門服務不甚信任,同樣造成了一定服務困難。由於服務物件與監控物件是一致的,也直接導致了疾病監控覆蓋率的下降。

二、醫療資源的不合理應用。由於服務物件覆蓋率低,而疾病監控需要全覆蓋,這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群衛生人員上門完成,即便這樣依然不能達到有效的覆蓋率,加上流動人口的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疾病監控(尤其是傳染病)的困難。同時由於一級醫院覆蓋率的下降,上級醫院的工作量隨之明顯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對短缺的有趣場面,大醫院急診的繁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醫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療重病和疑難雜症的同時還要忙於應付社群常見疾病。在社群醫院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又造成了大醫院醫療資源的浪費。曾幾何時,和一位英國醫生聊起了英國的全民醫療體系。她說,在英國,要進入大醫院就醫,必須由社群醫生的轉診,否則醫藥費一律自付,這就大大提高了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關從業人員不足,學歷層次不高。從各大醫學院的就業趨向來看,更多的醫學生傾向於去二級或三級醫院就業,去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實這一點是容易理解的,培養一個醫學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多則七年、八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身的發展都是需要考慮的。一個碩士或博士去地段醫院當醫生是很多醫學生和家長所不能接受的,而培養全科醫生又是現在國家培養醫學生的一個方向,任重而道遠。其實在國外,醫生兼職的情況也並非鮮見,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國醫生,既做家庭醫生,又為當地的一家大醫院做心彩超。同時醫院的聯合也是加強各級醫院聯絡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將若干一二三級醫院整合起來,促進醫生交流,共負盈虧,情況可能會更好一些。(補充:在後來實習的幾天裡越來越發現社群醫院的工作效率實在是低得可怕,重複勞動率高得驚人。換句話說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隨訪病人的時間少,用在輸入、核對資料的時間多。社群醫院的大部分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工作方法落後。)

四、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亟待加強。在大醫院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醫成大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人常見病較以前也有明顯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呢?在社群服務時,我們為病人量血壓,發現高血壓不在少數,有些居民的血壓高達180/110mmHg,自己卻渾然不知,他們中不少是中年人和菸民。今天老師的課上說到一些病人到地段醫院配藥,但不聽醫生醫囑,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飲食,結果吃了藥血糖還是一塌糊塗。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腦血管意外一旦發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會還要承擔很大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有一些人會以涉及隱私為由拒絕調查,甚至給予調查者假資料,給流行病學調查造成很大的麻煩。

五、疾控傳報網路不完善。該不完善指的不是傳報制度,而是電腦網路。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經可以做到全市網路一體化,在任何市級或區級精神病醫院,只要發現精神病人就能直接傳到網上,相關社群醫院即刻派人進行隨訪。但有很多疾病的隨訪傳報都是人工製表、列印,沒有相關的網路,人力花費極大,尤其是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其實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全市統一的資料庫,將相關資料定期輸入,就可以減少很多了勞動力。甚至於可以將一部分資料記錄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證上,只要卡一刷,資料自動傳報不就可以快很多。(僅是一種設想,不知道有沒有可行性。)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5

在社群醫院的見習轉眼已經過了一週多了,我們從一開始的對一級醫院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不僅熟知社群醫院的運轉模式、主要職能,而且還能在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協同完成特定的課題調查,不能不說,這一週半的對我們來說是漫長的,也是飛逝的。

把我們的工作總結一下的話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在社群衛生站點的見習。

其實在我家的樓下就有這樣的一個衛生站點,我也曾經因為配藥而去過,但是我卻從來不知道這個衛生站點的一般職能為何,總覺得這就是一個配藥的地方。要不是那裡還能掛鹽水的話,其實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於藥房的。而直到這次見習,我才真正瞭解了社群衛生中心作為我們國家整體醫療結構的一部分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到達臨汾街道社群醫院的第一天,帶教的老師就向我們具體的介紹了不同分級的醫院具體的功能劃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來像以前我們說的地段醫院之類的一級醫院是直接為社群提供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綜合服務的基層醫院,是初級衛生保健機構

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對人群提供一級預防,在社群管理多發病常見病現症病人並對疑難重症做好正確轉診,協助高層次醫院搞好中間或院後服務,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級醫院比如各區的中心醫院則是跨幾個社群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地區性醫院,是地區性醫療預防的技術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參與指導對高危人群的監測,接受一級轉診,對一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並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和科研。三級醫院就是跨地區、省、市以及向全國範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了,是具有全面醫療、教學、科研能力的醫療預防技術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專科包括特殊專科的醫療服務,解決危重疑難病症,接受二級轉診,對下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人才;完成培養各種高階醫療專業人才的教學和承擔省以上科研專案的任務;參與和指導一、二級預防工作。簡而言之,就是一級醫院以預防宣傳為主,二級醫院以治療為主,至於三級醫院則是兼顧治療與研究。

接著我們就在老師的安排下,個人分散下去了各個居民社群的衛生站點,深入的瞭解社群的醫療結構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應功能的。

通過與以往在三級醫院的就診與見習經歷的比較,我發現一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醫患關係的不同。在三級醫院就診的時候,由於人數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較重活比較複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每個走廊裡會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診,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為了排隊的時間少一點而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到醫院排隊掛號。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時候,又由於醫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這麼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診過程的倉促,往往等等幾小時,看看幾分鐘,病人們怨聲載道,醫生們也並不輕鬆。 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看病難、治病難的矛盾就體現在這裡。但是一級的街道社群醫院及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就截然不同。在衛生站點的時候,雖然每天的病人總數遠沒有三級醫院的一個醫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時間段,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較多的人排隊等待的現象。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這裡等待的病人沒有大醫院裡那種焦躁的感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鄰里街坊之間談笑風生的悠閒之態。而且在看病的時候,也由於和醫生比較熟,所以常常能夠得到一些細節之處的關照,使看診之時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與被求助關係,更多的是一種融洽的朋友關係。三級醫院雖然也不是不願意做,但是人數方面的限制決定了他們不會有這個時間,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結束了。

同時社群衛生中心對於居民來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們通常都是一些常見的慢性病,需要維持治療但是病情又不是很嚴重和複雜,這時候衛生站點就可以就近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同時又為二、三級醫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級醫院的運轉模式以後,我們接到了老師安排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以及獨居老人的'任務。通過這個任務,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社群醫院的運轉方式及其在居民間的影響力。通常我們在醫院做調查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拒絕我們的,那些我們自己都覺得繁瑣的調查,那些病人們卻能夠耐心的一項項做完。 後期我們以上門訪問的調查方式為主。雖然上門訪問的時候確實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態度很不耐煩,但是一旦我們講明瞭情況,並且具體說明是社群衛生站的某某醫生讓我們上門的以後,他們通常都會很客氣的回答我們的問題。雖然拒絕的也有,但態度上就沒有那麼粗暴了。由此可見,那些站點的老師們在是一名醫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

