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禮儀 > 交際禮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正能量

中國幾千年文明鑄就的禮儀文化,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那麼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是怎樣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正能量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

用膳禮儀

尊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其中很明顯的體現在用餐禮儀上。開始用餐時一定是長輩先動碗筷。而且吃飯時,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咀嚼飯菜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並且儘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座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

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社會稱為冠笄之禮。

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會十分看重。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髮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

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

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的禮義標準。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禮俗的繼承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中國的禮儀文化不僅對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帶給世界深遠的影響。比如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在韓國、日本儲存頗多,並繼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令人汗顏的是,在人們的本土,它的流失速度卻是非常驚人。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懂得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語和舉止的人已經日漸稀少。作為民間最普遍、最隆重的婚禮、生日禮儀等慶典,正越來越失去民族特性、急劇地西化;而聖誕節、情人節等正日益成為中國年輕人的重大節日。作為民族文化表徵的禮儀、節日一旦全部西化,就表明本位文化已經被國民拋棄,它的消亡也就不會太遠了。炎黃子孫、有識之士,當知憂慮。

中國禮儀文化的源頭

凡事都要遵循從無到有的過程,禮儀文化也不例外。

古代的禮分兩種: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禮、周禮等;二是指人們的行為規範、禮節。

春秋之後,古代的禮儀基本被廢棄,禮家整理之後,並加以系統總結,歸納為五大類以吉、凶、賓、軍、嘉為類目名稱,總稱為“五禮”。

五禮之吉禮

吉禮是五禮之首。古人祭禮為求吉祥,故稱吉禮,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雲“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祇)”,將祭禮物件分為天神、地祗、人鬼三類,每類之下又細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師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即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須在宗廟之中。

五禮之凶禮

凶禮,是用於弔慰的禮儀活動。

凶禮主要包括:

喪葬禮:對死者表示哀痛與哀悼之情的禮儀。

荒禮:遇到饑荒年或瘟疫流行時,統治階層表達體察災情、與民同苦之意的禮儀。

吊禮:當他國或他人遭受自然災害後,統治階層派人慰問的禮儀。

恤禮:鄰國遭亂時,統治者派人慰問的禮儀。

袷禮:當他國遭敵人襲擊而殘破後,同盟諸侯籌集財物予以援助的禮儀。

凶禮多指喪葬、持服、諡號等禮儀,現多指不吉利之事發生後所用禮儀。

五禮之賓禮

賓禮,具體來講,是諸侯朝見天子及諸侯間相互拜訪時的禮儀。

《周禮•春官•大宗伯》雲:“以賓禮親邦。”

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朝貢或宴請諸侯(使者)等。

由於賓禮以天子為主,視諸侯為賓,因來賓身份、時間、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稱呼,如朝、覲、宗、遇、會、同、問、視等。

古代賓禮的主要意義是維護邦交,而隨著“邦國”的不復存在,賓禮的意義也有所改變。

後世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亦納入賓禮範疇。

G20峰會時期,所奏演的《呦呦鹿鳴》也是屬於賓禮的一種。現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五禮之軍禮

軍禮,是指軍隊操練征伐之禮,與戰事相關。

《周禮•春官•大宗伯》雲:“以軍禮同邦國。”

《周禮》所說的軍禮包括:

大師之禮:召集和整頓軍隊。

大均之禮:校正戶口,調節賦徵。

大田之禮:檢閱車馬人眾,親行田獵。

大役之禮:因建築城邑徵集徒役。

大封之禮:整修疆界、道路、溝渠。

此外,如校閱、刑賞、獻俘、凱旋、馬政等也都屬於軍禮之列。

五禮之嘉禮

嘉禮,是指和諧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

《周禮•春官•大宗伯》雲:“以嘉禮親萬民。”

嘉禮主要內容有:

飲食之禮:宗族內部通過聚酒飲食以加深聯絡和感情。

婚、冠之禮:古代男女成人後的加冠、加笄及婚禮。

賓射之禮:射擊比賽的禮儀。

饗燕之禮:國君宴飲及設宴款待賓客的隆重禮儀。

賀慶之禮:對有婚姻甥舅關係的異姓之國,在其有喜慶之時,致送禮物,以示祝賀。

五禮是中國古代禮儀的總稱,其可謂之中國禮儀的源頭,後世在此基礎上衍變出來了許多其他的禮儀。

時至今日,由於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中華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儀禮就是其中之一。

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著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

如今時代不同,對古人追求的禮儀不需要完全生搬硬套,然而按照“禮”的內涵,恭敬而恰如其分地發揚,對中華傳統文化而言便是一種可貴的傳承。

標籤: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