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禮儀 > 辯論賽

人性本惡辯論賽資料

辯論賽2.26W
反方一辯辯詞

謝謝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點的是,康德並不是一個性善論者。康德也說過這樣一句話:“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的殘忍的自私性。”對方不要斷章取義。另外對方所講到的種種善行,那完全是後天的,又怎麼能夠說明我們命題當中的“本”呢?神話歸神話,現實歸現實。對方同學請你們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看這個現實的世界,就在你陳辭的這三分鐘當中,這個世界又發生了多少戰爭、暴力、搶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話,那麼這些罪惡行為到底從何而來呢?對方為什麼在他們的陳辭

人性本惡辯論賽資料

當中,自始至終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場是:人性本惡。

第一,人性是由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組成的,自然屬性指的就是無節制的本能和慾望,這是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社會屬性則是通過社會生活、社會教化所獲得的,它是後天屬性。我們說人性本惡當然指的是人性本來的、先天的就是惡的。

第二,提到善惡,正如一千個觀點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目當中也許會有一千個善惡標準。但是,歸根到底惡指的就是本能和慾望的無節制地擴張,而善則是對本能的合理節制。我們說人性本惡正是基於人的自然傾向的無限擴張的趨勢。那個曹操不是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嗎?那個路易十五不是也說過:“在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還有一個英國男孩,他為了得到一輛自行車竟然賣掉自己三歲的妹妹。這些對方還能說人性本善嗎?

第三,雖然人性本惡,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並沒有在人慾橫流中毀滅掉,這是因為人有理性(時間警示)。人性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加以改造。當人的自然傾向無限向外擴張的時候,如果社會屬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就會更加墮落;相反,如果我們整個社會倡導揚善避惡,那麼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發展,這一點也不正說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修齊、治平、內聖、外王是何等重要嗎!對方辯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話,那麼孔老夫子何必還誨人不倦呢?

今天,對方辯友所犯的錯誤就在於以理想代替現實,以價值評判代替了事實評判。從感情上講我們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樣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歷史、現實和理性都告訴我們,人性是惡的!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只有正視這個事實,才有可能揚善避惡。謝謝各位!