更讓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點的老師,她們都不用看病人的相關資料,只憑借記憶,就能對病人的病情狀況、性格脾氣甚至家庭狀況都能一一道來,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調查問卷本身。我們發現,高血壓的那份問卷缺少多個正常狀態的選項,而且對於面色觀察的選項也太少,建議改成像舌脈象一樣的開放式填寫。還有獨居老人的那份調查,雖然它是國際化量表有助於調查結果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一份量表並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上面的很多問題最多隻適合於老人自己填寫,而並不適應於調查者直接開口問,尤其是在還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場的情況下。

我認為這些問題中的相當一部分,不但現在我們國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們的尺度也不是現在我國的老人們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問題太直接回給採訪人造成不禮貌的感覺之外,也有些問題過於開放,比如對於老人關於與異性接觸的看法之類的問題,我不認為那些老人願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覺得自己對於別人是個負擔”之類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很問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別的一些問題來旁敲側擊,那麼必然最後的結果會呈現相當的誤差。總之,我認為,如果要調查我國獨居老人的狀況的話,最好那些量表還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頭看看,這短短一段時間的見習使我們對社群醫院的體制及其運轉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認識,對於醫院的分級制度也有了進一步的體認。但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認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還有待於我們以後實踐過程中的操作與鍛鍊。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我是一位學臨床的醫學生。根據我們的實習大綱,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群醫院的防保科實習預防醫學。實習之後感覺我們的社群衛生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但似乎少人問津,現又補充了一些內容,貼於此處,與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層預防工作和流行病學的資料採集主要是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的,其他地區具體的操作方式不詳。就拿上海來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是我們熟知的地段醫院,是構成三級醫療體系的第一環,其主要職能是為所在社群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對疾病進行一二級預防,同時承擔著部分重大疾病的療養、康復工作,在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負責對該地區的疾病發生情況進行監測。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很多問題。

一、服務物件覆蓋率低。

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物件是社群居民,疾病監控的物件同樣是社群居民,疾病的監控應該是在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群居民接受了相關的衛生服務?以下這些問題就出現了:

1、在可以選擇更好醫療服務的情況下,社群居民是否願意接受社群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

2、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是否適應社群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質量是否能得到保證;

4、是否能保證大部分的社群居民均能在社群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

5、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收費是否合理;

以上這些問題直接左右了社群居民的選擇。由於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工作時間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時間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職職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醫院,大病則上大醫院就醫,不會選擇地段醫院的服務。同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診療手段單一,也成為了人們不選擇社群醫院的原因之一。按我們帶教的話說來地段醫院就醫的人開藥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社群衛生服中心推出了類似於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務,雖有些類似於國外的家庭保健醫生,但實際差距卻很大。同時由於疾病涉及個人隱私,多數人對於類似的上門服務不甚信任,同樣造成了一定服務困難。由於服務物件與監控物件是一致的,也直接導致了疾病監控覆蓋率的下降。

二、醫療資源的不合理應用。

由於服務物件覆蓋率低,而疾病監控需要全覆蓋,這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群衛生人員上門完成,即便這樣依然不能達到有效的覆蓋率,加上流動人口的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疾病監控(尤其是傳染病)的困難。同時由於一級醫院覆蓋率的下降,上級醫院的工作量隨之明顯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對短缺的有趣場面,大醫院急診的繁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醫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療重病和疑難雜症的同時還要忙於應付社群常見疾病。在社群醫院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又造成了大醫院醫療資源的浪費。曾幾何時,和一位英國醫生聊起了英國的全民醫療體系。她說,在英國,要進入大醫院就醫,必須由社群醫生的轉診,否則醫藥費一律自付,這就大大提高了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關從業人員不足,學歷層次不高。

從各大醫學院的就業趨向來看,更多的醫學生傾向於去二級或三級醫院就業,去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實這一點是容易理解的,培養一個醫學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多則七年、八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身的發展都是需要考慮的。一個碩士或博士去地段醫院當醫生是很多醫學生和家長所不能接受的,而培養全科醫生又是現在國家培養醫學生的一個方向,任重而道遠。其實在國外,醫生兼職的情況也並非鮮見,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國醫生,既做家庭醫生,又為當地的一家大醫院做心彩超。同時醫院的聯合也是加強各級醫院聯絡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將若干一二三級醫院整合起來,促進醫生交流,共負盈虧,情況可能會更好一些。(補充:在後來實習的幾天裡越來越發現社群醫院的工作效率實在是低得可怕,重複勞動率高得驚人。換句話說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隨訪病人的時間少,用在輸入、核對資料的時間多。社群醫院的大部分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工作方法落後。)

四、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亟待加強。

在大醫院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醫成大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人常見病較以前也有明顯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呢?在社群服務時,我們為病人量血壓,發現高血壓不在少數,有些居民的血壓高達180/110mmHg,自己卻渾然不知,他們中不少是中年人和菸民。今天老師的課上說到一些病人到地段醫院配藥,但不聽醫生醫囑,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飲食,結果吃了藥血糖還是一塌糊塗。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腦血管意外一旦發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會還要承擔很大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有一些人會以涉及隱私為由拒絕調查,甚至給予調查者假資料,給流行病學調查造成很大的麻煩。

五、疾控傳報網路不完善。

該不完善指的不是傳報制度,而是電腦網路。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經可以做到全市網路一體化,在任何市級或區級精神病醫院,只要發現精神病人就能直接傳到網上,相關社群醫院即刻派人進行隨訪。但有很多疾病的隨訪傳報都是人工製表、列印,沒有相關的網路,人力花費極大,尤其是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其實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全市統一的資料庫,將相關資料定期輸入,就可以減少很多了勞動力。甚至於可以將一部分資料記錄在卡或者身份證上,只要卡一刷,資料自動傳報不就可以快很多。(僅是一種設想,不知道有沒有可行性。)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是在政府領導、社群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群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群為範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為重點,以解決社群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社群衛生服務管理這門課見習的地點是到某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去,我們所到的社群是廣州荔灣逢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內開展了臨床醫療、臨床康復、預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健康教育、社群診斷、家庭病床等服務專案。在醫療方面,中心在醫學領域不斷開創了自己的特色,滿足轄區內病人的醫療需求。中心內設全科診室、中醫診室,中西醫治療相結合,並將鍼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藥穴位注射等中醫適宜技術普遍推廣。該社群在早段時間還評為以中醫為特色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該中心在醫療方面與其他中心大致相同,主要是針對社群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治療。設立了三個診室,其中還包括髮熱診室和腸道診室。還有急診室,不過是與治療診室是公用地方的。雖然這個設計不大符合規矩,但在廣州這寸土尺金的地方是難免的。雖然急診室與治療室公用,但裡面急診的器具是齊全的。一旦有急症病人來到,急診治療還是能夠正常運作的。總體上,中心的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個社群區民六萬多,在這裡的門診量也是很多的,特別是這裡的中醫治療具有特色。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患者大都集中在上午來看病,所以早上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所以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就會減少了,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本中心裝置精良,擁有200mAX光機、B超診斷儀、鐳射治療儀、紅外線乳腺診斷儀、電腦中頻治療儀、生化、電解質檢驗分析儀等一大批先進儀器和裝置,為臨床正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有力的保障,但這是相對於其他社群來說。對於大醫院來說只是一小部分的東西。卻能夠基本滿足中心病人的要求。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群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群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

這裡所有的藥物清單都公示出來了,分別有國基和省基藥物,社群只有這些藥物。都是國家統一購置的。清單顯示購入價和售價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社群裡的醫生是沒有回購藥物的,開的藥也沒有一點利潤。醫生的收入與醫院的收入是分開的,就是收支兩條線。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將業務收入、醫保預付資金、預防保健經費全部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範疇,實現社群公共衛生服務和社群基本醫療的全面預算管理:通過將收入上繳專戶,支出按計劃和規定用途從專戶中撥付的資金管理形式,使單位收入與個人分配利益脫鉤,從機制上切斷社群衛生服務的趨利因素。我們就有疑問了,既然醫生固定有收入,而不與社群的收入掛鉤,那麼醫生不就很容易成為駐米大蟲? 其實不然,因為每一年都有人來到社群來考核,如果你一年內沒有完成需要考核的工作量,就會相應的扣除工資。這樣一種方式我覺得是不錯的,不僅僅能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也能使社群開展更多的健康宣教的活動,使老百姓認識到更多健康的知識。

中心除負責對地段轄區內易感人群,7歲以下兒童建卡“七苗”全程接種,1週歲內兒童“四苗”全程接種,以及新生兒訪視、嬰幼兒定期保健、高危新生兒追蹤、體弱兒管理及營養諮詢、兒童心理諮詢和婦女保健、圍產期保健外,還對轄區內居民進行基線調查,建立家庭、個人及社群健康檔案,開展老年人保健指導,建立60歲以上老人、孤寡、殘疾人登記冊,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系統管理,建立保健卡,對慢性病實施微機管理和動態隨訪管理。中心還根據老年人的要求定期組織針對各個季節、各個時期的多發病進行知識講座,宣傳養生保健,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療法、體質調養等有自我保健知識。還開展了一項新的專案----“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裡,來到社群的人可以自行測自己的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指標。加強居民的自我管理,減少危險因素。我覺得安全小屋的應用發展還是要看居民的依從性。如果居民的依從性低,這個安全小屋就毫無用處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識。所以健康宣教一定要落到實處。

雖然社群醫院發展的飛快,但是很多人還是無論什麼病都是去大醫院。社群醫院在發達國家有上百年曆史,在我國起步不過10年。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不足為奇,如何解決這種煩惱更不容忽視。讓百姓信賴並自發選擇社群醫院,讓社群醫院更好地發揮在城市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就必須跨越限制社群醫院發展的資金、裝置、人才等門檻,使之真正做到便捷、有效。只有讓社群醫院茁壯地長大,社群衛生服務才能贏得人心,逐步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第一次進入產科進行臨床實踐,對我來說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可以近距離看生孩子。緊張的是自己不能快速瞭解產科知識。畢竟理論與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產科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給小寶寶量體溫,給產婦聽胎心,在手術室幫老師準備用物,再給剛出生的小寶貝穿衣打針,基本就這些。當然每一次都有風險,印象深刻的是昨晚一個產婦做了緊急剖腹產,當時情況真的很緊急,老師們用最快的速度把她運送到13樓手術室,歷經半個多小時,寶寶誕生了,大家都露出了喜悅的心情。這也是我在產科最後一個夜晚。每當有一個新生命誕生就會引來很多喜悅!第二天第一次和老師接生,他們的`動作是那樣的熟練,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在一旁指導,雖然當時心裡會有一些緊張,但是我極力去客服內心的恐懼。那一次我閒的有些手忙腳亂,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看似簡單的事情可做起來特別的困難,老師老師做操作的時候,你在一邊看你會覺得很簡單,可讓自己去做確實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月,但是這是我感受很深刻的一段時間,它讓我從離亂中回到時間。讓我在以後的實習中打下了基礎,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用微笑去面對,知識總是要自己去擴充的,在將來的某天,我會用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他人。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在這四個星期的實習裡,我學習了很多之前實習的科室沒學到的知識,如病種方面,如宮外孕、子宮肌瘤、卵巢膿腫、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葡萄胎、子宮脫垂和會陰血腫等疾病。還學到了專科操作如陰道抹洗,如窺陰器的使用,不僅學會了如何操作,還知道實施操作的適應症,禁忌症還有其目的。我覺得婦科也是一個手術相對較多的科室,所以既涉及一般的術後護理,包括術後病人生命體徵的觀察,傷口滲液情況和用藥、活動以及飲食指導,也涉及一些專科方面的護理,如陰道流血方面的觀察。

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使用甲氨蝶呤肌注對宮外孕患者進行保守治療以及治療後進行相關宣教,尤其是口腔黏膜的護理,包括勤漱口,多飲水忌喝太熱的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還有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還有一個深刻的是用十多種中藥進行灌腸,而操作的目的'是對盆腔起到一個消炎的作用,對此,還區別了保留灌腸和大量不保留灌腸的操作方法和目的。

總體來說,我覺得自己的專科操作還不夠熟練,理論知識出掌握不夠全面,希望自己好好加強這些方面的不足。還有,個人覺得平時實習就要訓練自己做事的規劃性,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工作效率。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二門診的一週很快就過去了,這七天裡,我對社群醫院的環境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

大概是受小的時候家屬區裡的醫務室的溫馨環境的影響,我一直在心中保留著做一個社群醫生的小願望。因為我覺得社群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礎,這在中國這一特定的環境下,非常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就醫依從性。門診的患者每天來來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看醫生,並沒有好的依從性,這一點對於中國廣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還有一些患者對於醫生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這與現在的醫療大環境不無關係,但也與醫生因為自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有關。對於這兩點問題,我一直認為,有責任感和醫術高超的社群醫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社群門診的這些天,讓我對這一點有了更多的信心,因為我在這裡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感動。

二門診的老師們,學識都很淵博,很受患者尊重。這也是我很喜歡全科醫生的一點,他們看上去都親切而低調,但他們卻是有著大醫院專科醫生不能小覷的廣博的知識,看似信手拈來的功夫,卻是患者就診的第一道守護者。雖然看每個病人的時間還是有限,但是他們還是比專科醫生多了一份熱情和親切,對患者的教育和指導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經在大醫院就過醫,他們在二門診開藥的同時,醫生們也不錯過任何宣教的機會,這一點,使我更加堅信,也許大醫院的醫生對於最新的知識有著更深入的瞭解,用藥更有把握,但是社群醫生在患者教育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絕不亞於他們的。

很遺憾,給我安排入戶的那天並沒有入戶,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瞭解社群醫生工作的機會。但是那天在兒童保健的智力篩查門診,我還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群醫生在患者的基礎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家屬區裡醫務室裡疫苗接種或是看病的溫馨經歷。可以想見,入戶這種更加體貼周到的醫療行為,對於很多醫療觀念比較淡薄的患者的母嬰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二門診有很多好處,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總體上,二門診還是北醫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帶來了很多除了一萬五千人的社群居民以外的臨近的社群患者。雖然很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並沒有比大醫院多上多少,醫生們與患者也並不是特別熟悉,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這一點讓我覺得還是有點小遺憾的。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門診也不除外。依託著三院的強大的支援,二門診的醫生們有了較好的再教育的條件,但是相對於大醫院的專科醫生,他們還是少了許多參加高水平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等高水平的學習機會。所以在治療上,很可能會有一些與專科醫生不同的治療意見,這點不僅會不利於患者的治療,也不利於全科醫生自己的成長。與此相應的,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群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群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

新的醫療改革正在進行,我這短短一週的實習感受使我相信,社群醫院作為醫改的重要環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獲得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源,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在社群醫院的見習轉眼已經過了一週多了,我們從一開始的對一級醫院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不僅熟知社群醫院的運轉模式、主要職能,而且還能在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協同完成特定的課題調查,不能不說,這一週半的對我們來說是漫長的,也是飛逝的。

把我們的一下的話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在社群衛生站點的見習。

其實在我家的樓下就有這樣的一個衛生站點,我也曾經因為配藥而去過,但是我卻從來不知道這個衛生站點的一般職能為何,總覺得這就是一個配藥的地方。要不是那裡還能掛鹽水的話,其實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於藥房的。而直到這次見習,我才真正瞭解了社群衛生中心作為我們國家整體醫療結構的一部分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到達臨汾街道社群醫院的第一天,帶教的老師就向我們具體的介紹了不同分級的醫院具體的功能劃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來像以前我們說的地段醫院之類的一級醫院是直接為社群提供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綜合服務的基層醫院,是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對人群提供一級預防,在社群管理多發病常見病現症病人並對疑難重症做好正確轉診,協助高層次醫院搞好中間或院後服務,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級醫院比如各區的中心醫院則是跨幾個社群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地區性醫院,是地區性醫療預防的技術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參與指導對高危人群的監測,接受一級轉診,對一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並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和科研。三級醫院就是跨地區、省、市以及向全國範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了,是具有全面醫療、教學、科研能力的醫療預防技術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專科(包括特殊專科)的醫療服務,解決危重疑難病症,接受二級轉診,對下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人才;完成培養各種高階醫療專業人才的教學和承擔省以上科研專案的任務;參與和指導一、二級預防工作。簡而言之,就是一級醫院以預防宣傳為主,二級醫院以治療為主,至於三級醫院則是兼顧治療與研究。

接著我們就在老師的安排下,個人分散下去了各個居民社群的衛生站點,深入的瞭解社群的醫療結構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應功能的。

通過與以往在三級醫院的就診與見習經歷的比較,我發現一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醫患關係的不同。在三級醫院就診的時候,由於人數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較重活比較複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每個走廊裡會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診,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為了排隊的時間少一點而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到醫院排隊掛號。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時候,又由於醫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這麼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診過程的倉促,往往等等幾小時,看看幾分鐘,病人們怨聲載道,醫生們也並不輕鬆。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看病難、治病難的矛盾就體現在這裡。但是一級的街道社群醫院及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就截然不同。在衛生站點的時候,雖然每天的病人總數遠沒有三級醫院的一個醫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時間段,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較多的人排隊等待的現象。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這裡等待的病人沒有大醫院裡那種焦躁的感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鄰里街坊之間談笑風生的悠閒之態。而且在看病的時候,也由於和醫生比較熟,所以常常能夠得到一些細節之處的關照,使看診之時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與被求助關係,更多的是一種融洽的朋友關係。三級醫院雖然也不是不願意做,但是人數方面的限制決定了他們不會有這個時間,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結束了。

同時社群衛生中心對於居民來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們通常都是一些常見的慢性病,需要維持治療但是病情又不是很嚴重和複雜,這時候衛生站點就可以就近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同時又為二、三級醫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級醫院的運轉模式以後,我們接到了老師安排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以及獨居老人的任務。通過這個任務,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社群醫院的運轉方式及其在居民間的影響力。通常我們在醫院做調查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拒絕我們的,那些我們自己都覺得繁瑣的調查,那些病人們卻能夠耐心的一項項做完。後期我們以上門訪問的調查方式為主。雖然上門訪問的時候確實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態度很不耐煩,但是一旦我們講明瞭情況,並且具體說明是社群衛生站的某某醫生讓我們上門的以後,他們通常都會很客氣的回答我們的問題。雖然拒絕的也有,但態度上就沒有那麼粗暴了。由此可見,那些站點的老師們在是一名醫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讓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點的老師,她們都不用看病人的相關資料,只憑借記憶,就能對病人的病情狀況、性格脾氣甚至家庭狀況都能一一道來,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調查問卷本身。我們發現,高血壓的那份問卷缺少多個正常狀態的選項,而且對於面色觀察的選項也太少,建議改成像舌脈象一樣的開放式填寫。還有獨居老人的那份調查,雖然它是國際化量表有助於調查結果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一份量表並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上面的很多問題最多隻適合於老人自己看了填寫,而並不適應於調查者直接開口問,尤其是在還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場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些問題中的相當一部分,不但現在我們國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們的尺度也不是現在我國的老人們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問題太直接回給採訪人造成不禮貌的感覺之外,也有些問題過於開放,比如對於老人關於與異性接觸的看法之類的問題,我不認為那些老人願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覺得自己對於別人是個負擔之類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很問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別的一些問題來旁敲側擊,那麼必然最後的結果會呈現相當的誤差。總之,我認為,如果要調查我國獨居老人的狀況的話,最好那些量表還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頭看看,這短短一段時間的見習使我們對社群醫院的體制及其運轉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認識,對於醫院的分級制度也有了進一步的體認。但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認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還有待於我們以後實踐過程中的操作與鍛鍊。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8

通過與以往在三級醫院的就診與見習經歷的比較,我發現一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醫患關係的不同。在三級醫院就診的時候,由於人數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較重活比較複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每個走廊裡會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診,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為了排隊的時間少一點而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到醫院排隊掛號。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時候,又由於醫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這麼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診過程的倉促,往往等等幾小時,看看幾分鐘,病人們怨聲載道,醫生們也並不輕鬆。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看病難、治病難的矛盾就體現在這裡。但是一級的街道社群醫院及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就截然不同。在衛生站點的時候,雖然每天的病人總數遠沒有三級醫院的一個醫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時間段,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較多的人排隊等待的現象。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這裡等待的病人沒有大醫院裡那種焦躁的感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鄰里街坊之間談笑風生的悠閒之態。而且在看病的時候,也由於和醫生比較熟,所以常常能夠得到一些細節之處的關照,使看診之時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與被求助關係,更多的是一種融洽的朋友關係。三級醫院雖然也不是不願意做,但是人數方面的限制決定了他們不會有這個時間,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結束了。

同時社群衛生中心對於居民來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們通常都是一些常見的慢性病,需要維持治療但是病情又不是很嚴重和複雜,這時候衛生站點就可以就近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同時又為二、三級醫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級醫院的運轉模式以後,我們接到了老師安排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以及獨居老人的任務。通過這個任務,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社群醫院的運轉方式及其在居民間的影響力。通常我們在醫院做調查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拒絕我們的,那些我們自己都覺得繁瑣的調查,那些病人們卻能夠耐心的一項項做完。後期我們以上門訪問的調查方式為主。雖然上門訪問的時候確實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態度很不耐煩,但是一旦我們講明瞭情況,並且具體說明是社群衛生站的某某醫生讓我們上門的以後,他們通常都會很客氣的回答我們的問題。雖然拒絕的也有,但態度上就沒有那麼粗暴了。由此可見,那些站點的老師們在是一名醫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讓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點的老師,她們都不用看病人的相關資料,只憑借記憶,就能對病人的病情狀況、性格脾氣甚至家庭狀況都能一一道來,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調查問卷本身。我們發現,高血壓的那份問卷缺少多個正常狀態的選項,而且對於面色觀察的選項也太少,建議改成像舌脈象一樣的開放式填寫。還有獨居老人的那份調查,雖然它是國際化量表有助於調查結果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一份量表並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上面的很多問題最多隻適合於老人自己看了填寫,而並不適應於調查者直接開口問,尤其是在還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場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些問題中的相當一部分,不但現在我們國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們的尺度也不是現在我國的老人們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問題太直接回給採訪人造成不禮貌的感覺之外,也有些問題過於開放,比如對於老人關於與異性接觸的看法之類的問題,我不認為那些老人願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覺得自己對於別人是個負擔”之類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很問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別的一些問題來旁敲側擊,那麼必然最後的結果會呈現相當的誤差。總之,我認為,如果要調查我國獨居老人的狀況的話,最好那些量表還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頭看看,這短短一段時間的見習使我們對社群醫院的體制及其運轉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認識,對於醫院的分級制度也有了進一步的體認。但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認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還有待於我們以後實踐過程中的操作與鍛鍊。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大概是受小的時候家屬區裡的醫務室的溫馨環境的影響,我一直在心中保留著做一個社群醫生的小願望。因為我覺得社群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礎,這在中國這一特定的環境下,非常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就醫依從性。門診的患者每天來來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看醫生,並沒有好的依從性,這一點對於中國廣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還有一些患者對於醫生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這與現在的醫療大環境不無關係,但也與醫生因為自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有關。對於這兩點問題,我一直認為,有責任感和醫術高超的社群醫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社群門診的這些天,讓我對這一點有了更多的信心,因為我在這裡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感動。

二門診的老師們,學識都很淵博,很受患者尊重。這也是我很喜歡全科醫生的一點,他們看上去都親切而低調,但他們卻是有著大醫院專科醫生不能小覷的廣博的知識,看似信手拈來的功夫,卻是患者就診的第一道守護者。雖然看每個病人的時間還是有限,但是他們還是比專科醫生多了一份熱情和親切,對患者的教育和指導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經在大醫院就過醫,他們在二門診開藥的同時,醫生們也不錯過任何宣教的機會,這一點,使我更加堅信,也許大醫院的醫生對於最新的知識有著更深入的瞭解,用藥更有把握,但是社群醫生在患者教育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絕不亞於他們的。

很遺憾,給我安排入戶的那天並沒有入戶,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瞭解社群醫生工作的機會。但是那天在兒童保健的智力篩查門診,我還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群醫生在患者的基礎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家屬區裡醫務室裡疫苗接種或是看病的溫馨經歷。可以想見,入戶這種更加體貼周到的醫療行為,對於很多醫療觀念比較淡薄的患者的母嬰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二門診有很多好處,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總體上,二門診還是北醫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帶來了很多除了一萬五千人的社群居民以外的臨近的社群患者。雖然很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並沒有比大醫院多上多少,醫生們與患者也並不是特別熟悉,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這一點讓我覺得還是有點小遺憾的。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門診也不除外。依託著三院的強大的支援,二門診的醫生們有了較好的再教育的條件,但是相對於大醫院的專科醫生,他們還是少了許多參加高水平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等高水平的學習機會。所以在治療上,很可能會有一些與專科醫生不同的治療意見,這點不僅會不利於患者的治療,也不利於全科醫生自己的成長。與此相應的,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群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群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

新的醫療改革正在進行,我這短短一週的實習感受使我相信,社群醫院作為醫改的重要環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獲得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源,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我作為一名藥劑實習生,在醫院各個藥房科室所領悟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生活中的小知識大學問遠比平常學到的多很多由此讓我體會到要多邁出腳步看看社會。

在藥房時期間,我真正體會到了一些小細節能引發大問題。尤其是在門診西藥房中,在醫生開具的.藥單裡,有不同的藥品及醫用藥水,而且與住院部藥房不同的是,門診藥房的取藥人是患者及患者家屬,我們為此要更加的小心謹慎,稍一不留神,打個小馬虎就會弄錯。有時候碰到有人不小心發錯藥的時候,也會遇上一些患者來罵罵咧咧,這種時候同樣作為實習生的我心裡肯定也很難過,所以更加清楚要嚴謹對待。當然在住院部藥房也應該同樣認真仔細。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回首,平素裡與護理系的幾個朋友聊起她們的實習,知道護理系的實習生們只剩下兩三個月的實習時時間了,才驚覺我們藥劑系在醫院實習時間後知後覺的也過了大半年了,方才開始有了些許的不捨和難過。

我想我們更應好好珍惜在這裡剩下的實習時間,讓自己更加充實,我也將帶領好我組裡的實習生奮發圖強,為日後更好的為醫學事業做出更好的貢獻。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從去年x月份我離開了自己的母校“曲靖醫學專科學校”來到了曲靖市麒麟區人民醫院實習。在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這十個月裡,我從外二科、手術室……到外一科,在這條艱辛的路上,從開始進入醫院實習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壓力不僅來自一起實士的護士,更多的卻是來自自己。作為一個大專生的我和那些一起實習的來自昆明醫學院、大理醫學院的同學比起來沒有優勢。所以,我只有在實習期間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使我不落後,不被蓬勃發展的社會所淘汰。

在醫院實習期間我的第一個科是外科,在外科這個月裡,我首先學會了靜脈穿刺,在帶教老師的熱誠,細心教導下,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比如:在門診時我學會了清創傷口的處理(縫合、拆線、換藥等)。

我的第二個實習科室是手術室。剛進手術室時我什麼都不懂,就連最常規的器械名稱及用途都不知道,還有那些無菌原則更是如此,好在帶教老師對我們很好,什麼事情都為我們仔細的講解,有很多事都讓我們自己動手,慢慢的我們也熟悉了這裡的程式。在這短短的二十多天裡,我很認真的學習關於手術室方面的.知識,瞭解手術室的工作性,熟悉每臺手術所需要準備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無菌操作技術,如戴無菌手套,穿脫手術衣以及正確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夠熟練準確的操作。但是由於時間短暫對於有些手術器械的名稱及用途仍不是很瞭解,真是有些遺憾。

我的第三個實習科室是內科,在該科內我瞭解了很多內科病的各種治療常識,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飲食治部的重要性,及堅持用藥的原則,注意事項,某些藥物副作用的處理。

春節回來我們就進入了專科實習。我選擇的科室是手術室,由於以前的實習認識,所以這次再次進入手術室時,我不再感到陌生。老師對我們也是特別的歡迎,對我們也沒有像輪轉實習時那樣嚴格,我在老師帶領幾天後,就獨自上臺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半個月以後就幾乎能獨立完成各種中、小手術的配合,於至得到各位老師的認可及好評。在這三個月裡,我參與了很多手術,見過好多外面請來專家的大手術,讓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總之,在該科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為我今後從事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這xx個月裡,我也慢慢地進行著從一個護生到一個護士的蛻變,十月的修行,十月的磨練,我努力去做一名好護士,努力每天以微笑的面容去面對我的病人,努力做到耐心細緻而不急躁,努力做到工作紮實而不出錯。在各個“老師”前面,我是一個勤快認真的晚輩,在病人前面我是一個溫柔、和善、平易見人的年輕護士。實習的日子裡,我懂得了如何去贏得別人的尊重,面對誤解我不去爭辯,面對批評學會了擺正心態。因為年輕,我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多;因為年輕,我就應該勇於受挑戰。下面我就談談可以詮釋為我的一些感悟。

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理念,護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圍繞病人入院到出院展開的。人是一個生物體時時刻刻有著他各種生理需求和社會需求,病人則在此基礎上還有疾病治療護理需求。因此,如何滿足病人的各種正常需求,就囊括了我們所有的護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難,都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其中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耐心的細緻的入院宣教、溫馨和藹的語言溝通、體貼入微的生活護理、高度負責的人文關懷等等。都是護理工作的具體體現,護理質量的高低均會在這日常的點點滴中反映出來。總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病人滿意了,說明我們的工作就做好了。

二、要嚴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在護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對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執行醫吃制度”、“搶救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等。各項操作規程是我們的教科書上都明確規定了的。護理工作中如果沒有嚴格的紀律和制度約束,就會一盤散沙,工作無序,正常的工作無法準確的完成。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是我們的前輩在上百年的護理實踐中總結出來,凝結了她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有些是血和淚甚至生命所換來的。違反了這些制度和規程,輕則延誤診查和治療,重則可能給病人造成功能障礙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們吸有嚴格遵守,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不犯錯誤,從而保證醫療質量,防範護理差錯事故。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在兒科實習的日子裡,每天都是既熱鬧又很閒。這一切都源於兒科患者的特殊性。只要一走進兒科的病房,少不了聽見哇哇的哭聲和嘻哈的笑聲。還記得兒科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的一句話,兒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科室。因為兒童本身都疾病較敏感,一旦有任何不適,就會表現出來護士兒科實習心得。兒科疾病本來就急,病程短,治癒的效果好。

兒科的病種較單一,小兒肺炎和小兒腹瀉是在科室比較常見的疾病。它主要的用藥是消炎,抗病毒,保肝,營養心肌,保護胃粘膜之類。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小兒用藥,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肝腎功能及某些酶系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及解毒功能較差;不同年紀的兒童對藥物反應也不同;因此,小兒用藥必須慎重、準確。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更加認真,做好三查七對,凡事多想想,多看!

在兒科最困難的一件事莫過於靜脈穿刺。也許在其他科室,我們實習生靜脈穿刺的操作能力強,但是在兒科也只能在旁邊看看。由於現在一家一個孩,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公主或者小少爺,父母都捨不得讓實習生來練手。另一點是,小兒的手背靜脈較深,只能選擇頭皮靜脈。在穿刺過程中,小兒不停地動,這又增加穿刺的難度。在兒科,家長們評論護士能力強否都在於是否一針見血。這就要求我們護生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在靜脈穿刺上不斷精益求精,同時掌握與小兒良好的溝通能力。

在兒科實習的日子裡,看著老師們細心地照顧每一個孩子,內心覺得暖暖的。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即將結束內、外、婦、兒四個大科室的實習,回顧這些日子,是苦是樂,是酸是甜,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味道,在兒科近一個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頗多,即將要出科了,卻有好多的不捨,對於我們的實習,科裡的老師們都很重視,每週的實習安排也謹然有序,從而讓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在此,對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熱愛兒童事業,全心全意為患兒著想。同時要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係,能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多說“對不起”,是家屬也理解兒科護士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過激行為的發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兒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別是對於小兒頭皮針的穿刺技術,在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能勤於、善於觀察患兒病情,從而及時地掌握病情變化,作出準確判斷。總之我覺得在這段實習的日子裡,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還只是學生,也許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離去,渴望在學習中成長,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飛翔的白衣天使。

在實習經過中,自己肅靜嚴厲恪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實在踐護士職責,看看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科。肅靜嚴厲請求自己,尊敬師長,互助同硯,結實職業,瞻仰兒童事業,真心實意為患兒著想。同時要會意家族,切確執掌好護患關聯,能做好闡明與問候職業,多說"對不起",是家族也會意兒科護士的職業,裁汰不用要的誤解或過激行為的發生。西安西京醫院面板科。在師長的指導下,我根基掌握了兒科一些罕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根基操作。如,靜脈穿刺,吸痰,霧化,在任業的同時我也不休的認真練習和總結閱歷履歷,總之我覺得在這段實習的日子裡,我學到了很多,固然我還只是學生,也許我的能力無限,但是我用我的發憤充斥我的學問與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含笑送走病人強健的離去。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鍼灸科六週的實習結束了,而作為鍼灸專業的我來說學習才剛開始。

初入鍼灸科,宇哥把我分配給欣姐,剛開始的我還有些陌生,好在欣姐很熱情的問了我的名字呀專業呀,以及在鍼灸科需要學習和做的事情。鍼灸1有三位老師,欣姐接的會診比較多,第二天就跟著欣姐跑病房了。印象比較深的是ICU的一位昏迷的老爺爺,80多歲,中風後昏迷四個月,我去的那天已經做了一週的鍼灸了,因為長時間昏迷,所以選取的穴位主要是開竅醒神,比如:百會、神庭、水溝、合谷、太沖、十宣等,接下去的一週每天都密切觀察老爺爺的狀態,有一天早上看到老爺爺眼睛似乎有睜開了一會,雖然沒有醒過來,但是這是一個好訊號。

在會診的病人中,鍼灸是輔以治療。而來科室看的病人,鍼灸就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有一位面癱的病人,因為受涼後出現左側面癱,他是第一次做鍼灸,比較緊張,選了左側陽白、太陽、顴髎、牽正、頰車、地倉、以及右側合谷,欣姐給病人扎完後就把行鍼的任務交給我了,有趣的是,以往給病人行鍼都得我問了有沒有感覺啊會不會酸啊才會回答我,這位病人很配合,我正準備問其有無酸脹感的時候他主動和我說了,並且會告訴我捻鍼進針到什麼程度他會有酸脹感或者有刺痛感,於是我便仔細體會了鍼灸得氣的感覺,課本告訴我“治神守氣”不僅是患者要專心感受針下感覺,醫者也要專心體察針下得氣感,在治療幾次後,該患者面癱症狀逐漸好轉,最後完全恢復,讓我又一次感受到鍼灸的魅力。

在鍼灸科空餘的時間我把鍼灸學複習了一遍,發現其實有很多病,鍼灸都有治療效果,只不過人們的固定思維把鍼灸限制了,從選這個志願開始,我便愛上了鍼灸,她的魅力在於,你先了解她,掌握她的基礎知識,再運用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治療疾病,而其治癒疾病的機理我們也只是略知一二,只有不斷的探索,不斷更新學習,每看一遍鍼灸都會有新的收穫,正式這種不明瞭的學問才會激勵我們探索和發現,才能有所進步。

今天是我在鍼灸科待的最後一天。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六週就這樣過去了,更多的是不捨和喜歡鍼灸的工作,為患者行鍼拔罐是我總結經驗更是我學習的機會,從一開始扎針行鍼的生疏到熟悉,這是我的小進步,而在將來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真心實意的去學習,才不會辜負醫生這個稱呼。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其實自己本次社會實踐的地點是在家鄉的一處小診所給醫生當助理而已,實際上判斷病人一些常見的症狀所運用到的手法也是要通過長時間的運用才能夠掌握的,在暑假之中常見的病狀一般來說都是空調造成的感冒以及冷飲造成的腸胃不適,一般來說無論是哪個年齡階層的病人都能夠看出他們對年輕醫生的輕視,尤其是在聽說自己不過是還沒畢業的醫學生以後更是不願讓我進行診斷,所以在前期的時候我都是跟在一旁觀察並聽取醫生的講解。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暑假社會實踐以後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與病人之間的信任渠道,也就是說第一步要讓病人對醫生有著信任並且不存在任何的防備,這樣的話才能夠讓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醫學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從病人比較模糊的描述之中準確的判斷出病情才能夠想出解決的辦法,不過有些時候我發現部分病人竟然在描述病情的時候都存在撒謊現象,這讓我一個還沒畢業的醫學生在不解之餘還感到十分苦惱,這些判斷依據都是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才能夠得以驗證的。

在自己暑假實踐過程中越是深入便越是瞭解自身診療水平上面的不足,醫學生只有多實踐才能夠將自身所學融匯貫通這類話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至少現在的醫學生相比於過去那般不成熟的系統理論已經好了很多,如果說這樣都不能夠有所成就的話只能夠說明自己在這方面的確沒有什麼天分,不過隨著社會實踐的結束以及診所醫生的稱讚可以看出自己的確是有著很大的收穫,不過更多的問題還需要在開學以後再去和指導老師進行詢問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不過在這次社會實踐之中我體會最深的還是對未來的一些感慨,或許當自己從醫學院畢業以後就能夠正式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但是其中必定有著許多曲折的路線需要自己去進行開拓才能夠有著美好的未來。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20xx年7月18日,我和我的同學們離開了母校,來到了我將在此度過1年(也就是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年,且最重要的一年)的實習醫院――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因為是在故鄉北京,所以感覺既熟悉又親切。

懷著激動又憧憬的心情,我們駕車一大早就到了醫院,學校的老師和護理部的幾位老師站在醫院門口代表全院在迎接我們,從他們親切的問候和熱切的舉動中,我們感覺回到家了。像是投入了母親的懷抱,由於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長時間,勞累了一天的我們也感覺又餓又疲憊,但因為航天中心醫院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親切的,讓遠離母校的我們心裡有了安慰。我們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好好的實習,與醫院融為一體,不辜負老師們對我們的期望。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是護理部的劉老師按照我們的需要和上崗要求安排統一培訓,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報告,包括:

一、醫院概況簡介。

二、學生管理的有關規定。

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識。

四、醫德醫風教育。

五、醫療文書的書寫。

六、有關護理知識的講解。

七、院內感染的講座。

八、手術室的有關知識。

其間科室的代教老師還穿插地組織我們到各病房看病歷、觀看關於醫療糾紛的專家講座及急救處理方面的錄影,讓我們對實際的臨床工作有了初步瞭解,為正式上崗工作打下了基礎。

經過一週的培訓,我對醫院的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並且學到了好多新的知識。首先,護理部的胡建軍主任給我們講了醫院的發展歷史及規模,讓我瞭解到我們醫院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背景,以及發展潛力。同時,各科室代教老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對我們也作了嚴格的管理規定,讓我們一開始就樹立嚴謹的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形成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為將來參加工作打好基礎,醫院的警務力量也讓我們在充實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

在此對警務人員為我們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謝,因為他們是我們醫院實行正常而穩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證。醫德醫風教育讓我切實感覺到了作為一名護士的神聖和務實性,我們必須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堅持原則,才能更好地維護"白衣天使"的神聖職權,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關於臨床上具體工作,如書寫醫療文書,護理知識和院內感染的講座,讓原本只具備理論知識的我們認識到了臨床工作要幹好是多麼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論知識是不行的。

同時,對正確的處理醫護關係的問題上我們有了感性的認識,醫生和護士同等重要,不分誰大誰小,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治好病人。我認為護理人員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煩瑣,值得我們每一位醫務人員尊敬。

在航天中心醫院這個團結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實習,充實自己的知識,為自己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也為醫院奉獻出我的一切。

內一科是以呼吸、消化、內分泌系統為主的科室,常見的病種有糖尿病、慢支、上消化道出血等。初入此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在代教老師地指導下,瞭解了每天工作日程:晨間護理、消毒時間等。學會了靜脈輸液、抽藥、配藥、排氣等,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及三查七對制度。液體輸上後,要詳細觀察病人情況,換藥時再次核對床號、姓名、液體,若有誤應及時報告老師並更換。拔針要迅速,操作要熟練。三天不練手生!“Practice makes perfect!”肌肉注射時見無回血,注藥時用另一棉籤輕輕擦拭面板周圍以減輕病人痛苦。掌握了皮下、皮內注射,特別是皮內注射,20分鐘後要仔細觀察面板情況,以確定是陰性還是陽性。氧氣吸入也是很常見的護理操作。

對於一個垂危病人要進行口腔護理、氧氣吸入,有時要灌腸,必要時導尿。對於慢支病人,要持續低流量吸氧,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人要定時測血糖,空腹、餐後2小時,囑咐病人進粗纖維食物,規律用藥,特別是注射胰島素後30分鐘內要進餐,防止低血糖反應發生。還學會了抽血、繪製體溫單;掌握了新病人住院後的工作,如:入院宣教、T、P、R、Bp的測定,體溫要連測3天,每日4次,正常後每日普查1次,有發熱者每日4次測體溫。掌握了護理記錄單和交班報告的書寫以及如何交班等等。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在第一次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領悟到良好護患關係的重要性。沒有實踐的考驗,再多的理論也只是紙上談兵。良好的護患關係是促進病人康復的關鍵。比如:晨間護理時,問問病人“昨夜睡的香嗎?看起來您精神好多了呢……”我們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有一次我巡視病房時與病人多談了一會兒,一位病人說:“護士職業是最高尚的!護士直接與病人接觸。你看,旁邊小孩剛入院時病情危重,全身浮腫,現在精神好了,症狀也消除了。他還說,做護士真好!是你們,讓我們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機會;是你們,用親切話語安慰我們,讓我們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是你們,細心的照顧,讓我們迅速康復;是你們……”我感動,我激動,我會為我即將展開的事業奮鬥終身!

接下來,我也去了急診科,普外科,門診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分泌科,助患部。在每個科室我都學習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識,很多事書本上沒有的經驗和技巧,代教老師都和藹可親,耐心、細心、專心的教給我各項操作的注意事項和應掌握的內容 ,在這半年中,使我從一個完全不懂醫務社工的學生,直到變成一個可以獨立面對病人與家屬以及瞭解如何連結其他資源的「半個實務工作者」,心中確實有點成就感。

短短半年的時間與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讓我離開真有點依依不捨的感覺。走進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親切;少了一份孤單,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真誠!在這裡,我不僅真正學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

發自肺腑之言:感謝帶教老師的細心教育,耐心指導,感謝所有老師的關心愛護,感謝各病人對我的信任,感謝航天中心醫院給我的栽培!

最後,感謝航天中心醫院給我實習的機會,也感謝各位代教老師在工作忙碌之時,還要帶領實習生,教導我們正確的方向;也很高興與其他實習生,在緊湊的實習生活中不但互相學習,並且還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雖然實習時間持續較久,難免覺得疲累,但這段時間卻給了我無比大的收穫,除實務工作上的學習外,人際關係的拓展、職場文化的百態、還有一些活動的參與都讓我獲益良多,這樣充實的生活,我想會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時光。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我即將結束兒科的實習,心裡有很多的不捨。記得初來兒科的時候,護士長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帶領我們熟悉環境,介紹兒科疾病的預防。

兒科是我第一個科室,患兒因感冒引起的咳嗽有痰液咳不出,發熱所引起的肺炎比較多見,所以要定時給患兒量體溫,告知家長多給她喝水,拍背。

第一次跟帶教老師老師進病房給孩子們輸液,因為是第一次看著可愛的孩子們有點緊張,我就對孩子們微笑著說不要怕,不疼不疼,可是孩子哭著喊著說我要回家,打針就有點困難了,這時候必須叫家長幫忙抓住小孩的手,這樣更好的扎針,也避免弄疼小孩。所以我就對孩子說不要哭,要乖,等會就好了。

記得有個56床的小女孩是她奶奶帶著她,帶教老師叫我給她輸液,我對著小女孩微笑,心裡頭有點緊張好像被小女孩看出了,她問奶奶,奶奶這位姐姐是新來的嗎?我不怕疼的,我給小女孩輸液的過程中她沒有哭特別的勇敢,我誇她特別乖。從那以後小女孩看見我都會說姐姐你來了啊,衝著我笑。

那種笑很溫暖,給了我種力量,讓我充滿信心,在以後的操作中要更加努力的去學,二週以後我已經適應了醫囑的工作,帶教老師亦將許多相關知識傳授給我,衝管,霧化吸入,換藥水,拔針,學會了有效的與病人溝通,在這裡,我要深深的感謝帶教老師,以及所有曾給過我指教和幫助的老師。

看到孩子們一天天的康復,身體一天天的在成長。心裡很是高興,給我傳遞了孩子們的快樂。我相信當我們付出了收獲是喜悅的,我們都應該感謝在校老師灌溉了我們這些重要的醫學知識,看見患兒的笑容是自己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